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老吉 商標爭奪
對「王老吉」的爭奪,再度升級。
4月11日,在內地運營「紅罐王老吉」的加多寶集團發表聲明稱:呼籲「有關國有企業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多寶強烈要求和敦促有關國有企業,珍惜各方多年的共同努力,不要摧毀這一文化遺產瑰寶」。
目前,加多寶集團使用的「王老吉」商標,由廣葯集團授權。但2011年3月,在廣葯集團授權廣東廣糧實業經營「王老吉」牌非涼茶產品後,加多寶再也坐不住了。
不過,在廣葯集團看來,其才是中國內地「王老吉」商標的真正擁有者,而且,它對加多寶的授權早已過期。也正是基於這一判斷,從2010年11月開始,廣葯集團開始高調全球招商,稱將在「大健康產業」領域內,與全球廠商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共享「王老吉」品牌資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葯酒、葯妝、保健品、食品、運動器械等多個領域擴張。
誰的「王老吉」?時至今日,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爭奪之中,依然有兩大疑團待解:「王老吉」商標到底歸誰所有?對加多寶集團的授權到底何時到期?而其涉及的利益相關方,不僅是廣葯集團和加多寶,還包括廣葯集團與香港同興葯業合資的王老吉葯業,以及加多寶和同興葯業背後共同的實際控制人香港鴻道集團。
兩個「王老吉」
「6年前,王老吉曾離商標大統一隻有一步之遙。」4月10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王老吉第五代傳人、香港同興葯業董事長、王老吉葯業董事長王健儀,至今仍不無惋惜之情。
據王健儀介紹,王老吉涼茶由其先祖王澤邦始創於清道光八年,主要在廣東嶺南一帶發展。1949年之後,王老吉一分為二。
在香港的王氏後人經營王老吉香港及海外業務,即「香港王老吉國際」,1993年,王健儀出任該公司執行董事,並持有該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權。而原廣州的王老吉葯廠則被收歸國有,後更名為「羊城葯業」,隸屬於廣葯集團。
1995年,活動於粵港兩地的東莞籍貿易批發商陳鴻道,與王健儀進行了接觸,並獲得紅罐裝王老吉涼茶的配方,但由於王健儀僅擁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標所有權,欲在內地經營王老吉涼茶飲料的陳鴻道,便轉而與廣州羊城葯業尋求合作。
1997年,廣葯集團資產重組,成立廣州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在此次重組中,王老吉進入了廣州葯業。同年2月,廣葯與香港鴻道集團簽訂了「王老吉商標許可使用合同」。而在拿到配方和商標使用權後,陳鴻道開始以加多寶集團為平台,在內地投資紅罐王老吉涼茶業務。
此後2002年11月,廣葯集團亦從王健儀手中獲得了10年的「海外商標使用權」,使得廣葯集團的「王老吉」產品得以打通海內外市場。由此,廣葯集團、王老吉家族和加多寶三方正式形成三角業務關系。
2004年之後,兩個「王老吉」開始了「統一經營」的努力。
當年3月,羊城葯業改名為「王老吉葯業」,恢復老字型大小品牌,並通過增資擴股,引入香港同興葯業為王老吉葯業的戰略合作夥伴。據稱,鴻道集團便是同興葯業背後的實際控制人。
2005年2月1日,中外合資企業「王老吉葯業」正式成立,廣葯與同興葯業各持股48.0465%,並列第一大股東。廣葯和同興葯業還約定,要把海內外的王老吉商標轉入到王老吉葯業,打造一個世界性的民族品牌。
「由於我是王老吉的第五代傳人,也是海外四十多個國家王老吉注冊商標的持有人,所以同興葯業就找我談這個事情。當時我就明確表態說,實現海內外的王老吉品牌統一,讓王老吉涼茶走向世界,是我們家族和所有王老吉人長期以來的心願,也是我個人最希望實現的事情,我一定會積極參與促成此事。」目前身為同興葯業和王老吉葯業董事長的王健儀稱,「何況,同興葯業已經得到了廣葯集團的書面承諾和政府批示,將內地的王老吉商標轉到王老吉合資企業,所以,實現海內外王老吉商標的大統一,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但時至今日,王老吉的海內外商標所有權,仍分別掌握在王老吉葯業兩大股東方手中。不僅「統一」擱淺近6年,兩大股東甚至公然反目。
未實現的「合並」
「廣葯集團與同興葯業簽署了關於『同意將王老吉內地商標所有權轉讓給合資企業』的承諾書。廣葯集團同意將其擁有的內地『王老吉』商標所有權有償轉讓到合資企業,同時同興葯業也承諾,盡力協助王老吉後人王健儀將其擁有的『王老吉』40多個海外商標所有權有償轉入到合資企業。」王健儀向記者強調,「這是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的首要條件,且這些資料至今保存。」
據王健儀介紹,王老吉合資公司成立後,王老吉商標轉到合資企業的工作,起初是很順利的。2005年6月,廣葯集團與同興葯業還成立了專門的「商標轉讓工作小組」,並很快由中介機構完成了內地及海外商標的價格評估、上報國資委和市政府等階段性工作。
按照原計劃,廣葯集團本應於當年7月將內地王老吉商標轉入合資企業,同時,同興葯業也完成協助王老吉葯業收購海外商標所有權。
甚至,廣葯集團當時還與同興葯業簽署保證合資公司業績的對賭協議,即合作後的兩年內,該公司的銷售規模要翻番。從第三年(2007年)起後的七年,要保持每年30%的增長速度。如果未能達到目標,盈利缺口將由同興葯業填補。
「但遺憾的是,轉眼六年時間過去了,商標轉讓的最後工作,始終沒有落實。」王健儀將未能實現「統一」歸因於廣葯集團,「廣葯遲遲不能兌現承諾,並致王老吉商標至今沒有實現大統一。」
