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美資源集團的公司簡介
英美資源集團是世界領先的礦業和自然資源公司,其目標是使股東、客戶、員工和公司生產活動所在的社區獲得更多的財富。
英美資源集團(AngloAmerican)是全球領先的多樣化礦業和自然資源集團,成立於1917年,總部位於倫敦。公司擁有獨特的高質量礦業資產組合及自然資源。

2. 英美資源集團的介紹
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及其子公司、合資公司,是世界上采礦和自然資源領域的著名公司。它在黃金、白金、鑽石、煤、賤金屬、重金屬和工業、工業礦石以及紙和包裝領域都有重要的影響 ,而且還具有強大的財政和科技實力。集團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公司,在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都有業務操作和發展。英美資源集團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強有力的資源的世界。

3. 英國世界500強企業有哪些
英國石油公司(BP)匯豐銀行控股公司(HSBC HOLDINGS)樂購(TESCO)沃達豐集團(VODAFONE GROUP)
巴克萊(BARCLAYS)英國勞埃德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聯合利華(UNILEVER)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英傑華集團(AVIVA)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英國保誠集團(PRUDENTIAL)南蘇格蘭電力(SSE)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英國森特理克集團(CENTRICA)森寶利(J. SAINSBURY)阿斯利康(ASTRAZENECA)英國電信集團(BT GROUP)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英國法通保險公司(LEGAL & GENERAL GROUP)BAE系統公司(BAE SYSTEMS)威廉莫里森超市連鎖公司(WM. MORRISON SUPERMARKETS)金巴斯集團(COMPASS GROUP)英美煙草集團(BRITISH AMERICAN TOBACCO)渣打集團(STANDARD CHARTERED GROUP)帝國煙草公司(IMPERIAL TOBACCO GROUP)國際航空集團(INTERNATIONAL AIRLINES GROUP)英國國家電網(NATIONAL GRID)
4. 英美資源集團的英美資源在中國
英美資源集團於2002 年在北京開設了代表處,這標志著英美資源集團對中國長期承諾的開始,即成為中國的一個世界級的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此後英美煤炭、安格魯阿山帝黃金、英美鉑金、戴比爾斯相繼在北京開設了代表處。 包括北京、上海、內蒙古、 浙江、 甘肅、新疆和陝西。
2005年英美資源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約為20億美元 (主要是鉑金、 黃金、 鑽石、 鐵礦石和有色金屬), 另外每年投入2000萬美元在中國珠寶首飾市場做推廣及促銷活動。到目前為止英美資源集團在華投資已達4億美元。 英美資源集團致力於在中國積極投資,開發項目,發展業務, 與中國夥伴一起, 在中國建立世界級的,可持續發展的, 安全環保的礦業和資源企業,並為我們工作和生活所在的社會和社區作出貢獻。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百八十六。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九十五。

5. 英美資源集團的業務范圍
★ 英美鉑金
★ 戴比爾斯★ 英美煤炭
★ 安格魯阿山帝黃金
★ 英美有色金屬
★ 英美工業礦物
★ 英美黑色金屬
★ 英美紙製品及包裝
★ 英美資源集團勘探部
英美資源集團是《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之一。她是一家在全球礦業和自然資源領域佔有領先地位的企業,擁有八個核心業務部門,其總部設在倫敦。她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以股市資本量計,是該股市排名前十五的公司,2005年銷售額超過340億美元,扣除非正常性項目之前的利潤為37億美元。

