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國美集團高管各大區總經理

國美集團高管各大區總經理

發布時間:2021-04-26 01:16:49

Ⅰ 陳曉將出任國美電器董事長

國美完成人事架構調整,與永樂即將完成最終合並

國美電器(0493.HK)昨天(15日)宣布完成組織架構調整,新設置常務副總經理和五位副總經理,但總經理位置空缺。有消息稱,月內國美同永樂最終完成合並,永樂董事長陳曉將出任國美電器的CEO。
黃光裕權力下放

據國美電器品牌管理中心總監何陽青介紹,國美電器於去年10月曾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成立15大中心進行專業化管理,此次又將15大中心分為5大塊進行系統管理,因此在整體構架基礎上設立了5位副總經理。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架構調整,國美一方面是為了完成與永樂合並後的人事對接;另一方面,也是改變國美以前由總裁黃光裕一人決策的局面,換句話說就是「權力下放」。[延伸閱讀:黃光裕退居幕後想玩什麼]

近一段時間以來,關於黃光裕本人因麻煩纏身而淡出國美的傳言比較多,但何陽青昨天表示,傳言止於智者,目前公司仍正常運營,黃光裕仍正常管理公司,此次架構調整,主要是依據國美未來國際化發展需要,從公司內部培養具備戰略意識的復合型人才。

據了解,國美電器集團在董事長、決策委員會、總經理架構下,新設置常務副總經理和五位副總經理。董事長仍是黃光裕,負責財務的副總經理周亞飛出任決策委員會主席。原國美電器戰略合作中心總經理王俊洲為國美電器常務副總經理,5位副總經理分別由李俊濤、牟貴先、孫一丁、周亞飛、魏秋立擔任,15大中心分別由5位副總管轄。同時將總部部分業務骨幹委派到分部擔當總經理及總監,從分部選拔10位總監級以上人員到總部擔當相關崗位。

對於近年來國美的組織架構調整,有內部人士用「眼花繚亂」來形容,幾乎每半年就要調整一次。由於此次國美又設置常務副總經理一職,讓業界浮想聯翩。因為國美電器曾經的二號人物何炬與張志銘,都已先後離開國美:黃光裕的妹夫張志銘為其打工12年後,去年另立門戶打造自己的地產公司;10年間從店長,業務副總、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一步步上升到總經理,成為黃光裕得力干將的何炬,2004年突然跳槽到易好家,出任總經理,但不久後易好家遭黃光裕並購,何炬從此淡出家電零售業。王俊洲為黃光裕近年來重點培養的得力干將,在2000年前後,王在北京大中電器迅猛發展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2004年跳槽國美,曾任國美廣州、深圳香港總經理,國美電器副總經理兼戰略合作中心總經理,在很多場合代表黃光裕出面。

陳曉破例「空降」

在國美的發展過程中,黃光裕從來都不太喜歡「空降兵」,一直強調公司的中高層領導都是要由公司自己培養,因為熟悉行業環境和國美企業內涵的人來逐漸掌握高層,企業的發展才更有保證。但陳曉將是首個破例的「空降兵」,而且將出任國美首席執行官(CEO)。

今年7月,國美宣布以52億港元的代價,並購競爭對手永樂家電,根據協議,最後收購期限在2006年10月17日下午4時,國美承諾會繼續保持國美、永樂的雙品牌運營,同時黃光裕還特別邀請永樂董事長陳曉出任擴大後的國美集團首席執行官,並將在新集團董事會中為永樂人員留出兩個執行董事的席位。完成並購後,中國永樂(0503.HK)將退市。陳曉昨天向記者表示,如無其他意外,雙方將履行協議內容。

但由於在此次國美的架構中,並沒有設置CEO一職,只是總經理一職空缺,讓業界頗感意外,普遍認為國美在整合永樂前單方面拋出如此架構,對永樂很不尊重。更讓人費解的是在此架構中沒有一個永樂高管,意思很明確,即便陳曉空降國美,出任總經理或者CEO職務,但其他永樂高管已經安插不進這一嚴密的國美高管組織架構,除非國美到時再重新宣布調整公司管理層,但這一可能性較小。對於國美單方面突然調整公司架構,陳曉表示高度關注,但以雙方尚未完成合並為由不願作任何評價。(記者 魏宗凱)

