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但為什麼卻表示「華為不會生產汽車」
華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但是從各方面來看,這些技術並不是特別成熟,而需要時間去繼續考驗。表示華為不會生產汽車也因為華為在生產汽車上並沒有經驗,也沒有很大的優勢。

在2017年3月,Cloud BU成立的時候還是一個二線單位,但在2017年8月就將Cloud BU調整為與BG並列的一級部門。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門成立之初就是BU的形式,側面反應了這個部門的戰略地位。
華為對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部門定位,是作為智能汽車領域的端到端業務責任主體,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造好車。這點和4月份上海車展所明確提出的定位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是一致的。
在職責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負責智能汽車領域的產業洞察和客戶需求分析,制定智能汽車行業解決方案的戰略規劃和商業規劃,確保戰略到執行閉環和中長期戰略目標的達成,對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商業成功負責,負責管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業務計劃執行,確保收入和盈利、現金流等經營目標的達成。
在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前,華為汽車業務主要是在企業BG下,由汽車行業方案部負責對外合作。關於華為的汽車業務,詳情請點擊《2019上海車展:一文全面解讀首次參展的華為》。
但是,隨著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成立,華為內部會對汽車業務進行梳理、拆分和重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內部架構,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浮出水面,與之同時更為清晰的是,華為的汽車業務的重點方向。
Ⅱ 華為將推出子品牌汽車,它和哪些汽車公司有過合作
華為分別和重慶長安、廣汽、北汽新能源三個汽車公司有過合作。
Ⅲ 國內首個獲得ASIL-D認證 華為自動駕駛操作系統來了
近日,華為官方宣布,其自動駕駛操作系統內核成功獲得最高等級功能安全認證(ISO 26262 ASIL-D),成為國內首個獲得ASIL-D認證的操作系統內核。同時該內核已於2019年9月獲得Security領域高等級信息安全認證(CC EAL 5+),標志著華為自動駕駛操作系統內核已成為業界首個擁有Security & Safety雙高認證的商用OS內核。
ISO 26262功能安全標準是目前歐美和國內高安全行業的強制准入標准,其對產品的開發流程管理、安全架構設計、安全編碼和安全測試等方面有極苛刻的要求。
截止目前,華為智能電動(mPower)、華為高階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ADS)、華為MDC智能駕駛計算平台均已先後獲得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體系ASIL-D認證,但不同的是,這三者是研發流程和管理體系認證,華為自動駕駛操作系統內核是產品本身獲得車規功能安全ASIL-D認證。
華為自動駕駛操作系統內核功能獲得安全ASIL-D的認證,是華為在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領域的重大業務進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正式投入使用 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項目落地
日前,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平台在全球范圍內首次落地,正式在湖南湘江新區各智能網聯企業中投入使用。

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於2019年4月正式發布。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也被稱為HUAWEIOctopus(華為八爪魚),與華為MDC智能駕駛計算平台、智能駕駛OS聯合,共同組成車雲協同的智能駕駛平台,可幫助車企和開發者開發出自動駕駛應用,助力自動駕駛商用落地。該平台結合華為雲+AI、5G、C-V2X等領域優勢,向車企及開發者以分布式的方式提供包括數據服務、訓練服務、模擬服務3大服務。
2020年1月9日,湖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雲正式上線。迄今為止,已經有3家企業上線湖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雲,並使用自動駕駛雲模擬訓練服務。在模擬訓練服務方面,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平台內置超過1萬個模擬場景,覆蓋智能駕駛、主動安全、危險場景等六大場景,並且支持將路測數據場景轉換為模擬場景,每日虛擬測試里程可超過500萬公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智能駕駛前景如何,亞太股份還有升的空間嗎,大概能到多少價
智能駕駛目前處於概念炒作過程中,直接針對智能駕駛的A股相對較少,其中內以002284亞太股份、600074保千容里為典型;從個股技術形態結合大盤指數的形態預期,這兩只個股均還有上攻的力量,600074的第一預期位為16.50至17.50,時間周期為兩個月;002284的第一預期為22.00至23.60前高,時間周期為兩個月。
Ⅵ 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意味著什麼
目的只有一個,服務好車企。
今年4月,華為首次以Tier1的身份登陸國內A級車展,並展示了一系列與汽車相關的具體產品。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現場表示:華為不造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同時,華為表示自己看中的是智能汽車的「增量市場」,目標是成為智能汽車的Tier1。
5月29日,由任正非簽發組織變動文件,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該部門隸屬於ICT管理委員會管理。

