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內關於光纖感測器的企業單位有哪些
中國最大的光纖感測技術研究開發與生產基地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理工光科是中國最大的光纖感測技術研究開發和生產基地。是烽火科技集團•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旗下,國家發改委批准建設的「光纖感測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承建單位之一,是國內光纖光柵火災報警安全檢測技術設備的最大供應商;
理工光科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技術隊伍,擁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姜德生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專職研究人員60餘人,正高10人(含博士生導師6人)、副高21人、博士13人,碩士21人、客座研究人員12人;擁有科研用房5600平方米,建有光學研究室、感測器研究室、材料研究室、光電研究室、系統研究室等多個研究室,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儀器設備500台套,價值3000餘萬元。近五年來,理工光科承擔國家和省部科技項目30餘項,獲獎成果10餘項,其中,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4項,省部級獎10餘項,獲得專利2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15項;
「求實、創新、超越、服務」是理工光科的企業精神。多年來,理工光科結合市場實際需求,自主研發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突破傳統光纖感測技術局限,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率先將光纖光柵感測技術應用於石油石化、電力、隧道交通等行業危險場所火災探測報警及國家大型工程與重大裝備安全檢測;
理工光科振興和發展我國光纖感測行業為己任,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已發展成為我國光纖感測產業規模最大的研究開發中心與生產基地,並依託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和國家211重點高校—武漢理工大學及國家級重點研發機構—光纖感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擁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和科研優勢。憑借這些資源,理工光科已在全國形成光纖感測技術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使光纖感測技術盡快推廣應用於我國眾多行業、重大工程及國防軍工,為光纖感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
❷ 國家最近投資了幾個億在石化的實驗室,有人知道是哪些實驗室嗎
一、中國化工新材料產發展現狀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化學工業中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新領域。目前,化工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及其合金、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機硅、有機氟、特種纖維、復合材料、微電子化工材料、納米化工材料、特種橡膠、聚氨酯、高性能聚烯烴、特種塗料、特種膠粘劑、特種助劑等十多個大類品種。
綜觀當今世界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工程塑料增速快,產業規模大。二是生產技術掌握於少數幾家公司,行業集中度較高。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工程塑料大公司為了更多佔有未來市場的份額,近幾年都在競相制定擴產計劃,重點向工程塑料需求增長最快的亞太地區擴張。三是有機硅材料發展較快,新產品層出不窮,現已成為僅次於工程塑料的第二大化工新材料。近幾年來,世界有機硅材料一直在迅速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在5%以上,因此世界各大有機硅公司均在不斷地擴大生產能力。
在中國,化工新材料主要包括有機硅材料、工程塑料、有機氟材料、特種工程塑料、納米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功能性膜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產品。他們對國民經濟和尖端技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的化工新材料是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化工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發展。特別是近10年,國家投資30多億元,支持建設了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工程等在內的一批項目,組織並實施了上百項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帶動了近10倍的社會資金投資新材料產業,包括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在內的中國化工企業和化工科研機構,加大了對化工新材料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促使多個領域的化工新材料研究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化工新材料產業化規模和應用水平也不斷提高,工業產值突破5500億元。經過40多年的努力,中國在化工新材料領域已研製和生產出上萬個品種、牌號的材料和製品,為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如氟硅材料、納米材料、火箭推進劑等具有較先進水平的化工新材料,被及時運用於工業生產中。隨著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化工新材料在現代工業和農業以及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高新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開拓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市場,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正進入發展佳境。當前,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呈現出如下特徵:一是市場需求旺盛,並呈高速增長態勢。例如,五大通用工程塑料消費量1995年為14.57萬噸,2005年達到125.9萬噸,2005年僅PC的消費量就達到70萬噸,聚甲醛的消費量也達到19.2萬噸。又如,1995-2005年中國有機硅材料市場消費量年均增長率高達約30%,2005年中國有機硅單體甲基氯硅烷的需求量近45萬噸。目前,中國有機硅市場約佔全球市場的15%,而且正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二是部分化工新材料初具產業規模。目前,國外生產的大類品種,中國基本上都已研製成功,部分化工新材料如PBT工程塑料、聚醯胺、有機硅、氟材料等品種已具有一定生產規模,部分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
