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慮的只是成交情況,換個思路你就明白了:
一隻股票,有1億股,如果每股10塊錢,那麼總市值為10億元,如果第二天股價從10塊錢,上升至10.1元,那麼總市值就變成了10.1億,對於某隻股票而言,這多出的部分就是資金流入量,反之股價降低,減少的部分就是資金流出量,所以,也可以算作是市值的變化量
不過一般來說,都會單獨考慮散戶,或者機構,或者主力的資金注入流出情況,比如某散戶的買賣單的對手方未必仍是散戶,那麼資金變化,就表示的是對應投資方的買單與賣單總交易額的差值
❷ 資金凈流入和流出怎麼計算
資金凈流入和流出計算方法:
用外盤手數減去內盤手數,乘以當天的成交均價就得出當天的資金凈流量,如果外盤大於內盤就是資金凈流入,反之就是資金凈流出。
有的軟體可能計算公式更復雜一些,計算所採用的數據更全面一些,比如大單小單分開計算,比如用各個價位的成交手數計算後累加等等,但是其基本原理就是根據行情回報的成交情況區分外盤內盤進行計算。首先,假定外盤手數和內盤手數都是真實的,也就是說,排除了莊家通過各種騙招虛構外盤手數和內盤手數的情況,資金凈流入或資金凈流出這樣的概念成立嗎?大家都知道,有買有賣才能成交,對於賣家來說是資金流出了,那麼買家要想得到這些股票,他們不用出錢嗎?他們出了錢,怎麼就不算流入呢?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所謂的流入流出會顯得很荒謬,看下面兩個例子:
計算實例一:假如你想以現價或高一點的價格買入一隻股票,那麼從你的操作動機來說,應該被劃分為主動性買盤,也就是外盤。但是當你委託以後,你報的價格已經比賣一的價格還低了,這時候正好有主動性賣單(所謂的主動性賣單)出現,那麼你這筆成交就會在系統上顯示為主動性賣單的成交,也就是內盤。你冤枉啊!本來是你主動性買入,但是卻被系統統計為主動性賣出。整個反了。大家想想,這種情況是不是經常出現?那末,行情系統統計的外盤和內盤反映的所謂交易者參與態度有多高的可信度呢?
計算實例二:北京有一個人想7塊錢買入工行,南京有一個人同一個時候想7塊錢賣出工行,而且是同樣的股數。兩個人一個想買,一個想賣,對於工行這只股票來說,應該說是參與者的態度是平衡的。但是,交易所主機總會先接到一個人的指令,然後接到另外一個人的指令。那末,同樣一筆交易,先接到誰的指令,最後的成交統計就完全不同。先接到北京人的後接到南京人的指令,一成交,統計出來就是內盤;而先接到南京人的後接到北京人的指令,一成交,統計出來就是外盤。
❸ 股市中,資金凈流入是什麼意思
資金凈流入(net capital intflow)是一個金融學術語,與其相對的是資金凈流出,它們用來描述資金流向的,舉個通俗的例子,一個水池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假設進口流入1立方的水,出口流出2立方的水,相對於水池來說,水凈流出1立方,反之水凈流入1立方。
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買盤和賣盤的概念。
買盤就是總成交中主動買入的那部分。賣盤就是總成交中主動賣出的那部分。
買盤成交所對應的資金就是流入資金,相應的,賣盤對應的資金就是流出的部分。
這樣你就明白了:所謂資金當日凈流入或流出,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可以認為它是表示當天市場對某支股票的追捧程度。
比如資金凈流入,就表示主動買入這支股票的資金多,說明這支股票比較受歡迎,一般其股價當天都是上漲的。而如果是凈流出,說明持有此股的人將其籌碼派發的慾望比較強,這種情況下一般股價會下跌。特別是如果持股者恐慌性殺跌或者主力不計成本派發的話,股價一般都會快速大幅下跌。
而實際上,正如你所說的,有買必有賣,有賣必有買,最後買方付出的資金和賣方或得的資金是相等的
白話敘述一下,例如一支股票流通盤是1億股,股價是10元,這樣它裡面的現金含量就看作是10億。然後第2天大家花11元去買,換手率達到100%。這個時候還是那支股票,現金含量就是11億了。那麼就是凈流入1個億.
再來一個更抽象的,就是當天凈流入,股價卻跌了。(接上面)這種情況可以是,臨收盤成交了一手9元的交易.股價就變成了9元。但資金還是凈流入的
❹ 股市裡「資金凈流入」怎樣理解謝謝!
