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47家國企停牌重組發生什麼了
產業與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企業盈利能力的顯著回升、龍頭企業的優勢進一步突出,成為2017年中國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一大突出特徵。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在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中國企業在橫向擴展和縱向產業鏈並購、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方面,資本市場有望成為主戰場。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表示,資本市場的靈魂就是整合、並購和重組,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重構對資本市場而言,映射的就是產業整合並購重組,把資本市場融資能力從已經步入暮年的產業和企業中讓渡出來,要麼行業集中度提高煥發青春,要麼轉移給消費升級和新興產業,要麼跨境吸收海外優良基因引入國內。
在海外市場,中國企業的並購交易也十分活躍。普華永道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達572宗,金額977億美元,接近2014年及2015全年的總和。普華永道中國企業並購服務部合夥人吳可認為,隨著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深入、國內產業升級及「一帶一路」政策的指引,順應企業戰略發展的需求,海外並購在未來幾年將呈活躍態勢。預計2018年起,中國的跨境並購市場將會變得更加合理和有序,並在2020年前迎來新的高峰。
國企也要有競爭才行。
B. 國企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會退市嗎
這種情況有滿足退市條件,不過具體還要又證券交易所的決定。
上市公司版有下列情權形之一的,由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一)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在證券交易所規定的期限內仍不能達到上市條件;
(二)公司不按照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且拒絕糾正;
(三)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在其後一個年度內未能恢復盈利;
(四)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產;
(五)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規定的其他情形。
C. 國企有可能重組的有哪些上市公司比如近期的南北車
只有猜重組
D. 最新國企改革重組概念股有哪些
一、中信系
1、中信重工(601608):擬參與軍工項目
2、中信證券(600030):中信作為證券業龍頭的地位十分穩固,公司資產規模、盈利規模遠超競爭對手。
二、中糧系
中糧地產(000031):中糧地產作為一線房產股,公司擁有土地和資金雙重競爭優勢,所開發項目未來將集中結算,且項目集中於房價持續快速上漲的珠三角、成都和廈門。
中糧生化(000930):中糧生化主營農產品加工及銷售,燃料乙醇類及其副產品、檸檬酸及其鹽類與副產品、氨基酸類及其副產品類等為公司的主營產品,與公司股價近期以來的節節走高所不同,中糧生化業績並不十分好看。
三、招商系
1、招商地產(000024):海通證券(600837)分析師塗力磊認為,招商地產是招商局地產板塊的旗艦企業和唯一上市公司。
2、招商輪船(601872):招商輪船被認為是國內最大的遠洋能源運輸企業,公司經營和管理著中國歷史最悠久,最具經驗,國內運力最大的遠洋油輪船隊。
四、國投系
1、國投新集(601918)
2、國投電力(600886)
E. 國企改革有望重組的股票有那些
國企改革有望重組的股票有
一、中信系
1、中信重工(601608):擬參與軍工項目
2、中信證券(600030):中信作為證券業龍頭的地位十分穩固,公司資產規模、盈利規模遠超競爭對手。
二、中糧系
中糧地產(000031):中糧地產作為一線房產股,公司擁有土地和資金雙重競爭優勢,所開發項目未來將集中結算,且項目集中於房價持續快速上漲的珠三角、成都和廈門。
中糧生化(000930):中糧生化主營農產品加工及銷售,燃料乙醇類及其副產品、檸檬酸及其鹽類與副產品、氨基酸類及其副產品類等為公司的主營產品,與公司股價近期以來的節節走高所不同,中糧生化業績並不十分好看。
三、招商系
1、招商地產(000024):海通證券(600837)分析師塗力磊認為,招商地產是招商局地產板塊的旗艦企業和唯一上市公司。
2、招商輪船(601872):招商輪船被認為是國內最大的遠洋能源運輸企業,公司經營和管理著中國歷史最悠久,最具經驗,國內運力最大的遠洋油輪船隊。
四、國投系
1、國投新集(601918)
2、國投電力(600886)
F. 國企是不是不能上市
國企可以上市,因為國資委推進了國企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改革和結構調整措施,如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的重組、推動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企業改制上市、建立規范的董事會試點、減輕國有企業的社會負擔、解決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等。
國企上市之後會有以下好處:
1、得到資金。
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賣給大眾,相當於找大眾來和自己一起承擔風險,好比100%持有,賠了就賠100,50%持有,賠了只賠50%。
3、增加股東的資產流動性。
4、逃脫銀行的控制,用不著再靠銀行貸款了。

