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原南京才華集團張君

原南京才華集團張君

發布時間:2021-04-25 03:29:32

㈠ 與徐志摩有關的三個女子的生活

1915年,與張幼儀結婚,後於1922年3月在柏林離婚。
與林徽因的感情沒有結果,而後遇到了陸小曼。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就在牛郎織女相會的那天,1926年在北京北海公園進行了一場人們議論了很久的婚事。與陸小曼結婚,胡適做介紹人,梁啟超為證婚人。

與張幼儀
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生了兩個兒子,能相夫教子。

與林徽因
林徽因游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游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徐志摩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並不惜與發妻張幼儀離婚。但林徽因經過理智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而且是與志摩不辭而別……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是這樣寫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這是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與陸小曼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交際場相識相愛。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剛結婚的前段日子裡,雖然徐父徐母對陸小曼依然心有不滿,但是兩人也過得浪漫、愜意。只是到了後期,由於陸小曼的病,由於徐申如的拒絕接納,由於鴉片的侵蝕等諸多原因,陸小曼變得越發嬌慵、懶惰、貪玩,渾沒了當初戀愛時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個有靈性的女人。她每天過午才起床,在洗澡間里摸弄一個小時,然後吃飯。下午作畫、寫信、會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聽戲。徐志摩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遷就她。雖然在口頭上常常婉轉地告誡陸小曼,但效果不大。後來,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出於對陸小曼極度不滿,在經濟上與他們夫婦一刀兩斷。徐志摩要從父親處拿錢是不現實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余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即便如此仍不夠陸小曼的揮霍。1929年,徐志摩辭了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的教職,繼續在光華大學執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學教書,並兼任中華書局編輯、中英文化基金會委員。上海南京兩地來回跑,1930年秋,即陸小曼29歲那年,徐志摩索性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以掙家用,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兩地來回奔波了8次。當時,人均的年薪為五塊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掙到幾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滿足不了陸小曼在歡場里的無度的花銷。

P.S我覺得徐志摩是中國最會說情話的男人之一

㈡ 徐志摩、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關系

徐志摩與林徽因。林徽因游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游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徐志摩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並不惜與發妻張幼儀離婚。但林徽因經過理智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而且是與志摩不辭而別……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是這樣寫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這是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與張幼儀
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生了一個兒子,能相夫教子。
與林徽因
徐志摩在倫敦時,聽說著名的書法家兼詩人林長民來了,即上門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當即墜入愛河。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當時,他的妻子張幼儀與孩子都來了倫敦。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訴張幼儀,准備離婚。張幼儀隨即帶著孩子往德國留學去了。
與陸小曼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交際場相識相愛。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剛結婚的前段日子裡,雖然徐父徐母對陸小曼依然心有不滿,但是兩人也過得浪漫、愜意。只是到了後期,由於陸小曼的病,由於徐申如的拒絕接納,由於鴉片的侵蝕等諸多原因,陸小曼變得越發嬌慵、懶惰、貪玩,渾沒了當初戀愛時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個有靈性的女人。她每天過午才起床,在洗澡間里摸弄一個小時,然後吃飯。下午作畫、寫信、會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聽戲。徐志摩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遷就她。雖然在口頭上常常婉轉地告誡陸小曼,但效果不大。後來,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出於對陸小曼極度不滿,在經濟上與他們夫婦一刀兩斷。徐志摩要從父親處拿錢是不現實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余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即便如此仍不夠陸小曼的揮霍。1929年,徐志摩辭了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的教職,繼續在光華大學執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學教書,並兼任中華書局編輯、中英文化基金會委員。上海南京兩地來回跑,1930年秋,即陸小曼29歲那年,徐志摩索性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以掙家用,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兩地來回奔波了8次。當時,人均的年薪為五塊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掙到幾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滿足不了陸小曼在歡場里的無度的花銷。

㈢ 徐志摩和金庸是什麼樣的關系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金庸即是徐志摩表弟。金庸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小時候跟母親回徐家,見過這位才華橫溢的表哥。

(3)原南京才華集團張君擴展閱讀:

金庸曾回憶說:「我讀過他的新詩,看過他的散文,都是很優美的,對我教益很深。」在《書劍恩仇錄》中儒雅的陳家洛身上,隱約可以找到徐志摩的影子。

金庸對記者說,「海寧地方小,大家都是親戚,我叫徐志摩、蔣復璁做表哥。陳從周是我的親戚,我比他高一輩,他叫徐志摩做表叔。王國維的弟弟王哲安先生做過我的老師」。

離鄉50年,金庸對表兄徐志摩難以忘懷。80年代,他獲悉家鄉父老為徐志摩修建新墓,十分高興,多次致信表達感激之情。

1991年,他又致信浙江嘉興市領導,表明心願:「吾當返鄉會友,拜謁徐志摩之墓地,憑吊表兄,以表多年之思念。」

果然,1992年12月3日, 金庸一回到家鄉海寧,便來硤石西山麓徐志摩墓前,與夫人林樂怡雙雙向詩人默哀,獻上鮮花,然後深深地彎腰鞠躬。

㈣ 徐志摩和他生命里的女人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05 12:55 徐志摩一生中有三個重要的女人,分別是張幼儀、林徽音和陸小曼。
1920年9月20日,徐志摩來到了倫敦,初到倫敦,徐志摩尖刀了剛叢政界推出的林長民及其十七歲的女兒林徽音,徐志摩對林徽音一見鍾情,傾心愛慕,引位知己。林徽音對父親這個忘年小友也有著純真的情意,尤為欣賞徐志摩的氣質與才華。當徐志摩向她表白愛慕之情時,她提出徐志摩應與原夫人離婚,方能考慮婚嫁之事。
1921年初,徐夫人張幼儀來到了英國,於是兩人同住在離劍橋大學城六英里的沙士頓鄉下。據說,當徐志摩和他夫人住在沙士頓,而林小姐和她的父親在倫敦的時候,他們每天都互有通信。為了防止被別人發現,徐志摩選擇了附近的一家雜品店作為通信地址。每天來郵件時,他就騎著自行車到這家雜品店去,有時借口說去理發。這年秋天,張幼儀鬱郁不樂地隻身去了法國求學,不久林徽音也隨父親回國了。
徐志摩感到極其的單獨,他說:「你要發現你朋友的真。傷得有與他單獨的機會,你要發現你自己的真,你得給自己一個單獨的機會。你要發現一個地方有靈性,你也得有單獨玩的機會……..啊,那些清晨,那些黃昏,我一跟人發痴似的在康橋!絕對的單獨。」為了派遣心中的苦悶與煩惱,徐志摩逃向自然,尋求精神的慰藉,陶醉在劍橋那「脫盡塵埃氣」的「純粹美感的神奇」之中。他說:「不滿意的生活大多是由於自取的。人是自然的產兒;但我們不幸是文明人,人世深似一天,離自然還似一天。離開了泥土的花草,離開了水的魚,能快活嗎?從大自然,我們取得我們的生命;從大自然,我們應分得我們繼續的營養。哪一株婆娑的大樹,沒有盤錯的根柢深入在無盡藏的地里?我們是永遠不能獨立的。為醫治我們生活的窘迫,只要不完全遺忘的自然一張清淡的葯方,我們的病象就有緩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幾個滾,到海水裡洗幾次浴,到高出去看幾次朝霞與晚照—你肩背上的負擔就會輕松去的。」
1922年3月,徐志摩在柏林正式跟張幼儀結婚,他以為自己跟林徽音相愛的最大障礙由此已經消除,該年他回國希望能與林徽音結成良緣,然後准備第二年回劍橋繼續學習。
殊不知,林徽音回國不久,即以答應做梁啟超的長媳。1918年時,經人介紹,徐志摩正式拜在梁啟超門下做弟子,而梁啟超對這位聰明過人弟子尤為喜愛。幾年間師生之情甚篤。
