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敢於放棄與捨得
大部分富人並不一定比窮人能幹多少,而現代窮富區別之所以形成,一定程度上就在於富人們「敢」,他們有勇氣去做。
致富在開始是一種選擇,而選擇是需要勇氣的,就是放棄的勇氣——放棄已有的東西,放棄已有的習慣。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承認錯誤的勇氣、承擔失敗的勇氣、戰勝困難的勇氣。
有一個動物園,飼養員每天都要喂一大盆肉給大蟒蛇吃。
有一天,飼養員心血來潮,突然想看看給大蟒蛇吃雞會是什麼樣子。於是他就把一隻活雞關到大蟒蛇的籠子里。
這只雞突然遭遇這飛來橫禍,可什麼辦法也沒有,因為現在已被關進大蟒蛇的籠子里了。可它一想,反正是一死,干嗎要坐著等死呀,也許搏鬥一番還有活命的機會呢。這樣想著,它就使勁地飛起,狠狠地對著大蟒蛇猛啄起來。大蟒蛇被這突如其來的猛攻弄得措手不及,被啄得眼睛都睜不開了,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一個小時以後,大蟒蛇終於被這只小雞啄死了。第二天,飼養員進來一看這情景,很吃驚,他被小雞的勇敢感動了,最後把這只雞放走了。這並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確實發生過的真事。這就是勇氣所帶來的力量。
有勇氣的人是不會輸掉的,因為任何人都無法讓永不認輸的人屈服。
而富人正是這樣一類人,他們往往是最具勇氣,最有激情的一類人。
《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一位、個人資產總計達到83億元的希望集團劉氏兄弟在最初創業時,最不缺乏野心和雄心。與一般的創業者不同,劉氏兄弟一開始就悟透了「捨得」二字。
劉氏四兄弟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劉永好,本來都在國家企事業單位,都有一份好工作。老大劉永言在成都9060計算機所工作,老二劉永行從事電子設備的設計維修,老三劉永美在縣農業局當幹部,最小的兄弟劉永好在省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校任教。他們沒有像大多數有條件的創業者那樣腳踏兩只船,隨時做著創業失敗後洗腳上岸的准備。他們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能夠勇往直前,從孵小雞、養鵪鶉開始,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擴張創業項目,一直發展到搞飼料、搞電子、房地產、金融和資本運作,多角經營,多管齊下,終成大業。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劉氏兄弟在家族企業做大以後,當兄弟之間在企業發展方向上意見相左時,能夠平穩地進行產權分割,完成和平過渡,沒有傷到企業元氣,留下了企業進一步做大的空間。
類似劉氏兄弟這樣能夠如此平穩地解決家族企業產權問題,在中國家族企業中是不多見的。劉氏兄弟的第一桶金是孵小雞所得的1萬元人民幣,時間是2個月,投入之小以今天的眼光看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計。
劉氏四兄弟在當時都有著很好的工作,如果他們滿足於這些而不敢捨得,那恐怕就沒有今天的中國首富了。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沒有勇氣舍掉的人,是難於得到的。舍掉的勇氣與得到的成功是成正比例關系的。富人憑什麼富?就只憑這敢於舍棄的勇氣,取於背水一戰的決心,我們也就可窺一二了。對於那些有志於成為富人的人來說,最先要做的就是不要過多的猶豫,因為那樣只會消磨你的志氣和銳氣,延緩你的思維,最後什麼事都會不了了之。
㈡ 東方希望集團的創立背景
希望集團是四川省新津縣劉永行四兄弟響應國家改革開放號召,希望集團用1000元從孵小雞、養鵪鶉開始創業,是八十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典範。「希望」的名字取材於當時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對公司的一句題詞:「中國經濟的振興寄希望於社會主義企業家。」劉氏四兄弟分別建有大陸希望、東方希望、華西希望、新希望四家公司。

㈢ 怎樣看待放棄與捨得
大部分富人並不一定比窮人能幹多少,而現代窮富區別之所以形成,一定程度上就在於富人們「敢」,他們有勇氣去做。
