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氯鉀維鹽多長時間度過危險期
高氯.甲維鹽是高效氯氰菊酯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復配的 混劑,產品有 1.1%、2%、2.02%、3%、3.8%、4.2%、4.3%乳 油,2%、3%、3.2%、4%、4.8%、5%微乳劑,4.2%水乳劑。主 要用於防治蔬菜害蟲和棉鈴蟲。
(1)蔬菜害蟲:防治小菜蛾,畝用4. 3%乳油30-35毫升,3% 乳油100-120毫升、4%微乳劑15-20 (或25-40)毫升或2%微乳 劑40-60毫升,對水噴霧。防治甜菜夜蛾,畝用4. 2%乳油60-70毫 升,2. 02%乳油60-90毫升、2%乳油40-60毫升、5%微乳劑30- 40毫升、4. 8微乳劑25-40毫升、3. 2微乳劑40-60毫升、3%微乳 劑30-40毫升或4. 2%水乳劑32-42毫升,對水噴霧。防治斜紋夜蛾,畝用4%微乳劑20-38毫升或2%微乳劑40-60毫升,對水噴 霧。防治菜青蟲,畝用1.1%乳油35-55毫升,對水噴霧。
(2)棉鈴蟲:畝用3. 8%乳油55-70毫升或3%乳油80-100毫 升,對水噴霧。
一般打完一次可以確保30天內不會再次生蟲。

注意事項:
1.配葯和施葯時,應穿防護服,戴口罩或防毒面具以及膠皮手套,以避免污染皮膚和眼睛,施葯完畢後應及時換洗衣物,洗凈手、臉和被污染的皮膚。
2.施葯前、後要徹底清洗噴葯器械,洗滌後的廢水不應污染河流等水源,未用完的葯液應密封後妥善放置。
3.開啟封口應小心葯液濺出,廢棄瓶子應沖洗壓扁後深埋或由生產企業回收處理。
4.本品對蜜蜂、魚類等水生生物、家蠶有毒,施葯期間應避免對周圍蜂群的影響、蜜源作物花期、蠶室和桑園附近禁用。遠離水產養殖區施葯,禁止在河塘等水體中清洗施葯器具。
5.建議與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蟲劑輪換使用,以延緩抗性產生。
6.本品不能與石硫合劑和波爾多液等強鹼性物質混用。
7.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安全間隔期7天。
中毒急救:
早期症狀為瞳孔放大,行動失調,肌肉顫抖,嚴重時導致嘔吐。本品如誤入眼睛,立即用清水至少沖洗15分鍾,仍有不適應立即就醫;如接觸皮膚,立即用清水沖洗並換洗衣物;如誤服立即送醫院對症治療。經口:立即引吐並給患者服用吐根糖漿或麻黃素,但勿給昏迷患者催吐或灌 任何東西。搶救時避免給患者使用增強γ-氨基丁酸活性的葯物?如巴比妥 、丙戊酸等) 。
❷ 甲維鹽合成工藝有什麼改進
一、工藝流程簡短。比五步法工藝減少40%工藝設備及相應的廠房、管路、電器、儀表等設施,同時,減少操作崗位人員,降低成本,縮短運作周期。
二、合成收率高。一次合成甲維鹽總收率大於60%,單耗阿維菌素小於1.4kg/kg 。粗品含量可達70%。經純化再結晶,質量可達80—90%水平的精品。
三、低成本,高附加值。原料成本2000元/KG/折百。
四、可工業規模運行。年生產規模可達10-30噸。
五、可持續推出新產品。在生產甲維鹽工業裝置基礎上,增加少量投資及設備,可生產目前市場前景看好、附加值較高的乙醯氨基阿維菌素。還可利用此設備生產甲維鹽合成所需的配套原料七甲基二硅氮烷。
六、技術成熟可靠。本技術工藝系我國最早引進、開發、研製甲維鹽的專家和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操作,並在國內已經推廣幾家,均成功投產並已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技術轉讓內容包括:操作規程、安全規程、分析規程,全套工藝流程圖表、標准設備一覽表、非標准設備圖紙,培訓技術人員及操作人員,幫助開車,保證按設計要求出合格產品。
❸ 甲維鹽能治小麥紅蜘蛛嗎
效果不理想
紅蜘蛛,白蜘蛛,茶黃蟎等蟎蟲防治,
可用阿維菌素,除蟎特,噠蟎靈,柴噠乳油,三唑錫,阿維炔蟎特,愛卡蟎,炔蟎特,阿唯噠蟎靈,阿維噻蟎酮等交替使用噴霧防治
由於農葯企業生產工藝,含量,隱性成份,所以請根據病情到當地經銷商尋求理想的殺蟲劑和更好的解決方案。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用。
❹ 國內比較知名的農葯生產商
農葯08年企業排名。。