但就整體而言,當前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許多先進的、高性能的、專用的功能材料、復合材料依然依賴進口,而一些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傳統材料的生產卻開始過剩。由於中國高性能化工新材料產業化程度還很低,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只能依賴進口。「九五」以來,中國主要化工新材料的進口量呈逐年遞增態勢。目前,中國五大通用工程塑料年產量僅18萬噸,自給率為14%,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工程塑料進口國。有機硅單體聚硅氧烷一半以上需進口。其次,國內科研力量在產品的生產研製上投入較多,而對產品應用領域的開發創新,特別是對原有材料替代的研發投入相對薄弱。
伴隨中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進步,國民經濟對化工新材料,在品種和產品性能、裝置產業化規模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市場空間、投資空間明顯顯現。巨大的市場需求和較弱的供應能力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國外公司紛紛到中國投資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中國化工新材料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二、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在化工新材料領域發展情況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是2004年經中央政府批准,在中國藍星、中國昊華等化工企業基礎上重組設立的綜合性化工企業集團。但與其他一些國有企業不同,我們沒有過多的政府背景和資源性投入,而是以國有資產為主體,在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形成了自己的企業基礎,並實現快速健康發展。譬如,在2004年5月9日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成立之時,資產規模僅300多億元,銷售收入僅200多億元。經過我們近3年的不懈努力,2006年底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的資產規模已達93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800億元。這從一個側面表明,在我們從事的傳統基礎化工和特種化學品領域,市場需求的旺盛帶動了企業的成長,也為大規模的化工企業重組、並購創造了條件。因此我們提出了「老化工、新材料」的企業定位,即在傳統化工企業的基礎上,通過重組、整合、擴建、技術進步,發展中國新興的化工新材料和特種化學品,並且注重產品鏈向上下游延伸,到目前來看,這一策略取得了較好成效。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目前的產業結構分為6個業務板塊,分別是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板塊、石油加工及化工原料板塊、農用化學品板塊、橡膠加工及化工機械板塊、氯鹼化工板塊和科研開發板塊。集團公司目前下設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中國化工新材料總公司、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中國化工裝備總公司、中國化工油氣總公司等專業公司,管理100多家生產經營企業和24家科研單位,控股10家國內A股上市公司和2家非銀行金融機構。2006年以來,還收購了法國羅地亞有機硅公司、法國安迪蘇(Adisseo)公司、澳大利亞凱諾斯(Qenos)公司等4家海外企業。
在化工新材料領域,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擁有有機硅、有機氟、硅橡膠、硅樹脂、硅油、PBT、特種聚氯乙烯、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苯硫醚、環氧樹脂、聚四氟乙烯、聚氨酯、芳綸、氣相白炭黑等幾十種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基地。其中有機硅產品在2006年成功收購法國羅地亞有機硅項目後,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三; PBT樹脂生產規模位居亞洲第一,氟橡膠、氣相白炭黑和環氧樹脂產量位居全國第一。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具有較強的科技實力,擁有24家化工科研、設計院所,並建立了碳一化學、有機硅、液體分離膜、受力結構工程塑料、聚氨酯和變壓吸附6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行業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8個國家產品監督檢測中心。我們通過自主開發、引進消化吸收、合作開發等多種形式,科研開發和產業化均取得較好進展。近5年來,公司在相關領域取得科技成果近千項,其中有機硅等100多項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公司所屬企業共申請專利2116件,擁有授權專利969件。目前,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在有機硅(含配套專用原料工業硅)、聚碳酸酯(含配套專用原料聚碳級雙酚A)、聚甲醛、TDI等產品的生產技術方面已經形成一批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這批專有技術的水平已達到或全面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將為中國化工新材料的做大做強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化工新材料產業為重點,加快發展步伐,爭取在今後兩年內,使資產規模和銷售收入均達到1000億元,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化工集團。
三、對化工新材料業務未來發展的考慮
