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資料、背景、經過和時間。急急急急急!!!!!!!!!! 謝謝了!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生紀念日是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於是,最後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並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生紀念日是7月1日。為什麼兩者的時間不一致呢?為什麼7月1日成了黨的誕生紀念日呢?
把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是毛澤東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當時在延安的曾經參加過一大的黨的創始人只有毛澤東、董必武兩人。他們回憶一大是7月份召開的,但記不清楚確切的開會日期。因為缺乏檔案材料,一時無法查證,所以就把7月1日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最早見於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當時,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紀念指示》。《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採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並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這是以中共中央名義作出的把「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文件。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成果,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雖然黨的誕生紀念日並不是黨的一大召開的具體日期,「七一」這個光輝的節日已經深深地銘刻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為人們每年進行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成為中國節日文化的一部分
Ⅱ 「雷鋒事跡知多少」知識搶答賽具體內容
具體內容可在官網上查看。
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興,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
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5月,雷鋒作為全團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鋒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陽軍區首屆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並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在大會上發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2月18日出生,雷鋒在湖南長沙雷鋒鎮簡家塘一戶貧苦農民家裡出生,這一年是農歷庚辰年,父母給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Ⅲ 2012年鞍山市政府的工作目標是什麼
先把政府欠的60億元想辦法搞少些!
Ⅳ 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屆、次是怎麼定的
每五年(以前是四年)一屆,當時是第十一屆了;
在一屆中每一年要開一次會議,其中每幾年開的就是第幾次了,當然也有一年內開兩次的,那就按順序排了。
Ⅳ 本次鞍鋼集團技校招生你怎麼看
非常爛
職業教育(vocational ecation)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如對職工的就業前培訓、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高中、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教育等都屬於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於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職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人自身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發展到某個特殊時期的產物。職業教育受益於社會,社會也可受益於職業教育,促進社會發展是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和神聖職責。
Ⅵ 鞍鋼股份的2011年大事件
大股東高價供礦吞噬利潤
2011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鋼鐵行業遭遇陣陣寒流,整個行業都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壓力。許多上市鋼企陸續預告了2011年業績,多數同比大幅下滑。其中,龍頭寶鋼股份(600019,收盤價5.09元)2011年凈利潤下降幅度超過40%。
同樣是行業中的巨無霸,鞍鋼股份(000898,收盤價4.76元)的日子更為難過。鞍鋼發布業績預告,宣布2011年虧損達到21.51億元。這個成績不但遠遠遜於寶鋼,甚至不如行業中一些地區性中型企業。受此利空影響,鞍鋼股份A股1月31日大跌4.38%,H股當天更是重挫超過10%。
是什麼原因導致鞍鋼這家昔日鋼鐵霸主虎落平陽?《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調查發現,公司向集團采購鐵礦石價格的成本定價模式,導致其不能迅速對原材料價格下跌進行反應;加之產品銷售價格政策又過於謹慎;這兩個因素導致公司巨虧。 2011年全年苦苦掙扎
事實上,鞍鋼業績地雷並非一夜之間突然炸響。2011年,公司每一次公布業績,分析師們幾乎都會感嘆「不如預期」。
2011年一季度,當時鋼鐵行業剛剛才進入初冬;寶鋼股份三個月時間每股收益能夠達到0.18元。但與此同時,鞍鋼每股收益卻只有0.01元。
這還只是開始。2011年四季度以前,鞍鋼一直掙扎在盈虧邊緣線上。二季度,鞍鋼經營有所好轉,但中期每股收益也只有0.03元,也就是說二季度單季盈利0.02元。同期,寶鋼2011年半年報每股收益0.29元,二季度單季盈利0.09元。
進入2011年下半年,鋼鐵行業寒冬正式來臨。三季度,寶鋼單季度每股盈利減少至0.07元,鞍鋼則只能勉強維持盈利。第三季度,公司每股收益只有0.003元。
而在最新發布的業績預告中,鞍鋼這樣解釋全年巨虧的原因:「受原燃料價格漲幅高於鋼材價格漲幅以及高爐檢修等因素影響,尤其是四季度鋼材價格大幅下降,且主要原燃料價格依然在高位運行,使公司四季度陷入虧損局面,導致全年虧損。」 分析師:礦價高於同行是主因
行業低迷是所有鋼鐵公司共同面臨的困難,為什麼獨獨鞍鋼受到影響最為明顯?
