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海鷹集團與中船科技最新消息

海鷹集團與中船科技最新消息

發布時間:2021-04-20 23:13:26

① 海鷹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榮譽

近兩年來,集團公司廣大幹部職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聚精會神抓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經營科研生產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一批集體和個人獲得了上級機關的表彰,希望廣大幹部職工學習先進,團結拼搏,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集體
集團公司:江蘇國防科技工業「十五」科技進步先進單位
首屆全國大中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十強」專用儀器儀表製造行業十強企業
XX號機:中船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科學技術獎勵項目一等獎
XX號機:國防科工委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型號研製銀獎
水聲中心四室:中船集團公司學習型先進班組
個人
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國資委、人事部):田華玲
江蘇省勞動模範、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防科工委「511」工程學術帶頭人:張定福
無錫市勞動模範:王健
中船集團公司軍工有功人員嘉獎:田華玲、朱煥培、朱建南、張定福、劉宇、王東江、葛騎岐、周智勇、鄧志強、趙明岳
中船集團公司船舶優秀青年人才:胡樹新
江蘇省巾幗建功標兵:崔海英
無錫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周銅臣、華瑞平
無錫市「五一」崗位明星、無錫市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項四平
無錫市「五一」崗位明星:龎紅衛
無錫市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葛騎岐
無錫市十佳經濟技術創新能手:王東江
無錫市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林金虎、陳忠民、徐惠泉
無錫市新長征突擊手:劉斌

② 為何708所在中船集團,而大多數船舶研究所都在中船重工

當年中船總分南北二大公司,由於總公司的主要領導都是來自北方幾家船廠,分家的時候主要按領導的意志和利益,並沒有完全按地域劃分,所以有了今天這樣的局面。怪,這么多的研究所都在中船重工,同在上海的704和711都是中船重工的,而708就是中船工業集團的,其他內地的船舶子公司都在船舶重工集團,中船工業集團幾乎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當年分家的時候是怎麼一個想法
當年中船總分南北二大公司,由於總公司的主要領導都是來自北方幾家船廠,分家的時候主要按領導的意志和利益,並沒有完全按地域劃分,所以有了今天這樣的局面。國家重點科研單位。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始建於1965年,是集科研、生產和經營於一體的綜合性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辦公地點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在北京、上海、青島、南京、武漢等地設有分支機構,擁有4個行業測試中心、多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七一六所聚焦軍用電子信息系統、民用電子信息產業和智能裝備產業三大業務方向,服務於船舶、航空、航天、兵器、核工業以及工業機器人、智能製造、電子信息、能源、醫葯、環保等行業和領域。

(2)海鷹集團與中船科技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中船重工作為我國海軍裝備科研生產的主體力量,承擔著航母、核潛艇、常規潛艇、水面艦艇、水中兵器等海軍武器裝備科研、設計、生產、試驗、保障任務;

擁有我國最具競爭優勢的造修船基地,能夠按照世界知名船級社的規范和各種國際公約,設計、建造和塢修各種油船、化學品船、散貨船、集裝箱船、滾裝船、LPG船、LNG船、工程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等。

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形成了國際化、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專業化,主流船型建造周期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擁有國內最齊全的船舶配套能力.

③ 中船科技停牌好不好

經查證核實,600072中船復科技,最制近一直上漲趨勢、一直沒有停牌記錄或公告,不存在停牌問題;看最近走勢,該股已近嚴重超買、強勢上漲多日,風險積聚,如果持有該票,還可以繼續持有,如果沒有持股,建議不要刀口上舔血,高位接盤站崗,會嚴重影響心情,影響今後的操作,承擔被套的風險。。。

