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吉利公司的發展情況
吉利成長路
自主品牌的締造者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自主品牌的締造者,李書福以及吉利汽車一向是業 界的關注焦點。從創立至始,吉利一直以超常規的速度發展,不僅成功挑戰了外資品牌與合資品牌一統中國汽車市場的局面,而且用實力證明了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同樣可以獲得出色的發展業績。就在不久前,李書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更是宣布:吉利汽車未來要佔中國汽車市場份額的10%,吉利的發展將踏上快車道。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表明,2006年吉利汽車年銷售量是20.4萬輛,約佔中國汽車市場份額的5.33%。從5%到10%,中間所要跨越幅度之大令人吃驚。在外資品牌、合資品牌縱橫中國汽車市場的當下,橫亘在吉利面前的不僅僅是強大對手的重重包圍,還有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認可程度、以及對汽車核心技術
的把握。從而某種程度上來講,吉利的整個發展歷程就是中國汽車工業從挑戰到突破的縮影,而吉利的夢想就是中國汽車工業朝著自主方向發展的夢想。 靠合資成就不了中國的汽車製造強國夢,這一點早已形成共識。在缺乏核心技術、缺乏品牌影響力、缺乏足夠專業人才的前提下,中國汽車工業如何發展?這一直是許多人思考的問題。而以吉利為代表的一批汽車後來者的異軍突起,以大無畏的精神扛起了民族汽車產業和自主創新的大旗,拉開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新篇章。 挑戰者姿態執著前行 吉利1997年正式進入汽車領域後,盡管很少得到來自政府的支持,更沒有合資企業在金融和財稅方面享受到的各種優惠政策,同時還得頂著同行的「奚落」、「嘲笑」甚至「打壓」,但吉利沒有在困難面前止步,而是以勇敢的挑戰者姿態執著前行,短短10年時間里,取得了快速而長足的進步,在車型和關鍵部件開發上不斷獲得新的成績,並開始逐步走向國際市場:2004年,吉利汽車出口4846 輛,名列中國轎車出口第一名;2005年,吉利出口轎車近7000輛,出口國擴展到30多個國家;2006年,吉利進軍歐美的腳步明顯加快,吉利汽車分別在德國法蘭克福和北美亮相,年度總銷售量達20.4萬輛。而2007年,預計吉利汽車的銷售又將迎來一個新的高峰。 吉利的高速發展一方面來自是中國整體汽車需求量的爆炸性增長,但更主要的是取決李書福獨特的市場戰略:先把低端市場做好,然後再進入中級轎車市場;在做好做大國內市場以後,再進入國際市場,迅速積累自己的研發能力和投入,不斷形成核心競爭力,最終將實現三分之二的出口,讓吉利轎車走遍全世界。 掌握核心技術、行業發展趨勢贏得未來 李書福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才能贏得未來。於是一些世界級的汽車專家都被延請入吉利汽車,從事吉利汽車的自主創新、自主研發,進入吉利的研究院以及吉利的各個工廠和各有關方面。 而在做好低端市場之後,投入精力進軍中高端車市也是吉利的發展策略重點。吉利緊鑼密鼓實施「技術戰略」,要求在傳統技術上解決國內與國外的差距,在前沿技術上要尋求突破,製造出真正和中級市場匹敵的車型。吉利金剛(專題 參數 實拍 資料圖)、遠景(參數)就充分展示了吉利進軍中級車市的技術基礎。 吉利的成功,是一個勇敢挑戰者的成功,也是一個敢於突破自我的中國企業的成功。松下幸之助造出第一個開關時,沒有人會想到要去買他的開關;福特造出黑色T型車時,沒有人認為已經有了馬車、這世界還需要「汽車」這種東西;在李書福的吉利汽車上路之前,沒有人認為中國私營企業可以造出能上路跑的轎車。這些層次不同、背景不同的創業者雖然做了不一樣的事情,但其成功的核心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事在人為。 為中國汽車工業做出四大貢獻 吉利雖然是從一個很低的起點進入汽車工業的,但是,吉利的進步已經為中國的汽車工業做出了四大貢獻:首先,吉利汽車的發展模式代表汽車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即以民間資本為主,社會資本為輔。其次,吉利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在「合資浪潮」之後投身自主創新的先行者之一,並且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成為在汽車領域樹立起一面自主創新的旗幟。第三,吉利以出色的性價比,使普通百姓擁有汽車的夢想成為現實;第四,吉利以迅猛的發展姿態,重塑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格局,推動中國汽車行業朝外資品牌、合資品牌、自主品牌三足鼎立的局面發展。 吉利的誕生與發展,就如同中國汽車工業迎來了自主品牌製造時代的曙光。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發展之路仍然漫長,所以吉利更需要得到寬容、呵護與支持。從挑戰者到突破者,吉利用技術創新樹立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的競爭力,用「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企業理念推動中國汽車工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而這就是吉利對於中國汽車工業乃至整個企業界的意義。
㈡ 吉利集團公司怎麼樣
李書福!~~~牛人一個。。。
車還是湊合的。。比奇瑞好!~~
㈢ 終於撐不住了 又一家老牌車企 被吉利汽車「收編」
據媒體報道,4月27日起,吉利汽車集團將託管湖南省長豐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湖南獵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工廠。至此,搖搖欲墜的獵豹汽車終於有了一個好的歸宿。

