㈠ 請介紹一下海南吧~
一、海南概況
海南島-中國南海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僅次於台灣的第二大島.中國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的 省。土地總面積33920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71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 達51%。約佔全省森林面積一半的熱帶天然林,從1994年起全面停 止採伐,進行保護和恢復。人工林主要樹種有橡膠、桉樹、木麻黃、 相思、國外松、芒果、龍眼、荔枝、椰子、檳榔及其它熱帶果樹。 主要林副產品有熱帶水果、造紙木片、橡膠及橡膠材、松脂、南葯 等。海南地處熱帶,位於東經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緯18度10分,-20度10分之間年平均氣溫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熱的8月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當北國千里冰封的時候,這里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全島面積約為3.4萬平方公里,人口為700萬,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數民族約120多萬人。
海南島與美國夏威夷處在同一緯度,在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開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旅遊聖地的旅遊資源,島上終年氣候宜人,四季鳥語花香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所孕育的熱帶雨林和紅樹林為中國少有 的森林類型,是開展科研、旅遊和教學最理想的選擇之地。已發現的植物有4200種,佔全國植物種類的15%,有近600種為 海南特有。在4200種植物中,喬灌木1400多種,佔全國喬灌木種類 的28.6%,其中800多種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用材樹種;葯用植物2500 多種,佔全國葯用植物的30%左右,其中有抗癌作用的植物137種; 果樹142種;油料植物89種;其它經濟植物近200種。野生動物中爬 行類104種,佔全國的29.5%;獸類76種,佔全國的18.6%。海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中國佔有十分顯著的地位,保護生物 多樣性是海南林業的重點工作之一。現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植物有58 種,其中一級1種,二級19種,三級38種;保護的動物133種,其中國 家一級14種,二級87種,省級32種。
海南島處於亞洲太平洋經濟圈的中部,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領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嶺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寬窄不等的平原。島內有已成為中國十大空港之一的海口機場和三亞鳳凰機場,環島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級酒店等現代化設施,為人們提供了高檔次的食品、住、行、游、購、娛旅遊條件。 適宜的氣候和優良的沙灘使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水浴場和避暑勝地,如三亞市的鹿回頭、牙籠灣、大東海、天涯海角,海口市的秀英海,文昌縣的清瀾灣,瓊海市長坡,銅鼓嶺南北海岸,陵水縣猴島,東方縣魚鱗洲等。沿海還有火山爆發奇觀(如瓊山?quot;水下村莊"和馬鞍嶺熔岩洞穴等)與紅樹林海岸景觀。陵水縣南海猴島常使人津津樂道。五指山為海南島主峰,氣勢格外磅礴。瓊中的瓊崖縱隊舊址則為現代革命紀念地。黎族惟獨分布在海南島,人口約70萬人,他們善紡織、印染、服飾,飲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成為海南最主要的民族習俗旅遊資源。
海南島迷人的海水、雪白的沙灘、明媚的陽光,旖旎的海底世界及富有傳奇色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定會使您流連忘返。這里四季如春鮮 花盛開、瓜果飄香,陽光、沙 灘、海水、空氣,還有那多情 迷人的黎苗少女,興隆康樂溫泉,無不散發著這個熱帶海島 的特殊魅力。
二、地理和氣候
位置與疆域: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 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 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 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 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 第二大島。海南
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 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
山脈與河流: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至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 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 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
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這些大山大體上分三大山脈,五指山山脈位於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 最高的山峰;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嶺的山脈位 於島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海南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比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 於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其中集水面積超過 100平方公里的有 38條。南渡江、昌化
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三條大河的 流域面積佔全島面積的 47%。南渡江發源於白沙縣南峰山,斜貫島北部,至海口市、 瓊山市一帶入海,全長 311公里;昌化江發源於瓊中縣空示嶺,橫貫海南島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長 230公里;萬泉河上游分南北兩支,分別發源於瓊中五指山和 風門嶺,兩支流到瓊海市龍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鰲港入海,主流全長163公里。
氣候:
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干濕季節明顯,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和台風頻繁,氣候資源多樣。海南島年太陽總 輻射量約 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1750至2650小時,光照率為50- 60%。日照時數按地區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區最少;按季節分,依夏、春、 秋、冬順序,從多到少。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3-25攝氏度之間,中部山區較低,西 南部較高。全年沒有冬季,1至2月為最冷,平均溫度16-24攝氏度,平均極端低溫 大部分在5攝氏度以上。夏季從 3月中旬至11月上旬,7至8月為平均溫度最高月份, 在25-29 攝氏度。西、南、中沙群島屬於熱帶海洋氣候,長夏無冬,全年平均氣 溫 26.5 攝氏度。海南島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東濕西干明顯。多雨中心在中部偏東的山區,年降雨量約 2000至 2400毫米,西部少雨區年降雨量約1000至1200毫米。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勻。冬春乾旱,旱季 自11月至翌年4、5月,長達6至7個月。夏秋雨量多,5至10月是雨季,雨季總降雨 量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降雨量的70-90% ,雨源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等。海南島全年濕度大,年平均水汽壓約23百帕(瓊中)至26百帕(三亞)。中部和 東部沿海為濕潤區,西南部沿海為半乾燥區,其它地區為半濕潤區。
三、海南資源
土地資源:海南島是我國最大的"熱帶寶地",土地總面積344.2萬公頃,佔全國熱帶土地面積的約42.5%。可用於農、林、牧、漁的土地人均約 0.48公頃。由 於光、熱、水等條件優越, 生物生長繁殖速率較溫帶和亞熱帶為優,農田終年可以種植,不少作物年可收獲2至3次。按適宜性劃分,海南島的土地資源可分為7種 類型:宜農地、宜膠地、宜熱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它用地。目前, 海南島已開發利用的土地約315.2萬公頃,未被開發利用的土地約26萬公頃,其中 可用於大農業開發利用的約佔90%。待開發利用的荒地大都集中連片,宜於開墾和 機耕。海南土地後備資源較豐富,開發潛力較大。
作物資源: 糧食作物是海南種植業中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產值最高的作物, 主要有水稻、 旱稻、山蘭坡稻、小麥,其次是番薯、木薯、芋頭、玉米、高粱、 粟、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麻類、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種類繁多,栽 培和野生果類29科、53屬,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蘿、荔枝、龍眼、香蕉、 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楊桃、菠蘿蜜等; 蔬菜有120多個品種。海南島熱帶作物資源豐富,島上原來生長有3000多種熱帶植物,建國後,從國外引進1000多 種,並從國外野生資源中發掘出1000多種有用植物進行栽培試
驗,均取得顯著成 績。目前,栽培面積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熱帶作物主要有:橡膠、椰子、油棕、 檳榔、胡椒、劍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植物資源:海南的植被生長快,植物繁多,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的原生地。到目前為止,海南島有維管束植物4000多種,約佔全國總數的 1/7,其中600 多種為海南所特有。在4000多種植物資源中,葯用植物2500多種;喬灌木2000多種,其中 80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特產與珍稀樹木20多種; 果樹(包括野生果樹)142種;芳香植物 70多種;熱帶觀賞花卉及園林綠化美化 樹木200多種。 植物資源的最大藏量在熱帶森林植物群落類型中, 熱帶森林植被 垂直分帶明顯, 且具有混交、多層、異齡、常綠、干高、冠寬等特點。 熱帶森 林主要分布於五指山、尖峰嶺、 霸王嶺、 吊羅山、 黎母山等林區,其中五指山 屬未開發的原始森林。熱帶森林以生產珍貴的熱帶木材而聞名全國,在1400多種 針闊葉樹種中,喬木達800種,其中458種被列為國家的商品材,屬於特類木材的 有花梨、坡壘、子京、荔枝、母生等5種,一類材34種,二類材48種,三類材119 種,適於造船和製造名貴傢具的高級木材有85種,珍稀樹種45種。
動物資源:海南陸生脊椎動物有500多種,其中,兩棲類37種(11種僅見於海 南,8種列為國家特產動物);爬行類104種;鳥類344種;哺乳類82種(21種為海 南特有)。世界上罕見的珍貴動物有:世界四大類人猿之一的黑冠長臂猿和坡鹿。 水鹿、獼猴、雲豹等亦很珍貴。 南葯資源:海南動植物葯材資源豐富,素有"天然葯庫"之稱。4000多種 物中可入葯的約有2000種,佔全國的40%,葯典收載的有500種,經過篩選的抗癌 植物有137種、南葯30多種,最著名的是4大南葯;檳榔、益智、砂仁、巴戟。動 物葯材和海產葯材資源有鹿茸、猴膏、牛黃、穿山甲、玳瑁、海龍、海馬、海蛇、 琥珀、珍珠、海參、珊瑚、哈殼、牡蠣、石決明、魚翅、海龜板等近50種。
四、海南之最
最大的橡膠生產基地·最早的試管膠苗
我島是中國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橡膠生產基地,植膠的土地面積已達400萬畝,年產量佔全國天然橡膠部產量的三分之二。最早的試管橡膠苗亦在我島試驗成功,1983年6月,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將他們培育出的橡膠試管苗移植大田後成活且開花結果,成為世界橡膠花葯離體培養研究的最早記錄。
最多的飛禽走獸
同祖國其他地區相比,海南的動物種類最多,數量也最大,僅獸類就有70多種,島類340多種
年齡最大的海龜·最大的人工養殖珍珠
我國現存年齡最大的海龜,300多歲。體重240斤,它家住西沙,1983年由海軍戰士護送近京,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展覽櫥窗還在生蛋呢。西沙群島沿海的梅花參,是全世界1000多種海參中最大的,它體長60-70厘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最大的體長可達90-120厘米。我們目前最大的養殖珍珠,是1981年陵水縣珍珠養殖出的一顆白蝶貝珍珠,直徑15.5×19厘米
最大的海·最南的領土
我省地處碧波滾滾的南中國海,是我國最大的邊緣海。南海諸島中范圍最廣、島礁最多的是南沙群島,它南端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的領土。
最低的緯度·最高的年平均氣溫
海南是中國緯度最低的省份,又是年平均氣溫最高的省份,西沙群島年平均氣溫達26.5℃以上,一月份平均氣溫17.3℃以上,而同月黑龍江的海拉爾地區是零下27.6℃。
最大的風速·最多的雷暴
海南島素有"台風走廊"之稱。1973年14號台風從島東的瓊海縣過境,風速高達每秒81米,而12級台風的風速只不過每秒37米。位於島西北部的儋州市是我國雷暴最多的地方,全年平均有130.7天打雷,被稱為中國的"雷暴之鄉"。
最大的椰林·最早一株可可
在全國名特產之鄉中,海南享有"椰子之鄉"的美稱,而全省最大的郴林則在文昌市建華山。中國第一株可可,是1954年在萬寧市興隆華僑農場種下的。
最長的·最毒的·含油量最多的植物
生長在寶島熱帶密林中的白藤,可長達300至500米,其莖柔韌,是藤製傢具的理想原料,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植物。聞名世界的毒性最大的樹是見血封喉,人畜誤吃其乳汗會引起心臟麻痹而中毒死亡,獵人用其乳汁塗箭頭可獵獸。來自非洲的"世界油王"--油粽已在寶島"落戶",它每年畝產油量約等於花生的七八倍,大豆的10倍。
五、海南珍奇
麵包樹
為海南省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栽培。它的果實重40多斤,切片火烤,味苦麵包,故稱之"麵包樹"。
還有一顆珍貴的"猴麵包樹",在海口公園里落戶,是世界上胸徑最大的喬木之一。樹高20米左右,莖干粗大得令人難以置信。莖周長50米,需20餘人合抱。壽命之長可達5000年,是植物王國中的壽星公。 旅人樹