1.紅太陽集團有限公司 2. 江蘇蘇化集團有限公司 3. 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 沙隆達集團公司 5. 南通江山農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 湖南海利高新技術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7. 山東僑昌化學有限公司 8. 浙江聯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常州康美化工有限公司 10. 山東華陽農葯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11. 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12. 山東大成農葯股份有限公司 13. 山東京蓬生物葯業股份公司 14. 鎮江江南化工廠 15. 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6. 河北威遠集團有限公司 17. 河北凱迪農葯化工企業集團 18. 金壇市儒林振興化工廠 19. 江蘇豐山集團有限公司 20. 威海市農葯廠 21. 拜耳杭州作物科學有限公司 22. 先正達南通作物保護有限公司 23. 杭州金帆達化工有限公司 24. 杭州慶豐農化有限公司 25. 中山市凱達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6. 文登市東方化工廠 27. 浙江菱化集團有限公司 28. 江蘇長青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29. 焦作市瑞寶豐生化農葯有限公司 30. 安徽華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1. 大連瑞澤農葯股份有限公司 32. 江蘇好收成韋恩農葯化工有限公司 33. 招遠三聯化工集團公司 34. 江蘇蘇化集團新沂農化有限公司 35. 林州市華帥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36. 重慶民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37. 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38. 湖南省南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39. 江蘇優士化學有限公司 40. 江蘇寶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1. 福建三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2. 江蘇綠利來股份有限公司 43. 河北新豐農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4. 鹽城利民農化有限公司 45. 江蘇騰龍生物葯業公司 46. 浙江龍游綠得農葯化工有限公司 47. 江蘇豐登農葯有限公司 48. 新沂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 49. 上海杜邦農化有限公司 50. 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51. 山東省勝幫綠野化學有限公司 52. 山東京博農化有限公司 53. 鹽城科利達化工有限公司 54. 江陰凱江農化有限公司 55. 浙江永農化工有限公司 56. 浙江新農化工有限公司 57. 安徽廣信農化集團有限公司 58. 南通家信日化有限公司 59. 上海市滬江生化廠 60. 山東濱農科技有限公司 61. 江陰市利港精細化工廠 62. 湖南海利株洲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63. 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 64. 武漢東湖高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5. 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 66. 江蘇同大氣霧劑股份有限公司 67. 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8. 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 69. 沙隆達鄭州農葯有限公司 70. 連雲港立本農葯化工有限公司 71. 蘇州市相城區東吳染料廠 72. 湖南海利常德農葯化工有限公司 73. 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74. 湖南昊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75. 四川綿陽利爾化工有限公司 76. 威海市龍運托輥廠 77. 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 78. 