致富在開始是一種選擇,而選擇是需要勇氣的,就是放棄的勇氣——放棄已有的東西,放棄已有的習慣。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承認錯誤的勇氣、承擔失敗的勇氣、戰勝困難的勇氣。
有一個動物園,飼養員每天都要喂一大盆肉給大蟒蛇吃。
有一天,飼養員心血來潮,突然想看看給大蟒蛇吃雞會是什麼樣子。於是他就把一隻活雞關到大蟒蛇的籠子里。
這只雞突然遭遇這飛來橫禍,可什麼辦法也沒有,因為現在已被關進大蟒蛇的籠子里了。可它一想,反正是一死,干嗎要坐著等死呀,也許搏鬥一番還有活命的機會呢。這樣想著,它就使勁地飛起,狠狠地對著大蟒蛇猛啄起來。大蟒蛇被這突如其來的猛攻弄得措手不及,被啄得眼睛都睜不開了,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一個小時以後,大蟒蛇終於被這只小雞啄死了。第二天,飼養員進來一看這情景,很吃驚,他被小雞的勇敢感動了,最後把這只雞放走了。這並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確實發生過的真實。這就是勇氣所帶來的力量。
有勇氣的人是不會輸掉的,因為任何人都無法讓永不認輸的人屈服。
而富人正是這樣一類人,他們往往是最具勇氣,最有激情的一類人。
《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一位、個人資產總計達到83億元的希望集團劉氏兄弟在最初創業時,最不缺乏野心和雄心。與一般的創業者不同,劉氏兄弟一開始就悟透了「捨得」二字。
劉氏四兄弟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劉永好,本來都在國家企事業單位,都有一份好工作。老大劉永言在成都9060計算機所工作,老二劉永行從事電子設備的設計維修,老三劉永美在縣農業局當幹部,最小的兄弟劉永好在省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校任教。他們沒有像大多數有條件的創業者那樣腳踏兩只船,隨時做著創業失敗後洗腳上岸的准備。他們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能夠勇往直前,從孵小雞、養鵪鶉開始,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擴張創業項目,一直發展到搞飼料、搞電子、房地產、金融和資本運作,多角經營,多管齊下,終成大業。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劉氏兄弟在家族企業做大以後,當兄弟之間在企業發展方向上意見相左時,能夠平穩地進行產權分割,完成和平過渡,沒有傷到企業元氣,留下了企業進一步做大的空間。
類似劉氏兄弟這樣能夠如此平穩地解決家族企業產權問題,在中國家族企業中是不多見的。劉氏兄弟的第一桶金是孵小雞所得的1萬元人民幣,時間是2個月,投入之小以今天的眼光看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計。
劉氏四兄弟在當時都有著很好的工作,如果他們滿足於這些而不敢捨得,那恐怕就沒有今天的中國首富了。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沒有勇氣舍掉的人,是難於得到的。舍掉的勇氣與得到的成功是成正比例關系的。富人憑什麼富?就只憑這敢於舍棄的勇氣,取於背水一戰的決心,我們也就可窺一二了。對於那些有志於成為富人的人來說,最先要做的就是不要過多的猶豫,因為那樣只會消磨你的志氣和銳氣,延緩你的思維,最後什麼事都會不了了之。
㈣ 富豪怎麼發家的
致富第一類型:志存高遠型
根據科技部主辦的《科學投資》雜志的研究案例,在中國的企業家中像孫正義這樣雄心勃勃,有計劃、有條理地實現著自己富豪夢的雖不多,但也並不是絕對沒有。
《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一位、總計個人資產達到83億元的希望集團劉氏兄弟在最初創業時雖然沒有孫正義那樣的計劃性和條理性,但這四兄弟個個都不缺乏野心和雄心。與一般的創業者不同,劉氏兄弟一開始就悟透了「捨得」二字。劉氏四兄弟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劉永好,本來都在國家企事業單位,都有一份好工作。他們沒有像大多數有條件的創業者那樣腳踏兩只船,隨時做著創業失敗後洗腳上岸的准備。他們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能夠勇往直前,從孵小雞、養鵪鶉開始,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擴張創業項目,一直發展到搞飼料、搞電子、房地產、金融和資本運作,多角經營,多管齊下,終成大業。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劉氏兄弟在家族企業做大以後,當兄弟之間在企業發展方向上意見相左時,能夠平穩地進行產權分割,完成和平過度,留下了企業進一步做大的空間。類似劉氏兄弟這樣能夠如此平穩地解決家族企業產權問題,在中國家族企業中是不多見的。劉氏兄弟的第一桶金是孵小雞所得1萬元人民幣,時間是2個月,投入之小以今天的眼光看則可以忽略不計。