它生長在海南省的五指山地區。這樹非常奇特,葉柄基部有個"容器",可儲有幾斤晶瑩透亮的甘水。旅人遊客,撕開葉柄,可仰面痛飲,猶如"健力寶",既干凈衛生,又清涼可口,令人疲勞頓失,精神為之大振。
雨 樹
它落戶在華南熱帶作物研究院的植物標本國里。葉子濃密翠綠,向四周作傘形張開,樹冠非常艷麗,盛開紅、黃兩種花朵,顯得熱烈,黃的態勢典雅,只要輕風一吹,花瓣就會隨風飛散開去,如蝴蝶群飛,景緻綽約迷人。
雨樹,老家在南美洲的沙漠邊緣,夜間,它那闊大的葉子,會徐徐合起來,積聚露水、雨天積雨水,翌日,陽光一照,葉子打開,露珠積水,揮灑而下,紛紛揚揚煞是好看,晴表"下雨",別有一番風趣。在沙漠旅行或爬山越嶺的遊客,每當口乾,往往在樹底下等候這恩賜"甘露"解渴。
海底珠寶紅珊瑚
祖國的南海孕育著無數的生命,也培養千姿百態的紅珊瑚,被那晶瑩的熱帶海水裹藏,彷彿披上飄渺的輕紗。但見它熠熠生輝,爭妍況發,賽過五月的朝霞、三月的春葩。那紅瑪瑙似的粗粗樹枝,質細膩柔韌,光澤滋潤,似透非透,表面及斷面都有樹狀紋理。更為有趣的是,紅珊瑚的珊瑚蟲是白色的。
每當夜晚降臨,白色的珊瑚蟲迎著不漲的海潮,伸出那柔軟的觸手,猶如一支支盪船的漿。突然,像觸電一樣緊緊收縮起來,啊,它獵到了一個小生物,迫不及待地將它送入口中,別看它沒有消化系統,卻有獨特的消化方式,食物被它外皮的脈管消化了,而它自身又分泌出一種粉狀物質,這就是石灰質。是它,使紅珊瑚的骨骼增大。身體增高。
百花嶺瀑布
百葯瀑布更是勝景。於青山之巔,碧林之中,一條銀鏈從天而降,其聲喧嘻,其色雪白,其勢磅礴,如珠如畫,蔚為壯觀。瀑布落差300米,呈三級跌岩飛瀉,形成多種美麗的景觀,一級"金龍吐珠"是瀑布的源頭,水流從山之頂端噴瀉而出,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二級為靈丹妙葯池,這里水質清純,沁人心肺,是純正的天然礦泉水,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常喝可醫治疾病。三級「白膚潭」,那泉水循涯散落,水花飄揚,狀如"仙女散花"。
風流山飛瀑
風山瀑布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東8公里處,它發源在附近的保梅山脈,流經風流山東側山坡,匯入石碌河。飛瀑從風流山主峰東側700米高的岩澗中排空氣瀉而下,形成洶涌澎的三級疊瀑,瀑面廣闊,十分雄偉壯觀,其落差600多米。
風流山飛瀑正在有一巨型天池,水深且急,沸騰不止,形成一圈圈打轉的旋渦,那水紋光彩變幻萬端,時像盛開的金銀花,時似飄動的玉帶,天池周圍的峭壁像是刀削斧鑿似的整流,鄰近的峽谷山澗奇花異木比比皆是,色彩斑斕,顯得格外娟秀嫵媚。
㈡ 海南簡介
海南簡介:
海南,簡稱「瓊」,省會海口,位於中國華南地區,界於東經°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對望, 東南和南部在南海與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海南島總面積3.39萬平方千米。
海南島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地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構成。海南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暖熱,雨量充沛。
截至2017年底,海南省下轄4個省轄市,15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含4個縣、6個自治縣、5個縣級市),8個市轄區。

(2)海南椰島集團雷立聯系方式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隸屬行政院,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設在海口。
1951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
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8年4月13日,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2012年6月21日,民政部公告宣布,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建立地級三沙市,政府駐西沙永興島。
㈢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海南
海南(英文名:Hai Nan),電話區碼:0898。省會:海口,簡稱:瓊。 海南省-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從此,海南成為我國第五個經濟特區,海南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海南島是中國南海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僅次於台灣的全國第二大島。海南省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的省。
人口民族
行政區劃交 通博物館與圖書館高等院校基礎設施海南諸方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海南拍攝的電視劇友好城市現任領導展開 編輯本段海南省概況
海南省土地總面積35354平方千米,森林面積204133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0.2%。熱帶天然林約佔全省森林面積一半的位置。海南地處熱帶,位於東經108°37′-111°05′,北緯3°30'~20°18',年平均氣溫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熱的8月為35-39℃,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當北國千里冰封的時候,這里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全島面積約為3.4萬平方公里,2010年全省總人口為867.1518萬人。據估計當前在海外的海南鄉親與其後裔(外籍華人)共有320多萬人,也有人推算加上第四、五代後裔應有500多萬人。僑鄉文昌海外人口比島內還多。當前海南鄉親及其後裔遍布五大洲,尤其
海南(12張)以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美國、加拿大和澳洲較多。 亞龍灣
海南島與美國 夏威夷處在相近緯度,在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開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旅遊聖地的旅遊資源,島上終年氣候宜人,四季鳥語花香,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所孕育的熱帶雨林和紅樹林為中國少有的森林類型,是開展科研、旅遊和教學最理想的選擇之地。已發現的植物有4200種,佔全國植物種類的15%,有近600種為海南特有。在4200種植物中,喬灌木1400多種,佔全國喬灌木種類 的28.6%,其中800多種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用材樹種;葯用植物2500 多種,佔全國葯用植物的30%左右,其中有抗癌作用的植物137種;果樹142種;油料植物89種;其它經濟植物近200種。野生動物中爬 行類104種,佔全國的29.5%;獸類76種,佔全國的18.6%。海南豐富的生物在中國佔有十分顯著的地位,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海南林業的重點工作之一。現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植物有58 種,其中一級1種,二級19種,三級38種;保護的動物133種,其中國家一級14種,二級87種,省級32種。
