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寶能系收購萬科,寶能系屬於私企還是國企
關注財經新聞,應該是屬於私企
寶能集團是以綜合物業開發、現代物流、金融業和文化旅遊業為主要產業,以現代農業、教育、醫療、養老為副業的大型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因為寶能集團投資了很多領域,很多企業,這便形成了寶能悉,望採納。
Ⅲ 萬科第一大股東雖易主寶能系 到底是誰的萬科
目前而言,寶能系已然成為了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在公司佔有多大的股權,你說話就有多大的分量。毫無疑問,寶能系入主萬科,寶能系就是萬科的主人。
Ⅳ 寶能系收購萬科股份到底怎麼回事
這種格局,對萬科的管理層來說基本是命懸一線。
對萬科管理層來說,現在所能選擇的應對手段很有限。一方面,寶能系已經在二級市場獲得了一百多億的浮盈,這使得寶能進可攻退可守;經此一役,寶能系退不但可以賺錢,寶能的品牌知名度也快速獲得了成長,未來在金融資本市場會更加順風順水。另一方面,萬科現在找接手增發的對象有困難,短期內調集如此規模的資金來吃掉萬科的增發盤,往往又不是立刻能做出的決策,而萬科的形勢又是十萬火急。更為重要的是,哪怕萬科真的找到了這樣的人,只要寶能讓很多投資者相信,寶能主導萬科後萬科能夠更好,在股東大會上就可能否決增發方案。再退一步說,哪怕最終萬科這次增發成功,稀釋了股權,但像安邦這樣更大的資本要繼續和寶能推動收購,萬科又如何應對?
所以,萬科的根本問題在於股權過於分散,市值又過於龐大,一般人根本玩不轉,而有資源想玩的人就能很想玩。當然,由於寶能系的資金是杠桿資金,其年利率至少六七個點,如此大規模的資金一年光利息也得二十億,所以理論上萬科可以找個理由進行長期停牌來耗垮寶能。但問題在於,寶能現在二級市場一百多億的浮盈,一年半載一二十億的資金成本完全可以頂得住。更何況,萬科很難做到長期停牌,缺少相關理由,證監會發言人在周末的發言已經表明了態度,萬科試圖鑽制度的空子是很困難的,而短期內找一個長期停牌的理由好像又說不太過去,更何況哪怕長期停牌也很難拖得過去。
綜上所述,萬科管理層的這次狙擊戰恐怕凶多吉少,最終萬科被寶能拿下可能性更大。退一萬步,萬一萬科真的逃過這一劫,「救」的人的能量也決定了萬科要依附於這一股資本力量,而若自身沒有相關資源,他們又何必伸手救呢?所以,對萬科管理層來說,再想過以往管理層控制公司一切的日子是基本不太可能了。
誰將是贏家?
這一戰役誰將是贏家?寶能無疑是大贏家,這毫無疑問。二級市場浮盈一百多億,形勢一片大好不說,寶能的品牌知名度、寶能系的市場信譽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所以,毫無疑問寶能系是最大的贏家。
要說輸家,萬科不一定是輸家,因為萬科加上一個在資本市場能夠如此呼風喚雨的寶能,對萬科這個企業來說不是壞事,甚至可能就此打通很多產業領域,擴大萬科的產業鏈。而且,既然有寶能願意付出如此代價來拿萬科的股份,這就充分證明了萬科的價值。哪怕這次寶能沒有成功,也還有另外一個寶能的出現。
不過,對於萬科的管理層而言,這次形勢非常不妙。因為,現在寶能的目標很明確,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股權控制萬科,然後下一步就是影響董事會的決策,推動萬科與寶能系的合作。如果萬科管理層不願意合作,那麼寶能就可能對董事會進行改組。所以,對於萬科的管理層來說,一旦寶能控制了萬科,管理層要不選擇合作,要不選擇換人。
對中國最成功的職業經理王石、郁亮來說,一個大挑戰的確擺在眼前了,特別是王石挑戰最大。
Ⅳ 萬科既然上市發現股票,那寶能收購了大量股票又不能做大股東。
種格局萬科管理層說基本命懸線 萬科管理層說現所能選擇應手段限面寶能系已經二級市場獲百億浮盈使寶能進攻退守;經役寶能系退賺錢寶能品牌知名度快速獲未金融資本市場更加順風順水另面萬科現找接手增發象困難短期內調集規模資金吃掉萬科增發盤往往立刻能做決策萬科形勢十萬火中國更重要哪怕萬科真找要寶能讓投資者相信寶能主導萬科萬科能夠更股東能否決增發案再退步說哪怕終萬科增發功稀釋股權像安邦更資本要繼續寶能推收購萬科何應 所萬科根本問題於股權於散市值於龐般根本玩轉資源想玩能想玩由於寶能系資金杠桿資金其利率至少六七點規模資金光利息二十億所理論萬科找理由進行期停牌耗垮寶能問題於寶能現二級市場百億浮盈半載二十億資金本完全頂住更何況萬科難做期停牌缺少相關理由證監發言周末發言已經表明態度萬科試圖鑽制度空困難短期內找期停牌理由像說太更何況哪怕期停牌難拖 