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雙匯集團是外資嗎
雙匯集團不是外資。
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在全國18個省市建設了加工基地,集團旗下子公司有:肉製品加工、生物工程、化工包裝、雙匯物流、雙匯養殖、雙匯葯業、雙匯軟體等,總資產約200多億元,員工65000人,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
2010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序中列160位,在2010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中,雙匯品牌價值196.52億元。2013年5月雙匯擬71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生豬養殖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使雙匯集團成為世界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
雙匯集團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認可實驗室和博士後工作站,做出了200多種冷鮮肉、400多種調理製品、600多種肉製品的產品群,滿足消費需求。雙匯肉製品是「中國名牌」,雙匯集團是國家質檢總局授予的「國家質量管理卓越企業」。

(1)羅特克斯股東擴展閱讀:
成員企業
控股子公司
雙匯集團旗下子公司有:肉製品加工、生物工程、化工包裝、雙匯物流、雙匯養殖、雙匯葯業、雙匯軟體等。
合資公司
2010年雙匯集團已通過合資、兼並等形式在上海、浙江、內蒙古、遼寧、湖北、四川、河北、江西、江蘇、廣東、山東、黑龍江、廣西、安徽等省市及鄭州、武漢、沈陽、長春、南寧、南昌等省會城市建設了加工基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雙匯集團
② 雙匯集團出資方式
2006年之前是國有企業,現在是中外合資企業 1、2006年4月26日,由美國高盛集團、鼎暉授權,代內表上述兩家公容司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團的一家子公司),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
③ 雙匯是什麼性質的企業是國企,還是私企啊
2006年之前是國有企業,現在是中外合資企業
1、2006年4月26日,由美國高盛集團、鼎暉授權,代表上述兩家公司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團的一家子公司),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高盛在羅特克斯中占股51%,鼎暉占股49%。
2、在入主雙匯後的2007年10月8日,高盛將其所持羅特克斯的股份由51%降至46%,鼎暉在羅特克斯中的股份則由49%變為54%。鼎暉變成了雙匯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3、三年後的2009年,高盛將所持有的雙匯集團一半的股份(即23%)轉讓給鼎暉。並計劃將逐步淡出雙匯,最終使高盛在雙匯的持股比例降至5%左右。

(3)羅特克斯股東擴展閱讀
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在全國18個省市建設了加工基地,集團旗下子公司有:肉製品加工、生物工程、化工包裝、雙匯物流、雙匯養殖、雙匯葯業、雙匯軟體等,總資產約200多億元,員工65000人,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
2010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序中列160位,在2010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中,雙匯品牌價值196.52億元。2013年5月雙匯擬71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生豬養殖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
使雙匯集團成為世界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2014年雙匯憑借一部《雙匯大森林》榮獲福布斯2014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排行榜22名,居大陸企業榜首。
參考資料
網路-雙匯集團
④ 雙匯發展放棄優先購買權為什麼遭否決
因為雙匯董事會違規操作,侵害流通股東的利益
⑤ 誰說雙匯是外資控制的公司
雙匯實業集團是外商獨資企業,其股東為羅特克斯有限公司。羅特克斯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為參與雙匯集團股權轉讓項目而根據國際慣例在香港新注冊成立的項目公司。
