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此次分眾傳媒終止在NASDAQ上市交易,其私有化背後的聯合出資方是誰
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原為創立於1971年的美國全國證券經紀商協會的一個回下屬交易系統,全名為「答全國證券經紀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NASDAQ為其英文縮寫。 分眾傳媒終止在NASDAQ上市交易,其私有化背後的聯合出資方由下可知: 分眾傳媒於2005年7月13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每股發行價17美元。2012年8月,分眾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聯合方源資本、凱雷、中信資本、CDHInvestments、中國光大對分眾傳媒發起私有化要約。根據此前協議,最終私有化價格為27.50美元每股,估值為37億美元。收購完成後,GiovannaAcquisition實體將不存在,分眾傳媒將成為GiovannaParent的全資子公司,歸屬於GiovannaGroup所有。至此,江南春將 持有 GiovannaGroup30.9%的股權,凱雷與方源各持股19.7%,原分眾傳媒股東復星集團將持有17.4%的股權,中國光大、中信資本等其他股東持有剩餘12.32%的股權。
⑵ 分眾傳媒兩大股東為什麼要同時減持
不看好後市,現金為王,開溜唄。
⑶ 新浪是哪個國家控股
新浪是中國控股。在2009年,以曹國偉為首的新浪管理層以約1.8億美元的價格,購入新浪約560萬普通股,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2015年6月曹國偉擁有新浪公司股票已經達到1246.73萬股,占股16.02%。晉升為新浪最大股東。
簡介:
曹國偉: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曹國偉先生自2012年8月任新浪董事長,2006年5月至今任新浪首席執行官,2005年9月至2013年2月擔任公司總裁,2001年2月至2006年5月任公司首席財務官,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任公司聯席首席運營官,2002年4月至2003年6月任公司執行副總裁,1999年9月至2001年1月任公司財務副總裁。在加入新浪之前,曹國偉先生在普華永道公司任資深審計經理。此前,曹國偉先生曾在上海電視台擔任新聞記者。曹國偉先生還擔任房地產服務公司易居的聯席董事局主席,戶外媒體及廣告網路公司分眾傳媒、網路游戲技術公司網龍的董事。曹國偉先生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並獲得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及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商業管理學院財務專業碩士學位。
⑷ 中國最大的傳媒是什麼傳媒
軟文推廣營銷,由企業的企劃人員或廣告公司的文案專員,根據自身品牌或產品的特性,結合社會熱點或者故事場景編寫的「內容圖文廣告」,它可能是一篇優美的敘事散文,也可能是一次時事新聞,甚至可能是一篇心靈雞湯等等,和傳統硬廣告相比,軟文當中植入了品牌或產品信息,卻不會出現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廣告行為,受眾看完後大多會明白這是一篇廣告,卻不會有排斥心理,大多會愉快接受軟文當中傳遞的廣告信息,之所以叫做軟文,精妙之處就在於「軟」字,好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收而不露,克敵於無形,這是軟文推廣營銷的第一階段;軟文推廣營銷的第二階段就是發布,畢竟你寫了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軟文,要是只保存在自家電腦里也是廢物,只有讓更多的受眾看到它才能起到作用,發布到各大媒體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除了媒體本身的讀者閱讀,由於媒體本身的地位,在百 度、360等搜索引擎具有很高的權重,這種軟文會很容易被收錄,只要標題設置得當,可以長期被意向用戶搜索展現,這個效果是任何硬廣告無法實現的。有的人會說,我不認識媒體呀,怎麼讓人家發布呢?現在有專門的媒體發稿平台,選擇適合自己行業的媒體發布就行了,萊媒網就是,得益於社會分工細致,成本越低。
⑸ 中國的新浪微博分別是誰控股的
好像是馬雲
⑹ 阿里巴巴投資多少億分眾傳媒成為第二大股東
阿里巴巴150億投資分眾傳媒, 成為第二大股東。
7月19日消息,昨日(7月18日)晚間,分眾傳媒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集團及其關聯方將以約150億元人民幣戰略入股分眾,雙方將共同探索新零售大趨勢下數字營銷的模式創新。