但當時,這並未成為王老吉涼茶快速擴張的障礙。
2009年,王老吉涼茶單品年銷售額攀升至160億元,超越了可口可樂的15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飲料品牌。在這個龐大的數字中,由廣葯集團自己經營的「綠盒王老吉」僅佔了10多億元,其餘皆由獲得廣葯集團授權的加多寶紅罐王老吉貢獻。
「決裂」不可避免?
然而,2010年11月,廣葯集團力推的「大健康產業戰略」,最終讓潛伏的矛盾浮出水面。
2011年3月,獲得廣葯集團授權的廣糧實業,推出了兩款王老吉品牌的新產品「固元粥」和「蓮子綠豆爽」養生粥,前者也採用紅色作為主色調的易拉罐包裝,商標「王老吉」字樣為黃色,與加多寶生產的紅罐王老吉涼茶外包裝頗為相似。
4月11日,加多寶新聞發言人田威稱,「當天,加多寶立即向成都市工商局商標科和執法處以『王老吉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權被侵犯』等為由進行了投訴」,「加多寶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而加多寶集團副總經理陽愛星則明確表示,「廣葯集團授權廣糧實業使用王老吉商標的行為違反了法律關於誠實信用原則,誤導商標被許可人(廣糧),誤導消費者;其行為有違誠實、信用的商業道德和法律原則。」
不過,廣葯集團則對外表示,其授權加多寶獨家使用和經營「王老吉」品牌商標已於2010年5月到期,且其已向加多寶方面發出律師函,擬收回獨家授權。而加多寶方面則稱「沒見到過廣葯的律師函」。
而在廣葯集團堅持收回對加多寶的授權之時,其亦有可能失去在海外使用王老吉商標的權力。
王健儀表示,2012年合同到期後,其或將不會與廣葯集團續約「海外商標使用權」。在她看來,在目前王老吉品牌「區域割據」格局下,廣葯王老吉缺少國際市場話語權,離「全球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目標將相距甚遠。
㈡ 王老吉上市了嗎.股票代碼是多少
截至2019年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沒有上市,沒有股票代碼。
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 1828年,歷經百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我國中成葯生產企業50強之一,曾榮獲「中華老字型大小」、「全國先進集體」、「廣東省醫葯行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和中國五星級企業等榮譽稱號以及獲得廣州市銀信評估咨詢有限公司頒發AAA級信用等級證書等。
王老吉葯業擁有先進的廠房設備,管理規范、獲得國家葯檢局頒發的GMP證書。主要產品有王老吉系列、保濟丸、保濟口服液、小兒七星茶、清熱暗瘡片、克感利咽口服液、痰咳凈、藿膽丸等。
王老吉清涼茶、王老吉廣東涼茶顆粒、保濟丸、痰咳凈等都被評為「廣東省、廣州市名牌產品」和「中國中葯名牌產品」。
王老吉葯業一貫重視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公司內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約占員工總數的 50%。公司承擔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儀技術在中草葯中的應用研究與開發」項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首家建成全自動立體倉庫;自行研製成功具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全自動保濟丸包裝機,生產效率為引進的日本包裝機的4倍。
(2)王老吉股東擴展閱讀
公司積極與科研單位及大專院校合作,運用中葯現代化最新的「三超」技術研製保濟片、克感利咽口服液等新產品。克感利咽口服液因在非典期間表現出對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常見致病菌有明顯抑止作用,被列為「廣東省抗 SARA和流感的重點科研攻關項目」。
2005年,香港同興葯業強勢加盟王老吉。香港同興葯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具有超前的經營理念,管理科學、先進,特別是在中葯海外銷售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香港和東南亞地區擁有龐大的中葯銷售網路,將為王老吉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打通渠道。
王老吉葯業將繼續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路子」的目標,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把公司建設成為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工業企業。
㈢ 王老吉的股東
廣葯集團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王老吉葯廠,由廣東鶴山人王澤邦 ( 乳名王吉 ) 於 1828 年始創。當時他在廣州十三行靖遠街開設涼茶鋪,經營水碗涼茶。涼茶鋪附近都是些碼頭搬運工、黃包車夫以及來往客商,人們但凡頭痛身熱,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口舌臭苦時,喝上一碗涼茶均能葯到病除,王老吉便聲名遠播,涼茶鋪經常門庭若市,一些遠道聞名而來的病人,要求將王老吉製成方便攜帶的成葯,王吉便以前店後廠的形式生產紙包裝的王老吉涼茶出售,這就是最早的王老吉葯廠。經過數十年的苦心經營,至王老吉第三代子孫分別在香港和澳門設立分店,並在香港注冊。
