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董事長、總經理、董事會和公司的股東之間的關系
股東就是股東,股東選舉董事(一般是大股東),董事會選舉董事長,董事長提名總經理,由董事會任命。
② 為什麼在公司治理中,經理人與股東的利益會有沖突股東和董事的利益也有沖突嗎董事不是從股東選的嗎
在公司治理中,經紀人與股東的利益會有沖突,股東和董事的利益會有中毒。
③ 股東和經理誰權力大
呵呵。你這個問的太籠統了啊。
如果是股份制公司。股東的權利要大過招聘過來的經理的權利的(經理沒有股權)
如果經理也是其中的一個大股東的話另當別論了。
④ 職業經理人和股東有哪幾種合作關系
CCMC是英文CHINESE CAREER MANAGER CERTIFICATION的簡稱,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其分為四個層次:助理(初級)商業職業經理人、(中級)職業經理人、高級職業經理人、特級經營管理大師。
CCMC職業經理人資格評價體系包括:知識評價考核體系(包括基本知識、行業知識及區域經濟發展)+管理和領導能力測評體系+(連續三年)經營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綜合評價模式,被國內外專家認為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權威性。代表了當今國內職業經理人資格評價及培訓認證的最高水平,得到了社會各界及國際著名機構的廣泛認可。
職業經理人已成為目前我國工商企業領域最稀缺的人才資源,是企業爭奪人才的焦點,專家人為,職業經理人將成為本世紀最佳職業之一。擁有CCMC的人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擁有更加輝煌的明天。
證書類別:分高級經理(CEO)、高級營銷經理(CMO)、高級人力資源經理(CHRO)、高級財務經理(CFO)、高級信息經理(CIO)、高級技術經理(CTO)、高級環境質量經理(CQEO)、高級項目經理(CPO)八類。
申報條件:大專以上學歷,有一定的工作經歷和管理經驗,有外語和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
考試內容:1、CEO:企業戰略管理、商法、經營決策能力、財務管理、國際貿易等。2、CMO:現代營銷管理、市場調研、金融、商法、經營決策能力等。3、CHRO: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勞動法等。4、CFO:高級會計、財務管理、金融、商法等。5、CIO:企業信息系統、企業資源計劃ERP、電子商務及安全管理等。6、CTO:技術創新管理、現代項目管理概論、電子商務及安全管理、經營決策能力等。7、CQEO:現代質量管理、質量與環境認證咨詢、技術創新管理等。8、CPO:現代項目管理概論、項目管理實務、經營決策能力等。此外,英語是必考科目。
國家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
主辦機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適合對象:所有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
證書等級:分為高級職業經理人(國家職業資格一級)、職業經理人(二級)、經理人(三級)三個級別。
申報條件:本科以上學歷,3年以上企業管理任職經歷,現任企業領導職務;本科(高職)學歷,5年企業管理任職經歷,現任企業領導職務,持有經理人三級證書2年以上。
考試內容:企業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信息管理、營銷管理、經濟法規等。
該證書體系最早推出,具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主管部門的背景,全國通用,國際認可,影響力大,權威性強。而且,該證書由低到高分為多個等級,能滿足不同求學者的需求,適用性較廣,針對性更強,目前在同類證書中報考人數最多。
推薦指數:★★★★★
商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CCMC)
主辦機構:國家人事部中國人才研究會。
適合對象:企業營銷經理、采購經理、物流管理經理、人力資源經理、客戶服務經理、門店經理、商業策劃經理等。
證書等級: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和特級四個級別。
申報條件:1、初級:從事專業工作5年以上;中專學歷,工作2年以上;大專學歷,工作1年以上。2、中級:中專學歷,工作4年以上;大專學歷,工作2年以上;本科學歷,工作1年以上;初級資格,工作2年以上。3、高級:大專學歷,工作8年以上;本科學歷,工作5年以上;碩士學歷,工作3年以上;中級資格,工作3年以上。
考試內容:職業經理人管理測評、財務管理、人力資源開發、危機管理、品牌管理、國際經貿、經濟法律法規等。
報名地點:上海經濟管理中心(延長路149號科技樓8樓818室)。
該證書不僅在全國范圍內通用,還可作為法律公正的有效文件。同時,取得證書者可在「中國注冊職業經理人認證網」上建立個人業績檔案,該檔案可作為用人單位在人員招聘錄用、考核、晉升、晉級時的參考依據。由於該證書推出時間不長,在市場上的知名不夠高。