對全世界的化工企業而言,中國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市場。目前,中國已是僅次於美國之後居全球第二位的化學品消費國。據有關統計數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銷售收入在2006年已達到151042028億美元。中國化學工業的增長速度甚至快於GDP增速。今後5-10年將有大量新增能力產出,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化學品仍將繼續依賴於進口。屆時中國可能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化學品製造國,在世界化學品市場的份額將從現在的8%上升到13%。而化工新材料的增長速度更高於一般化學品。中國化學工業的增速使得這塊土地變得炙手可熱,今年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項目建設和轉讓技術將繼續增加。
在「十一五」規劃中,新材料是大力發展的高技術產業之一。隨著中國逐漸成為全球製造業基地,新材料將越來越顯示出其發展潛力,成為支撐中國製造業的基礎產業。而化工新材料作為新材料的一個重要領域,將在未來幾年繼續獲得高速發展。
目前的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和國內許多化工企業一樣,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在承上啟下的一個關節點上。我們將積極抓住全球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的機遇,順應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整合集中的潮流,努力在今後的競爭中立穩腳跟,實現更大發展。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是:按照突出主業和專業化協作的原則,進一步強化已有的化工新材料核心業務,滿足國內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按照上下游一體化的原則,圍繞化工新材料核心業務,適度進行產業鏈的延伸,發展相關的石油和化工產業;配合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對國內輪胎企業進行整合,做大和提升輪胎業務;發揮科研和已有的產業優勢,發展精細化工產業;為保障農業生產,加強農用化學品業務。
化工新材料是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的優勢產業,我們將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集中精力對化工新材料和配套原料領域進行投入,以化工新材料及其它高新技術產業帶動傳統產業發展。我們考慮將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加大化工新材料主導產業中重點產品的發展力度,使主要產品的生產裝置實現經濟規模,並形成若干條較為完整的產品鏈。包括有機硅、有機氟、工程塑料及配套原料、環氧樹脂、聚氨酯及配套原料等。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及高附加值產品銷售收入及利潤的比重。
二是構建大型化工新材料園區。未來幾年,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將在天津、上海、遼寧、山東、江西、江蘇及蘭州等地建設化工新材料裝置,將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化工新材料工業園區。通過建設大型化工新材料基地, 合理配置生產要素, 實現化學工業向集約化和循環經濟的方向發展,形成最經濟的發展模式,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三是重點建設一批化工新材料項目。大力發展有機硅、蛋氨酸、有機氟等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品;加快聚甲醛、聚碳酸酯和PBT等裝置建設,以增加工程塑料產品品種和市場份額,使中國化工集團在工程塑料領域具有較強的實力;積極發展其他材料和特種纖維,並形成產業規模。
四是完善原料配套。根據發展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與國內外企業的廣泛合作,尋求利用石油、天然氣及煤炭資源,配套發展化工原料。
五是加強國際合作。「十一五」期間,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將積極利用全球產業轉移的機會,將自身的發展溶入國際化工產業調整、發展的潮流之中,擴大和加強與國際化工企業在投資、技術、智力、管理等方面的廣泛合作,將國外化工企業、投資機構、科研機構的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優勢,與我們在資源、市場、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包括:圍繞主導業務,通過收購、重組國外相關企業,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獲得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充分發揮國內外協同效應;以吸收國外直接投資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吸引外資特別是跨國公司參與集團公司的工業園區建設和重大項目建設。從而擴大企業生產規模,提高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的競爭力。
六是以自主創新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核心,以突破和提高主導產品的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和盡快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為目標,適度超前,突出重點,加強化工新材料及其上下游產品的科技開發和針對關鍵技術的攻關,使集團公司主要產品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技術經濟指標和產品性能指標不斷提高。
七是遵循科學發展觀,採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和環境友好的工藝,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資源和能源,加強環境保護,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化工企業,雖然在成立以來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在化工新材料領域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我們深知,我們的基礎還很薄弱,實力還不強大,與許多跨國企業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們面前還有許多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將與全球的化工同仁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迎接挑戰,為推動世界化學工業和化工新材料產業不斷發展而加倍努力。
❸ 天科股份有限公司前景如何
再回答一次!
天科股份 [600378] 均線助跌明顯,目前減磅為主!