分眾傳媒誕生於2003年,首創了電梯媒體廣告模式,2005年成為首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廣告傳媒股,2015年分眾傳媒回歸A股,市值破千億。截至目前,分眾傳媒覆蓋逾300個城市的2億城市中產。中期目標覆蓋500個城市的500萬個終端,日覆蓋5億城市新中產,具有線下流量的核心入口。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集團倡導的新零售,正全面對商業領域各個環節進行升級和重構。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入股分眾傳媒後,將運用阿里新零售基礎設施能力和大數據能力與分眾廣泛的線下觸達網路形成化學反應,為用戶和商家帶來全新體驗和獨特價值。
事實上,新營銷一直被阿里視為新零售的內核。早在一年半前,阿里巴巴集團就提出了Uni Marketing 全域營銷方法論,全面助力品牌的數字化轉型。對分眾的戰略投資,則被視為阿里巴巴全域營銷矩陣的重要延伸。
來源:環球科技
⑺ 七喜控股明明是分眾傳媒借殼七喜的為何必成為七喜的子公司難道不該名為分眾傳媒了嗎如果改名 七喜的
好問題。你說的都沒錯。
1、首先,借殼通常都是大公司借小公司在A股的殼。此次是七喜小,分眾大。
2015年9月1日,七喜控股宣布,以截至擬置出資產評估基準日全部資產及負債與分眾傳媒全體股東持有的分眾傳媒 100%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本次借殼七喜置出資產作價8.8億元,分眾置入資產作價457億元,兩者差額為448億元。置入資產與置出資產的差額部分由七喜控股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自分眾傳媒全體股東處購買。
其中,向 FMCH 支付現金,購買其所持有的分眾傳媒 11%股權對應的差額部分;向除 FMCH 外的分眾傳媒其他股東發行股份,購買其所持有的分眾傳媒 89%股權對應的差額部分。
因此,借殼即七喜對分眾的原有股東進行增發股份,將分眾從原有股東手中買到七喜控股下面,即將分眾傳媒置入了殼公司,所以是其子公司。
2、借殼完成後肯定是要更名的,你可以看到公告,12月30日,原來七喜的高管大部分都辭職了,管理層是要全部換掉的,之後就會更名了。
借殼完成後,江南春將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Media
Management (HK)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3、如1中所說,置入資產與置出資產的差額部分由七喜控股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自分眾傳媒全體股東處購買。即現金+股票。
七喜之前價格10.46,借殼之後漲到30多,現有股東江南春他們當然大賺了。這個價差才說明借殼的公司都會大漲。但是其也有36個月的限售期,超過限售期之後才能減持。
所以這才是為什麼都要從美國退市,而回A股上市,就是A股估值高,好套利。
⑻ 為什麼分眾傳媒當中有10年沒分紅
分眾傳媒分過紅,只是分的很少而已,另外這個股票的問題時很多的,大股東都是本著套現來的,上市的目的不對頭。
⑼ 分眾傳媒融資的背景是什麼
直接找那些懂技術的人請教技術解決方案,是上策
⑽ 百度公司的最大股東是誰
是德豐傑公司。
網路的主要股東為德豐傑25.8%、徐勇7%、Integrity9.7%、Peninsula8.5%、GoogleIPO前2.6%,因此德豐傑公司為網路的最大的股東。
德豐傑(Draper Fisher Jurvetson, 簡稱DFJ)由Tim Draper作為第三代家族成員所創辦,總部設於矽谷,是全球著名的大型風險投資公司,旗下共管理著超過六十億美元的資本。

(10)分眾傳媒第一大股東是誰擴展閱讀:
德豐傑在美國以投資互聯網領域的早期公司聞名。為了錯開內部競爭,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在美國以投資擴張期的企業為主;而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在亞洲和歐洲市場仍然以早期項目投資。
德豐傑主要是從各個層面幫助創業者制定並且執行正確的戰略來推動創業企業發展的。作為投資方DFJ的主要代表,網路公司董事符績勛表示,德豐傑一直在和Robin(李彥宏的英文名)等人探討網路的商業模式。
德豐傑的市場反應速度非常快,德豐傑在中國有30 多項投資,比如說網路、空中等等。另外,不管什麼樣的業務,我們著眼於長遠的考慮。過去二十年,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所有的科學技術,基因工程、網路、存儲、帶寬等等都在劇烈變化。
德豐傑基金從2000年進入中國起,迄今共投資了11家企業,其中4家企業網路、空中網、分眾傳媒、龍旗通訊先後上市,獲得了令人矚目的回報;其他7家東信網路、龍晶半導體、鼎芯半導體、捷報寬頻、中國博客網、銀河傳媒、開拓天際正在成長期或者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