6. 英美資源集團的公司戰略
英美資源集團是世界領先的礦業和自然資源公司,我們的目標是使股東、客戶、員工和公司生產活動所在的社區獲得更多的財富。在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專業技術基礎上,公司在世界各地擁有多樣化的高質量資產,包括:金、鉑金、鑽石、煤炭、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工業礦物,以及造紙和紙品包裝業。公司業務涉及整套增值、生產和服務,從最初級的采礦和生產原材料,到產品和最終消費者。
英美資源集團戰略的核心是,所有業務都取得世界級的業績,包括:
——不斷改進現有資產的經營效益。
——投資開發新的增值業務,使公司擁有的合理配置的世界級資產組合不斷擴大。
——在利用公司現有的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尋求收購和發展業務的機會,不追求某項資產或地域上的組合。
——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革和創新,及時應用新技術開拓新業務。
——為公司員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環境,並通過規范的業務運作、高標准環境保護和承擔社會責任,履行公司對可持續發展所做的承諾。
——通過堅定地建立重視人才,公開和積極主動的公司文化,使公司成為求職者的首選,從而廣泛吸引尖端人才,並確保員工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創造卓越的業績。
——尋求供應渠道的最高效率,以市場和客戶關系為重點,通過預測並及時應對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和生產趨勢,以獲取價值。 1999年以來,英美資源集團一直積極致力於將英美資源集團定位為全球領先企業。長期以來,英美資源集團為公司業務所在社區創造持久利益,還是參與社區工作的員工在每天的決策中都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為了將口號轉化成行動,英美資源集團設立了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它由公司關鍵部門的領導和一位技術總監組成,每季度舉行例會。受到可持續發展小組支持的該委員會使得董事會能夠代表所有利益相關者對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戰略性決策進行監督。
英美資源集團的業務從項目開始實施起就包含了可持續發展內容,而已有的項目正在實行一套程序用於建立與社區的聯系並進行評估,我們通過這種做法來實現對當地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在項目達到合格標准之前,英美資源集團會負責到底。
英美資源集團可持續發展原則
——做到有商業道德、高效並創造價值
——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下創造有意義的就業機會
——減少我們對環境的影響,並為生物多樣性作出貢獻
——提高創新能力、改進技術和方法
——為建立更加和諧的社會貢獻力量
這些原則正也在中國得到運用。英美資源集團懂得需要有很好的和相互有利的合作才能在中國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業務。英美資源集團在中國的合作關系不局限於商業領域里的商業合作,而是包括社區和各級政府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

7. 司徒慕德的介紹
司徒慕德是全球企業抗艾滋病聯合會的主席。他還是一家國際礦產和自然資源公司——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公司的董事長。1998年至2001年司徒慕德爵士擔任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Shell Group of Companies) 公司的董事長。在擔任殼牌運輸公司(Shell Transport)和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Shell Group of Companies)公司常務董事6年之後,他在1997年至2001年間還擔任殼牌運輸和貿易( Shell Transport and Trading Company )公司的董事長。他現在仍是該公司的董事。