黃光裕為何放權 候選人陳曉:不知誰當總經理

宣告52億元合並永樂後,國美電器「掌門人」黃光裕第五次調整公司架構。這位有著200億元資產的「草根富豪」,為國美新設立了一個總經理、一個常務副總經理、5位副總經理的垂直化管理架構,而他本人則有意退居國美管理層的背後,未來只擔任董事長一職。

盡管國美一直向外界強調此次只是機構「微調」,但在這個最新的管理結構中,一向「集權」在手的黃光裕不但自己不再出任管理職務,同時還新設立6個副總經理的位置,如此變化顯然不是小事一樁,至少從表面上看,這將是黃光裕第一次決定讓出國美的管理大權。

黃光裕簡介

在京打拚15年,賺了15億,並在2003年成功登上《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第27名,這就是靠家電營銷起家,對資本運營也十分在行的國美掌門人黃光裕。黃光裕17歲隨其兄弟來到北京,用3萬元的貸款開始了家用電器的經銷。到今天,鵬潤投資的國美電器連鎖已佔有國內家電分銷市場的35%,2002年10月26日,黃光裕重新執掌國美。

陳曉簡介:

由瑞安房地產、東方衛視和第一財經聯合主辦創智贏家—全國青年創業精英大賽於7月14日正式啟動,本次大賽為青年創業精英的電視選拔節目,電視播出每周一期,持續3個月。以下為創智贏家企業家評審陳曉簡介:

陳曉—永樂家電董事長。中國零售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工商聯執委會常委、上海交家電商業行業協會會長等多種社會職務。

Ⅱ 國美高管有哪些

張三李四王麻子

Ⅲ 國美股權與控制權之爭的貝恩債

國美電器15日晚宣布,貝恩資本將以每股1.108港元的轉換價,全數將持有的2016年可換股債券轉換為16.31億股。轉換之後,貝恩資本的股份占擴大後總股本的9.98%,成為國美第二大股東,黃光裕家族的股份被攤薄至32.46%。
黃光裕提名的國美董事候選人鄒曉春回應表示,「創始股東對貝恩轉股歡迎和尊重。」貝恩轉股後成為公司的股東,將不享受嚴格條款保護,但其作為股東與大股東之間長期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貝恩轉股之後可優化國美的資本結構,減少財務開支,提升公司整體業績。
據了解,由於轉換可換股債券約需5天時間完成,國美方面的新聞發言人也稱,貝恩轉股的相關事宜將在9月22日之前完成,貝恩資本方面拒絕對此表態。
在國美發布中期業績時,貝恩資本亞太區董事總經理竺稼稱,要在特別股東大會之前轉股以支持現有國美管理層。貝恩資本債轉股後,加上陳曉所佔1.47%,以及原永樂電器高管們所佔5%,陳曉方面持股16%左右。
鄒曉春指出,竺稼曾表示貝恩不跟任何人捆綁,支持管理層並不表示支持陳曉,陳曉不代表國美管理層,國美現有管理層是指王俊洲、魏秋立等一些人,並不包括陳曉。
針對貝恩轉股後黃氏家族的股權稀釋問題,鄒曉春表示,根據相關法規,大股東還可以繼續增持2%。
「陳曉是一個麻煩製造者,陳曉的離開有利於解決現狀。」鄒曉春直言,目前事件的責任人是陳曉,「如果陳曉辭職,將是負責任的表現」。
同日,黃光裕方面首次以國美電器創始股東的名義發布了《致國美股東同仁公開函》。在信中,黃光裕方面對收回非上市門店經營權、貝恩資本轉股等問題的態度有所緩和。外界猜測,黃光裕方面與貝恩資本之間達成了和解。對於外界猜測,鄒曉春表示願與任何機構投資人和股東溝通,但否認與貝恩達成協議促使陳曉出局。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蘇振華對黃光裕在公開信中打出的民族牌說法並不認可,他表示黃對陳的指責,無外乎是責以私人道義,認定陳團隊背叛了黃的殷殷相托。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私人道義高於公共倫理傳統的社會里,黃的指責或可得到公眾的支持。然而這種支持是經不起考辯的。黃的指責,是將私己道義置於已然具有公共性的公司倫理之上了。反觀陳團隊的回應,一直在強調管理層必須為所有股東負責,這一立場可謂不偏不倚,較之黃家族,高下立判。
有消息稱,陳曉方面已獲得過半數機構支持,鄒曉春對此直言,這一數據並不權威,機構的支持情況還得最後看投票情況。同時,鄒曉春指出,如果大股東的動議在特別股東大會上沒有獲得通過,那麼黃氏家族將收回非上市門店經營管理權。
目前,黃氏家族手頭有372家非上市門店,約占國美門店總數的1/3。此前,鄒曉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表示,如果大股東得以重組董事局,那麼大股東就可以將非上市門店注入上市公司。如果大股東的動議得不到通過,則將面臨國美旗下兩個公司同業競爭,相互傷害的現象。
國美電器原常務副總裁助理胡剛在8月21日在《中國經營報》發表署名文章《陳黃和平共處不失為一種可能》,指出「在這種形勢下,兩人(及其背後聯盟)的關系已變成「合則兩利,斗則兩傷」的狀態。黃光裕可能失去的是控制權及資本利得收益,而陳曉失去的將很可能將是整個職業生命……既然大家都無勝算,不如媾和,各退一步則海闊天空,兩人考慮重新和平共處,這不失為一種解決危機的好辦法。「

