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格力大股東為何偏偏選新能源汽車
近日,長園集團發布公告稱,格力集團擬向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公司上市地位為目的。此次格力集團看上的長園集團,旗下有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及智能電網設備三大業務板塊。2017年,長園集團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6億元,其中,這三大業務板塊分別佔比27.67%、33.02%和39.31%。

有數據顯示,格力集團去年營收約為1500億元,格力電器的營收為1482億元。也就是說,格力電器為格力集團貢獻了大部分營收。
「除去格力電器之外,目前格力集團基本就是一個控股公司,沒有實質性業務,而其也需要迅速開展新業務,降低對格力電器的依賴。」一位接近格力集團人士透露。
同時,長園集團方面給出的信息,也透露出格力集團對新能源業務的興趣。長園集團董秘倪昭華對外表示,格力集團要約收購長園集團,是因為看好公司三大業務板塊。對於雙方是否會共同聯手涉足汽車產業鏈,其並未正面回應。
來源:中國經濟網
⑵ 格力空調的品悅系列和品圓系列哪個好
品悅系列。
從網上的銷售價格和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出,兩款空調格力品圓和品悅的價格差距不是特別大,品悅的要高於品圓,在外觀上兩款空調造型沒有太大的區別。
從參數上看品悅的性能要高於品園的性能,品悅是一級能效的,品圓是3級能效的,品悅更為省電,機身尺寸兩款空調都差不多,製冷方面品圓要比品悅快一點,噪音方面兩款空調都比較安靜的,不會影響睡眠。

(2)格力要約收購長圓集團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發現故障後不能自行處理時,應及時報修,不可自行修理或找非專業人員檢修。
2、空調器不使用時應及時拔掉電源。
3、空調器停機後必須待三分鍾後再次啟動,以保護壓縮機。
4、不要頻繁開關。空調內部有溫控器,當室內溫度達到定溫的時候,空調會進行自動調節是否需要運行。頻繁開關機非但不會省電,而且容易損傷機器。
⑶ 格力品圓空調上市時間。
今年上市的,在天貓格力旗艦店有賣,雙十一時候價格還是很優惠的
⑷ 格力收購長園獲批了嗎
6月13日訊,長園集團(600525.SH)1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格力集團以要約方式收購其不超過20%股份事項未獲珠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格力集團決定終止本次要約收購。

據相關公告信息顯示,4月23日,格力集團董事會決議通過其要約收購長園集團相關事宜。要約收購股份數量不超過長園集團總股本的20.00%,即264935431股,價格19.8元/股。
⑸ 格力多少億收購長園
十多天後,董明珠將迎來格力電器董事長換屆選舉的大考。
近個月,圍繞在格力身上的關注就沒有停歇。
先是宣布不分紅,讓格力電器(000651.SZ)市值一天蒸發270億;後董明珠又提出要用500個億「死磕」晶元,驚呆一批小股東。