海南風景如畫(18張)國際旅遊島,2008年,海南省政府在海口舉行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新聞發布會,省旅遊局局長張琦在會上宣讀了《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行動計劃》。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至此,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正式步入正軌。 海南省吊羅山林業局局長李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吊羅山將打造一條18公里長的旅遊公路,將吊羅山打造成為海南國際旅遊島上那顆亮麗璀璨的明珠。
編輯本段海南省地理
地形
氣候資源
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6℃,≥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溫度仍達16℃—21℃,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光溫充足,光合潛力高。海南島入春早,升溫快,日溫差大,全年無霜凍,冬季溫暖,稻可三熟,菜滿四季,是我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雨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雨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節,僅佔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節乾旱常常發生。
民俗風情
海南島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民族風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據歷史記載,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民族風情質朴、敦厚,長久以來就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區地勢較平的山麓或臨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錯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嚴嚴實實的椰子樹與檳椰樹間,樹的空隙間用竹籬笆圍成小塊菜地,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過房前,讓人有「走進山間別墅」的感覺。檳椰是黎胞走親訪友的貴重禮物,以數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給哥咬個印,越咬越見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跡,見那牙痕如見人。」 這是流傳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謠。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每逢節假日,特別是三月初三,在檳榔樹下,芒果林中,小河溪邊,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動聽的歌曲,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願,尋求自己的意中人。咬手定情後,他們便各自拿出最心愛的手信,如戒指、耳環、竹笠、腰簍之類的禮品,互相贈送,作為定情物,以示終生相伴。 特色活動 海南民俗節慶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歷「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海南島換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節(原稱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島歡樂節」。 另外海南的節日還有:萬寧文燈節、南山長壽文化節、海南熱帶雨林節、三亞國際啤酒節、三亞國際廣告電視藝術節、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保亭七仙溫泉嬉水節等。 海南島重要賽事有: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世界小姐、世界先生等。 土特產品 椰子食品:椰子糖果、椰絲、椰花、椰子糖角、椰子糕、椰子醬等。 民族工藝品:牛角雕、藤器、海南紅豆、木畫、木雕、根雕系列產品 金飾品和珠寶:條紋珠、金剛珠、佛珠、星月珠、瓊珠、海水珍珠、天然水晶 熱帶果脯及鮮果:芭蕉、菠蘿、菠蘿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紅毛丹、黃皮、荔枝、青椰、糖棕、紅椰、榴槤、龍眼、芒果、人參果、木瓜、香蕉、馬來葡萄、楊桃、腰果、山竹、檸檬、酸豆、蛋黃果、猴麵包、西番蓮、神秘果、橄欖、檳榔 其他:咖啡、胡椒、牛肉乾、鹿製品、海產干品、特色茶 傳統名菜 文昌雞
「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雞是一種優質育肥雞,因產於海南省文昌而得名。據傳,文昌雞最早出自當地潭牛鎮天賜村,此村盛長榕樹,樹籽富含營養,家雞啄食,體質極佳。文昌雞的特點是個體不大,重約1.5千克左右,毛色鮮艷,翅短腳矮,身圓股平,皮薄滑爽,肉質肥美。海南人吃文昌雞,傳統的吃法是白斬(也叫「白切」),最能體現文昌雞鮮美嫩滑的原質原味。同時配以雞油、雞湯精煮的米飯,俗稱「雞飯」。海南人稱「吃雞飯」即包含白斬雞在內。白斬文昌雞在海南不論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場。在香港、東南亞一帶備受推崇,名氣頗盛。 「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積鴨,俗稱「番鴨」,是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的良種鴨,最早在瓊海市加積鎮養殖繁衍,而又以該鎮加祥街一戶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其養鴨方法特別講究:先是給小鴨餵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蟑螂,約二個月後,小鴨羽毛初上時,再以小圈圈養,縮小其活動范圍,並用米飯、米磣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20天後便長成肉鴨。其特點是,鴨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特別甘美。加積鴨的烹制方法有多種,但以「白斬」(又稱「白切」)最能體現原質原味,因此最為有名。 「四大名菜」之一的「和樂蟹」產於海南萬寧縣和樂鎮,以甲殼堅硬、 肉肥膏滿著稱,與文昌雞、與積鴨、東山羊並列為海南四大名產。「和樂蟹」的烹調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為佳,既保持原味 之鮮,又兼原色形之美。 「四大名菜」之一的海南東山羊地方風味萊。用特產萬寧東山嶺的東山羊肉,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經過滾、炸、紋、蒸、扣等多種烹調法精製而成。 另外「港門粉」產於三亞市港門地區,「曲口海鮮」產於東寨港,「石山羊」產地海口市瓊山區羊山地區,「臨高乳豬」產地臨高,「海南粉」產地海口市靈山鎮,「抱羅粉」產地文昌抱羅鎮,「後安粉」產地萬寧後安鎮,「清補涼」等都是海南特色美食。
編輯本段海南省資源
旅遊資源