「鞍鋼在所有(鋼鐵)上市公司中表現最差,是因為公司特殊的成本定價模式。」一位行業分析師指出。「鞍鋼購買鐵礦石必須要通過集團途徑,而且價格並不隨行就市,是半年簽訂一次合同。這樣一來,在鐵礦石價格下跌時,鞍鋼還必須使用高價原材料。這是導致鞍鋼巨虧的最主要原因。」
這位分析師進一步介紹道,鞍鋼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所需要的鐵精礦,約有將近一半由集團提供;另有50%來自進口。即使是進口這部分,也需要走集團通道,因為鞍鋼本身沒有外貿資質。「在鐵礦石上漲時期,這種原材料供應模式曾經為鞍鋼股份起到了鎖定成本的作用,但在鐵礦石價格下跌時適得其反。鞍鋼生產出來的產品隨行就市,行情不好時價格下調,但生產所採用的鐵礦石卻維持高價。這樣一來,行業走熊時,鞍鋼表現會大大遜於行業平均水平。」
根據申銀萬國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12月30日,綜合鋼價跌幅約為9%,而鐵礦石跌幅約為14%;PB粉礦年底每噸跌至不足1000元。
「總體來說,鞍鋼所使用的鐵礦石價格比同行要高出20%;現在的鋼價下,公司毛利率應該已經為負數。」上述分析師指出。
鞍鋼的高價鐵礦石問題也受到了一些券商的關注。中銀國際在對鞍鋼業績預告進行點評時指出:「我們測算2011年公司平均鐵礦石采購成本可能環比上升了50%至1150元/噸。管理層認為保本毛利率需要達到5%~10%,但我們預計公司2011年僅獲得3%的水平。」
這也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即使在行業還沒有走到冰凍期,鞍鋼業績在2011年早些時候就亮起了紅燈。 H股股東否定關聯交易定價
鞍鋼這種成本定價模式也引起了股東們的不滿。鞍鋼發布了2012~2013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測公告。公司預計2012、2013年關聯交易預計總金額為不超過932億元,其中每年向鞍鋼集團采購主要原材料預計290億元。2010年鞍鋼向集團采購主要原材料金額為144.68億元,占同類交易的47.38%。另外鞍鋼預計每年向集團采購的 「支持性服務」也會達到168億元,2010年這項交易發生額為56.65億元,占上市公司同類交易的65.81%。
公告顯示,鞍鋼集團向上市公司出售鐵精礦的定價基準為「不高於調整之前的前一半年度中國鐵精礦進口到岸的平均報價,加上從鮁魚圈港到鞍鋼股份的鐵路運費,再加上品味調價後的價格。」11月30日,鞍鋼再發公告,集團承諾在上述定價基礎上給予優惠,優惠金額最低為前一半年度中國鐵精礦進口到岸的海關平均報價的5%。
但是在12月19日的股東大會上,鞍鋼股份與鞍鋼集團上述原材料和服務供應協議未獲通過。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後來與鞍鋼溝通得知,這項協議被否的主要原因是因為H股股東投了反對票。 產品銷價政策過於謹慎
除了高昂的成本外,鞍鋼在產品銷售價格上的「謹慎」,也使得公司經營雪上加霜。
獲得2011年新財富鋼鐵行業第一名的長江證券分析師劉元瑞,一直跟蹤三大鋼企每月的出廠價。5月,鞍鋼大幅下調了出廠價,引起了劉元瑞的擔憂。
當月,鞍鋼對熱軋板卷和冷軋板卷分別下調了480元/噸和200元/噸,對硅鋼某些牌號產品基價甚至下調了700元/噸。
劉元瑞明確指出,鞍鋼在國內鋼價有所回升的情況下,對5月出廠價下調幅度偏大,並且遠遠超過寶鋼和武鋼,反映了公司營銷策略的相對謹慎。「5月鞍鋼主要產品與市場價的價差大幅下降為負值。」
為緩解成本壓力,6月鞍鋼對出廠價進行了小幅上調,但劉元瑞依然認為公司業績難以出現大幅改觀。10月,鞍鋼跟隨寶鋼武鋼再次上調出廠價,然而每噸30~50元的上調幅度依然「低於預期」。
