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的集團的發展歷程
1968年,美的創業,1980年,美的正式進入家電業,1981年注冊美的品牌。2014年美的集團用工總數萬人,旗下擁有美的、小天鵝、威靈、華凌、安得、美芝等十餘個品牌。集團在國內建有廣東順德、廣州、中山;安徽合肥及蕪湖;湖北武漢及荊州;江蘇無錫、淮安、蘇州及常州;重慶、山西臨汾、江西貴溪、河北邯鄲等15個生產基地,輻射華南、華東、華中、西南、華北五大區域;在越南、白俄羅斯、埃及、巴西、阿根廷、印度等6個國家建有生產基地。
主要家電產品有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大型中央空調、冰箱、吸塵器、取暖器、電水壺、烤箱、抽油煙機、凈水設備、空氣清新機、加濕器、灶具、消毒櫃、照明等和空調壓縮機、冰箱壓縮機、電機、磁控管、變壓器等家電配件產品。現擁有中國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冰箱產業鏈、洗衣機產業鏈、微波爐產業鏈和洗碗機產業鏈;擁有中國最完整的小家電產品群和廚房家電產品群;在全球設有60多個海外分支機構,產品遠銷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3年,美的集團整體實現銷售收入達1210億元,其中外銷銷售收入達74億美元。
2013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中,美的品牌價值達到653.36億元,名列全國最有價值品牌第5位。截至2013年,美的集團為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捐贈超過6億元。
未來三年美的將以「成為中國家電行業領導者、世界白電行業前三強」為戰略願景,進一步深化轉型,推動經營質量持續提升,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技術創新、品質提升與精品工程,實現產品領先、戰略領先,獲得公司的重新增長。
2014年美的集團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105.02億元,整體毛利率達到25.46%,同比上年上升2.17%。

⑵ 美的集團的企業文化
美的集團的企業文化。
「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機會、為股東創造利潤、為社會創造財富。
⑶ 美的集團屬於民營企業還是國企還是什麼企業性質是什麼
不是國企,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創業於1968年的美的集團,是一家以版家電業為主,涉足物流等領權域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企業集團,旗下擁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產業集團。

美的集團是一家以家電製造業為主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於2013年9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旗下擁有小天鵝、威靈控股兩家子上市公司。
1968年,美的創業,1980年,美的正式進入家電業,1981年注冊美的品牌。美的集團用工總數13萬人,旗下擁有美的、小天鵝、威靈、華凌、安得、美芝等十餘個品牌。
⑷ 美的集團是國企還是民企
民企
美的集團[1] (SZ.000333)是一家領先的消費電器、[2] 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的科技企業集團[3] 。提供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包括以廚房家電、冰箱、洗衣機、及各類小家電的消費電器業務。
創建於1968年的美的集團,坐落於名列「中國百強縣(市)」榜首的廣東順德,是一家以家電業為主,涉足房產、物流、金融、機械製造等領域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企業集團,是中國最具規模的家電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980年,美的正式進入家電業;1981年開始使用美的品牌;2001年,美的轉制為民營企業;2004年,美的相繼並購合肥榮事達和廣州華凌,繼續將家電業做大做強。 目前,美的集團總資產達160億元,員工6.5萬人,擁有美的、威靈等十餘個品牌,在順德、廣州、中山、安徽蕪湖、湖北武漢、江蘇淮安、雲南昆明、湖南長沙、安徽合肥、重慶、浙江上虞、蘇州等地建有十二大生產基地,總佔地面積達700萬平方米;營銷網路遍布全國各地,並在美國、德國、日本、香港、韓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美的集團主要產品有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大型中央空調、風扇、電飯煲、冰箱、微波爐、飲水機、洗衣機、電暖器、洗碗機、電磁爐、熱水器、灶具、消毒櫃、電火鍋、電烤箱、吸塵器、小型日用電器等大小家電和壓縮機、電機、磁控管、變壓器、漆包線等家電配套產品,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和微波爐產業鏈,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小家電產品和廚房用具產業集群。 2003年,美的被廣東省政府評為「廣東省先進民營企業」。在商務部公布的「2003年中國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名單中,美的位列第83位。2004年9月,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公布的「2003年度中國最大500家大企業(集團)」中,美的榮列第88位。同年7月,美的入選由廣東省中小企業局主辦評選的「廣東省首屆百強民營企業」,名列第一。 