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鐵英雄的CAST/配音演員
動畫角色(括弧外的是日語版,而括弧內的是國語版):
高鐵英雄:
亞路(鐵勇)、黃金(吾剛)、薩姆(智威)、安(安彤)、エイト(蓋特)、
尼爾教官(朗伯教官)、龍(流風)、查理(查爾)、シエテ(熙蒂)
日語版配音名單: 亞路(R)(アール) 配音演員:浪川大輔 黃金(ゴウ) 配音演員:小野大輔 薩姆(サム) 配音演員:興津和幸 安(アン) 配音演員:富樫美鈴 エイト(エイト) 配音演員:田中英樹 尼爾教官(ニール教官) 配音演員:浦山迅 龍(リュウ) シエテ(シエテ) 查理(チャール) 拉蒂亞王女(ラディア王女)(拉迪亞公主) 配音演員:石嶋久仁子 世界鐵路知識旁白 配音演員:落合弘治 國語版配音名單:
李正翔、夏磊、吳磊、沈達威、周帥、賈志超、劉欽、張安琪、樊俊航、王曉彤等

㈡ 劉欽的人物生平
元康三年(前63年),劉欽受封淮陽王。劉欽的母親張婕妤深受其父漢宣帝劉詢的寵愛,漢宣帝的皇後霍成君被廢後,漢宣帝想立張婕妤為皇後。很久之後,漢宣帝恐霍氏欲害太子劉奭,便改選後宮無子又謹慎的王婕妤立為皇後(邛成太後),命她像母親一樣撫養太子劉奭。王婕妤無寵,漢宣帝很少臨幸她,只有張婕妤最受寵愛。而劉欽長得強壯高大,喜歡經書法律,聰明有才氣,漢宣帝很寵愛他。太子劉奭寬厚仁慈,喜好儒術,漢宣帝常對劉欽感嘆,說:「真是我的兒子啊!」常有意想立張婕妤與劉欽,然而因太子劉奭出身隱微,漢宣帝少時依靠許氏,等到即位時皇後許平君已被殺死,太子劉奭幼年喪母,所以不忍心廢黜。很久以後,漢宣帝因原丞相韋賢之子韋玄成佯狂讓爵位給其兄長,經術精通德行又高,受到朝廷人士稱頌,便被任命為淮陽中尉,漢宣帝想感化劉欽,用推讓之臣輔佐,從此太子便確定下來。
黃龍元年(前49年),漢宣帝去世,太子劉奭即位,是為漢元帝。漢元帝即位後,便遣送劉欽到封地就國。 當時劉欽的母親張婕妤已死,劉欽有外祖母,舅舅張博兄弟三人常到淮陽拜見母親,都要受到劉欽的賞賜。後來劉欽上書漢元帝,請求把外家張氏遷到封地。張博上書說願留守墳墓,獨不遷移。劉欽感到很遺憾。後來張博到淮陽,劉欽賞賜他就少了。張博說他負債數百萬,希望劉欽能幫助償還。劉欽不答應。張博便告別離開,令其弟張光恐嚇劉欽,說劉欽對待外祖母怠慢,張博要上書替母親請求還鄉。劉欽便派人持黃金五十斤送給張博。張博很高興,回信感謝劉欽,說了許多阿諛奉承的話,盛稱劉欽說:「當今朝廷無賢臣,災異屢現,使人寒心,百姓都歸望於大王,大王怎麼安然不求到朝中輔佐皇上?」張博又多次讓弟弟張光勸說劉欽聽從他的計策,派人到京師請當權的貴人替劉欽請求朝見。劉欽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後來張光要到長安,告別時,又說:「願盡力與張博共同替大王請求朝見。大王即日到長安,可以依靠平陽侯。」張光得到劉欽想請求朝見的話,派人快馬告訴張博。張博知道劉欽的思想動了,又送給劉欽寫信說:「張博很榮幸能成為大王的親戚,屢次進獻愚策,未見省察。張博北游燕趙,想循行郡國尋求隱居之士,聽說齊地駟先生,善通《司馬兵法》,有大將之材,張博得機謁見,乘間隙請問五帝三王的要道,高深得不是世俗人能懂得。今邊境不安寧,天下騷勸,如果不得此人恐怕沒有誰能使天下安定。又聽說北海邊上有位賢人,數代之人都不及他,然而難得到他。得此二人向朝廷推薦,功勞也不小啊。張博願意以此為解決漢急奔赴西邊,但無財以通顯之。