公司是催化劑行業回龍頭。其發展答對我國化肥工業和甲醇工業有較大影響,近期部分化肥概念股表現相當強勁。公司是國內催化劑龍頭企業之一,公司鎳系和銅系催化劑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為80%和30%。
希望滿意!祝好運!^_^
❹ 百靈天地董事長王文勝個人簡歷
因工作接觸幾次,王董事長是很大氣、很務實的人,值得信賴和合作。
❺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科股份)是經國家經貿委國經企改[1999]745號文批准,以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原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為主要發起單位,聯合浙江芳華日化集團公司,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原化學工業部科學技術研究總院),化學工業部晨光化工研究院(成都),中橡集團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原化工部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1999年1月,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科技部和中科院評審認定為高科技企業。同年3月15日,中國證監會以發行監管函批准了天科股份的改制工作。天科股份於1999年8月初在四川成都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當時注冊資金7072.377萬元,注冊時法定代表人為馮孝庭。
2000年12月25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發行字[2000]180 號文核准,天科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4500萬股社會流通股,公司注冊資金增加到11572.39萬元。2001年4月公司實施10股轉增3股分配方案,公司注冊資金增加到15044.11萬元。2002年5月公司實施10股送0.5股,轉增2.5股分配方案,公司注冊資金增加到19557.3391萬元。現任法人陳健。
天科股份的經營范圍:催化劑,變壓吸附氣體分離技術及裝置,特種氣體,有機化工產品,特種閥門,吸附劑等的研製、生產、銷售,化工產品開發設計與技術咨詢。經營本企業自產產品及技術的出口業務;經營本企業生產所需的原輔材料、儀器儀表、機械設備、零配件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國家限定公司經營和國家禁止進出口商品及技術除外)。
❻ 國家工程實驗室的項目清單
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清單(截至2012年底) 序號 名稱 主要依託單位 獲批年份 1 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 昆明理工大學 2005 2 生物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2007 3 大型鑄鍛件數值模擬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2007 4 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2007 5 高速鐵路系統試驗國家工程實驗室 鐵道科學研究院 6 高壓電氣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安電力機械製造公司 2007 7 數字化造船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2007 8 下一代互聯網寬頻業務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006 9 汽車節能環保國家工程實驗室 奇瑞汽車有限公司 2008 10 特高壓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武漢) 國網武漢高壓研究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2008 11 石化工業水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 2008 12 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2008 13 製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四川大學 2008 14 電力系統模擬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2008 15 艾滋病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 吉林大學 2008 16 葯物基因和蛋白篩選國家工程實驗室 東北師范大學 2008 17 西北瀕危葯材資源國家工程實驗室 陝西師范大學 2008 18 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 曲阜裕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景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08 19 哺乳動物細胞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 魯南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制葯有限公司 2008 20 再生型醫用植入器械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東冠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8 21 棉花轉基因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 2008 22 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8 23 中葯標准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上海葯物研究所 2008 24 西南瀕危葯材資源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西壯族自治區葯用植物園 2008 25 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 廈門大學 2008 26 煤間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2008 27 煤直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8 28 生物飼料安全與污染防控國家工程實驗室 浙江大學 2008 29 獸用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 金宇保靈生物葯品有限公司 2011 30 酶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 福建福大百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08 31 特高壓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昆明、廣州)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2010 32 抗腫瘤蛋白質葯物國家工程實驗室 清華大學 2008 33 特高壓變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沈陽變壓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 2008 34 鋼鐵製造流程優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 2008 35 先進金屬材料塗鍍國家工程實驗室 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2008 36 作物細胞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008 37 南方林業生態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08 38 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林業大學 2008 39 生物質化學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2008 40 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北方) 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2008 41 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南方) 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2008 42 現代絲綢國家工程實驗室 蘇州大學 2008 43 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 長慶石油勘探局 2008 44 油氣管道輸送安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 2008 45 油氣鑽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石油集團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 2008 46 畜禽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業大學 2008 47 作物分子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2008 48 瀕危葯材繁育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 2008 49 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中煤礦山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礦山建設集團公司 2008 50 煤礦採掘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太原研究院 2008 51 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2008 52 TFT-LC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8 53 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2008 54 超導材料制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08 55 光纖感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武漢理工大學 2008 56 難冶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大學 2008 57 結構性碳纖維復合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2010 58 下一代互聯網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交通大學 2008 59 濕法冶金清潔生產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2008 60 功能性碳纖維復合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 2008 61 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 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參與建設 2008 62 塑料改性與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 63 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洛陽中硅高科技公司 2008 64 真空技術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沈陽科學儀器研製中心有限公司 2008 65 船舶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 2009 66 中葯過程式控制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中國葯材集團公司 2009 67 電子信息產品協同互聯國家工程實驗室 深圳閃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009 68 數字家庭網路國家工程實驗室 海爾集團公司 2009 69 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同濟大學 2009 70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理工大學 2009 71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2009 72 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2009 73 電子信息產品標准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所 2009 74 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州廣晟數碼技術有限公司 2009 75 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參與建設 