(6)國企重組失敗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國業上市的基本流程:
1、企業上市前的綜合評估
企業上市是一項復雜的金融工程和系統化的工作,與傳統的項目投資相比,也需要經過前期論證、組織實施和期後評價的過程;而且還要面臨著是否在資本市場上市、在哪個市場上市、上市的路徑選擇。
2、企業內部規范重組
企業首發上市涉及的關鍵問題多達數百個,尤其在中國目前這個特定的環境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諸多財務、稅收、法律、公司治理、歷史沿革等歷史遺留問題,並且很多問題在後期處理的難度是相當大的;
因此,企業在完成前期評估的基礎上、並在上市財務顧問的協助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預先處理好一些問題是相當重要的,通過此項工作,也可以增強保薦人、策略股東、其它中介機構及監管層對公司的信心。
3、正式啟動上市工作
企業一旦確定上市目標,就開始進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實務操作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選聘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審計及法律調查、券商輔導、發行申報、發行及上市等。
G. 重磅!兩大央企重組,事關16家上市公司,重組後會有哪些優勢
東方通信(600776,股吧)、東信B股、成都普天電纜股份聯袂發布公告,公司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普天通知,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普天正在與中國電科籌劃重組事項,中國普天整體產權擬無償劃轉進入中國電科。
此次合並涉及的兩大主體分別為中國普天和中國電科,雖然該方案尚需獲得相關主管部門批准,但只要方案落地,一家通信巨無霸企業就將呼之欲出。
對此,有分析認為國企兼並重組既有利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也有利於提升產業的集中度。
同時,通過戰略性合作,也將推動國企的混改,甚至通過資產證券化的運作,推進企業上市等各種改革,更好地支持我國經濟發展。
至於這次中國普天和中國電科的合並,將有利於整合兩家央企的優勢資源,打造通信電子領域的超級航母,從而可以對標國際一流水平,提升國際競爭力。此外,在這次合並重組達成後,行業的集中度將上升,對於行業龍頭來說是提升市佔率的好事,而對於小公司而言則有被吞並清掃的風險。
H. 內控失敗的國有企業有哪個
近年來,國內企業的重大危機接二連三地發生,整體來看,突出有三類重大風險:一是多元化投資,二是金融工具投機,三是生產安全事故。撇開生產安全事故不說,前兩類風險具有明顯的兩大特點:一是風險發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巨大,動輒就會使企業「傷筋動骨」;二是同類事故在大型國有企業時有發生。鑒於此,我們稱此兩類風險為大型國有企業典型的高風險業務。下面我們通過案例對此兩類重大風險做深入分析。

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還是個新手,以投機為目的金融工具交易,勢必會成為國際金融大鱷的「盤中餐」。當然,中國企業從事金融工具的案例比起1995年巴林銀行破產案(股指期貨投機虧損14億美元)、1996年住友商社巨虧案(銅期貨投機虧損26億美元)和1998年美國長資公司破產案(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進行俄羅斯國債和日本股指投機虧損43億美元),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單單中航油的損失,已經是國資委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其實早在1997年株洲冶煉廠就因為進行鋅期貨投機,造成虧損1億美元。然而,同樣的事件在2004年、2005年重新上演。
雖然我國政府多次強調國有企業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僅限於套期保值,但是國有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投機的行為屢有發生;核心原因還是投機心理和缺乏監管。因此,為降低國有企業金融工具投機風險,一定要加強金融工具投資的監管和相關業務操作的內部控制。
3.結合案例看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控制
2006年7月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非主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0%以下;自有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總投資規模不能超出企業財務承受能力,企業資產負債率要處於合理水平。2006年10月國資委下發的《關於做好2007年度中央企業財務預算工作的通知》,特別強調:央企要加強對外投資、收購兼並、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股票、委託理財、期貨(權)及衍生品等投資業務的風險評估和預算控制,及時跟蹤和評測高風險業務的風險水平。
從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和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多元化投資和金融工具投機確定為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是確切的。因為,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獲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資金更容易,獲得金融工具交易資格(尤其是境外期貨、期權)也更有先天優勢;另一方面此兩類業務風險的發生對大型國有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為了防止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發生,企業應當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控制:
(1)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
收益與風險是共存的。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就是要不能因為強調利潤和規模增長,把業績提高依賴於高風險業務,而忽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高風險性。
(2)完善高風險業務控制制度,並加強監督檢查
現在大型國有企業涉及到高風險業務的管理制度比較少,因為這些業務涉及到決策,又多屬於新興業務。另外,國有企業普遍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從而也導致制度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喪失。主要的原因有企業領導人不重視內部控制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薄弱等。
(3)完善法人治理,建立決策者的制衡機制
大型國有企業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較濃,法人治理沒有完善,內部人控制現象還比較嚴重,管理層獨斷專行是導致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大型國有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戰略決策風險;一方面表現在戰略方向選擇的錯誤,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戰略風險認識和管理不到位。
(4)加強國資監管,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雖然十六大已經明確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要做到「管資產、管人、管事」,但是國資委對對國有企業的監管還比較落後。主要原因是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監管的技術和手段還比較落後,比如還沒有建立一套可行的風險預警機制。
I. 國企都是上市公司么
不是。有一些國企不是上市公司。
國企的特徵:
1、它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2、它是由多數人組成內的組織容體;
3、依法設立,法律確認其一定權利義務。國有企業是一種特殊企業,如定義中所指出,它的資本全部或主要由國家投入,其全部資本或主要股份歸國家所有。這同其他全部或主要由民間社會(組織與個人)投資的企業不同。

(9)國企重組失敗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國企的地位:
1、國有企業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於歷史原因,國有企業的分類相當復雜。對於中國的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投資或持股超過50%的即為國有企業。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乃至到20世紀末,國有企業一直是政府支持和扶植的對象,國有企業的建立。
2、其中政府稅收的很大部分都投入到國有企業中,大量的國有企業因此建立和出現,有的國有企業還是由原來的政府部門轉變而來的,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原來是郵電部,改為電信局,後來在20世紀九十年代末本世紀初改組成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電信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32家地方國企上市公司已停牌重組 明年混改將提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