趙王派謁者帶上牛酒,黃金三十斤慰勞張博,張博不受,又派人希望娶張博女兒為配,聘金二百斤,張博未答應。恰巧得到張光信說大王已差遣張光西來,與張博並力請求朝見。張博已經完全放棄,不料大王回心轉意,以好顏相待,願殺身相報恩德。朝見事何足談,大王誠賜一句話,使張博能盡死力。商湯、夏禹就是靠這成就大業的。駟先生蓄積道術,凡是書都有,希望知道大王所好,請得立即獻上。」劉欽得信高興,給張博回信說:「子高真是使我幸運得到照顧,發惻隱之心,顯出至誠,貢獻好計謀,告訴最重要的事,我雖然不聰明,也不敢不知其意!今遣官吏為子高償債二百萬。」 恰逢京房出京擔任郡守,離開漢元帝左右,石顯全部知道此事稟報漢元帝。京房泄漏宮禁之內談話,張博兄弟貽誤諸侯王,誹謗政治,狡猾不道,都被關進監獄。有關部門官員奏請逮捕劉欽,漢元帝不忍心用法,差遣大夫王駿賜給劉欽璽書說:「皇帝問淮陽王。有關部門官員彈劾你,你的舅舅張博多次送信給你,誹謗詆毀政治,毀謗天子,贊美諸侯,稱引周、湯,來諂媚迷惑你,說的話特別惡劣,大逆無道。你不檢舉上奏而給他很多的錢,用好聽的話回復他,罪至不赦,朕痛心不忍聽,替你傷心,追根求源,不善來自張博,只是你之心,不同於凶頑。已詔令有關部門官員不懲治你的事,差遣諫大夫王駿告誡朕意。《詩》說過『謹慎你的職位,和正直人親昵』。你一定要自我勉勵!」
王駿又曉告漢元帝旨意說:「禮制定諸侯定期朝見天子的意思,就是為了按照禮專心一意地尊奉天子。再說你不是學習過《詩》嗎?《詩》說:『封他為侯在魯,為我周家的佐輔。現在你的舅舅張博多次送信給你,談的話悖亂忤逆。你幸運受過詔書,通經術,知道諸侯聲名不應出境。天子才普遍遮蓋,恩德布滿全國,而你卻聽聞張博之言安然,還多予金錢,同他互相回信呼應,沒有比這更大的不忠。舊日的典章制度,諸侯王獲罪於京師,不論罪惡輕重,即使不被誅戮,也一定受到貶謫放逐的罪刑,沒有輕易罷休的。今聖主赦免你的罪,又同情你失算忘本,被張博迷惑,加賜璽書,派諫大夫告誡至意,殷勤之恩,豈可度量的啊!張博等犯的罪惡特大,是群臣共同討伐,王法不能赦免的。從此往後,你不要再被張博牽累,務必同大家一樣摒棄他們。《春秋》的意思,以有過能改為大。《易經》說:『祭祀用白茅墊祭品,就會無過失。』說的是為臣子之道,改過自新,潔己奉上,然後免於罪過。你一定留意慎戒,思考悔過改變行為,補重責,與皇上厚恩相符。像這樣,就能長享富貴,社稷就可安定。」
劉欽免冠稽首謝恩說:「奉命藩屏王室而無好的表現,過失罪惡突出,陛下不忍心給予懲處,施予大恩,派使者告誡曉諭道德法術與藩屏王室之大義。俯伏思考張博罪惡特深,當受死刑。臣劉欽願盡心自新,奉承詔策。頓首死罪。」京房以及張博兄弟三人都在鬧市執行死刑,陳屍街頭示眾,他們的妻子兒女都流放到邊遠地區服勞役。 漢成帝劉驁即位後,因劉欽是自己的叔父,非常尊敬寵幸他,不同於其他諸侯王。劉欽上書自己陳述舅舅張博的事情,是被石顯等所迫害,於是為張博流放的家屬請求回原籍。丞相、御史又彈劾劉欽說:「前與張博相送私信,指意不是諸侯應該的,蒙聖恩沒有懲處,事在赦前。不悔過而又稱引此事,自以為正直,失藩臣體統,不敬。」漢成帝特別施恩,答應劉欽讓流放者回原籍。河平元年(前28年),劉欽去世,共在王位三十六年,謚號憲王,死後其子劉玄襲爵,是為淮陽文王。

㈢ 漢朝時期劉邦劉詢都無法立自己喜歡的兒子劉如意劉欽為太子 而景帝武帝為何能廢長立幼
呂後對劉邦創業作用大,尾大不掉,根基深厚,形成了保護太子的利益集團。同時也留著呂後震懾開國功臣,確保劉氏江山
㈣ 請詳細評述一下魏滅蜀之戰,謝謝!
