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市公司的季度財報年度財報數據從哪裡來,都是自己公司的財務出的嗎會不會造假誰來監管
財務報表需要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才能發布,公司負責人和事務所都要對報表的真實性負責,證監會進行監管
2. 上市公司年報能造假嗎
造假與財技運作是2回事。。
造假是違法的,財技運作不踩線是合理的。
3. 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真實可靠嗎
我靠!咱中國人的造假全世界都有名,你說財務報表會不會造假?俺認為報表造假是普遍的,只不過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罷了!
4. 上市公司為什麼會在財報上造假
答:其造假的目的是為了上市的需要。一旦上市。業績變臉,就是造假的必然結果。再有上市後的造假,是為了再融資的需要。誰會為一家虧損的公司去投資?因此,公司會在業績上造假。
5.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作假幾率有多高
基本都是做假,上市公司凝結了一批自認為高智慧的會計師,想想吧,能做到上內市,是笨蛋嗎?但中國更容有更高智慧的注冊會計師來應付他們.所以都會做假,有的只是沒有查到,有的就是查到啦,會計師事務所也會幫他們搞好的,這就是中國的現狀.執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7101號----幫助客戶舞弊
呵呵,不好意思,開了下玩笑,但做假是肯定的,都會虛增資產和利潤,有什麼辦法來證明這家上市公司或者IPO的真正成績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1.該企業的員工收入水平,福利情況;2.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3.近幾年的稅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他們的變動情況,實繳情況;綜合前面幾點,一個成長良好,合法守紀的企業,他們上市的稅收,特別在上市前的稅收,那個數字最具有說明性,但一般人又要想上市,又不想出錢,很容易就識別他們的
6. 上市公司的季報和年報內容真實嗎
不會都是假賬,但是上市公司涉及到上市問題可能會做些調整,也內就是假賬,但要具體情況容具體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另外,報表真不真實要自己慢慢看,有些問題能看出來,一般上市公司報表都是要經過審計的,其中除非是和事務所串通起來作弊,否則出現大的假賬的可能性不大。至於小的假賬是個公司都會有,帳不可能都是剛剛好的,可能就差那麼一點,只能作調整的,這個不算假賬。
7.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真實性可靠嗎
上市公司造假的不是少數,主要是看你能不能忽悠得了民眾, 忽悠成功了,那就是真的 忽悠失敗了,那就是假的。 不要當真。。。
採納哦
8. 中國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的造假情況普遍嗎
當然有。只是造假程度和造假的范圍不一樣而已。可能中國財務報表造假的水平和普及率都高於世界水平,呵呵。
9. 上市公司發布的財務報表和信息會有假嗎
會有的,有一些公司是有這些問題的,有的作假比較嚴重
將企業與同業比較
將企業的業績與同行業指標的標准進行比較也許會給我們帶來更深闊的企業畫面:一家企業與自己比較也許進步已經相當快了,比如銷售增長了20%,但是放在整個行業的水平上來看,可能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如果行業平均的銷售增長水平是50%,那麼低於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業最終將敗給自己的競爭對手。
小心報表中的「粉飾」
財務報表中粉飾報表、製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對企業決策績效的評估容易產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錯現象。
以非經常性業務利潤來掩飾主營業務利潤的不足或虧損狀況
非經常性業務利潤是指企業不經常發生或偶然發生的業務活動產生的利潤,通常出現於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們分析中發現企業扣除非經常性業務損益後的凈利潤遠低於企業凈利潤的總額,比如不到50%,那麼我們可以肯定企業的利潤主要不是來源於其主營的產品或服務,而是來源於不經常發生或偶然發生的業務,這樣的利潤水平是無法持續的,也並不反映企業經理人在經營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結果...
10. 上市公司的半年報,年報准么他們會造假么
造假?很多改變報表的手段很多都是合法的,給你小小的透露一點,比如實際回計算的利潤虧損答,但是我可以通過變更會計政策,把攤銷和折舊的期限增長。這樣會計期間的費用就變少了,利潤就變多了。這好像很不合理,但是這絕對是合法的「造假」。這里加引號就得你自己斷定它的性質了。這在上市公司中是能舉例子的,例如中海油。還有一個叫什麼中國船舶,上市公司的造假手段得高明,得正大光明,說得通的造假。絕對不能是小企業變更日期之類容易查出來的低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