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上汽集團與克萊斯勒

上汽集團與克萊斯勒

發布時間:2021-04-27 19:54:34

1. 美國主要卡車製造商都有誰

美國長頭重型製造商基本概況介紹
一、美國重型貨車市場概貌

美國司機與北美地區以外的司機不一樣,不論是具有流線形、平順形貨車,還是具有稜角的貨車,他們都不喜歡前端扁平、駕駛室位於發動機上方的貨車,而更傾向於發動機前置的傳統式重型貨車。因而,「長鼻子」重型貨車稱雄美國公路,引領著重型貨車時代的潮流。

美國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貨運車輛幾乎全是廂式半掛長頭重型貨車。長駕駛室的結構與半掛車加在一起,總長度加達22m之多,在高速公路行駛如同一頭巨鯨。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相距近4000km,廂式半掛長頭重型貨車48h左右即可到達對面城市。

長頭駕駛室結構增加貨車的外形美,滿足了許多貨車迷的願望。駕駛室前方有1.5m左右的長機罩,形成有效的沖撞緩沖區。因為駕駛座後方有獨立密封的卧鋪間而更具吸引力。相對而言,亞洲產的重型貨車是在輕型貨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技術是借鑒歐洲自行發展的。所以從發動機、驅動系統、車身、後橋、駕駛室及其操作系統方面都相對於美系重型貨車薄弱。

美國長頭重型貨車搭載的發動機功率均在294kW·h以上,最高達441kW·h之多,可與眾多轎車並列在高速公路上飛奔。重型貨車生產廠商的發動機多來自於美國發動機製造商卡特匹勒、底特律柴油、康明斯、麥克貨車公司、沃爾沃貨車北美公司五大廠家。美國重型貨車的變速器多採用全自動或半自動換檔,ABS抱死控制系統成為公路重型貨車的標准配置,有的車型則安裝EBS電子制動控制系統。

目前,美國的重型貨車市場主要是由以下幾個著名的貨車製造商所主宰: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的合資子公司美國福萊納公司以及旗下的西星貨車公司和斯特林公司;美國航星國際公司(北極星);美國佩卡集團的旗艦公司、彼德比爾特公司和肯沃思公司;沃爾沃環球汽車集團的沃爾沃貨車北美公司。現在,北美貨車銷售中占老大地位的是福萊納公司,占第二位的是佩卡集團,第三位是航星國際公司,第四位是沃爾沃貨車北美公司。他們的主要產品是8級重型貨車以及6、7級中型貨車,其主力重型車大都是傳統型的長頭貨車。

二、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

1.美國福萊納貨車集團

福萊納集團創建於1929年,總部設在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它是北美貨車、特種車輛和專用底盤的領先製造者,在美國重型貨車市場佔有32%的份額。

1981年,德國戴姆勒·賓士公司為了擴大北美的貨車生產和銷售市場,正逢福萊納公司在貨車業務上遭遇波折之時,收購了福萊納公司。1998年,由於德國戴姆勒·賓士公司與美國克萊斯勒公司的重組,福萊納家族成為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的合資子公司。2001年上汽集團重型車項目曾與福萊納公司進行過密切接觸。

從1992年開始,福萊納公司就已經占據了北美8級重型貨車市場的老大地位;接下來,它又進入專用底盤市場,在南卡羅來納州成立了客戶底盤公司;1995年福萊納公司收購了它的第一個非傳統的以製造消防車、救護車為主的美國蘭番斯公司;1997年福特公司為了下世紀核心業務目標,將自己的重型貨車分部賣給福萊納公司;1998福萊納又收購了托馬斯比爾特客車公司;2000年兼並西星貨車公司。

福萊納集團擁有幾大世界知名貨車品牌,尤其以傳統型長頭重型貨車為代表車型。包括福萊納(重型和中型貨車、軍車和傳統車架);美國蘭番斯(消防車和救護設備);托馬斯比爾特(校車、客車);西星(重型長途運輸專用貨車和軍用車);斯特林(特種專用車和軍車);尤尼莫克(商用車)以及底盤、二手貨車和零部件、運輸管理軟體產品等。

福萊納集團注冊商標為福萊納、斯特林、西星、蘭番斯和托馬斯比爾特。福萊納集團始終保持每一品牌的獨特性,系統地應用公司提出的最佳協同合作原則。除了製造貨車外,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貨車財政服務部門還為福萊納集團的客戶提供靈活的財政和保險服務。公司經銷網包括40多個二手貨車銷售中心。2002年的貨車產量為11.1萬台,北美雇員超過1.4萬人。

2.美國斯特林貨車公司

斯特林公司創建於1998年,是福萊納集團的一個新成員,總部設在美國的俄亥俄州。

1997年,福特公司的重型貨車分部出售給福萊納集團,由福萊納重新命名為斯特林公司,延用原福特裝配生產貨車。目前斯特林公司自己有獨立的產品系列和獨立的銷售網路。在北美洲有230家銷售商,在澳洲有20家。2000年福萊納集團收購西星公司後,斯特林公司使用西星和斯特林雙品牌進行生產和銷售,同時承擔西星公司部分產品銷售業務。斯特林公司員工人數從1997年末的大約1000人增加到1999年初的1700人,貨車的日產量從1992年的20輛增加到1999年的120輛。

斯特林公司貨車產品涵蓋5-8級傳統型長頭貨車和半掛牽引車。斯特林公司選擇專用貨車作為它的主攻市場,產品有混凝土攪拌車、泵車、自卸車、路障車、重牽引車、晝用牽引車(駕駛室不設卧鋪)、液罐車、冷藏車、廂式車、垃圾車、救火車、營救車、掃雪機。所有斯特林傳統型貨車(發動機護罩在駕駛室前部)均在安大略的聖托馬斯的斯特林貨車製造廠生產。斯特林貨車目前已銷往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

3.加拿大西星貨車公司

西星貨車的是加拿大的貨車製造商,最早由懷特汽車公司創建於1967年。創建之初稱懷特西星,1981年改名為西星貨車公司,仍舊歸屬於加拿大。1991年被澳大利亞的TerrenceE.Peabody控股集團收購。2000年7月,福萊納集團兼並了西星貨車公司,並對西星貨車公司和斯特林貨車分部進行整合,以發揮它們生產與銷售網路的各自優勢。西星公司的獵戶星座客車分部與福萊納集團的托馬斯比爾特客車公司整合為一個完整的商用客車、校車和公共客車的生產體系。西星公司的雇員約為3600人,它的200多家銷售網路遍布北美。

西星公司以製造長途運輸半掛牽引車、重型專用車和特種用途貨車來滿足市場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的產品包括星座8系列級長頭重型貨車、太陽系列7級長頭中型貨車、軍用車輛以及加拿大軍備三軸重型貨車。

西星和斯特林貨車有「北美最強壯的貨車」之稱。西星貨車反映的是卓越的質量、精湛的工藝和對細節的重視。獨特的生產工藝要求貨車的每一部件都要經過手工檢查。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美特別重視科技型車的標准化建設,一旦戰爭需要,他們馬上可以把民用貨車改成軍用運輸車。西星公司在軍車上得到廣泛應用,因而成為加拿大政府軍車的長期供應商。

三、美國航星國際公司

航星國際公司建立於1993年,也稱「北極星」。其主要經營公司的旗艦子公司是創建於1914年的國際貨車及發動機公司,簡稱「萬國」。航星國際公司依託「萬國」這一高水準的國際品牌,成為北美及至全球最大的中重型貨車跨國集團之一,它在北美重型貨車市場份額中佔到約20%,在全國中型柴油發動機製造商中也屈指可數。航星國際公司至今是美國少有的獨立貨車集團。據悉,瑞典沃爾沃集團正在對航星國際公司實施兼並計劃。

