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永躍集團破產

永躍集團破產

發布時間:2021-04-24 17:28:44

❶ 浙江永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15年7月9日,公司名稱由浙江永躍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浙江永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海斌
成立時間:1998-12-25
注冊資本:10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90300000574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東港街道海洲路721號永躍大廈1802室(自貿試驗區內)

❷ 舟山市工商業聯合會的第六屆成員

六屆主席(會長) 王海斌 浙江永躍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六屆副主席(副會長) 俞敏明 舟山市市委統戰部副部長 舟山市工商聯黨組書記 劉銀濤 舟山市工商聯副主席 舟山市總商會副會長 徐建國 舟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 夏增富 浙江華業塑料機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范國鋒 舟山市西峰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袁國義 浙江恆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庄偉意 浙江海中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堅定 森森水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金虹芸(女) 浙江凱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金文定 嵊泗金弘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陶定鎖 舟山市新城商會會長 舟山市順翔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 濤 浙江華源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建銘 上海三盛宏業投資集團董事長 方盛華 岱山縣騰華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國鋒 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兼總裁 六屆副會長 蘇偉平 弘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偉國 浙江煒馳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志加 舟山欣欣化纖有限公司董事長 胡健敏 台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舟山分行行長 馬震洲 海力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惠龍 浙江金達電機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亞國 舟山市鑫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毛維龍 嵊泗縣洋山隆城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永慶 浙江中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定龍 寧波舟山商會會長 寧波隆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 劍 舟山長宏國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林偉祥 香港祖安奴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六屆秘書長 呂茂興 舟山市工商聯辦公室主任(兼) 六屆副秘書長 施菲菲(女) 舟山市工商聯會員處處長 六屆常務理事 王軍安 浙江弘業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 史寧健 浙江萬事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安康 舟山永翔海運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方國 舟山市海洲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 敏 舟山市百步奔電器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仲儀 舟山市岱山縣統戰部副部長 舟山市岱山縣工商聯黨組書記 李忠峰 舟山南洋之星船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建軍 舟山市龍山船廠有限公司董事長 岑代紅(女) 岱山華都大酒店總經理 張旭龍 舟山市溫州商會會長 舟山市順翔海運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建明 普陀區工商聯黨組書記、主席 張曉紅(女) 舟山市委統戰部經濟聯絡處處長 武 平 嵊泗縣綠華石油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國存 舟山市普陀區方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孟科 舟山市定海區委統戰部副部長 舟山市定海區工商聯黨組書記 林朋豐 舟山市東海螺旋槳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金信定 寧波興普房產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於豪 舟山市建材商會會長 舟山市新世紀建材城董事長 項修學 舟山市台州商會會長 浙江盈洲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夏賢文 舟山市千島蘭鋒儀表有限公司董事長 錢國華 浙江耀華海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翁友定 舟山市民生商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徐 楓 岱山縣徐氏水產發展公司總經理 唐瑞國 舟山市工商聯調研員 黃治桃 舟山食品百貨商會會長 舟山市海鵬經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章紹寬 舟山弘業預拌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 傅和平 浙江金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虞 斌 浙江海地投資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虞曙紅(女) 舟山市嵊泗縣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 繆文葉 舟山金星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 君 舟山市嵊泗縣委統戰部副部長 舟山市嵊泗縣工商聯黨組書記 六屆執行委員 劉關群 舟山市工商業聯合會經聯處處長 劉亞芬 舟山市太湖茶樓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國興 浙江天天惠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志平 舟山市愛邦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國忠 浙江台意德塑機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翁國平 浙江科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岳軍 舟山市正達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江立平 舟山合源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定放 浙江內燃機發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謝軍良 浙江舟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繆艷萍 舟山新茂百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梁旭波 舟山陽光海悅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長 韓傳旺 舟山市鑫鵬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根富 舟山市金海飯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曹志芳 舟山市華豹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倫和 浙江誠達船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方平安 新城商會副會長 舟山市大昌預拌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 顧銘軍 舟山市新世紀建材城副總經理 薛信龍 舟山市金昌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施惠萍 舟山市溫州商會副會長 舟山龍慧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葉國光 定海區工商聯副主席 王友昌 舟山中海洗艙有限公司董事長 馮養興 舟山市興騰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勝軍 舟山市安達船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傅忠國 浙江富振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如夫 舟山市恆欣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 傅高偉 舟山白雲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 鄔寅行 舟山市新博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松態 舟山佳力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鍾景良 舟山景煒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 韓海東 浙江舟山中集國際集裝箱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慶棠 舟山恆隆建材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唐秧女 定海晶都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成利 舟山市7412工廠董事長 錢松岳 浙江金星螺桿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虞和軍 浙江大洋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素兒 普陀區工商聯副主席 張海平 普陀區工商聯副主席 張朝暉 舟山市普陀區宏基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仲岳 舟山市正源標准件有限公司董事長 竺文武 浙江泰萊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 邱國祥 舟山市晟泰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盧秉剛 浙江飛鯨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舟波 舟山市富丹旅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建華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供銷貿易中心董事長 徐朝平 舟山朝陽海運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 行 舟山市普陀區總商會蝦峙鎮海運商會會長 鮑中南 舟山中南錨鏈有限公司董事長 陸亞飛 華必和飲食管理有限公司普陀區總經理 劉聖本 舟山市普陀卓海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雲岳 舟山市普陀華雲旅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金劍君 浙江舟山萬基混凝土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永寬 舟山晨光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 戎曉紅 岱山縣工藝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 蔣忠華 舟山華盛船務公司總經理 金阿國 岱山縣金鑫海綿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傅永國 舟山市千島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餘思科 舟山市恆泰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黃富岳 岱山縣工商聯副主席 汪成成 舟山恆風船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志平 浙江佛頂山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邱立明 嵊泗縣昌盛海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林國安 浙江黃龍魚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姜祥安 嵊泗縣東方海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陳健華 嵊泗縣洋山塑滾遊艇科技開發公司總經理 彭存華 嵊泗縣順達海鮮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魏 兒 嵊泗縣大海飯店總經理 劉龍躍 嵊泗縣第一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❸ 現代破產制度是如何出現的