Ⅳ 國美老總被抓了,為什麼國美的生意沒有影響國美高層是是怎樣管理國美的

正如之前那位說的,這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一個公司的一個公司。

真正的大公司,絕對不會是一個家族企業。家族企業才會有大家長,大家長完蛋了,全體受損。
國美生意還在,那是因為它的營業主體還在,員工還在,管理層還在,股東還在,而且資產量很大。

當然要指出的是,國美不可能沒有影響,前幾天大盤的下調,一定程度和黃的被抓有一定關系,因為它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股民的信心。國美如果未來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有能力的領導人物,指引它繼續前進的話,其股票的未來也是堪憂的。

Ⅳ 最近國美發生了什麼事件

最佳答案黃光裕對決陳曉!家族控制人對決職業經理人。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糾葛,勝利的天平又將會傾向哪一方?

曾經,黃光裕是國美電器真正的當家人、前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中國首富;曾經,陳曉是永樂電器創始人、國美電器的職業經理人、黃光裕口中「我的接班人」;曾經,他們合作過、幫扶過,甚至親密過。但一切都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現在,黃光裕一心想要從陳曉手中重新奪過對國美電器絕對控制權,陳曉則想讓國美電器打上真正的陳氏烙印。所以,只有決裂,才能顯示出雙方目前最真實的想法。

關於這場紛爭,最新的口水仗來自於18日黃光裕的一封公開信《為了我們國美更好的明天》。黃光裕稱,陳曉作為董事局主席,「存在個人野心,實施陰謀,挑戰職業經理人的職業道德」。對此,國美電器一位高管對媒體回應稱:從一審罪名來看,黃光裕是不是也傷害了很多其他人的利益?

而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認為,不管這場爭斗的過程和結果如何,這都給我國不少的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上了一課」,甚至是「難得一見」的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典型教材」。更有媒體點評認為,這是中國私營公司治理史上,家族控制人與職業經理人、創始人股東與財務投資者對決的驚心動魄一幕。

蜜月——

黃光裕收購由陳曉創辦的永樂電器,也曾有合作蜜月期。「再也找不到比陳曉更合適的總裁人選。」黃光裕曾給陳曉下過這樣的「定義」

在這場紛爭的「史前時代」,黃光裕曾和陳曉在市場上競爭過,也合作過。但在2006年,他們徹底從市場層面的競爭變成了全面的合作,因為黃光裕收購了由陳曉創辦的永樂電器。

