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裡可以看到JP摩根對A股的評級
機構都是忽悠我們散戶的.是兩個不同的利益團體,你認為他們會真的想幫助你嗎?
別以為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他們比國內機構更老奸巨滑.
B. 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JP摩根是什麼關系介紹下摩根
摩根大通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P.摩根公司合並而成,俗稱小摩;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及J.P.摩根沒有關系,摩根士丹利俗稱「大摩。
J.P.摩根公司主要提供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其他各種金融服務。公司的資產規模名列著名財經雜志《財富》美國前 500 家大企業的前20位,而且是全球金融機構中信用評級最高的公司之一。
摩根士丹利提供包括證券、資產管理、企業合並重組和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服務,2008年9月,更改公司注冊地位為「銀行控股公司」。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摩根士丹利位列249位。

截止2019年7月,摩根大通擁有超過2.5萬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的資金超過1.5萬億美元。公司在全球擁有772名銷售人員,覆蓋近5000家機構投資者客戶;股票研究覆蓋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亞洲公司。
自1998年以來,由摩根大通擔任主承銷的股票在上市後股價走勢表現突出,一周後股價平均上漲17%,一個月內平均上漲27%,三個月內平均上漲37%。
公司在全球擁有26萬多名員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務。摩根大通亞太總部位於香港,在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3座城市,擁有1萬多名員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來亞洲股票和股票相關發行的第一名。
C. 摩根大通下調中國股市評級至「低配」
做空股市啊就是
D. 求一則關於 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方面失敗的案例
●中信泰富"豪賭"釀成巨大虧空
風險類型:市場風險
代表企業:中信泰富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發出盈利預警,稱公司為減低西澳洲鐵礦項目面對的貨幣風險,簽訂若干杠桿式外匯買賣合約而引致虧損,實際已虧損8.07億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桿式外匯合約按公平價定值的虧損為147億港元。換言之,相關外匯合約導致已變現及未變現虧損總額為155.07億港元。
事件發生後,集團財務董事張立憲和財務總監周志賢辭去董事職務,香港證監會和香港交易所對中信泰富進行調查,范鴻齡離任港交所董事、證監會收購及合並委員會主席、收購上訴委員會和提名委員、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直至調查終止,中信集團高層人士對中信泰富在外匯衍生品交易中巨虧逾105億港元極為不滿,認為榮智健應對監管疏忽承擔責任,對中信泰富董事會講可能進行大改組。
而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信集團也因此受影響。全球最大的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將中信集團的長期外幣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Baa1下調到Baa2,基礎信用風險評估登記從11下調到12;標准普爾將中信集團的信用評級下調至BBB-待調名單;各大投行也紛紛大削中信泰富的目標價。摩根大通將中信泰富評級由"增持"降至"減持",目標價削72%至10港元; 花旗銀行將中信泰富評級降到"沽出",目標價大削76%至6.66港元;高盛將其降級為"賣出",目標價大削60%至12.5港元;美林維持中信泰富跑輸大市評級,目標價削57%到10.9港元。
除此之外,中信泰富的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一家香港紅籌股資金運用部總經理表示:"此事對於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群體形象破壞極大,對於我們也是敲了一記警鍾。"
沒有遵守遠期合約風險對沖政策
據了解,這起外匯杠桿交易可能是因為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名為SINO-IRON的鐵礦項目,該項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鐵礦項目。這個項目總投資約42億美元,很多設備和投入都必須以澳元來支付。整個投資項目的資本開支,除目前的16億澳元之外,在項目進行的25年期內,還將在全面營運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億澳元,為了減低項目面對的貨幣風險,因此簽訂若干杠桿式外匯買賣合約。
為對沖澳元升值影響,簽訂3份Accumulator式的杠桿式合約,對沖澳元及人民幣升值影響,其中美元合約占絕大部分。按上述合約,中信泰富須接取的最高現金額為94.4億澳元。