致富第二類型:賭徒型
其典型代表是有「中國雞王」之稱的大連韓偉企業集團創始人韓偉。1956年,韓偉出生於大連三澗堡鎮東泥河村一戶農民家庭。韓讀書不多,僅有初中畢業。韓70年代中期被招為三澗鎮畜牧助理員。
1984年韓辭職下海,創業本金為從親友處告借而得的3000元,豢養蛋雞50隻,同年底,韓從銀行貸得15萬元,開始興辦養雞場,一舉成為大連最大的飼養專業戶,同時亦成為大連負債最多的個體戶。韓此舉所冒風險極大,而最大風險在於銀行。韓白手起家,其雞場第一年產值便達210萬元,這是韓掘得的第一桶金。韓目前個人身家據估計達4.5億元。與靠在海南開發熱中掘地發財的潘石屹、馮侖等一樣,韓偉能成為富豪,也可謂是時勢造英雄。
致富第三類型:逼上樑山型
從20世紀70年代末一直到20世紀80年的後半期,長達10年的時間內完成創業的中國富豪極多屬於這種類型,在20世紀90年代一直到今天,此種類型也有出現。
其典型代表是連續數年位居《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李曉華。李出身貧寒,一家6口擠住一間7平方米沒有窗戶的住房。李只有初中畢業文化程度,後下放北大荒,返城後在外經貿部出口大樓食堂做過炊事員,曾因販賣電子表被勞動教養3年,既而被單位除名。李在走投無路之際為養家糊口,開始搗騰些小生意,成為中國第一批個體戶。李的第一桶金是靠在北戴河販賣所謂「美國冷飲」掘得,當時投入資金是3500元,這也是當時李全部的家當,收獲則達10萬元人民幣,時間只有一個夏天。後李又在秦皇島放錄像,獲利百萬。李真正暴發是後來東渡日本,成為章光101毛光再生精在日本的總代理。李目前個人資產據《福布斯》統計逾人民幣20億元。
致富第四類型:受刺激型
其典型代表是重慶小天鵝集團董事長廖長光。廖家境普通,曾下鄉做過8年知青,回城後在重慶城建局當電工,娶何氏七妹何永智。何出名美麗,當時在一家鞋廠當設計師,並擅長服裝設計。何氏7姊妹,6個嫁得如意郎君,只有廖身份「低微」,而何氏7妹何永智為7姊妹中最靚麗者,廖因此備受眾人擠兌,境況難堪。廖受此刺激,發誓創業,以出人頭地。
廖辭職下海後,以出賣住房所得3000元為本金,租得16平米小店面一間,開始經營火鍋,初時生意頗為不順,不賺反虧。廖在妻子理解與幫助下,堅持不懈,專力創新,數月後開發出迥異於傳統重慶麻辣味火鍋的荔枝味火鍋,開始扭虧為盈。廖繼而又開發出後來風靡大江南北的重慶鴛鴦火鍋,事業開始獨上層樓,由小店而大店而企業集團。廖於1982年發奮下海,第一桶金便價值百萬。廖目前個人資產1億元。
致富第五類型:家族遺傳型
其典型代表為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4位的榮智健與排名第63位的羅忠福。榮、羅兩人又有不同。榮智健為中國著名紅色資本家、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之子,祖傳基業,創業條件非他人可比。1978年,榮持通行證南下香港,1985年正式成為香港居民。榮目前身份為香港中信泰富集團董事長。據《福布斯》估計,2001年榮名下個人資產達65億元。
羅同樣出身商業世家,祖父解放前曾做過遵義商會會長。羅從小精明干練,頭腦清晰,精於計算。羅的第一桶金為做沙發。當時羅新婚燕爾,苦於在遵義買不到沙發,又受汽車廢墊啟發,察覺做沙發原理簡單,於是開始試做,漸成氣候。羅的第一桶金價值10萬元,時為1979年。羅目前身家據估計達8億元。
致富第六類型:順理成章型
其典型代表為魯冠球、沈愛琴、李桂蓮等,因所屬企業均由原鄉鎮企業或集體企業轉制而來,符合政策,順理成章。一般來說,在創業者個人的第一桶金問題上,此類企業大多概念模糊。
致富第七類型:因緣際會型
其典型代表為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38位的張果喜。此類創業者的典型特徵是本來沒想發財,只是想解決一下生存問題,後來竟不期而遇地發了財。