全國解放後,王老吉涼茶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產量比 1948 年增長 20% 。 1956 年,國家實行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將八間歷史悠久的中葯廠合並,由於王老吉葯廠固定資產和員工數最多,因而以王老吉命名,稱為王老吉聯合制葯廠。
文化大革命期間,王老吉葯廠被認為是為資本家樹碑立傳,於是改名為廣州中葯九廠,王老吉涼茶也改名為廣東涼茶。 1982 年中葯九廠改名廣州羊城葯廠。 1992 年轉制,成為以國家股為主體的股份制企業,改名廣州羊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其母公司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1997 年資產重組,成立廣州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H 股在香港上市, 2001 年增發 A 股在上海上市,羊城葯業為其核心控股子公司。
2004年3月4日,廣州羊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用了36年的「羊城葯業」名號悄然退出江湖,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稱與其產品宣告真正的合二為一。
2005年2月1日, 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同興葯業有限公司簽訂正式合作協議,新合資公司正式啟動。
㈣ 王老吉的老闆是誰
陳鴻道步入了成為現在「涼茶之王」
低調的「加多寶」 如果不是中央電視台上的億元捐款,或許大多數消費者都還不知道加多寶集團這家企業。而現在市場上無處不在的紅色罐裝王老吉涼茶,正是該企業在幕後一手打造出來的。
有資料顯示,2007年,該集團的王老吉涼茶總銷量突破了50億元。在今年第一季度,由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王老吉已成為「2007年度全國罐裝飲料市場銷售額第一名」。罐裝王老吉的巨大影響,甚至使其與在科技領域取得神話般成就的谷歌(google)公司聯繫到一起。「我們休息室里的飲料都是王老吉」,谷歌公司曾這樣來表現它在中國的本土化努力,不過這家公司的員工多半也沒有留意到王老吉背後的加多寶集團。除了王老吉這個品牌外,加多寶集團一直是一家低調得讓大多數人毫無所知的企業。在這個異常注重將企業名稱和產品品牌聯系起來進行市場推廣的商業時代,加多寶像一個突然現身的陌生人,讓人們對它充滿好奇,也希望知道更多關於這家企業的老闆的更多信息。
然而即便到現在,在似乎無所不知的互聯網上,也罕有關於陳鴻道——加多寶集團董事長的資料介紹。即使在億元捐款這樣重大的社會活動上,陳鴻道也並未現身。據一位曾與陳鴻道打過交道的業內人士介紹,陳鴻道生於廣東東莞,現年四十五六歲,早年就到香港闖盪。盡管現已是富豪級的人物,但其日常交通工具只是兩輛在香港毫不起眼的豐田阿爾法商務車,「面相很端正,說話慢條斯理,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佛學有很深的研究」。曾為加多寶集團提供過品牌策劃和推廣服務的成美營銷顧問公司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該公司為加多寶集團策劃的廣告片中,因為出現了釣魚的片段,而被陳鴻道要求進行更改,「他說釣魚是在殺生」。成美公司的總經理耿一誠認為,加多寶集團此次的巨額捐款,跟陳鴻道篤信佛教有很大關系。 有傳言稱,在加多寶集團的管理層中,陳鴻道從來不主動辭退管理人員,「即便管理者能力不濟,最多也就是被調換到不重要的部門,不用擔心被炒魷魚」。他甚至要求管理團隊每天早上一定要吃麵包、喝牛奶,周末沒事一定要去爬山。耿一誠對陳鴻道最深的印象是,「他將佛家的精神延伸到了企業管理中,這讓加多寶在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上既有很強的企業定力,又能心懷遠見,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選擇」。
自1995年在東莞推出第一瓶紅色罐裝王老吉之後,加多寶集團用十三年的時間,將無數罐這樣的飲料銷到了全國各地並已延伸至東南亞、歐美等海外市場。現在,該集團在廣東、福建、浙江、北京、湖北建立了五個大型生產基地,集團員工逾萬人。盡管加多寶集團現在已將王老吉涼茶推廣得盡人皆知,但該品牌在中國內地的實際擁有者其實是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陳鴻道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通過品牌租用的形式,從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 廣州葯業(行情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處獲得了該品牌的紅色罐裝形式在內地市場的使用權(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王老吉涼茶為綠色盒裝)。以此為起點,陳鴻道步入了成為現在「涼茶之王」的事業起點。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第一份品牌租用協議到期之前,陳鴻道再次與廣州葯業簽訂了一份為期20年的品牌使用協議。按照該協議,加多寶集團能以紅色罐裝產品的形式,繼續使用王老吉品牌到2026年