④ 中國船舶集團的分公司共有多少個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 中船重工是我國船舶工業的骨幹力量。擁有48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15個控股、參股公司,分布全國20多個省市。其中包括馳名中外的大連造船廠、大連造船新廠、渤海造船廠、山海關船廠、北海造船廠、武昌造船廠和中國艦船研究院以及中國船舶貿易公司、中國國際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 中船重工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可承擔30萬噸超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大型水面水下戰斗艦艇、各種軍輔船和水中兵器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建造和修理。自行設計、建造的上百種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其它機電產品,出口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利用造船和軍工技術開發的數百種非船舶產品進入國內航天、冶金、輕工等20多個行業和領域。 中船重工的經營范圍包括:集團公司和成員單位全部國有資產;承擔以艦船為主的軍品科研生產任務;經營國內外民用船舶、設備和非船舶產品的設計、生產、修理;開展各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對外工程承包、勞務輸出、境外帶料加工、工程建築、安裝、境內外投融資以及國家授權、委託法律允許的其他業務。 中船重工的奮斗目標是:通過結構調整和對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加快實現軍工體制改革和脫困目標;逐步建立起軍工科研生產體系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運行機制;提高軍品和民品的科技開發能力,更好地適應新時期武器裝備和國際、國內競爭的需要;把中船重工建設成結構合理、運作規范、功能齊全,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跨國經營的特大型企業集團。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簡介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英文縮寫CSSC,簡稱中船集團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成員單位包括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廠、綠洲機器廠、海鷹企業集團公司等工業企業和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等骨幹研究院所以及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香港華聯船舶有限公司等持股企業。 造船是中船集團公司的主業。能夠設計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級社規范,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准和安全要求,適航於世界上任一航區的現代船舶。產品主要包括油船、散貨船、化學品船、滾裝船、滾裝卸船、大型液化氣船、大型集裝箱船、大型自卸船、高速船等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潛艇、綜合遠洋測量船等艦船,還有船用低速、中速柴油機、克令吊、甲板機械、錨鏈等船用配套設備,形成了多品種、多檔次的產品系列。此外,還發揮專業門類齊全和技術優勢,成功開發製造了集裝箱、大型鋼結構工程、冶金設備、環保設備、壓力容器、醫用B超等其它機電產品。這些產品除了滿足國內需求外,還遠銷到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以設計建造船舶為主、多元化發展的外向型格局。 CSSC擁有三家上市公司:廣船國際、江南重工和滬東重機。 CSSC願與國內外各界朋友開展廣泛的經濟技術合作,攜手共進,共創美好的明天。

⑤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有: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集團」)組建於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門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中央直屬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強中名列第364位。

截至2017年底,中船集團擁有40餘家二級單位,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江西、安徽、廣西、香港等地,擁有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中船集團在中國香港及美國、俄羅斯、泰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駐外機構。

(5)海鷹集團與中船科技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源於1950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歷經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管理局、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九工業管理局、第六機械工業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組建成立。

一、 船舶工業(管理)局時期(1950.10~1953.1)

1950年10月1日,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成立,1953年1月,船舶工業局劃歸第一機械工業部,改名為船舶工業管理局,程望、鄧存倫先後任局長。

二、 第九工業管理局時期(1958.2~1963.8)

1958年2月,第一、二機械工業部合為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管理局改名為第九工業管理局。1960年9月13日,第一機械工業部分為第一、三機械工業部,九局歸第三機械工業部領導,12月,第九工業管理局改名為第九工業管理總局。鄧存倫、趙啟民、邊疆先後任局(總局)長。

三、 第六機械工業部時期(1963.9~1982.5)

1963年9月17日,第九工業總局從第三工業機械部分出,成立第六機械工業部,方強、邊疆、柴樹藩、安志文先後任部長。

四、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時期(1982.5~1999.6)

1982年5月4日,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成立,第六機械工業部建制同時撤銷,柴樹藩任董事長,馮直、胡傳治、張壽、王榮生、徐鵬航先後任總經理

五、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1999.7~)

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正式成立。國務院任命陳小津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2008年7月,譚作鈞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宏任黨組書記、副總經理。2010年7月,胡問鳴任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2012年5月29日,經中央領導同意,胡問鳴主持集團公司全面工作。2012年7月,胡問鳴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2015年3月,董強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吳強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2017年底,正式改制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3月,雷凡培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2018年6月,楊金成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官網-集團所屬成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⑥ 2010年江蘇科技大學中船集團暨船舶工業企業專場招聘會有那些企業參加,要具體名單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將組織集團各成員單位於2011年11月3日前往我校舉行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專場招聘會」。此次參會單位為: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集中招聘單位及招聘計劃
序號 單 位 招聘計劃(人)
1 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8
2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11
3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 6
4 上海船廠船舶有限公司 4
5 上海江南長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 14
6 上海江南長興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22
7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10
8 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6
9 滬東重機有限公司 2
10 南京中船綠洲機器有限公司 4
11 海鷹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6
12 鎮江中船設備有限公司 6
13 安慶船用柴油機有限公司 15
14 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 1
15 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 1
16 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 4
17 上海華潤大東船務工程有限公司 4
18 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9
19 廣州中船黃埔造船有限公司 22
20 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 6
21 廣州中船龍穴造船有限公司 11
22 廣州中船遠航船塢有限公司 16
23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4
24 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 10
25 九江海天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3
26 九江中船長安消防設備有限公司 1