高盛策略投資(亞洲)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羅特克斯51%的股權,鼎暉Shine有限公司持有其49%股權。高盛策略投資(亞洲)有限責任公司於2005年12月8日在美國特拉華州注冊成立,高盛集團擁有100%的股權。
鼎暉Shine有限公司是於2006年2月27日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的商業公司,鼎暉中國成長基金II擁有100%的股權;鼎暉中國成長基金II的組織形式是有限責任合夥,無限合夥人全面負責該基金的管理,對該基金有完全的經營管理權,鼎暉中國成長基金II的無限合夥人是鼎暉中國成長基金控股有限公司。
⑥ 為什麼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在開曼群島注冊的
很多上市公司在開曼群島注冊原因多,舉例如下:
一、方便在海外上市
直接從中國內地赴海外上市,需要在法律方面、會計審計報表等方面,按他國的標准進行轉換,然後再送去審計。成本太高,麻煩,如果利用離岸公司就很方便。
很多知名的國企和民企都注冊了離岸公司,實現海外上市和資本運作的目的。如中國石化、中國聯通、中海油等,民營企業如新浪、網易、網路、碧桂園、巨人集團等,以及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如鼎暉、聯想投資等
二、降低或規避稅收
降低或規避稅收主要是通過合理避稅,稅收優惠政策等,但最常用的,還是避稅手段。避稅始終是大多數離岸企業追求的目的,即讓企業利潤最大化。
維爾京、開曼等離岸地沒有稅收,因此,離岸企業通過高買低賣的方式,把利潤做到離岸公司,把虧損留給國內公司,這就避開了國內的增值稅收。
2007年,國家統計局「利用外資與外商投資企業研究」課題組,完成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在所調查的虧損外商投資企業中,約三分之二為非正常虧損,這些企業通過「轉讓定價」等方式避稅達300多億元。
案例如下:
2010年8月,河南省漯河市國稅局暴:高盛在境外轉讓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雙匯發展」,000895.SZ)的股權,獲得豐厚收益,但並沒有向河南省國稅局納稅,逃避企業所得稅4.2億元。
2006年3月,高盛、鼎暉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設立公司Shine B Holdings I Limited (下稱:Shine B)。Shine B公司完全控股羅特克斯公司(由高盛和鼎暉同年2月在香港設立的合資公司),羅特克斯公司控股雙匯發展公司。
公司雖然不是在開曼,但足以可以說明這種資本的運作方式是合理合法,這是一個典型的採用境外間接股權轉讓的避稅案例。
三、逃避監管
在A地注冊,在B地上市,在C地經營,這樣企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BC二地就能避開一定的監督盲區。
目前,我國只與巴哈馬、英屬維爾京群島簽署情報交換協議。除此之外,與其他離岸地還沒有簽署情報交換協議,離岸監管艱難。
四、降低經營風險,方便運作
離岸公司為企業海外投資、融資提供了一個操作平台和風險規避的「緩沖層」。規避來自它國及所在國法律對企業的交易限制
通過離岸公司操作,轉移了投資風險,離岸公司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起到了一個緩沖層的作用,如果並購的子公司發生了動盪,就可以在離岸公司內解決,不至於追溯到母公司。同時,由於離岸公司保密性嚴格,國有企業利用離岸公司進行海外投資、並購時,不會帶來巨大的沖擊。
比如:中國聯通集團旗下公司先後在上海、香港和紐約上市,在香港和紐約上市操作中,也利用了離岸公司。赴美上市的許多國有企業也是通過設立開曼公司,進而完成上市。
除了投融資的風險規避、法律兼容外,開曼備受青睞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它擁有全球大量的PE(私募基金)、VC(風險投資),這些風險投資商都是在開曼注冊的。比如IDG、軟銀、SAIF、紅杉、鼎暉、華平、高盛、摩根士丹利、華登國際、黑石等。
多數人之所以選擇開曼等離岸地注冊設立公司,主要是規避稅收,風投「買進賣出」、股權交易頻繁,通過開曼公司操作,節省了較高的企業所得稅成本。
源:

⑦ 雙匯集團最大股東是誰
最大股東祝義才持有其51.5%的股權
⑧ 雙匯發展今天10點多瞬間突然打到跌停價,之後迅速彈起,收盤時又跌了5%,是不是主力出貨了
看看今天的這個新聞。
葉檀:高盛減持雙匯不明不白 信息需公開透明
上市公司高管MBO能否說個清清楚楚?就因為高管的曲線MBO,投資者就得被蒙在鼓裡兩年多?雙匯的利益就此從國內資本市場投資者手裡流向了高盛與鼎輝?
12月14日,雙匯發展(000895)發布了一則遲到兩年、澄而不清的公告,確認戰略投資者高盛曾在2007年大幅減持股份,高盛與鼎輝之間存在大量關聯交易。而在筆者看來,高盛的撤退似乎是一出精心謀劃的好戲。
雙匯高管MBO是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2006年3月3日,雙匯集團國有產權掛牌出讓;5月12日,漯河市國資委與羅特克斯公司簽約,將持有的雙匯股權以20億元出售給高盛、鼎暉投資旗下的合資公司羅特克斯公司。當時,高盛在羅特克斯中占股51%,鼎暉占股49%。