美國國際貨車及發動機公司主要產品是5-8級中、重型貨車、特種專用車輛和中型柴油機。IC公司作為它的一個直屬公司生產公共客車和校車。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及海外市場具有廣泛的銷售網路。長頭車型雄鷹9900ix是航星國際的經典力作,配有415kW·h發動機,拱載卡特彼勒C15、C16柴油機或294-441kW·h康明斯發動機。鋁合金駕駛室並裝有不銹鋼前格柵,雙防塵空氣濾清器,雙拋光鋁合金油箱,極限寬度的前保險杠,ABS防抱死系統。

航星國際公司的各款車輛、備件及售後服務將通過上千家銷售商組成的龐大網路,在美國、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全面推廣。此外,在世界90個國家發展了60多家銷售商。航星金融集團通過它的直屬公司,為客戶和分銷商提供金融服務。另外,也向福特公司注入風險投資以拓展商用車銷售和柴油機部件服務。

四、美國佩卡集團

1.佩卡集團

佩卡集團於1905年成立於美國華盛頓州貝爾維尤。每年全球銷售金額約70多億美元,員工超過2萬人,全年總產量約10萬輛。公司除了在美國之外,還在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英國、荷蘭設有生產廠。

1958年收購了彼得波特公司;1980兼並了英國福登;1996年兼並荷蘭大富;1998年兼並英國利蘭載重車有限公司。因此保住了全球重型貨車生產量第三的位置。

佩卡集團7、8級貨車品牌有肯沃思、彼得波特、大富、利蘭、福登等。肯沃思和彼得波特在美國重型貨車市場上分別佔有11%和10%的份額。另外,佩卡集團在華盛頓的貝爾維尤公司生產工業絞盤。

佩卡公司依託肯沃思、彼得波特和大富品牌向全世界推出8級重型貨車,依託彼得波特和肯沃思在北美投放7級中型貨車。另外,大富在荷蘭和比利時生產5-7級貨車,在歐洲、中東和非洲銷售。由福登載重汽車公司生產的4-7級載重汽車在歐洲銷售。

2.美國彼得波特公司

彼得波特公司是佩卡集團的子公司。自1939年創立之初就確立了它在美國優質載重車生產霸主的地位。彼得波特公司總部設在華盛頓州,在美國重型貨車市場上佔有10%左右的份額。彼特波特和肯沃思是佩卡集團下的兩個旗艦品牌。創新與古典的完美結合,形成最具美國風格的長頭重型貨車代表之作。

彼行波特公司的6-8級載重貨車全線產品的銷售和服務由遍布北美的200多家銷售商組成獨立的銷售網路。2003年,彼得波特公司獲得美國社會調查公司J.D.PowerandAssociates重型貨車顧客滿意四項調查的三項第一。也曾贏得1999年和2001年傳統型長頭中型貨車的最高排名。彼得波爾公司率先在貨車上應用鋁金屬以減輕駕駛室和底盤重量。在過去的幾年間,更多的新產品、新服務具備更多的選擇性、安全性和舒適性。在售後服務市場,公司仔細經營它的公眾形象,培養貨車司機的情感忠誠,從而取得很高的利潤。這種服務還包括24h公路救援,和為大型車隊制定的定期保養計劃。

3.美國肯沃思公司

肯沃思載重車公司是佩卡集團的子公司中,始建於1923年,公司總部設在華盛頓的Kirkland。

肯沃思是美國最棒的貨車及底盤品牌,在美國有「貨車中的凱迪拉克」之稱,在美國重型貨車市場上佔有11%的份額。國際知名石油設備生產廠商哈里博頓、西方以及著名油田設備生產廠生產的壓裂車、水泥車、混砂車等大量採用肯沃思底盤。

肯沃思公司與美國和加拿大等地的290多名經銷商組成了強大的銷售網路。肯沃思公司救助中心24小時提供服務,全年不休。肯沃思公司認為,一個龐大的服務網路提供給車隊經理們一種強有力的方法來降低維修成本。

肯沃思貨車的設計行程至少要達到150萬km,這通常是2-3年的累計里程。汽車行駛80萬km發動機不需要大修。在過去的4年間,肯沃思公司每年都推出一款高技術含量的概念車。肯沃思T600、T800和W900擴展了駕駛室的工作空間,提高了駕駛的舒適性。

T2000重型貨車的流線型車頂已使其成為最具空氣動力學性能的重型載重車。最新車型是以肯沃思T800為基礎改進而來的,專門為大批量運輸燃油及危險材料准備的。這款車運用了指紋識別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肯沃思電器系統、牽引車和掛車計算機綜合控制系統等。

五、瑞典沃爾沃環球貨車集團

1.瑞典沃爾沃貨車北美公司

沃爾沃貨車北美公司是瑞典沃爾沃環球貨車集團屬下的沃爾沃貨車公司的直屬分部。1981年收購由美國通用汽車擁有的懷特-通用重型貨車公司,並於1997年將公司名稱改為沃爾沃貨車北美公司。

該公司產品主要包括:重型18輪商用貨車(帶寢室和不帶寢室駕駛室)、半掛牽引車、自卸車、機場油罐車、垃圾車和工程專用車。該公司同時還是貨車後橋和美國五大重型柴油發動機製造商(卡特比勒、康明斯、底特律柴油機、邁克貨車和沃爾沃北美貨車公司),產品均注冊以沃爾沃商標。

沃爾沃貨車北美公司是世界上重型貨車品牌系列最全(平頭、長頭、半長頭重型貨車)的製造商。沃爾沃貨車北美公司的成功成功在於它成功地滿足了不同地區、區域和國家的貨車需求。20世紀80年代早期,沃爾沃貨車北美公司就對貨車生產規劃進行了改良,該規劃是從懷特汽車公司逐步接管過來的。該規劃曾一度極為先進而且以系列概念為基礎,但卻在某種程度上缺少歐洲最佳長途運輸貨車的先進特徵。而美洲的沃爾沃懷特貨車的特點卻可能比歐洲的貨車更優越,其中空載重量小這一點最為重要。毫無疑問,從美洲市場得來的經驗對沃爾沃貨車北美公司為世界其它地區開發更高效的輕量級載重型貨車極為重要。

直到90年代中期,貨車製造商才敢於嘗試開發一種歐洲和北美都適用的運輸車型。美國法律允許把長發動機罩置於駕駛室之前,所以新型的美洲沃爾沃駕駛室在設計階段就給出了長發動機罩。這種長寢用VN駕駛室在其於1996年推出後有兩種長度,與已經著名於世的FH(1993年推出)齊驅並駕。一年之後,即在1997年,它的寢用駕駛室更深入人心,從而使原有的兩種VN駕駛室更加完善。當2000年2月阿姆斯特丹貨車展開展之際,參展者欣喜地見到了首次亮相的沃爾沃歐版NH12長頭貨車。

2.美國邁克貨車公司

美國邁克貨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00年,是北美頗具實力的重型貨車製造商。1980年到1989年間,法國雷諾貨車公司就與邁克公司展開廣泛合作;1990年雷諾貨車公司正式收購美國邁克貨車公司,由此邁克公司成為雷諾公司的全資貨車分部;2000年,沃爾沃集團拆資近16億美元購進雷諾V.I貨車部門連同其子公司邁克公司。

從1990年開始,邁克公司成為北美最大的8級重型貨車、發動機和主要零部件製造商之一。邁克公司在世界范圍的員工數量4314人,通過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60多個銷售商和服務中心向大約65個國家提供銷售與服務。2002年,邁克公司的8級重型貨車銷售19587輛,在重型貨車市場佔有13.4%的份額。2001年邁克8級重型貨車銷售近20351輛,占重型貨車市場的14.6%份額。

2002年開始,沃爾沃集團對旗下的沃爾沃貨車、雷諾貨車和邁克貨車三個品牌進行整合、產品升級。投資約1.32億美元開發16L新型發動機,排放將滿足歐Ⅳ標准。這種發動機從2003年起每年為公司帶來約3.3億美元收入。

2. 世界十大汽車公司詳細介紹,以及中國三大汽車公司!