綜所述萬科管理層狙擊戰恐怕凶吉少終萬科寶能拿能性更退萬步萬萬科真逃劫救能量決定萬科要依附於股資本力量若自身沒相關資源何必伸手救呢所萬科管理層說再想往管理層控制公司切基本太能 誰贏家 戰役誰贏家寶能疑贏家毫疑問二級市場浮盈百億形勢片說寶能品牌知名度、寶能系市場信譽都極提升所毫疑問寶能系贏家 要說輸家萬科定輸家萬科加資本市場能夠呼風喚雨寶能萬科企業說壞事甚至能打通產業領域擴萬科產業鏈且既寶能願意付代價拿萬科股份充證明萬科價值哪怕寶能沒功另外寶能現 於萬科管理層言形勢非妙現寶能目標明確通二級市場買入股權控制萬科步影響董事決策推萬科與寶能系合作萬科管理層願意合作寶能能董事進行改組所於萬科管理層說旦寶能控制萬科管理層要選擇合作要選擇換 功職業經理王石、郁亮說挑戰確擺眼前特別王石挑
Ⅵ 寶能系舉牌的股票後市怎麼樣
舉牌股票大幅虧損
2014年以來,包括萬科在內,通過鉅盛華、前海人壽兩大核心平台,寶能系僅A股市場已經舉牌或入股的上市公司,共計達到8家,雖然其中部分實現浮盈,但總體上卻存在較大虧損。
根據相關上市公司披露數據,迄今為止,寶能系舉牌、入股的上市公司中,賬面浮盈的共有3家,分別是南寧百貨、韶能股份、明星電力。截至今年3月底,寶能系分別持有這三家上市公司7978萬股、1.627億股、1626萬股。
公開信息顯示,寶能系舉牌明星電力、南寧百貨、韶能股份的均價分別約為11.07元、7.03元、8.5元左右。截至7月1日收盤,南寧百貨、韶能股份、明星電力股價分別為10.56元、10.17元、12.16元,賬面均有一定浮盈。截至目前,寶能系賬面浮盈約1780萬元、2.7億元、2.8億元,合計賬面浮盈接近5.7億元。
但這並不意味著寶能系的舉牌行動,一直無往不利。舉牌之後,除了停牌的萬科,上述七家上司公司均在今年年初大幅下跌,導致寶能系的舉牌行動一度出現全線虧損。
在上述七家上市公司中,當時虧損幅度最大的是中炬高新,今年股價最低時僅為10.11元,比寶能系舉牌均價低6.21元,虧損幅度達到38%左右。按1.6億股的持股數量,寶能系當時的虧損額高達10億元左右。
不僅如此,韶能股份、合肥百貨、華僑城A、明星電力等的最低股價,相較於寶能系舉牌均價,跌幅也都超過15%。其中,韶能股份、明星電力、合肥百貨最大跌幅分別約25%、23%、21%,最低時股價僅為6.44元、8.77元、7.01元,當時寶能系分別虧損約3.3億元、3800萬元、8900萬元以上。華僑城則下跌約15%,其浮虧亦近7億元。
在上述七家上市公司中,南玻A的跌幅雖然不是最大,但由於持股數量較多,其股價下跌導致了寶能系舉牌的最大單一股票浮虧。年初大幅下跌後,南玻A最低股價為9.05元,低於其舉牌均價 3元以上,按去年底約4.1億股的持股數量計算,其虧損額超過14.4億元。
在此情況下,寶能系不得不大幅增持。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三月底,寶能系持有南玻A4.8億股(僅計算A股),華僑城7.61億股、中炬高新1.85億股,持股數量分別比去年底增加了約7000萬股、5600萬股、2500萬股。
增持並未扭轉浮虧的局面。截至7月1日,中炬高新等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的收盤價為11.26億元、6.45元、8.11元、12.33元。根據《第一財經日報》測算,當初其入股、舉牌上述的均價依次為12.05元、6.81元、8.73元、16.32元左右,目前分別虧損約6.3%、5.3%、7.6%、18%。
據此計算,舉牌上述四家公司,寶能系目前虧損金額分別為3.84億元、2.74億元、3250萬元、5.5億元左右,共計虧損12.6億元。剔除上述5.7億元浮盈,舉牌、入股上述七家公司,寶能系賬面至今仍總計浮虧約6.9億元。
Ⅶ 寶能系採取哪些措施完成收購萬科
1、三次舉牌,撬動現金240億元
截至8月26日,寶能系已連續三次舉牌。從寶能系舉牌的7月初到8月底,萬科市值在1600億(現在是1460億元,影響並不大,之前買入時基本都是1600億元。)左右浮動。這意味著,每購進萬科5%的股份,需用資80億元,寶能繫纍計舉牌三次,動用資金約240億元。
目前,寶能繫纍計持股15.04%,取代央企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打破了萬科近15年的股權平衡。
這里需要說一說所謂「寶能系」的背景。
代表寶能系舉牌的,有兩個賬號:前海人壽、鉅盛華。
寶能系的實際控制人是潮汕籍老闆姚振華,他通過寶能投資(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鉅盛華99%的股份,再通過鉅盛華持股前海人壽20%的股份。
