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新奧股份20萬噸輕烴項目開工在即

新奧股份20萬噸輕烴項目開工在即

發布時間:2021-04-18 21:24:41

1. 寧夏寶豐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寶豐能源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高端煤基新材料和化學品製造企業,它成立於2005年,於2019年在上交所上市。2007年寶豐能源從傳統的單一煉油廠轉向現代煤化工,目前其主營業務是以煤替代石油生產高端化工產品。

在不少石油制烯烴項目盈利大幅下降甚至虧損的時候,寶豐能源憑借煤制聚烯烴實現盈利。2020年一季度寶豐能源營業收入36.1億元,歸母凈利潤8.2億元。此外,2020年一季報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12.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11億元。

華夏能源網獲悉,7月2日,寧夏寶豐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寶豐能源」)發布《關於擬對外投資設立子公司的公告》。公告顯示:寶豐能源擬人民幣9.5億元與本公司全資子公司寧夏寶豐能源集團烯烴二廠有限公司共同在內蒙古設立子公司。

公告顯示,新設立的子公司暫定名為內蒙古寶豐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其中,寶豐能源出資9.5億元,持有95%股權;烯烴二廠出資5千萬元,持有5%股權。

寶豐能源總裁劉元管表示:此次,設立內蒙古子公司是為了優化公司戰略布局,鞏固公司主導產品烯烴的產能規模優勢,進一步延伸公司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動煤炭資源由「燃料型」向「原料型」轉變,產品由「一般加工」向「高端製造」轉變,同時做強、做大煤制烯烴及下游高端材料和精細化工產業。

2. 廣元市天然氣綜合利用工業園區的產業現狀

一、優化發展民用天然氣促環境加快改善
我市圍繞「管網天然氣進城鎮,液化天然氣進農村,氣化全廣元」的目標,由廣元市天然氣公司負責全市民用和工業企業天然氣供應及管道安裝、燃氣設施的維護,加快推進了未通天然氣城區、天然氣管網地震損壞地區、城郊結合部和主力輸氣管線途經鄉鎮民用天然氣發展。朝天區非管網天然氣民用工程的竣工投產,實現了全市四縣三區城區全部用上天然氣,現正在加快啟動廣元-朝天天然氣管線建設工程和青川縣民用天然氣災後恢復重建工程。通過「」以氣代柴、「以氣代油」,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改善了人居環境。
二、工商企業燃料結構調整工作加快進行
我市依託天然氣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煤改氣技改工程,積極調整工商企業燃料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發展,保護生態和大氣環境,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2009年已完成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256戶「五小」企業煤改氣。預計預計2012年可全面完成全市35戶規模以上企業煤改氣技改,可節省標煤61.5萬噸,減少排放CO2123萬噸,實現節能減排,促進低碳發展。
三、天然氣發電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中石化集團公司已組建隊伍啟動了勝利油田天然氣發電機組遷建廣元項目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編制完成該項目可研報告和大件設備運輸方案並通過評審。中石化勝利油田天然氣發電項目有望在2015年前遷建我市天然氣綜合利用工業園區建成投產。
四、天然氣化工項目正加快建設
為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加快打造地震災後新興支柱產業,我市大力實施資源轉化戰略,加快天然氣、油砂綜合利用工業園區建設步伐。目前已完成廣元市天然氣工業園控祥規劃編制,並按省發改委要求完成園區環評,並通過省環保局評審。天然氣工業園現有年產6萬噸天然氣焊割氣體項目,年產10萬噸鑽井液項目和防腐管材維護中心項目開工建設,預計2010年12月前實現竣工投產。天然氣配套工業園現有華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新建年的用氣量3.3億方的液態輕烴加註站項目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施工設計和工藝設計。
五、氣煤循環利用項目已形成產業基礎
旺蒼合眾化工有限公司新建年產20萬噸甲醇,是以在建的攀成鋼旺蒼60萬噸焦化項目的剩餘焦爐煤氣混合天然氣制甲醇,發展甲醇下游產業鏈。
六、油砂綜合利用項目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投資45億元的油砂開發及綜合利用項目已於2009年12月29日正式簽署投資協議,將在我市建設油砂分離廠和煉油廠,並擇機發展石油化工下游衍生產業鏈。