2009 76 TFT-LCD關鍵材料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 2009 77 高密度集成電路封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9 78 生物質發電成套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華北電力大學 2009 79 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2009 80 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 2009 81 醫用植入器械國家工程實驗室 威高集團有限公司 82 下一代互聯網接入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華中科技大學 2009 83 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郵電大學 2008 84 制漿造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輕工業杭州機電設計研究院參與建設 2009 85 下一代互聯網核心網國家工程實驗室 清華大學 2011 86 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0 87 新一代移動通信測試驗證國家工程實驗室 工業和信息產化部電信研究院 2010 88 新一代移動通信設備與終端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2010 89 新一代移動通信無線網路與晶元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大唐電信科技產業控股有限公司 2010 90 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 2010 91 特種顯示國家工程實驗室 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 2010 92 海洋石油勘探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海石油總公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1 93 糧食儲運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河南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和南京財經大學 2011 94 農業生產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2011 95 糧食加工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糧食儲備局無錫科學設計院 2011 96 糧食發酵工藝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南大學 2011 97 稻穀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1 98 小麥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濟南)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2011 99 小麥國家工程實驗室(鄭州)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 2011 100 水稻國家工程實驗室(南昌) 江西省農科院、福建省農科院、江西農業大學、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2011 101 水稻國家工程實驗室(長沙)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牽頭,湖南農業大學、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1 102 輪胎設計與製造工藝國家工程實驗室 三角集團 2011 103 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青島科技大學、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賽輪股份有限公司 2011 104 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技大學、安徽科大訊飛公司 2011 105 PDP國家工程實驗室 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 2011 106 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山東農業大學 2011 107 土壤養分管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 2011 108 耕地培育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11 109 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沈陽)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2011 110 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長春)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11 111 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哈爾濱)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2011 112 旱區作物高效用水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1 113 作物高效用水與抗災減損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2011 114 口腔數字化醫療技術和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大學 2011 115 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 北京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有限公司 2011 116 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圳) 深圳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 2011 117 高效節能環保內燃機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 2011 118 無線網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1 119 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 清華大學 2012 120 公路養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 河南省高遠公路養護技術有限公司 2012 121 新型道路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 江蘇交通科學研究院 2012 122 公路隧道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重慶交科院 2012 123 港口水工建築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 2012 124 陸地交通氣象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 2012 125 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南交通大學 2012 序號 實驗室名稱 依託單位 1 電子政務建模模擬國家工程實驗室哈爾濱工程大學2 油氣鑽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石油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 3 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石油西安長慶石油勘探局等 4 油氣管道輸送安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石油管道局等 5 南方林業生態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6 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大學等 7 難冶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 中南大學 8 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 9 真空技術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沈陽科學儀器研製中心等 10 中葯標准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上海葯物所等 11 煤炭間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12 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 13 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 14 功能性碳纖維復合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航科技集團航天材料及工藝所 15 石化工業水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 16 中葯過程式控制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 17 制漿造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 18 瀕危葯材繁育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 19 高壓電氣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西電集團公司 20 下一代互聯網寬頻業務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網通等 21 畜禽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業大學 22 旱區作物高效用水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3 作物分子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24 作物細胞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5 生物質化學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26 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等 27 濕法冶金清潔生產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28 電子信息產品標准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所 29 大型鑄鍛件數值模擬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30 數字化造船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十一所 31 船舶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船重工711所等 32 生物飼料安全與污染防控國家工程實驗室 浙江大學等 33 鋼鐵製造流程優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冶金自動化研究院 34 先進金屬材料塗鍍國家工程實驗室 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35 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 廈門大學 36 超導材料制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37 光纖感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武漢理工大學 38 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 39 醫用植入器械國家工程實驗室 威高集團 40 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同濟大學 41 現代絲綢國家工程實驗室 蘇州大學 42 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南方) 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43 製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四川大學 44 特高壓變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沈陽變壓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45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46 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47 