發現,長園集團是1986年由中科院創立,專業從事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智能電網設備的研發、製造與服務的科技公司,而董明珠此前入股的珠海銀隆主要產品為電動汽車、新能源客車、純電動公交等新能源汽車,兩家公司在業務上的確有所重合。
格力「母子之爭」
此次擬收購長園集團股份的主體為格力集團,為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母公司。
由於收購范圍與董明珠投資領域有所重合,因此市場將其看作新一輪的格力公司的「母子之爭」。
其實,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的紛爭,早已有之。
2003年10月底,一篇《格力進軍廚具市場》的文章被廣泛轉載,市場上彌漫著「格力電器」多元化的聲音。
但隨後,風雲突變,格力電器發表公開聲明稱,部分公司在媒體刊登的專題報道中,借用「格力電器」和「格力空調」的品牌和良好形象來宣傳自己及產品,嚴重誤導了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是一種對格力電器品牌的侵權行為。
這里的部分公司,不是別人,正是格力集團下屬企業珠海格力小家電。直到2005年12月,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才簽署了無償轉讓商標的合同。
而在這個過程中,格力集團多位高官落馬。格力電器趁勢用1.4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格力集團持有的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電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權。
紛爭並未結束,此前格力集團曾提出要將格力電器賣給外資空調企業開利集團,引起了格力內部的強烈反抗。甚至董明珠也公開提及「沒有我就沒有格力,沒有格力也沒有我。」
更明顯的是,在2012年5月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格力集團推舉了4位董事候選人,但卻未能通過股東大會審議,最終落選董事會。這也意味著格力集團對格力電器的控制進一步減弱。
2016年11月,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僅在格力電器任職。
而此次格力集團擬收購長園集團,進軍格力電器曾看上的新能源車領域,無疑把「母子之爭」的猜想進一步放大。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曾對媒體表示,出現這種集團收購對象和子公司業務方向出現重合,說明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格力集團在計劃進行這次收購時,根本沒考慮格力電器和董明珠的感受。
就本次收購是否涉嫌新一輪的「母子之爭」聯系了格力電器董秘,對方表示求證問題請聯系市場部,但轉接後無人接聽。
長園或成銀隆「替補」?
除了備受關注的母子之爭,此次格力收購長園集團的時間節點也是頗令人玩味。
就在5月15日,長園集團宣稱收到格力集團的要約收購後不久,董明珠的另一位新能源「寵兒」——珠海銀隆卻被媒體頻頻曝出「大面積減產」、「多地停工」、「員工出走」等負面消息,引得外界紛紛猜測,董小姐的造車夢是不是要「黃了」。
要知道,當初為了收購珠海銀隆,董明珠自己可是下了血本。回想2016年,董明珠極力看好珠海銀隆,想要通過上市公司收購其股權,卻並未得到股東們的支持。
最終,豪氣雲天的董明珠一怒之下自掏腰包,並找來萬達的王健林助陣,才一舉拿下珠海銀隆,帶領著疑似格力高管開始了新能源造車之路。
時隔一年多,這筆曾一度被董明珠看好的生意,從2018年起卻開始「出亂子」。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初銀隆新能源實現純電動客車產銷量3189輛,累計增長2228%,市場份額為3.6%,年銷量全國排行第七。截止2017年,公司還在全國建造了8大產業園基地,全球建立了5個研究院。
但快速增長的背後隱藏的財務危機也不小。先是2018年1月10日,有網友和媒體曝出供應商在珠海銀隆門口拉「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生活!請銀隆還錢!」討債橫幅的照片。
接著同月又被《財經》報道、以及當地一家自媒體曝出其通過拆卸、更換車輛電機,更改車輛大架號一系列運作,將1輛車變成2輛車,以此騙取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專項補貼。
就連珠海銀隆內部人士也曝出公司被收購以後,部分業績來自於格力方面提供的供應商資源,以及格力品牌的背書。
可見即便如今的珠海銀隆不似外界揣測的那般「不行了」、「要黃了」,但至少從這些已有信息看出,珠海銀隆的運營確實出了狀況,而且根據此前珠海銀隆方面的公開回復,公司目前確實在調整階段。
而反觀長園集團這幾年的業績,則比較亮眼。
2017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5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達41.6億元、58.5億元和和74.3億元;扣非凈利潤為4.8億元、6.4億元和11.4億元,經營性現金流也均為正值。從2016年起公司總資產更是連續達到百億規模以上。
拋開「母子之爭」不談,在一片珠海銀隆的負面消息聲中,格力集團的收購是否在為董小姐的造車事業找「新替補」,成為了市場熱議的話題。
不過,長園集團董事長許曉文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長園集團與珠海銀隆之間沒有合作,董明珠也沒有參與格力集團與長園集團的談判。而長園集團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則對表示,公司與格力之前有過業務上的合作。
⑹ 格力品圓製冷效果很差,開一天幾乎到不了27度,售後檢測出風口18度,
不製冷原因很多,
可能的原因是壓縮機保護裝置跳脫的現象。
壓縮機過載保護會跳脫代表系統高壓壓力過高或過熱電流過大。
高壓過高過熱的原因及排除:
1,製冷劑過多。適當減少製冷劑量。
2,散熱不良。檢查冷凝管是否有塵垢,清洗冷凝器。
3,管路系統堵塞。參照壓力表判斷、排除,重新系統處理。
4,蒸發器或濾網積塵結垢。氣流變小,系統壓力及溫度失恆,清洗蒸發器或濾網。
5,缺氟也有可能。缺氟時,壓縮機排氣溫度會過熱,使過熱負載保護開關跳脫。
電路方面的問題則是:
1,控制電路板故障。
2,溫度感測器過載,信息錯誤。
3、電源接線松脫、接觸不良。
4、啟動電容器或壓縮機啟動線圈燒毀。
資訊不足,只能這樣分析,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
建議找專業維修人員檢查看看。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謝謝...
⑺ 格力大股東欲涉足汽車業會引發什麼
一則公告,再次讓格力的父子之爭浮出水面。
近日,長園集團發布公告稱,格力集團擬向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公司上市地位為目的。

