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大立科技航天科工集團重組

大立科技航天科工集團重組

發布時間:2021-05-01 04:15:43

❶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大事記

·1956年2月,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 ·1960年2月,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 ·1960年11月,「東風一號」—中國自行製造的首顆導彈發射成功 ·1964年6月,東風二號發射試驗成功進行 ·1970年4月,「東方紅一號」—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成功研製並發射 ·1971年9月,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成功 ·1980年5月,洲際導彈—東風5號發射成功 ·1982年3月,航天工業部成立 ·1982年10月,潛射導彈發射圓滿成功 ·1984年4月,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 ·1986年12月「航天傳統精神」激勵航天科技工作者 ·1988年4月,航空航天工業部成立 ·1993年6月,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國家航天局)成立 ·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試驗飛船成功發射 ·2003年10月,中國首次載人航天任務成功完成 ·2003年11月,「載人航天精神」激勵國人 ·2005年10月,「神舟六號」飛船成功返回地球家園 ·2007年10月,「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 ·2008年5月,「奧運火 航天心」點亮世界第三極 2008年8月,航天科工「科技奧運」項目成功保障北京奧運會 2008年9月,「神舟七號」任務圓滿成功 2009 年3月,「嫦娥一號」成功撞月 2010年5月,「航天安保」助力上海世博 2010年10月,「嫦娥二號」圓滿發射成功

❷ 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有什麼區別

航天科來技集團和航天科工源集團的區別有:

1、經營范圍不一樣:航天科技集團經營運載火箭、載人飛船、戰略導彈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則是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等。

2、公司性質不一樣: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是國有獨資企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是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3、500強排名不一樣: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排名343位。2016年7月20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首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以27867.3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381位。

❸ 我想了解下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的具體區別,以及集團下屬各有什麼單位和機構

一、指代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2、航天科技集團:是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二、下屬機構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目前擁有6個研究院、1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職工13餘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航天科技集團: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

三、發展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飛航導彈武器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生產體系。

2、航天科技集團:承擔著我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

❹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有什麼區別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都是屬於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它們在職能和管理方面有所區別,它們的區別為:

1、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2、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3、中國航天科技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而中國航天科工是參與了「神舟」系列飛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製、生產、測試、監控等任務。

4、中國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為主業,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系統、飛航導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和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發產品主要有衛星,運載火箭,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衛星運營服務產品,高端工業計算機、集成電路、光機電等信息技術產品,碳纖維、覆銅板、飛機剎車盤等新材料產品,太陽光伏、風力發電設備等新能源產品。

(4)大立科技航天科工集團重組擴展閱讀: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的前身都是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兩個集團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兩個公司都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兩個公司在1999年7月,從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❺ 央企軍工重組股都有哪些

參考資料:
http://news.cf8.com.cn/news/20100308/249245.shtml
列出來部分自股票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核科技
中國航天科技(000901)集團公司——航天機電(600151
)、航天動力(600343
)、火箭股份(600879
)、中國衛星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信息、航天晨光(600501
)、航天電器(002025
)、航天通信(600677
)、航天長峰(600855
)、航天科技、中興通訊

❻ 航天科工集團隸屬於國資委嗎

不是國資委,是工信部。之前的航天部降了半級變成了航天科工委,副部級單位,屬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

❼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發的超級高鐵真的假的

不是一個公司算是改革後專屬領域不同的兄弟單位原來航天系統是由國防科工委歸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國防科工委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雙重領導的機構,既帶有軍隊性質,又是政府部分,1998-1999的改革後,國防科工委的軍隊職能劃給了解放軍總裝備部,成為了一個純政府部門。這樣,航天系統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面,軍隊系統和非軍隊系統。軍隊部分的航天系統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和各航天測控中心(北京、西安、遠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業和航天工程的領導機構,比如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等。各單位的職能從名稱上就一目瞭然,比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是負責衛星發射的,如此等等。非軍隊系統包括政府部分的國家航天局,國家航天局國防科工委下屬的一個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業、對外代表國家。真正的航天科研體系已經改組為了企業體制,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這兩個集團下屬的各研究院/所/事業部,是中國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也就是說,航天大部分型號產品都是他們研製的。航天科技集團實行母子公司體制,下設7個大型研製實體:1)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運載火箭與戰略導彈2)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衛星與飛船4)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5)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運載火箭、導彈、衛星、飛船6)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十院合並重組而成電子技術、導航技術7)四川航天工業總公司航天科技集團第七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實行事業部體制,下設四個事業部和六個研究院,在六個研究院中,有四個研究院與四個事業部是一體的,還有兩個研究院沒有編入事業部體制1)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一事業部(航天科工一院)宇航與信息技術2)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二事業部(航天科工二院)防空、防天技術3)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三事業部(航天科工三院)飛航導彈技術4)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第四事業部(航天科工四院)運載技術與特種地面車輛5)航天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六院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6)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團七院北京建築設計補充:1)航天科技集團和科工集團在研究院編號上已經有了重復,科工集團一院的說法還很少出現,所以現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2)科技集團沒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團的二、三事業部(二、三院)是以原來的二院、三院為主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還是原來的二院和三院。3)原航天總公司四院是從事固體發動機研製的,總部在陝西,有一個大的科研基地在內蒙,就是四院駐內蒙指揮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時候,四院給了科技集團,但河西公司屬於科工集團,科工集團將河西公司重命名為六院,這樣從事固體發動機研製的就有了兩家,科技集團四院和科工集團六院,代表產品分別是載人航天逃逸發動機和EPKM。4)科技集團將067基地改名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067基地在中國航天史上功不可沒,其液體發動機是長征火箭的動力之源。這樣六院也有了兩個,需要注意區分。5)科技集團共有130多個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地,有職工9.33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2萬人,包括6800多名高級工程師,1200多名研究員,31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工集團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l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