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美的集團也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從1990年代至今上交稅收超過50億元,為社會福利、教育事業捐贈超過6500萬元。 美的集團一直保持著健康、穩定、快速的增長。80年代平均增長速度為60%,90年代平均增長速度為50%。新世紀以來,年均增長速度超過30%。 2004年,美的集團整體實現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其中出口額超過10.5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超過70%和110%。在最近揭曉的"2004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的評定中,美的品牌價值已從2003年的121.5億元躍升到201.18億元,居全國白色家電行業的第二位。 展望未來,美的將在現有家電業務堅持專業化、規模化和總成本領先戰略的基礎上,在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白色家電生產企業的同時,通過收購、兼並等途徑實現相關多元化發展,培育並擁有除家電外至少兩個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的新支柱產業,力爭到2010年,集團整體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集團整體從單一的家電製造企業發展成長為國內知名的綜合性、國際化製造企業集團。
⑸ 分析上市公司「美的集團」,從行業,區位,競爭能力,經營能力,盈利能力。
家電行業是個充分競爭的產業,美的是個純粹的民營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版競爭中存活下來,穩居市場權龍頭地位,彰顯出卓越的競爭實力和經營能力。2013年美的集團完成整體上市,所有家電相關業務全部打包進入上市公司資產,資源共享和協同效率顯著提升,目前空調、微波爐、電飯煲、電磁爐等多個品類在市場上穩居前列,空氣凈化、水凈化產業領域也實現提前布局,未來綜合競爭力會不斷提升。2014年,美的在電商和研發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提升。
⑹ 美的集團的四大產業集團是什麼美的日電中國營銷總部怎麼樣本科生進入的話有發展前途嗎
美的集團以家電業為主,涉足房產、物流等領域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企業集團,我以前就是美的集團的日用電器部的,做的是財務管理 其實這么大一產業 對於剛進去的應屆生 說實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是社會招聘進去的 進去工作了一年 說實話 壓力真的太大了 好幾次都是凌晨幾點 當時苦不堪言 沒辦法 上面催 下面喊 ,,,我當時兼了兩個方面 資產和稅務 剛開始進去也不是很熟悉那方面的流程 後來熬過去就好了 回頭想想 其實也學了不少 如果你是應屆生 可以進去鍛煉 你會進步很多的 祝君好運!
⑺ 美的集團下有哪些分公司
1 佛山市順德區美的家電實業有限公司
2 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
3 廣東美的微波爐製造有限公司
4 美的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5 廣東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
6 合肥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
7 廣東美的生活電器製造有限公司
8 湖北美的電冰箱有限公司
9 美芝精密安徽美芝精密製造有限公司
10 蕪湖美智空調設備有限公司
拓展資料:
美的集團(SZ.000333)是一家領先的消費電器、[2]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物流) 的科技集團。
美的集團提供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包括以廚房家電、冰箱、洗衣機、及各類小家電的消費電器業務、以家用空調、中央空調、供暖及通風系統的暖通空調業務;
以德國庫卡集團、安川機器人合資公司等為核心的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業務、以安得智聯為集成解決方案服務平台的智能供應鏈業務[3]。美的堅守「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原則,致力創造美好生活。美的專注於持續的技術革新,以提升產品及服務質量,令生活更舒適、更美好。
美的於1968年成立於中國順德,現總部位於廣東順德北滘新城內。迄今已建立遍布全球業務平台。美的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約200家子公司、60多個海外分支機構及10個戰略業務單位,同時為德國庫卡集團最主要股東(約95%)。
2015年1月8日,《房間空氣調節器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7月20日,美的集團以221.73億美元的營業收入首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名單,位列第481位。 2017年5月25日,福布斯2017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正式出爐,美的位列335名。 1月5日,騰訊QQ和美的集團在深圳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構建基於IP授權與物聯雲技術的深度合作,實現家電產品的連接、對話和遠程式控制制。 2017天貓雙十一「億元俱樂部」榜單顯示,美的位列第二名。
參考資料:天眼查網頁鏈接
⑻ 美的集團主要是做什麼行業的