8. 英美資源集團的發展歷史
英美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99年5月在南非英美公司(AACSA)和Minorco公司合並的基礎上組建而成,公司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其大部分股份為英國機構所持有。
1917年,為開采南非East Rand地區的金礦,Ernest Oppenheimer爵士創建了南非英美公司。公司獲批準的啟動資本為100萬英鎊。由於資金主要來自英國和美國,故以「英美公司」命名。19世紀20 至30年代,南非英美公司在 Ernest爵士的領導下取得了金礦開採的重大進展。1926年,南非英美公司成為戴比爾斯公司最大的單一股東,Ernest Oppenheimer 爵士於1929年成為該公司董事長。
同年,英美公司又開始與Hans Merensky進行商務談判。Merensky發現的鉑族金屬礦(eponymous reef)使南非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鉑金生產國。
19世紀20至30年代期間的發展使南非英美公司有能力在創建其他產業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如,AECI(非洲炸葯和化學工業),但公司於 2001 年出讓了其在AECI的大部分股份。公司還參與創建了Boart Procts企業,該企業開發了把工業級金剛石用於金礦開采鑽進設備的新技術。同時,公司的發展為英美公司的收購提供了必要的資金,其中之一是通過收購煤炭產業使之成為公司子公司,而使英美公司進入了煤炭產業界。
19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期間,南非英美公司主要致力於Free State金礦和Vaal Reefs礦的開發工作。公司在這一時期同時開發的主要礦山達5座。開采這些礦產取得的成功使公司一躍成為國際礦業界名列前茅的企業,而獲得的經驗也使公司有信心開發Western Deep這樣的深部金礦(1957年投產),該礦深度為以往所開采礦山的一倍。1957年,Ernest Oppenheimer爵士去世,其子,國會中反對黨成員Harry Oppenheimer繼承了他的事業。
1961年,南非英美公司購買了加拿大哈得遜灣采礦和冶煉公司的股份,標志著公司首次在南非以外的地區大規模投資。此後,70年代初,英美公司又收購了拉丁美洲的礦業資產並成立了礦產和資源公司(後更名為Minorco公司)。
60年代中期,公司把日益增多的工業資產整合,組建了南非英美工業公司(amic),還通過收購Scaw Metals公司和開發鋼鐵生產領域的Highveld Process新技術進入了鋼鐵工業界。
1967年,南非英美公司組建了Mondi集團,這標志著公司進入了南非的木材、紙漿和造紙行業, 1984年後成為南非這一行業兩大主要企業之一,繼而,又成為歐洲紙品包裝業的主要企業。
1969/70年間,公司在尚比亞的銅礦被收歸國有。
1975年,英美公司在南非開發了8座煤礦。這些煤礦後來被整合成Amcoal公司(後更名為「英美煤炭」公司)。英美公司還是里查德灣煤礦(Richard Bay Coal Terminal)開發項目的主要股東之一,該項目使南非成為世界主要的煤炭出口國。
自1948年南非國民黨執政後,南非英美公司與南非政府的關系始終不夠融洽,觀點經常對立。Oppenheimer家族是反對黨的重要成員和奠基人之一,英美公司是黑人教育計劃的主要支持者。1981年,英美公司是倡導承認黑人貿易聯盟的首家礦業公司。
1982年和1984年底,Harry Oppenheimer先後從南非英美公司和戴比爾斯公司董事長的職位上退休,繼任人是Gavin Relly和Julian Ogilvie Thompson(他於1990年成為英美公司董事長)。
1985年,Gavin Relly率商業代表團在盧薩卡會見了非洲國民大會(ANC)的領導,這一舉動令當時的南非政府十分惱怒。英美公司領導人物的行動,反映了幾位公司領導人在支持南非朝著非激進的民主制度過度的復雜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1993年,集團對英美公司在非洲的資產和Minorco公司在世界其他地區的權益進行了重大重組。自此,公司逐步加快了在全球發展的步伐。 1995年,公司在智利的Mantoverde銅礦投產;1996年,公司在馬里Sadiola Hill的金礦投產;1997年,公司首次在拉丁美洲收購煤炭資產;並開始在委內瑞拉和愛爾蘭分別建設了鎳礦山和鋅礦山;1999年,公司在智利的 Collahuasi大型銅礦(英美公司佔44%股權)投產。
1996年,在南非,公司通過將其在Johnnic和JCI的股權出售給「國家授權財團」(National Empowerment Consortium)和非洲礦業集團,完成了南非公司發展史上最大的授予黑人權利的交易。
1998年,南非英美公司在進行了重大的戰略研究後宣布,將與總部設在盧森堡的Minorco公司合並組成英美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在倫敦上市。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日後的全球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和充分利用資本市場。
把主要上市地點轉移到倫敦是一個劇烈重組過程的高潮。這一重組過程包括拆解許多過去由多家南非主要公司互相交錯擁有的股權;從一些英美子公司那裡回購小額股權;以及在行政和技術職能上與戴比爾斯分離。新公司於1999年5月24日在倫敦、約翰內斯堡和瑞士上市。
上市以來,英美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積極剝離非「核心」資產(主要是在工業和金融服務方面的大部分股權),並通過此舉籌得約80億美元,同時,又收購了價值約120億美元的新「核心」資產。公司進行的主要交易如下:
收購泰瑪士(Tarmac)股份有限公司,使英美資源集團成為英國石材市場最大的生產商和水泥行業第二大公司。
通過Frantschach等公司的運作,及收購Assi Domain公司的紙袋業務和俄羅斯Syktyvkar森林企業的控股權,擴大了Mondi在歐洲的造紙和紙品包裝業的股份。
收購殼牌公司在澳大利亞和委內瑞拉的煤炭股權;隨後又收購了哥倫比亞最大的煤礦- Cerrejon Norte礦三分之一的股權。
拆解了英美資源集團公司和戴比爾斯公司交錯擁有的股權。過去兩公司分別互相擁有股權。2001年,通過非常復雜的交易,英美資源集團在戴比爾斯公司擁有的股份增加到45%,而戴比爾斯公司則由Oppenheimer家族經營。
以13億美元的凈價收購了智利大規模的低成本銅生產企業 - Disputada,從而確保了英美資源集團作為世界領先的低成本銅生產企業的地位。
收購了庫博礦業有限公司(Kumba Resources Limited)67%的股權,實現了公司進入鐵礦行業的戰略目標。

9. 誰有英國本土500強的公司的排名
英國:英國石油、阿維瓦、匯豐控股、沃達豐、蘇格蘭皇家銀行、蘇格蘭哈里法克斯銀行、保誠、聖戈班、巴克萊銀行、葛蘭素史克、英國電信、森特理克、勞埃德TSB集團、桑斯博里、英美資源集團、英美煙草、WilliamMorrisonSupermarkets、希爾頓集團、法通保險、阿斯利康、金巴斯集團、互助保險、Wolseley、康力斯集團、BAESystems、皇家太陽保險、皇家郵政集團、單化聯盟、國家電力供應公司、威廉希爾、馬克斯思班塞、英國航空、GUS、翠豐、蘇格蘭電力、皇家殼牌石油、聯合利華
10. 英美資源集團的基本信息
總部位置:英國倫敦
員工數量:19萬人
業務區域:45個國家
公司業務:鉑金、鑽石、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和煤炭
上市情況:倫敦,約翰內斯堡(第二上市)
營業利潤 (2008):101億美元 ;盈利 (2008):52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