魏滅蜀之戰
魏滅蜀之戰,是三國後期的吞並戰,也是強者消滅弱者的一場戰爭。公元263年,魏將鍾會、鄧艾率軍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曹魏大軍被蜀軍阻於劍門關外,准備退軍。鄧艾採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鍾會與蜀軍相持於劍閣的同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越過700餘里荒無人煙的小道,鑿山開路,秘密南進,很快到達蜀國腹地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從背後襲擊蜀軍,把姜維大軍置於無用武之地。劉禪失去劍閣屏障,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回天乏力,只好投降魏軍。蜀國滅亡。歷史背景
247年至262年間,蜀漢經過將領姜維不斷向魏發動戰爭,力量日漸消耗,加上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朝政日非。姜維曾對黃皓作出彈劾,但反被黃皓逼害,劉禪也對姜維多次伐魏感到反感。姜維惟有避居沓中屯田,擁兵北防,內外產生嚴重分歧。 曹魏方面,司馬氏在高平陵事件後得到魏國實質控制權,至司馬昭時曹魏皇帝已形同虛設。對外上,將領鄧艾多次打敗姜維的北伐軍,而司馬昭也在壽春打了勝仗,便開始籌備伐蜀以統一天下,朝內群臣都認為不可能,惟獨鍾會支持。 司馬昭決定先討蜀、後伐吳,命人造船以備滅蜀後快速攻吳,另派鍾會鎮守關中,准備南下。戰爭過程
雙方形勢
247年至262年間,蜀漢經過將領姜維不斷向魏發動戰爭,力量日漸消耗(詳見姜維北伐),加上皇帝劉禪寵信宦官黃皓,朝政日非。姜維曾彈劾黃皓,但反被黃皓逼害,劉禪也對姜維多次伐魏感到反感。姜維惟有避居沓中屯田,擁兵北防,內外產生嚴重分歧。 曹魏方面,司馬氏在高平陵事件後得到魏國實質控制權,至司馬師時曹魏皇帝已形同虛設。對外方面,將領鄧艾多次打敗姜維的北伐軍,而司馬昭也在壽春打了勝仗,於是開始籌備伐蜀漢以統一天下,朝內群臣都認為不可能,惟獨鍾會支持。 司馬昭決定先討蜀、後伐吳,命人造船以備滅蜀後快速攻吳,另派鍾會鎮守關中,准備南下。姜維聞得魏國的舉動,把情況上報劉禪,並建議派兵防守陽平關和陰平之橋頭。但劉禪聽信黃皓鬼巫之說,不理會姜維的建議,也不讓朝內群臣知道此事。
魏軍南下
263年8月,十八萬魏軍分三路南下:西路軍由鄧艾所率的三萬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進攻姜維;中路軍由諸葛緒率三萬多人馬,自祁山向武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後路;而東路軍由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再分三路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 劉禪聞訊後,忙命廖化增援姜維;派張翼和董厥到陽平關防守鍾會軍。9月,魏軍正式全面發動攻勢,劉禪卻不等援軍到達,就命漢中的蜀軍撤退,令魏國東路軍長驅直進。鍾會遂親自帶兵攻陽平關,再派李輔攻樂城的王含、荀愷攻漢城的蔣斌、劉欽由子午谷出與主力會師。陽平關守將傅僉想開門迎敵,可是部將蔣舒卻建議堅守陽平關,傅僉不聽。蔣舒因而投降,傅僉憤而戰死。魏軍進占陽平關後,樂城與漢城也不攻自破,東路軍繼續長驅直入,直逼劍閣。
西路軍也同時展開攻勢,鄧艾命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弘、金城太守楊趨分別從東、西、北三面進攻沓中的姜維。不過姜維因獲悉魏軍已進入漢中的消息,擔心陽安關失守,劍閣孤危,便不作抵抗,且戰且退,希望盡快趕到劍閣援助。但中路軍已從祁山進達陰平之橋頭,切斷了姜維的退路。 姜維為引開魏軍,便率軍從孔函谷繞到諸葛緒後方,詐稱攻擊。諸葛緒怕自己的後路反被切斷,慌忙後退三十里,姜維趁機立即回頭越過橋頭。當諸葛緒察覺自己上當時,蜀軍已遠遠離去,追趕不及。姜維從橋頭至陰平,一路向南撤,途中與正在北上的廖化、張翼、董厥等蜀國援軍會合。當時陽平關丟失,蜀軍惟有退守劍閣,抵抗魏軍。 鍾會率軍進向劍閣,劍閣在今四川劍閣縣,西有相連的小劍山和大劍山,地形險峻,道小谷深,易守難攻,姜維利用這種有利於防守的地形,在此列營守險,而劉禪也派人向東吳求救,吳國派出丁封、孫異等救蜀。。鍾會前有劍閣雄關,寸步難進,後黃金、樂城、漢城三地要隘,東溯漢水、芒刺在背。要是拖拉下去,形勢真如姜維所預計:「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到時退兵,蜀漢若諸城並出,前後夾擊,那就比昔年曹爽更慘了。鍾會於是又干起最拿手的,動筆桿子,寄希望於原為魏人的姜維歸降,致書於姜維:「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姜維不同蔣斌,置之不理,鍾會文筆雖佳,面對天險,還是得用武略攻之,只得硬著頭皮強攻劍閣,姜維列營守險。試想魏軍強攻黃金、漢樂已近兩月尚且不下,又安能一鼓攻克劍門,只是白白損兵折將罷了。攻關不克,鍾會只得暫時引兵後退,蜀軍保險拒守。魏軍真處於 「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後虎、進退維谷的僵局。鍾會屢攻不下,但劍閣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棄,加上魏軍糧食不繼,軍心開始動搖,眾人都擔心前功盡廢。