第十名 一汽海馬 總部:海南省海口市 代表品牌:海馬福美來、海馬騎士、海馬丘比特、福仕達騰達

3. 介紹幾個世界著名的重型汽車品牌

世界重型汽車品牌大盤點!!

VOLVO TRUCK [瑞典]

沃爾沃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商用運輸產品供應商之一。沃爾沃製造卡車、客車、建築機械、應用於船舶和工業用途的動力系統、航空發動機及航空發動機部件。產品范圍還包括客戶定製的金融、租賃、保險和維修總體解決方案,以及基於IT技術的運輸信息和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

沃爾沃始創於1927年,總部設在瑞典哥德堡。長期以來,它閃亮的品質一直與公司的三個核心價值觀:質量,安全,環保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2001年收購法國雷諾(Renault)公司的卡車業務,使得集團獲得了另外兩個強大的品牌:法國雷諾(Renault)和美國馬克(Mack)卡車。在市場上,互為補充,在其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沃爾沃集團不斷發展和壯大。

沃爾沃集團經營范圍主要由八個商業領域組成,分別是:沃爾沃卡車,雷諾(Renault)卡車,馬克(Mack)卡車,沃爾沃客車,沃爾沃建築設備,沃爾沃遍達公司,沃爾沃航空航天公司以及金融服務。此外,還有多個商業機構在工程、研發、IT、零部件和物流等領域提供全集團范圍內的支持。在2003年,76,000名員工實現銷售額達到195億歐元。產品遍布世界140多個國家。
RENAULT TRUCK [法國]

世界十大汽車公司之一,法國第二大汽車公司。
MAN [德國]

MAN集團是歐洲機械與車輛製造業的領先企業之一,年銷售額為160億歐元。作為世界范圍內的生產資料產業的產品與服務系統供應商,MAN在商用車輛、工業服務、印刷機械、柴油機等核心領域和機械設備製造業的一些特殊領域擁有大約76000名工作人員,另外還有跨康采恩的金融服務領域。在其大部分核心領域,MAN集團不論是在技術方面還是在市場上都擁有領先地位.

總部設在慕尼黑的MAN股份公司統領MAN集團的戰略方向,作為結構精簡的控股公司協調產品的長年規劃一包括相應的開發與投資重點一產品策略以及領導階層的人才開發,另外還集中管理金融。MAN股份公司是由30個領先的股份公司組成的德國股票指數DAX的成員,其金融目標非常明確:投資資本收益率為15%,銷售收益率為5%。
SCANIA [瑞典]

斯堪尼亞公司成立於1891年。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業務遍及歐洲、拉美、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全球擁有29,100名雇員。此外,約有20,000人在斯堪尼亞獨立的銷售和服務機構工作。在歐洲、拉丁美洲均設有生產廠。斯堪尼亞是其所在領域內最贏利的公司之一。2003年年度銷售額為505億瑞典克朗,總利潤為46億瑞典克朗。產品銷往世界各地100多個國家,而且95%以上的產品銷往瑞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與競爭對手不同,斯堪尼亞已經將公司資源系統地集中於重型卡車領域。今天,斯堪尼亞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重型卡車和巴士製造商之一。斯堪尼亞憑借技術領先的模塊化組合系統成為重型卡車行業贏利能力最強的公司。即使在卡車市場價格日益下跌的日子裡,斯堪尼亞仍然保持很強的贏利能力。最近70多年來,斯堪尼亞公司每年都保持贏利的狀態。斯堪尼亞公司設計、製造並銷售車輛總重在16噸(8系列)以上的車輛,這些車輛可用來進行長途運輸、地區或本地物流配送以及工程建築等方面。

1969年,斯堪尼亞-VABIS與薩伯(SAAB)合並成立薩伯-斯堪尼亞有限公司。1995年5月,斯堪尼亞再次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
MERCEDES-BENZ [德國]

這個,這個霸主級別的傢伙 .無話可說了……
ERF [英國]

愛爾夫,英國卡車品牌。1933年福登汽車公司(FODEN,另一英國重卡汽車廠商,後有介紹)的退休工程師埃得溫·里查德協其子與另兩名福登退休工程師合夥創辦EDWIN RICHARD FODEN公司,簡稱ERF。從事軍民用卡車及拖車生產,享有良好國際聲譽。

經過60,70年代的黃金發展期後,愛爾夫陷入低谷,1996年,西方之星公司(WESTERN STAR,加拿大卡車廠商,後有介紹)將其收購,2000年又將其賣給德國MAN集團,並在英國成立新的MANERF合資公司,繼續從事卡車生產銷售。
FODEN [英國]

福登卡車公司,英國卡車工業的代表,1856年建廠,從事18-80噸各類軍民用卡車製造已有百多年歷史,是英國皇家陸軍青睞的品牌。在國際卡車界聲譽良好。總部英國桑德巴赫。

1980年歸於美國PACCAR集團(太平洋汽車集團),後者為其提供堅實的經濟保證
IVECO [義大利]

依維柯商用車集團是在1975年由意、法、德三國的五家企業(分別為:菲亞特汽車工業,OM,蘭西亞專用汽車,優尼克,瑪姬露斯)聯合成立的生產卡車,客車及柴油機的生產聯合體,隸屬菲亞特集團。經過多年的發展,依維柯公司成為中型商用車和發動機市場的第一位,乘用車市場的第二位。
SEDDON-ATKINSON [英國]
西頓-阿特金遜公司,精於建築和垃圾回收專用卡車的設計製造,

本為兩家企業:西頓公司創建於1938年,阿特金遜創建於1907年,兩者於1970年合並。1974年被萬國聯合收割機公司收購,1983年又賣給佩加索公司,現為義大利IVECO公司旗下品牌
SISU [芬蘭]

西蘇卡車,芬蘭著名卡車品牌。1931年建廠,總部位於芬蘭卡爾加。蘇公司注重卡車在較差路況條件下的性能,因此西蘇卡車越野性能很好,由於芬蘭靠近北極,國內路況復雜,西蘇又被稱為「極地卡車」,在林業和造紙業發達的芬蘭,每三輛運木材的卡車中就有一輛是西蘇,另外,西蘇卡車的傑出越野性能成為芬蘭國防軍的第一選擇。

西蘇卡車公司與雷諾卡車在零件生產,車型設計,銷售服務等領域結成緊密合作關系,現在西蘇卡車的發動機多為雷諾和馬克製造,西蘇卡車公司還負責雷諾卡車在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出口業務。西蘇卡車屬於芬蘭汽車集團
KENWORTH [美國]
肯沃思載重車公司是佩卡集團的子公司中,始建於1923年,公司總部設在華盛頓的Kirkland.
肯沃思是美國最棒的貨車及底盤品牌,在美國有「貨車中的凱迪拉克」之稱,在美國重型貨車市場上佔有11%的份額。國際知名石油設備生產廠商哈里博頓、西方以及著名油田設備生產廠生產的壓裂車、水泥車、混砂車等大量採用肯沃思底盤.

肯沃斯公司與美國和加拿大等地的290多名經銷商組成了強大的銷售網路。肯沃斯公司救助中心24小時提供服務,全年不休。肯沃斯公司認為,一個龐大的服務網路提供給車隊經理們一種強有力的方法來降低維修成本..肯沃斯貨車的設計行程至少要達到150萬km,這通常是2-3年的累計里程。汽車行駛80萬km發動機不需要大修。在過去的4年間,肯沃斯公司每年都推出一款高技術含量的概念車。肯沃斯T600、T800和W900擴展了駕駛室的工作空間,提高了駕駛的舒適性..

