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畢馬威 是什麼
畢馬威(KPMG/台灣又名安侯建業)成立於1897年,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一家網路遍布全球的專業服務機構,專門提供審計、稅務和咨詢等服務。
畢馬威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威廉·巴克萊·匹特在倫敦創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1877年,湯姆森·麥克林托克會計師事務所在格拉斯哥開辦了一家分所。在1911年,威廉·巴克萊·匹特公司和馬威克·密卓爾公司合並成為後來為人熟知的畢馬威(Peat Marwick)。
與此同時,在1917年,皮特·克里恩菲德在阿姆斯特丹創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會計師事務所,而且後來收購了克拉恩霍夫的公司。
並購
(為閱讀方便,1995年後的KPMG統稱為畢馬威。)
1979年,湯姆森·麥克林托克公司改組為KMG,由一家只在本國開展業務的公司,變革為一家開展國際業務的跨國企業。隨後在1987年,KMG與畢馬威在美國合並成為了現在的KPMG,而在英國,合並後的公司叫做畢馬威-麥克林托克公司。
1990年,這兩個分公司統一名稱為「KPMG-畢馬威-麥克林托克」;但在1991年,他們又更名為「KPMG-畢馬威」;最終在1995年,該公司正式定名為「KPMG」。
1997年,畢馬威和安永曾經共同宣布他們將合並,此舉意在對抗普華和永道的合並。然而最後,普華永道的合並得到了批准,而畢馬威和安永的合並則不了了之。
Ⅱ 畢馬威的中國
畢馬威在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業務可上溯至一九四五年。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香港淪陷時,匯豐銀行總辦事處被迫暫時遷往倫敦。該行當時的核數師之一 ——倫敦的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獲委任協助該行編制賬項。戰爭結束後,匯豐銀行總辦事處遷回香港。為了保持核數工作的連貫性及在該行的要求下,當時擔任該行聯合核數師的 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遂於香港設立辦事處。
1945年,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在香港的合夥業務正式成立。
1971年,台灣張安侯會計師與朱寶奎會計師、吳國風會計師,共同組設安侯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並加盟PMM(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成為國際性會計師及專業諮詢服務組織 。
1983年,畢馬威在國內設立了首家辦事處。
1987年,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與 Klynveld Main Goerdeler 進行全球合並,組成了 KPMG PeatMarwick。
1992年,畢馬威成為首家獲准在國內合資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
1998年,KPMG Peat Marwick 更名為畢馬威(KPMG)。
在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畢馬威
畢馬威中國在北京、哈爾濱、沈陽、青島、上海、南京、成都、杭州、廣州、福州、廈門、深圳、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共設有十三家分公司(包括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2010年10月成立廈門分所),專業人員超過8500名。KPMG台灣所歷經多年不斷的發展與成長,目前(截至2013年4月)擁有約八十九位合夥會計師以及約兩千位員工,服務據點遍及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五大城市。
2010年10月,畢馬威將啟用其新設於福建廈門的分公司,董事長CarsonTong今日表示,廈門分公司服務范圍將輻射包括整個福建省在內的海峽西岸地區。至此,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全部入廈駐點。廈門將成立畢馬威第十三家分公司。
一九九二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合資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更早在一九四五年,在香港提供專業服務逾60年。率先打入中國市場的先機以及對品質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多家中國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專業服務,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隨著中國企業融入全球經濟和境外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畢馬威將結合其豐富的國際經驗和對市場的全面認識等優勢,在日趨復雜但又機遇處處的中國市場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畢馬威以統一的經營方式來管理中國的業務,以確保我們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我們統一的管理結構具備高度的靈活性,使我們能夠有效和高效地為整個中國地區的客戶提供完善的服務,同時也使我們來自不同辦事處的專業人員可以在有經驗的合夥人的統一領導下攜手完成工作。