3. 鎮海煉化上升渠道

從鎮海煉化看中國煉油工業轉型升級發展路徑

近10年來,全球石化產業進入深刻調整階段,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等石油資源國產業發展明顯加快、優勢逐漸加強,美國通過大規模開發頁岩氣實施「能源獨立」,進而推動「製造業回歸」戰略,國際競爭格局不斷重構和演化。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稟賦的特點是缺油少氣,煤炭資源相對豐富。隨著現代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烴等技術和裝備研發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以石油為原料的石化產業發展遭遇不小挑戰。煉油、乙烯、芳烴作為我國石化產業的主體,對資源依賴性強,佔用環境容量大,物料互為供需,裝置相互關聯,其一體化布局、整體化發展至關重要。本文以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簡稱鎮海煉化)為例,總結了國際先進煉化企業的發展模式,並對標我國行業發展實際,指出問題並尋求解決出路。
一、鎮海煉化的先進發展模式
經過多年發展,鎮海煉化充分發揮地處東南沿海、長三角突出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儲運條件,由小到大,由大到強,達到了世界煉化企業的一流水平,現已成為我國石化行業的標桿。在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全球石化產品市場低迷、企業效益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下,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煉化一體化企業,鎮海煉化近年來經濟效益連年增長。2013年,該企業實現利潤71.3億元,佔中國石化煉化板塊利潤總額的95%。2014年,在乙烯裝置大檢修45天,同時面臨國際油價自6月中下旬快速震盪下跌而消化高油價的形勢,鎮海煉化仍實現利潤總額34億元,中國石化其他煉化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不到其2/3。究其原因,主要是鎮海煉化在生產規模、煉化一體化水平、經營管理和節能環保方面均已步入世界一流煉化企業的行列。
從生產規模看,鎮海煉化目前具備年加工原油2300萬噸、年產乙烯100萬噸、年產芳烴100萬噸的規模。國際權威機構評估結果顯示,其煉油、石腦油裂解乙烯裝置績效均列全球第一群組,競爭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鎮海煉化擴建工程將於2020年左右實施,屆時其煉油能力將擴大至3800萬噸/年,年產乙烯240萬噸、芳烴200萬噸,單個企業煉油規模將進入世界前五名,整體煉化一體化規模達到世界級水平,國際競爭能力和市場抗風險能力均將顯著增強。
從煉化一體看,2010年乙烯裝置建成投產後,鎮海煉化真正做到了「宜油則油、宜烯則烯、宜芳則芳」,顯著提高了煉油和化工生產的靈活性,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原油資源的綜合利用。煉化一體化率(化工輕油占原油加工量的比率)已由6%提高到2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以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僅通過煉化一體化優化,乙烯等基礎化工原料對石腦油的依賴度從87%降至45%以下,每年增效約10億元;實施蒸汽、電、水和氫氣等資源優化,每年節約成本超過5.5億元。
從經營管理看,鎮海煉化不斷強化內功,實現了精細化管理水平。一是技術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高,且乙烯裝備國產化率達到78%,居同期乙烯工程領先水平,大幅節省了建設投資,同時實現首次開車49個月連續滿負荷生產;二是差異化產品策略,突出了乙烯裝置副產品丙烯、碳四、碳五等優勢,延伸產品鏈,提高附加值;三是充分借鑒國際「分子管理」理念,實現了整體效益最大化。
從節能環保看,鎮海煉化實現了每噸原油加工綜合能耗、水耗僅分別為44.64千克標油和0.3噸,居世界領先水平;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指標遠低於我國最嚴格的標准,已達到發達國家同類企業的水平,真正創建了安全無異味工廠。
在近三年國際油價跌宕震盪、石化產品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鎮海煉化走出了一條規模效益好、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高、環境友好、國際競爭力和市場抗風險能力強的路子,對我國煉化企業乃至石化產業未來發展均具有典型借鑒意義。正是基於煉化一體化發展理念,鎮海煉化在百萬噸乙烯工程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等方面表現卓越,「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100萬噸/年乙烯工程」獲「菲迪克2014年度工程項目優秀獎」。
二、我國煉油工業轉型升級發展路徑