T2000重型貨車的流線型車頂已使其成為最具空氣動力學性能的重型載重車。最新車型是以肯沃斯T800為基礎改進而來的,專門為大批量運輸燃油及危險材料准備的。這款車運用了指紋識別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肯沃斯電器系統、牽引車和掛車計算機綜合控制系統等..
PETERBILT [美國]

彼得比爾特公司是佩卡集團的子公司。自1939年創立之初就確立了它在美國優質載重車生產霸主的地位。彼得比爾特公司總部設在華盛頓州,在美國重型貨車市場上佔有10%左右的份額。彼得比爾特和肯沃思是佩卡集團下的兩個旗艦品牌。創新與古典的完美結合,形成最具美國風格的長頭重型貨車代表之作。

彼得比爾特公司的6-8級載重貨車全線產品的銷售和服務由遍布北美的200多家銷售商組成獨立的銷售網路。2003年,彼得比爾特公司獲得美國社會調查公司J.D.Power and Associates重型貨車顧客滿意四項調查的三項第一。也曾贏得1999年和2001年傳統型長頭中型貨車的最高排名,彼得比爾特公司率先在貨車上應用鋁金屬以減輕駕駛室和底盤重量。在過去的幾年間,更多的新產品、新服務具備更多的選擇性、安全性和舒適性。在售後服務市場,公司仔細經營它的公眾形象,培養貨車司機的情感忠誠,從而取得很高的利潤。這種服務還包括24h公路救援,和為大型車隊制定的定期保養計劃。
FREIGHTLINER [美國]

美國福萊納貨車集團 (美國貨運汽車公司)

福萊納集團創建於1929年,總部設在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1929年裡蘭-詹姆斯創建了此公司,本以貨物運輸為其職,在營運過程中,詹姆斯提出很多有效而實際的減小營運成本的方法,並求助於各大卡車公司希望其改進,但無一相應,詹姆斯一氣之下聯合了數個小的卡車製造公司,開始自己鑽研卡車技術,並在鋁合金的使用等多項卡車新技術中成為領頭羊,最終成就了這個「名不符實」的公司。它是北美貨車、特種車輛和專用底盤的領先製造者,在美國重型貨車市場佔有32%的份額。

1981年,德國戴姆勒·賓士公司為了擴大北美的貨車生產和銷售市場,正逢福萊納公司在貨車業務上遭遇波折之時,收購了福萊納公司。1998年,由於德國戴姆勒·賓士公司與美國克萊斯勒公司的重組,福萊納家族成為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的合資子公司。2001年上汽集團重型車項目曾與福萊納公司進行過密切接觸。

從1992年開始,福萊納公司就已經占據了北美8級重型貨車市場的老大地位;接下來,它又進入專用底盤市場,在南卡羅來納州成立了客戶底盤公司;1995年福萊納公司收購了它的第一個非傳統的以製造消防車、救護車為主的美國蘭番斯公司;1997年福特公司為了下世紀核心業務目標,將自己的重型貨車分部賣給福萊納公司;1998福萊納又收購了托馬斯比爾特客車公司;2000年兼並西星貨車公司。

福萊納集團擁有幾大世界知名貨車品牌,尤其以傳統型長頭重型貨車為代表車型。包括福萊納(重型和中型貨車、軍車和傳統車架);美國蘭番斯(消防車和救護設備);托馬斯比爾特(校車、客車);西星(重型長途運輸專用貨車和軍用車);斯特林(特種專用車和軍車);尤尼莫克(商用車)以及底盤、二手貨車和零部件、運輸管理軟體產品等。

福萊納集團注冊商標為福萊納、斯特林、西星、蘭番斯和托馬斯比爾特。福萊納集團始終保持每一品牌的獨特性,系統地應用公司提出的最佳協同合作原則。除了製造貨車外,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貨車財政服務部門還為福萊納集團的客戶提供靈活的財政和保險服務。公司經銷網包括40多個二手貨車銷售中心。2002年的貨車產量為11.1萬台,北美雇員超過1.4萬人。
MACK [美國]

美國邁克貨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00年,是北美頗具實力的重型貨車製造商。1980年到1989年間,法國雷諾貨車公司就與邁克公司展開廣泛合作;1990年雷諾貨車公司正式收購美國邁克貨車公司,由此邁克公司成為雷諾公司的全資貨車分部;2000年,沃爾沃集團拆資近16億美元購進雷諾V.I貨車部門連同其子公司邁克公司。

從1990年開始,邁克公司成為北美最大的8級重型貨車、發動機和主要零部件製造商之一。邁克公司在世界范圍的員工數量4314人,通過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60多個銷售商和服務中心向大約65個國家提供銷售與服務。2002年,邁克公司的8級重型貨車銷售19587輛,在重型貨車市場佔有13.4%的份額。2001年邁克8級重型貨車銷售近20351輛,占重型貨車市場的14.6%份額。

2002年開始,沃爾沃集團對旗下的沃爾沃貨車、雷諾貨車和邁克貨車三個品牌進行整合、產品升級。投資約1.32億美元開發16L新型發動機,排放將滿足歐Ⅳ標准。這種發動機從2003年起每年為公司帶來約3.3億美元收入。
INTERNATIONAL [美國]

美國航星國際公司

航星國際公司建立於1993年,也稱「北極星」。其主要經營公司的旗艦子公司是創建於1914年的國際貨車及發動機公司,簡稱「萬國」。航星國際公司依託「萬國」這一高水準的國際品牌,成為北美及至全球最大的中重型貨車跨國集團之一,它在北美重型貨車市場份額中佔到約20%,在全國中型柴油發動機製造商中也屈指可數。航星國際公司至今是美國少有的獨立貨車集團。據悉,瑞典沃爾沃集團正在對航星國際公司實施兼並計劃。

美國國際貨車及發動機公司主要產品是5-8級中、重型貨車、特種專用車輛和中型柴油機。IC公司作為它的一個直屬公司生產公共客車和校車。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及海外市場具有廣泛的銷售網路。長頭車型雄鷹9900ix是航星國際的經典力作,配有415kW·h發動機,拱載卡特彼勒C15、C16柴油機或294-441kW·h康明斯發動機。鋁合金駕駛室並裝有不銹鋼前格柵,雙防塵空氣濾清器,雙拋光鋁合金油箱,極限寬度的前保險杠,ABS防抱死系統。

航星國際公司的各款車輛、備件及售後服務將通過上千家銷售商組成的龐大網路,在美國、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全面推廣。此外,在世界90個國家發展了60多家銷售商。航星金融集團通過它的直屬公司,為客戶和分銷商提供金融服務。另外,也向福特公司注入風險投資以拓展商用車銷售和柴油機部件服務。
WESTERNSTAR [加拿大]
拿大西星貨車公司

西星和斯特林貨車有「北美最強壯的貨車」之稱。西星貨車反映的是卓越的質量、精湛的工藝和對細節的重視。獨特的生產工藝要求貨車的每一部件都要經過手工檢查。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美特別重視科技型車的標准化建設..
STERLING [美國]

美國斯特林貨車公司
斯特林公司創建於1998年,是福萊納集團的一個新成員,總部設在美國的俄亥俄州。

1997年,福特公司的重型貨車分部出售給福萊納集團,由福萊納重新命名為斯特林公司,延用原福特裝配生產貨車。目前斯特林公司自己有獨立的產品系列和獨立的銷售網路。在北美洲有230家銷售商,在澳洲有20家。2000年福萊納集團收購西星公司後,斯特林公司使用西星和斯特林雙品牌進行生產和銷售,同時承擔西星公司部分產品銷售業務。斯特林公司員工人數從1997年末的大約1000人增加到1999年初的1700人,貨車的日產量從1992年的20輛增加到1999年的120輛。

斯特林公司貨車產品涵蓋5-8級傳統型長頭貨車和半掛牽引車。斯特林公司選擇專用貨車作為它的主攻市場,產品有混凝土攪拌車、泵車、自卸車、路障車、重牽引車、晝用牽引車(駕駛室不設卧鋪)、液罐車、冷藏車、廂式車、垃圾車、救火車、營救車、掃雪機。所有斯特林傳統型貨車(發動機護罩在駕駛室前部)均在安大略的聖托馬斯的斯特林貨車製造廠生產。斯特林貨車目前已銷往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
OSHKOSH [美國]