美的集團(SZ.000333)是以家電製造業為主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2013年9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旗下擁有小天鵝、威靈控股兩家子上市公司。2013年,美的集團整體實現銷售收入達1210億元,外銷銷售收入74億美元。2013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中,美的品牌價值達到653.36億元,名列全國最有價值品牌第5位。
2014年12月,美的正式發布公告,12.6億元引入小米科技作為戰略投資者,持股1.288%,小米還將提名一位核心高管加入美的董事會。
⑼ 美的集體的下游企業有哪些
美的集團是國內唯一全產業鏈、全產品線的家電生產龍頭企業,主營業務為空調、冰箱、洗衣機及其他小家電的研發、生產和營銷,擁有完整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產業鏈以及完整的小家電產品群。美的在國內家電市場多個品類中都占據領導地位,近年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迅速提升。美的集團在國內建有14個生產基地,輻射華南、華東、華中、西南、華北五大區域。公司目前以「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三大戰略指導其發展與競爭。
上游技術實力:公司具備行業領先的壓縮機、電控、磁控管等家電核心部件研發製造技術,並在全球建有研發中心,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和高校密切交流,保證公司產品的領先優勢。國內市場:一方面,核心產品市場份額領先,積極提升整體產品定位,與伊萊克斯、韓國酷晨成立合資公司,引入高端產品系列;另一方面,積極布局上游生產製造產業,與日本安川成立合資公司布局機器人產業,收購德國庫卡與以色列軟體解決方案企業(Servotronix),提升公司製造能力同時深入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公司推進智慧家居+智能製造「雙智」戰略,從單一家電產品製造商向全球科技集團轉變,布局培育機器人業務和智能家居業務。
⑽ 美的公司的行業性質,競爭環境,金融環境是什麼
金融危機是什麼?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此次的金融危機是系統性金融危機,次貸也只是美國這棵金融大樹上的一個分枝,它的斷裂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導致整棵大樹幾乎全面倒塌,整棵大樹的倒塌又導致全球性的金融災難。
金融危機的根源?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世界各國都為美國金融危機而震驚。加上之前垮下的貝爾斯登,曾經的華爾街五大投行已經去之有三。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及美國的貨幣政策終於導致了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更為糟糕的是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而且極有可能演變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雖然我國參加全球化的時間較短、步伐也比較謹慎,但是金融危機還是對我國的出口經濟和金融系統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從而對整體經濟造成了影響。
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既然是影響,就肯定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此次的金融危機表面上險象叢生,實際上有利於行業洗牌、優勝劣汰,企業發展機會多。因此,我們必須辨證地看這個影響的問題。金融危機對國內企業及市場既有不利的影響,也創造了一些新的機會。
第一,市場疲軟,發展放緩——負面影響包括哪些?
基於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帶來的製造業成本的不斷上升,加之當前全球金融形勢悲觀,包括調味品產業在內的各大產業都在削減成本應對壓力。
一、金融市場疲軟帶來的融資方面的影響。筆者個人認為金融風暴對中國的沖擊可能不會太大。因為中國的金融系統還沒有與世界接軌,貨幣還沒實現可自由兌換,中國的決策者對於購買外國資產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但是,沖擊不大,影響還是存在的,作為企業融資的集中陣營——銀行,在此次的危機影響下,呈現銀根緊縮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地影響了企業的融資。據悉,2008年6月以來廠商普遍感到融資環境逐漸惡化。銀行不僅提高了融資標准和成本,而且融資額度也隨之降低不少。
融資困難具體地對企業造成以下2個方面的影響:1、對外的影響,對產品的市場推廣、新產品開發、企業的品牌宣傳上帶來了影響。最近,五穀道場宣布破產了,雖然很大的原因上是由於該企業本身的擴張太快而導致了資不抵債,但是,據行業相關專業人士稱,該企業只是需要1億的資金周轉就能轉敗為勝,可見,融資對於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重要性。2、對內的影響,對員工的薪資級福利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最近一段時間由於金融危機引發的企業裁員風潮很是旺盛。幾周之前,一份列舉了22家跨國企業、40家國內大中型企業、116家國內中小型企業的「大裁員第一波」企業名單,正通過各大公司的企業郵箱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白領中傳播。同時,一個標題為「金融危機十項注意」的帖子也在網上盛傳。雖然之後一些「榜上有名」的企業紛紛出來辟謠,網路調查也顯示文章中所列舉的事實有誇大的成分,然而目前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就是,的確這一股裁員的風暴開始向著中國的一些企業席捲過來。總之,影響可能不大,但是,由於資金帶來的由表及裡的影響還是深深地刺痛者企業家們。