海南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極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海岸帶景觀:在海南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線上,沙岸約占 50- 60%,沙灘寬數百米至數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為5度,緩緩延伸;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潔柔軟;岸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海水溫度一般為 18- 30℃,陽光充足明媚, 一年中多數時間可進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風浴。當今國際旅遊者喜愛的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這5個要素,海南環島沿岸均兼而有之。自瓊山至三亞東岸線就有60多處可辟為海濱浴場。環島沿海有不同類型濱海風光特色的景點,在東海岸線上,還有一種特殊的熱帶海岸森林景觀----紅樹林和一種熱帶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觀----珊瑚礁,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目前,已在瓊山市東寨港和文昌市清瀾港等地建立了4個紅樹林保護區。 2、山嶽、熱帶原始森林:海南島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綿延起伏,山形奇特,氣勢雄偉。頗負盛名有的山頂部成鋸齒狀、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氣勢磅礴的鸚歌嶺,奇石疊峰的東山嶺,瀑布飛瀉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嶺、類鋒嶺、吊羅山、霸王嶺等,均是登山旅遊和避暑勝地。 海南的山嶽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著熱帶原始森林, 最著名的有樂東縣尖峰嶺、 昌江縣霸王嶺、陵水縣吊羅山和瓊中縣五指山等4個熱帶原始森林區,其中以尖峰嶺最為典型。 3、珍禽異獸:為了保護物種,海南已建立若干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和馴養場, 其中有昌江縣霸王嶺黑冠長臂猿保護區、 東方縣大田坡鹿保護區、萬寧市大洲島(金絲燕)保護區、陵水縣南灣半島獼猴保護區等。 4、大河、瀑布、水庫風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河流,灘潭相間,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遊觀景的好地方,尤以聞名全國的"萬泉河風光"最佳。大山深處的小河或山間小溪,洄於深山密林之中,中間大石迭置,瀑布眾多,尤其通什市的太平山瀑布、瓊中縣的百花嶺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負盛名。海南島上還有不少水庫,特別是松濤、南扶、長茅、石碌等水庫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勝似湖泊。 5、火山、溶洞、溫泉:歷史上的火山噴發,在海南島留下了許多死火山口。最為典型的一座是位於瓊山市石山海拔200多米的雙嶺,嶺上有2個火山口,中間連著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嶺。該嶺附近的雷虎嶺火山口,羅京盤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而奇妙。千姿百態的喀斯特溶洞也有不少,著名的有三亞市的落筆洞、保亭縣的千龍洞、昌江縣的皇帝洞等。島上溫泉分布廣泛,多數溫泉礦化度低、溫度高、水量大、水質佳, 大多屬於治療性溫泉,且溫泉所在區域景色宜人。 興隆溫泉、 南平溫泉、 藍洋溫泉、七仙嶺溫泉、官塘溫泉和半嶺礦泉等,適於發展融觀光、療養、科海南諸方言
海南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社會。海南島原先沒有人居住,大約在3000多年前,古百越族的一支從兩廣橫渡瓊州海峽到達海南島,這就是今天黎族的祖先。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幾十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海南島,帶來了莆田話和閩南文化,促進了海南話的形成。後來,漢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相繼移居海南,逐步形成海南今天多民族聚居社會。經過歷史演變,各民族的某些特徵在不斷被同化,但是作為本民族最基本特徵的方言被世代保留和延續焉。形成了今天眾多的海南方言。 海南話(Hainanese),學術正名為海南閩語,屬漢藏語系漢語閩南方言,全省有500多萬人使用,約佔全省總人口的80%,是海南使用最廣泛,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瓊海、萬寧、定安、屯昌、澄邁等市縣。在不同的地方,海南話的語音和聲調有細微不同,但相互之間均可通用對話。目前,尚未有明文規定海南話以什麼地方的口音作為代表發音,但就實際使用人口和面積看,海口腔口音影響最為深遠。 在詞彙語法方面,海南話最明顯的是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語。如「禾(稻子),索(繩子),面 (臉),箸(筷子),行(走),走(跑)」。還有一些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詞,如"目仁(眼珠)、目汁(眼淚)"等。 在語音方面,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具體情況如下:聲母(24個),韻母48個,聲調8個。 黎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黎族的語言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個方言。全省有110萬人使用,是海南少數民族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主要分布在瓊中、保亭、陵水、白沙、東方、樂東、昌江等7個自治縣和三亞、五指山兩市。 臨高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比較接近壯語。海南約有50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臨高縣境內和海口市西郊的長流、榮山、新海等地。 儋州話屬漢藏語系漢語粵方言系統,海南約40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市北部、西部地區以及昌江、東方市的沿海一帶地區。 軍話屬漢藏語系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系統。據史書記載這是古代從大陸遷來海南的兵士和仕官留下的語言。海南約有10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東方、儋州、三亞的部分地區。 邁話屬粵語方言系統,比較接近於廣州話,主要分布在三亞市的崖城和水南地區,使用人數不多。 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使用人數約5萬餘人,是海南苗族的語言。主要分布在海南島中、南部的瓊中、白沙、保亭、通什等民族自治地區。 回輝話的系屬目前學術界尚未定論。是海南回族的語言。約有6000餘回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亞回輝、回新兩村。 村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跟黎語比較接近,使用人數約10萬人,主要分布在東方、昌江兩縣的昌化江下游兩岸。 客家話客家方言,三亞港附近的漢族水上、儋州那大地區居民使用。 此外,解放後特別是海南設為經濟特區以來,從大陸遷來海南的外地居民中,也有使用白語、客家話、潮州話、浙江話、雲南話、福建話、上海話、北方話等語言的人群體。
編輯本段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族哈應語口傳長篇創世史詩《吞德剖》,入選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流水號:8;項目名稱 :黎族哈應語口傳長篇創世史詩《吞德剖》;項目類別:民間文學 ;實施部門:省民族博物館、三亞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代碼:02。 黎族人民的智慧成果、口頭歷史長詩《吞德剖》講的是黎族的起源和民俗來源。 「吞德剖」翻譯成漢語是「祖先歌」的意思。「吞」是「歌」,「德剖」是「祖先」。