1972年,張果喜受在江西余江當地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響,懷揣200元,到上海找生路。偶然的機會,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藝術廠發現,一個雕刻樟木箱竟可賣200多塊錢。張頓時靈機觸發,立刻返回老家按照上海生產樟木箱的程序「依葫蘆畫瓢」。半年後張氏第一隻雕刻樟木箱出品。通過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張自己製作的第一隻產品參加了廣交會,並幸運地拿到了20套樟木箱的訂單,賺了1萬多元。這是張掘得的第一桶金。張目前身家據《福布斯》估計為12億元人民幣。如果沒有30年前的那次上海之行,現在的張還可只能只是江西余江鄉下的一介老農。
致富第八類型:知識型
具體而言又有種種不同,如中宜環能董事長吳桐,靠自有專利技術發達的一類。吳現年35歲。吳擅長發明,名下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僅其「城市垃圾處理綜合集成系統」一項專利,據估計無形資產就達12.5億元,一家美國名牌雜志估計,吳的專利加起來,價值超過100億美元。
用友王文京亦可視為靠技術起家的一類,這類創業者除了自家技術外,在創業過程中還更多地藉助了外部力量,特別是政府力量,所以有時也會給人因人成事的味道。1988年,王文京從財政部辭職下海,與後來創辦連邦軟體的蘇啟強一起,用借來的5萬元開始創業,開發財務軟體,數月後即進行了產品的發布和展示。王文京目前身家高達8.4億元,位居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60位。
第三類是以王志東、張朝陽、丁磊等為代表的一類,是屬於被時代潮流硬推上富豪坐席的一類,屬於「時勢造英雄」。但實際上除王志東曾開發過一個中文平台軟體,丁磊曾開發過一個簡單的163電子郵件系統以外,其他人並未見得有多少技術可言。
而王志東和丁磊的第一桶金,也從各自所開發軟體中獲得,數目達數十萬和百萬不等。
㈤ 有哪些企業家是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的企業家簡直多不勝數。
華人首富---李嘉誠,台灣經營之王----王永慶,國美內---黃光裕,希望集團---劉氏四容兄弟,新東方----俞敏洪,甚至包括馬雲,起初的時候也只有2萬元資金,和白手起家也差不多啦。
而民間那些名字尚未被傳播的家喻戶曉,但卻一直在悶頭發大財的,身價上億甚至幾十億上百億的就更多啦,比較典型的就是溫州商人,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一點點打拚積累來的。
所以,創業不在於資本有多少,而是具備怎樣的眼光和執行力。以上所述的超級富豪們,沒有一個是在創業條件十分充足的情況下開始發展的,但是他們卻創造出了這么多神話。
㈥ 希望集團
希望集團是由劉氏四兄弟創業成功後組建的國內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㈦ 劉永好、劉永行、劉永美、劉永言
1982年大學畢業的劉永行四兄弟為擺脫貧困,變賣手錶、自行車籌資1000元人民幣,以過人的膽識相繼辭去公職到農村創業,從孵雞、養鵪鶉開始,完成了1000萬元的原始積累,並成立了希望集團。
1995年,劉永行四兄弟明晰產權 ,進行資產重組。老大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集團,老二劉永行成立東方希望集團,老三劉永美建立華西希望集團,而老四劉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團,各自在相關領域發展。
到1999年底 ,希望集團已發展成為以飼料為主 ,涉足食品、高科技、金融、房地產、生物化工等行業 ,擁有140多個工廠的全國性集團公司 ,是國內最大民營企業之一。
中國大陸富豪第一次出現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是1995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龍虎榜》上,共有10位中國民營企業家進入榜單,其中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和劉永好四兄弟以6億元領頭。
2001年,劉氏兄弟再次成為《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榜第一名,擁有的財富已經變成83億元。其後,劉氏兄弟的財富仍在快速增長,在2005年《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榜上,劉永行以11.6億美元排在第5位,劉永好以11.24美元排在第6位。
㈧ 四川四兄弟共同創業均成百億富豪,總身價2000億,名字很熟悉呢