偷襲涪城
在這個關鍵時刻,鄧艾提出了一條奇策,建議「從陰平由邪徑(小道)經漢德陽亭(今四川劍閣西北)趣涪(涪,在今四川綿陽東),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300餘里,奇兵沖其腹心,劍閣之守(指蜀軍)必還,
廖化
則(鍾)會方軌(兩車並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鄧艾獻策的要點是,魏軍從陰平繞小道攻涪,這樣姜維若從劍閣來援,則劍閣勢孤易破,若蜀軍不援涪,魏軍破涪,切斷姜維後路,並可直指成都。這條計策被接納了,並由鄧艾執行。 鄧艾挑選精兵,想與諸葛緒聯合經江油避開劍閣,直取成都。但諸葛緒以自己只受命攻擊姜維,不可自作主張為由,拒絕鄧艾聯軍之議,率軍東去,與鍾會軍會合。不過,鍾會為擴大軍權,密告諸葛緒畏懦不前,結果諸葛緒反被征還治罪,其部歸屬鍾會 。 從陰平到涪,高山險阻,人跡罕至,十分艱難,不過也因此之故,蜀國沒在此設防。這年十月,鄧艾率軍三萬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300多公里,一路鑿山通道,造作橋閣。時「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面對困難,鄧艾身先士卒,遇到絕險處,「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攀登小道,鑿山開路,越過7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糧運將匱,頻於危殆」,」在克服了這些難以想像的困難之後,魏軍終於通過了陰平險道,到達江油。江由關據石門,臨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懸崖,是和劍閣齊名的天險,但蜀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奇跡般出現,大驚失色,不戰而降。鄧艾率魏軍乘勝進攻涪城。鄧艾自陰平進入景谷旁道後,成都方面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了,令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督率諸軍拒敵,鄧艾的奇襲戰略至此可稱破產。可諸葛瞻的大軍到達涪城之後卻止步不前。尚書郎黃崇勸告諸葛瞻速速前行,占據險要,不要讓魏軍進入平地。黃崇屢次進言,乃至痛苦流涕,諸葛瞻卻不為所動,依舊在涪城不前。鄧艾擊破諸葛瞻的前鋒,諸葛瞻一聞前鋒被破,就引兵自涪關後撤一百多里,退守綿竹。又把涪關險城當大禮送給了鄧艾。 進屯綿竹後,諸葛瞻才意識到自己在戰略上已經鑄成大錯,長嘆:「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最後野戰是役蜀軍伏屍數萬,諸葛瞻和黃崇、尚書張遵(張飛之孫),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戰死沙場。之後後主卻聽從從譙周主降的建議,投降了魏國。
蜀漢滅亡
江油失守後,劉禪派諸葛瞻抗擊鄧艾,黃崇勸告諸葛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但諸葛瞻猶豫不決,被鄧艾奪取了險地。諸葛瞻督軍到涪城並遇魏軍發生戰斗,鄧艾大敗諸葛瞻前鋒,諸葛瞻被迫退守綿竹。鄧艾遣使致書諸葛瞻勸降說:「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諸葛瞻怒斬使者。鄧艾立即派其子鄧忠及師纂等,從左右兩面進攻蜀軍。魏軍失利,鄧艾大怒,揚言要斬鄧忠、師纂,命二人再戰以將功補過。結果二人大破蜀軍,斬殺諸葛瞻及張遵、黃崇等人,魏軍進占綿竹,並立即進軍成都。
當時蜀國兵多在劍閣,而成都兵少。當蜀君臣聞魏軍到來時,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議先逃向南中地區,也有人建議東投孫吳,其中譙周則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十一月,劉禪接受譙周意見,開城降魏,魏軍佔領成都,同時遣使令姜維等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而在堅守劍閣的姜維,先聞諸葛瞻兵敗,但未知劉禪確切消息,恐腹背受敵,便引軍東入巴中。鍾會率魏軍進駐涪城,另派胡烈、田續、龐會等追趕姜維。姜維再退到郪縣,得知真實情形後,便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投降鍾會軍。 當時蜀國兵多在劍閣,而成都兵少。當蜀君臣聞魏軍到來時,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議先逃向南中地區(今四川南部及雲、貴部分地區),但那裡情況復雜,能否站穩沒有把握。有人建議東投孫吳,但孫吳也日益衰弱,自身難保。其中光祿大夫譙周則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這提議。11月,劉禪接受譙周意見,開城降魏,魏軍佔領成都,同時遣使令姜維等投降。