推薦指數:★★★
注冊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
主辦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評價協會。
適合對象:年營業額3億以上、連續3年營業無虧損的企業經理、副經理,年營業額1億以上、連續3年營業無虧損的民營企業經理、副經理,及企業管理人員。
證書等級:分為助理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注冊職業經理人、特級注冊職業經理人四個級別。
考試內容:領袖素質、企業戰略管理、跨國企業管理、企業文化戰略、生態經濟學、品牌塑造戰略等。
根據WTO規定,我國商業領域目前已全面放開,國內外商業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爭奪客戶資源的同時,不惜重金爭搶商業人才,特別是高端管理人才。據了解,我國高端商業管理人才的缺口在150萬人左右,因此,該證書的含金量相當高。此外,該證書將成為國家今後對經理人實施年薪制的重要依據,這無疑又提高了證書的附加值。
推薦指數:★★★★
全國市場營銷經理職業資格證書
主辦機構:中國商業技師協會營銷專業委員會、中國商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適合對象:從事市場調查、市場預測、市場研究、市場開發、營銷戰略分析、價格管理等市場營銷活動的人員。
申報條件:取得《全國高級營銷員職業資格認證證書》,工作2年以上;碩士以上學歷,工作1年以上;本科學歷,擔任中高級管理職務2年以上;大專學歷,擔任中高級管理職務3年以上。
考試內容:營銷基礎知識、營銷相關法律法規、營銷實戰技能技巧、營銷市場經濟分析、營銷戰略管理、國際營銷管理、營銷整合與運營管理等。
報名地點:上海交大學子培訓中心(樂山路33號交大慧谷高科技創業中心108室、張江高科技園牛頓路200號1號樓6層)。
該認證現已被納入國家人事部職稱考試系列,實行全國統考,屬於國家級證書,全國通用。考試合格者將進入專業人才庫存檔,成為經國家認定的專業人才。該證書屬於「專業戶」,專門針對營銷管理人才,而且別無「分號」。隨著企業越來越重視營銷管理,持有營銷管理職業資格證書者將成為備受青睞的熱門人才。
推薦指數:★★★
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CMEP)
主辦機構:中國烹飪協會、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
適合對象:從事餐飲管理工作,並有一定專業經驗的人員。
證書等級:分為高級、中級兩個級別。
申報條件:1、中級:取得自學考試餐飲管理與實務、餐飲市場營銷、現代廚房生產管理、食品衛生與安全4門課程考試合格證書。2、高級:取得中級證書;取得自學考試餐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餐飲企業財務管理、餐飲企業信息管理、餐飲企業戰略管理4門課程考試合格證書;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歷。
考試內容:餐飲管理與實務、餐飲市場營銷、餐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餐飲企業信息管理、食品衛生與安全、現代廚房管理、餐飲企業財務管理、餐飲企業戰略管理。
此資格證書是目前國內惟一的餐飲業管理類資格認證考試,是對相關從業人員管理知識和能力最科學、權威和公正的認證,在餐行業具有較大的權威性。此外,該證書採用職業認證與自學考試相結合的模式,求學者可獲得職業證書、學歷證書的雙豐收。但由於該證書主要針對餐飲業中、高級職業經理人,因此要求較高,考生除需掌握餐飲業管理知識,還需具備一定的決策、管理、設計、咨詢等能力。
推薦指數:★★★
特別提醒
職業資格證書對於普通的求職者而言,也許是塊「敲門磚」,但是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往往經驗更重於證書。有位企業老總曾直言:「如果招聘經理人,我會更關注應聘者的工作經驗和業績,而非證書或文憑。經過認證而系統學習了一些專業知識,在同等條件的求職者中會有一定優勢,但證書並非充分條件,只能供企業參考。」
在國家逐步推行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制度的形勢下,各類相關證書將成為企業管理者的就業「身份證」,但非「通行證」。對已積累一定專業經驗的人士來說,報考相關證書,提升專業素質,對其職業發展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對非專業人士或專業資歷較淺的人士來說,如果把考證作為謀求高職的捷徑,那基本上是此路不通。因此,目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者,在考證問題上,是否需要考證,考哪種證書,還需仔細斟酌,三思而後行。
⑤ 股東與經理人之間存在利益沖突。理論上,股東能夠通過年度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對經理人實施控制.