凈流入是個差值也就是買盤量-賣盤量 所有股票啊只是權重股對大盤指數影響比較大罷了 還有上證300指數這是根據部分股票算出來的
❺ 股票凈流入資金是怎麼算的
不同的軟體在計算抄資金凈流入的公式是不一樣的。
一般是以一定數量或金額的大單主動買入,做為資金凈流入計算,同樣的大單主動賣出作為流出計算。流入減去流出就是凈流入。
只不過不同的軟體計算的公式會有差別,所以不同軟體上看同一個股票同一個時期的凈流入數據是不一樣的。
當天的凈流入,自然是算當周的流入資金,也算做當月的流入資金。
但是,看這些數據幾乎沒有作用,無法預測未來股價,這個指標反而容易成為莊家欺騙散戶的工具。
❻ 股市中的資金凈流入和凈流出是怎麼計算的
流入資金減去流出資金。
如果是正值表示資金凈流入,負值則表示資金凈流出。上漲時的成交額計為流入資金,下跌時的成交額計為流出資金。
一般情況下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走勢非常相近,但在以下兩種情況下,資金流向指標具有明顯的指導意義:
當天的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相反。比如該板塊全天總體來看指數是下跌的,但資金流向顯示全天資金凈流入為正。
當天的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在幅度上存在較大背離。比如全天指數漲幅較高,但實際資金凈流入量很小。
當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出現以上背離時,資金流向比指數漲跌幅更能反映市場實際狀況。

(6)三美股份資金凈流入擴展閱讀:
資金流向演算法說明:
通過價格變化反推資金流向。股價處於上升狀態時產生的成交額是推動股價上漲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入;股價處於下跌狀態時產生的的成交額是推動股價下跌的力量。
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出;當天兩者的差額即是當天兩種力量相抵之後剩下的推動股價上升的凈力,定義為當天的資金凈流入。
考察成交單的方向和大小來定義資金流向。根據滬深交易所提供的成交數據,如果單筆成交的成交價在現價之上,即主動性買盤,表明買方的意願更強烈,該筆成交定義為資金流入;如果單筆成交的成交價在現價之下。
即主動性賣盤,表明賣方的意願更強烈,該筆成交定義為資金流出。另外一方面,根據單筆成交量的大小將主力資金和散戶資金加以區分,就可以很好的將機構資金的動向展示給投資者。
鷹眼大單-資金流向系統主要採用第二種演算法,將資金流向分為總資金流向和分類資金流向。其中,總資金流向反映多空雙方買賣意願,分類資金流向反映主力和散戶買賣意願。
❼ 股票里資金凈流入和資金凈流出,如何理解
資金凈流入計算方法很簡單,舉例說明:在9:50這一分鍾里,鋼鐵板塊指數較前一分鍾是上漲的,則將9:50這一分鍾的成交額計作資金流入,反之則計作資金流出,若指數與前一分鍾相比沒有發生變化,則不計入。每分鍾計算一次,每天加總統計一次,流入資金與流出資金的差額就是該板塊當天的資金凈流入。
反之,資金凈流出。跟股市總價值無關。
❽ 如何發現個股機構資金凈流入
個股機構資金是否會發生凈流入,在於觀察助理資金流向指標。主力資金流向指標是股民朋友使用選股技巧時的一項很實用指標,如果一隻股票有主力資金的介入其走勢一定會受到影響,主力如果想要拉升(如何判斷股票即將拉升)某隻股票那麼就一定會在資金上下大功夫,股價就一定會受到主力資金的影響。那麼資金流向又是什麼呢?資金流向在國際上是一個成熟的技術指標,資金 流向能夠幫助投資者透過指數(價格)漲跌的迷霧看到其他人到底在干什麼。資金流向測算的是推動指數漲跌的反映了人力量強弱,這們對該板塊看空或看多的程度到底有多大。
主力資金流向指標在很多股票軟體中都有(比如,東方財富通免費軟體就有這個指標,很容易查看),大家只要按照這些指標給出的數據作為參考,這是我們如何選股時的重要參考。一般地說,凡是資金大量流入的股票,其股 價就不斷攀升;凡是資金不斷流出的股票,其股價就逐步下跌。
選股時需要注意的主力資金流向指標,從漲跌幅榜觀察資金流向的波動性:主力資金的進場與閑散小資金進場是有所不同的,大資金更善於發掘有上升空間的投 資品種,而閑散游資是否集中進場更多取決於當時大盤行情是否好。因此從盤面上來看,板塊個股具有輪動性,並且大資金總體上進出市場的時間早於小資金進出的 平均時間。如何發現主力已動手了呢?看漲跌幅榜,最初發動行情的個股往往最具備示範效應,你如果沒有買到龍頭股就買像龍頭的但還沒大漲的個股,因為資金具有輪動性,一定要記住。主力只會做抬轎的事而不會干解放的活。此外就是看跌幅榜居前的一些個股是否前兩天有過上漲行情,所以我們進行股票個股行情查詢就很