我們在國內建立了實力雄厚的行業專責團隊,以便使我們的合夥人和員工在各行各業不斷累積經驗。憑借我們對各行各業和國內情況的深入了解,我們可隨時調派深諳客戶業務的各類專業人員,為客戶提供至臻完善的專業服務。
中國市場
目前,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中同時扮演著製造業基地和消費市場的角色,這無疑對境外投資者產生了雙重的吸引力。然而,即使在加速現代化發展步伐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有利條件下,中國對投資者和企業家來說仍然是一塊充滿挑戰的土地。在建立、構築和拓展在華業務的過程中,境外投資者需要獲得可靠、公允和獨立的專業咨詢服務。畢馬威對跨國投資者在華所面對的 問題具有透徹的理解。無論是跨國還是地區業務問題,我們都能夠向在華跨國公司及其境外總部提供具體務實的建議。
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中國企業將無可避免地在國內市場與全球知名企業展開競爭。今天,中國的優秀企業並不滿足於在國 內市場取得成功,它們還必須無懼國際競爭的挑戰。企業必須將業務的各個方面提升至國際水平,理解並採納國際標准和模式。籌資、重組、上市、引入境外合作夥伴或拓展境外業務已成為眾多企業的發展戰略抉擇。畢馬威堅信,我們在這些方面 長期積累的國際經驗和對中國市場實際問題的了解和體驗,將使我們更能切合中國客戶的具體情況,幫助它們迎接挑戰。
在中國投資不僅帶來空前的機會,同時也面對著嚴峻的挑戰。境外投資者正涉足一個陌生的領域,國內企業也在適應新的競爭壓力。從計劃經濟到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國經濟的急劇轉變必將會在市場掀起蛻變的驚濤駭浪。
從發掘新的思路到實現戰略目標 -畢馬威中國的專業人員將利用他們豐富的業務經驗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使您在業務發展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二十七。 行業獎項
OpRisk & Compliance 評選為2009年咨詢服務排名第二- 表揚畢馬威在風險管理此方面的經驗。
《國際稅務評論》亞洲稅務獎項- 表揚畢馬威全球轉讓定價服務的卓越表現。
2008年度房地產稅務咨詢服務最佳事務所- 表揚畢馬威的房地產稅務咨詢服務深厚的本土知識和跨地域經驗。
熱心公益 回饋社會
第五屆中國優秀企業公民- 表揚畢馬威中國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惠普綠色之道2009文印環保大獎- 表揚畢馬威在綠色辦公、文印管理方面做出的表率和努力。
上海美國商會頒發的2009企業社會責任獎- 表揚畢馬威在其公司治理,社區外展,環境保護和員工健康與安全等方面的傑出表現。
2009年度全國最佳人員安置計劃金獎- 表揚畢馬威在四川興建社區活動中心。
2009年抗震救災捐贈特別獎- 表揚畢馬威對於四川大地震重建工作的貢獻。
2007-2008年度有心企業獎- 表揚畢馬威對於提倡青年義工的支持。
2007年扶貧慈善之星- 表揚畢馬威對於新長城計劃的貢獻。
2007年度合夥人制肯定獎- 表揚畢馬威員工到國際成就計劃旗下的農民工學校義務授課。
2006年無障礙優異網站銀獎- 表揚畢馬威在提供高可達性網站方面的努力。
2002-2009年「商界展關懷」獎- 表揚畢馬威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支持。
2006年度傑出夥伴合作計劃獎- 表揚畢馬威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出色的夥伴合作,合力針對社區需要而作出的貢獻。
理想企業
2009年度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僱主- 表揚畢馬威為實踐「理想企業」的努力。
2009最受中國大學生歡迎的僱主- 表揚畢馬威為實踐「理想企業」的努力。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南華早報2008年度人員管理獎- 表彰畢馬威通過連貫的策略性的管理人員方面的成就。
2008年度 Universum 理想僱主名錄- 表揚畢馬威為實踐「理想企業」所付出的努力。
2009年度華東區最佳僱主- 表揚畢馬威為實踐「理想企業」的努力和成就。 按服務分類的刊物:
審計稅務咨詢風險管理和合規咨詢服務營運規劃和信息技術咨詢
服務投資和重組咨詢服務
按行業分類的刊物:
零售和消費品業金融服務工業市場信息、通訊和娛樂業房地產和基建私人資本投資
主題系列、期刊或通訊:
主題系列:定期更新的刊物及主題系列刊物
電子通訊:畢馬威中國出版一系列的電子通訊,為讀者帶來最新行業信息。這部分不但展示最新發布內容,還提供了很多過往期號,方便讀者翻閱。

Ⅲ 安永,畢馬威這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有什麼區別
第一,從業務數據分析看,四大區別如下:
1、按業務領域,審計最佳PwC,咨詢最佳DTT(尤以國內市場為重點)
2、按業務規模,PwC>DTT>ET>KPMG
3、按人員規模,PwC>EY>KPMG>DTT
4、按增長速度,EY最快,PwC最穩
第二,從四大的企業文化看,區別如下:
1、PwC氣氛最輕松
2、 KPMG的氣氛略為tough,對著裝要求最高
3、DTT的本地化做得最好,工作氛圍的競爭最激烈
4、 安永最合女性工作,培訓機制最好等等

(3)畢馬威是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四大各自的特點:
1、普華永道:「四大」之首,全球500強中有32%是其客戶,而內地在H股上市的企業中有40%都信賴PWC為其審計。
2、畢馬威:在中國唯一有資格與PWC抗衡的公司,在金融業上優勢明顯,相對比較本土化,有很多local manager,且是四大中最多金的一個。
3、德勤:全球百強中30%是其客戶,在發展日本客戶方面有優勢,但相對而在華規模較小、每年招聘人數遠少於其他幾家。
4、安永:在中國的業務遜於其他幾家,本地化步伐較慢,以香港經理居多。
網路——四大會計師事務
Ⅳ 請問畢馬威的年報是哪個公司審計
會計師事務所是不能上市的. 找哪個來審計就不清楚了,但這些公司雖然大,業務確很簡單,很容易審的.