這關繫到企業核心利益。一般要以大局為重,以企業利益為重。
能力不同,看問題的側重點不同,結論也往往不一樣。大股東一般會以企業利益為出發點去考慮問題,但小股東不一定。因此,遇到重大問題時,必須嚴格按照股東章程,讓股東投票決定。
而一般性的問題,應該交給對企業情況最為了解的經理人,依據企業制度和職權范圍,負責解決,股東不宜干涉太多。
⑥ 如何處理原始股東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關系
原始股東是公司資產的佔有者、支配者,職業經理人是這些資產的管理者(當然是在原始股東的授權、同意前題下的)。從這一層面來說,職業經理人是股東的高級打工者,在一定的協議下職業經理為股東管理公司的資產、資源,通過一定的手段達到資產增值,為股東謀取利潤;而股東為職業經理人開工資使經理人獲得報酬。
他們的關系大致就是這樣的。在處理二者關系時要從上面表述的意思出發,找准各自在這一關系中的定位,承擔各自的義務,負起各自的責任,獲得各自應該得到的利益。只要把握以上幾點,二者的關系應該不難處理的。
⑦ 公司股東,董事會和經理人員三者之間有怎樣的制衡關系
正 首先,股東作為所有者掌握著最終的控制權,他們可以決定董事會人選,並有推選或不推選直至起訴某位董事的權利;但是,一旦授權董事會負責公司事務後,股東就不能隨便干預董事會的工作了。 其次,董事會作為公司的法人代表全權負責公司,具體委託經理人員負責日常經營管理事務,並有對經理人員進行監督的責任和確定對經理人員激勵的權利;但是,董事會最終要對股東負責。
⑧ 公司里董事長,總裁,股東,經理和總經理的關系請列一個樹狀圖解釋一下,或者打個比喻解釋解釋
董事長是公司或機構的最高管理者,公司利益的最高代表,領導股東會。只有他擁有召開董事會,罷免總經理等最高權力【董事長即總裁】
總經理是負責經營的總經理,職位在董事長之下,參與董事會並對其負責
經理指的是公司各部門經理,只管理一個部門,職位在總經理之下,對董事會負責
而股東是指該公司的股份持有者,有權召開股東大會變更董事長,而與總經理和經理無直接聯系
⑨ 股東、董事長、經理之間什麼關系
董事長、總裁和CEO的權力詳解
自從信息產業興起以來,尤其是網路股泡沫產生以來,「CEO」在中國驟然成為一個流行詞彙。總經理和總裁們紛紛改稱CEO,這個縮寫詞比它的中譯版「首席執行官」更簡潔,在中國人心目中更有神聖感,於是便出現了今天CEO滿天飛的局面。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驕傲的在名片上印著自己是某家新公司的CEO,海爾這樣年營業額上百億的大企業總裁也要求別人稱他CEO,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個英文縮寫詞的實質內涵。
董事長,總裁,CEO,這三個公司領導者的稱謂不僅僅是文字游戲,它包涵了企業管理制度的基礎,與其說是權力的基礎,還不如說是義務的基礎。如果權力變成了一種享受,甚至連權力擁有者的稱謂都變成了一種享受,那真是糟糕透頂。
董事長的英文是Chairman(准確的說是Chairman of the Board),總裁是President,首席執行官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這是眾人皆知的。但媒體並沒有意識到這三個稱謂的微妙差異,經常把President譯成董事長或首席執行官,CEO有時候又被譯成總裁,情況十分混亂。