鎮海煉化作為我國培育發展的世界一流煉化企業,在堅持基地化布局、一體化發展的同時,狠煉內功,實現精細化管理,積累了成功經驗,不僅成為我國煉油工業乃至石化產業發展史上的旗幟和標桿,也為我國煉化企業轉型升級探索出了一條路徑,更為我國石化產業由大到強指明了發展方向。
1.布局規模化、基地化,解決「多、小、散、亂」問題
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煉化產業規模化、基地化布局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利用進口資源為主的煉油、乙烯等產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以利用國內資源為主的煉油、乙烯等產業主要集中在西北和東北地區。2014年,全國已建成28個千萬噸級煉油、16個百萬噸級乙烯生產基地。其中,西部地區建成3個千萬噸級煉油、2個百萬噸級乙烯生產基地,煉油、乙烯能力分別達到3050萬噸/年、200萬噸/年,分別佔全國總能力的4.1%和11.1%。長三角、泛珠三角、環渤海三大石化集聚區初具規模,千萬噸級煉油基地能力分別佔11.1%、13.4%、8.5%,小計33.0%;百萬噸級乙烯基地能力分別佔25.8%、22.3%、11.1%,小計59.2%。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共有煉油企業240家,除藏黔滇晉渝外,其他各省市區均建有煉油廠,平均規模為308萬噸。相比之下,全球煉油企業平均規模為742萬噸。世界石化大國多以集聚發展模式發展石化工業,例如美國44%的煉油能力、95%的乙烯能力集中在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日本85%的煉油和89%的乙烯能力分布於太平洋沿岸地區。全球大型石化基地煉油規模普遍在4000萬噸級以上。從歐洲看,荷蘭鹿特丹基地煉油能力5000萬噸/年、乙烯能力300萬噸/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石化基地煉油能力3700萬噸/年、乙烯能力250萬噸/年。從亞洲地區看,韓國蔚山煉油能力4200萬噸/年、乙烯能力340萬噸/年、對二甲苯(PX)能力100萬噸/年;新加坡裕廊則分別達到6300萬噸/年、387萬噸/年、87萬噸/年。
雖然我國乙烯行業大型基地布局相對集中,例如上海形成200萬噸級乙烯基地,且杭州灣地區煉油總規模達到5000萬噸、乙烯總規模達到300萬噸,大連形成3000萬噸級煉油規模,但與國際先進石化產業發展格局相比,我國煉化行業整體規模化、基地化布局均有較大差距。特別是煉油行業集約度較低,全國煉油企業平均規模明顯偏低,呈現「多、小、散、亂」格局。國家制定並推行《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徹底扭轉我國重大石化項目布局分散的局面,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現有產業基礎、地域和環境容量、安全防護縱深、港口集疏運條件等因素,集聚建設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廣東惠州、福建古雷、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雲港七大世界級石化基地。今後新建大型煉化項目,原則上優先布局在七大基地。七大基地全部投射沿海重點開發地區,瞄準現有三大石化集聚區,同時立足於海上能源資源進口的重要通道。上海漕涇、浙江寧波、江蘇連雲港三大基地位於長三角地區,該區域經濟活力強勁、發展潛力巨大,是石化下游產品消費中心,也是當前國家實施「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兩大戰略的關鍵交匯區域。廣東惠州、福建古雷兩大基地位於泛珠三角地區,面向港澳台,區位獨特,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承載腹地。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兩大基地位於環渤海地區,是國家實施京津冀協同戰略的集中輻射區域。
從現有基地綜合條件來看,預計2020年左右,長三角地區寧波、上海兩大基地可望率先達到4000萬噸級煉油、200萬~300萬噸級乙烯和芳烴的規模;珠三角地區惠州基地通過加快發展,也有望形成同類規模。與此同時,上海高橋石化將向上海漕涇基地遷移,南京金陵石化將向連雲港轉移,而大連地區3000萬噸/年煉油能力應逐步向長興島基地集聚。與長興島同處環渤海地區的曹妃甸,將積極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逐步實現石化產業集聚發展。
此外,舟山新區立足於「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兩大戰略交匯點,利用海島及航運等優勢條件,將作為寧波基地拓展區,重點應對國際市場競爭,以民營資本為主體,聚焦發展以化纖原料為特色的石化基地。預計2025年左右環杭州灣地區煉油規模將達到1億噸以上,乙烯及芳烴規模均達到600萬噸以上,成為獨樹一幟的世界石化產業集群。
