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一個非上市軟體企業的例子,詳細說明了非上市公司價值評估的一種方法:基於capm的ddf方法。首先由股票市場中同類企業的數據求出該公司的系統風險β值,然後根據capm求出市場要求的資產回報率,亦即確定了貼現率,最後利用貼現現金流估價方法確定非上市公司的價值。
【作者單位】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
:
非上市公司
價值評估
軟體企業
【分類號】:
f272.5
【doi】:
cnki:sun:busi.0.2003-03-030
【正文快照】:
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根據股票市場的信息是很容易求得的,假設公司的股票全部流通,可以用某年的平均股價乘以流通股票數即得到該上司公司的市場價值。在很多的經濟活動中,比如非上市公司的收購、信用評級等等,我們也需要非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然而非上市公司的價值不能夠通過股
② 上市公司市值的多少,有什麼積極作用
一、「吸金作用」。中國目前的法律和政策對上市公司給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傾斜,如允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用二級市場交易的股票市值作為質押物向銀行融資。等於把上市公司打造成為是資金的寵兒,為上市公司拓展了最多元的融資渠道;而且上市時及日後均有機會籌集資金,以獲得資本擴展業務;
二、「安全帽作用」。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上市公司發起人股東的利益是和最廣大的買股票的人民群眾利益聯系在一起,對財產的安全性能夠起到保護作用。蒙牛的牛根生將其股權出讓給國家隊以及阿里巴巴馬雲屢次表示將其「淘寶」送給國家正是出於此等考慮。
三、「價值最大化作用」。上市後,使股東權益衡量標准發生變化。原來所擁有的資產,只能通過資產評估的價格反映價值,但將資產證券化以後,通常用二級市場交易的價格直接反映股東價值,股東價值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李嘉誠多次蟬聯亞洲首富,其旗下已上市的「和記黃埔」功不可沒,李氏夫婦通過海普瑞的上市而一躍成為中國首富也突出體現了資本市場價值重估的魔力。
四、「便於流通變現作用」。上市公司的股票具有最大程度的流通性,接班人即使對前輩的事業沒有興趣,前輩們也有所選擇,即將產業形成的股票拋售後形成現金,將真金白銀留給接班人。
五、「築巢引鳳」的作用,上市公司也對市場上的人才有天然的吸引力,即使薪金低點,也願意到上市公司去打工。向員工授予上市公司的購股權作為獎勵和承諾,能夠增加員工的歸屬感。
六、「廣告效應」。證券市場20年發展到現在,上市公司也是稀缺資源,必然成為所有財經媒體、1億中國股民每天關注的對象。能夠提高公司在市場上地位及知名度,贏取顧客信供應商的信賴。
七、「信用建立效應」。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具有天然的信任感,有助於在間接融資市場上建立較高的信譽,便於銀行以較有利條款批出信貸額度。
八、「客觀進步效應」。上市發行人的披露要求較為嚴格,使公司的效率得以提高,藉以改善公司的監控、資訊管理及營運系統,公司運作更加規范。
九、「長治久安追求」。通過上市融資籌集資本,使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做大做強,成為長壽百年企業。
③ 反映上市公司市場價值的指標有() A每股收益 B市盈率 C股利支付率 D每股凈資產
如果是獨選,那就是B;若果是多選,就是A和B。
市盈率是國際通行的衡量股價高估或低估的指標之一。
④ 公司的市值和產值分別是什麼意思
市值就抄是當天股市收盤襲後公司股價乘總股數的價值,產值以貨幣形式表示,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的最終工業產品或者工業勞務的總價值。
上市公司的市值主要根據其股票市場價格計算的總價值,上市公司的市值乘以已發行的股份總數,整個股票市場上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是股票市場的總市值。
產值反映的是生產總成果,並不說明經營狀況的好壞和經濟效益。企業是否增收,主要看利潤總額的增長。

(4)上市公司市場價值擴展閱讀
市場價值管理主要以價值管理為基礎,是價值管理的延伸。價值管理主要致力於價值創造,而市場價值管理不僅致力於價值創造,而且致力於價值實現。在每一個報告期內,如季度報告的月份,公司持有的證券的市值按市值計算,並對相應的賬戶進行調整。
工業總產值的計算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工業生產原則、最終產品原則和工廠法原則。必須是經檢驗合格的企業生產的不需要進一步加工的最終產品。
⑤ 如何評價上市公司的價值
研究上市公司,無論是分析其在行業中所處地位、營運狀況及發展趨勢,還是判斷其股票的內在價值和投資收益,或者評價其資產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人們全部採用歷史財會報表的數據,且往往強調這些指標的增長。(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我們在評價上市公司時應當區分企業的「增長」和「發展」概念的不同含義。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是可持續發展的量化表現,經常情況下是一個「增長」的概念。但是,企業「發展」是比單純數量「增長」要求更高的概念。 需要防止以犧牲企業 「長遠發展」的代價來換取企業「短期增長」的傾向。發展經濟學認為, 經濟的發展不僅表現為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且表現為經濟結構,尤其是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錢納里的話說,經濟發展就是經濟結構的成功轉變。