奧什科什卡車公司,世界最大的軍用汽車生產商,生產8×8重型增程機動戰術卡車、10×10托盤化裝載系統車和8×8重型裝備運輸拖車。是美軍重型戰術卡車的惟一供應商。亦生產混凝土攪拌車,消防車,高空作業車,掃雪車等特種車輛。
STEYR [奧地利]

斯太爾汽車公司,建廠於1922年,其前身為Osterreichische Waffenfabriks-Gesselschaft AG武器製造廠,總部在奧地利維也納附近的斯太爾鎮。斯太爾在武器製造,軍用機械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中國也於1983年引進了斯太爾重汽技術,成就了今天的中國新時期的重卡工業,時至今日陝汽、重汽等諸多中國著名卡車生產企業仍在沿用其技術並在其基礎上進行改進與修補,中國公路上的重卡10輛中就又8輛源自斯太爾,中國儼然已經成為斯太爾王國。。。。

斯太爾在歐洲商用車行業算不得佼佼者,但由於其對中國重卡行業如此深厚的影響,我們不得不以非常重視的眼光去看待他
TATRA [捷克]

太脫拉卡車公司,初為1898年建於奧地利內塞爾多夫的Nesseldorfer Wagenbau-Fabriks-Gesellschaft工廠,生產貨車和賓士汽車配件。TATRA是當地一山脈名稱。1920年一戰後成立了新國家捷克斯諾伐克,內塞爾多夫被劃歸捷克領土並易名為科普利夫尼斯。1935年起,太脫拉開始在重卡行業處露頭角。1942年太脫拉開發了第一款風冷發動機系列,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至今為止的所有車輛(轎車和卡車)一概使用風冷發動機,這成為太脫拉的一大特色。由於風冷發動機不需要加水也不必考慮凍結,故而在低溫環境下優勢明顯,再加之其良好的動力總成,牢固的車身,較調適合的懸掛使其具有極佳的越野性能,使其成為軍用卡車的優秀候選。中國早在50年代就進口過大量太脫拉以作軍用。如今在中國也不少見太脫拉的蹤影:早期的建築用10噸自卸車以及混凝土攪拌車不少都是太脫拉品牌。太脫拉在德國還有下屬SEMEX公司,製造卡車底盤和汽車吊車..
SKODA-LIAZ [捷克]

斯柯達工程機械集團創建於1859年,一戰中為奧匈帝國最大的武器製造商,戰爭結束後開始轉型進入火車機車,造船,航空器,電廠等行業。1924年收購位於姆拉達伯萊斯拉夫(今斯柯達總部)的勞林-克萊蒙特卡車廠開始從事卡車生產。二戰德國佔領期斯柯達和德國納粹當局合作生產戰爭物資。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共產黨政權並對斯柯達實行國有化,1951年將其卡車製造部組成一新企業Liberecke Automobilove Zavody(利博萊斯基汽車製造廠,簡稱LIAZ)。1989年共產黨政權垮台後,LIAZ被收為斯柯達國際公司一分公司,1992年LIAZ實行股份化,斯柯達汽車為其最大股東

1924-1951,斯柯達卡車貼斯柯達標志
1951-1989,LIAZ標志、斯柯達標志並行使用
1989-今,斯柯達就是斯柯達咯.
КАМАЗ [俄羅斯]

卡瑪斯重卡集團,俄羅斯著名重型卡車製造商。1969年蘇聯規劃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中心,並由計算機輔助決策選定在莫斯科以東卡瑪河岸建立佔地103.6平方公里的廠區,稱卡瑪汽車製造廠(Кам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簡稱卡瑪斯(КАМАЗ )。該廠於1976年建成,年生產150000輛重型卡車。其產品主要是6乘4渦輪增壓平頭大卡,載重從22-38噸不等。其產品主要用於出口東歐國家,匈牙利、波蘭,以及古巴等。近年來擴向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國。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卡瑪斯的年產量都在100000以上,但如今年產量僅為最大產量的10%-20%。1998年推出65115新16噸自卸車。卡瑪斯曾經是俄羅斯的驕傲,他代表著俄羅斯重卡工業,在當今高效率低成本的西歐卡車進入俄羅斯市場以後,卡瑪斯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不過其近況還算俄同等企業中較為不錯的一個,每次巴黎-達喀爾拉力賽都可以看到卡瑪斯的身影,並多次取得良好成績。
КРАЗ [烏克蘭]
克拉斯卡車,全稱克萊緬楚格汽車製造廠(Кременчуг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簡稱 КрАЗ),前身為ЯАЗ(雅羅斯拉夫爾汽車製造廠)於1959年遷至烏克蘭克萊緬楚格改名得。

至1966年其一直沿用雅茲的設計製造6乘4和4乘4自卸車以及拖頭,在歐洲市場,克拉斯卡車貼牌為BELAZ(БелАЗ, Белорус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白俄羅斯汽車製造廠).

現今,克拉斯生產37種型號的從17噸到75噸不等的重型卡車,並早已採用現代車身設計.其最大的一種拖頭6乘6的6443型.克拉斯與IVECO公司有合資公司,在烏克蘭組裝中型IVECO卡車.
МАЗ [白俄羅斯]

瑪斯汽車,全稱明斯克汽車製造廠(Мин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簡稱МАЗ),建廠於1947年,主要生產6輪及4輪貨運拖頭和卡車.其經典車型是MAZ200,源自60年代設計的500系列.
瑪斯汽車有著比較現代化的車身設計,70年代中,瑪斯對500系列進行比較深入的改進設計,使之成為一成熟的運輸工具得以在全俄推廣.80年代後,隨著歐洲卡車設計理念改進,瑪斯也根上歐洲的步伐,開發出5432拖頭,獲得歐洲同行認同.90年代後,瑪斯與德國曼卡車實行技術聯合,將MAN卡的多項技術進行改進生產出48噸拖頭54326,64426型.1999年,MAN收購MAZ全部股份,此舉必將使MAZ卡車在今後越來越像MAN.
УРАЛ [俄羅斯]

烏拉爾汽車工業集團,全稱烏拉爾汽車製造廠(Ураль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簡稱УралАЗ).
1942年,原斯大林汽車製造廠內遷烏拉爾地區,在車里雅賓斯克的米亞斯建立軍用卡車生產基地,即烏拉爾吉爾,戰後此地成為蘇聯重要的軍卡製造廠,稱烏拉爾汽車製造廠.

1961年,烏拉爾首次自主開發375D6乘6軍用卡車,1964年的377則是6乘4裝備V8發動機,此後烏拉爾的型號沒有什麼大的改進.最近烏拉爾汽車發動機開始使用卡瑪斯柴油機,其最經典車型是53238乘8軍用越野卡車,裝備烏拉爾諷冷發動機,在條件惡劣地區有極好的越野性能.
MITSUBISHI [日本]

三菱船機社早在1920年就開始2噸半卡車生產製造,但起初,三菱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在客車上,直到1930年三菱研製出自己的柴油機,才開始大規模製造商用汽車.二戰中,三菱主要從事軍工用品生產,戰後才又開始繼續民用車輛開發,此時的三菱和當時的美國卡車非常相像.

1950年後美佔時期,三菱被拆分為多個公司,其中的兩個:三菱重工和三菱日本重工從事卡車生產業務.以後,三菱日本重工重組為三菱扶桑汽車公司(Mitsubishi Fuso),1960年起三菱扶桑就開始了當時先進的傾轉車頭設計,其代表車型T380和T390.

1964年,上述二公司組合稱為新三菱重工,扶桑則成為三菱公司所有卡車的品牌名,1970年美國克萊斯勒公司購買了三菱15%股份.

1984年,三菱發布了經典的VP,FV和FS,其最強悍的一款FV415被命名為升鋼,1998年,新款VP,FV和FS升鋼發布
NISSAN [日本]

日產UD柴油機株式會社,前身為1935年創建的日本柴油機工程集團.1950年成立民生集團,此後日產卡車品牌均為民生品牌.不久後,民生開發出自己的二沖程柴油機:UD,即Uniflow-scavenged Diesel的縮寫,此後的T80卡車即開始安裝UD.