有必要,還要觀察這兩天成交量是否也比較大。如果是,則說明人氣被聚集起來了,跟風的資金比較堅決,有利於行情的持續發展,當然大幅上漲後放量下挫則不在 此列。
主力資金的動向是大家投資股市十分重要的參考依據,大資金往往對股價能夠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能明確判斷自己所操作的股票是否有主力資金的介入,那麼對於我們投資就會有很重大的指導意義啦!而主力資金流向指標就是我們摸清主力資金動向的有力工具。
❾ 為什麼有些股票顯示有資金大量凈流入
我需要和您糾正一下,作為理財師資金的凈流入,對於我們來說的概念是全力建倉階段,而您所謂資金流入,則不是我們的這個概念,我們機構的資金凈流入永遠是相對的,而且是在某一個時期,而不是股票成交的那一天。
你們說的資金凈流入是一個相對的統計,根本不是科學的概念,按照機構人的稱呼叫法為大資金流入,或叫主力資金相對流入。
因為你要真正看到所有資金,流入必然等於流出數據,而多大的資金算大資金,不同的人,不同的軟體有不同的定義,而且統計的數據也不同,對於我們機構來說,則必須人工收集的確切數據,否則不予以任何考慮。
對於散戶來說,大資金流入大於流出,正常該漲,但若流出資金化整為零,就可能統計不進來,造成了流入多的假象。反之亦然。還有的主力善於偽裝自己,成交稀少時,用小資金打壓股價,散戶害怕,拋盤就多,股價就加速下跌,這時再大筆買入,股價也是下跌的,但大資金是流入的。
統計的問題。規定一分鍾之內,如果股指是上漲的,那麼這一分鍾內成交的金額就算作資金流入,如果下跌,就算作是資金流出。因為一般情況下,股指上漲,買入的多,而下跌賣出的多,所以就這么定義來判斷資金的流入流出。所以,資金流入不一定漲,流出也不一定跌。其實單從炒股賺錢的角度來說,這個指標的意義不是很大。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如一隻股票當天開盤價是8元,在當日的成交過程當中,以8.3元買入了100手,但是收盤的時候,莊家利用收盤時候成交比較清淡的機會,用10手將股價打壓至7.8元,那麼,雖然股價是下跌的,但是,資金是凈流入的,反之的話也是一樣的,我的解釋希望你能夠了解,這是機構業內都知道的事情。
❿ 股票資金凈流入是怎麼算出來的
1、一般的軟體,其實就是簡單地用外盤手數減去內盤手數,乘以當天的成交均價就得出當天的資金凈流量,如果外盤大於內盤就是資金凈流入,反之就是資金凈流出。有的軟體可能計算公式更復雜一些,計算所採用的數據更全面一些,比如大單小單分開計算,比如用各個價位的成交手數計算後累加等等,但是其基本原理就是根據行情回報的成交情況區分外盤內盤進行計算。首先,假定外盤手數和內盤手數都是真實的,也就是說,排除了莊家通過各種騙招虛構外盤手數和內盤手數的情況,資金凈流入或資金凈流出這樣的概念成立嗎?大家都知道,有買有賣才能成交,對於賣家來說是資金流出了,那麼買家要想得到這些股票,他們不用出錢嗎?他們出了錢,怎麼就不算流入呢?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所謂的流入流出會顯得很荒謬,看下面兩個例子:
2、計算實例一:假如你想以現價或高一點的價格買入一隻股票,那麼從你的操作動機來說,應該被劃分為主動性買盤,也就是外盤。但是當你委託以後,你報的價格已經比賣一的價格還低了,這時候正好有主動性賣單(所謂的主動性賣單)出現,那麼你這筆成交就會在系統上顯示為主動性賣單的成交,也就是內盤。你冤枉啊!本來是你主動性買入,但是卻被系統統計為主動性賣出。整個反了。大家想想,這種情況是不是經常出現?那末,行情系統統計的外盤和內盤反映的所謂交易者參與態度有多高的可信度呢?
3、計算實例二:北京有一個人想7塊錢買入工行,南京有一個人同一個時候想7塊錢賣出工行,而且是同樣的股數。兩個人一個想買,一個想賣,對於工行這只股票來說,應該說是參與者的態度是平衡的。但是,交易所主機總會先接到一個人的指令,然後接到另外一個人的指令。那末,同樣一筆交易,先接到誰的指令,最後的成交統計就完全不同。先接到北京人的後接到南京人的指令,一成交,統計出來就是內盤;而先接到南京人的後接到北京人的指令,一成交,統計出來就是外盤。舉個極端的例子,假如某隻股票一天只成交了一筆,那麼統計為內盤還是外盤其實就是隨機的,也可以說,就是上帝定的。乖乖!這樣的統計可信嗎?
4、除了以上所舉的例子以外,莊家可以很容易地將其主動拋出的成交手數(應該是內盤)經過某種手段讓系統統計為外盤,或者相反,以蒙蔽過分依賴統計數據做出操作決定的散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