隨著我國總體經濟格局的轉變,企業市場環境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大部分行業的競爭程度空前激烈,幾乎所有企業都面臨市場競爭的考驗。 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立足的根本在於其產品的競爭能力,這就需要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開發新技術,降低成本,調整產品結構,加強管理。如果上市公司的經營機制轉換不力,有的上市公司,特別是那些有著明確聘用期的總經理,為達到配股資格的衡量標准, 就會出現經營管理上的短期行為,而不去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傻事,他們就會靠擴大債務來支持企業的「增長」。這債務包括帳面上的顯性債務和應支未支、應提未提的隱性債務。企業發展與利潤最大化是矛盾的統一體,利潤既是發展的手段, 又是發展的結果;沒有利潤就談不上發展, 發展也不一定非要犧牲全部利潤不可。然而即使以最大利潤為目標,有時也要在短期內對利潤加以限制,以便將來更多地盈利。這兩年盛行的資本經營, 正是中國企業管理從「實物管理」走向「價值管理」 的一次飛躍。在這個飛躍中,企業的經營目標是追求企業的「價值增值」,而不僅僅是凈資產的保值增值。在股票市場上上市公司的市值成為比傳統概念的資產價值更重要的衡量指標。(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在有效率的資本市場下, 企業總價值最大化目標會使所有者與經營者追求的財務目標趨於一致,即崇尚真實的利潤,追求企業的整體價值和長遠發展。
⑥ 怎麼看公司上市價值~!~
上市之前沒抄有市值概念的,因襲為沒有上市的股票,是沒有市場價格的,只能根據公司的凈資產等來估算價值
就你說的情況,假設其他51%的股份是老闆的,那麼老闆的市值是1000多億,而公司的總市值是2000億,其他股份所代表的價值屬於其他股東
你老闆有多少股份,再乘以股價,就知道有多少市值財富了,但這不是錢,是賬面上的,因為股票價格是會波動的
補充:
那要看是什麼世道了,比如最近股市不好,股價通常就是凈資產的2倍左右,當然具體公司要具體看了,股市好的時候,股票價格可以遠遠高於凈資產,有的時候會懸殊的難以想像
股價跌了說明不了什麼太具體的問題,只能說明你老闆的財富縮水了,對他來說,除了心情上的影響外,我想沒有其他的了
⑦ 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比在財務報表中如何查看
財務報表中查不到。市場價值比率又稱市價比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價和公司盈餘、每股賬面價值的比率。是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這幾個指標的綜合反映,管理者可據以了解投資人對公司的評價。
市價對賬面價值比,主要是衡量企業每股股票市價與每股賬面價值上的差異程度。所謂每股賬面價值,為每一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所享有的賬面股東權益額,包括股本、資本公積及保留盈餘,即將資產負債表上的股東權益總額除以期末流通在外股數而得。

(7)上市公司市場價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市價對賬面價值比即由普通股每股市價除以每股賬面價值而得:市價對賬面價值比=普通股每股市價÷每股賬面價值由於賬面價值代表股東投資的歷史成本,而市價表示企業在營運上得到的綜合評價,因此,市價對賬面價值比可以作為衡量財務經理人為股東創造財富能力的指標之一。
2、當此比率高於1時,表示市價已大於賬面價值,企業得到的評價是正面的,反之則否。
3、市盈率本身為投資成本的概念,市盈率愈大,表明投資於該股票上的成本也愈高。另外市盈率愈高的股票除了表示投資成本不菲外,尚可能暗示投資人預期發行該股票的企業在未來具有相當大的成長潛力,否則市盈率太高的股票,以一個理性的投資人是不會去購買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市場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帳面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市場價值比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市公司
⑧ 上市公司股票是否可無限量發行 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是從哪些方面衡量出來 求詳解
哥們
1.發行股票需要依據,根據你的公司資產。
2.公司需要有流動股票
3.一般好股票沒有人會賣,這樣你買不到股票的時候需要去高出市場行情的價位收購
樓上那個也說的對,董事會是權力機構~!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⑨ 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有哪些分析方法