公元前594年,一場債務危機正席捲雅典城邦。

現代破產制度是如何出現的?

城邦內許多土地上立著一塊石碑,這塊石碑表明,該地收成的六分之五歸屬債主,農民自己只能留六分之一。這些農民被稱為“六一漢”。若收成還不足以清償債務,債主有權將“六一漢”及其妻子兒女變賣為奴。

於是,大量農民淪為債務奴隸,一時民怨四起;走投無路的農民引發暴亂,試圖瓜分富人的土地和財產。富人則認為,欠債還錢,乃履約之責。債務問題激化了社會矛盾,雅典處於激烈沖突甚至內戰的邊緣。

這時,雅典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梭倫新官上任,他擔任雅典首席執政官的第一天便頒布“解負令”。他命人拔掉了豎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債權碑;廢除所有債務,禁止借貸以人身做抵押;因債賣身的農民,一律釋放;因債務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歸還原主。

對債務的認知以及破產法的演變,是一段裹挾復雜的政治、利益、債權人集團及民粹主義反復博弈的歷史。

1800年,美國第一部破產法的誕生,是漢密爾頓派與傑斐遜派在立國原則及意識形態上長期斗爭的一部分,也是北方工商界與南方農場主之間利益博弈的結果。

整個十九世紀,美國破產法三立三廢,淪為挽救經濟危機的“夜壺”,博取政治選票的工具。1797年金融大恐慌催生了1800年破產法;1837年著名的大恐慌催生了1841年破產法;1857年大恐慌催生了1867年破產法。

每次大恐慌,美國社會基本能夠達成共識:被債務追著跑的商人無力東山再起,新的商人因懼怕風險無心擴大生產挽救危機。但是,每次危機過後,投機商都會借破產法大肆攫取利益,南方勢力擔心自己的土地及財產被投機商合法奪走,想方設法地將“夜壺”踢回床底。

1893年經濟大恐慌催生了1898年破產法。這法律的立法史,堪稱“一部長達18年命運坎坷而幾近夭折的奧德賽史”。不過,這部法令很巧妙地平衡了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關系,成為了一部穩定的破產法。從此,美國確立了現代破產法。

此後,破產法在國家干預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博弈中趨於完善。上個世紀六七十年,美國消費主義盛行,投資銀行興起,大規模的消費信貸和住房貸款引發大規模的個人違約潮。在資產泡沫、債務膨脹時代,破產法遭遇新的挑戰,同時也肩負著新的使命與責任。