隨著《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的順利實施,預計2020年我國煉油綜合加工能力為7.9億噸/年,乙烯、芳烴生產能力分別為3350萬噸/年、3065萬噸/年;2025年煉油、乙烯、芳烴生產加工能力分別為8.5億噸/年、5000萬噸/年和4000萬噸/年。屆時,七大基地煉油、乙烯、芳烴產能將分別佔全國總產能的40%、50%和60%,從而大幅度提高我國石化產業集中度,實現規模化、基地化布局,增強企業和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市場抗風險能力,推動石化產業由大到強,從根本上推進產業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2.推進煉化一體化,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煉油是石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採取煉油、乙烯、芳烴一體化聯合布局,原油加工產品附加值可提高25%。同時,按照煉化一體化模式發展,可在供水、供熱、供電、節能、環保及安全等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方面實現共享,節省建設投資10%以上,提高節能減排效果15%左右。發展煉化一體化可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最大化,是國內外石化產業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國石化產業「十三五」期間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石化產業煉化一體化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國家產業政策明確提出的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園區化發展要求,推動了我國煉化一體化發展進程。全國相繼建成投產了福建煉化、新疆獨山子石化、天津石化、鎮海煉化、四川石化等以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基地聯合布局為標志的緊密型一體化企業,加上通過老廠改造擴建,陸續形成了以上海、揚子、茂名、燕山、齊魯、吉林、撫順、大慶、武漢石化等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為代表的一批一體化企業。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形成23套煉化一體化(包括煉油、乙烯、芳烴)聯合裝置,其中14家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一體化企業,9家企業實現了煉油、乙烯、芳烴聯合生產,全國石化產業煉化一體化率約為10%,整體水平仍然明顯偏低,制約了整體石化產業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削弱了我國石化產業資源利用總體水平。受煉油行業布局分散和規模化水平較低的制約,我國大部分煉油企業及50%以上煉油能力不具備一體化發展條件。甚至近十年先後建成的大連石化(產能為2050萬噸/年)、青島煉化(產能為1000萬噸/年)、廣西石化(產能為1200萬噸/年)、中化泉州石化(產能為1200萬噸/年)等千萬噸煉油企業,也未配置化工能力。由於煉化一體化率較低,目前我國煉油、乙烯能耗分別為每噸63千克、641千克標油,分別比世界先進水平高10%、5%,嚴重削弱了石化產業綜合國際競爭能力。
二是影響了乙烯、芳烴產能擴大和有效供給。除成品油、合成纖維基本實現自給外,目前我國主要化工產品供應嚴重不足,對二甲苯、乙烯當量自給率僅不足50%,高端石化產品自給率約為30%。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主要石化產品需求依然增長較快,若不能提高石化產業煉化一體化率,乙烯、芳烴等化工產品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三是區域油品產銷不平衡增加了物流成本。東北、西北地區由於國產原油資源較為集中,兩個地區煉油能力佔全國的29.0%,也是兩個調出成品油最多的地區,每年合計調出成品油近5000萬噸,增加物流成本100億元以上。遼寧省煉油能力為7780萬噸,位居全國第二,2014年原油加工量為6327萬噸,成品油產量、消費量分別為3707萬噸、1292萬噸,調出成品油約2415萬噸。山東省2014年加工原油(含燃料油)7754萬噸,成品油產量、消費量分別為4500萬噸和2100萬噸,調出成品油約2400萬噸。正是區域煉化一體化水平較低,油品產銷不平衡,致使我國成品油主要流向長期呈現「北油南運、西油東送、東北向西南推進」的局面。
結合《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實施,未來我國煉化一體化應成為石化行業結構和布局調整的首要任務。應明確規定新建石化項目必須進行煉化一體化配置,嚴格控制燃料型煉油項目,鼓勵現有燃料型煉廠向燃料-化工型煉化企業轉型,油品質量改擴建項目也應統籌規劃乙烯、芳烴生產能力。充分利用煉油裝置產出的重石腦油、輕石腦油和芳烴資源,力求「宜油則油、宜烯則烯、宜芳則芳」,適當加快乙烯、芳烴發展速度。力爭2020年全國煉化一體化率提高到15%,2025達到20%以上。
