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中糧集團十項措施

中糧集團十項措施

發布時間:2021-04-24 23:54:31

㈠ 十項安全技術措施是哪十項

十項安全技術措施

一、按規定使用「三寶」。
二、機械設備防護裝置一定要齊全有效。
三、塔吊等起重設備必須有限位裝置,不準帶病運轉,不準超負荷作業,不準在運轉中維修保養。
四、在施工現場專用的中性點要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必須採用TN-S接零保護系統。
五、電動機械和電動手持工具要設漏電掉閘裝置。
六、腳手架材料及腳手架的搭設必須符合規程要求。
七、各種纜風繩及其設備必須符合規程要求。
八、在建工程的樓梯口、電梯口、預留洞口通道口,必須有防護設施。
九、嚴禁穿高跟鞋、拖鞋、赤腳進入施工場地。高空作業不準穿硬底和帶釘易滑的鞋靴。
十、施工現場的懸崖,陡坎等危險地區應有警戒標志,夜間要紅燈示警。

㈡ 中糧集團怎樣進行成本控制的

節能減排~減員增效~各項成本都有的控制的!也就是流程制度控製成本!

㈢ 中糧集團的食品安全質量方針是什麼

全產業鏈管控

成都產業園對大米產品在源頭、生產過程、產品出口端三個環節的質量管控實際上是中糧集團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控制機制的體現。
中糧集團質量與安全管理部總監萬早田說,全產業鏈是指由田間到餐桌所涵蓋的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物流銷售等多個環節構成的完整產業鏈系統,產業鏈下游在信息方面為上游提供支持,上游在質量安全方面為下游提供保障,從而實現有效風險控制。
「全產業鏈理念的提出為食品行業引入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戰略思維,也為解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模式。」萬早田說,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控制機制包括三個維度:
一是產業鏈源頭管理。在種植養殖管理方面,中糧集團重點對基地選址、種子種苗、農葯獸葯使用、田間管理等關鍵環節進行控制,逐步形成「公司+基地+標准化」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中糧集團自有番茄基地達到21萬畝,可控茶園100多萬畝、葡萄園50萬畝,養殖基地的生豬、肉雞存欄量分別達到37萬頭、300萬只,上述產業鏈的基地采購量占總采購量比例均領先國內同行業水平。此外,中糧集團建立了供應商、OEM工廠等相關方的准入制度,優化質量安全管理流程,建立相關方黑名單與退出機制。
二是生產過程質量安全控制。中糧集團系統梳理了13條主要產業鏈存在的質量安全風險,建立了現代質量管理體系,並構建了食品防護體系。截至目前,中糧集團已有126家基層企業建立食品安全防護體系,占企業總數量的86.3%,有效避免了人為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壞導致的質量安全事故。
三是產品出口端管理。在冷鏈物流方面,中糧集團編制了《食品冷鏈物流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明確冷鏈物流溫度、車輛、裝運要求,導入電子溫度監控與GPS定位等技術,確保涉及冷鏈物流業務的單位100%實現全程動態監控。在倉儲管理方面,制定倉儲質量安全管理標准,降低原料、產品周轉率帶來的質量安全風險。
這一全產業鏈的風險管控機制也在中糧集團旗下蒙牛乳業得到執行。蒙牛乳業助理副總裁王艷松介紹,在源頭方面,蒙牛乳業通過建立標准化牧場,提高奶源供奶合格率;通過對供應商實施評估准入制度、日常分級管理等,提高原輔料到廠合格率。在生產方面,持續進行技術改進和質量控制改善,彌補技術短板,提升質量穩定性。在終端銷售方面,建立業務標准化和質量管理標准化,通過培訓客戶等,推動終端質量管理提升,保障市場產品質量的一致性、穩定性和新鮮度。
「盡管在質量安全管理方面進行了探索並取得一定成績,但我們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面臨大量內外部風險與挑戰。」萬早田說,全產業鏈的風險性和復雜性決定了質量安全工作必須依靠戰略眼光、系統管理、科學方法和全員文化,為消費者構築起牢固的質量安全長城。