從長期來看,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歸根結底是由其基本面所決定的。影響投資價值的因素既包括公司凈資產、盈利水平等內部因素,也包括宏觀經濟、行業發展、市場情況等各種外部因素。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時,應該從宏觀經濟、行業狀況和公司情況三個方面著手,才能對上市公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一、宏觀經濟分析 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證券市場歷來被看作「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宏觀經濟的走向決定了證券市場的長期趨勢。只有把握好宏觀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才能較為准確的把握證券市場的總體變動趨勢、判斷整個證券市場的投資價值。宏觀經濟狀況良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表現會比較優良,股價也相應有上漲的動力。 為了把握國內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投資者有必要對一些重要的宏觀經濟運行變數給予關注。 A.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國(或地區)經濟總體狀況的綜合反映,是衡量宏觀經濟發展狀況的主要指標。通常而言,持續、穩定、快速的GDP增長表明經濟總體發展良好,上市公司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優良的經營業績;如果GDP增長緩慢甚至負增長,宏觀經濟處於低迷狀態,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也難以有好的表現。我國經濟穩定快速增長,2006年GDP同比增長10.7%;0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率達到了11.1%。近一兩年來,上市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正是處於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工業企業效益整體提升大背景下的增長,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為上市公司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B.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商品和勞務的貨幣價格持續普遍上漲。通常,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被用作衡量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溫和的、穩定的通貨膨脹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影響較小;如果通貨膨脹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圍內持續,且經濟處於景氣階段,產量和就業都持續增長,那麼股價也將持續上升;嚴重的通貨膨脹則很危險,經濟將被嚴重扭曲,貨幣加速貶值,企業經營將受到嚴重打擊。除了經濟影響,通貨膨脹還可能影響投資者的心理和預期,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CPI也往往作為政府動用貨幣政策工具的重要觀測指標,今年以來我國CPI高位運行,因此在每月CPI數據公布前後,市場也普遍預期政府將會採取加息等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引發了股市波動。 C.利率 利率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利率是資金借貸成本的反映,利率變動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投資水平和消費水平,間接地也影響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利率上升,公司的借貸成本增加,對經營業績通常會有負面影響。第二,在評估上市公司價值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是採用利率作為折現因子對其未來現金流進行折現,利率發生變動,未來現金流的現值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利率上升,未來現金流現值下降,股票價格也會發生下跌。 D.匯率 通常,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進出口產品的價格。當本幣貶值時,出口商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上以外幣表示的價格就會降低,有利於促進本國商品和服務的出口,因此本幣貶值時出口導向型的公司經營趨勢向好;進口商品以本幣表示的價格將會上升,本國進口趨於減少,成本對匯率敏感的企業將會受到負面影響。當本幣升值,出口商品和服務以外幣表示的價格上升,國際競爭力相應降低,一國的出口會受到負面影響;進口商品相對便宜,較多採用進口原材料進行生產的企業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升。 目前,人民幣正處於漸進的升值進程中,出口導向型公司特別是議價能力弱的公司盈利前景趨於黯淡,亟待產業升級,提高利潤率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需要進口原材料或者部分生產部件的企業,因其生產成本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受益;國內的投資品行業能夠享受升值收益也會受到資金的追捧。