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都是在股票交易市場上,直接購買股票的行為。
其中大股東增內持股票目的是為了彰容顯大股東對企業和股價未來走勢的信心,一般發生在股價異常快速下跌的時候。是以企業大股東個人名義增持的。
回購股票,是以企業名義在股票市場上購買股票的行為。他的目的是拿這些股票來獎勵員工,或者買回來之後直接注銷,刺激股價上漲(市值不變股票數量變少,股票單價就變高了),讓每個持股股民手裡的股票變得更值錢。如2018年蘋果就回購了大量的股票,直接注銷了。
⑵ 大股東回購股份與增持股份有什麼區別
1、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回購與發行相對(包括IPO和增發等),回購就是上版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權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並注銷。
而增持是大股東出錢從二級市場買入,這時公司的總股本是不變的,大股東只是承諾一定時間內不賣,但過了時間,還可以再賣。

2、對每股盈利的影響不同:
回購增加每股盈利,在股價不跌的情況下降低市盈率,降低市場泡沫水平,回購是減少股票供應量,增持是增加了未來拋售的籌碼。而增持不會改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
3、對於股票影響不同:
回購是直接對股東的回報。回購更能得到市場的認可,股價反應直接、迅速。增持是大股東或高管對自家股價的一種認可態度,對其他股東沒有直接回報。但是增持難敵下跌趨勢的沖擊,屢屢出現員工增持被套、大股東增持被套、高管增持被套,且深套,令市場信心嚴重受挫。
⑶ 股票增持與回購有什麼區別
回購,也就是收購。誰來收購?上市公司自身!沒有開玩笑吧?上市公司自己買自己發行的股票?沒有開玩笑,上市公司回購行為,目前無論是公司法還是證券法都對此予以支持和認可。
那麼上市公司收購了這些股份的目的是什麼呢?最直接的目的是要把這些股份注銷,說的更直接一點,就是上市公司的減資,就是說,上市公司的股本要減少了。
增持,可就不一樣了。增持,言外之意是在現在基礎上增加股份數量。比方,甲股東持有某上市公司10%的股份,現在要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數至最高2%,這就是增持。
總結為一點,增持在不改變上市公司總股本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特定股東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數量增加了;而回購,則是上市公司通過「自身」的行為,最終導致上市公司的總股份減少。
其次,在財務上,回購和增持對於公司財務有這截然不同的影響,回購深刻影響資本機構。
上市公司股東或者管理層的增持行為,改變了公司股東分布,但是由於公司總股本沒有任何變化,因此,公司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指標都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簡而言之,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指標都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而回購就不一樣了。總股份減少了啊。試想一下,某上市公司的當期凈利潤為1億元,回購發生前的總股份也是1億股,那麼EPS自然是1元/股。如果該上市公司回購10%的股份回來,那麼每股收益將變為1.11元/股,這要比原來的每股收益提升了11%。EPS的增大,導致公司市盈率的降低、股東回報的潛在增加,比方公司的ROE、ROA都會因此而提升。
同時,回購發生以後,總股本的減少以及股東權益的減少,還帶來公司資本結構的變化,
比方資產負債率會因此提升,公司杠桿倍數得以提升,在公司資本運營效率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最終將會反映為公司股東回報的增加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再次,二者體現了不同的公司戰略意圖。
增持行為的發生主要包括幾種不同的情形,比如大股東地位受到威脅;股價長期低迷,增持體現大股東對投資者信心的支持。
導致公司發生增持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管理層的可以增持,可能是為了實現MBO。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公司存在資產收購或者重組的意向,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情況下,自然股價越高越好,這個時候也會發生控股股東或者管理層的增持。當然,這樣的行為一般會相對隱蔽。
回購與增持不一樣。回購的出發點有幾個情形。一是基於公司手握大把現金流,但是不知道這個錢該花到哪裡去,與其趴在賬上,降低股東回報,不如通過回購的方式間接提高股東收益。還有一種情形是公司控股股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
比如第二大股東的不斷增持,會導致公司控股權的易主,這個時候大股東通過回購,再注銷的方式,可以變相提高大股東的控股權比例和地位。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種情形是,上市公司通過股份回購彰顯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提振股價,特別是公司股價異常低迷之時。
⑷ 關於控股股東增持和回購與大小非減持的關系
針對不同的企業股票,應該有不同的答案,前景看好自然就增持合適,近期或短期不看好,肯定減持以後等恢復期間再增持合算了。
⑸ 大股東增持與上市公司回購是兩回事嗎