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79. 江蘇溧化化學有限公司 80. 江蘇省激素研究所有限公司 81. 河北省軍星農葯廠 82. 青島海利爾葯業有限公司 83. 蘇州佳輝化工有限公司 84. 江蘇新河農用化工有限公司 85. 寶應縣晨光化工廠 86. 山西稼稷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87. 山東勝邦魯南農葯有限公司 88. 山東潤豐化工有限公司 89. 蒼山縣天發生化有限公司 90. 太倉市農葯廠有限公司 91. 沈陽化工研究院試驗廠 92. 湖南省資江農葯廠 93. 東莞市瑞德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94. 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95. 貴溪市海利化工農葯有限公司 96. 滑縣紅旗葯業有限公司 97.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蘭溪農葯廠 98. 東陽市東農化工有限公司 99. 美豐農化有限公司 100. 邯鄲市新陽光化工有限公司
主要生產的產品可以在 中國農葯信息網上查詢
❺ 可殺得三千可配康寬,甲維鹽以及綠芬威的葉面保桶混噴霧嗎會否產生葯害呢
可以混用,建議您按照產品說明使用更安全。
安全提示 建議您按照產品說明使用更安全。 由於農葯企業生產工藝,含量,隱性成份,所以請根據病情到當地經銷商尋求理想的殺蟲劑和更好的解決方案。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用。
1、安道麥A(000533.SZ):全球農葯制劑龍頭,公司在海外市場擁有防治草地貪夜蛾的實際經驗,並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相關原葯已在國內上市。
公司是我國農葯行業龍頭企業,大股東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具有殺蟲劑撲虱靈產品,其主要殺蟲產品敵敵畏、敵百蟲、氧化樂果產量均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3以上。
2、揚農化工(600486.SH):國內農葯龍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擬除蟲菊酯類農葯生產基地。在農業農村部推薦用葯名單中,14種復配製劑中包含3種菊酯類產品。
公司是國內唯一以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為主導產品的上市公司,主導產品衛生用菊酯和農用菊酯的原葯生產能力分別在2000噸/年和1500噸/年左右,其中國內衛生殺蟲劑市場佔有率達到70%,全球銷量排名第二。

3、利民股份(002734.SZ):公司控股的威遠目前擁有甲維鹽產能300噸,農業農村部推薦用葯中,單劑推薦包含甲維鹽、14種復配製劑中也有8中包含甲維鹽。
4、雅本化學(300261.SZ):公司是是國內醫葯農葯中間體行業中的高端產品定製商。公司為本次推薦用葯中的氯蟲苯甲醯胺(康寬)生產定製生產原料CHP和BPP。
5、湖南海利[600731]
要點一:所屬板塊農葯獸葯板塊,湖南板塊,長株潭板塊。
要點二:經營范圍化工產品、農葯開發、生產及自產產品銷售(農葯生產在本企業許可證書核定的產品范圍和有效期限內開展);化工產品分析、檢測;化工設計、化工環保評價及監測;化工技術研究及成果轉讓、技術咨詢、培訓等服務;機械電子設備、五金、交電、百貨、建築材料及政策允許的化工原料銷售;經營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國家法律法規禁止和限制的除外)。
❼ 精喹禾靈能和甲維鹽混用嗎
建議除草劑使用專門的葯筒 單獨噴施。
現在生產的除草劑大部分性能不穩定,雖然理論上混用不會有葯害,但往往在實際使用中會造成葯害。
❽ 阿維菌素和甲維鹽是一類嗎
如果說年國外產品的熱點是康寬、福戈、壟歌和艾法迪等產品的話,那麼國內產品的熱點絕對集中在阿維菌素和甲維鹽上。08年威遠的阿維菌素(藍銳)在水稻上的銷量突破1億元,廣西田園以全鏟為代表的系列水稻殺蟲劑(成份也以阿維菌素為主)銷量也不會小。阿維菌素在水稻上的市場一下子打開,讓國內很多廠家蠢蠢欲動,在09年紛紛推出阿維菌素和甲維鹽系列產品,以搶占水稻殺蟲劑這塊農葯的最大蛋糕。
阿維菌素是一個老葯,幾年前已廣為人知。我在這里先跟大家簡單回顧一些阿維菌素的基本知識,然後關於阿維菌素的幾個問題與大家交流一下。