產品價格政策過於謹慎,加之高高在上的鐵礦石成本價格,鞍鋼股份兩頭受壓,巨虧當然在情理之中。
在鞍鋼和寶鋼發布三季報後,東方證券對兩家公司進行過財務數據測算,從中也可以直觀地看到鞍鋼的窘迫處境:2011年第二季度,即行業最好的一個階段,寶鋼的噸鋼毛利為748元/噸,噸鋼利潤為421元/噸;同期鞍鋼的噸鋼毛利只有429元/噸,噸鋼利潤為2元/噸。到第三季度,寶鋼的噸鋼毛利和噸鋼利潤下降至441元/噸和194元/噸,而鞍鋼則已經出現生產虧損,噸鋼毛利和噸鋼利潤為259元/噸和-13元/噸。 鞍鋼股份訴苦:「老子不愛兒」
到底鞍鋼股份的鐵礦石定價模式是怎樣的?為什麼產品價格採取比市場更謹慎的策略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鞍鋼股份,公司負責投資者接待的工作人員對此進行了詳盡的解答,從其回答的語氣中,摻雜著對集團的不滿與無奈。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公司鐵礦石的定價模式是怎樣的?
鞍鋼:公司采購鐵礦石,50%是向鞍鋼集團采購,另外50%則是進口。從集團采購的原材料定價是根據跟母公司簽署的協議,簡單點說,定價原則是按照中國海關事務署所公布的上一半年度海關進口價格為出廠價格,同時母公司再給予我們5%的優惠;而進口的部分,我們是通過母公司的進出口公司進行采購,定價與寶鋼他們那種長協礦定價相似。由於下半年的鐵礦石價格比前年下半年的鐵礦石價格要低,所以我們下半年鐵礦石采購價格與同行業相比是較高的。
NBD:與同行業公司相比,這樣定價模式有何區別?
鞍鋼:我們向集團采購的價格每半年才調整一次,這樣的話,對鐵礦石市場價格波動的反應有滯後性。行業對鐵礦石的采購基本都採用的要麼是現貨定價,要麼是季度定價(長協礦),而我們只是50%採取和行業相同的定價模式,這樣我們成本變動就會較行業滯後半年。
NBD: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定價模式呢?
鞍鋼:公司在2006年整體上市開始,就與集團商議過采購鐵礦石的問題,當時的定價就是這么定的。但那個時候鐵礦石國際上的價格是持續走高的,因此對投資者是有利的,集團雖這方面吃一點虧,但它們有我們大部分股權,我們賺了錢也會增厚他們的投資收益。但是鐵礦石價格下跌,我們的采購價格無法馬上進行調整,因此成本確實是偏高的。
NBD:公司是否考慮改變這樣的定價模式呢?
鞍鋼:我們正與集團協商,我們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將與鞍鋼集團公司簽署的2012~2013年度原材料供應協議否掉了,我們要重新做一個協議,但不知最後結果如何。我們的采購價格早已偏離市場價格。對股東來說,如果我們業績好,偏離一些股民還能接受,但是我們業績差了,股民們有很大的不滿情緒。
NBD:那你們為什麼銷售產品時,價格又採取比市場更謹慎的策略呢?
鞍鋼:新的董事長上來以後,他的管理辦法不一樣,以至於有些我們自有的權利被集團控制了。
NBD:為什麼不向集團反映這些問題呢?提意見呢?
鞍鋼:打個比方來說,老爹想胡作非為,你兒子有能力去管嗎?提意見、抗爭、做工作這些我們都是做了。不過人家(指鞍鋼集團)都不把你當親兒子看待,人家只把攀鋼當親兒子,你有啥辦法。
NBD:會不會有新的定價模式出台?
鞍鋼:對,定價模式被H股股東給否掉了,我們在與集團交涉,他必須做出改變,要不二次股東大會原有的定價模式還是會被否。所以說,我們公司好就好在這點,關鍵時刻就只能靠H股股東,要是只在A股發行股份,早就被大股東給摁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