如今,全球債務大潮興起,房產泡沫膨脹,公司債務率高企,房企破產數量增加,部分企業陷入破產“兩難”。投資基金兌付危機、住房貸款及消費信貸問題涌現,不少創業者、公眾人物、富二代及房貸者加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甚至少部分大學生陷入“裸貸門”。老羅承諾“賣藝”還債,在美造車的老賈正在申請個人破產。

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曹德旺先生呼籲不要用“老賴”形容破產企業家,因為企業家的事業本身是風險事業,應鼓勵他們繼續奮斗。他還再三呼籲立法允許私營企業破產,現在很多影子銀行在追債,如果不允許企業破產,後果不堪設想,會導致社會問題。

美國著名法學家小戴維.A.斯基爾在《債務的世界》中給債務與破產賦予了“時代精神”:

“美國破產法在世界上別具特色。與其它國家相比,它最大的特色可能在於:美國的個人與公司似乎並不將破產視為最後一搏,因此他們並沒有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破產的發生。沒有人想落得一個破產的下場,但美國的債務人只是把破產視為通向欣欣欣向榮彼岸的一個途徑,而非‘劇終’。”

❹ 舟山十大船廠排名

誰也沒有排過,都是吹的,不過規模大的有10幾家,效益好的也就是常石集團,六橫中遠,楊帆等少數幾家。

❺ 美國經濟是如何走向全面破產的

據《紐約時報》04日發表題為《美國經濟是如何走向全面破產的》文章,文章認為,在財政、道德,及學術理論層面,美國都已破產,聯儲已經點燃了一場將顛覆自身的全球貨幣戰爭。

上周四,道瓊斯(Dow Jones)和標准普爾500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都沖破紀錄,股市自2007年上一次高峰以來遭受的損失被一掃而光。但我們不該為此雀躍,反而應該十分擔心。

過去13年中,股市曾兩次崩潰並引發衰退:美國家庭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時損失了5萬億美元,又在2007年房地產崩潰時損失了超過7萬億美元。我預計,近來的華爾街泡沫也會在未來幾年之內破滅,這次的華爾街泡沫是靠聯儲(Federal Reserve)惡意發行大量空頭貨幣吹起來的,基礎並不是真正的經濟增長。

自標准普爾500指數於2000年3月首次達到目前水平以來,聯儲瘋狂的印鈔機已將他們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了6倍(從5千億美元增至3.2萬億美元)。然而,在此期間,經濟產出年均增幅只有1.7%(這是內戰以來最慢的增速);真實商業投資的年增長率只有0.8%;正式就業崗位數量的年增長率也只有微不足道的0.1% 。家庭真實收入中位數增長下降了8%,中產階級全職工作崗位數量下降了6%。收入「最低」的90%人口的真實凈值下降了1/4。領取食品補助券和殘疾救助的人數翻了一番還多,達到5900萬,約佔美國人口的五分之一。

由此看來,實體經濟仍在不斷下滑,而華盛頓還在不斷給後代堆積債務,沒有能力控制戰爭預算或者福利支出,也沒有能力提高償付國家債務所需的稅收。自然而然,聯儲乞靈於未曾用過的激進措施,開始大肆印鈔。然而,大量增加的流動性不但沒有刺激銀行貸款或者企業支出,反而一直被困在華爾街的深淵之中,正在發酵成又一輪無法持續的泡沫。

這輪泡沫一旦破裂,美國銀行將不會再得到像2008年那樣的新一輪救援方案。相反,美國將會墮入一個零和緊縮與惡性政治沖突交織的時代,就連目前這種經濟增長的微小殘痕也會消失殆盡。

這種失調前景源自政府的胡作非為。過去80年來,除了幾次短暫的中斷以外,美國一直在奉行越來越瘋狂的財政和貨幣干預政策,試圖以此對抗自由市場的周期性問題,及其減少工作機會和經濟產出的可能趨勢。這樣做的代價十分慘重。

聯邦政府及其央行夥伴聯儲嘗試了一個又一個目標——理順商業周期、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同時降到最低、鋪開巨大的社會保障網、提高住房擁有率、提供醫療補貼、扶持傳統產業(農業、汽車行業)並促進新行業(「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為華爾街提供救援。如今它們已經被過重的負荷、過大的壓力和強勢利益團體的外圍緊逼壓得喘不過氣來。在關於刺激「需求」的空洞儀式咒語中,奉行現代凱恩斯主義的美國已經破產、癱瘓、陷入爛泥,哪怕它孕育了一種讓最有錢的1%人口定期坐享投機暴利的異型裙帶資本主義。