Ⅳ 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可以是上市公司嗎
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可以是上市公司。
會計師事務所(Accounting Firms)是指依法獨立承擔注冊會計師專業務的中介服務機屬構,是由有一定會計專業水平、經考核取得證書的會計師(如中國的注冊會計師、美國的執業會計師、英國的特許會計師、日本的公認會計師等)組成的。
Ⅵ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在中國
在中國大陸有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和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兩個法律實體(前者將原經營的咨詢業務分立成立了後者),按照稅務總局文件(國稅函[2004]1169號),對其各自實際取得的應稅勞務收入徵收營業稅。
畢馬威中國在北京、沈陽、青島、上海、南京、成都、杭州、廣州、福州、深圳、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共設有十二家分公司(包括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專業人員超過8500名。此外,到2007年11月,畢馬威在美國僱用了大約600名中國人。
一九九二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合資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更早在一九四五年,在香港提供專業服務逾60年。
在中國大陸提供的服務包括:審計、內部審計、信息風險管理、稅務、財務咨詢。 畢馬威中國的業務可上溯至一九四五年。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香港淪陷時,匯豐銀行總辦事處被迫暫時遷往倫敦。該行當時的核數師之一 — 倫敦的 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獲委任協助該行編制賬項。戰爭結束後,匯豐銀行總辦事處遷回香港。為了保持核數工作的連貫性及在該行的要求下,當時擔任該行聯合核數師的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遂於香港設立辦事處。
一九四五年,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在香港的合夥業務正式成立。
一九八三年,畢馬威在國內設立了首家辦事處。
一九八七年,Peat Marwick Mitchell & Co 與 Klynveld Main Goerdeler 進行全球合並,組成了KPMG Peat Marwick。
一九九二年,畢馬威成為首家獲准在國內合資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
一九九八年,KPMG Peat Marwick更名為畢馬威(KPMG)。 該事務所在大中華地區如香港、澳門、廣州、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及北京均設有分所;越南辦事處則有河內、胡志明市及金邊等地區;台灣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也有分所。
另外,中國大陸的畢馬威分所全稱為「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
該事務所大中華地區客戶包括:香港電燈、歐尚、國泰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東亞銀行、匯豐銀行、恆生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港鐵公司、中國石化、海富通基金、國聯安基金、九龍倉、會德豐地產、電訊盈科等企業。

Ⅶ 畢馬威公司是哪一個國家的沃德芬公司的簡介
畢馬威公司公司總部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注冊,1983年10月在北京設立第一家常駐代表機構,現在廣州、上海和深圳設有常駐代表處。1992年7月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與北京的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作開辦了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並於1998年12月在上海設立上海分所。
沃達豐的前身是英國拉考爾電子公司專營行動電話的一個部門,1985年才單獨成立沃達豐電信公司。現為英國第一大電信運營商,也是全球最大的行動電話運營商。其行動電話業務遍及歐洲絕大部分地區和日本。
沃達豐集團曾於2001年投資3000億美元將自己的實力范圍擴張到了全球28個國家,其中包括以1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JapanTelecomHoldingsInc.。如今,沃達豐計劃在瑞典和葡萄牙收購多家分公司的股份,在日本則售出部分業務部門,以便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電話部門,與日本DoCoMo集團和KDDI公司進行競爭。