TFT-LCD關鍵材料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等 48 西北瀕危葯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 陝西師范大學 49 電子信息產品協同互聯國家工程實驗室 閃聯公司等 50 (昆明、廣州)特高壓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南方電網公司 51 (武漢、北京)特高壓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網武漢高壓研究院 52 煤礦採掘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煤科總院太原分院等 53 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54 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 昆明理工大學 55 TFT-LC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56 塑料改性與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7 高密度集成電路封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蘇長電科技股份公司等 58 艾滋病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 吉林大學 59 下一代互聯網接入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華中科技大學等 60 生物質發電成套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華北電力大學 61 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 湖南遠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 62 數字家庭網路國家工程實驗室 海爾集團 63 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 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64 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州廣晟數碼技術有限公司 65 西南瀕危葯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西葯用植物園 66 酶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 福大百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67 葯物基因和蛋白篩選國家工程實驗室 東北師范大學 68 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北方) 長春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69 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中煤礦山工程公司 70 生物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71 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郵電大學等 72 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林業大學 73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理工大學 74 下一代互聯網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交通大學 75 結構性碳纖維復合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76 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大學等 77 汽車節能環保國家工程實驗室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78 稻米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79 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河南工業大學 80 糧食儲運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糧食局、南京財經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81 糧食發酵工藝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南大學 82 糧食加工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糧食局無錫科學研究設計院 83 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青島科技大學等 84 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85 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南交通大學 86 海洋石油勘探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海油研究總院 87 無線網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88 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長沙理工大學 89 港口水工建築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 90 新型道路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91 公路隧道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 92 公路養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河南省高遠公路養護技術有限公司 93 陸地交通氣象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

❼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的名單
2009年授牌名單(高校版) 序號 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名稱 依託單位 1 環保型高分子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四川) 四川大學 2 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甘肅) 蘭州理工大學 3 晶體生長設備與系統集成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陝西) 西安理工大學 4 精密與超精密加工及測量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陝西) 西安工業大學 5 復雜煤氣層瓦斯抽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重慶) 重慶大學 6 多肽葯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重慶) 第三軍醫大學 2010年授牌名單(高校版)
待續
2011年授牌名單(高校版) 序號 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名稱 依託單位 1 新能源光電器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北) 河北大學 2 電子政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理工大學 3 空間光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發展改革委 4 長白山道地葯材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中醫葯大學 5 工程仿生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吉林) 吉林大學 6 電力系統安全運行與節能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吉林) 東北電力大學 7 寒地心腦血管疾病葯物研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黑龍江) 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省發展改革委 8 生物資源生態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黑龍江) 東北林業大學 9 高效切削及刀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黑龍江) 哈爾濱理工大學 10 寒區低碳建築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工業大學 11 礦山互聯網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 中國礦業大學 12 玄武岩纖維生產及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蘇) 東南大學 13 超聲電機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4 災害監測技術與儀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 中國計量學院 15 綠色化學制葯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 浙江工業大學 16 汽車技術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省發展改革委 17 高節能電機及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安徽) 安徽大學 18 工業微生物發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發展改革委 19 天然生物毒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福建) 福建農林大學 20 平板顯示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福建) 福州大學 21 種豬改良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西) 江西農業大學 22 深井瓦斯抽采與圍岩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南) 河南理工大學 23 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北) 華中農業大學 24 化工過程模擬與強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大學 25 中葯粉體關鍵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南) 湖南中醫葯大學 26 臨床醫學分子診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 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27 數字家庭互動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 中山大學 28 人獸共患病防控制劑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 華南農業大學 29 移動通信終端與網路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重慶) 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市發展改革委 30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重慶) 重慶交通大學 31 喀斯特地區關鍵信息技術及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貴州)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發展改革委 32 喀斯特山區植物資源利用與育種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貴州) 貴州大學 33 微波能工程應用及裝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雲南) 昆明理工大學 34 藏文信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西藏) 西藏大學、西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 35 生態建築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陝西)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36 新型網路與檢測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陝西) 西安工業大學 37 中葯指紋圖譜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陝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38 冶金爐渣高效資源化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島) 青島理工大學、青島市發展改革委 