未來,獵豹汽車長沙工廠將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生產和銷售。吉利汽車集團官方表示,吉利汽車正式託管長豐獵豹汽車工廠後,將充分發揮產品、技術、管理、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導入新能源汽車產品及技術,推進資源整合,提升獵豹汽車整體競爭力,發揮1+1>2的效應,將其打造成為吉利中部區域新能源產業鏈戰略基地。
版權聲明:本文為車快評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且圖文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盜用,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文章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請聯系我們索取稿酬或者刪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請問吉利公司到底怎麼樣啊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現資產總值超過2000億元,員工總數超過12萬多人,連續七年進入世界500強。旗下擁有沃爾沃汽車、吉利汽車、領克汽車、Polestar、寶騰汽車、路特斯汽車、倫敦電動汽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等汽車品牌,規劃到2020年實現年產銷300萬輛、進入世界汽車企業前十強。

2017年,正式發布了 「iNTEC人性化智駕科技」技術品牌,涵蓋了高效動力、人本安全、智能駕駛、健康生態、智慧互聯等五大技術模塊,繼續加強在車聯網和智能主動安全領域的投入,也是吉利汽車以洞察現在以及未來人們駕乘出行需求為出發點,融合全球智能科技而構建的汽車駕乘技術解決方案。
2018年,吉利汽車發布了新能源動力系統「智擎」,涵蓋純電技術、混動技術、替代燃料以及氫燃料電池等四大技術路徑,致力於成為全球新能源節能技術引領者和普及者。
㈤ 吉利集團怎麼樣
吉利還是不錯的企業,如果你去看以下,會喜歡上這個企業的
㈥ 吉利集團簡介(吉利集團一切公開信息,越詳越好,最好是報告)
吉利集團是中國汽車行業十強中唯一一家民營轎車生產經營企業,始建於1986年,經過二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在汽車、摩托車、汽車發動機、變速器、汽車電子電氣及汽車零部件方面取得輝煌業績。1997年進入轎車領域以來,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持續的自主創新,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資產總值超過140億元。連續六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連續四年進入中國汽車行業十強,被評為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和首批「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是「中國汽車工業50年發展速度最快、成長最好」的企業。 吉利徽標集團總部設在杭州,在浙江臨海、寧波、路橋和上海、蘭州、湘潭建有六個汽車整車和動力總成製造基地,擁有年產30萬輛整車、30萬台發動機、變速器的生產能力。現有吉利自由艦、吉利金剛、吉利遠景、吉利熊貓、上海華普、中國龍等八大系列30多個品種整車產品;擁有1.0L-1.8L八大系列發動機及八大系列手動與自動變速器。上述產品全部通過國家的3C認證,並達到歐Ⅲ排放標准,部分產品達到歐Ⅳ標准,吉利擁有上述產品的完全知識產權。 集團在國內建立了完善的營銷網路,擁有近500個4S店和近600家服務站;投資近千萬元建立了國內一流的呼叫中心,為用戶提供24小時全天候快捷服務;率先在國內汽車行業實施了ERP管理系統和售後服務信息系統,實現了用戶需求的快速反應和市場信息快速處理。吉利汽車累計社會保有量已經超過120萬輛,吉利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集團投資數億元建立了吉利汽車研究院,總院設在臨海;目前,研究院已經具備較強的整車、發動機、變速器和汽車電子電器的開發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車型和機型;自主開發的4G18CVVT發動機,升功率達到57.2kw,處「世界先進,中國領先」水平;自主研發並產業化的Z系列自動變速器,填補了國內汽車領域的空白,並獲得2006年度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進步唯一的一等獎;自主研發的EPS,開創了國內汽車電子智能助力轉向系統的先河;同時在BMBS爆胎安全控制技術、電子等平衡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高新技術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經獲得各種專利718項,其中發明專利70多項,國際專利26項;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是省「高新技術研發中心」。 本著「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時刻對品牌負責,永遠讓顧客滿意」的質量方針,集團狠抓質量體系建設,已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TS16949:200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綠色環境標識認證;為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全面啟動了歐盟的ECE、EEC、海灣GGC等國際認證工作。 本著「總體跟隨、局部超越、重點突破、招賢納士、合縱連橫、後來居上」的發展戰略,制定了十年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5年,吉利汽車將擁有以左、右舵兼顧,滿足各國法規和消費習慣的15個系列42款整車;擁有滿足國內外法規要求的汽、柴油兼顧的8個系列發動機、7個系列手動、自動變速器;到2015年,吉利將在海外建成十五個生產基地,實現三分之二外銷的目標。為實現「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拼搏奮斗!