梁啟超當然考慮到自己兒子的終身大事,但他對徐志摩的責難,主要還是自己出於對傳統道德的偏執。徐志摩追求林徽音未能如願,嘗夠了失戀的痛苦。1924年他在北京的社交場合結識了有夫之婦陸小曼,又一次墜入情網,鬧得滿城風雨。陸小曼和丈夫離婚,然後在1926年10月3日結婚。證婚人是梁啟超,在訂婚儀式上,梁啟超當著胡適、陳西瑩等諸位賓客的面在一次痛斥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迄無所成;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至再婚在娶,你不必喊我先生,我做不了你的先生。想一想你這幾年的所作所為吧。在國外,讀書沒有長進,卻無緣無故拋棄結發之妻。來到北京,我屢次勸解你,要致力於學問事業,時至今日,你的學問在那裡?放著正經事不幹,去追有夫之婦,弄的別人家破人離。我問你,你做這些事,心安嗎?你還有沒有羞恥之心?」
梁啟超不僅罵徐志摩,而且罵陸小曼:「年紀輕輕,不思上進,享樂奢侈,行為放縱不檢,再婚再嫁,為了你,父母傷心,親朋丟臉。你不顧做人道德,置別人痛苦於不顧,還有何顏面在世上做人。你們不是要我證婚嗎,好我就送你們一句話,願你們此生都是最後一次結婚。」
第二天,梁啟超在給兒子梁思成的信中說:「我昨天作了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證婚,實在是不道德之極。我屢次勸告徐志摩而無效,胡適、苦苦為他求情,到底以姑息志摩之故,卒殉其情。我在禮堂演說一遍訓詞,大大教訓一番,新人及滿堂賓客無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聞之婚禮矣。」
事情過後,有人說,梁啟超大罵徐志摩和陸小曼是先正得他倆同意的。在徐志摩轉托胡適懇切梁啟超答應做證婚人時,梁啟超就提出須讓罵的條件。有人評點說:「這些話罵的對,只有梁任公可以這樣罵他,也只有徐志摩這樣的一個學生梁任公才肯罵。這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證婚!」
1928年,林徽音和梁思成從美國回到北京准備舉行婚禮,林徽音給徐志摩發來一張請柬,此時的徐志摩和陸小曼居住在上海。徐志摩想帶陸小曼一起去,可陸小曼恨北京那個地方堅決不去,徐志摩只好一個人去。婚禮隆重而熱烈,徐志摩遠遠的躲在人群背後,看到打扮成新娘子的林徽音並不十分高興。
婚禮過後,徐志摩拜訪了一些師長朋友就准備回上海。臨別,林徽音又抽出機會跟徐志摩見面,林徽音先開口說:「在國外,就聽說你又結婚?經歷了很多曲折是不是?」 徐志摩搖頭而笑:「結婚—咳!似的,又做了一場噩夢!」林徽音傷感的說:「徐先生,你這樣子叫我很難過。你們的事,我多少也有所耳聞。女人的心,你們不了解。我說一句過頭話,不懂得體貼、愛護、寬恕女人,就不懂得怎樣做人。」 徐志摩雙眼盯者他說:「徽難道你不覺得我們都犯了錯誤嗎?過去的事不可追回,未來的事難以預期,不過,我總覺得心還沒有死,它還在撲通撲通直跳。容我說一句宿命主義的悲觀話吧:此生已矣,來生為期。」林徽音默然的低下了頭,然後徐志摩起身離去