⑦ 中國神船真的來了,你怎麼看

一、戰略層次。
(1)、韓國造船業。
自2012年中國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造船國後,韓國已連續6年訂單量位居第二,排在中國之後。然而,2018年韓國船企的訂單數在時隔7年後超過中國,重返第一的寶座。
2019年3月8日,韓國現代重工與韓國產業銀行正式簽署了收購大宇造船的協議。按照協議,韓國產業銀行將其所持的大宇造船55.7%股份全部轉讓給現代重工。來自VesselsValue的數據表明,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手持訂單數分別為259艘和78艘,兩家韓國造船集團合並後將合計佔有全球市場份額約20%的份額,成為全球第一大造船企業。
(2)、南船北船。
截至2018年年底,偏重船舶設計與系統配套的中船重工,在船舶全產業鏈上皆有布局,目前擁有48家工業企業,28家科研院所,5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50億元,利潤總額88.6億元。
而建造能力相對突出的中船集團,擁有上海長興、廣州龍穴兩大生產基地,旗下工業企業31家、科研院所9家、4家上市公司;《財富》數據顯示,中船集團2018年營收額為298億美元,實現利潤3.7億美元,旗下員工約7萬人。
南北船已逐步成長為世界級的造船企業,出於戰略因素,南北船的合並成為必然的選擇。

(3)央企合並重組的大趨勢
央企合並重組自2014年底開始,原中國南車、原中國北車發布公告重組合並為中國中車;2015年5月,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與原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合並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2017年,原國電集團和原神華集團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2019年8月,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工藝(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成為中國保利集團的全資子企業。
目前國家正採取更多的措施,讓央企整體合並,將業務重合度比較高、上下游的合並。或者讓一家央企直接成為另一家央企的全資子公司,可以降低央企重組的阻力。央企重組不是為了減戶數,而是更加關注重組的內涵和實效。重組以來,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經營成本明顯下降,相關企業效益大幅提升,行業地位和話語權顯著提高。
國家在推進中央企業集團層面重組,推進煤電、重型裝備製造、鋼鐵等領域重組,探索海外資產整合,集中資源形成合力,更好發揮協同效應。國家鼓勵中央企業圍繞發展戰略,以獲取關鍵技術、核心資源、知名品牌、市場渠道等為重點,積極開展並購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質量品牌提升。支持中央企業之間通過資產重組、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戰略聯盟、聯合開發等方式,將資源向優勢企業和企業主業集中。
央企的合並沒有懸念,只是時間問題。
二、行業低迷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供大於求,全球產能過剩明顯;國內眾多造船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重組。經過數年的洗牌,國內造船業訂單已逐步集中到四家企業。第三方機構VesselsValue的數據顯示,國內造船企業手持訂單(民船)數量前四名為中船集團、中船重工、中遠海重工和揚子江船業,分別為291艘、143艘、129艘和95艘。而國金證券研報表示,上述四家骨幹造船集團合計全國市佔率達90%以上。
如果南北船此次順利重組並合並,中國造船業將由此前的四強爭霸,變為「一超」與「雙強」的新格局。一超自然是 「中國神船」。可以預見,重組完成後的「中國神船」不僅有最全的船舶產業鏈布局,還將擁有大連、上海、廣州三大生產基地;產品上也將覆蓋幾乎全部民用船型,並承建中國海軍絕大部分艦船。
兩強則有各自的生存之道。中遠海重工的母公司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截至去年底,中遠海運船隊規模約1285艘,綜合運力超1億載重噸,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航運企業。
揚子江船業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近6年來實現凈利潤共計約173億元。去年10月,揚子江船業率先聯手日本三井成立合資船企,共同研製LNG船等船型,插足高附加值船型市場。
三、發展新產業
中船重工的業務范圍有「海洋裝備產業」、「動力與機電裝備產業」這些業務版塊。而中船重工旗下的中國海裝更是在風電領域深耕多年。
中國海裝全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為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月9日,隸屬於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是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台建設單位,專業從事風電裝備研製及其系統總成和風電場工程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正因中國海裝有著中船重工的背景,使得中國海裝成為了我國在同一個集團內唯一擁有完整風電裝備研製產業鏈的創新型高科技公司。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CWEA)的最新排名,中國海裝在2018年中國市場風電整機製造企業新增裝機容量排名中排在第7位,並且在今年6月下旬,中國海裝首個自建的海上風電項目——中船重工庄河海域海上風電場址Ⅱ300MW項目正式開工。
此外,中船重工在氫能領域也積極布局。
早在2017年底,中船重工就召開過氫能源產業專題工作會議,當時會議就稱「集團公司黨組把發展氫能源產業作為轉型升級調結構的重要方向和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的戰略領域,意義十分重大。」
今年3月,中船重工與國家電投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兩大集團將在核能、風電、光伏、氫能等產業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2019年6月底,中船重工氫能裝備製造項目在邯鄲氫能源產業園開工。
在本次重組消息確定前的「中國神船」兩大集團高層首次會面上,中船重工表示,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加快推進在軍品、大型郵輪、清潔能源、智慧海洋、智能製造、國際化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中船集團同樣表示,希望雙方在更多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以上信息,部分來源於網路,經過整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⑧ 中船科技已經停牌了嗎