寶能系旗下有6大板塊--綜合物業開發、現代物流、商業運營、金融業、文化旅遊業、民生產業,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地產和金融。前海人壽是寶能系在金融板塊的重要樁腳,鉅盛華是姚振華在資本市場操作時的「常用馬甲」。
2、加杠桿,實際耗資約130億元
即便寶能系腰纏萬貫,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湊足240億元巨資,也並非易事,更何況它還在資本市場多線作戰,同時買進南玻、華僑城等。
加杠桿是關鍵。在運用融資融券、收益互換等工具後,實際現金支出可能只有130億元。
也許你要問,這筆賬是怎麼算的?以下是計算全過程:
7月11日,第一次舉牌,前海人壽集中競價買入萬科5%的股份。若以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375元/股粗略估算,動用資金約80億元。(成交均價13.28~15.47元/股,成交股數552,716,065。)
7月25日,第二次舉牌,前海人壽集中競價買入萬科0.93%的股份,若以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375元/股粗略估算,動用資金約15億元。
鉅盛華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0.26%的股份。另外,鉅盛華還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3.81%的股份。若以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635元/股計,直接買入耗資約4億元,收益互換部分杠桿以1:4計,收益互換部分耗資12億元。
(前海人壽買入成本13.28~15.47元/股,鉅盛華買入成本13.28-15.99元/股。前海人壽買入102,945,738股,佔比0.93%。鉅盛華買入28,040,510股,佔比0.26%;以收益互換持有421,574,550股,佔比3.81%。)
8月26日,第三次舉牌,前海人壽競價交易買入萬科0.73%股份,鉅盛華通過杠桿工具買入4.31%。若以8月26日13.25的收盤價計算,前海人壽直接耗資約10.6億元,鉅盛華融資融券部分耗資0.6億元,收益互換部分耗資12億元。
(公告沒有披露買入成本。前海人壽競價交易買入萬科0.73%的股份,鉅盛華通過融資融券的方式買入0.08%的股份,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4.23%的股份。)
此處簡單介紹一下寶能系所使用的杠桿工具。
一是收益互換,類似於此前熱炒的配資業務。
某券商人士介紹,在使用收益互換工具時,機構只能使用現金來撬動杠桿,目前行業內很少使用股權、資產等。這意味著,寶能系目前動用的很可能仍是真金白銀,手中的股權、房產等並未派上用場。
能撬動多大的杠桿,主要由標的物和市場情況決定,一般為1:3。(以萬科為例,標的較好,杠桿可以適當加大,上述計算成本時,假設是1:4。)
使用時,券商會做一定對沖來平衡風險,雙方約定時限,期滿,券商收取固定收益,一般是8%左右的利息,機構收取浮動收益,即價差。後兩次舉牌,寶能系均動用了收益互換工具,公告稱,「在收益互換合約中,鉅盛華將現金形式的合格履約保障品轉入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按比例給予配資後買入股票,該股份收益權歸鉅盛華所有,鉅盛華按期支付利息,合同到期後,鉅盛華回購證券公司所持有股票或賣出股票獲得現金。」
二是融資融券,利息一般為8%,配資比例是1:1。
3、資金來源,寶能系「叩門」成本不低
從上述計算我們可清楚看到,前海人壽持股比例為6.66%,現金支出約105.6億元;鉅盛華持股比例8.38%,現金支出約28.6億元。
前海人壽的資金大部分來自於海利年年、聚富產品兩款萬能險。萬科公布的8月21日股東名錄顯示,前海人壽通過上述兩款保險產品持股4.75%。另外,自有資金持股1.38%,0.53%股份的資金來源暫時不明。
前海人壽的「子彈」雖然多來自險資,但成本並不低。最近兩月前海人壽披露的產品利率在5%~6%左右,除此之外,還需算上推廣、管理等費用。
鉅盛華的部分資金或來源於股票套現以及股權質押。去年,該公司在寶誠股份上套現約3億元。今年7月,該公司又將公司股權分別質押給華潤(深圳)有限公司、江蘇銀行深圳分行。