二、外國實體經濟帶來的外貿業務方面的影響。金融危機將使歐美發達國家增長大幅放緩,有些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這種形勢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會大幅度萎縮,這對於對外貿依存度很高的中國來說,貿易順差增幅放緩甚至負增長。但同時,由於中國產品價格較低,在國外大部分是低價產品,在金融危機的今天,歐美民眾在緊衣縮食的同時,必將更加青睞來自中國的低價產品。所以,金融危機對我國貿易影響將是一個逐步以及緩慢的過程。
面對這種情況,我國企業在穩定國際市場的同時,應逐步開拓國內市場,最大程度的降低金融危機對企業的不良影響。
近期國家施行了降低利率、減少稅收、實行農村土地改革以及醫療改革等政策。而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能夠增加居民的消費能力,這對於開拓國內市場的企業來說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
三、消費者的收入及心理帶來的產品銷量方面的影響。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下,原材料成本上升,物價也隨之上升,收入降低的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金融危機還將會影響受眾心理,任何企業依靠的都是消費者,金融危機下,消費者會考慮縮減一些消費開支,並控制消費慾望,因此,消費者對於新產品的信息敏感度和關注度會下降,因而影響企業產品的銷售及企業新產品的開發速度,導致了企業生產力的下降,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四、全球市場發展速度的放緩帶來的影響。金融危機影響全球企業及市場發展速度的放緩,在總體上造成市場需求的下降,中國廠商同樣會受到這樣趨勢的影響,未來市場的增長潛力會有所下滑。
五、企業家信心方面帶來的投資規模的影響。目前中國政府和企業家們對中國未來經濟的穩定還是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不過,在國際經濟的低迷情勢下,企業家的信心會受到影響,因為小心花錢總是沒錯的。信心受到影響的他們是否還會增加投資?而這樣的猶豫也將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現金流?這是一個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總而言之,從近期來看,2個方面的影響我們還是不容忽視的。首先,金融危機使得中國調味品行業的投資減少,直接導致調味品行業的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速度減緩;其次,金融危機延緩了調味品生產企業的設備廠商的技術研發和設備生產。而這兩個方面,是決定了我們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潛在商機帶來行業洗牌——正面影響包括哪些?
挑戰與機遇向來並存,這是不容置疑的。雖然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資本市場低迷,但國內市場依然保持著旺盛的需求。從整個行業到個體商戶,調味品行業都是機遇和風險並存。下面,讓我們分析一下此次危機帶來的機遇。
一、國際市場帶來的潛在商機提升相對競爭力。1、金融危機使得歐美市場的運營商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在產品升級、終端定製等等一系列建設方面,都會更多的考慮壓縮成本,保持企業穩定的策略。而在這樣的狀態下,國內企業在產品、服務方面相對價格更低,且技術質量又差距不大的情況,使得中國更多的企業會成為國際運營商,尤其是尚未進入的美國市場運營商的潛在合作夥伴。2、海外企業在金融危機的影響,同樣會出現資金緊張、收入下滑等多種不利情況。而在國內社會經濟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恆順、王致和、李錦記等國內廠商所面臨的壓力還是相對較小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內製造廠商的相對競爭力。3、國際企業在後方不穩定的情況下,會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向中國市場的大舉進入,這也給國內廠商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尤其在運營商、市場競爭啟動的關鍵階段,也會給國內廠商帶來更多的機會。
二、行業並購會加劇。調味品行業將會出現分水嶺,強者會更強,弱者會消失。對於那些擁有壟斷資源優勢,以及有品牌和資源的調味品大公司將會更加受到青睞,而那些只掌握少數資源及市場份額較少的中小公司,以及正在謀劃融資來維持現狀的中小公司可能面臨倒閉,如果部分表現不好的調味品公司缺乏足夠的現金流無法度過寒冬,那麼行業將遵循市場優勝劣汰的基本規則,表現好的公司並購表現不好的公司將是不可阻擋的潮流,這將會提高調味品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和競爭門檻。
三、行業洗牌再度襲來。在投資需求放緩,企業增長面臨較大壓力時,企業或改變依賴資源投資擴張模式轉向利用新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或激發企業對產品技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行業內洗牌的效果
四、國家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應該承擔起責任,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應政策,否則中小企業跟大企業競爭起來非常被動。近期,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家出台的各種扶持政策,刺激消費者的消費,給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