麻煩採納,謝謝!
㈦ 關於吉利汽車品牌的現狀分析還有參考數據
吉利自由艦的銷量比較大,具體銷售額還要自己去網路查,吉利的專利是它的BMBS系統,至於豐田那你去網路輸入豐田二字。
㈧ 吉利公司和吉利汽車現在到底如何
吉利簡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汽車行業十強企業,1997年進入轎車領域以來,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持續的自主創新,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資產總值超過140億元。連續六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連續四年進入中國汽車行業十強,被評為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和首批「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是「中國汽車工業50年發展速度最快、成長最好」的企業。
集團總部設在杭州,在浙江臨海、寧波、路橋和上海、蘭州、湘潭建有六個汽車整車和動力總成製造基地,擁有年產30萬輛整車、30萬台發動機、變速器的生產能力。現有吉利自由艦、吉利金剛、吉利遠景、吉利熊貓、上海華普、中國龍等八大系列30多個品種整車產品;擁有1.0L-1.8L八大系列發動機及八大系列手動與自動變速器。上述產品全部通過國家的3C認證,並達到歐Ⅲ排放標准,部分產品達到歐Ⅳ標准,吉利擁有上述產品的完全知識產權。
集團在國內建立了完善的營銷網路,擁有近500個4S店和近600家服務站;投資近千萬元建立了國內一流的呼叫中心,為用戶提供24小時全天候快捷服務;率先在國內汽車行業實施了ERP管理系統和售後服務信息系統,實現了用戶需求的快速反應和市場信息快速處理。吉利汽車累計社會保有量已經超過120萬輛,吉利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集團投資數億元建立了吉利汽車研究院,總院設在臨海;目前,研究院已經具備較強的整車、發動機、變速器和汽車電子電器的開發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車型和機型;自主開發的4G18CVVT發動機,升功率達到57.2kw,處「世界先進,中國領先」水平;自主研發並產業化的Z系列自動變速器,填補了國內汽車領域的空白,並獲得2006年度中國汽車行業科技進步唯一的一等獎;自主研發的EPS,開創了國內汽車電子智能助力轉向系統的先河;同時在BMBS爆胎安全控制技術、電子等平衡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高新技術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經獲得各種專利718項,其中發明專利70多項,國際專利26項;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是省「高新技術研發中心」。
本著「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時刻對品牌負責,永遠讓顧客滿意」的質量方針,集團狠抓質量體系建設,已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TS16949:200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綠色環境標識認證;為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全面啟動了歐盟的ECE、EEC、海灣GGC等國際認證工作。
本著「總體跟隨、局部超越、重點突破、招賢納士、合縱連橫、後來居上」的發展戰略,制定了十年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5年,吉利汽車將擁有以左、右舵兼顧,滿足各國法規和消費習慣的15個系列42款整車;擁有滿足國內外法規要求的汽、柴油兼顧的8個系列發動機、7個系列手動、自動變速器;到2015年,吉利將在海外建成十五個生產基地,實現三分之二外銷的目標。為實現「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拼搏奮斗!
相信吉利,這可是中國第一家研製發動機的企業。
頂!!!