時間再倒推3年,2003年6月13日,雙匯集團與海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書》,將其持有的8559.25萬股(占總股本25%),以每股4.70元的價格轉讓給海宇投資,海宇以4.02億元人民幣的代價,成為雙匯發展的第二大股東。當時就有媒體調查了海宇的主要股東,其中有人與雙匯發展的高管完全同名。
如果說海宇與雙匯高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麼此前的海匯則是明火執仗式的。成立於2002年的海匯投資十幾家公司,大都與肉類加工、調味品、物流等相關,收益不菲。而後海匯在2004年關閉,原因據說是雙匯高管持股過於惹眼——其50名自然人股東均為雙匯高管,包括了雙匯發展董事長張俊傑、副董事長李冠軍等,職位最低的也是雙匯各地分公司的經理,第一大股東和法定代表人為萬隆。
國有股的退出,不能由海宇等公司直接接盤,由高盛與鼎輝暗渡陳倉是上佳之選。而高盛扮演了過橋投資者的形象,在入主雙匯後的2007年10月8日,高盛將其所持羅特克斯的股份由51%降至46%,鼎暉在羅特克斯中的股份則由49%變為54%,鼎暉變成了雙匯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成為大股東。
高盛不是活雷鋒,他們寄託在雙匯的盈利前景上,通過雙匯高管急於MBO的心態,以「吃光式分紅」的做法,獲得了高額回報。從2003年到2008年,雙匯發展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率分別是262.28%和160.46%,但同期其總資產和股權權益僅分別為43.50%和38.47%。原因就是「吃光式分紅」,自2004年起已經連續4年分紅超過利潤的60%,其中以2006年與2007年最甚,分紅方案均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現金分紅41084.4萬元,2007年度現金分紅48479.59萬元,分別占當年合並報表凈利潤88%和86%。
上述現象讓人懷疑是否有對賭協議,通過利潤增長獲得股價增值,通過高分紅獲得真金白銀。
高盛與鼎輝所獲不菲,相關統計顯示,高盛與鼎暉入主雙匯的3年多時間里,僅分紅就拿到了6.86億現金。總體而言,高盛通過雙匯集團以及羅特克斯持有雙匯發展23%左右的股份,通過分紅,通過股權轉讓,大約賺取了15億元人民幣的利潤。這對於高盛不過是小菜一碟,但對於萬千中國人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
遲至2009年12月14日,雙匯發展才發布澄清公告,確認了戰略投資者高盛曾在2007年大幅減持股份。但表明,只是境外高盛和鼎暉投資對ShineB的共同管理和控制關系不因上述股權轉讓發生變化。也許雙匯是想說明,此次轉讓根本不關國內投資者的事,所以用不著公告?人們有理由懷疑,是否還有什麼地下條款沒有披露?未來雙匯最可能的路徑是不是走境外上市之路,以最終完成股權轉讓,鼎輝在站最後一班崗?
雙匯的案例讓人感慨,為了曲線MBO,境內投資者利益流失,國有資產低價出售。國有控股上市公司MBO受到了制度與輿論的圍追堵截,大量的交易在地下暗渡陳倉,最終國內投資者支付了更高的成本。雙匯發展隱瞞高盛大幅減持,顯然是在重大事項上隱瞞了投資者,對於投資者的判斷有所損害。縱觀雙匯曲線MBO事件,雙匯高管與境外投資者獲利,惟一受損的是A股市場的投資者,他們信息不通,所持有公司資產與收益大幅下降。
筆者並不反對MBO,只要信息公開透明,只要過程合法合規,只要投資者投票支持。但制度的扭曲導致了上市公司高管行為的極度扭曲,最終市場付出了失信與失財的雙重代價。據報道,12月16日,河南證監局上市處負責人表示已關注雙匯涉嫌 「瞞報」高盛減持事件,「關注」的具體含義是什麼,讓我們拭目以待。
⑨ 雙匯被美國收購了 為什麼還能列入CCTV國家品牌計劃
出售股份是企業融資的一種正常手段,很多股民手專里也都有股屬份,但是並不控制其公司。
雙匯具體的股權結構,可以看上市公司的財報。
這是2019年1月的公司股權結構(可能已經發生變更),可見雙匯實業控股59.27%,羅特克斯公司控股13.98%,是兩大股東。

所以不要用簡單的什麼「美國收購」來看待現在的雙匯發展,股權結構是一種很復雜的東西,是資本為了融資和規避風險玩的一套東西,需要一定的投融資、法律和金融專業知識才能搞明白。
⑩ 雙匯是美國控股的公司嗎
雙匯是美國控股的公司。
漯河市國資委將所持雙匯集團100%股權轉讓給羅特克斯;雙匯集回團變更為外商答獨資企業,羅特克斯由美國高盛控股。
2007 年至2010 年9 月,雙匯集團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高盛和鼎暉共同控制 的羅特克斯。與本次重大重組同時推進,雙匯集團的股東進行境外股權變更,本次境外股權變更全面實施後,興泰集團將成為雙匯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仍為羅特克斯。
該公司成立標志
1958年7月 集團公司前身——漯河市冷倉成立
1969年4月 變更為漯河市肉類聯合加工廠
1984年7月 萬隆當選廠長
1992年2月 第一支「雙匯」牌火腿腸問世
1994年1月 合資成立華懋雙匯集團有限公司
1994年8月 以漯河肉聯廠為核心組建並成立雙匯集團
參考資料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ggzw/000895/1374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