前驅尼桑-民生卡車在1960年代出現,1962年尼桑開發出新型4沖程柴油機,而2沖程柴油機仍然沿用至1970年.1970年後,尼桑開始向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出口卡車,稱NISSAN-UD.1993年尼桑發布帝王級CW-8乘4-55噸卡車.
HINO [日本]

日野卡車可以溯源到1910年建立的東京氣體工業集團,1917年其下屬的發動機分布開始卡車製造。1942年,日野重工株式會社成立,1946年第一輛15噸卡車下線。1948年起,日野開始擴大卡車業務包括建築用6乘6自卸車。1958年,日本的第一款前雙轉向橋6乘6卡車問世,1960年後日野開始前驅以及傾轉車頭卡車製造,後期被豐田公司收購。1972年日野HE型前驅40噸拖頭下線。

日野公司在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建有工廠,並向全球出口日野牌大中型卡車。80年代,日野是僅次於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全球第二大商用車生產商,但後來,它逐步被後來居上的PACCAR,VOLVO,NAVISTAR等蠶食和吞並。1992年日野發布了最新一款超級海豚PROFIA卡車,配置豪華,安全性能極佳。中國的建築工地上可以看到很多日野混凝土攪拌車,日野在這個行業倒是經久不衰的。
ISUZU [日本]

五十鈴卡車的前身石川島船機社早在1922年就開始組裝英國威斯利A9系列卡車,大多都是軍用型。1927年石川島和威斯利的裝配協議停止,1934年五十鈴開始柴油機研究計劃。1949年五十鈴發動機株式會社成立,1971年通用汽車購買了五十鈴35%股份,也帶來了SBR和JBR9噸和12噸型。此間通用汽車業幫助五十鈴敲開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市場。1980年五十鈴發布了新的10PB1 柴油機,80年代後期開始至90年代五十鈴逐漸在世界商用車市場站穩腳跟,並有著豐厚的出口貿易利潤。90年代後期出產的EXR和EXZ成為暢銷產品,最新型的技嘉車型也非常有實力。在歐洲英國利蘭和ERF在組裝五十鈴中型卡車。
HYUNDAI [韓國]

現代發動機公司成立於1967年,並於1978年進入卡車行業。大多技術都是英國引進,初期生產使用貝爾金發動機的7噸中型卡車。80年代後至90年代,現代開始大規模採用日本技術,從1乘2中卡到6乘4甚至8乘4拖頭無一沒有日本的身影存在其中。以現代卡車為基礎的白嶺牌卡車近日在美國投放市場。在中國比較多見的是現代混凝土攪拌車頭。
DAEWOO [韓國]

大宇重工在卡車行業算是個小學生,1994年大宇的全山工廠開始生產卡車,年產量已達2000台,迄今總產量已過萬。大宇卡車有著現代化的車身,有四輪和六輪的整車和拖頭,大宇聲稱自己是韓國唯一的房車型卡車,並始終堅持不引進技術的完全自主開發。大宇卡車現在採用非常有野心的市場策略,在捷克,波蘭,越南和菲律賓等國設立多處海外裝配生產線。

4. 請問哪些國產汽車公司收購過外國汽車公司最好有詳細資料。

海外收購第一案成功實施 上汽5億美元控股雙龍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月29日 12:50 新京報

本報訊(記者呂惠敏) 昨天下午4點,上汽集團董事長陳祥麟與朝興銀行行長崔東洙的手終於握在了一起。他們分別代表上汽集團與韓國雙龍汽車公司債權委員會於漢城簽署最終協議,上汽集團以5億美元正式收購雙龍汽車48.92%股權。

這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成功地並購國外同業。雙龍最大的債權人朝興銀行高層透露上汽將為此支付約5億美元。在並購過程中,上汽集團先後戰勝化工巨頭藍星集團和美國一家

養老基金。據悉,此項交易還需中國政府和韓國債權委員會批准。

根據最終協議,上汽集團將幫助雙龍汽車繼續拓展在韓國的業務,保留和改善公司現有的設備,並在未來進行必要的投資。上汽集團還將幫助雙龍汽車拓展中國和其他國際市場。另外,為了不至於引起韓國雙龍汽車工會對此的激烈反應,上汽將保留雙龍汽車現有的管理層和員工隊伍。雙龍汽車公司的新聞發言人表示,上汽集團的領導已考察了雙龍汽車公司的兩個工廠。

藉此番並購,上汽既可把雙龍汽車的產品推廣到中國,又可增加自己在國際汽車市場上的競爭力。事實上,上汽早已開始與雙龍的技術合作,目前生產的匯眾商用車即從雙龍引進。

作為新進入財富全球500強名單的一家企業,上汽集團將此次收購作為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的主要步驟。上汽集團總裁胡茂元在簽字儀式上表示,「這是上汽集團開展國際業務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我們對於雙龍汽車的前景感到非常高興,並且相信股權轉讓不僅會給雙方的員工和股東帶來益處,也將極大地推動中韓兩國的經貿合作。」

業內人士認為,上汽集團開此先河,首先可以迅速提升技術,加快實現自主品牌汽車生產的步伐,其次可以利用雙龍品牌開始嘗試開拓國際市場。但作為「中國汽車業海外收購的第一案」,上汽將需要處理「水土不服」、強勢工會以及接下來的品牌和產品引進的一系列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比收購本身來得輕松。

國收購通用汽車:冒險還是契機
--------------------------------------------------------------------------------

2006年02月28日 01:57 香港商報

通用汽車1月底發布的2005財政年度報告顯示,這家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在2005財務年度虧損86億美元,虧損額創下1992年以來最高水平。如果此情況繼續發展,這家全球最負盛名的公司將在2007年掉進破產的萬劫不復深淵。

因此,美國一些金融、投資專家建議,中國公司可考慮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對此,中美經貿問題專家周世儉認為,在沒有美國競購者的前提下,這個收購不會引起類似中海油收購優尼科那樣的政治討論。但中國企業也要考慮是否有能力收購、收購是否值得的問題。

中國:通用惟一市場亮點

自2005年3月以來,通用舉步維艱,瀕臨破產。為了保持市場佔有率,通用自2005年以來,一直以各種形式大力促銷,但仍未改變其銷售的頹勢,通用的市場份額不斷萎縮。

長期的美日汽車競爭造成許多問題和隱患日積月累、積重難返,除非重大戰略調整,否則很難扭轉頹勢。在過去幾年,通用除中國以外的全球所有國家都呈現虧損狀況,通用汽車在俄羅斯的合資工廠甚至已經停產兩個月了。

而與中國的合資工廠贏利,恰恰說明中國可提供的低生產成本與巨大市場和通用汽車的先進技術有可契合之處。而中國汽車公司也開始對外擴張步伐。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中國重慶的力帆集團擬競購巴西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寶馬合資企業汽車發動機廠。目前,該公司是惟一提出參與競購的公司,力圖於2008年開始在中國生產汽車發動機,從而躍過韓國,趕上日本和美德,爭取擴大市場。

控股通用提升民族產業

中國至今沒有與其大國地位相稱的汽車工業。汽車行業是一個成熟的行業,很多核心技術已經被外國企業申請專利。對中國汽車工業來說,自主開發難度大、周期長、投資巨大且回報不確定,如果無法掌握突破性革新技術而僅僅在國外現有技術上的改進,就有可能面臨知識產權侵權問題以及相應的法律訴訟。

而控股通用則可以將其部分生產線轉到中國,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促進國內就業,啟動內需,又有助於增強中國汽車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國內企業還可藉此掌握通用的生產技術、工藝研發和最先進的電子技術,建立中國自主的汽車工業。