鑒於國產原油資源增產有限,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60%,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進口原油資源,單純依靠煉油裝置所產化工輕油作為原料發展乙烯、芳烴能力,將難以滿足我國乙烯、芳烴下游產品的市場需求。在資源來源穩定可靠的前提下,特別是在資源環境條件許可的地區,可統籌規劃、適當布點發展以輕烴、凝析油、甲醇為原料制烯烴等乙烯項目;根據自主研發技術成熟程度,適度規劃發展甲醇制芳烴項目,作為我國乙烯、芳烴發展新型途徑和有益補充,實現原料多元化。
3.壓縮低效落後產能,加快油品質量升級
我國煉油行業已經顯現產能過剩,按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計,2014年產能利用率僅為67.5%,其中部分地方煉油企業受原料供應和二次加工裝置匹配能力限制,平均產能利用率只有33%,而發達國家通常為85%左右。若扣除加工瀝青、燃料油等地方小煉廠,全國綜合原油加工能力為5.92億噸/年,煉油行業產能利用率約為85%。其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惠州煉化等煉油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5%;若按照綜合配套能力計算,開工負荷約90%。因此,客觀來看,我國煉油行業整體呈現表觀產能過剩,或者說煉油產能存在結構性過剩問題,需加以重視。
一是低效落後產能明顯偏大。我國煉油行業存在的關鍵問題是,在現有一次原油加工能力中,低於500萬噸/年的低效落後產能達2.02億噸,占總能力的27.2%,煉油企業達184家。在500萬噸/年能力以下、200萬噸/年能力以上企業中,中央企業佔了28家,多數是並購控股地方煉油企業。低於200萬噸的落後產能達1.02億噸/年,占總能力的13.8%。其中中央企業27家,產能為2567萬噸/年;地方企業124家,產能為7610萬噸/年。主要原因是地方煉廠受利益驅動無序過快擴張,造成長期以來國家淘汰低效落後煉油能力的目標難以落實。
二是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較低。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煉油輕質油收率平均為78%,大型煉油企業達82%以上;綜合商品率分別為94.9%、93.7%。地方煉油企業輕質油收率在55%以下,綜合商品率為81%左右。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的煉油綜合能耗平均值分別為57.20千克標油/噸、64.02千克標油/噸,地方煉油企業則高達90千克標油/噸。我國中小型煉廠幾乎都是燃料型企業,難以實現煉化一體化。
三是油品質量和安全環保壓力大。地方煉油企業總體實力弱,部分資產負債率高達80%~90%。加上原油供應短缺、開工率不足、虧損嚴重,難以適應國家質量升級、節能減排、安全環保的要求。由於二次加工裝置不配套,地方煉油企業非法勾兌車用汽油,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
根據國家加快油品質量升級要求,我國煉油企業急需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優先推進滿足國Ⅴ標準的車用汽柴油質量升級措施,汽油升級重點是催化汽油深度脫硫和增產高辛烷值組分,柴油升級重點是深度加氫脫硫和改質。同時,我國煉油行業應加緊開展技術研發攻關,為適應2020年前全國范圍內實施國Ⅵ標准車用汽柴油質量升級要求主動做好升級技術儲備,提前謀劃技術改造措施。
從成品油需求看,以2013年我國成品油消費量2.87億噸為基數,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率、汽車保有量及限行措施、天然氣及電力替代等因素,運用多種方法進行預測,2020年全國成品油需求量約為3.75億噸。按成品油產率60%、開工率80%計算,預計2020年需加工原油6.25億噸,需相應配套加工能力7.81億噸。
考慮未來成品油市場需求,結合國家全面實施節能減排的要求,我國煉油行業500萬噸/年以下低效產能、特別是200萬噸/年以下落後產能勢必面臨淘汰或轉產,實施高水平優質產能替代升級任務十分艱巨。要狠下決心,有計劃、有步驟,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這一目標。
4.有效穩定原油對外依存度
原油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是我國石化產業發展面對的客觀事實。長期以來,業界在計算原油對外依存度時,往往僅統計原油凈進口量,由此計算2013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上升至58.9%,2014年達到59.6%。實際上,現有統計口徑存在一定缺陷。從維護產業整體安全的角度,除成品油外,乙烯、對二甲苯等重要基礎化工原料也必須立足國內供給為主。因此,從戰略和全局看,應將重要基礎原料的進口加以折算一並考慮,計算出原油綜合對外依存度,這樣更貼近客觀實際。按此口徑,如果將對二甲苯考慮在內(目前進口乙烯主要來自非原油原料,可不予折算),2013年我國原油綜合對外依存度為60.1%。
可通過採取以下措施穩定石化產業的原油對外依存度:一是認真實施《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將煉化一體化水平提高到15%,乙烯、對二甲苯自給率分別達到50%和80%;二是落實各種節能和能源替代政策措施,有效降低成品油消費增速;三是積極推行原料多元化,實現部分石油替代。如果以上幾項措施均能落實到位,那麼到2020年我國原油綜合對外依存度穩定在66%左右是可能的。

