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商譽和商譽減值
你好,商譽可分為自創商譽和外購商譽,自創商譽指企業長期經營過程中能夠較其他企業獲得超額收益而所具有的無形資源,外購商譽指企業並購中收購方因存在對被收購企業的良好預期,認定其能在未來獲取超額收益而確認的無形資源。由於自創商譽的復雜與形成成本的不可驗證性,會計上的商譽一般是指外購商譽。按照財政部《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規定,購買方對合並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商譽這一被收購企業被認定能在未來獲取超額收益而確認的無形資源,以收購方支付總價與被收購企業凈資產的差值的形式具體化,並最終在收購方資產負債表中作為一項資產科目體現。收購方為收購支付溢價,代表了被收購企業凈資產背後蘊含的發展前景,也代表了收購方對於自己能從中獲取預期收益的信心。
然而,當被收購企業後續經營業績無法達到收購發生時作出的業績承諾時,收購資產的高估值、收購支付的高溢價的合理性就需要進行重新評估,上市公司需開展減值測試。測試結果該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則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資產減值准備。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成為部分上市公司業績不確定性的一大來源。由於減值測試通常在年末進行,年末的年報業績預告期也成為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的頻發期。2018年度部分上市公司公告商譽減值損失高達數億元,導致當年本該盈利的業績由盈轉虧,突然的業績「變臉」令公司股價大幅下跌,使投資者蒙受損失。
② 2019上市公司每年商譽減值止於什麼時候
上市公司每年的年終分紅都在第二年的一、二季度,一般上市公司都分上半年和年終分紅,上半年的在下半年分紅。
③ 資產減值損失的商譽減值
1、商譽的計算問題。遇到的一般都是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控股合並,商譽即是實際付出的合並成本大於應該享有的被投資的單位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的份額的部分。如果是全資子公司的,商譽就是全部是母公司應該在合並報表中確認的;如果不是全資子公司的,那麼合並報表中的商譽是不包括少數股東權益享有的商譽。
2、商譽減值測試的實質。之前已經進行了講解,商譽是資產負債表必須要進行減值測試的資產,相比於其他的資產來說,商譽比較特殊。因為除了商譽和攤銷年限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以外的幾個資產都是出現了減值跡象以後才進行減值測試,商譽則是必須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都要進行減值測試。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其實就是集團公司對於旗下的子公司的凈資產進行減值測試。所以這里的資產組其實就是整個子公司。對於商譽來說由於不能分攤到具體那個資產組,那麼處理是類似於不能合理分攤的總部資產。處理不同的是商譽的和整個子公司作為整體以後,如果發生減值的,減值首先要遞減商譽,如果是非全資子公司的,減值應該遞減全部的商譽(包含少數股東權益部分的商譽),然後如果一項資產存在可收回金額的,那麼減值的分攤額度是有限制的,分攤減值後的賬面價值不能夠低於該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那麼這個減值的額度就是該項資產的分攤減值的限額。
3、關於商譽減值的處理方法:
(1)首先要對於不含有商譽的資產組進行減值測試。如果資產組發生減值了,那麼商譽是肯定發生減值了,那麼把商譽整體確認減值,把計算出來的減值確認為資產組的減值。如果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沒有發生減值的,為了進一步判斷商譽是否發生了減值,那麼需要進入第二步。
(2)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進行減值測試。如果發生減值的應該先抵減商譽的價值;如果抵減完畢之後有差額的,應該確認為資產組的減值。其中對於商譽減值的部分應該按照股權比例確定集團公司應該反映的商譽減值准備;同時對於資產組來說,確認的減值仍然需要按照股權比例計算應該分擔的減值,確認為當期的減值損失。
4、商譽的減值測試方法程序是固定的,第一步說白了就是一個試探性的步驟。如果檢測發現資產組發生減值的,那麼證明商譽已經全部減值,資產組確認的減值可以認為是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應該確認的減值,那麼這個時候商譽的減值測試到此為止,不必要進入到第二步了;如果第一步測試表明資產組沒有發生減值的,那麼為了進一步確認商譽是否發生了減值就需要進入到第二步的處理。
所以商譽減值的處理程序基本上都是有用的,第一步無法解決的進入到第二步。這種計算方法基本上類似於計算機額程序設計,第一個步驟能夠完成的工作不會轉入第二個步驟;第一個步驟不能完成的工作自動轉入第二個步驟,這樣的處理方式應該說是比較先進的。