因此,中國汽車工業可否借鑒聯想並購IBM個人電腦部門的成功經驗,考慮抓住此次契機,利用國際金融市場規則,收購通用股票並形成控股,從而為中國民族汽車產業發展服務。

5. 現在世界上前三大汽車製造商是誰要最新的謝謝

衛冕冠軍:豐田集團
2010年豐田遭受了連續召回的沉重打擊,豐田不可占勝的神話已經破滅,不過憑借防守反擊的戰術,豐田集團仍以841.8萬的銷量領先群雄,獲得3連冠,旗下主力-豐田汽車公司銷量752.8萬輛,豐田品牌銷量約715萬輛,均為世界第一。

亞軍:大眾集團,無冕之王
大眾集團被視為王位的當然繼承人,乘現任霸主豐田深陷召回泥沼,老牌霸主通用大病初癒的天賜良機,向王位發起猛烈沖鋒,公開宣稱要在2015年取豐田而代之。
大眾集團旗下猛將如雲,已囊括大眾,奧迪,賓利,蘭博基尼,布加迪,斯柯達,西亞特,斯堪尼亞8大品牌,銷量達720.3萬輛(之前的公報數字714萬輛,未含斯堪尼亞)。
大眾品牌(含大眾乘用車,大眾商用車)的銷量是493.6萬輛,與福特品牌僅一步之遙,暫居世界第三。奧迪品牌銷量109.2萬輛,為世界豪華車品牌三巨頭之一。
大眾近年來合縱連橫,逼兄長保時捷臣服,對曼公司虎視眈眈,10大品牌同盟已呼之欲出。還和諸侯鈴木結成了聯盟,兩者聯合銷量約978萬輛,雄踞聯盟榜第一。

季軍:通用集團,老牌霸主
曾經蟬聯77屆冠軍,當之無愧的歷史最佳,然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恐龍也會滅絕,好在通用靠著美國政府的支持,已涅磐重生,完成了史上最大IPO,保留了東山再起的實力。
雖然通用號稱銷量839萬輛,但其中包含了中國上汽五菱和一汽解放這兩個幫手,真正在通用控股品牌下的銷量是715.2萬輛,落後於大眾汽車。
通用旗下主力是雪佛蘭品牌,427萬銷量,雪佛蘭即將合並大宇品牌,加上韓國大宇品牌是440萬輛,穩居世界四強。
通用和上汽有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這兩家合資子公司,結成了利益同盟,兩者銷量相加為858.6萬輛,可居聯盟榜第二。不過2家母公司相互持股很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聯盟。

殿軍:福特公司,首任霸主
亨利福特堪稱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企業家,他發明的大批量生產和高工資制度,讓汽車進入了千家萬戶,奠定了現代消費社會的基礎。福特公司是世界汽車業第一任真正意義上的霸主,在金融風暴中屹立不倒,已成為美國製造的驕傲。
不過,也有評論說福特小富即安,產品鏈不夠豐富,在中國只有5個產品,嘉年華,福克斯雖產品力強大,但難敵對手的群狼戰術。現有產品鏈也沒有充分利用,蒙迪歐沒有在美國推廣,林肯沒有在北美以外推廣。
「一個福特」的戰略是否能夠穩住市場份額,仍有待觀察。
2010年福特公告中的銷量是531.3萬輛,但其中包含了中國江鈴品牌的12.7萬輛,而沃爾沃公司在8月2日才完成向吉利公司的交割,之前的銷量21.1萬輛應計入福特銷量,故福特公司實際銷量為539.7萬輛。
福特品牌銷量估計在495萬輛以上,僅少於豐田品牌,位居世界第二。

第5名:日產公司
依靠雷諾的注資,日產度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經營危機。在雷諾主導的聯盟中,日產卻是獲益較大的一方,在中國和美國占據了強勢地位,而雷諾勢力仍主要在歐洲(含俄國)。
日產近年來順風順水,增長勢頭超過了豐田和本田,不過號稱的408萬輛銷量,包含了中國東風約25萬輛銷量,日產旗下品牌銷量不超過383萬輛。

第6名:現代公司
現代起亞均為韓國企業,同氣連枝,這個同盟比雷諾日產有更為堅實的基礎。
現代起亞集團近年來在世界上攻城略地,崛起勢頭不可遏制,是增長最為神速的車企巨頭。已是令霸主豐田最為恐懼的對手,大眾接掌王位的直接威脅。
原因是現代起亞已掌握了日式經營的精髓,並青出於藍。憑借高性價比,高質價比,同級中大空間和省油的汽車產品來爭奪客戶,在銷量最大的A級車市場通過雙品牌,兩代同堂形成了令競爭對手窒息的密集產品鏈。並在SUV和中高級車市場發起了向上仰攻,品牌形象持續改善。現代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優於日本對手,豐田在現代壓力下壓迫上游供應商降價,是引發產品質量危機的重要原因。
2010年世界車壇格局最大的變化是現代起亞集團越過了500萬輛的門檻,以573萬輛的成績超越了福特集團。
不過,單以現代而論,還沒有超越日產,現代2010年銷量是360.8萬輛,在2011年現代和日產必將展開一場寸土必爭的爭奪戰,誰將是獲勝方,仍須拭目以待。

第7名:標致雪鐵龍集團
法系車的實力經常被低估,然而法國人已對世界賽車三大賽形成了席捲之勢,WRC中勒布駕駛雪鐵龍賽車完成了史無前例的7連冠,在勒芒系列賽中標致908力克奧迪對手,獲得年終冠軍,而F1冠軍紅牛車隊用的是雷諾發動機。可見法系車的技術積淀是非常深厚的。
2010年標致雪鐵龍創出集團歷史新高,360.2萬輛。標致超越雷諾,成為法系第一品牌。

第8名:本田公司
2010年本田公司汽車銷量為355.5萬輛,還賣出了1795萬輛摩托車,無愧於機械業巨頭。事實上5-8名之間的差距不超過10%,名次變動將是常事。

第9名:雷諾集團
2010年雷諾集團也創出集團歷史新高,銷量262.6萬輛。
雷諾以法國國企的身份,乘上世紀90年代日產危機之時,成為日產的最大股東,該聯盟成為汽車業聯盟的典範。
雷諾還利用法俄夥伴關系,將俄羅斯最大車企拉達拉入了聯盟,目前雷諾日產占拉達35%股權,並有將股權擴大至50%的優先權。
由於日產的實力強於雷諾,形成了弱干強支的格局,如果雷諾經營不善,聯盟有瓦解的隱憂。雷諾遲遲未在中國合資,恐怕和日產的阻撓有關。

第10名:鈴木公司
2010年鈴木銷售258.9萬輛,小型車方面實力雄厚,和大眾集團的技術合作深化中。

第11名:菲亞特集團
2010年菲亞特集團銷售221萬輛,掌握了克萊斯勒25%股權,和中國廣汽的合資項目進展順利。

第12名:起亞公司
起亞公司的增長速度甚至超過現代公司,高薪挖角三大設計師之一的希瑞爾後,車型設計令人耳目一新,2010年銷售213萬輛,首度邁上200萬輛台階。
起亞品牌銷量超過了雷諾,僅比標致低1萬輛,邁入世界十強。

第13名:戴姆勒賓士集團
2011年戴姆勒賓士集團的銷量為1873207輛,豪華車市場冠軍,而賓士品牌的銷量1167700輛,居豪華車品牌第2位。

第14名:長安集團(自主品牌)
長安集團總銷量雖在中國車企中排第4位,但自主品牌卻是中國第一名。
2010年長安集團自主品牌銷量164萬輛。

第15名:克萊斯勒集團
2010年克勒斯勒集團銷量為160.2萬輛,擺脫生存危機,有望在2011年重新上市。

第16名:寶馬公司
2010年寶馬公司銷量為146.1萬輛,排名豪華車市場第二,而寶馬品牌銷量122.4萬輛,雄踞豪華車品牌冠軍。

第17名:上汽集團(自主品牌)
上汽集團總銷量是中國車企冠軍,自主品牌銷量排中國第二。
2010年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約143萬輛,其中五菱品牌為114.9萬輛。

第18名:馬自達公司
2010年馬自達公司銷量128.6萬輛,從福特羽翼下獲得獨立。

第19名:東風集團(自主品牌)
東風集團聯合了山東凱馬,總銷量排中國亞軍,自主品牌銷量排中國第三。
2010年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約105萬輛。