綜上所述,從上述資金來源不難發現,寶能系的資金成本不低,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險資增持,所以它進入萬科的所需要面對的問題,與生命人壽控股金地時有很大不同。
加之高風險、高利息的杠桿,以及收益互換的時間限制,寶能系能否長期持有,值得觀察。
可是,寶能系此前的資本運作一向彪悍,比如搶奪深振業控股權時,將已買入股份全部質押繼續增持。所以,我們認為,在姚振華還沒有祭出「大招」之前,很難說他會不會繼續買買買。
4、不動產,險資投資新興趣
在業內看來,寶能系三次兇猛舉牌萬科,可謂孤注一擲。根據上述計算,前海人壽耗資近100多億元。其中,約75億是保險產品的資金,約22億是自有資金,另有8億資金來源暫不明。
土豪級別的保險公司到底多有錢?公開數據顯示,保險行業去年全年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行業總資產已突破10萬億元。截至2014年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高達9.3萬億元。
前海人壽2014年年報透露,報告期內,該公司總資產560億元,其中涉及貨幣資金約43.8億元,投資性房地產約25.5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約115.2億元,按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與長期股權投資三者總額近百億元。
上述年報還提及,前海人壽截至去年底時旗下作為最大一筆負債項的「保戶儲金及投資款」約315.7億元,負債總額約501億元。
即使舉牌生猛如前海人壽,但依上述眾指標而論,前海人壽彼時資產負債率也已接近89.5%。
去年5月,中國保監會開始實施新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結合此前的《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險企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得以松綁,理論上,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比例提高至3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保監會所說的險資投資不動產,主要是指保險資金投資於土地、建築物及其它附著於土地上的定著物。上述辦法強調說,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不得使用各項准備金購置自用不動產或者從事對其他企業實現控股的股權投資。
也就是說,險資如果要控股一家企業,其資金來源中不得使用各項准備金,但並未提及使用其他資金。
上述通知也規定,保險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余額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且重大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凈資產。
來看看前海人壽。截至今年7月份,前海人壽披露信息,今年4月份其通過競價交易系統購買中炬高新7250.5萬股,佔中炬高新總股本的9.1%,持有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股約2.49億股,佔南玻集團總股本的12.01%。
此外,前海人壽參與了華僑城今年4月份的定增,該定增方案獲批後將持股華僑城6.89%,擬參與南玻集團7月份定增1.12億股,佔南玻集團定增後總股本的4.99%。
具體落實到前海人壽,按照上述通知規定,經計算可知,其可供投資的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不得高於168億元,且重大股權投資賬面余額應不超過大約59億元。
這對前海人壽下一步舉牌萬科限制不小。增持至30%將是一個敏感點,按萬科當前股價測算,繼續增持5%需約65億,10%需要約130億,15%則近200億。這對於已配資百億增持萬科的寶能系來說,壓力山大。
總之,如果寶能系想要借第一大股東的身份控制萬科,那麼資金成本、杠桿時間以及賬面資金,都將給它的目標帶來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