㈨ 吉利汽車在收購沃爾沃後的現狀
要在收購沃爾沃之後站穩腳跟,吉利要麼能很快找到點石成金的扭虧捷徑,要麼獲得源源不斷的後續資金支援吉利的未來經過長達一年半的准備,只有13年歷史的中國民營企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下稱吉利)與福特汽車於2010年3月28日簽署了收購沃爾沃的最終協議,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中國銀行3.34+0.051.52%預計全部交易將在2010年三季度完成,但各方關注的收購資金結構和來源,仍然猶抱琵琶半遮面。據吉利董事長李書福介紹,收購沃爾沃轎車100%股權的18億美元,包括16億美元現金和2億美元支票。此外,吉利還為沃爾沃後續運營准備了9億美元資金。據此,吉利為收購和運營沃爾沃准備的資金約27億美元。李書福稱,這27億美元中,一半來自海外,另一半來自國內。來自國內的資金中,吉利佔51%。吉利內部的消息透露,中國銀行倫敦分行牽頭成立了銀團,為交易提供貸款,吉利自身投入將在7億到8億美元之間。另外,還有一家省級政府的融資平台也將參與出資。不過,具體的聯合出資方是哪家,以及整個出資中有多少來源於貸款,吉利仍未對外披露。此前外界盛傳的聯合出資方,包括北京亦庄投資公司以及天津方面的基金投資,此次均未現身。一位接近北汽的消息人士透露,吉利原擬在北京設廠,並謀求北京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但北京市政府高層對此事意見不一,最終反對派意見佔了上風,認為北京應重點扶持一家汽車企業,即北汽。目前吉利正在爭取黑龍江省大慶國資委下屬的一家公司參與出資。此次收購,對於吉利是美夢成真,但很多汽車業內資深人士擔心吉利最終會被沃爾沃拖垮。「一年幾億美元的虧損,這是吉利無法承受之重。」一位參加了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行動的汽車業內人士表示。截至目前,無論是TCL,還是聯想,中國製造企業的幾次大手筆海外並購幾乎都延續了同樣的路徑,即以國內市場盈利來養海外市場的虧損。TCL最終不得不棄子圖存,而聯想仍在勉力尋求出路。很難想像吉利可以用國內市場盈利來彌補沃爾沃的巨大虧損。公開資料顯示,吉利2009年的盈利大約10億港元(即約8.8億元人民幣),而沃爾沃2009年的虧損已高達6.5億美元(相當於44.2億元人民幣)。要在收購沃爾沃之後站穩腳跟,吉利要麼能很快找到點石成金的扭虧捷徑,要麼獲得源源不斷的後續資金支援。負責沃爾沃全球運營的,將是來自義大利菲亞特集團的沈暉。在2009年底加入吉利之前,沈暉擔任菲亞特集團中國區副總裁,他擁有12年在多家跨國公司的管理經驗。沃爾沃中國項目負責人童志遠則來自華泰汽車,此前在北汽集團擁有20多年工作經驗,並擔任北汽與德國戴姆勒集團合資公司北京賓士的中方總經理。沈暉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會通過沃爾沃董事會施加影響,但不會直接干預運營。他稱,吉利會借鑒塔塔收購捷豹、路虎的經驗教訓,給沃爾沃管理團隊獨立運營權。不過,沈暉此前沒有運營過歐洲公司。無論是他個人,還是吉利,均面臨挑戰。「菲亞特本身就是歐洲公司,此外,在博格華納工作時,與德國分公司交流很多。我並不擔心。」沈暉說。李書福真正寄予希望的是沃爾沃未來在中國的市場和工廠。「沃爾沃是一隻老虎。」李書福說,「(老虎)需要回歸大自然,而不是關在籠子里。」李書福認為,瑞典和比利時工廠就相當於籠子,一旦把沃爾沃這只老虎從裡面放出來,就能重塑雄風。他表示,收購完成之後,中國成為沃爾沃的另一個本土市場,中國市場將會提升沃爾沃的全球競爭力。但李書福此前也一再保證說,吉利不會關閉沃爾沃在瑞典和比利時的工廠。未來中國工廠和海外工廠如何平衡,沃爾沃是否能開發一個更大的市場來消化擴充的產能,將是運營者面臨的一大難題。吉利汽車副總裁張芃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沃爾沃只是「傷風感冒」,問題在於「規模上不去」。「沃爾沃的研發投入可能跟賓士和寶馬差不多。」李書福在3月30日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說,一旦規模提升上來,攤銷在每輛車的成本就會降低。但在另一家中國汽車企業任職、擁有十多年汽車業經驗的高管認為,豪華車擴展市場很不容易,「既想保持高端車的形象,又想迎合大眾市場,是不可能的。」北京市工商局的注冊資料顯示,吉利集團已在北京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成立了兩家投資公司。其中,北京吉利萬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的初始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法定代表人是童志遠。近日,這家公司已經增資至71億元。另一家北京吉利凱盛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初始注冊資本為5億元,法定代表人是吉利集團總裁楊健,近日該公司已增資至41億元。觀察家普遍認為,傳言中的聯合出資方與未來沃爾沃在中國的工廠緊密相關,無論最終聯合出資方是誰,其背後的真正支持者都是當地政府。吉利在宣布最終協議的同時未披露其他出資方,這從一個側面顯示,吉利仍未敲定未來在工廠方面的安排。如果不是北京,吉利未來的中國工廠會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