樓上回答的對,如今這市道,回購才是真正的利好啊!如果用分數來衡量增持和回購的話。
增持勉強打60分,回購可打95分。
⑹ 證監會對大股東增持是怎麼規定的政策是什麼
《上市公司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行為指引》規定,大股東在增持期間及法定期限內均不得減持該公司股份。但並未規定大股東減持股份會有什麼懲罰。
相關政策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到或超過30%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一年內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不超過2%的,可以先增持後申請豁免要約收購義務。12個月內大股東增持比例超過2%,還是要先申請豁免,才能增持。
上交所還規定,大股東在實施增持計劃時,不得將其所持該公司股票在買入後6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6個月內又買入的。違例者所得收益歸該上市公司所有。
為遏制內幕交易,《指引》規定四個時間段內,大股東不得進行增持。包括,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內;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重大交易或重大事項決定過程中重大事項決定過程中至該事項公告後2個交易日內;其他可能影響股價的重大事件發生之日起至公告後2個交易日內。
以上規定出自上證所《上市公司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行為指引》(2012修訂版)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

大股東增持就是說大股東自己買入自己公司的股票,增加其持倉量,
是對公司長期看好,有些公司是官方增持,還有就是管理層增持,這都是對公司未來相當看好,有些公司是手上有大量的訂單,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大量的潛在訂單,因為沒有人比公司管理層更加了解自己公司的了。
大股東增持原因
上市公司大股東大規模增持股票,一般選在股市低迷時期,為顯示對公司未來業績有信心,同時提振二級市場股價。
但是在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後,大股東動輒以上億元現金從二級市場購買股票,表面上看顯得有些任性。
如果是上市公司發公告說有大股東股票增持股票的情況就是說大股東比較看好公司的股票,增加持股數量。大股東增持對公司股票一般屬於實質性利好,一般會帶動股價上漲。其原因是:
一、最熟悉公司情況的應屬公司大股東,股東增持公司股票,說明對公司未來發展看好,公司一旦有發展前景,將從基本面上保障公司股票價格上揚。
二、從市場供求看,股東增持公司股票擴大了對該股票的需求,求大於供,將在市場層面推動股價上升。不過有時候大股東增持股票短期對股價有一定支撐作用,不過由於增持的原因絕大多數是由於市場行情低迷。
我們常常看到所謂大股東增持,基本屬於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利好作用極其有限,甚至會是主力刻意打壓股價的契機,絕大多數股票在大股東宣布增持後都走出先揚後抑的走勢,對這種股票我認為都沒有介入價值,尤其是大盤藍籌宣布增持,必須在一周內清倉。增持5%的股份和增持0.0005%的股份意義明顯不同。股票的好壞,還是看這家公司值不值。
大股東增持就是說大股東自己買入自己公司的股票,增加其持倉量。對於股份公司而言,
大股東可以公開購買公司股東。對於有限公司而言,大股東可以從其他股東中購買股份。
謹慎看待大股東增持 人民網
⑺ 大股東增持股票和回購股票有什麼區別
大股東增持:來
大股東從其源他股東手裡購買股票,用來增加自己的股票份額和對公司的控制力,上市公司本身不涉及這次交易;
公司回購:
上市公司從股東(可以是大股東也可以不是)手裡購買股票,用來作為激勵計劃或者注銷。
⑻ 為什麼說回購股票不如大股東增持對上市公司更有利
增持指的大抄股東在二級市場買進股票,這些買進的股票是不注銷的,後市可能會拋售
但是回購不一樣,回購是上市公司動用資金買回自己的股票,然後注銷,即總股本減少,投資者不會擔心未來回購的股票堅持。因此回購產生的心裡作用遠遠比增持好
增持一般見於資金比較雄厚的投資者,在持有股份的基礎上在買進,例如:史玉柱買入民生銀行就是這樣。
回購是上市公司的股票經過持續下跌,跌幅非常大,公司管理層認為股價已經足夠低或者是為了維護公司的形象,而主動出資從二級市場上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
⑼ 大股東大量增持本公司股票意味著什麼
股東增持毫抄無疑問對股票的利好的,特別是大股東增持股票。
一方面是對公司長期看好,有些公司是官方增持,還有就是管理層增持,這都是對公司未來相當看好,有些公司是手上有大量的訂單,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大量的潛在訂單,因為沒有人比公司管理層更加了解自己公司的了。
一方面是覺得公司的股價被低估,這種方式的增持多數都是來自於大盤一輪下跌之後,很多個股也都跟隨大盤下跌,股價跌幅很大,這個時候公司就覺得股價已經很便宜了,已經嚴重被低估了,於是自己先進去抄底,這也是屬於自己的公司自己最了解的緣故,比如說公司的股價正常區間是在10元左右,那麼現在股價只有7元, 較正常估值便宜了30%左右,已經被低估了,那麼公司以及管理層也會心動,因為不僅僅散戶以及機構在炒股,上市公司也是一樣,人家抄底自己家的股票更加有把握。
⑽ 流通股數10億,第一大股東5000萬股什麼意思
流通股數10個億,這沒有什麼難理解的,第一大股東持有了5,000萬股佔5%,這是一個比較分散的持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