「再也找不到比陳曉更合適的總裁人選。」在並購之後,黃光裕曾給陳曉下過這樣的「定義」。而從當時的市場評價中,這個「定義」其實並不為過,因為陳曉是「有能力」的代表——雖然進入家電行業比黃光裕、張近東(蘇寧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和張大中(曾經的大中電器創始人,後同樣為國美電器所收購)等人晚,但陳曉卻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讓永樂電器成為了「上海灘」上的家電業霸主。還有一個側面的佐證是,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時,永樂電器成功集資12億港元,成為僅次於國美電器和蘇寧電器,排行第三的家電連鎖巨頭。

但根據當時媒體的報道,在國美收購永樂之後,還是有人懷疑:陳曉可能會不適應從「老闆」到職業經理人的轉變,他也根本不會躋身國美電器的核心決策層。而當時,「架空」陳曉的說法不禁在坊間流傳開來。但陳曉一直未對相關傳聞作正面回應,只是承認當時決策層的結構是黃光裕的體系。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曾是黃光裕體系中的國美高層管理人員孫一丁、王俊洲和魏秋立等人,目前都已投向了陳曉的「懷抱」。

不過,就當時來說,黃光裕還是給足了陳曉面子。歷數每次國美電器的相關會議,往往走在前台的都是陳曉,黃光裕卻似乎刻意躲在幕後出謀劃策。這個「史前時代」,在分析人士看來,是雙方合作最黃金的時間段。

分裂——

引入貝恩資本,改變狼性擴張的競爭方式,對管理層進行大規模的股權激勵。陳曉接過帥印後,開始了自己的市場運營手法和資本操作路徑

然而,一場變故徹底打破了黃光裕和陳曉之間某種心照不宣的平衡。2008年11月底,黃光裕因多項指控被相關部門刑拘,「接班人」陳曉真的接過了黃光裕丟下的國美帥印,成為國美電器總裁兼任董事會代理主席,並真正走上了國美電器舞台的正中央。雖然這是黃光裕首肯的一項任命,但這恰恰也是雙方走向決裂的「導火索」。

短暫的喘息之後,陳曉就撇開曾經的上司黃光裕,開始了自己的市場運營手法和資本操作路徑。

首先,2009年6月,被認為「對資金極度渴望」的國美電器引入了貝恩資本,後來,分析人士指出,這其實是雙方走向決裂的開始。根據公開顯示的貝恩資本注資國美電器的協議,其將擁有國美電器15.9億元可轉債,同時有權將其轉換為10.8%的國美電器股權。一旦進行相關操作,這將稀釋現在黃光裕手中33.98%的股權(黃光裕目前是國美電器最大單一股東,這也是黃光裕對抗陳曉目前最大的「底牌」)。與此同時,陳曉放棄了黃光裕一直以來在市場上狼性擴張的競爭方式,轉而走效益優先的相對細化道路,關閉了不少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上述資本操作,日前媒體援引黃氏家族代表成員的話稱,「黃光裕也是通過媒體才得知該消息的」。目前,在黃光裕多次造勢,包括上述《為了我們國美更好的明天》中,都在拿陳曉的這項操作說事——「自己的民族品牌為外資所把持」、「國美電器」變成了「美國電器」等。但陳曉也有自己的理由,保住國美電器的股價及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們的利益。

其次,2009年7月7日,僅僅履新半年後,陳曉就進行了大規模的股權激勵。資料顯示,該方案涉及總計3.83億股股份,總金額近7.3億港元。相關報道稱,陳曉與另外10位公司董事及附屬公司董事共獲授購股權為1.255億股,其中陳曉獲2200萬購股權,股權激勵覆蓋了副總監以上級別,共惠及105人。此舉更是將管理層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

「股權一直是黃光裕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多名高管一直沒有得到的,而陳曉僅僅推出一份股權激勵計劃,就收買了幾乎黃光裕的所有老臣。」一位原國美高層稱。對比黃光裕的吝嗇,陳曉的大度,更讓黃光裕的老部下感到溫暖和實惠。

當然,黃光裕是不會容忍自己的「孩子」改名換姓的。為了對抗陳曉和貝恩資本,黃光裕通過增持,保持了33.98%的持股比例。隨後在今年5月11日,黃光裕夫婦利用手中掌控的表決權,於國美電器召開的股東周年大會上,在12項決議中連續投了5項否決票,導致委任貝恩投資董事總經理竺稼等3名前任董事為非執行董事的議案未能通過。而根據此前簽署的協議,如果貝恩投資在國美董事會中失去董事席位,將造成公司違約並須作出賠償,相關賠償額高達24億元。這也就是陳曉日前所說「黃光裕不顧國美死活」的由來。

僵局——

是雙方經營理念的較量,更是資本間的較量,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究竟會站在哪一邊?