而在堅守劍閣的姜維,先聞諸葛瞻兵敗,但未知劉禪確切消息,恐腹背受敵,便引軍東入巴中。鍾會率魏軍進駐涪城,另派胡烈、田續、龐會等追趕姜維。姜維再退到郪縣,得知真實情形後,便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投於鍾會軍。 魏滅蜀之戰結束。[1-2]軍事形勢
西:郫縣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縣還有汶山郡之汶山、龍鶴、冉駹、白馬、匡用五圍牙門之兵可用。 東:姜維大軍進於郪、五。更有羅憲在江州。
南:霍戈鎮守南中六郡,本來就部署好部隊北上,隨時可以增援成都。 北:重鎮雒城尚未失陷,姜維軍離此不過七十里。漢中諸圍守也在柳隱、蔣斌、王含堅守。 此刻的成都,雖魏軍兵入平地,但是從上情況看,蜀漢主力部隊尚存,周邊要隘一個沒丟,半壁江山依在,內軍心士氣均可一戰,外東吳援軍指日可到。最終卻是一片降旗,這是鍾會、鄧艾、姜維三人都沒料到的。
戰爭結束
蜀漢滅亡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也被魏兵所殺。姜維去投降鍾會,鍾會謂維曰;「來何遲也?」姜維正色流涕曰:「今日見此為速矣!「會甚奇之。會厚待維等,皆權還其印號節蓋。
會與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夏侯玄,諸葛誕都是魏國頂級名士,夏侯玄是玄學先驅美男子,諸葛誕是三國田橫,嚴毅威重。可見姜維當時在中原的名氣相當高!會陰懷異圖,維見而知其心,謂可構成擾亂以圖克復也,乃詭說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游乎?」會曰:「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於此也。」維曰:「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歡甚。此時,鄧艾擅自行事,不把司馬昭和眾將放在眼裡,引起了司馬昭的不安。鄧艾驕傲自大說:「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當時有見識的人都嘲笑他。鍾會頗忌鄧艾,乘機與監軍衛瓘密告艾有反狀。魏咸熙元年(264年),司馬昭令以檻車征艾。艾既敗,會獨統大眾,威震西土,遂決意謀反,欲使姜維將五萬人出斜谷為前驅。會自將大眾隨其後。但司馬昭對鍾會懷有野心早有戒備,遣中護軍賈充率1萬步騎入蜀進占樂城,隨即親率10萬大軍進駐長安,使鍾會措手不及。
鍾會大驚,正月16日,遂扣押魏軍所有將領,並出示廢黜司馬昭的所謂太後遺詔,逼眾造反司馬昭,諸將被迫簽名。姜維見時機已到,便慫恿鍾會誅殺被扣將領,預謀趁機殺掉鍾會,恢復蜀漢。並密書與劉禪道:「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姜維勸鍾會早殺眾魏將,鍾會想聽從姜維的意見,但仍猶豫不決。因鍾會遲疑而消息泄露,18日中午,魏將胡淵引兵殺出,箭如雨下。雙方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姜維親自殺了五六人,戰死。時年62歲,(三國演義誤作59歲)鍾會也被殺。維被剖,膽如斗大。不久,衛瓘遣將田續斬殺鄧艾父子。滅蜀原因
魏能滅蜀,在於前者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優於後者,但戰場上的勝負,又與雙方的指揮、謀劃直接有關。 三國後期,魏、吳、蜀並立抗爭的局面因三方力量的消長變化而漸趨崩潰。其中,魏國自明帝曹睿死後,齊王曹芳為帝,大權旁落在司馬懿手中。司馬懿死後,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司馬氏父子一方面大力清除曹氏勢力,籠絡士族,並經過幾次廢立皇帝事件,准備代魏自立;同時,他們還注意招攬人才,移民實邊,繼續曹操的辦法,推廣屯田,並興修水利,使魏國在司馬氏的掌管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軍事力量十分強大。相比之下,蜀國自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輔政,他們遵行諸葛亮的既定方針,團結內部,又不輕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國維持著比較穩定的局面。及蔣琬、費禕之後,姜維執政,多次對魏用兵無功,消耗了國力。特別是後主劉禪,自諸葛亮死後,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宦官黃皓乘機取寵弄權,結黨營私,朝政日非,連姜維也因怕被害,自請到沓中(今甘肅甘南州舟曲西北)種麥以避禍。至此,蜀國的基礎已大大動搖。這時的吳國,因孫權死後,內爭迭起,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多次攻魏也多以失敗告終。吳國的實力大大削弱了。 這樣,在三國中,司馬氏掌政下的魏國,勢力最強,具備了滅吳、蜀,統一天下的條件。