編輯本段在海南拍攝的電視劇
最近幾年,有一些電視劇是在三亞取景拍攝的,增加了三亞的名氣,吸引了更多的外地遊客來三亞觀光旅遊。這些電視劇譬如有,之前的《屋頂上的綠寶石》,2008年在三亞取景拍攝的《微笑在我心》和《暗香》,2009年在三亞取景拍攝的《中國式相親》和《藍色矢車菊》等,2010年在三亞取景拍攝的《非誠勿擾2》。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劇組慕名而來三亞取景拍攝電視劇的。還有在海口取景的《女人不壞》等等。
㈣ 海南島事件的誤擊綁架
解放軍與國民黨軍的戰爭狀態下,一旦發生錯誤識別,拉-11對沒有國籍標志國泰航班發起攻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拉-11的攻擊太草率,絕對是個錯誤。中國海空軍在當年的戰爭狀態下也有過一些識別錯誤導致攻擊的先例,比如誤擊捷克商船。1951年6月,岸炮部隊向外伶仃島的外國商船射擊,要求停航檢查,一線部隊沒有嚴格執行命令,直接打中商船。這是捷克租用來華的丹麥商船"美麗斯哥"號,周恩來向捷克表達了歉意。冷戰歲月中,英國也好不了多少,1953年9月29日,章漢夫致信杜維廉,抗議英國炮艦、飛機在珠江口襲擊中國商船。"南海163"輪在珠江口被英國炮艇環繞阻攔,引起開槍射擊,差點釀成事件。當年中國商船都是有武裝的,對付海盜沒問題,一旦交火的後果當然很嚴重。
1954年6月23日,國民黨軍根據情報,劫持了蘇聯油船"圖阿普斯"(Tuapse,現翻譯為"陶普斯")號,蘇聯在向美國抗議與提交聯合國處理等行動以後,還發出對此進行報復的聲音。"圖阿普斯"號先被國軍空軍攔截,次日被"丹陽"艦從巴士海峽押解到高雄港,船上有42名蘇聯人。此船被國民黨軍接收,命名為"會稽",舷號"306",1965年退役。船上蘇聯船員從1955年7月開始遣返回國,但是有10人"政治避難"。1957、1958年又釋放兩批,直到1989年,最後4人中的3人才回到蘇聯。雖然"圖阿普斯"號事件不了了之,蘇聯在國際上進行交涉之餘,還根據此次事件出版了小說、發行了電影。中國在1959年出版了維·卡里寧這本小說的中文版,名字叫《油船圖阿普斯號》 。
"圖阿普斯"號事件以前,國民黨軍還劫持過其他商船,只是沒有"圖阿普斯"事件在國際上的影響廣泛。軍史記載,從1949年8月到1954年10月,中外商船在台灣海峽被國軍以武力攔截、追蹤、炮擊228次。1953年12月24日,《人民日報》社論《制止美蔣匪幫截扣波蘭商船的海盜行為》的主角是中波輪船公司被國民黨軍扣留的"布拉卡"(Praca)號。國民黨軍在1953年10月4日台灣以東125英里的公海海面上,武裝劫持"布拉卡"號油輪至高雄港。船上有波蘭船員29人,中國船員17人。國民黨軍接收了此船,舷號"305",命名為"賀蘭"艦,1964年退役。1954年5月11日,中波輪船公司"哥德瓦爾特"(Prezedent Gottwald)號商船被國民黨軍"太湖"(舷號25)艦劫持到基隆港。船上有波蘭船員33人,中國船員12人。國民黨軍接收了此船,編號"AK-313",命名為"天竺"運輸艦,1968年退役。兩起事件發生後,波蘭均向美國提出多次嚴重抗議和交涉,最後兩船的波蘭船員被釋放。中國船員被國民黨軍扣留,一些人被國民黨軍殺害,另有一些人因拒絕反共,被台灣當局執行死刑。當時國民黨軍還劫持了英國等西方商船,引起各方對台灣當局得強烈不滿。
在"圖阿普斯"事件以後,國民黨軍沒有再劫持蘇聯、波蘭商船,1955年以後開始放棄截扣商船的海盜行為。
1954年7月,彭德懷命令中南軍區空軍、海軍護漁護航。當時中南軍區的海空軍非常弱小,空軍司令部尚在武漢,中南海軍司令部在廣州。1954年8月27日,周恩來會見朝鮮南日外相時說明:"在台灣問題上,我們總的口號是:解放台灣。但是,這要有步驟地進行,因為中國海軍還未鍛煉好,各方面的准備還需要時間。"相對於中南空軍,中南海軍更為弱小。海南島前進基地擁有海口、榆林、瓊東、瓊西巡防區,主要作戰力量是一些小炮艇,對付國軍特務滲透都很困難,作戰能力非常有限,僅編有一個炮艇編隊。海南島的海軍魚雷艇到1955年初才完成最基本訓練,以後陸續投入到護航行動中。在軍史記載中,海空軍護漁護航是緊急出動的命令。當年空、海軍已經在浙東沿海進行了護漁護航作業,中南海軍進行此項作業不足為奇,但是緊急調動尚沒有完成作戰准備的部隊一定事出有因。在台灣海峽被國軍封鎖,繞過台灣的航線被國軍屢屢騷擾的情況下,從南方通往華北各港口的中外船舶改在華南各港口停泊。當年下半年起,行駛中波航線來中國的波蘭國旗船,一律先駛往榆林港等待中國海軍護航。從榆林港開始的海軍護航,直到1957年才停止。雖然軍史沒有載明彭德懷下達護航令的原因,現有資料已經基本確認是緊急護航的需要。中南海軍從1954年下半年到年底,護航84艘次蘇聯、波蘭商船。人民空軍飛行員對錯判為國民黨軍飛機的國泰班機痛下殺手,實則苦大仇深,攔腰切斷通往大陸的海上運輸線太嚴重了。
國外還有一種擊落民航機的說法,認為中國得到情報,這架班機上有美國或英國的重要人物。這是牽強附會了,若果真如此,美軍在以後入侵海南島,必然會遭到中國空軍的大打出手。另外的說法牽扯進蘇聯,說客機被擊落時,發現海南島附近有蘇聯潛艇,此種說法沒有找到任何資料證明,不可信。中國說拉-11為蘇聯油輪護航中擊落民航機,國外有資料說蘇聯油船"列寧格勒"號和"馬可夫"號在其前剛剛通過馬六甲海峽。中國從榆林港護送兩條波蘭商船去華南的港口,並不是蘇聯油輪,此處也沒有資料說明細節,存疑。

㈤ 關於海南的問題
我昨天都給你這個答案給了
為了這個答案我找了半天時間,竟然沒發上去,郁悶
答案都是正確的,都是我查過的,如果不對,我還你分數。
1選B 6.7%
2選B 黎錦
3選A 州際2.1
4選C 三亞
5選B 臨高
6選A 美蘭國際機場
7選B 1992年
8選C 黃花梨
9選C 《吞德剖》
10 一個民族隱藏了數千年的秘密,一個民族難以癒合的傷痛……
《吞德剖》,帶我們走進黎族人民心靈深處的花園!
揭密《吞德剖》,喚醒沉睡的靈魂,守護心靈的家園……
一、《吞德剖》故事梗概:
黎族人民的智慧成果、民歌體史詩《吞德剖》講的是黎族的起源與生產生活故事,展現了天文、地理、建築、農耕、漁獵、民歌、民俗知識,講述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獸驚心動魄的搏鬥故事。
天狗愛上了二十八宿之一的女星,在南蛇和蜂王的幫助下,運用祿東贊式的智慧,千方百計與女星結為夫妻。他與女星下凡之後,住在海南島黎母山上。在人間,天狗叫做琶瑪天,女星叫做姆頓,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兒子叫扎哈,女兒叫姆拉。
有一天,扎哈因年老的天狗沒有變回人形而將其誤殺。被兒子的毒箭射中之後,在天崩地裂的巨響聲中,天狗的一隻手變成了大五指山,另一隻手變成了小五指山,眼淚變成了五條河,眼睛和鼻子變成了大小洞天,嘴巴變成了山上的水潭。這一情景讓扎哈目瞪口呆,半天回不過神來。
誤殺父親琶瑪天之後,婺女姆頓向一雙子女講述了隱瞞多年的實情,並拿出一支箭,讓兩個孩子趕緊從五指山爬上天庭找天帝,請天帝指明出路。
天帝想讓兄妹倆回到人間結為夫妻,就命令天人為妹妹姆拉綉面文身。天帝告訴扎哈,人間有一綉面文身的姑娘在等著他要嫁他為妻。扎哈聽到這話,趕緊回到人間。然而不幸的是,因天人粗心大意造成的失誤,扎哈誤娶了剛剛綉面文身的母親為妻,隨後生下一女一男(姐姐名叫阿寒,弟弟名叫阿彈)。
姆拉因為貪玩,在天上呆了三天,沒想到天上三天,人間三年。等她回到人間並且綉面文身之後,才發現哥哥已經娶了母親做妻子。
沒過多久,天帝派天人帶著箭簽來到人間,命令婺女姆頓上天復歸星位,婺女含淚而去,上天與丈夫團聚去了。
在天帝安排下,哥哥扎哈糊里糊塗和妹妹姆拉結婚了。
姆拉仇視阿寒阿彈姐弟倆,想方設法折磨他們姐弟。欲害人反害己,姆拉被蛇咬死了。
扎哈箭射日月,日月破碎。天低雲亂,扎哈雙手舉天,把天舉得高高的。沉浸在歌舞娛樂之中的天帝看到烏雲翻滾、日月破碎,非常震怒,下令放天河之水淹沒人間以示懲罰。
婺女化做一隻天鳥告訴受盡苦難的阿寒阿彈:洪水將要到來,只有躲進密封的葫蘆里才能得救。
阿寒阿彈和雞、鴨、鵝、鳥、山牛、水牛、穿山甲、土狸、黑熊、馬、豬、狗、貓、蒼蠅、蚊子、蜜蜂、蜈蚣、山貓、老鼠……躲進密封的葫蘆里,躲過了洪水的劫難。
大洪水之後,雷公勸說阿寒阿彈姐弟倆結為夫妻,遭到拒絕,姐弟倆為此分開居住。雷公分別告訴他倆,在海邊種田比在山裡打獵要好過一些。雷公還特別叮囑阿彈,海邊有穿裙子的綉面女在等著他。
姐弟倆離開黎母山南下到了海邊,三月三那天,他們見面了,對歌之後,他們結為了夫妻,生兒育女,過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
二、充滿神秘色彩的歌謠
「呵……
去呵去呵咳!