上述的決裂行動其實都是在半公開狀態下進行的。8月5日,國美電器就正式宣布起訴黃光裕,罪名基於香港證監會在去年8月向香港高等法院作出的指控:黃光裕及其妻杜鵑策劃國美電器在2008年1月22日至2008年2月5日期間,回購1.298億股份,目的是以國美的資金購買本來由黃光裕持有的國美電器股份,並將售股所得款項向一家財務機構償還一筆24億港元的私人貸款。這讓矛盾正式對外公開,雙方也徹底走向了決裂。

其實在8月4日,黃光裕就已經率先向陳曉宣戰,指責近一年來國美電器業績下滑是陳曉領導的董事局「管理不當」,並意欲重組董事局,讓陳曉淡出國美決策層。

至此之後,雙方就諸多問題打起了口水仗,並一直對峙至今。8月12日,國美5位黃光裕時代的元老倒戈,公開表示與陳曉共進退。

同時,陳曉和黃光裕陣營還積極利用媒體為自己造勢,以期最終贏得勝利。「雙方本輪的對峙,乃至一直以來的爭斗既是陳曉和黃光裕雙方在經營理念上存在差異的體現——家族經營VS陳氏新思維,更是資本間的較量。」一位長期跟蹤國美電器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而且幾乎可以肯定,最終的決勝者將是資本力量更強大的一方。這也凸顯了資本在公司決策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根據雙方的持股比例,黃光裕只要再拉攏16.02%的股權就能占據董事會話語權的半壁江山。而陳曉則需要拉攏更多的資源。但在不少媒體看來,陳曉也有自己的優勢:國美電器管理層、中小股東及貝恩資本的絕對支持,或者說是「民心」。但目前,雙方都已經宣稱獲得了包括機構投資者在內眾多投資者的支持。

事實上,資本在市場上目前已經出現了異動。比如在8月6日,富達基金在二級市場減持國美電器1.792億股,持股比例由5.57%降至4.37%。湯森路透的統計顯示,國美電器目前有180個投資機構股東,持股合計佔44.84%,前50個機構持有超過40%的股權。同時,國美2009年年報顯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達基金3家總計持股20.6%。

「除了貝恩資本基本上明確會站在陳曉一邊外,目前沒有人能真正知道資本到底會支持誰。甚至,包括黃光裕和陳曉在內。」曾經管理過國美電器決策委員會發展戰略研究室、經營管理研究室和總裁辦公室,現任某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胡剛則認為,「總之,他們會選擇給其帶來利益最大化的一方」。

啟示——

資本市場的罕見現象和典型案例

「姑且不論誰對誰錯、過程如何、具體結果怎樣,這場爭斗在資本市場中確實都是一個罕見的現象和很好的案例。」東南大學法學院張馬林教授告訴記者。

首先,按照慣常思維,決策層或管理層作為公司的行政機構,應聽命於最大股東,但黃陳之爭已經打破了這樣的規律;其次,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像往常一樣,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看似是我們自己人內部爭斗的最終結果,外資機構的力量對中國資本市場,甚至民族品牌公司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對於本次黃陳之爭中所顯示的公司董事會相對的「決策獨立性」,張馬林特別指出,「站在保證股東收益角度上,董事會(局)的這種決策更加民主,更能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但站在大股東的角度上,這就違背了其對公司的絕對控制,甚至可能影響到其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決策。」

Ⅵ 中國互聯網十大IT風雲人物是

昨日由中國最大IT門戶網站天極網發起的第五屆「IT風雲榜」在京揭曉。盤點剛剛走過的2006年,周鴻禕、曹國偉、史玉柱、楊旭、李開復、莫天全等10人成為了IT業界最出彩的年度風雲人物。

Ⅶ 請問誰知道負責整個常州蘇州這塊國美電器公司的總經理是誰

打114去!