兩黨都是罪魁禍首,但你永遠不會從那些被大家視為當今政治議程的連篇廢話中猜到這一點 。政府的胡作非為始於1933年,當時,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選擇了不兌現貨幣(不以黃金儲備為基礎的貨幣)、經濟民族主義和工農業領域的資本主義聯合企業。

在二戰(二戰對結束大蕭條的貢獻遠遠強於新政)的緊急關頭,美國政府變得極為臃腫膨脹,但很了不起的是,在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執掌白宮和小威廉·麥克切斯尼·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 Jr)掌管聯儲的20世紀中期,美國迎來了健全貨幣和財政清廉的黃金時代,這樣的膨脹由此得到了短暫的遏制。

接下來,林登·B·約翰遜總統(Lyndon B. Johnson)帶來了「大炮加黃油」的過激政策,到1971年,在一個背信棄義的周末,這一傾向在馬里蘭州戴維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當時,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 M. Nixon)最終決定黃金和美元之間不能進行兌換,實質上等於賴掉了本國的債務。這一舉動——可以說是比水門事件更嚴重的罪過——意味著國家金融紀律的覆滅和長達40年的狂歡的開始。在這40年間,我們生活奢侈,將經常賬目赤字累積到了8萬億美元之多。實際上,美國經歷了一次內部杠桿收購,把總債務(公共和私人)和經濟產出之間的比率從約為1.6的歷史水平增加到了約3.6。由此而來的是30萬億美元的超額債務(超過了總債務56萬億美元的一半),至今還威脅著美國的經濟。

這樣的債務爆炸是流動資金把戲的產物,這種把戲是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尼克松當政期間發明的。弗里德曼是所謂的自由市場經濟英雄,實際上卻為貨幣供應的無止境擴張播下了種子。今年慶祝百年華誕的聯儲在上世紀70年代推動了貨物和商品的極度通脹,全靠保羅·A·沃爾克(Paul A. Volcker)的鋼鐵意志,這樣的局勢才得到了控制。沃爾克是1979到1987年間的聯儲主席。

在他的繼任者、蒙羞的英雄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管理下,聯儲把弗里德曼的那些孱弱的貨幣擴張規則拋在一邊,在過長的時間里,聯儲把利息率維持在過低的水平,並向華爾街注入了大量新發行貨幣。最終以「格林斯潘對策」(Greenspan put)命名的央行理念由於聯儲1998年對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的援助這一不可原諒之舉,而得到了強化。「格林斯潘對策」指的是聯儲的不成文承諾,即如果市場資產價格下跌,它將會介入,就像他們在1987年的股災發生後做得那樣。

格林斯潘的寬松貨幣政策之所以沒有引發通貨膨脹,僅僅是因為國內的商品和勞動力價格被來自亞洲工廠的大量進口產品所壓制。通過離岸外包美國的可交易貨物業務,聯儲遏制住了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可是由此引發的流動性過剩也導致金融資產領域的價格飆升。格林斯潘的縱容態度催生了美國歷史上最繁榮的股市,自1987年發生股災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美國的股指上漲了五倍。

美國人很快停止儲蓄,花掉了他們所賺到的每分錢和能借到的每筆款。受到1997年金融危機重創的亞洲國家也非常配合。這些國家,尤其是中國和日本,積累了大量美元儲備,它們的中央銀行變成了一系列的貨幣「捕蟑盒」,主權債務在那裡只進不出。我們一直靠借貸度日,而且是在花亞洲人借出的錢。

這種變化強化了里根派的陳腐觀念,即「赤字不要緊」,它還強化了一個現實,即美國「公開持有」的12萬億美元國債里,有近5萬億國債實際上是藏在各國中央銀行的保險庫里的。在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任內實施的多個引人側目的舉措中,遠離謹慎財政是後果最嚴重的一項,這也是身為里根政府預算主管的我在1985年辭職的一個原因。此舉為共和黨人徹底拋棄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的平衡預算政策打造了一個樣板,也讓喬治·W·布希走上了不歸路,他用兩場師出無名的昂貴戰爭、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大肆擴張,以及針對富人的一系列減稅措施,把美國送入了破產境地。華盛頓的說客們變成了國家稅收政策的實際操控者。共和黨的確奉行的是凱恩斯主義,只不過這是針對富人的凱恩斯主義。