魏元帝曹奐景元三年(262年),執政的魏大將軍司馬昭,分析了當時的局勢,認為蜀國已經「師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決定採取「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滅東吳的方針。為此,魏任鍾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作伐蜀准備。同時揚言要先攻吳,以迷惑蜀國。姜維聞訊,忙把情況上報劉禪,建議派兵把守陽安關口(即陽平關,在今陝西寧強西北)和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的橋頭,作好防備。但昏庸的後主只寵信宦官黃皓,黃皓則相信鬼巫之說,以為魏軍不會進攻,劉禪信以為真,把姜維的建議,置之腦後,連群臣都不讓知道。 景元四年(263年)夏,魏「征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路進攻蜀國: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多,自狄道(今甘肅臨洮)向甘松(今甘肅迭部縣東南)、沓中,進攻駐守在此的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多人馬,自祁山(今甘肅禮縣祁山堡)向武街(今甘肅成縣西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後路;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分別從斜谷(今陝西眉縣南)、駱谷、子午谷(在今陝西西安南),進軍漢中。 蜀國後主見魏軍真的來攻了,才倉卒應戰,忙遣右車騎將軍廖化率一支人馬往沓中,增援姜維;派左車騎將軍張翼和輔國大將軍董厥率另一支人馬到陽安關防守漢中的外國據點。戰爭評價
魏滅蜀之戰,魏徵西將軍鄧艾趁兩軍主力相持之際,率偏師出奇兵,行大縱深迂迴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都成都,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㈤ 大明嘉靖年間明與蒙古戰爭連年不斷,請問雙方誰勝的多
嘉靖年間主要還是抗倭,與蒙古之間的戰爭有是有,但是比較少的,而且基本上都是防禦為主以及防守反擊,雙方互有勝負。當時蒙古草原的霸主是俺答汗,土默特部首領,孛兒只斤氏,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達延汗孫。根據史料記載,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在多次遣使要求開放朝貢貿易未果後兵臨北京,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開放邊貿,史稱庚戌之變。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朝被迫開放宣府、大同等地與蒙古進行馬匹交易。不久,明朝拒絕蒙古方面以牛羊交易的要求,單方關閉馬市,雙方再次開戰。1570年,雙方開始和談,次年達成協議,明朝封俺答為順義王,開放十一處邊境貿易口岸。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蒙古方面的勝率較高,因為被動防守的一方總是吃虧的,不然也不是被迫開放邊市貿易。
雙方戰爭經過,相關歷史資料有所記載,如下:
嘉靖二年 三月乙巳,俺答寇大同。 《明史》卷一十七《世宗本紀一》
嘉靖八年 十月,吉囊、俺答寇榆林塞。總督王瓊率兵御卻之。 《河套志》卷一《河套建制沿革考》
嘉靖十三年 七月,……吉囊、俺答阿不孩,復擁眾十萬,從延綏、定邊、乾溝,入鐵柱泉,謀欲犯固原,不得入青沙峴,遂深入安會金三縣。大帥劉文擊破之,斬首五十級,已擊其歸路,又破之,斬首五十七級。 《萬里武功錄》卷七《中三邊·俺答列傳·上》
嘉靖十八年 俺答、阿不孩往豐州迤南……(明軍)斬首捕虜凡一十八級,奪獲馬凡六十七騎,明甲三、鐵甲一,夷器達箭五百一十有奇。八月,吉囊、俺答阿不孩、剌不台吉及小王子……騎千餘,從陽和二邊入。漢兵追至十里關,斬首一級,奪獲馬一十二匹。 《萬里武功錄》卷七《中三邊·俺答列傳·上》
嘉靖十九年 俺答……分道入寇,越大同,度雁門,入寧武、嵐靜等處,殺人畜萬計。 《土默特旗志》卷一下《大清一統志載建制沿革考》
嘉靖二十年 八月,俺答、阿不孩、吉囊分道入寇,總兵官趙卿帥京營兵,都御史翟鵬理軍務,御之。九月辛亥,俺答犯山西,入石州。 《明史》卷一十七《世宗本紀一》
嘉靖二十一年 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 《明史》卷一十七《世宗本紀一》
嘉靖二十二年 是春,俺答屢入塞。秋八月,犯延綏,總兵官吳瑛等擊敗之。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二十三年 是秋(俺答)入大同塞,總督尚書鵬御之,虜退。……十月,虜破宣府塞,入紫荊關…… 《皇明北虜考》《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俺答封貢》