㈣ 中糧集團品牌戰略

「板塊化解決方案」,就中糧集團下屬各職能部門、公司機構進行了板塊化歸位,內明確各自所在的容品牌關系板塊和管理方法;同時,對中糧集團下屬的眾多產品業務品牌進行「統一使用中糧品牌、中糧集團背書品牌、獨立品牌」的管理格局,比如「福臨門」、「金帝」、「長城」就使用了「中糧出品」的強勢品牌背書,以知名子品牌拉動企業品牌認知,企業品牌為子品牌提供信譽支持和品質保證。
這套方案是正邦做的

㈤ 中央的十大措施具體是哪十項啊

「國十條」具體內容是:
一、充分認識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
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有利於應對災害事故風險,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穩定運行。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和交通、生產等各類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巨大。由於受體制機制等因素制約,企業和家庭參加保險的比例過低,僅有少部分災害事故損失能夠通過保險獲得補償,既不利於及時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又增加了政府財政和事務負擔。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建立市場化的災害、事故補償機制,對完善災害防範和救助體系,增強全社會抵禦風險的能力,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有利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保障需求。我國正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時期,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保障需求不斷增強。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鼓勵和引導人民群眾參加商業養老、健康等保險,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全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實現社會穩定與和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有利於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金融體系發展不平衡,間接融資比例過高,影響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利於金融風險的分散和化解。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作用更為突出。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發揮保險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協調發展,對健全金融體系,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有利於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創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必須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和手段,不斷改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積極引入保險機制參與社會管理,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和糾紛,推進公共服務創新,對完善社會化經濟補償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人民群眾對保險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保險需求日益增強,保險的作用更加突出,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日趨成熟,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成為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立足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著力解決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做大做強,發展中國特色的保險業,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總體目標是:建設一個市場體系完善、服務領域廣泛、經營誠信規范、償付能力充足、綜合競爭力較強,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的現代保險業。圍繞這一目標,主要任務是:拓寬保險服務領域,積極發展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再保險和保險中介市場,健全保險市場體系;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自主創新,調整優化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提高資金運用水平,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加強和改善監管,防範化解風險,切實保護被保險人合法權益;完善法規政策,宣傳普及保險知識,加快建立保險信用體系,推動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三、積極穩妥推進試點,發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農業保險
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將農業保險作為支農方式的創新,納入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發揮中央、地方、保險公司、龍頭企業、農戶等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農業部門在推動農業保險立法、引導農民投保、協調各方關系、促進農業保險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有步驟地建立多形式經營、多渠道支持的農業保險體系。
明確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業務范圍,並給予政策支持,促進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改變單一、事後財政補助的農業災害救助模式,逐步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與財政補助相結合的農業風險防範與救助機制。探索中央和地方財政對農戶投保給予補貼的方式、品種和比例,對保險公司經營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適當給予經營管理費補貼,逐步建立農業保險發展的長效機制。完善多層次的農業巨災風險轉移分擔機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財政支持的農業再保險體系。
探索發展相互制、合作制等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組織。鼓勵龍頭企業資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支持保險公司開發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農業保險產品,建立適合農業保險的服務網路和銷售渠道。支持農業保險公司開辦特色農業和其他涉農保險業務,提高農業保險服務水平。
四、統籌發展城鄉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人身保險業務,滿足城鄉人民群眾的保險保障需求。
積極發展個人、團體養老等保險業務。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商業保險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計劃,提高員工保障水平。充分發揮保險機構在精算、投資、賬戶管理、養老金支付等方面的專業優勢,積極參與企業年金業務,拓展補充養老保險服務領域。大力推動健康保險發展,支持相關保險機構投資醫療機構。努力發展適合農民的商業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建立節育手術保險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險制度。積極探索保險機構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的有效方式,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健康發展。
五、大力發展責任保險,健全安全生產保障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