㈤ 王老吉紅色罐裝的跟盒裝的為什麼不是一家公司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2010wlj/
這是新浪財經對王老吉紅綠之爭的報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紅罐王老吉是加多寶集團的產品,綠盒式廣葯集團的產品。
1949年,由於眾所周知的政治原因,王老吉一分為二:一支收歸廣葯,在中國大陸持有王老吉商標;另一支則由王氏家族後人帶到香港,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持有王老吉商標。
雙方原本相安無事,誰知半路殺出個香港鴻道。1995年,鴻道集團董事長陳鴻道接觸王健儀。1997年,三方達成「瓜分」市場的協議:王健儀向鴻道提供紅罐王老吉涼茶配方;鴻道以加多寶為平台,在內地運作紅罐王老吉涼茶;廣葯則授權加多寶王老吉中國大陸商標使用權,隨後2002年,亦從王健儀手中獲得10年的王老吉「海外商標使用權」。
2002年,加多寶重新包裝「王老吉」,砸重金推向大陸市場,當年銷售額就達1.8億元,2003年更升至6億元。顯然,這是一塊各方垂涎的「肥肉」。然而要想做大做強,「王老吉」品牌歸屬始終是一道無法迴避的坎。
這就有了2004年,廣葯發出的合資邀請。王健儀自然樂見其成。兩個「王老吉」就此開始「統一經營」的努力,約定由同興葯業和廣葯合資成立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把海內外的王老吉商標轉入到合資企業,打造一個世界性的民族品牌。
資料顯示,2005年,廣葯持有的王老吉葯業94.28%的股權,被稀釋至48%,與同興葯業持股比例相同,成為並列大股東——足見廣葯當時誠意。王健儀也曾飽含深情地回憶,「當初成立王老吉合資企業時雙方的協議書、承諾書,還有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和有關領導合照等等,我們都是作為最珍貴的檔案保存著的。」
㈥ 王老吉公司背景
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 1828年,歷經百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我國中成葯生產企業50強之一,曾榮獲「中華老字型大小」、「全國先進集體」、「廣東省醫葯行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和中國五星級企業等榮譽稱號等。
王老吉葯業擁有先進的廠房設備,管理規范、獲得國家葯檢局頒發的GMP證書。主要產品有王老吉系列、保濟丸、保濟口服液、小兒七星茶、清熱暗瘡片、克感利咽口服液、痰咳凈、藿膽丸等,其中王老吉清涼茶、王老吉廣東涼茶顆粒、保濟丸、痰咳凈等都被評為「廣東省、廣州市名牌產品」和「中國中葯名牌產品」 ……
王老吉葯業一貫重視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公司內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約占員工總數的 50%。公司承擔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儀技術在中草葯中的應用研究與開發」項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首家建成全自動立體倉庫;自行研製成功具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全自動保濟丸包裝機,生產效率為引進的日本包裝機的4倍 ……
公司積極與科研單位及大專院校合作,運用中葯現代化最新的「三超」技術研製保濟片、克感利咽口服液等新產品。克感利咽口服液因在非典期間表現出對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常見致病菌有明顯抑止作用,被列為「廣東省抗 SARA和流感的重點科研攻關項目」;公司還與南丹麥大學簽署了《克感利咽口服液抗病毒機理的研究》專項科技合作項目,以「科技輸出」的形式成為歐盟傳統葯品法生效後,國內首家進入歐盟的企業 ……
王老吉葯業一直熱心資助社會弱勢群體,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
2005年,香港同興葯業強勢加盟王老吉。香港同興葯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具有超前的經營理念,管理科學、先進,特別是在中葯海外銷售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香港和東南亞地區擁有龐大的中葯銷售網路,將為王老吉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打通渠道。
展望未來,王老吉葯業將繼續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路子」的目標,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把公司建設成為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工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