父去兒傳代,
賽人興未衰,
河干海尚在,
甜從苦中來。」
這是黎族長篇史詩《吞德剖》開頭的序歌。這個序歌充滿神秘色彩,彷彿來自宇宙深處一聲惆悵的嘆息,具有攝人魂魄的效果。讀之盪氣回腸,氣韻綿綿,反復詠唱,仔細體會,讓人淚濕衣襟。雖說只有短短六行,但卻讓人回味無窮。我想,這個序歌如果讓楊麗萍的舞蹈團來邊演邊唱,肯定能表演出如泣如訴的效果。我進而又想,《吞德剖》如果是在雲南,恐怕早就被楊麗萍搬上舞台了。
從內容上探討,該序歌至少告訴我們兩個重要的信息:賽人(黎族人自稱)的生存發展史是一部生生不息的歷史;雖然生存狀況非常艱難,但是賽人還是代代相傳、逐漸興盛起來了。
序歌既像是夾雜著一聲長長嘆息的喃喃細語,又像是年邁的長者告戒子孫後人的諄諄教誨……從這里開始,遠古時代賽人驚心動魄、璀璨壯麗的生活場景便一幅幅展現開來了……
《吞德剖》有著氣魄宏大的開篇,第一章《天狗下凡》開頭是這樣唱的:
初古的時代,
天地不分開,
日月昏朦朦,
山嶺陰霾霾。
蒼天連大海,
白雲伴塵埃,
世間本無物,
全從天上來。
這兩段一開始的歌詞有兩層含義:
一、初古時代,天和地是連在一起的,處於「混沌」狀態;二、地球上原本沒有生物,地球上的生物來自「天上」。
早在兩千多年前,大詩人屈原就在他有名的詩篇《天問》里,就發出了「混沌」狀態的天地怎樣開辟、誰開辟了天地、宇宙怎樣構成等一連串疑問。
海南島脫離大陸至少有100萬年了,幾千年來,孤零零生活在海南島上、與外界幾乎毫無關系的黎族先民,在他們口耳相傳的民歌中,怎會有著與其他民族相類似的「天地不分」、地球上的生物來自「天上」的傳說呢?
三、扎哈:希臘悲劇人物俄狄浦斯王式的英雄
希臘悲劇是人類最偉大的寶貴遺產之一。
公元前五世紀,希臘出現了三大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
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俄狄浦斯王》。劇本取材於古老的傳說。俄狄浦斯王殺父娶母,自己卻毫無所知。當他發現自己是殺父的兇手、娶母的罪人時,百感交集,刺瞎了自己的雙眼,要求放逐。
扎哈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殺父娶母,其悲劇命運多像俄狄浦斯王啊!黎族創作的悲劇形象扎哈與希臘人創作的悲劇形象俄狄浦斯王有異曲同工之妙。說黎族是中國最早的悲劇故事創造者,應該不為過吧?
可惜,由於黎族,或者說整個中華民族沒有產生像索福克勒斯這樣的大詩人,扎哈殺父娶母的這個古老的傳說故事沒有成為世界經典悲劇。
扎哈射日舉天的行為多像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啊!由於黎族沒有吳承恩這樣的大作家為其樹碑立傳,扎哈不僅沒有成為黎族頭號大英雄,反倒成了一個受現代人鄙視唾棄的小丑!悲夫!
甚至,時至盡日,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還不允許宣傳《吞德剖》,多麼野蠻無知啊!
海南的文藝工作者,拿起筆來,把扎哈的故事搬上舞台吧!一部輝煌的、史詩式的、足以令全世界驚嘆的大作品說不定就此誕生呢!
㈥ 想去海南旅遊,求海南旅遊簡介概括
海南省,位於中國南端,而海南島是僅次於台灣島的全國第二大島。海南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1988年,海南省成為中國第五個經濟特區,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三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溫高少寒,光溫充足,光合潛力高;島上四季長青,空氣清新,被譽為「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未受污染的長壽島。」是冬泳和避寒的勝地,是旅遊、購物的天堂。
海南年平均氣溫23~27℃,最冷的1月平均15~24℃,最熱的7月為26~29℃,年均降水量1639毫米。長夏無冬。當北國千里冰封的時候,這里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
海南旅遊資源豐富,極富特色。海南島與美國夏威夷處在相近緯度,在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開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旅遊聖地的旅遊資源,島上終年氣候宜人,四季鳥語花香,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所孕育的熱帶雨林和紅樹林為中國少有的森林類型,是開展科研、旅遊和教學最理想的選擇之地。
海南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極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海岸帶景觀:在海南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線上,沙岸約佔50~60%,沙灘寬數百米至數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為5度,緩緩延伸;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潔柔軟;岸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海水溫度一般為 18~30℃,陽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數時間可進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風浴。當今國際旅遊者喜愛的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這5個要素,海南環島沿岸均兼而有之。
2、山嶽、熱帶原始森林:海南島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綿延起伏,山形奇特,氣勢雄偉。頗負盛名有的山頂部成鋸齒狀、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氣勢磅礴的鸚歌嶺,海南的山嶽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著熱帶原始森林, 最著名的有樂東縣尖峰嶺、昌江縣霸王嶺、陵水縣吊羅山和瓊中縣五指山等4個熱帶原始森林區,其中以尖峰嶺最為典型。
3、珍禽異獸:為了保護物種,海南已建立若干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和馴養場,其中有昌江縣霸王嶺黑冠長臂猿保護區、東方縣大田坡鹿保護區、萬寧市大洲島(金絲燕)保護區、陵水縣南灣半島獼猴保護區等。
4、大河、瀑布、水庫風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河流,灘潭相間,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遊觀景的好地方,尤以聞名全國的"萬泉河風光"最佳。大山深處的小河或山間小溪,洄於深山密林之中。
5、火山、溶洞、溫泉:歷史上的火山噴發,在海南島留下了許多死火山口。最為典型的一座是位於瓊山市石山海拔200多米的雙嶺,嶺上有2個火山口,中間連著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嶺。該嶺附近的雷虎嶺火山口,羅京盤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而奇妙。千姿百態的喀斯特溶洞也有不少,著名的有三亞市的落筆洞、保亭縣的千龍洞、昌江縣的皇帝洞等。島上溫泉分布廣泛,多數溫泉礦化度低、溫度高、水量大、水質佳, 大多屬於治療性溫泉,且溫泉所在區域景色宜人。
6、沙灘、潛水、海鮮是三亞旅遊度假的三大永恆主題。地處中國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四季如夏,鮮花盛開,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蜈支洲島享有「中國第一潛水基地」美譽,有中國保護最完好的生態珊瑚礁。
7、免稅商品
海南離島退稅政策推行,形成是海南旅遊的另一個熱點。三亞免稅店共分為兩層,面積7000平方米,經營的香水、首飾、手錶、皮具等幾十類共兩萬種商品,包括近百個奢侈品的品牌。其中GUCCI、Tiffany、阿瑪尼、萬寶龍等品牌都是首次在中國設立免稅品牌。
㈦ 在我國南海還有一顆燦爛的明珠是富饒什麼
南方明珠,是指地方的譽稱。指廣東省珠三角地區和海南地區,背山襟海,美麗富饒,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南國門戶」、「南海明珠」之譽。
中文名
南海明珠
地理區域
廣東與福建
地理位置
深圳市南山區南光路75號[2]
面積
10346 km2
氣候帶
一年四季
快速
導航
地圖信息
總面積10346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有餘,是塊「十相留聲」的神奇熱土,更是宋「前七賢」、明「後八俊」,近代千萬潮汕英才生長的「嶺海名邦」,說是「人傑地靈」,並不為過。
南海明珠人工島效果圖
考古材料證實,潮汕地區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潮汕的先民屬大閩越族。自秦漢以後,中原漢人後裔南遷入主潮汕。入潮漢人和土著長期和睦相處,逐漸融合。現生活在潮汕的人群中,主要是漢族宗支的潮汕人以及少部分同是南來的漢族後裔客家人,畲族人所佔人數不多。更讓世人刮目相看的是,山風和海濤淘洗著代代潮人的心胸。造就了千千萬萬潮人既剛強又文雅的情性,由此而生的刻苦耐勞、開拓進取、謙恭和順的潮人群體,令世人所認同。「凡有潮水的地方,便有潮人存在」,如今「海內有一個潮汕,海外有一個潮汕」,海內海外的潮人薪傳火接,世世代代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的貢獻!