④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凈資產受影響嗎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凈資產受影響。
商譽作為上市公司的一項資產,具體表現為在並購中支付的對價超過被購買標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對商譽而言,往往面臨著可能發生減值的問題,經常需要對商譽價值進行再確認、再計量。在並購標的業績承諾不達標、特別是虧損的情形下,上市公司往往需要計提商譽減值准備,最終是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當年實現的凈利潤。
⑤ 什麼叫商譽減值
商譽是收購過程中支付的對價相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溢價部分國際上對商譽在會計上的處理有三種方式,一開始就處理掉,逐年攤銷,發生時做減值;下面分別來講:
1、一開始就處理掉收購完成時就和所有者權益進行抵消,這樣會造成總資產下降的效果,而且對當期利潤影響很大。
2、逐年攤銷把商譽視為無形資產,會計上常用的攤銷是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固定資產是機器設備、房屋建築、交通工具等,攤銷年限是5到40年。無形資產是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等,攤銷年限是5到20年。s把商譽作為無形資產也正常,逐年攤銷,對企業的利潤影響平滑掉了。
3、發生時做商譽減值這是我們國家目前使用的會計准則,在並購動作發生時,把溢價部分記在「商譽」這個會計科目下,每年做一次減值測試,如果發生事實的減值,就在會計上做減值處理,也就是把商譽都去掉了,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在並購發生後會大大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
並購一家企業/項目,你的收入和盈利一般都會增加的,但是你並購的成本卻沒有計算為成本,業績上會非常好看。壞處就是一旦發生減值,那麼對當期利潤的影響非常大,效果就是現在看到的,比如天神娛樂預虧70億元,一次性把商譽都處理掉,來個財務大洗澡。

從2015年開始深圳的人口大幅增加,這也導致深圳的房價成為四個一線城市中漲幅最大的城市。總結:從宏觀上來看,成本決定了房價的下限,而供需決定了房價的上限,人口、金融政策、土地供應都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影響供需水平。
⑥ 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什麼意思,商譽減值會計處理
非同一控制來下的企自業合並才會形成商譽,商譽由於無法獨立產生現金流,要將商譽結合與其有關的資產或資產組進行減值測試。
吸收合並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商譽減值合並
控股合並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商譽-商譽減值准備
⑦ 關於商譽減值的處理
一、商譽減值測試的基本要求
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時進行減值測試。商譽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應當是能夠從企業合並的協同效應中受益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不應當大於企業所確定的報告分部。
對於已經分攤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無論是否存在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每年都應當通過比較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進行減值測試。
企業進行資產減值測試,對於因企業合並形成的商譽的賬面價值,應當自購買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難以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的,應當將其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組合。
二、商譽減值的測試及其賬務處理
在對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如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按照下列步驟處理:
首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並與相關賬面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
其次,再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包括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面價值部分)與其可收回金額,如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應當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
減值損失金額應當先抵減分攤至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商譽的賬面價值,再根據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除商譽之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佔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相關減值損失的處理順序和方法與第三節有關資產組減值損失的處理順序和方法相一致。
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商譽減值准備
存在少數股東權益情況下的商譽減值測試: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的規定,在合並財務報表中反映的商譽,不包括子公司歸屬於少數股東的商譽。但對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下同)進行減值測試時,應當將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包括在內,調整資產組的賬面價值,然後根據調整後的資產組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的預計包括了少數股東權益在商譽中價值的部分)進行比較,以確定資產組(包括商譽)是否發生了減值。
上述資產組如已發生減值,應當按照準則規定進行處理,但由於根據上述步驟計算的商譽減值損失包括了應由少數股東權益承擔的部分,應當將該損失在可歸屬於母公司和少數股東權益之間按比例進行分攤,以確認歸屬於母公司的商譽減值損失。
商譽減值的處理
⑧ 「商譽減值」是什麼意思

【釋義】:
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商譽作為企業的一項資產,是指企業獲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即超額收益)的一種能力,是企業未來實現的超額收益的現值。
⑨ 上市公司一般什麼時間發布商譽減值公告
首先要知道的是,市場上說投資並購,大多是通過收購股權來實現的,什麼是股權?你對一家內公司凈容資產的興趣。什麼是凈資產?凈值是公司所有資產減去所有負債的凈值。所以直截了當地說,收購實際上是被收購企業的凈資產。這種凈資產有一個價格,通常在收購之前進行評估,以達成一個大家都同意的價格,買家和賣家以此作為參考,進行最終價格談判。商譽是指交易價格中超過估價的部分,也稱為溢價。那麼為什麼公司願意支付溢價,原因有很多,更為公認的原因可能是被收購企業的發展前景,所以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我們知道,母公司的合並財務報表及個別財務報表均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內公布。商譽只能在綜合報表中找到。母公司的單一聲明中沒有商譽。在合並報表層面,附屬公司不再是附屬公司,而成為擁有商譽的集團的資產。所謂商譽減值,就是說子公司可能會損失一大筆錢。在母公司收購的時候,預期的發展前景根本看不到。相反,年復一年的經營不如年復一年的經營好,當時的預期嚴重偏離,這意味著被購買的資產(子公司,包括商譽)貶值,而不是按照購買時的價格貶值,因此需要對資產(商譽)的減值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