人們常說:兄弟可以同患難,但是不能同富貴。像劉邦和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之後就立刻向自己以前的好友部下揮起屠刀,即使是血親兄弟也會因為皇位、家族財產等反目成仇,兵戈相見。而在我國著名的電影《中國合夥人》中有這樣的一句經典台詞:千萬不要和好朋友一起開公司,無論盈虧都很有可能會出現分歧,最後朋友也變成了仇人。
但是我國卻出現了四個既可以同患難又可以同富貴的親兄弟,他們從小山村中一步一步相互扶持打拚出來,出人頭地之後關系並未破裂。在此之後兄弟四人各自前往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領域發展,到現在四人都是福布斯百億榜上的常客,四人的總財產已經突破了兩千億。
這四兄弟就是四川劉氏永字輩的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以及劉永好四人,他們父親起名的寓意就是希望家庭能夠言行美好。四人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小縣城中,家庭條件比較艱苦,他們的父親還因為負擔不起養活四個孩子的開銷,將老三過繼給了朋友陳耀雲,所以劉永美又叫陳育新。

根據劉氏兄弟寫的自傳,他們在創業初期很少會發生矛盾,一旦意見出現了分歧就會讓母親出來主持公道。兄弟四人都成家之後也立下了規矩,四人的妻子不可以參與公司經營問題的討論。母親去世之後兄弟四人遇到大事的時候就會心平氣和地進行討論,不會出現哥哥壓著弟弟的情況,他們只尊重客觀事實賞罰分明。
1992年的時候劉氏兄弟為了讓希望集團能夠繼續擴張,決定進行劃分:老大進軍高科技信息領域、老二和老四到其他地方建立希望分公司、老三進軍地產領域。不同於一些電視劇中兄弟因為分家財產劃分爭得面紅耳赤的情況,劉氏兄弟並不沒有在出資份額、所作貢獻等說不清的問題上過多糾結,直接一刀斬,一人25%的希望集團股份。
㈨ 四兄弟一起創業,均成百億富豪,四人總身價超2000億,都是誰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很多家族企業常常在創業成功以後,因為利益分配的問題打得頭破血流,使得偌大的家業就這么敗光了。一旦面前出現了利益糾紛,再牢固的血緣關系也根本靠不住。
不過嘛,在我們國家卻有這么四個好兄弟,他們攜手創業,肩並肩一起打拚,等到事業成功後,兄弟四人也沒有反目成仇,他們非常和睦且經常相互幫襯。這四兄弟就是大名鼎鼎的劉氏四兄弟,老大劉永言,老二劉永行,老三劉永美(陳育新),老四劉永好,是不是名字聽著很耳熟?

兩年過後,希望集團產值破15億,每年生產飼料一百多萬噸。希望集團有多厲害?它曾被中國國家工商局評選為全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一名。
此時兄弟幾個再次分家,老二劉永行分來了十三家公司,並組建了東方希望集團,自己親自擔任董事長一職。如今的劉氏四兄弟的商業帝國不僅僅限於養殖方面,老大向高新科技發展,老三運作現有產業,至於老二跟老四則去各地開新公司,不斷擴大集團規模。
此後,劉永行還投入過電解鋁等諸多行業,一次又一次的投資成功,讓劉永行在2008年獲得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排名第一。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家族血脈總是難以割捨的,也是最天然的紐帶,劉氏四兄弟的例子告訴了我們,一家人只有互相扶持才能將日子越過越好。
㈩ 關於劉氏四兄弟。。。
劉氏四兄弟是指:劉兆水、劉兆本、劉兆剛、劉兆安。5.12地震期間,劉兆水帶領三兄弟攜上百萬物資赴地震災區救災。之後,劉氏四兄弟花費一千多萬元建養老院、修村公路、幫扶50名貧困大學生上學,同時,幫扶好人李玉蘭、黃風以及重病患兒一百多萬元。國務院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稱號,並獲第一屆安徽省道德模範稱號。全國勞動模範。

拓展資料
劉兆水 ,男,196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懷遠縣政協委員,蚌埠市人大代表、勞動模範,蚌埠市震興路橋工程公司董事長。
汶川大地震後,劉家四兄弟自帶兩台挖掘機赴北川抗震救災。 10多天里,他們轉戰多處坍塌堵塞路段,冒著餘震不斷的危險,爭分奪秒,排險除險,搶通了一條條 「生命通道」,為搶救傷員和運送物資贏得寶貴時間。10月份,在向災區送溫暖的活動中,劉氏兄弟又向災區捐獻了 6萬元的棉被。從1998年開始,靠勤勞走上致富路的劉兆水就開始回報鄉鄰、回報社會。迄今為止,先後資助貧困鄉親不下40萬元。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網路:劉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