Chairman這個職務可能是現代公司管理層最早確定的職務之一,因為它是股東利益的最高代表,理論上講是公司管理層所有權力的來源。President和CEO都由Chairman任命,董事會只能由Chairman召集,非例行的股東大會一般也只能由Chairman召集(或者由股東聯名呼籲召集,這要看公司章程)。既然President和CEO都是由Chairman任命的,理論上講Chairman也可以隨時解除他們的職務;不僅如此,Chairman可以隨時解除任何人的職務,除了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和監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因為董事和監事不是公司雇員,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因此我們常常看到一位弄砸了許多事情的CEO被罷免,卻依然保留董事職務;即使他沒有多少股份,仁慈的股東往往也會允許他在董事會繼續呆下去。
董事會不是一個行政機構,而是一個立法性質的委員會,這就決定了董事長和董事們之間沒有真正的上下級關系。一位強大的Chairman可能擁有真正的生殺大權,這種大權有時候來自他掌握的多數股份,有時候來自他的人脈資源,有時候來自他早年積累的威信,這時董事會不過是Chairman的傀儡而已,President和CEO也必須真正對他負責(不僅僅是名義上的負責)——比如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的李嘉誠,他們目前在公司都只保留了Chairman的職務,但對於行政事物他們一樣擁有最高的發言權。但大部分公司的Chairman只是一種榮譽性職務,就像英國女王一樣,擁有無比尊榮的地位,卻從來不說有分量的話。尤其是資產特別巨大、股權特別分散的公司,如通用汽車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等,各大股東及行政人員的關系非常復雜,Chairman只是一個德高望重、用來維持局面的「活人神」而已,除了召開董事會沒有任何權力(就連召開董事會都是應President或CEO的要求)。
喔,我也許說錯了——准確的說還是有一點權力的,那就是President或CEO太囂張,以至於大部分股東一致決定發動政變把他搞掉的時候,Chairman經常是政變的主腦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就發動過一次非常著名的宮廷政變,那是在20世紀初期,他是一家鐵礦公司的董事長,總裁是洛克菲勒家族之外的人,他與小洛克菲勒產生了嚴重的沖突,最後小洛克菲勒不得不召開一次特別股東大會來審議罷免總裁議案。當時小洛克菲勒掌握的股份只有四分之一,遠沒有到達左右大局的程度,但他出色地收羅了工人、行政管理者和小股東的心,最終以壓倒優勢罷免了桀驁不馴的總裁。不久前迪斯尼公司的CEO也是這樣下台的,對於一位資深經理人來說,被自己的董事長發動股東趕下台無疑是最悲慘的事情。
President這個詞誕生要比CEO早,范圍也比CEO狹窄。被稱做President的人,無論是總統、總裁還是大學校長、委員會主席,都是有一定權力和社會地位的人,但CEO卻可以隨便用在哪個行政負責人身上。看過《兄弟連》的人都記得,E連的戰士甚至把連長稱為「CEO」,連長的上級也稱呼他為「E連的CEO」。對於一個清潔工小組來說,組長就是CEO;對於一個極地探險隊來說,隊長就是CEO,這個詞沒有任何特權榮耀的成分,只代表著某個范圍內的最高執行權和與之相伴的義務。想想中國國內的總裁、總經理們爭先恐後拋棄President的稱謂,視CEO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實在讓人感到好笑——難道他們不知道美英的一個下級軍官、一個職工領班都可以叫做CEO嗎?