㈤ 徐志摩怎麼死的

徐志摩是飛機失事死的。在搭乘飛機前往北平時,因大霧天氣飛機航行出現問題,撞上了開山。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所有人員全部遇難。當時搭乘飛機前往北平是為了參加林徽因的演講。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5)原南京才華集團張君擴展閱讀:

徐志摩文學方面的成就:

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 。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辦起了俱樂部,編戲演戲,逢年過節舉行年會、燈會,也有吟詩作畫,徐志摩出於對印度詩人泰戈爾一本詩集《新月》的興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 。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詩以外,還聯絡新月社成員從事戲劇活動。10月,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員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及其它種種原因,紛紛聚集到上海。此時,徐志摩也與陸小曼結婚並移居上海。徐志摩四處訪友,奔走聯絡,與聞一多、胡適、邵洵美、張禹九等在上海環龍路環龍別墅辦了新月書店,由胡適任董事長,余上沆任經理,後由張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國游歷英、美、日、印等國。

㈥ 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的關系,還有他們的簡介

人家要的是 關系
不是他們的簡介
《人間四月天》電視劇基本真實反映三人的關系
徐志摩也出身望族,按現在的說法是資本家家庭。他父親徐申如是浙江硤山鎮巨富,經營銀行,是有名的銀行家。按照父親的意願,徐志摩應該子傳父業,因此,到西方留學時,他讀的是經濟系。但不久他就覺得經濟學與他無緣,他經常與文學家交往,漸漸荒疏了經濟學,不久即輟學到歐美各國游歷。在倫敦,聽說著名的書法家兼詩人林長民來了,即上門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當即墜入愛河,且為後世文學史研究者們提供了更多一個研究課題。
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二十四歲的他與林徽因相比大了八歲,是大哥哥輩的人物了。當時,他的妻子張幼儀與孩子都來了倫敦。在徐志摩發動多次猛烈攻勢之後,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線最後決了堤,她是這樣對他說的:我不是個感情隨意的女子,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作出抉擇。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訴張幼儀,准備離婚。張幼儀雖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對待這件事,隨即帶著孩子往德國留學去了。(徐申如聽說兒子如此對待妻子,氣憤之下宣布斷絕父子關系,並停止供糧,且將銀行業務及財產交由張幼儀主管。此後這位徐家大公子就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了。張幼儀的大哥叫張君勱,是民國初政壇風雲人物,二哥張嘉敖則是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總裁)林徽因就這樣當了第三者,這一插足後果比較嚴重。事實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為林徽因當時也已經許配了梁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為父親的林長民竟然也同意女兒與徐志摩之間的愛情,渾忘了自己已經把掌上明珠許配了梁家大公子。
然而,林、徐好景不長,因為不久後林長民游歐時間結束,她只得隨父親歸國,等徐志摩趕回國時,林徽因已與梁思成訂婚了。徐志摩是梁啟超的學生,在老師面前,除了剋制自己外,還能做什麼呢?但在遇到陸小曼之前徐一直懷念著林,且總是梁、林家裡的常客。
梁、林到美國留學後經常有矛盾,激烈的時候,林就給國內的徐志摩寫信,因為這樣,徐志摩對林一直心存幻想。梁、林學成歸國後任教於東北大學,後因林身體欠佳,曾在北京西山養病一段時間,梁未在身邊。這一時期,徐經常去西山看望林。因為這樣一段經歷,後世研究者總以為徐、林之間的關系已經越過雷池了,然而誰也拿不出證據來。因此,徐、林的感情到底到了哪一步,至今恐怕是個懸案。不久,徐在北京的舞會上認識了有夫之婦陸小曼,徐再次插足並與陸結婚。徐婚後並不幸福,甚至很不幸福,又常向朋友傾訴,對象主要是胡適、林徽因和凌叔華等,直到1931年遇難身忘。林在1931年和1934年分別寫過兩篇紀念徐的文章,真情流露。
應該說,徐志摩對林徽因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沒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會搞文學的。還在倫敦剛相識之時,徐就經常寫詩給林看,林的兒子梁從誡在《林徽因文集》中說到,林徽因曾對子女們親口講過,徐寫過很多詩送給林,最有名的是《偶然》,但是,我們現在看《偶然》這首詩,怎麼都不像是寫給林的,因為徐對林的存在從來沒有這么灑脫過。當然,如果沒有徐的影響,林在建築方面的成就也許要大得多,她興趣大廣,無論在哪方面都未能留下傳世之作。

㈦ 關於徐志摩,他的個人生平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小字又申,留學美國時易名志摩,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詩派影響。

詩人1921年開始新詩創作。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同時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翻譯。1925年3月至7月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1925年10月至次年10月,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此年,詩人創作了詩集《翡冷翠的一夜》以及散文集《巴黎的鱗爪》、《自剖》、《落葉》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他創作最多的一年。在此之前的詩作,大部分是對於黑暗封建勢力的不滿,帶有燃燒性的熱情,但也流露出享樂主義的生活哲學和庸俗主義的生活情趣。

1927年春,與胡適、邵洵美等籌辦新月書店。秋後,任上海光華大學、東吳大學教授。稍後,又任上海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並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28年3月,《新月》月刊創刊,一度擔任該刊主編。同年9至11月,游歷英國、美國、日本和印度。1930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這一時期的詩作,抹去了以前的火氣,調子低沉,多是頹唐失望的嘆息。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火車由上海抵南京;19日上午8時,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飛機師王貫一、副機師梁壁堂都是南苑航空學校畢業生,年齡均為36歲。飛機上除運載了40餘磅郵件外,乘客僅徐志摩一人,時年詩人也是36歲。開始天氣甚佳,不料在黨家莊一帶忽遇漫天大霧,飛機師為尋覓航線,降低飛行高度,誤觸開山山頂,機油四溢,機身訇然起火,墜落於山腳,待村人趕來,兩位飛機師皆已燒成焦炭。徐志摩座位靠後,僅衣服著火,皮膚有一部分的傷,但他額頭撞開一個大洞,成為致命創傷:又因身體前傾,門牙亦己脫盡。當晚,細雨霏霏,似乎是在哀悼天才詩人的早逝。