❽ 目前市值468億元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控股的股票是哪一家呢

根據你提供的信息,估計是航天信息,當前市值424億左右,航天科工控股的還有航天發展和航天晨光,不過和你說的市值相距甚遠。。。

❾ 中國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哪個厲害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簡稱中國航天、航天科技,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簡稱CASC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源於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過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部級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8個以航天產品經營為主的產、研結合的經濟技術實體和一個外貿公司以及若干直屬研究所、咨詢機構、公司等,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以控股的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為代表,主要從事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型材料與先進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等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並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大樓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stry Corp 簡稱:CASIC 是國有特大型獨資企業,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團公司內設4個事業部,擁有6個大型研究院,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l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面對21世紀的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集團公司將遵循"面向市場,航天為本、科技創新,質量制勝"的指導思想和"用能人、建新制、精幹軍、拓展民、科技創新、多種經營"的發展思路.在為國防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的過程中,努力將自身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❿ 航天軍工重組

網上搜集到的資料,參考!!! 謝謝 三大軍工系重組思路 銀河證券軍工行業分析師王家煒告訴記者,2011年航空工業集團的直升機通用飛機等資產上市可能性較大,發動機、機電等資產仍需要進一步整合。兵器工業集團將在2011年底之前完成子集團的設立工作,2012年以後,各子集團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路徑清晰。航天科技集團推進軍民品分離航天科工集團繼續推進重組和子公司清理工作,力求打造地面裝備和信息技術兩方面業務的旗艦上市公司。可以看出,軍工上市公司的重組大潮並未退去。 航空工業集團: 子公司將集中整體上市 2010年航空工業集團的整合方案是按業務組建相關子公司進行戰略性和專業化重組,並明確力爭在3年內實現子公司的整體上市,5年內實現集團的整體上市。2011年已經是承諾後的第三年,直升機、通用飛機、發動機等子公司的整體上市值得關注。 其中,直升機公司主要資產集中在昌河集團和哈飛集團,整合平台可能是注入到哈飛股份,未來整合方向是發展中型直升機、預研重型直升機,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直升機將分別達到年產銷100架和200架的能力。 通用飛機公司包括貴航集團、漢中飛機工業集團、特種飛機研究所、西安紅原鍛造廠、石家莊飛機工業公司等企業,未來將發展珠海、貴州、石家莊三大基地。整合方向是形成高、中、初級教練機及其它通用航空機種的系列化,整合平台不明確,但預計貴航股份作為通飛平台的可能性很大。 發動機公司當前主要資產集中在沈陽黎明、西航集團、成發集團,整合平台為航空動力,目前已經進行了二次資產注入,整合方向是集中我國發動機產業,集中優勢資源,研製新型軍民用發動機--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防務公司主要資產集中在西飛國際、洪都航空、沈飛集團和成飛集成。預計2011年集團可能會先將外貿型梟龍資產注入洪都航空。 兵器工業集團: 子集團資產注入大幕開啟 2012年前,兵器集團將以子集團重組為主,上市公司重組為輔。對於兵器集團來說,當前重組所涉及的層面主要集中在子集團,並未像航空工業集團那樣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層面。 2009年兵器集團提出了整合大方向,即用3年多的時間,把現在110多家成員單位重組為30多個專業化的子集團,其中10多個專業化子集團要打造成為在國家層面有重要地位、在市場中有重要話語權和影響力的行業領先者,最終把兵器集團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防務集團和我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與精細化工、特種化工產業基地。同時,將按照專業化整合的思路對旗下資產進行整合,逐漸把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中兵光電以及新華光的業務重組正是資產整合進入新階段的標志。 中信建投機械分析師馮福章預計兵器集團所有子集團的重組工作將在2011年底之前全部完成,之後的工作重點將轉化為"子集團優質資產注入到相關上市公司"。目前兵器集團擁有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共15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已有11家。 "在未來一年內,存在資產注入可能的是新華光、北方股份和徐工機械三個公司。其中新華光有可能成為優質導彈控制類資產的上市平台;北方股份的大股東北方重工有可能借其實現整體上市;徐工機械和兵器集團合作後,未來有望承接兵器集團北奔重汽等優質資產。但是如果放眼2012年後,兵器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均有望實現子集團資產的注入,主要包括晉西車軸、北方創業、長春一東。在2011年可以布局這些小市值的公司。"馮福章分析說。 航天類: 新一輪產業整合成為熱點 航天科技集團為適應國家軍轉民的產業潮,正以"五大民用產業"為新一輪整合的核心。一院、四院、五院、六院、八院以及航天時代公司開展了資產重組工作。以前各分院雖然以研究院的形式組建,但是都有相應的生產企業,軍品跟民品並沒有分開,現在各院正進行民品分離重組。 航天科工集團推進重組和子公司清理工作,長期經營不善的企業將在重組中被清理整頓。大力推進兼並重組,探索通過現有上市公司平台進行新一輪產業整合。"在醞釀重組上市公司的同時,航天科工集團也制定了新的戰略目標,即2010年達到1000億年收入。航天科工集團計劃在地面裝備和信息技術兩大業務板塊中各打造一家旗艦性上市公司,並將相關資產注入其中。其中裝備類平台為航天晨光。"馮福章談到。 航天類上市公司受益於戰略新興產業政策最明顯,北斗產業也將對相關公司起到帶動作用。雖然當前在重組方面,航天兩大集團較其它軍工集團的動作相對滯後,但未來將逐漸成為軍工的熱點。總體來看,2011年軍工行業資產重組進程會加速。藉助資本市場實現"軍民融合、寓軍於民",正成為中國軍工企業的自覺行動。

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大立科技航天科工集團重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