39 礦山安全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島) 山東科技大學 40 海洋生物技術與工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寧波) 寧波大學 41 醫學超聲關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 深圳大學 2013年授牌名單(高校版) 1 地理空間信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南) 湖南科技大學 2015年授牌名單 序號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名稱主要依託單位1金屬新材料檢測與表徵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北京)鋼研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2公共安全應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北京)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新型疫苗研製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北京)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中壓大功率變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北京)北京森源東標電氣有限公司5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和評測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北京)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和評測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6中葯先進製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天津)天士力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7綠色制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天津)凱萊英醫葯集團(天津)股份有限公司8安防視頻監控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天津)天津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9抗生素酶催化與結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北)華北制葯河北華民葯業有限責任公司10循環流化床機組清潔發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山西)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11煤基聚合物改性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山西)山西省化工研究所12礦山流體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山西)太原理工大學13煤基固廢高值化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內蒙古)內蒙古工業大學14蒙葯現代提取工藝及制劑關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內蒙古)內蒙古天奇葯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5乳酸菌篩選與乳品發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內蒙古)內蒙古農業大學16北方粳稻育種栽培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遼寧)沈陽農業大學17新能源通用飛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遼寧)沈陽航空航天大學18多語言協同翻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遼寧)沈陽格微軟體有限責任公司19先進汽車用鋼開發與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遼寧)本鋼集團有限公司20航空和軌道交通用鋁材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遼寧)遼寧忠旺集團有限公司21油頁岩地下原位轉化與鑽采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吉林)吉林大學22長白山葯用動植物活性多肽研究與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吉林)北華大學23生物質天然氣與城鄉固廢處理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吉林省昊海天際科技有限公司24中葯新劑型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黑龍江)黑龍江省中醫葯科學院25快速響應小衛星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26老年性疾病幹細胞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黑龍江)黑龍江天晴幹細胞股份有限公司27環保磷系阻燃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江蘇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中成葯智能製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蘇)江蘇康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29海工裝備與船舶數字化製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江蘇科技大學30射頻集成與微組裝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南京郵電大學31環保功能吸附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蘇州大學32葯物制劑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浙江大學33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通信與機電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浙江眾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4水生動物繁育與營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湖州師范學院35電氣數字化設計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溫州大學36稀土磁/光電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中國計量學院37作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安徽)安徽農業大學38分布式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9數控鍛壓機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合肥合鍛機床股份有限公司40熱安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41微電子機械繫統(MEMS)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安徽)中國兵器工業第二一四研究所42數字電視智能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福州大學43海洋生物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福建)廈門大學44無損檢測與光電感測技術及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西)南昌航空大學45鄱陽湖流域水工程安全與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西)南昌工程學院46硅襯底氮化鎵電子器件製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西)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47新能源電纜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山東)山東華凌電纜有限公司48高性能熱塑性彈性體動態硫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山東)山東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49酶制劑生物發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山東)山東隆科特酶制劑有限公司50重組蛋白基因檢測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山東)山東博奧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1靜脈營養大容量注劑大規模製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山東)辰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52納米雜化材料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河南)河南大學53高端軸承摩擦學技術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南)河南科技大學54核苷生物及化學合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南)新鄉拓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55移動醫療技術與服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6動物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南)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57磁電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北)宜昌東方微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58半導體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北)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59樹脂基結構與功能材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北)湖北三江航天紅陽機電有限公司60避孕節育新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北)華中科技大學61動物多肽葯物創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南)湖南師范大學62報廢汽車及電器產品資源化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南)湖南萬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3新型儲能電池關鍵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南)湘潭大學64汽車泵類零部件設計製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南)湖南工學院65杜仲綜合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湖南)吉首大學66數控系統及工業機器人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東)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67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68汽車零部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華南理工大學69高性能金屬耐磨材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東)暨南大學70智能數字安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東)東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1數字音視頻信號寬頻帶傳輸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西)桂林市思奇通信設備有限公司72生豬良種繁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西)貴港市揚翔股份有限公司73抗腫瘤葯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西)廣西慧寶源醫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4緩控釋制劑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