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為什麼要重組
中航工業集團曾在2008年提出「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的發展戰略,想實現「萬億」專的規模,戰略屬重組其它企業無疑是一條捷徑。這也是相應國務院國資委提出將加大國有企業調整和重組的力度, 完成國家賦予中航工業神聖使命的要求。
❷ 如何看待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停職
中航工業集團太腐敗了,業績不明顯。比如中航工業直升機研究所徐輝和劉江濤擔任基建處長時貪污厲害。
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發展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航空工業管理體制幾經變化。
1951年4月-1952年8月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
1952年8月-1954年9月 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機械工業部四局
1954年9月-1958年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機械工業部四局
1958年2月-1960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四局
1960年9月-1963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機械工業部四局
1963年9月-1982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機械工業部
1982年4月-1988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部
1988年4月-1993年6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航天工業部
1993年6月-1999年6月 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
1999年7月-2008年11月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2008年11月至今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1950年
1月5日中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代部長何長工與中國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聯名向中共中央提出《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意見》,建議成立航空工業建設委員會、航空工業管理局以及設立研究院等。
1951年
4月17日~29日中國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頒發《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宣布成立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以聶榮臻、李富春、劉亞樓、何長工、段子俊、馬文為委員。聶榮臻為主任、李富春為副主任。4月29日,周恩來總理簽發中央人民政府文件,正式批准航空工業局成立,局址在沈陽。
1954年
7月3日新中國生產的第一架飛機----南昌飛機廠試制的初教-5(雅克-18)教練機首飛成功,通過國家鑒定。8月1日,毛澤東主席為此親筆簽署了嘉勉信。
8月18日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試制愛姆-11(M-11)發動機成功。10月25日,中國毛澤東主席也給該廠親筆簽署了嘉勉信。
1956年
9月8日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5(米格-17)由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經中國國家鑒定驗收,成批生產交付部隊使用。該機試製成功,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跨入噴氣時代。
1958年
7月26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噴氣教練機殲教-1,首次試飛成功。8月4日,葉劍英元帥參加了在沈陽飛機廠舉行的慶功大會。
12月14日 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架直升機,7噸級直-5直升機在哈爾濱首飛成功。
1963年
9月23日,中國製造的第一種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殲-6,首飛成功。殲-6是1960~70年代中國空軍主力戰斗機。
1964年
第一代霹靂-1空空導彈,經國務院特種武器定型委員會批準定型,投入小批生產。
1965年
6月4日,南昌飛機廠自行設計的超音速強擊機--強-5飛機,首飛成功。
1966年
1月17日,沈陽飛機廠製造的第一種兩倍音速殲擊機--殲-7,首飛成功。
1969年
7月5日,中國自行設計、沈陽飛機廠製造的第一種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首飛成功。
1970年
12月25日,西安飛機廠試制的運-7飛機,首飛成功。
1974年
12月25日,西安飛機廠製造的運-8飛機,在閻良機場首飛成功。
1980年
9月26日,中國自行設計的運-10大型客機首飛成功。這也是第一架飛越世界屋脊的中國製造飛機。
1998年
3月23日,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飛機首飛成功。殲-10於2004年7月19日被批准設計定型。
1999年
10月3日,由中美合作生產上海飛機製造廠製造的MD-90-30干線客機在上海首飛成功。10月28日通過FAA適航審查。
12月,中國製造的殲-11(J-11A,為進口俄羅斯蘇-27散件組裝)戰斗機,首次試飛成功 。
2000年
3月12日-14日,新舟60飛機給國家領導人做了匯報表演,被認為是適合中國支線航空運輸的飛機。
2000年
6月,中國民航適航部門批准新舟60(MA-60)飛機型號合格證,同時正式批准將改進後的運7-200A飛機定名為「新舟60「(MA60),列為產品型號。8月3日,首架「新舟60」飛機交付四川航空公司,8月12日正式投入運營。
2003年
12月26日成都飛機廠製造的殲-10雙座戰斗機,首飛成功。
2007年
2月27日,在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殲-10飛機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2月21日 ,ARJ21-700新支線飛機首架試飛機按計劃如期完成總裝下線。
2008年
6月29日,中國製造新型渦槳支線飛機新舟600飛機在西安總裝下線。
10月10日,新舟600飛機在西安首飛成功。
2009年
8月31日,中國設計研發、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製造的第一種艦載重型殲擊機--殲-15,首飛成功。
2011年
1月11日,中國自行設計研發、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製造的第一種隱形重型戰斗機--殲-20工程驗證機,首飛成功。
2013年
1月11日,中國自行設計研發、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製造的第一種重型運輸機--運-20,首飛成功。
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0多年來,研製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與發達國家在役航空裝備性能相當的航空器。以殲-10為代表,軍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跨越;以「太行」發動機為代表,軍用航空發動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從渦噴向渦扇、從中等推力向大推力跨越;以預警機等特種飛機裝備為代表,航空裝備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跨越。

❹ 關於中航工業集團
中國只要和製造飛機有關的都被中航收購或者重新入股,我就是其中小廠里的小廠的一個,還是穿的中航工業的衣服,沒意思的!
❺ 中航集團和中航工業是什麼關系
你說的中航集團和中航工業應該是一樣的,全稱應該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英文:Aviation In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英文縮寫:AVIC),是中國國家出資設立,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督管理的國有大型企業。
中航工業在2008年11月6日正式成立,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公司實行母子公司(事業部)管理體制,設有防務、飛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
中航工業形成以飛機、直升機為龍頭,航空發動機、機載系統和航空武器配套齊全,技術基礎較完備,軍民結合、相對完整、具有較強實力的高科技工業體系。中航工業自主研製軍用航空器形成了「探索一代、研製一代、生產一代」的發展格局[1] 。
❻ 關於中航工業集團的問題
中航工業旗下有航空動力、成發科技和中航動控三家發動機相關的上市公司,三者分別側重發動機的主機和零部件製造、控制系統和傳動系統。
大飛機C919的國內供應商中上司公司主要有:成飛集成、中航飛機、哈飛股份、航天科工、洪都航空。
大飛機C919的發展前景你就自己分析吧,網上相關論文也很多,不用我多說吧。
❼ 如何看待當年的中航一集團與二集團合並重組為中航工業集團
這個是國家為了整合資源、減少人員開支、同時為了提高整體實力在國際上的訂單而進行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