(來源:國際石油經濟 作者:楊上明)

4. 中國石化首個LNG接收項目在山東投產,請問誰能給我具體講講事情經過

山東LNG項目位於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董家口港,包括接收站、碼頭工程和外輸管線工程三部分。該項目2010年7月獲國家發改委核准,2010年9月開工奠基,2011年6月動工,2014年9月中交,12月投入運行。一期工程投運後每年可向山東半島乃至華北地區輸送清潔能源300萬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80萬噸,相當於植樹近4400萬棵,近32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用於發電,則比燃煤減排二氧化硫52萬噸。在一期工程投產的基礎上,未來二期工程建成後項目將達到每年接轉1000萬噸的能力。

該項目由中國石化自主設計、自主采辦、自主施工和自主管理,在碼頭設計和施工、接收站設計、儲罐製造和氣頂升、焊接工藝評定、主要設備材料國產化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儲罐建造方面,採用獨特基礎結構,抗震性能優於普遍採用的樁基基礎,施工進度加快50%以上,工程造價降低約20%。在國內首創「上表面扣模連續澆築技術」,提高了大穹頂混凝土澆築質量。在LNG儲罐上首次實現預應力系統的國產化。此外,為充分利用LNG原料氣中的輕烴資源,山東LNG工程設計建造了國內首套輕烴回收裝置,為國內LNG接收站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生產經營及盈利模式。

該項目由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負責組織建設,採用一體化聯合項目管理模式,儲罐與接收站工程分別由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和洛陽石化工程公司EPC總承包,第四建設公司、第十建設公司、勝利油建、中原油建等單位參與建設。

據悉,首船商業氣資源來自埃克森美孚公司建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LNG項目,資源供應國為巴布亞紐幾內亞。此外,2011年,中國石化兩次與澳大利亞太平洋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APLNG)簽署LNG購銷協議,從2015年開始,每年從APLNG公司采購760萬噸液化天然氣,直至2035年。同時,中國石化持有APLNG25%股份。

目前,中國石化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批復並正在建設的還有廣西LNG接收站項目、天津LNG接收站項目。