海口南海明珠生態島兩期陸域吹填完成 初現芳容
潮汕,古稱潮州,隨著近代汕頭市的興起,汕頭與潮州並榮,故習慣上稱為潮汕。潮汕從區域上分為3 個地級市:汕頭市、潮州市和揭陽市,都是著名僑鄉。汕頭市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對外開放港口城市,全國五大經濟特區之一;潮州市素有「嶺東首邑」之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沿海開放旅遊城市;揭陽市也是粵東主邑,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歷來是粵東、贛南及閩西等地物資集散地。
㈧ 誰有海南保亭黎族苗族習俗資料
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兒女成年後即住在屋外的「寮房」里。婚後妻子一經在夫家定居,夫妻便與父母分居別炊。建國前多早婚,由父母作主,但婚前司以自由談戀愛。盛行婚後不落夫家(婚後新娘返回娘家居住一、二年乃至七、八年後,才定居夫家)的風俗。非婚生子女不受歧視。離婚和寡婦再嫁比較自由。 黎族婦女束髻於腦後,插以箭豬毛或金屬、牛骨製成的發簪,披綉花頭巾,上衣對襟開襟無扣,尚青色,下穿無褶織綉花紋的統裙,盛裝時戴項圈、手鐲、腳環、耳環等,有些地方的婦女的耳環多且重,耳根下垂至肩,史稱「儋耳」。部分地區居民仍保留古代稱為「雕題」的文面、文身風俗,特別是婦女有文身風俗,一般從十二三歲開始至婚前陸續完成,個別有婚後完成的。文身工具是植物刺針、小竹木棒和植物染料。文身的部位主要是臉、頸、胸和四肢等處。不同地區,文身圖案差別很大。這種習俗目前已基本消失,僅在偏僻地區能夠見到。男子結鬃纏頭,上衣無領對襟,下穿前後兩幅布的吊檐。這些衣服都以棉、麻為料,自紡自織自染自縫而成。飲食比較簡朴,以大米、番薯、玉米為主食,多以狩獵、採集所得為副食,只種少量蔬菜,且多從漢區引種。婦女愛嚼檳榔。住屋多為金字形茅屋,泥糊竹笪為牆。在白沙縣偏僻山區和合畝地區還保留屋頂似船篷,地板架空離地的船形屋。 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會日子。會場一般設在開闊的橡膠林里,頭上綠葉蔽天,腳下「葉毯」鋪地,幽邃、涼爽、安謐。難怪「三月三」就成了當地人自由選擇配偶而被稱為「愛情節」。傳說遠古時代,聚居於昌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災。只有一對戀人坐在大葫蘆瓢里倖免於難,被漂流到燕窩嶺 邊。三月初三,洪水退去,倆人結為夫妻。男耕女織,生兒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勞作,又漸漸使黎族繁衍發展起來。後人奉他們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紀念。節日里男女老少身著盛裝,帶著糕點、粽子,小夥子們捕魚,姑娘們做飯烤魚,然後把祭品供於有天妃和觀音化石的岩洞口。拜祭畢,青年們來到活動會場,進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盪鞦韆等。夜幕降臨,岸邊燃起堆堆篝火,小夥子撐開花傘,姑娘們的銀飾及貝殼飾物在火光下閃閃爍爍。情歌婉轉,舞蹈漸起,由平緩抒情而進入歡樂奔放。有時一對對情人悄悄離開篝火旁,小夥子把耳鈴掛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發釵插在姑娘的發髻上,姑娘把自己親手精心編織的七彩腰帶系於情郎腰間,雙方信誓旦旦,相約明年三月三不見不散。因三月三從其來歷和主要活動內容來說,都與婚戀有關,故而也稱為愛情節。 喪葬儀式各地不同,合畝地區死者葬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以獨木棺土葬,不築墳立碑,葬後不再祭掃。 黎族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各地均以祖先崇拜為主,也有自然崇拜,個別地區還殘留著氏族圖騰崇拜的痕跡。黎族信鬼,特別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動,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黎族人們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偉績,並告誡後人,女子綉面\紋身是祖先定下來的規矩,女人若不綉面\紋身,死後先祖不相認--祖先崇拜,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極少。 傳統地講,苗族對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認為是一種靈性的體現,因而對其頂禮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樹、山林等。此外,苗族認為一些自然現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語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兩詞並用。多數情況下,鬼被認為是被遺棄或受委屈的靈魂和工具所變成的,常給人類帶來災難、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謂東方鬼、西方鬼、母豬鬼、弔死鬼、老虎鬼等,被稱為惡鬼。而有靈性的自然現象常被認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風神、雷神、雨神、太陽神、月亮神等。對於善鬼、惡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對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較真誠,對惡鬼則須賄賂哄騙直至驅趕使之遠離。 在許多地區,苗族還認為自然界存在許多精怪。比如牛在廄內以糞便蓋身或在廄內打轉、將糞踩成圓圈,豬吃豬仔或躺在食槽里,鴨吃鴨蛋,老虎進田,遇到兩蛇交尾,母雞發出公雞的鳴叫等均屬出現了相應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區,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薩、土地奶、家神、祭橋、水井等。土地菩薩苗語叫土地鬼,一般由幾塊石頭壘成,土地屋多為木製或用三塊石板搭成,極為簡陋,設於寨旁路口處或大路邊行人休息處。家神信仰存在於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設立「家神」偶像。祭橋流行於黔東南大部分地區。龍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對象。
㈨ 尋找海南省各水系(河流、小溪、水庫)的詳細資料!
北有南渡江,西有昌化江,東有萬泉河,素稱海南島三大河流。
南渡江 是島上最大的河流,發源於白沙縣南峰山,流向東北,斜貫島的北部,經儋縣、汀邁、定安、瓊山至海口市三聯村注入瓊州海峽。全長333.8公里,流域面積7033平方公里,河床坡降0.723‰,總落差703米。自發源地至加樂市,山巒疊嶂,中間有白沙、南豐、松濤等河谷小盆地。加樂市以下及大塘河、龍州河等支流為起伏和緩的台地,河流沿岸為帶狀沖積平原。南渡江的出口——瓊州海峽,是由於地殼斷裂而陷落的狹長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