據報道,9月26日晚間來中國船舶源中船防務先後發布公告,稱因控股股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可能涉及公司資產重組,公司股票將自27日起停牌,並承諾在停牌後10個交易日內確定該事項是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根據公開資料,中國船舶主要業務結構包括造船、修船、核心配套。具有年修理、改裝30萬噸級以下船舶200艘,年建造5萬噸級船舶6艘以及年製造鋼結構件5萬噸的生產能力,修船總量連續多年位居中國修船業前列,在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海洋科考裝備四大領域擁有雄厚實力。

專家表示,目前情況來看同一集團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均以造船為核心業務,相關資產的合並重組、資源優化似乎已成為必然。

⑨ 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船鋼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船船舶工業公司下屬單位,由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獨家發起,以其下屬的鋼結構機械工程事業部為主體,通過社會募集方式成立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人才理念是打造生產、管理、領軍叄支人才隊伍,大力培養青年骨幹,實現人才強企。
中船鋼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大型鋼結構、成套機械工程和船舶配套製造基地,具有建設部頒發的鋼結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公司以大型鋼結構工程、重型港口機械、特種壓力容器等叄大拳頭產品為主導,不斷佔領市場,取得了輝煌的業績。公司承擔了許多國民經濟與市政建設重點項目的開發研製,大型鋼結構產品有國家重點工程奧運鳥巢國家體育場、葛洲壩船閘、長江叄峽工程永久通航船閘、國家大劇院等;上海市標志性建築有上海大劇院、盧浦大橋、上海F1國際賽車場、東海大橋、八萬人體育場與浦東國際機場航站樓工程;全國還承接製作了一大批機場航站樓、體育場館及會展中心等。成套工程機械產品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第四代碼頭裝卸機、40.5T集裝箱橋吊、1200T/H卸船機、600T、800T、900T龍門吊和2500T單臂架起重船等。公司承接中船長興造船基地和長叄角地區總裝船廠船舶配套產品,包括艙口蓋、上層建築、軸舵系、綁扎橋和掛舵臂等。本公司已具有並掌握當代世界上最先進的船用液化氣液罐的生產製造技術,船用液罐產品已成系列(5000M3—23000M3),並積極研究開發超大型LPG和LNG液罐產品。
法定代表人:周輝
成立日期:864748800
注冊資本:73624.9883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上海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0001322836634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建築業
公司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英文名:CSSC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人員規模:1000人以上
企業地址:上海市上川路361號
經營范圍:從事建築科技、船舶科技、海洋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投資管理,船舶海洋工程設計,建築工程規劃施工一體化,建設工程專業施工,從事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⑩ 中船科技重組後會漲嗎

重組是利好,牛市會暴漲

閱讀全文

與海鷹集團與中船科技最新消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