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在土壤中發現1株菌株,它經發酵後的發酵液幾乎無毒,但有很高的驅腸道寄生蟲的活性。我們知道動物身上都有很多寄生蟲,這些寄生蟲不僅影響動物本身的健康(比如我們很多城市裡養的寵物狗在2-3個月大的時候,常常為嚴重拉肚子,這其實是一種內寄生蟲引起腸炎,如果不採取措施會引起小狗狗死亡。)而且會傳染到人身上引起人的寄生蟲病,嚴重危害我們的健康。現在發現這么好的一個可以驅寄生蟲的葯,馬上引起了美國Merck(默克)公司的興趣。默克公司對該菌株進行深入研究,在1976年分離出其物質,並將它命名為Avermactin,中文名為阿維菌素。1981年阿維菌素真正商品化,默克公司作為獸葯投放市場,當年獲得巨大成功。1985年阿維菌素作為農葯投入市場。我國從80年代末開始阿維菌素研究,1996年登記了第一個阿維菌素原葯,到目前為止我國佔全球80%以上阿維菌素產量,是真正的阿維菌素生產消費大國。阿維菌素發現及其應用是繼青黴素科學對人類的又一巨大貢獻,對全世界的農牧業生產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現在我們講的阿維菌素系列化合物實際上包括三類:阿巴菌素、伊維菌素和埃瑪菌素。阿巴菌素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阿維菌素,伊維菌素主要用在獸葯上,埃瑪菌素的苯甲酸鹽就是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簡稱甲維鹽)。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和甲維鹽有什麼區別呢?前面講過阿維菌素開始主要是作為驅寄生蟲的葯劑,雖然它是一種優秀的獸用驅蟲劑,但是人們發現它經皮的毒性很低,但人畜口服的毒性較高,所以做成口服劑的話有一個矛盾:用量太低效果不好,用量太高安全性不好。為了改善這一不足,默克公司對其化學結構進行了改造,從中篩選了二個新的化合物即伊維菌素和埃瑪菌素。伊維菌素明顯地改善了人畜的急性口服毒性,所以現在獸用的阿維菌素驅蟲劑一般都是伊維菌素成份。埃瑪菌素則擴大了阿維菌素的殺蟲譜並克服阿維菌素對鱗翅目害蟲效果不好的特點。埃瑪菌素的制劑苯甲酸鹽就是甲維鹽。所以說伊維菌素和甲維鹽是原來阿維菌素的升級改良產品。伊維菌素的毒性更低,主要用在動物上(而且其結構更穩定,也是全球銷量最大的阿維菌素系列。)。甲維鹽的活性比阿維菌素高很多(胃毒毒性是阿維菌素的2146倍),而且對鱗翅目害蟲表現出極高的活性(阿維菌素對斜紋夜蛾等鱗翅目害蟲效果就不好,但甲維鹽對斜紋夜蛾是特效的)。這些就是它們之間的區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阿維菌素是一種幾乎能用於所有作物用來防止幾乎所有害蟲的一個效果很理想的葯劑,而甲維鹽是一種活性顯著高於阿維菌素的同類葯劑。
一、 阿維菌素是一個很好葯劑,它廣譜,活性高、防效好,這是大家公認的,大家在幾年以前也老早知道。但在水稻上為什麼直到最近才熱門起來呢?
這主要有二個原因。(1)農業部給阿維菌素在水稻上使用設立了一個門檻,劃了一條紅線。大家不知有沒有發現,阿維菌素生產廠家很多,但獲得在水稻上登記的廠家卻很少(包括復配製劑),威遠算是一個,上海農樂有一個(2%阿維菌素,商品名葉不卷),錢江生化有一個復配劑,上海威敵也有一個復配劑,其他不知還有沒有?這是由於阿維菌素對魚等水生生物的毒性為高毒,其在水稻上的登記使用對水生生物存在著很大的危險。(2)是由於阿維菌素本身在水稻上的防治效果方面的原因。幾年前,在國家下令全面禁止甲胺磷等高毒農葯前,農業部專門成立了一個項目組,名稱大概叫「高毒農葯替代葯劑的篩選」,這個項目組主要是篩選出一些替代甲胺磷等農葯的優秀葯劑用於防止水稻害蟲。項目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在實驗室中進行毒力測定,第二步是小面積室內試驗,第三步是真正到大田試驗。當時課題組就發現:在實驗室毒力測定時,所有供試驗的葯劑中阿維菌素的毒力是最高的,但一到大田,阿維菌素的防效就不理想。農業部專家就分析原因,一部分專家認為是由於阿維菌素的易分解性,特別是遇光分解導致大田效果不佳,但沒有取得最後的一致解釋。當時大部分專家認為阿維菌素單獨用於防止水稻害蟲效果不理想,提倡阿維菌素和其他農葯復配,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其防效。按照這樣的結論,我國南京農業大學大名鼎鼎的葯劑抗性研究專家沈晉良教授提出一個阿維菌素與噠嗪硫磷的復配劑,用於水稻田的推廣。阿維噠嗪配方出來以後,有些植保部門很重視加以推廣。但由於田間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現在市場上很少看到這個產品。阿維菌素在實驗室內毒力很高但到田間表現一般的原因本人也不是很清楚,但威遠或田園或其他一些阿維菌素的廠家可能清楚這個原因,不然他們的產品不會賣的這么火,也不好得到農民效果很好好的反映。
二、 都是同樣含量的(比如都是2%)阿維菌素,為什麼有些廠家的效果明顯要好於另一些廠家?