業內人士認為:「格力集團如若將長園集團股份收入囊中,其或有意涉足新能源和智能裝備業務。而格力集團要進入的新領域與其子公司新布局的領域完全重合。」
格力集團如若要涉足新能源汽車,為何不將其放在已經在這些領域有所布局的格力電器?為何明明知道格力電器已開展了這些業務,還要進入這一領域?格力集團對長園集團的介入,是有意控股還只是參股,是否會引發長園集團控股權的變動?對於格力集團的動作,外界揣測紛紛。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⑻ 格力品圓系列怎麼樣
購買空調優先考慮是否匹配房間,按照每平方米200W,乘以房間平方可以算出需要多大製冷量的空調,再往上選大一個型號,如16平方,需要購買3200W製冷量的空調,往大選一號比如購買3500W的空調,就是機型KFR-35,這樣可以最優保證空調製冷制熱效果。
效果保證之後,至於空調外觀,其他輔助功能可以根據導購說明或者平台界面介紹,來購買。至於空調質量,正規途徑購買的都是一樣的,並無優劣區分,性能區別多在輔助功能和外觀顏色上,這要根據個人喜好來定。
⑼ 格力空調品圓和品悅哪個好,分析對比格力品悅和品圓有
品圓和品悅兩種空調只是名頭的不同,實質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都不怎麼好。格力為了忽悠用戶,故意編造了很多空調的型號,搞了這款那款毫無意義的名頭,但不管什麼型號的格力空調肯定都很差,因為格力技術和管理太次,只靠炒作,產品好不了。故障率很高。
我通過親身體驗,格力電器質量差,服務更差。反正今後我是不會再買格力產品了。
我用過兩件格力產品,一台落地電扇,外罩居然用一個一毫米的螺絲螺帽來固定,拆裝很不方便,很容易丟失。所有別的產品都有定式的很方便的固定方式,而它不用,非要腦殘地「別具一格」。
一台格力空調,室外機居然在機外還拖有一尾巴---普通軟電線連著8的感測器。我的安裝在六樓不到半年就被老鼠咬斷了,不能開機。
可氣的是報修,維修員一接電話,就告知是老鼠咬斷了感測器的線(維修人員居然能准確猜中是老鼠咬斷線,可見故障率高得沒法說),要我自付200元維修費。第二天投訴到本地市格力分公司(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市),答復說是我的自然環境不好造成的故障,確要收費。真不知「環境」在一樓、二樓的買了格力空調的那怎麼辦。
後來我還把事情的經過通過格力的官方網站向格力總公司報告了,希望能得到總公司的意見。可是總公司的售後服務方面也沒有絲毫反饋。
然我用過某品牌的空調,五年後外機風扇壞了,一打電話,立馬來給維修,免費調換,沒有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