5. 江漢油建湛江項目部開工日期

江漢油田設計院設計的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潿洲島終端處理廠工程,榮獲2000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和中石油集團公司優質工程金質獎。同時,該工程設計還於2000年先後榮獲國家優秀設計銅獎、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優秀設計二等獎。潿洲島終端處理廠是我國海洋油氣上岸的最大終端廠,也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潿西南油田群改造「九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佔地30萬m2,主要集原油脫水/穩定、輕烴回收、天然氣/污水脫硫、污水污泥處理、產品存儲裝船、天然氣發電、集中供熱等功能於一身。該工程處理能力為原油230萬噸/年,天然氣43萬立方米/日,設計工藝先進可靠,流程合理,自動化程度高,自控系統及主要設備選型合理,整體水平達到國際水平。該工程自1997年7月13日開工,1998年8月1日建成運行,於1999年10月15日正式投產。投產一年後的運行考核和復檢,運行平穩,生產安全,質量優良,功能齊全,試生產一年就生產原油167.35萬噸,凝析油2.88萬噸;同時還解決了島上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用電、用氣問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如今的潿洲終端處理廠是一座每班只有35人參與維修和生產管理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工廠是一座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的花園式廠站和亮麗的旅遊景點。Bamboo油田是蘇丹Muglad盆地石油開發項目中的一塊整裝油田,建設規模為15000桶/日(摺合年產76萬噸),2000年12月由江漢油田設計院開始設計,2001年7月完成施工圖設計,2002年2月6日投產。Bamboo油田共有油井26口,設5座選井計量閥組,1座集油站,外輸管道31公里。集油站具有油水分離,加熱、儲存、外輸功能,單井計量採用質量流量計,集油站內採用了加熱沉降合一設備,污水沉降罐內設斜板,PLC站控通過光纜可以收集計量閥組數據,並傳輸到Heglig集中處理站進入SCADA系統,微波塔與站外移動通信配套。江漢油田水鄉該工程全部採用國際模式和國外設計標准,設計文件全部為英文。計劃管理細化到每張圖紙、每份文件,建立TDR檔案,精確控制整個進度。質量管理按ISO9000系列標准執行,建立了項目程序文件手冊。采購上按國際標准及項目規格書編制了36個采購包的請購書,並逐一進行技術評標,做到貨比三家。在施工圖完成後按國際模式編寫出切合實際的培訓手冊和操作維修手冊。施工投產過程中認真建立檔案,確保了工程進度及竣工圖的質量。與此同時,為了使油田早出油,在集油站邊上建了一個採用中國標准和中國產品的早期投產的轉油站。該站於2001年7月6日投產,比按國際標准建設的集油站早投產7個月,總工期縮短一半多。該站至今仍在正常運轉,使Bamboo油田的產油能力提高到30000桶/日(年產152萬噸)。為此,工程總承包商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專門發來感謝信,稱贊江漢設計院展現了中國設計公司的實力。江漢油田地下鹽鹵資源豐富,探明岩鹽儲量7900億噸、鹵水1000億立方米。所屬鹽化工總廠2001年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主要產品食鹽獲「湖北省用戶滿意產品」稱號,離子膜燒鹼、漂粉精被評定為「湖北名牌產品」。漂粉精被國家科技部評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產品98%銷往東南亞、歐美等5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鈉法漂粉精生產技術國際領先,具備獨立設計和建設年產5000噸、10000噸漂粉精生產裝置的能力。

6. 中平能化集團20萬噸尼龍66鹽成套項目開工所在地

你是說的PA66的生產方法,這個不是很清楚,但再生的你可以用拉粒機,裝尼龍66的舊產品來重新拉成再生粒料

7. 求詳細的 乙烯化工的危害

工業布局分散目前我國已建成的乙烯工業裝置分布在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目前擬建和已建的乙烯裝置東到沿海諸省市,西到新疆,北到黑龍江,南到廣東,中部有重慶、湖北、陝西等,幾乎覆蓋全國。單遼寧一個省,已建和擬建裝置也分散在遼陽、盤錦、撫順、大連幾處。乙烯工業裝置布局過度分散不利於公用工程體系的合理有效利用、不利於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不利於三廢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在缺水地區及長江、黃河中上游的水源地布建大型化工聯合裝置,將會造成當地生態惡化及生存危害。