充分發揮保險在防損減災和災害事故處置中的重要作用,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不斷提高保險機構風險管理能力,利用保險事前防範與事後補償相統一的機制,充分發揮保險費率杠桿的激勵約束作用,強化事前風險防範,減少災害事故發生,促進安全生產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採取市場運作、政策引導、政府推動、立法強制等方式,發展安全生產責任、建築工程責任、產品責任、公眾責任、執業責任、董事責任、環境污染責任等保險業務。在煤炭開采等行業推行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在高危行業、公眾聚集場所、境內外旅遊等方面推廣。完善高危行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探索通過專業保險公司進行規范管理和運作。進一步完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通過試點,建立統一的醫療責任保險。推動保險業參與「平安建設」。
六、推進自主創新,提升服務水平
健全以保險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保險創新機制。發展航空航天、生物醫葯等高科技保險,為自主創新提供風險保障。穩步發展住房、汽車等消費信貸保證保險,促進消費增長。積極推進建築工程、項目融資等領域的保險業務。支持發展出口信用保險,促進對外貿易和投資。努力開發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職業、不同地區人民群眾需求的各類財產、人身保險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拓寬服務領域。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保險產品科技含量,發展網上保險等新的服務方式,全面提升服務水平。提高保險精算水平,科學釐定保險費率。大力推進條款通俗化和服務標准化。加強保險營銷員教育培訓,提升營銷服務水平。發揮保險中介機構在承保理賠、風險管理和產品開發方面的積極作用,提供更加專業和便捷的保險服務。加快發展再保險,促進再保險市場和直接保險市場協調發展。統籌保險業區域發展,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保險服務水平。
鼓勵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健康保險、責任保險等專業保險公司。支持具備條件的保險公司通過重組、並購等方式,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保險控股(集團)公司。穩步推進保險公司綜合經營試點,探索保險業與銀行業、證券業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綜合性的金融保險服務。
七、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水平,支持國民經濟建設
深化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改革,推進保險資金專業化、規范化、市場化運作,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水平。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和預警機制,實行全面風險管理,確保資產安全。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要樹立長期投資理念,按照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相統一的要求,切實管好保險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逐步擴大資產管理范圍。探索保險資金獨立託管機制。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保險資金直接或間接投資資本市場,逐步提高投資比例,穩步擴大保險資金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規模和品種,開展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和創業投資企業試點。支持保險資金參股商業銀行。支持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不斷拓寬保險資金運用的渠道和范圍,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性和穩定性的優勢,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八、深化體制改革、提高開放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進一步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結構,規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和風險管理,強化法人機構管控責任,完善和落實保險經營責任追究制。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探索規范的股權、期權等激勵機制。實施人才興業戰略,深化人才體制改革,優化人才結構,建立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
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保險業在全面對外開放條件下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認真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促進中外資保險公司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境內保險公司在境外設立營業機構,為「走出去」戰略提供保險服務。廣泛開展國際保險交流,積極參與制定國際保險規則。強化與境外特別是周邊國家和地區保險監管機構的合作,加強跨境保險業務監管。
九、加強和改善監管,防範化解風險
堅持把防範風險作為保險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不斷完善以償付能力、公司治理結構和市場行為監管為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制度。加強償付能力監管,建立動態償付能力監管指標體系,健全精算制度,統一財務統計口徑和績效評估標准。參照國際慣例,研究制定符合保險業特點的財務會計制度,保證財務數據真實、及時、透明,提高償付能力監管的科學性和約束力。深入推進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監管,規范關聯交易,加強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強化市場行為監管,改進現場、非現場檢查,嚴厲查處保險經營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提高市場行為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按照高標准、規范化的要求,嚴格保險市場准入,建立市場化退出機制。實施分類監管,扶優限劣。健全保險業資本補充機制。完善保險保障基金制度,逐步實現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建立和完善保險監管信息系統,提高監管效率。
規范行業自保、互助合作保險等保險組織形式,整頓規范行業或企業自辦保險行為,並統一納入保險監管。研究並逐步實施對保險控股(集團)公司並表監管。健全保險業與其他金融行業之間的監管協調機制,防範金融風險跨行業傳遞,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加快保險信用體系建設,培育保險誠信文化。加強從業人員誠信教育,強化失信懲戒機制,切實解決誤導和理賠難等問題。加強保險行業自律組織建設。建立保險糾紛快速處理機制,切實保護被保險人合法權益。
十、進一步完善法規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既要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據不同險種的性質,按照區別對待的原則,探索對涉及國計民生的政策性保險業務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鼓勵人民群眾和企業積極參加保險。立足我國國情,結合稅制改革,完善促進保險業發展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保險營銷員從業和權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修改完善保險法,加快推進農業保險法律法規建設,研究推動商業養老、健康保險和責任保險以及保險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保險法規規章體系。將保險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引導作用,普及保險知識,提高全民風險和保險意識。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溝通協調和配合,努力做到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提高運用保險機制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水平。要將保險業納入地方或行業的發展規劃統籌考慮,認真落實各項法規政策,為保險業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堅持依法行政,切實維護保險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及其他合法權益。保監會要不斷提高引領保險業發展和防範風險的能力和水平,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分類指導,推動政策落實。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實現保險業又快又好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這些在網上很容易就找到的,樓主不要浪費錢啊,經濟危機啊.