詩人的詩集除《志摩的詩》外,還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及身後陳夢家為之編輯的《雲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死城》、《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於1991年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㈧ 張衡的品質

刻苦求學無堅不鑽

科聖張衡62年的人生歷程中,在南陽度過了34個年頭。他從小就好學深思,聰明謙虛,勤於鑽研。據史書記載,他在青少年時代就達到了「通五經,貫六藝」的境地。為了求索更淵博的知識,他不僅讀前人寫成的書,還讀一些「活書」,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因此,在公元94年,當他16歲的時候,前往西漢時的都城長安三輔地區游學。張衡踏平原,登高山,涉渭水;訪民情,問物產,尋古跡。飽覽了名山大川、輝煌建築和市井民情。不僅加深了對前人書本知識的體會,而且積累了大量的文學素材,為他以後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著他又前往東漢的都城洛陽——全國的學術中心,拜師訪友,虛心求教,結識了許多學問大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視野大開,求知慾更濃。當時,張衡的家境並不富裕,但無論是在北風呼嘯、滴水成冰的冬季,還是在蚊蟲叮咬、汗流浹背的夏天,他都「如川之逝,不舍晝夜」地沉浸在書山學海之中,度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由於張衡勤奮好學,品德優秀,才華出眾,官府競相召他做官。但張衡思想開闊,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舉「孝廉」不就,官府召不行,他說:「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學業有成報效家鄉

張衡通過在外六年的艱苦求學,已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青年學者。當他學業有成之時,產生了想回家鄉干點事業、報效家鄉養育之恩的願望。當時的南陽郡太守鮑德,是一個勤政為民、德高望重的官員。他非常仰慕張衡的才華,誠懇地邀請張衡出任南陽郡主簿,幫助自己辦理郡政。公元100年,張衡接受了鮑德的邀請,出任南陽郡主簿。在任的九年間,他輔佐鮑德治理南陽,推廣鐵制農具,興修水利,興學辦教,擴大教育,提高科技水平等,為南陽當時經濟的繁榮和科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張衡擔任南陽郡主簿期間,在幫助鮑德處理好郡政的同時,還利用工閑時間,寫出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二京賦》和《南都賦》。《南都賦》以飽滿的激情歌頌了南陽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淯水、便利的交通、肥沃的土地、豐富的物產、珍貴的礦藏、華麗的宮殿、壯觀的樓閣、名人的軼事、經濟的繁榮和歷史的淵源等,抒發了一個家鄉赤子熱愛南陽的拳拳之心。

鮑德在張衡的輔佐下功績卓著,於公元108年被調入京城任大司農。張衡便辭去南陽郡主簿職務,回到西鄂家中,專心鑽研學問,由對文學的愛好,開始轉向天文、歷法、數學等學科的研究,為他以後的諸多發明創造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天文科學貢獻卓著

公元111年,張衡應召入京,先拜郎中,後曾兩度擔任掌管天文工作的太史令,前後計14年。在此期間和以後的仕宦生涯中,他的科研成果達到了一生的巔峰。

在古今中外的一切學科中,天文學是最為奧秘的一個門類。自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人類的智者就一直不斷地對它進行探索,力求了解並掌握它的規律。張衡通過艱苦的科學實驗和理論研究,建立了當時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先進意義的最系統、最完備的渾天學說理論體系。他在渾天學說的形成、發展和宣傳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公元117年,張衡根據渾天學說理論和對天象的實際觀察,創造出了利用漏壺滴水推動的大型「漏水轉渾天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動演示恆星和太陽周日運行的儀器,為銅質空心球體,軸貫球心,軸和球體相接的兩點為北極和南極。球外套有地平圈和子午圈,立有黃道圈和赤道圈,二者成24度夾角,分列有24節氣等。儀器全靠漏壺流出水的力量推動齒輪,齒輪帶動渾象,一晝夜轉動一周。儀器上星宿出沒與天象完全吻合,形象而生動地揭示了日、月、星、辰的周日運行。渾天儀製造的成功和精確演示,轟動了整個京城,觀看者絡繹不絕,無不驚奇。

閱讀全文

與原南京才華集團張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