人民幣小幅升值,房地產、金融、航空等行業將直接受益,而對紡織服裝、家電、化工等傳統出口導向型行業而言則帶來負面影響。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用以調控經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速度和企業經濟效益,進而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 A.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和轉移支付制度等。其種類包括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具體而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這將會直接增加微觀經濟主體的收入,促進消費和投資需求,從而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進而推動股價的上漲。 ———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這將會直接擴大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刺激企業增加投資,提高產出水平,改善經營業績;同時還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資和消費能力增強,進一步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此時上市公司的股價也趨於上漲。 ———減少國債發行(或回購部分短期國債)。國債發行規模縮減,使市場供給量減少,將導致更多的資金轉向股票,推動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 ———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往往使財政支出擴大,擴大社會總需求、刺激供給增加,從而改善企業經營業績,推動股價上揚。 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利於擴大社會的總需求,將刺激經濟發展,而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則在於調控經濟過熱,對上市公司及其股價的影響與擴張性財政政策所產生的效果相反。 B.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於貨幣供應和貨幣流通組織管理的基本方針和基本准則。其調控作用主要表現在: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貨幣政策的工具可以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和選擇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間接信用指導等)。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中央銀行就會採取緊縮貨幣的政策以減小需求。反之,央行將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手段以增加需求。 ———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央行通過調整商業銀行上繳的存款准備金率,改變貨幣乘數,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最終影響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將使貨幣供應量減少,市場利率上升,投資和消費需求減少,對公司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公司股價將趨於下跌。 ———再貼現政策。再貼現政策指央行對商業銀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據向央行融資所作的政策規定,一般包括再貼現率的確定和再貼現的資格條件。當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傾向於提高再貼現率或對再貼現資格加以嚴格審查,導致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社會信用收縮,市場貨幣供應量相應減少,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趨於下跌。 ———公開市場業務政策。當政府傾向於實施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央行將會大量購進有價證券,使貨幣供應量增加,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從而刺激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使得生產擴張,公司利潤增加,進而推動證券市場公司股價上漲。 近年來,我國一直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維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當前要繼續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穩中適度從緊。流動性過剩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穩中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提出在於要努力緩解流動性過剩矛盾。