Ⅷ 國美電器中陳曉作為管理者有哪些成功和失敗的地方

成功:1.有資金的贊助
2.無比堅忍、堅強的性格
失敗:陳曉來到國美擔任著新國美的總裁的時候,他沒有帶來一名舊部,這註定了他身份的尷尬。外界「架空」的說法絕非憑空捏造,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在當時的國美集團總部,雖然陳曉貴為總裁,但仍然號令難以出門。

Ⅸ 東莞國美高層領導作風不潔,道德敗壞,慘無人道

打電話到北京總部失投訴嗎,找董事長,如果有確鑿的證據,可以報警或到法院起訴。

Ⅹ 從國美的陳曉到萬科的王石,職業經理人與股東如何相處

從國美的陳曉到萬科的王石來說,張大中最難得的是「仗義、正直、為人謙和、宅心仁厚」,所以是很容易相處的,但是在職場,畢竟職業經理人只是老闆手下的員工,只是在某些時候代替了老闆的責任而已,服從還必須聽從老闆的,那麼與老闆和諧相處,職業經理人可以遵循下面原則。
做乖巧且忠心的職員
先做人後做事,雖然職場險惡,但只要把各方面的人情事理都做圓滑了,相信你也會成為領導喜歡的下屬。乖巧是職員的第一個要求,沒有一個領導會喜歡自己的職員整天和自己抬杠,沒有任何一個領導會活到神仙的境界可以虛心接受職員的任何意見。做事的時候要揣測領導的想法,同時不能自以為是或者滿腹牢騷,因為對領導盡職盡責是員工的責任。
要為領導的利益考慮
老闆是領導的核心人物,雖然他們不會錙銖計較自己的個人利益,但領導畢竟只是凡人,在兼顧集體利益的同時也不能以犧牲領導的利益為代價。領導比較青睞有思想、顧大局的員工,除了可以在工作的最前線「奮力廝殺」之外,還可以幫助領導樹立在員工當中的權威,並且不辭勞苦地可以為領導鞍前馬後,這樣的員工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升職和加薪的機會。
要做藏得住事的可靠的人
在領導身邊做事,最重要的就是鍛煉自己穩重的心態,領導交代的需要保密的事情一定不能多一句嘴,要知道,好奇會害死貓的,嘴巴緊點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是領導的個人私事尤其要注意。領導出現決策上的失誤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就是讓領導寬心,並且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推,說是因為自己沒有多匯報也好,或者是自己沒按照領導的思想來做也罷,識相的人永遠能夠得到領導的重點培養。
要深入了解領導的業余愛好
要想成為領導的朋友,不僅僅是做好本職工作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要掌握領導閑暇時候的樂事。雖然很多老闆平時太忙,即使有愛好都被擱置了,只要細心觀察還是可以看出一點點蛛絲馬跡的。比如周末的時候可以請老闆出去打打球,也便於「深入」地談心。而老闆總是對這樣的同道中人更加器重,很容易便會委以重任。
對於老闆和職業經理人分工協作問題,合易咨詢建議,一般有下幾項基本原則可借鑒:
一、老闆和經歷主內主外要分清楚,避免權力上的沖突,不過最高權益還是老闆說了算。
二、論證和機會分清,老闆機會,職業經理人論證,作為老闆要側重於憑感性捕捉企業發展機會,而職業經理人則應依理大膽論證。
三、分工要明顯,老闆抓企業發展方向,經理執行。作為老闆應側重於果斷決策指明戰略方向,而職業經理人致力於管理到位執行不偏不離。
四、經理人把企業制度弄好,老闆負責培養人才。
五、經理人細節,老闆宏觀調控。企業做大以後,老闆不能糾纏於日常事務,他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如何獲取資源、把握方向。

閱讀全文

與國美集團高管各大區總經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