不同廠家的阿維菌素效果存在差異,在一點是不容否認的,無論在生產中老百姓反映還是我們自己親自做試驗都發現這一現象。去年威遠的藍銳在市場上很火,老百姓反映效果也較好。(效果好的阿維菌素很多,不僅僅只有一個藍銳。本人與藍銳毫無利益關系,僅以其為例分析一下。)市場上對於他們是傳言滿天飛,有人說是裡面加了違禁農葯,比如有人傳言裡面加了呋喃丹,也有人說加了氟蟲腈,更有人說裡面加了甲胺磷。總之一句話,裡面加了東西。到底裡面有沒有加東西?本人認為藍銳裡面確實是加了東西,而且很可能不止一種東西。不過,它裡面絕對沒有加違禁的東西,絕對不會加第三成份甚至高毒農葯。原因是:我們自己(包括很多威遠的競爭對手)檢測過,裡面確實沒有這些東西。另一個原因是威遠是一家上市公司,是一個很大的廠家,藍銳又是它們的主打產品。如果裡面加了違禁東西,那麼目標太大,風險更大,威遠的高層領導沒有這個膽,威遠它不敢。(這個事情如果查出來不是罰多少款的問題,而是要坐牢的)那麼藍銳裡面到底加了什麼東西?藍銳裡面加的第一個東西很可能是BHA或BHT,就是通常所說的抗氧化劑。我們知道阿維菌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它在光照和氧氣存在下很容易分解,試驗顯示阿維菌素在形成葯膜後,其半衰期僅為4-6小時,就是說阿維菌素打到水稻田裡後過8個小時左右全部分解了。而要延緩它的分解一個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添加紫外線吸收劑或添加抗氧化劑(BHA或BHT),而添加添加抗氧化劑(BHA或BHT)的效果要優於添加紫外線吸收劑。所以藍銳很可能添加了這個東西,才導致阿維菌素不易分解,從而表現出較高的防效。藍銳裡面添加的第二個東西很可能是有機硅或類似東西。以前葉面展著劑不能在阿維菌素類農葯上使用,原因是使用展著劑後阿維菌素(包括甲維鹽)在作物表面展開,從而形成一層很薄的葯膜,在太陽光作用下馬上分解而失去效果。但是可以添加滲透劑。有機硅兼有展著和滲透的作用。對於阿維菌素防止卷葉螟,為什麼添加有機硅可以大大提高防效?這是由於阿維菌素葯劑的作用方式決定的。阿維菌素的內吸性不好,觸殺毒性一般,主要是通過胃毒發揮作用。氟蟲腈或康寬噴到葉片上時,作物就能把葯劑吸收進去從而使得整株水稻都有葯液,害蟲吃了隨便那片葉都會中毒而死。阿維菌素不能。阿維菌素直接噴到卷葉螟身上而導致其死亡這個效果也不好。阿維菌素最好是作用就是噴到水稻葉片後,卷葉螟吃了被噴到的葉片後中毒死亡,這個就是胃毒作用。(卷葉螟吃了沒有噴到的葉片是不會死的)。所以阿維菌素噴葯時就要相當仔細,最好能夠噴到每一張葉片。當然這是做不到的,老百姓一般只能噴到大部分葉片,而且只能使葉片的一部分噴到葯液(沒有噴到葯液的部分還是會被卷葉螟危害的)。有機硅有很強的展著和滲透作用,只噴到一張葉片的一小部分整張葉片就會布滿葯液,卷葉螟吃了布滿葯液的葉片後馬上中毒,慢慢死亡了。所以有機硅對阿維菌素提供卷葉螟防效有很大的增效作用,原因就是這樣。
在炒菜的時候,在菜餚里加點味精不但不違法而且可以增加菜餚的美味,但是如果在裡面加了毒葯(特別是這個菜是炒給別人吃的時候),那就是犯罪。同樣,藍銳在裡面加了這些東西不違法且大大提高了葯效。這是藍銳這些阿維菌素比另一些阿維菌素效果要好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藍銳本身的質量做得比較好。上面提到默克公司1976年分離出阿維菌素後研究它的結構,發現總共有8種異構體(就是分子式相同而分子結構不同),共可以分為4類,分別稱為A1,A2,B1,B2。