對於房地產市場的爆炸性增長,我們有諸多翔實記錄。虛假的信用評級、證劵化欺詐、以及抵押貸款放貸人、原始債權人和經紀人有意為之的不當操作都幫助引發了這種增長。更鮮為人知的是,截止到2008年的八年中,華爾街十大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出現大規模擴張。盡管銀行的微薄股本幾乎沒有增長,可是他們對不穩定的「熱錢」的依賴度卻在飆升,這是因為,來自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時期的優秀監管利器《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被徹底廢除了。

2008年9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華爾街把槍抵在華盛頓的腦袋上,後者幾周之內就開始給哀鴻遍野的金融業輸血,實施了一番驚慌失措的混亂救援和印鈔行動。這是美國金融史上最可恥的一章。

與2006年起擔任聯儲主席的本·S·伯南克(Ben S. Bernanke)發出的嚴重警告相反,當時的威脅遠不到「新版大蕭條」或「金融核冬天」的地步。「大恐慌」(Great Fear)純屬華爾街一手造成的,它在眾議院未能投票通過《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之後,導致股市狂跌,眾議院後來做出讓步,最終通過了該救援計劃。假如布希總統和他的高盛(Goldman Sachs)顧問(即財政部長)小亨利·M·保爾森(Henry M. Paulson Jr.)立場堅定,這場危機會自行平息,並讓投機者承擔他們罪有應得的損失。實體銀行體系根本從未陷入嚴重危機,自動取款機不會關停,金融業也不會從內部垮掉。

然而剛好相反,白宮、國會、聯儲、布希和接下來的奧巴馬總統鋌而走險,採取了一系列不計後果的舉措,不僅毫無必要,還會帶來惡劣後果。比方說,汽車行業救援無非是在工作崗位上拆東牆補西牆——尤其是人口老齡化、但有重要選舉意義的「鐵銹地帶」——但並沒有保住崗位。奧巴馬經濟刺激計劃的「綠色能源」部分基本是把近10億美元拱手送給裙帶資本家,比如風險投資人約翰·多爾(John Doerr)和自詡為太空夢想家的埃隆·馬斯科(Elon Musk)之流,目的是給富人打造新玩具。

奧巴馬80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僅有不到5%流向了真正需要食品券和勞動所得稅抵免等形式的扶貧計劃的人群。其絕大部分卻成為了撒向州級和地方政府的大筆金錢、政治分贓式的基礎設施項目、營業稅漏洞和不分青紅皂白的中產階級稅收減免。民主黨凱恩斯主義者與他們的共和黨同仁一樣才智枯竭(盡管不及後者那麼偽善),他們把借來的錢送到消費者手中,希望他們買個除草機、平板電視,或者至少去紅龍蝦(Red Lobster)下個館子什麼的,除此之外根本無計可施。

但即使是奧巴馬無可救葯的輕率政策也無法與聯儲的肆無忌憚相提並論,後者把利率降為零,然後以每小時6億美元的驚人速度印刷新幣。多虧了聯儲,短期投機者一直在「購買」大量國債和住房貸款抵押證券,用的幾乎全是以實際為零的利率借得的短期隔夜資金。伯南克叔叔讓他們收入不菲。

聯儲如今誓稱,只要通貨膨脹率不超過2.5%,他們就能把失業率降到6.5%以下,但該機構哪怕只是暗示要縮減資產負債表,也會引起沽盤的狂潮,因為債券價格即使是微微下降也會徹底消滅套利者的利潤。盡管伯南克保證最終會逐漸平穩退出,聯儲已經置身自己打造的貨幣政策囚牢之中。

在聯儲進行盲目調整之時,國會則心急如焚。自詡的財政鷹派人士、眾議院預算委員會(House Budget Committee)主席保羅·D·瑞安(Paul D. Ryan)不敢透露真相:10年期赤字實際上在15萬億美元到20萬億美元之間,大大超過了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的7萬億美元。根據國會的最新預計,未來10年將會涌現1640萬新工作崗位,而在過去10年只出現了250萬個新崗位,這個數字只是華盛頓較為極端的妄想的一個例證。