嘉靖二十四年 八月, 庚戌,俺答犯松子嶺,殺守備張文瀚。是月,犯大同,參將張鳳、指揮劉欽等戰死。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二十五年 六月甲辰,犯宣府,千戶汪洪戰死。秋七月,是月,俺答犯延安、慶陽。九月,俺答犯寧夏。冬十月丁亥,犯清平堡,游擊高極戰死。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二十六年 正月,套虜薅台吉領眾犯涼州,副總兵蕭漢領兵御之,游擊王勛援兵不至,陣亡官軍三十三員名,射走死官馬五十三匹。 《邊政考》卷五
嘉靖二十七年 八月丁巳,俺答犯大同,指揮顧相等戰死,周尚文追敗之於次野口。九月壬午,犯宣府,深入永寧、懷來、隆慶,守備魯承恩等戰死。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二十八年 二月,壬子,俺答犯宣府,指揮董暘等敗沒,遂東犯永寧,關南大震。乙卯,周尚文敗俺答於曹家莊。丙辰,宣府總兵官趙國忠又敗之於大滹沱。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二十九年 六月丁巳,俺答犯大同,總兵官張達、副總兵林椿戰死。丁丑,俺答大舉入寇,攻古北口,薊鎮兵潰。戊寅,掠通州,駐白河,分掠畿甸州縣,京師戒嚴。壬午,薄都城。……甲申,寇退。[6]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三十年 十一月,俺答犯大同。[7]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三十一年 正月壬辰,俺答犯大同。甲午,入弘賜堡。辛酉,俺答犯懷仁川,指揮僉事王恭戰死。四月丙寅,把都兒、辛愛犯新興堡,指揮王相等戰死。……八月,己卯,俺答犯大同,分掠朔、應、山陰、馬邑。九月乙酉,犯山西三關。壬辰,犯寧夏。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俺答封貢》
嘉靖三十二年 二月,俺答犯宣府,參將史略戰死。甲辰,俺答犯宣府,副總兵郭都戰死。秋七月戊午,俺答大舉入寇,犯靈丘、廣昌。己巳,俺答犯浮圖峪,游擊陳鳳、朱玉御之。九月丙午,俺答犯廣武,巡撫都御史趙時春敗績,總兵官李淶、參將馮恩等力戰死。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三十三年 六月癸酉,俺答犯大同,總兵官岳懋戰死。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三十四年 夏四月戊子,俺答犯宣府,參將李光啟被執,不屈死。九月,丙午,俺答犯大同、宣府。戊午,犯懷來,京師戒嚴。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三十五年 辛丑,俺答犯宣府,殺游擊張紘。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三十六年 春二月,俺答犯大同。三月壬午,把都兒寇遷安[8]。冬十一月丁丑,辛愛圍右衛城。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俺答封貢》
嘉靖三十七年 虜(俺答)圍大同右衛。 《三雲籌俎考》卷一《安攘考》
嘉靖三十八年 六月乙巳,辛愛犯大同。秋八月,是月,俺答犯土木,游擊董國忠等戰死。九月,犯宣府。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三十九年 春正月丙戌,俺答犯宣府。庚午,劉漢襲俺答於豐州,破之。九月己巳,俺答犯朔州、廣武。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四十年 秋七月,庚戌,俺答犯宣府,副總兵馬芳御卻之。九月庚子,犯居庸關,參將胡鎮御卻之。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四十二年 春正月戊申,俺答犯宣府,南掠隆慶。……冬十月丁卯,辛愛、把都兒破牆子嶺入寇,京師戒嚴……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四十三年 冬十二月,俺答犯山西,游擊梁平、守備祁謀戰死。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四十四年 四月,俺答犯肅州,總兵官劉承業御卻之。 《明史》卷一十八《世宗本紀二》
嘉靖四十五年 四月,俺答犯遼東。七月,俺答犯萬全右衛。十月,犯固原,總兵官郭江敗死。癸酉,犯偏頭關。閏月甲辰,犯大同。參將崔世榮力戰死。
㈥ 漢朝一共持續了多少年
漢朝一共存在407年。其中東漢從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持續了195年;西漢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持續了210年。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定都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史稱西漢。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後裔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6)劉欽黃金集團擴展閱讀:
漢朝著名的皇帝:
1、漢朝開國皇帝劉邦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和項羽趁勢而起。項梁立楚王的後代為楚懷王(後改為楚義帝),並且各自舉兵討伐暴秦。劉邦於公元前207年12月率先攻入關中,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入據秦都咸陽。項羽未實現「先入關者為王」的約定,後退軍霸上。
此後,項羽漸握大權,並建立西楚,分封諸侯,立楚懷王為楚義帝,自封「西楚霸王」。一共分封18個諸侯,將劉邦封在巴、蜀、漢中地,且將劉邦的封國國號定為漢。公元前206年八月,因楚義帝為項羽所弒,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
前期雖屢屢受挫,但知人善任,重用韓信、張良、蕭何等人才,在最後的垓下戰役中,劉邦贏得勝利,項羽自刎烏江,西楚覆滅。西漢開國皇帝劉邦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大軍行至氾水之北時,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等諸侯王聯合上書,請求劉邦稱帝。
經過幾次謙讓後劉邦才答應:「諸侯王幸以為便於天下之民,則可矣。」於是,二月初三在汜水之北的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稱帝,建國號為漢,史稱西漢。劉邦原想定都洛陽,後來婁敬向劉邦指出:應定都關中。
婁敬詳細地分析了將國都定關中的好處使劉邦下定決心,並拜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當天即下令定都關中。劉邦車駕由洛陽入居關中,開始先在秦國舊都櫟陽暫居,同時命少府陽城延在原秦都咸陽以東的長安鄉修建新城,至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始具規模,首都從櫟陽遷往長安。自此長安成為西漢政治中心。
2、東漢開國皇帝劉秀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父劉欽曾任濟陽縣、南頓縣縣令。赤眉、綠林起義爆發後,新朝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長兄劉縯為恢復劉姓統治,起事於舂陵,組成「舂陵軍」。王莽地皇四年(23年),劉秀在昆陽之戰中一舉摧垮新莽大軍,標志著新莽賴以維持統治的軍事力量消耗殆盡。
同年綠林軍攻破許昌,王莽死於義軍之手,新朝滅亡。更始帝劉玄北都洛陽後,劉秀被派往河北地區鎮撫州郡。乃破王郎,河北之豪強地主率宗族、賓客、子弟先後歸附,使他在河北站穩了腳。此後,劉秀拒聽更始政權的號令。同年秋,又迫降和收編了銅馬等部農民起義軍逐漸自立。不久,與更始政權徹底決裂。
東漢開國更始三年(25年)六月,赤眉軍擁立漢朝皇裔劉盆子為帝,史稱建世帝。同月二十二己未日(25年8月5日),劉秀在鄗(河北省柏鄉縣)南千秋亭五成陌(河北省柏鄉縣十五里鋪)即位稱帝,國號仍為「漢」,史稱漢世祖光武皇帝,改元建武。時關西號為銅馬帝。
劉秀定都洛陽後,把南陽設為陪都,並開始東漢統一戰爭,先後消滅了盤踞關中、號稱百萬的赤眉軍,割據隴右稱王的隗囂與盤據西蜀的公孫述等大小數十個割據勢力。經過十一年的東征西討,劉秀終於在公元36年掃滅了最後一個割據勢力成家帝公孫述。
自此,歷經新莽末年長達近十九年的紛爭混戰,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㈦ 秦時明月蓋聶配音劉欽老師的個人資料
劉欽,配音演員,60年代生。現居上海。 擔任配音導演的動畫有《圍棋少年》、《小牛向前沖》等。並在《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中擔任蓋聶的配音電影作品 《雲中漫步》 《生死時速Ⅰ》 《決戰中的較量/兵臨城下》 《石破天驚/勇闖奪命島》辛克萊 《X戰警Ⅱ》夜遊藍魔 《勇闖16街區》大衛·摩斯 《穿普拉達的女王》服裝設計師奈傑爾 《龍騎士》大反派杜爾查 《黃金羅盤》吉普賽長老 《暮光之城·暮色》卡萊爾 《神秘代碼》菲爾·貝克曼 《諸神之戰》麥德斯·米科爾森 《偽鈔製造者》(DVD版) 《X戰警前傳:金剛狼》仟王 《王的男人》 《致命ID/殺人游戲》 《虎膽龍威Ⅳ》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邁克斯 《秦時明月》蓋聶 《哈利·波特》喬治·威斯理 電視劇作品 《加里森敢死隊》 《鎧甲勇士》帝皇俠 《嫁個好人家》山本源之介 《超人前傳》 《神話》單公公 動畫作品 《變形金剛》(98集美版)幻影、驚天雷 《獅子王》(52集義大利版的1-45集)鬣狗吉爾蒂 《冰河世紀Ⅱ》 《功夫熊貓》阿寶老爹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邁克斯 《秦時明月之百步飛劍》蓋聶 《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蓋聶、秦始皇、李斯 《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蓋聶 《大英雄狄青》包子 《勇士》大舌頭「胖子」 《圍棋少年》 《乒乓旋風》 《小牛向前沖》 《可可可心一家人》 《Bravo東東》——東東爸爸 《外灘520》 《唐吉訶德外傳》 《龍脈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