㈥ 中糧集團寧高寧提出的「戰略十步法」和「五步組合論」分別是指什麼

我也想領略一下寧總的風范!

㈦ 什麼是十項規定

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十條規定 一、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企業 1.必須證照齊全有效,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健全或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到位。 2.必須確保礦領導下井帶班,全員培訓合格,「三項崗位人員」持證上崗。 3.必須按規定設置安全出口並保持暢通,嚴禁獨頭開采。 4.必須建立機械通風系統,局部通風管理安全可靠。 5.必須配齊自救器和攜帶型氣體檢測儀。 6.必須加強頂板管理和采空區監測、治理。 7.必須落實探放水制度,加強水害隱患治理。 8.必須確保提升、運輸設備安全可靠,嚴禁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和未經檢測檢驗合格的設備、材料。 9.必須落實爆破器材庫和爆破作業安全管理。 10.必須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確保救援裝備和物資配備及應急演練到位。 二、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企業 1.必須證照齊全有效,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健全或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到位。 2.必須確保全員培訓合格,「三項崗位人員」持證上崗。 3.必須確保相鄰的採石場采礦許可范圍之間最小距離大於300米。 4.必須按設計自上而下分台階分層開采。 5.必須落實爆破作業安全管理規定,未經批準的必須採用中深孔爆破。 6.必須實行濕式鑿岩作業。 7.必須使用機械二次破碎和鏟裝作業。 8.必須落實邊坡安全措施。 9.必須按設計排土,加強排土場管理。 10.必須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確保應急裝備和物資配備及應急演練到位。 三、金屬非金屬尾礦庫 1.必須證照齊全有效,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配備專(兼)職安全技術人員。 2.必須確保全員培訓合格,「三項崗位人員」持證上崗。 3.必須按設計放礦、築壩,確保壩體穩定性、安全超高、干灘長度、浸潤線埋深符合要求。 4.必須確保排洪、排滲設施設計規范、建設達標、運行可靠。 5.必須建立監測監控系統並有效運行,落實定期巡查和值班值守制度。 6.必須限期消除病庫安全隱患,嚴禁危庫、險庫生產運行。 7.必須加強「頭頂庫」安全管理。 8.必須按設計及時閉庫。 9.必須加強閉庫和回採安全管理。 10.必須建立應急聯動機制,確保應急裝備和物資及應急演練到位。 四、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 1.必須證照齊全有效,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 2.必須確保全員培訓合格,「三項崗位人員」持證上崗。 3.必須嚴格執行鑽井地質設計和工程設計。 4.必須按設計配備井控裝備,落實井控防範措施。 5.必須確保在含硫地區配齊硫化氫檢測設備和防護用品。 6.必須嚴格執行動火、吊裝、有限空間作業等內部許可制度。 7.必須使用通過安全論證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 8.必須加強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 9.必須嚴格落實外包工程安全管理。 10.必須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確保應急裝備和物資配備及應急演練到位。 五、海洋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 1.必須證照齊全有效,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 2.必須確保出海作業人員經培訓合格再上崗。 3.必須嚴格落實海洋石油設施設計、建造和運行第三方發證檢驗制度。 4.必須安裝防噴控制系統,自溢井必須安裝井下安全閥。 5.必須按規定辨識拖航、動火等作業風險。 6.必須確保消防、救生、逃生設備齊全完好。 7.必須使用通過安全論證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 8.必須加強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 9.必須嚴格落實外包工程安全管理。 10.必須確保應急演練到位。