正當法國電信和德國電信等競爭對手紛紛出售資產以減緩債務壓力時,沃達豐依然堅持擴張戰略,作為馳騁全球的移動通信商,沃達豐對美國市場早有野心。沃達豐持有美國另一家電信運營商Verizon45%的股份,但不能控股令沃達豐感到不便。因此收購美國電話電報無線公司對沃達豐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Ⅷ 畢馬威是什麼
畢馬威(KPMG/台灣又名安侯建業)是一家網路遍布全球的專業服務機構,專門提供審計、稅務和咨詢等服務,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畢馬威在全球156個國家擁有152,000名員工。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瑞士實體由各地獨立成員組成,但各成員在法律上均屬分立和不同的個體。現畢馬威中國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杭州、廈門、青島、廣州、深圳、成都、重慶、佛山、天津、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 共設有十七家機構 (包括畢馬威企業咨詢 (中國) 有限公司) ,專業人員超過9,000名。
Ⅸ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畢馬威
畢馬威(KPMG/台灣又名安侯建業)成立於1897年,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一家網路遍布全球的專業服務機構,專門提供審計、稅務和咨詢等服務。
畢馬威在全球156個國家擁有152,000名員工。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瑞士實體由各地獨立成員組成,但各成員在法律上均屬分立和不同的個體。
現畢馬威中國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杭州、廈門、青島、廣州、深圳、成都、重慶、佛山、天津、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 共設有十七家機構 (包括畢馬威企業咨詢 (中國) 有限公司) ,專業人員超過9,000名。
在2018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畢馬威排名第163位。

(9)畢馬威是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網上刊物
1、按服務分類的刊物:
審計稅務咨詢風險管理和合規咨詢服務營運規劃和信息技術咨詢
服務投資和重組咨詢服務
2、按行業分類的刊物:
零售和消費品業金融服務工業市場信息、通訊和娛樂業房地產和基建私人資本投資
3、主題系列、期刊或通訊:
4、主題系列:定期更新的刊物及主題系列刊物
5、電子通訊:畢馬威中國出版一系列的電子通訊,為讀者帶來最新行業信息。這部分不但展示最新發布內容,還提供了很多過往期號,方便讀者翻閱。
Ⅹ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是個人還是國家企業

四大的待遇從市場薪資來說是比較高的,相較於其他大公司的剛入職的時候要高出一些。本科生6800,研究生7100,新入職的人就可以拿到6800~7100的薪資。
薪酬福利方面。加班費、差補、醫療保險等等補貼都是有豐厚的制度。由於這個行業是女性化的行業,因此在員工福利方面,四大非常重視女性在財經領域和公司內部的發展,像德勤都有提升女性員工的計劃和名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新入職的同學,公司會為每一位新入職的同學指派兩位師傅。第一位主要負責幫助你業務方面的提升。另一位是較早一到兩年入職的同事,在生活、企業文化方面幫助讓他更快的適應環境。
以下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不同級別的薪酬情況,僅供參考。
第一年的起薪目前大概在7200元/月的水平,春節當月可領取13薪,無其他項目獎金;
第二年的平均薪酬在8500元/月的水平,春節當月可領取13薪,無其他項目獎金;
初級審計師級別中,同樣KPI評分的研究生比本科生每月多拿300元工資,直至升任高級審計師。
高級審計師:
第一年的平均薪酬在10000元/月的水平,春節當月可領取13薪,無其他項目獎金;
第二年的平均薪酬在14000元/月的水平,春節當月可領取13薪,無其他項目獎金;
第三年的平均薪酬在17000-18000元/月的水平,春節當月可領取13薪,無其他項目獎金;
初/高級審計師可以按照各自工資水平對應的時薪領取加班工資,出差時有200元/天左右的補助,每年有10天(初級審計師)或15天(高級審計師)年假,10天帶薪病假,基本無其他福利。
經理、高級經理:
第一年的經理的起薪大概在30000元/月,無13薪,每年根據KPI打分給予0.5月-2月工資作為獎金。
第一年的高級經理的起薪大概在50000元/月,無13薪,每年根據KPI打分給予0.5月-2月工資作為獎金。
經理及以上級別無加班工資。每年有20天年假,10天帶薪病假,基本無其他福利。
合夥人:
做到「四大」的合夥人,說明你已經走到了事務所職業生涯的金字塔尖,成為塔頂上最優秀的5%,需要多年的打拚和積累,合夥人擁有高學歷、高薪水,但也承擔著更大的風險。Partner(合夥人)賺錢比較多,通常,他們擁有分紅的權利。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