乙烯生產技術簡介

(1)煤制烯烴。全球首個煤制烯烴工業化裝置工程-神華集團煤制油有限公司的煤制烯烴項目於2005年 10月28日舉行了奠基儀式。該項目的廠址位於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新規劃的工業基地內,總體工程包括180萬噸/年煤制甲醇裝置、60萬噸/年甲醇制乙烯加丙烯裝置、31萬噸/年聚丙烯裝置、30萬噸/年聚乙烯裝置等。整個項目消耗原料煤345 萬噸/年、燃料煤128萬噸/年。其關鍵技術將採用美國環球油品公司煤制烯烴技術,項目總投資124億元。規劃到2020年,將發展到3000萬噸/年煤制油、300萬噸/年煤制甲醇及衍生產品的規模。

(2)甲醇制乙烯。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陝西新興煤化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洛陽石化工程公司合作進行的甲醇制烯烴(MTO)的試驗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並於2005年建成1萬噸/年甲醇制烯烴的工業化試驗裝置,為建設100萬噸/年大型化MTO工業化裝置打下可靠的技術基礎。MTO技術開發成功後,將有效緩解我國乙烯、丙烯等化工產品對石油輕烴原料資源依賴程度,開辟出一條嶄新的烯烴生產途徑。

(3)甲烷制乙烯技術。LG化學公司目前正在進行利用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生產乙烯的技術。這是目前世界上利用甲烷生產乙烯的首例技術嘗試。以甲烷為原料生產乙烯的新技術,可以降低乙烯的生產成本,其關鍵是開發出新催化劑。按計劃,LG化學公司將於2008年開發成功新催化劑,2010年實現商業化生產。

(4)重質渣油制乙烯。沈陽化工集團投資36億元建設國內首套50萬噸/年催化熱裂解 (CPP)制乙烯生產裝置。該裝置採用北京化工研究院開發的以重質渣油為原料富產烯烴的國際領先技術,是該技術研發後國內第1套生產裝置,被國家認定為乙烯新的原料來源承蘿項目。該項目於2005年11月29日開工建設,計劃於2008年竣工投產。

(5)干氣回收乙烯。由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燕化股份公司共同開發的國內首套催化裂化干氣凈化回收乙烯工業化裝置在北京燕化股份公司開車成功,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全部達到設計要求。該技術屬國內首創,國外無類似工業裝置報道。

(6)甜高梁制乙烯。新疆農科院研製成功甜高粱制備生物質乙烯的新技術。生物質乙烯是利用甜高梁生產乙醇,然後通過脫水製造乙烯,從而達到節省原油的目的。據測算,6.7X109m3甜高梁可產95%乙醇280萬噸,可轉化成乙烯200萬噸,如果200萬噸乙烯用原油來生產,需原油600萬噸。因此該項目被譽為"再造一個地上綠色塔里木的油田"。2005年8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對新疆發展生物質乙烯產業前期工作進行了調研,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在完成該項目的經濟技術評估後,認為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與新疆合作開發以甜高梁生產生物質乙烯是必要的。目前,新疆與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達成了共同推進生物質乙烯產業化的合作意向。

參考資料
http://www.lrn.cn/miningmarket/miningtechnology/200704/t20070419_51996.htm
資源網
乙烯生產簡介

工業大量生產乙烯的主要製程有:

1.輕油裂解(Naphtha cracking)---如中油台塑的三輕四輕五輕六輕等從石油中的輕油餾分與蒸汽混合後經高溫觸媒裂解為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等石化工業原料

2.乙烷裂解(Ethane cracking)---將天然氣液化後,以分餾法分離甲烷和乙烷,然後將乙烷與蒸汽混合後經高溫觸媒裂解為乙烯,此製程的乙烯選擇率比輕油裂解製程高,過去的中石化頭份廠就是以天然氣為原料製造乙烯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32805730
奇摩知識

閱讀全文

與新奧股份20萬噸輕烴項目開工在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