㈧ 十項安全技術措施是哪十項

一、按規定使用「三寶」。

二、機械設備防護裝置一定要齊全有效。

三、塔吊等起重設備必須有限位裝置,不準帶病運轉,不準超負荷作業,不準在運轉中維修保養。

四、在施工現場專用的中性點要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必須採用TN-S接零保護系統。

五、電動機械和電動手持工具要設漏電掉閘裝置。

六、腳手架材料及腳手架的搭設必須符合規程要求。

七、各種纜風繩及其設備必須符合規程要求。

八、在建工程的樓梯口、電梯口、預留洞口通道口,必須有防護設施。

九、嚴禁穿高跟鞋、拖鞋、赤腳進入施工場地。高空作業不準穿硬底和帶釘易滑的鞋靴。

十、施工現場的懸崖,陡坎等危險地區應有警戒標志,夜間要紅燈示警。

(8)中糧集團十項措施擴展閱讀

安全

安全,是一個漢語詞語, 是指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失。

當漢語的「安全」一詞用來譯指英文時,可以與其對應的主要有safety和security兩個單詞,雖然這兩個單詞的含義及用法有所不同,但都可在不同意義上與中文「安全」相對應。

基本解釋:安全距離、安全生產

1、平安、無危險

漢代焦贛《易林·小畜之無妄》:「道里夷易,安全無恙。」

《百喻經·願為王剃須喻》:「昔者有王,有一親信,於軍陣中,歿命救王,使得安全。」

宋范仲淹《答趙元昊書》:「有在大王之國者,朝廷不戮其家,安全如故。」

明代無名氏《臨潼斗寶》第三折:「你那鋪謀定計枉徒然,我救的這十七國諸侯得安全。」

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八回》:「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巴金《軍長的心》一:「他衣服都燒起來了,他還忍住痛把老大娘放到安全的地方,才撲滅自己身上的火。"

2、保護、保全。

《晉書·慕容垂載記》:「孤受主上不世之恩,故欲安全長樂公,使盡眾赴京師,然後脩復國家之業,與秦永為鄰好。」

《南史·陳紀下·後主》:「隋文帝以陳氏子弟既多,恐京下為過,皆分置諸州縣,每歲賜以衣服以安全之。」

宋代蘇軾《徐州謝上表》:「察孤危之易毀,諒拙直之無他,安全陋軀,畀付善地。」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十:「張氏抱子仁玉逃依母氏得免其難,雖脫巨害,向非外祖張溫保養安全,其何以有今乎。」