每一類有可以分成2小類,就是說A1類可以分成A1a和A1b,類似的B1類可以分成B1a和B1b等,同一小類中前面一個量比後面一個要高4倍左右,就是說A1a的量一般是A1b的四倍。上述4個類中活性最高的是B1類(相應的2個小類稱B1a和B1b),而B1類中又是B1a的活性最高,就是說在所有的阿維菌素中活性最最高的是B1a。現在我們的阿維菌素說含量為2%其實指的是B1的含量為2%,而國家規定B1a的含量必須佔B1總含量的80%以上,也就是說B1a的含量必須達到2%*80%=1.6%以上,這樣才是合格的。前面看到B1a是活性最最高的,如果同樣是標注2%的阿維菌素,一個廠家提高其B1a的含量,比如達到95%,那麼其總含量2%中B1a的實際含量就會變成2%*95%=1.9%,比上面的1.6%多出0.3%,效果當然就比較好。藍銳很可能是提高了B1a的含量,所以它會比其他的阿維菌素效果要好。這可能也是威遠自己生產原葯的一個優勢。
三、 生產實際應用時,為什麼甲維鹽防治小菜蛾的效果不如阿維菌素?
我們知道,甲維鹽是阿維菌素的升級改進產品,其活性要遠遠高於阿維菌素,比如其胃毒毒性是阿維菌素的2146倍。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甲維鹽的效果要明顯好於阿維菌素,防治小菜蛾理應甲維鹽的效果要好於阿維菌素。但生產上我們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阿維菌素防治小菜蛾的效果要好於甲維鹽,這又是為什麼?
這里涉及到阿維菌素系列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性質,就是正溫度系數規律。簡單地說就是阿維菌素系列產品對害蟲的殺蟲毒力(特別是胃毒毒力)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甲維鹽與阿維菌素隨溫度升高而毒力增加的幅度不一致。16℃時,相同含量的甲維鹽的活性是阿維菌素的2-3倍,從16℃到22℃,阿維菌素的毒力(均指胃毒毒力)增加6倍左右,而甲維鹽的毒力僅僅增加了2-3倍,就是說到22℃左右時相同含量(注意這個相同含量)的阿維菌素和甲維鹽的毒力實際上是不相上下的。但是我們知道生產上使用的阿維菌素含量一般是高於甲維鹽(甲維鹽生產上大多是1%或0.5%,而阿維菌素一般是1.8%或2%的),稀釋倍數一般也是甲維鹽高於阿維菌素(阿維菌素1000-1500倍,甲維鹽2000-3000倍),這樣導致真正使用時阿維菌素的有效含量要大大高於甲維鹽,從而導致在22℃左右時阿維菌素的效果好像要優於甲維鹽。而我們知道小菜蛾最適宜的溫度恰恰時22℃左右,也就是說這個溫度下小菜蛾才會大發生,所以就會出現甲維鹽防治小菜蛾的效果不如阿維菌素的情況。
隨著溫度的升高,到25℃以上,甲維鹽的毒力大大升高,甚至可以提高1000倍以上,而阿維菌素的毒力增加有限(也就幾倍到10幾倍)。所以這個時候甲維鹽的優勢真正得到發揮。卷葉螟的發生一般在28-30℃以上,所以防止卷葉螟應該是甲維鹽的效果大大好於阿維菌素。斜紋夜蛾的發生一般在高溫乾旱的時候,也就是每年的7月-10月期間(盛夏),甲維鹽的效果更是好於阿維菌素。
2009年阿維菌素市場已經硝煙彌漫,各個國內廠家都紛紛調整價格(價格都在3萬多點一噸),調整包裝規格(許多廠家增加了200ml或300ml適宜水稻推廣的規格),戰爭一觸即發。中原逐鹿,誰執牛耳?執牛耳者,會是另一個藍銳或全鏟嗎?本人拭目以待。
❾ 甲維鹽用後多久能吃
不同含量、不同作物的安全間隔期都是不同的,對蔬菜0.5%的一般3天以上,1%的一般為10天,半個月基本上就完全沒有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