但問題在於,這種合約的風險和收益完全不對等。所簽合約中最高利潤只有5150萬美元,但虧損則無底。合約規定,每份澳元合約都有最高利潤上限,當達到這一利潤水平時,合約自動終止。所以在澳元兌美元(0.6305,-0.0127,-1.97%)匯率高於0.87時,中信泰富可以賺取差價,但如果該匯率低於0.87,卻沒有自動終止協議,中信泰富必須不斷以高匯率接盤,理論上虧損可以無限大。
另外,杠桿式外匯買賣合約本質上屬於高風險金融交易,中信泰富對杠桿式外匯買賣合約的風險評估不足。
將中信泰富一步步推向崖下的是一款以澳元累計目標的杠桿外匯合約,即變種Accumulator(累計股票期權)。
內部監控失效
授權審批控制失效。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由於發生了上述外匯風險事件,集團財務董事張立憲和財務總監周志賢已辭去董事職務,10月20日起生效。莫偉龍於同日起獲委任為集團財務董事。榮智健表示,上述合約的操作者對潛在的最大風險沒有正確評估,相關責任人亦沒有遵守公司的對沖保值規定,在交易前甚至沒得到公司主席的授權。此外,持有中信泰富29%股權的母公司--中國中信集團,同意為其安排15億美元備用信貸,利息和抵押品方面按一般商業條件進行。
信息披露的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對外信息披露制度對重大信息的范圍、內容、投資者利益等存在缺陷,發現問題6個星期之後才對外公布,做法令人驚訝,顯示出其內部監管存在漏洞,並且質疑中信泰富實際負責公司財務的並非是已經辭職的張立憲和周志賢,而是公司主席榮智健的女兒榮明方。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認為,"證券法"對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准確、及時、全面,其中"及時"最難做到。他分析說,中信泰富所做炒匯行為和其主業不同,屬於非正常交易。既然是從事外匯期貨,就要鎖定風險,簽訂合約之初就要發布公告,說明"存在"潛在的風險。而且在澳元下跌時,公司應該止損,已造成的虧損算也能夠算出來。正是由於中信泰富遲遲不公布虧損,才遭到投資者指責。
而內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時更是常見。他分析說,杭蕭鋼構曾經將公司將要簽訂的一份天價訂單提前泄密,受到處罰,這是比較例外的事,更多的上市公司則是信息披露不及時。"將生米煮成熟飯了,才向投資者通報一聲".在證監會和兩個交易所每年處罰的信息披露問題中,一多半都是由於不及時。
風險管理沒有集中。標普分析師認為:"中信泰富的風險控制及內部管理問題嚴重,未來發展戰略也需要重新檢討;而風險管理沒有集中,也是中信集團乃至多數中資企業一直以來的隱患。"
E. 請問一下各位,前一段時間,是高盛由於期貨交易員的交易,瀕臨破產嗎
5月11日早盤,紐約股市的金融板塊出現了不同尋常的下跌,開盤不到一小時,拋售情況越來越嚴重,華爾街幾家主要銀行的跌幅創下幾日來的新高。據傳,全美第一大金融機構摩根大通突然損失了超過幾十億美元。又有傳言稱,這和一名叫「倫敦鯨」的交易員有關。
接下來的幾小時里,事情逐漸浮出水面。摩根大通銀行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季度文件中披露,3月底至今,公司的首席投資辦公室在進行信貸信用投資時遭受了20億美元的巨額虧損。雖然其他的收益在某種程度上會彌補一部分損失,但公司的企業和私人證券投資部門,二季度仍將因此虧損約8億美元,而之前摩根大通曾預計該部門二季度將盈利2億美元。
消息一出,紐約股市金融板塊加劇下跌。摩根大通股價收盤下跌9.3%至36.96美元。摩根大通的反應也算迅速,不僅是當日緊急召開分析師會議,C EO傑米·戴蒙本人也召開新聞發布會,誠懇道歉並表示此事件是公司的一次「重大失誤」,猶如「臉上被扔了雞蛋」。
戴蒙這么形容自己絕對不為過。「首席投資辦公室」是傑米·戴蒙一直引以為豪的部門,它負責「管理整個公司所有主要業務線的日常運營所產生的結構性利息、匯率和某些信用風險」。戴蒙多次宣稱這個部門足以對沖結構性風險,並投資於使公司的資產和債務處於更好的組合狀態的地方。
而所有的一切,都和一個代號為「倫敦鯨」的交易員有關。
這位叫布魯諾·埃克西爾的交易員在圈內早就知名。他任職於摩根大通的首席投資部門,每年都為摩根大通賺取約1億美元。今年,他為摩根大通建立了巨額的信用違約掉期(C D S)頭寸,在3月底之前空翻多賣出,押注美國經濟的持續改善將推升企業債的價值。由於他撬動了規模高達數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為自己贏得了「倫敦鯨」的稱號。
但是,樹大招風,多家對沖基金和其他市場參與方獲悉後投入了巨額對賭資金買入針對這些公司債券的違約保護。從4月初開始,局勢開始朝對埃克西爾不利的方向變化,摩根大通的許多衍生品頭寸開始受損,而對賭的對沖基金則獲利頗豐。
由於「倫敦鯨」賬下的頭寸損失越來越大,摩根大通不得不正式告知市場。在最初公布的可能損失8億美元盈利後,戴蒙承認,損失可能在年底進一步擴大至40億美元。實際上,在最近幾個交易日中,該項交易的損失已經進一步增長了50%至30億美元。
這30億並不是之前所說的摩根大通銀行在這筆交易中可能損失的30億美元,而是其將在第二季度盈利的數字,而這一數字已經包含了目前的損失。「摩根大通銀行的首席投資部門在過去的三年中凈賺了超過50億美元,」一名華爾街分析師表示,「即使這次損失驚人,但和摩根大通的盈利能力相比,仍然是可以承受的。」
針對已經出現的20億美元投資損失,摩根大通銀行目前正在採取相應的措施以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但這一努力目前看來似乎異常艱難。摩根大通面臨兩難選擇,一種策略是緩慢減倉,並在較長的時間段內逐步接受小額損失,最終完全清空倉位。另一種策略是「長痛不如短痛」,立即清倉結束這筆交易。第一種做法的風險是在逐步減倉的過程中,市場可能再度向著對摩根大通銀行不利的方向運行,從而使得最終總的損失更大。而第二種做法的風險將是摩根大通銀行短期內不得不接受巨額損失的事實,從而使得財報十分難看,也可能間接對其運營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摩根大通銀行總共持有面值約1000億美元的跟蹤公司債券的指數衍生品。據知情人士稱,其負責該筆交易的首席投資部門對該指數的倉位主要以多頭為主,因此,一旦市場對這些衍生品標的物的信用狀況感到擔憂,那麼指數將朝著對摩根大通不利的方向運行,從而使得該筆交易的損失擴大。