在成立專門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前,華為的汽車業務之前都歸屬於企業BG之下,這次成立了專門的BU,華為內部對汽車業務可能會進行更細致的拆分和重組,也會重新梳理汽車業務的重點方向。
同時,這也標志著華為從戰略上正式進入智能電動車供應鏈,希望未來成為像博世/大陸這樣的世界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這個部門的具體業務是什麼?
解釋這個BU的主要業務,需要解釋清楚兩個問題:一個是華為要做什麼;一個是華為不做什麼。
華為要做什麼?
在上海車展上,華為展示的產品具體有:基於MDC(移動數據中心)的車載計算平台和智能駕駛子系統解決方案;基於華為雲的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訓練,模擬,測試);4G/5G車載移動通信模塊和T-BOX及車載網路;HUAWEIHiCar人-車-家全場景無縫互聯解決方案。
由此推理,致力於成為Tier1的華為在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及業務邊界,大致可總結為:車聯網平台、數據中心、C-V2X車路協同方案、汽車通訊以及電池管理。
具體來說,華為成立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主要職責包括:
–負責智能汽車領域的產業洞察和客戶需求分析,制定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戰略規劃和商業計劃;
–在所負責的產業方向上直接面對車企和Tier1供應商,承擔銷售和服務責任;
–負責智能汽車ICT解決方案的設計、開發、集成和驗證;
–負責智能汽車領域標准、研究專利、法規倫理方面的創新和推動;
–負責建設公司的車規級的質量管理體系;
–指定並執行智能汽車領域業務人力資源戰略;
–負責管控智能汽車領域業務的商業和運營風險。
華為不做什麼?
對於智能汽車領域的業務,華為非常明確自己的定位和目標市場。
一個是要與傳統汽車行業零部件供應商作區分,一個是和BAT作區分。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傳統車所有的部件我們都不做,傳統汽車走向智能網聯電動車過程中,汽車所需要的部件才是我們的主攻方向。」
任正非在5月的一次內部講話里說:「堅決不準做電池,電池的生產方式很復雜,人工消耗大,我們還是要聚焦在演算法和數學相關的方向上,化學、物理的東西還是要謹慎一些。」
同時,華為主攻的業務和BAT也有區別:前者主攻硬體,後者主攻軟體、服務。
看完了華為要做什麼,以及華為不做什麼,再來理解我們開頭提到的「增量市場」,就容易多了。具體來說就是:和汽車數字化、智能化相關的硬體、雲服務。
Ⅶ 華為智能駕駛部門和5G基帶部門哪個好
華為智能駕駛部門,智能駕駛作為未來的一個發展前景以及方向,會是有非常好的一個需求。
Ⅷ 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受此消息影響股價有何變化
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受此影響,4月16日無人駕駛概念早盤看盤大漲,北汽藍谷、華陽集團拉升漲逾7%,浙江世寶、亞太股份、民德電子、啟明信息、得潤電子等紛紛沖高。
4月16日午後,汽車板塊持續走強。滬深汽車指數上漲2.90%,板塊內,亞太股份、北汽藍谷、長安汽車、通達電氣等多股漲停。
隨著華為助力智能汽車融入萬物互聯,智能駕駛時代逐漸到來。汽車行業有望迎來新變革,產業鏈個股也連續受到資金青睞。

(8)亞太股份智能駕駛華為擴展閱讀
智能駕駛已經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
在4月12日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透露華為將強力投資自動駕駛軟體,推動汽車行業與ICT行業(信息與通信技術)的融合,為華為帶來長期戰略的發展機會。
2020年以來自動駕駛商業化加速,智能汽車時代來臨:Robo-taxi、自動駕駛卡車等L4級別無人駕駛公司開始推廣試點,估值亦有提升。
ArgoAI、小馬智行估值分別由上一輪的40億美元、30億美元增長至75億美元、60億美元;聚焦無人駕駛配送的NuroAI估值由上一輪的27億美元增長至50億美元;聚焦於L4級別量產車的通用Cruise估值由上一輪的190億美元增長至300億美元。
除此之外,小米、華為、滴滴等科技公司紛紛入局,足以證明智能駕駛已經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
Ⅸ 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他們要做什麼
據最新報道,5月27日,由任正非簽發組織變動文件,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於ICT管理委員會管理。在5月上旬,華為發布了王軍擬任命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的行政幹部任前公示,公示截止日為2019年5月17日,王軍此前在華為日本運營商業務部任職。

值得一提是,榮耀20系列已經正式發布,榮耀20系列的這五大全球領先的自研新技術分別是:
一是首發搭載LinkTurbo,4G和Wi-Fi信號雙路網路同時下載,得到超高速度,會陸續支持更多應用。
二是方舟編譯器,應用執行效率提升29%,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系統響應提升44%,三方應用操作流暢度提升60%;
三是超級藍牙,穿透力更強,極限測試中能夠達到200米以上的極限距離,連接可靠性更高。據了解,榮耀20系列的超級藍牙基於自主研發的Hi1103無線晶元(搭配麒麟980而生),可以智能判別環境因素和藍牙信號強度,按需調節手機發射攻率,匹配藍牙設備。
如果遇到阻礙,藍牙信號較弱時,它便會增大手機發射功率,減少阻礙物的影響,同時極限狀態下能在200多米的無障礙空間距離上實現不卡頓的穩定連接。
另外在穿牆測試中,榮耀20的超級藍牙功能也可以讓藍牙音樂播放更加穩定流暢。不過要注意的是,藍牙測試和表現受環境、設備環境影響較大,以上數據僅供參考。
四是超級NFC,新增支持社區門禁卡、家用智能鎖門卡。
Ⅹ 華為入局智能汽車,會給這個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
華為是全球通信領域巨頭,但並不是汽車行業資深玩家,此次正式宣布進入智能汽車領域,距離任正非喊出「華為永遠不會造車」的口號不過半年。個中原因,內外有之,但不過是加快了華為進入汽車領域的步伐。

車聯網之春,華為務實,BAT向虛
「我們永遠不會造汽車。我們是做車聯網的模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邊緣計算是我們做的,我們可能會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它不是車,我們要和車配合起來,車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決不會造車的。因此,我們不會跨界,我們是有邊界的,以電子流為中心的領域,非這個領域的都要砍掉。」1月17日任正非在深圳總部接受國內部分媒體采訪時如是表態。
華為的核心是通訊,從標准制定,到晶元研發,華為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圍繞提升通訊領域的競爭力,硬實力。在車載領域,也是如此。
早在2013年,華為便成立了車聯網業務部,推出了車載模塊ME909T,在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了深入布局。其研發的車載通訊、圖像處理晶元、模塊,在業內多有應用。隨後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各種合作,也是圍繞車載通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