⑩ 上市公司市值如何確定
、最流行、最直觀、最為人熟知的,也是投行、PE、VC人士常拿出忽悠的,也是被濫用得最廣泛的就是@田牧著重提到的相對估價法(也就是基於市場途徑的評估方法,又稱為市場法、市場比較法等,其實本人更傾向於稱之為基於市場途徑的評估方法,畢竟將市場價值主要歸因為一個因素是不太合理的,目前計量經濟學、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很多新的方法也可以歸為此類,例如支持向量機方法、神經網路、回歸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貼近度等技術,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通過將可比上市公司與待評估公司進行對比,尋找最為可比的上市公司,總結影響估值的因素)。其原理是找到一個決定待評估企業的股權價值(或者公司價值)最為關鍵的因素(例如凈利潤、銷售收入、凈資產、EBITDA等),通過分析與待評估上市公司在業務、規模、風險相似的上市公司的股權價值(或者公司價值)與該因素的關系,得到相應的估值乘數(例如市盈率(p/e)、市凈率(p/b)、市銷率(p/s)、EV/EBITDA)。通過得到相應的估值乘數乘以相應的因素即可得到待評估企業的股權價值(或者公司價值)。
@田牧尤其推崇EV/EBITDA乘數,其實該乘數也不是那麼神,要根據評估的企業所經營的業務及所處的行業具體分析,一般而言重資產的行業例如鋼鐵、公共事業、銀行等企業適合用市凈率,處於成熟期的、具有穩定現金流的企業適合用EV/EBITDA、市盈率等,成長型企業比較適合使用PEG乘數及PERG乘數,屬於初創期未盈利的、或者帶有明顯行業特徵的一些企業就要特別分析了,例如APP類的用活躍用戶(用戶規模)、網站用點擊量等。
使用以上乘數進行估值時需要注意的點非常多,尤其要注意一點就是乘數的分母及分子應該保持一致性,是屬於公司估值乘數還是股權估值乘數需要分清楚。例如EV/EBITDA是一個公司估值乘數,評估結果為公司的整體價值,要得到題主所說的「市值」需要減去有息負債的價值,EBITDA體現的是公司全部所有者(包括股權所有者和債權所有者)的回報,因此有些分析師使用P/EBITDA乘數進行估值是不合適的。
2、第二種是應用的比較廣泛,也最受質疑的是收益途徑的估值方法(市場上一般都稱為收益法,實際並不全面,隨著各種新技術及新理論的陸續出現,比較准確的說法應該是基於收益途徑的估值方法,例如EVA估值方法、剩餘收益估值方法等等)。其原理就是將該企業未來年度取得收益折現到目前的價值加總。與相對估價法一樣,收益法也分為股權現金流估值及公司現金流估值(或稱為自由現金流估值),由於公司現金流估值時體現了公司的整體獲利能力,可以避免資本結構不同、債務融資成本差異對公司估值的影響,同時可以按照公司的目標資本結構估值,可以分析公司的最優資本結構,所以目前大部分評估股權價值的評估師一般採用自由現金流估值模型估值出公司價值之後,減去公司的有息債務價值得到公司的股權價值。
使用自由現金流模型進行估值主要分為三步:
第一步,預計未來年度的公司現金流。此處一般會根據企業未來發展實際進行分析。技術上一般以歷史數據為基礎再加上管理層預測為輔助,可以採用概率分布、蒙特卡洛模擬、回歸分析等等各種計算機技術及統計方法。
第二步,根據公司的現有資本結構、行業特性、宏觀形勢等等,合理預計折現率。自由現金流模型採用的是公司的綜合資本成本(WACC),需要分別估計債務資本成本和股權資本成本。由於WACC=D*(1-T)/(D+E)*債務成本+E/(D+E)*股權融資成本,D、E均表示的市場價值,一般在計算時先以賬面價值代入計算WACC,然後採用迭代法得到真實的WACC。股權資本折現率的取得辦法一般為風險加總法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第三步,根據模型估算出公司價值(使用迭代法最後收斂到正確的公司價值和綜合資本成本),估計有息債務的市場價值,公司價值減去有息債務的價值。目前國內主流的評估師一般認為有息債務的賬面值即為評估值。
第三種,為國內大部分評估師會使用(比較保守,國有資產評估中尤其常見),在部分企業身上比較適用的方法,即基於資產途徑的方法(市場上很多人一般簡要稱之為成本法,部分稱之為資產基礎法)。其原理是考慮重新取得該企業的全部資產需要花費的資金為多少。該方法在評估大部分有形資產時比較實用,但是在評估無形資產和商譽時就不可避免的摻合著收益途徑和市場途徑的估值方法,所以稱之為資產基礎法是比較合適的。
在資產評估報告中,大家一般會見到兩種評估方法,這是《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建議的,國有資產評估更是有明確規定,必須使用兩種方法。所以配合一般為資產基礎法+收益法或資產基礎法+相對估價法。
第四種,即針對目前的很多高科技公司、孵化期的企業,由於尚未產生利潤、甚至可能都未產生穩定的收入,這種情況下除了上面說的採用點擊量、活躍用戶數等方法進行可比估值外,部分分析師採用期權定價模型對以上公司進行估值。(大部分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或者作為一種輔助驗證手段,擺出來作為結論的比較少。)其原理是將公司的股權視為一個買方期權,買方期權的價值=公司的整體價值-全部債務的價值。由於該方法使用場合比較有限,在此不再贅述。
另外由於是評估的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價值估值,採用市場途徑估值中,選取的可比公司均為上市公司,計算出股權價值後,需要考慮缺乏流通性折價對股權價值的影響。根據國內的研究成果(當年的股權分置改革為這部分研究提供了素材),缺乏流通性的折價比例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