而摩根大通將面臨的另一個嚴峻問題是,其所持的該筆交易佔全部交易金額的比例過大,這使得摩根大通銀行對該筆大額交易的操作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根據洲際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所有該交易的未平倉合約總額為7850億美元,已佔到了摩根大通的1000億美元其中的12.7%。
「摩根大通的交易規模過大」T F M arket的信用衍生品交易員皮特說,「一旦他們的交易活動大到可以影響市場,他們就應該停止並且退出了。」
華爾街雖下調大摩盈利預期仍對金融監管說「不」
評級公司首先做出了預期回應。惠譽評級公司發表聲明,不僅下調摩根大通的長期債券評級,還將其列為負面觀察名單,理由正是聲譽受損可能帶來風險以及內部風險管理的種種弊端。惠譽說,目前導致虧損的風險敞口依然存在,且摩根大通的風險偏好、風險管理機制和風險監控機制都很成問題,這些勢必影響其日後的盈利能力,值得長期關注和評估。
標准普爾公司宣布維持對摩根大通的信用評級,但將其前景展望從「穩定」調為「負面」。
另外,部分證券機構也下調了對大摩的展望。「倫敦鯨」事件公布沒多久,野村證券便下調了摩根大通的股價預期,並將其2012年每股收益從之前預測的4.75美元下調至4.32美元。該機構認為,對摩根大通來說,資本損失並不是主要問題,真正有害的是聲譽受損。
「即使受到這一損失,我相信摩根大通銀行依然是最具盈利能力的金融機構之一。」眾議員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斯班瑟·巴切斯認為,「除非情況和我們所聽到的大相徑庭,我認為這一損失並不會影響到銀行的儲戶。」
但是,即使盈利損失對大摩來說是可以消化的成本,本次事件確實對摩根大通的聲譽造成嚴重影響。摩根大通一直是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受益者,CEO傑米·戴蒙本人作為金融危機中唯一倖存且獲利頗豐的銀行家,被華爾街引為翹楚。他一向反對嚴格的金融監管,這一次出事,相當於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確實令其蒙羞。
F. 美國有哪些大型金融企業
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史坦利,雷曼兄弟(已倒閉),美林(被收購),貝爾斯登(被政內府接手)容。
金融集團:花旗集團(當時合並時是違法的),摩根大通(和摩根史坦利是從摩根集團中強制拆分出來的)。
證劵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美國城市債券保險,安巴克金融集團。
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標普,惠譽。
另外還有一些大的儲蓄銀行,如美國運通銀行,美國國家銀行,美國銀行,美聯銀行,紐約銀行,大通曼哈頓,美國第一銀行,美國道富銀行,美國富國銀行 等。
G. 美股上市公司的財報預計的機構是特定的嗎,像摩根大通
當然必須是有資質的公司才能發布財報預計,至於哪些公司,基本上投行和評級公司應該都可以
H. JP摩根、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三者有關系嗎,是什麼關系,三家公司分別是做什麼的
摩根大通和J.P.摩根公司其實是一家公司,由大通銀行、.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成立;而摩根士丹利是從J.P.摩根公司中分離出去的公司,現在是兩家獨立的公司。
原是JP摩根公司中的投資部門,1933年美國經歷了大蕭條,國會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禁止公司同時提供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服務,JP摩根於 1935年決定維持原有的商業銀行業務, 而部分高級合夥人和職員退出公司,成立摩根士丹利證券公司。
1、J.P.摩根
J.P.摩根公司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一家綜合性金融公司,主要提供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其他各種金融服務。

(8)摩根大通對上港集團評級擴展閱讀
JP摩根最早創立了著名的投資銀行JP摩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大蕭條期間,由於當時沒有中央銀行(即美聯儲),美國的金融市場一篇混亂,摩根財團在當時扮演了中央銀行的角色,以至於後來的很多人認為當時的摩根用一人之力拯救了危機中的美國。
1929年-1933年間大蕭條導致了分離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的出台,奠定了分業經營的基本格局。由於美國監管條款的變化,在美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要求下,摩根集團把其投資銀行業務分離出JP摩根,分離出去的投資銀行業務成立的公司就是摩根斯坦利,從而JP摩根只從事商業銀行業務。
80年代以來隨著分業經營的結束,以金融控股公司為代表的混業經營的興起,JP摩根重新繼續參與投行業務等非傳統商業銀行業務,摩根斯坦利也在次貸危機後轉型成銀行控股公司,也就是說,現在兩個公司是源於同一祖宗的兩個大的金融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