就連所謂的「大膽」措施——把社會安全福利金的生活費調整和另一種通貨膨脹指數聯系在一起——也只能在10年的時間里節省2000億美元,還不足填補赤字的1%。瑞恩的最新預算無恥地放過了社會安全福利和聯邦醫療保險,雖然用於這兩個社會福利項目的將近19萬億美元的費用中有相當一部分被富有的年老階層享用。同時,他提議在未來10年對價值7萬億美元的安全網——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食品券和勞動所得稅抵免——進行30%的苛刻削減,這是共和黨針對美國99%人口的又一個戰場。

在沒有任何變動的情況下,在接下來大約10年裡,目前接近17萬億美元的聯邦債務總額,將沖高至30萬億美元,並從今天的國內生產總值的105%,飆升到150%。因為美國的政治系統的僵局排除了任何「大妥協」的可能性,這個國家的財政崩潰將逐步發生,就像希臘/塞普勒斯的悲劇一樣,其表現形式就是一系列可以預見到的關於舉債上限的危機、後續解決方案和臨時的預算補救措施。

美國的前景相當黯淡。中國曾在過去15年裡大舉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但由此造就的有史以來最大的建築熱潮正在放緩。巴西、印度、俄羅斯、土耳其、南非和所有其他增長中的中等收入國家都無法彌補這個需求上的缺口。美國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機制已經到達了極限。日本正在陷入老年破產期,歐洲也在沉入福利國家的衰老期。在北京,去年上台的新掌權者們明白,在經歷了20年的瘋狂放貸、投機和建設之後,即便是他們也終將面對好日子終結的那一天。

未來的國家凋敝慘景與伯南克在2004年宣布的「大緩和」(Great Moderation)可謂有天壤之別,當時他預測經濟繁榮將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聯儲已經掌控了商業周期;直到2007年3月,他還在證言中說次貸危機的影響「看上去可以得到控制」。可現在的經濟並非是「緩和」而是「大畸形」,其製造者正是一個慫恿華爾街大肆賭博的央行,它走入了邪路,把儲戶釘死在「零利率」的十字架上,並引發了全球大宗商品泡沫。這個泡沫通過提高食品和能源價格來侵蝕民眾的生活標准,而對於這種形式的通貨膨脹,聯儲在計算通貨膨脹率時不負責任地將之摒棄一邊。

這些政策已經使得美國病入膏肓。而解決的方案太過激進以至於不可能發生。我們必須讓國家和市場經濟徹底脫鉤,還將需要放棄裙帶資本主義及其近親——所有形式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這個國家必須摒棄其極端自滿的心態、經濟刺激及社會保險,並將其關注點轉移到對一個高效、廉價、審查資格的安全網進行管理和融資。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政治系統大幅縮減其覆蓋范圍,並要廢除總統連任制,因為政府機構和競選連任者的團隊已經變得密不可分。分離這兩者將需要對憲法做出大幅修改:添加修正案,賦予總統和國會議員單一的六年任期,不能連任;為候選人提供100%的公共資金支持;嚴格限制競選活動持續的時間(比如,最多八周);並且終生禁止任何曾效力立法和行政部門的人士從事游說活動。此外,還需要完全推翻對「聯合公民案」的判決,並要求國會通過平衡的預算方案,否則就面對自動開支削減。

我們還需要清除掉具有腐蝕性影響的金融化機制,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這種金融化已將美國經濟變成了一個巨型賭場。這也就意味著,要讓華爾街的大型銀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讓他們像自由企業一樣去競爭,並承擔風險,而不再為它們提供廉價的聯儲貸款或存款保險。銀行可以接受存款,並發放商業貸款,但應該被禁止進行交易、擔保及各種形式的理財業務。

最後,我們還需要讓聯儲的核心決策者走下賽場,恢復這個央行原本的職責:在危機期間提供流動性,但絕不能購買政府債務,或試圖對經濟進行微觀管理。將聯儲從金融市場上剔除出去的唯一方法就是,讓資本主義制度重新轉向自由市場和真正的財富創造。

當然,這些將永遠不會發生,因為聯儲壓低利率的做法已經人為地撐起了數萬億美元的資產,從上海的摩天大樓到《財富》(Fortune)1000強的股票,再到最近的樓市「復甦」。在財政、道德,及學術理論層面,美國都已破產。聯儲已經點燃了一場將顛覆自身的全球貨幣戰爭。日本已經報名參加,巴西和中國都十分憤怒,而以德國為主導的歐元區正搖搖欲墜。一旦最近這次泡沫破滅,將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這場崩潰。如果這聽起來像是個逃離市場並儲備現金的建議,它的確如此。

閱讀全文

與永躍集團破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