詞語出處

在漢代就已出現「安全」一詞,但「安」字卻在許多場合下表達著現代漢語

中「安全」的意義,表達了人們通常理解的「安全」這一概念。例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系辭下》這里的「安」是與「危」相對的,並且如同「危」表達了現代漢語的「危險」一樣,「安」所表達的就是「安全」的概念。「無危則安,無缺則全」。即安全意味著沒有危險且盡善盡美。這是與人們的傳統的安全觀念相吻合的。

「安全」作為現代漢語的一個基本語詞,在各種現代漢語辭書有著基本相同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對「安」字的第4個釋義是:「平安;安全(跟『危險』相對)」,並舉出「公安」、「治安」、「轉危為安」作為例詞。對「安全」的解釋是:「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辭海》對「安」字的第一個釋義就是「安全」,並在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含義上舉了《國策·齊策六》的一句話作為例證:「今國已定,而社稷已安矣。」

與國家安全聯系的「安全」一詞,是security。按照英文詞典解釋, security也有多種含義,其中經常被研究國家安全的專家學者提到的含義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指安全的狀態,即免於危險,沒有恐懼;另一方面是指對安全的維護,指安全措施和安全機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全

㈨ 中糧集團的管理核心是什麼

寧高寧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長。畢業於山東大學,經濟學專業。後赴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獲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2004年加入中糧集團之前曾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兼中國華潤總公司總經理。
於旭波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後獲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1988年加入中糧集團,曾在美國工作多年。
張建輝
現任中糧集團副董事長。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獲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2006年加入中糧集團之前,曾任中谷糧油集團公司總經理。
薛國平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副總裁。畢業於北京外貿學院(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西班牙語專業。1976年加入中糧集團,曾長期在海外工作。
劉永福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副總裁。畢業於武漢大學,日語專業。1976年加入中糧集團,曾在日本工作多年。
孫忠人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專業。之後赴英國伊林工學院、杜倫大學留學。1978年加入中糧集團。在香港、倫敦工作多年。1997年至2000年任中國駐南非大使館第一任商務參贊。
董忠心
現任中糧集團副總裁。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俄語專業。1984年加入中糧集團。
史焯煒
現任中糧集團副總裁。畢業於解放軍防化工程學院,政治學專業。1993年加入中糧集團。
柳丁
現任中糧集團黨組成員、黨組紀檢組組長。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專業。2005年加入中糧集團前曾任中宣部宣傳教育局副局長。
鄔小蕙
現任中糧集團總會計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財務會計專業,後獲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86年加入中糧集團。
姜華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獲經濟管理碩士學位。2004年加入中糧集團前曾任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副總裁。
萬早田
現任中糧集團黨組成員。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後獲得北京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位。2006年加入中糧集團前任中谷糧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鄭弘波
現任中糧集團總經濟師。畢業於吉林師范學院,政治學專業,後在吉林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94年加入中糧集團。
劉烈東
現任中糧集團總法律顧問。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律學碩士學位。1993年加入中糧集團。
呂軍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北京農業工程大學,獲系統管理學碩士學位。1993年加入中糧集團。
曲喆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上海外貿學院,外貿英語專業。1986年加入中糧集團。
張東風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圖書情報專業。1997年加入中糧集團。
朱福堂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2年加入中糧集團前曾任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總公司副總經理。
栗明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安徽財貿學院,計劃統計專業,後獲得北京大學EMBA。2005年加入中糧集團前曾任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助理。
岳國君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吉林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專業,後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學位。2005年加入中糧集團。
王金昌
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畢業於河北大學,數學專業。1990年加入中糧集團。

㈩ 中糧集團的九大業務板塊是什麼

中糧集團目前下設中糧糧油、中國糧油、中國食品、地產酒店、中國土畜、中糧屯河、中糧包裝、中 糧發展、金融等9大業務板塊,擁有中國食品(HK 0506)、中糧控股(HK 0606)、蒙牛乳業(HK2319)、中糧包裝(HK 0906)4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糧屯河(600737)、中糧地產(000031)和豐原生化(000930)3家內地上市公司。

閱讀全文

與中糧集團十項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