一般來說,在公司內部,President是掌握實權的人;在CEO這個稱謂沒有誕生之前,President幾乎是唯一掌握實權的人。一個公司的創始人經常同時給自己加上Chairman和President兩種頭銜,但現代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不是同一群人,再優秀的President往往也只佔有很少的股份,一個小股東是不應該成為Chairman的,就好象一個沒有王室血統的人即使再優秀也當不了國王。有時候大股東的力量太強大(比如摩根、杜邦這些大財團是許多公司的大股東),以至於President都成為了股東利益的代表,公司的行政實權就落到了其他行政人員手裡——比如執行委員會主席,副總裁,財務委員會主席等等,當然也包括CEO。
President淪為大股東代表的例子,最典型的是1920年代早期的通用汽車公司,當時通用汽車創始人杜蘭特因為瘋狂買空股票而被一腳踢出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杜邦財團立即派遣了一位杜邦家族成員擔任通用汽車的President(注意不是Chairman,在通用汽車的歷史上Chairman一直是無足輕重的角色),直到赫赫有名的阿爾弗雷德•斯隆接任總裁為止。
事實上,西方的President在大部分時候與中國的總經理是一回事情。總經理可以翻譯成「President」,也可以翻譯成"General Manager",但後者在西方企業中不是一個常見的職位。但中國企業經常同時設立總裁和總經理,如果把總裁翻譯成President,總經理就應該翻譯成CEO。President和CEO在西方企業里經常合二為一(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當中),即我們所說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你稱呼他President或CEO都無所謂;你也可以在禮儀場合稱呼他為President(強調身份和地位),在工作場合稱呼他為CEO(強調執行權和責任)。
在少數情況下,董事長、總裁和CEO都是同一個人,我們稱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或「董事長兼總裁」(稱呼「董事長兼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實在是太恐怖了,沒有必要),這種兼職大部分由公司創始人擁有(如比爾•蓋茨),有時候也是因為公司的傳統習慣(如韋爾奇,按照通用電氣的傳統,他同時擔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而且不存在獨立的總裁職務)。
看到這里,大部分讀者恐怕會有點頭昏腦漲,連我自己都昏了頭——既然President和CEO的職權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經常是同一個人,那麼為什麼要把這兩種職務分開呢?答案比較復雜:第一,因為某些大公司的行政事務過於繁重,一個人的精力無論如何不能處理,必須有兩個地位平等的最高執行官;有的時候,一家公司同時擁有兩個優秀的領導者,有必要為他們安排平等的地位,所以President和CEO就變成了兩個人。
第二,二戰結束之後,歐美大公司的執行權又發生了變化,演化為「重大執行權」和「日常執行權」兩塊,重大事件如大政方針、重大人事任命和比較大規模的投資等屬於「重大執行權」范疇,由CEO掌握;一般政策、一般人事任命和一般規模的投資等屬於「日常執行權」范疇,由President掌握。如果說CEO是總理,那麼President就是掌握日常工作的第一副總理,如果這兩個職位不屬於同一人,那麼CEO的地位稍微高一點。
我沒有調查CEO和President最早是什麼時候分開的,但最早的著名例子發生在1960年代的福特汽車公司。當時福特三世邀請號稱「藍血十傑」之首的麥克馬納曼擔任福特汽車的President,麥克馬納曼也成為了福特汽車歷史上第一位沒有福特家族血統的President。但是,福特三世並不想完全放棄行政權,因此他改稱自己為CEO,與麥克馬納曼形成了雙頭統治,這是現代企業歷史上CEO職務流行的開始。
從那以後,公司最高執行權掌握在兩個人手裡變的司空見慣,有時候CEO對總裁有很大的優勢,有時候又是總裁乾綱獨斷。1999年左右,比爾•蓋茨曾經任命一位新的微軟公司總裁,但自己仍然保留董事長兼CEO的職務;許多媒體報道說是蓋茨「辭去」總裁職務,但實際上蓋茨只是把微軟公司的總裁和CEO兩個職務清晰的分離開來,並把日常執行權授予總裁,這談不上什麼辭職可言。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這三個詞的關系雖然錯綜復雜,但我們仍然可以把握它的精神實質。簡單的說,Chairman是股東利益在公司的最高代表,它不屬於公司雇員的范疇,President和CEO的權力都來源於他,只有他擁有召開董事會、罷免President和CEO等最高權力,但他從來不掌握行政權力。一位Chairman如果不兼任President或CEO,就僅僅是一個禮儀職務,一個德高望重的仲裁者,一般來說是某位大股東的代表。
President掌握著公司的日常行政權,既可以譯成總裁,又可以譯成總經理;President這個稱謂包含的榮耀和地位比CEO要高,因此經常用於禮儀場合。許多時候,President和CEO是同一個人,隨便你怎麼稱呼他;但在許多大公司里,President和CEO是兩個人,這時「總裁」和「首席執行官」才有嚴格的差異,有時候兩者地位平等,有時候CEO是總裁的上級(實際情況很復雜,必須一一分析)。
有時候President和Chairman一樣,也淪落為一種無足輕重的禮儀職位,但至今從沒有聽說過CEO變成一種禮儀職位——除了在中國。在中國,無數的經理人瘋狂地給自己加上CEO的冠冕,以為這就是跟世界接軌,就是擁有了最高的榮譽與地位;他們不知道,CEO這個詞在西方沒有任何榮譽與地位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