重慶)重慶科瑞制葯(集團)有限公司75儀器儀表感測器與測量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重慶)重慶市偉岸測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76化工過程強化與反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重慶)重慶大學77基於北斗的多模式智能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四川)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78醫學數字影像與通訊(DICOM)標准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四川)成都金盤電子科大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79營養生長素微生物發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四川)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80成體幹細胞開發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四川)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1功能型纖維素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四川)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82喀斯特地區優勢礦產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貴州)貴州大學83高性能特種線纜製造技術及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貴州)貴州鋼繩股份有限公司84分離膜材料及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貴州)貴陽時代沃頓科技有限公司85金屬先進凝固成形及裝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雲南)昆明理工大學86紅球藻種質培育與蝦青素製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雲南)雲南愛爾發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87三七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雲南)雲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88金屬增材製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陝西)西安鉑力特激光成形技術有限公司89黃姜皂素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陝西)山陽縣金川封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90過濾與分離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陝西)西安寶德粉末冶金有限責任公司91富硒食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陝西)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92礦渣綜合利用環保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陝西)陝西理工學院93西北特色農畜產品深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甘肅省輕工研究院94特色葯用植物資源高值化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甘肅)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95低壓電器智能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甘肅)天水二一三電器有限公司96高純納米氧化鋁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青海)青海聖諾光電科技有限公司97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青海)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98鋰離子正極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青海)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99低階煤清潔轉化與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寧夏)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00高原型配網開關設備製造關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寧夏)寧夏力成電氣集團有限公司101枸杞酒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寧夏)寧夏紅枸杞產業集團有限公司102高分子建築材料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新疆)新疆藍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103空間信息獲取與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新疆兵團)石河子大學104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機裝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新疆兵團)新疆科神農業裝備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105節能電子及新能源發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新疆兵團)新疆希望電子有限公司106生物催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大連)大連工業大學107製造管理信息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大連)大連理工大學108智慧航運與物流網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大連)大連大學109動物疫苗基因工程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島)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10生物發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島)青島琅琊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11海洋生物製品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112水產品深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廈門)集美大學113下一代高速光傳輸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14移動智能終端安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115企業電商大數據服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116低碳功能材料復合改性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深圳市嘉達高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117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❽ 天科股份的公司介紹
本公司是由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為主要發起人,將其所屬的變壓吸附分離工程研究所、化肥催化劑生產實驗廠、碳一化學催化劑生產實驗廠、機械廠(特種閥門廠)、開發設計所、碳一化學品生產實驗廠、有機化工廠、脫硫劑生產實驗廠、氣體工程技術研究所、水汽廠、電器廠、化工技術經濟研究所、氮肥工業工程技術研究室等二級單位佔用的經營性資產作為發起人資產,同時聯合浙江芳華日化集團公司、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化學工業部晨光研究院(成都)、中橡集團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等其他四家發起人,以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1月,國家科技部以國科發政字[1998]453號「關於推薦高新技術企業改制上市的函」推薦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改制並公開發行股票。1999年1月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通過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專家論證。
公司發起人會議於1998年12月13日召開,同日成立公司籌備委員會。1998年2月23日公司取得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後經三次展期),1999年8月3日召開公司創立大會,1999年8月5日公司在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
1999年8月,為便於經營管理,經董事會批准,公司成立瀘州分公司。
1999年12月,本公司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❾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的集團簡介
2008年8月29日,中國煤炭科工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按照《公司法》完成注冊,注冊資本35億元。 中國煤炭科工現有員工16000多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約8000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約2900人(包括正高級職稱約760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級勘察設計大師6人,特聘兼職院士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約 650人,具有各類注冊職業資格證書人員約1700人。
中國煤炭科工擁有工程總承包及工程設計、勘察、監理等十數項甲級資質;建設有24個煤炭工業重點實驗室和7個國家級、6個行業級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國家煤礦安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等4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等機構。5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系國際采礦大會組委會等10多個國際學術組織的成員單位,與2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金華。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吳德政。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王一玫。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屠海令、潘崇義、高樹堂、趙錫軍。 王金華: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黨委書記,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德政: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董事,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一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董事,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
寧 宇: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鄭友毅: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蔣占華: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
王 虹: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湯保國: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建軍: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范寶營: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林泉: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總法律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