第20名:三菱汽車公司
2010年三菱汽車銷量102.4萬輛,重返銷量百萬俱樂部

6. 上汽和廣汽合作前景如何

先說事件:2019年12月23日,上汽集團與廣汽集團在海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內這兩家體量最大、最頂尖的汽車集團正式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不用說,中國車市「遇寒」的大背景下,即使作為中國汽車界的頭部車企也未能獨善其身,這是其一。

很顯然,上汽與廣汽的合作絕不僅限於新能源領域,而是覆蓋未來汽車工業的全領域,而合作的目的無非是一個「錢」字,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新四化」的投入,雙方是實際上是基於均攤研發成本、領跑未來市場的目的達成的合作,合作空間方面,國際化、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都將是大有可為的領域。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凌蕭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全球十大汽車製造商是哪些

頗具影響力的美國雜志《消費者報告》的2018年度汽車品牌榜單出爐,現代捷恩斯榮獲第一,而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被評為緊湊型環保車型榜首。

以百萬計的潛在買家會參考《消費者報告》做出購車決定。《報告》根據道路測試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車主滿意度得分來對汽車品牌進行排名。

2018年度汽車品牌榜單的排名為:

1.現代捷恩斯

2.奧迪

3.寶馬

4.雷克薩斯

5.保時捷

6.起亞

7.斯巴魯

8.特斯拉

9.本田

10.豐田

(7)上汽集團與克萊斯勒擴展閱讀:

此外,豐田在具體車型前十榜單中佔領四位,上榜率最高。上榜車型分別是卡羅拉、凱美瑞、漢蘭達和Sienna。不僅如此,豐田汽車的可靠性得分最高。

美國汽車在排名中落後於海外汽車製造商,但FCA旗下的克萊斯勒排名第11位,有大幅提高,這要歸功於Pacifica。菲亞特在34個品牌中排名最後,Ram 排名26,道奇排名 27,Jeep排名33。

通用汽車最暢銷的雪佛蘭品牌排名23,而凱迪拉克排名第24,GMC排名第28,福特排名第20位,林肯排名第17位。 F-150被評為最佳皮卡。而由於可靠性分數下降,名次出現最大下滑的品牌是別克,下降8位至19位,謳歌下降6位至22位。

8. 中國一汽在與美國克萊斯勒和德國大眾汽車合作的過程中,進行了哪些准備工作他們是如何取得有利地位的的

一汽,上汽,德國大眾的詳細介紹你可以上網路查詢: 大眾 ke..com/view/29823.html 一汽 ke..com/view/111056.html 上汽 ke..com/view/588902.html 分兩家的原因: 大眾分轍 南北大眾的統一,兩張渠道的整合,零部件國產化,這些問題成為德國大眾在中國市場上艱難前行的鐐銬 南北大眾不睦的事實似乎找到了最有力的證據。 8月8日,上海大眾宣布全系列車型(除POLO外)降價,降價幅度最多達14%。9日,一汽大眾在北京宣布不會對價格體系進行調整,並表示與上海大眾是完全獨立的兩 個企業,事先對上海大眾的降價策略毫不知情。 至此,大眾希望通過局部整合南北兩個大眾進而止住在華下跌勢頭的幻想戛然而止,而導致南北大眾嚴重割裂的禍根在十多年前已經種下。 重婚的禍患 1985年3月,德國大眾與上汽聯合組件了上海大眾,正式進入中國。在合資公司中,中德雙方投資的比例各佔50%,開創了國內50∶50股比先河。但當時瞄準中國汽車市場的,並不只德國大眾一家。 1987年10月,美國克萊斯勒公司與一汽簽下了生產2.2升發動機的合同,並承諾一年後再將道奇600的整車給一汽。這讓一心希望霸佔中國市場的大眾感到了威脅。而此前,大眾也露出過「不忠」的企圖。早在上海大眾初建時期,德國大眾總裁哈恩就萌生了與一汽合作的念頭。「這才是中國的汽車生產基地。」大眾總裁皮希當時說。 這時,一個機會出現了。1988年,克萊斯勒發現道奇600在美國賣得依然很火,於是決定拖延一年再給中國,同時還提高了曾承諾的設備價格,令一汽大為光火。大眾發現並緊緊地抓住了這個在中國發財的機會,不僅承諾一分錢不要,在美國克萊斯勒發動機的基礎上還為一汽配底盤和整車,而且僅用了1個月時間就裝出了配克萊斯勒發動機的奧迪樣車,並請當時的一汽老總耿兆傑去看。這就是後來的「小紅旗」的首輛樣車。 1988年8月,一汽與大眾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小紅旗」的合作合同。在這份合同中,極富遠見的大眾公司還成功「指腹為婚」:一汽今後如果大規模生產轎車,必須與大眾合作,雙方同意「Golfa3」(捷達)為第一輛合作車型,這為後來的一汽—大眾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1990年一汽—大眾15萬輛合資轎車項目簽約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1996年7月,項目全面投產。 大眾與上汽的合作,隨後開始出現一些小插曲。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年上汽曾希望大眾能夠增設兩條新生產線,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大眾沒有滿足上汽的要求,這讓上汽產生不快,並由此把精力更多轉向與通用汽車的合作。 大眾與上汽分別又覓「新歡」的舉措,實際為後來的發展設下了危機。大眾隨後在中國的投資重點已經從南向北轉移。1999年9月6日,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奧迪A6在一汽—大眾總裝車間下線,目前在高級轎車市場,奧迪穩拿44%的份額;2001年8月23日,首輛中級轎車寶來下線。2003年5月9日,高爾夫轎車在公司下線。7月15日,在一汽—集團公司誕生50周年之際,高爾夫轎車在全國正式上市。此次推出的車型有1.6L2V、1.6L5V、1.8L5V和2.0L2V。2004年12月7日,一汽大眾公司轎車二廠正式建成投產。 盡管大眾一直強調兩個合資公司實行品牌差異化布局,但在車型上,一汽大眾的奧迪、寶來、捷達都分別居於上汽大眾的帕薩特、POLO和桑塔納之上。 大眾汽車在上海除了產品本土化之外,在人員搭建方面也很明顯,僅有營銷環節依舊由德國人把守,這其實也說明了德國人對於上海支持的減弱。2004年,大眾曾透露將在上海臨港建設上海大眾五廠,建成後的五廠一期產能為15萬輛轎車,二期工程30萬輛。然而,據記者調查,目前上海大眾五廠的工程還沒有絲毫的動工跡象。最近大眾在北京投資了1億元,專門用於售後服務的支持。這似乎也說明了大眾對於南方的冷淡。 南北大眾在零部件采購和銷售上形成了互相獨立的兩張網路。也許從一開始,德國大眾就不想也不願將他們整合到一起。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大眾與一汽的合作也不盡如人意。

9. 中國歷史上上第一個汽車合資品牌是跟那個國家

美國、德國。

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BJC)是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BAIC)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DCC)、戴姆勒·克萊斯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DCCL)的中、美、德合資經營企業。

1983年5月5日簽約,1984年1月15日正式開始營業,是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擁有「Jeep」和「Mitsubishi Motors」 兩大國際著名品牌的系列產品,是國內最大的輕型越野汽車生產廠家。

(9)上汽集團與克萊斯勒擴展閱讀

早期的汽車中外合資企業

1、上海大眾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上汽大眾」)是一家中德合資企業,由上汽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合資經營。公司於1984年10月簽約奠基,是國內歷史悠久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安亭,並先後在南京、儀征、烏魯木齊、寧波、長沙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

2、標致

東風標致屬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旗下品牌。2002年10月,東風汽車公司與法國PSA集團(標致雪鐵龍集團)簽訂擴大合作的合資合同,兩大集團強強聯手,全面展開將標致品牌引入中國的新藍圖,東風標致由此誕生。

閱讀全文

與上汽集團與克萊斯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