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多代同堂惹爭議 張亮如何實現名爵百萬銷量目標
被合資公司拋棄的多代同堂策略,能幫助張亮實現名爵百萬銷量嗎?
8月3日,名爵6以9.68萬的起售價上市4款經典版車型,經典系列車型就是上一代名爵6,將與7月10日上市的第三代名爵6同堂銷售。
銷量下滑?名爵祭出多代同堂
新款名爵6是張亮履新名爵品牌營銷工作後首秀,其意義不言而喻。4月底,身居上汽集團數據業務部副總經理、上汽乘用車首席數字官兼營銷執行總監的張亮,直接主抓名爵營銷工作,這一罕見的人事安排讓眾多敏感的媒體稱其為「少帥」。「第三代名爵6上市20天,銷售近9000輛」,8月第一天,張亮首份成績單獲得滿堂喝彩,然而,經典版上市瞬間轉變輿論風向。
誕生於胡茂元時代的榮威品牌一直是上汽集團重點打造的自主乘用車品牌,在其誕生自今,上汽集團投入了巨大資源,在胡茂元與陳虹兩任董事長任內,榮威品牌從無到有,成為中國自主乘用車品牌的佼佼者。在榮威品牌成長過程中,先後執掌上汽乘用車的陳志鑫與王曉秋也先後晉升為上汽集團總裁,在此期間,上汽乘用車對名爵品牌投入有限,張亮接任時,名爵品牌僅有3款車在售。
可以說,榮威品牌不僅是胡茂元與陳虹的政治遺產,還是陳志鑫與王曉秋二人的政治功績。但繼續提升榮威品牌業績顯然要比提升名爵品牌要難得多,因此,王曉秋的繼任者楊曉東另闢蹊徑,發布「Mission100」戰略可謂意味深長,一是目前情況下名爵比榮威更容易出成績,且成績與前任沒有太多關系;二是1961年出生的陳虹,明年3月將年滿60歲,到達規定的退休年紀,即使能夠像胡茂元一樣延長,2023年前後也將徹底告別上汽集團。
業內人士稱,楊曉東提拔張亮,不惜砍掉榮威的產品線,也要給名爵添新車,充分證明張亮能力出眾,其跟隨王曉秋,從上海通用到上汽乘用車,深得領導賞識。
競爭壓力大?達成目標不易
在名爵品牌全新戰略中,「數智科技」被提到首位,名爵將建立全球汽車數字化零售第一品牌,在這一方面,張亮最有發言權。
上汽集團是國內互聯網汽車佔比最高的車企之一,而在這份榮譽背後,張亮功不可沒。資料顯示,80後的張亮擁有10餘年技術研發、產品規劃等多領域實戰經驗,在進入上汽乘用車體系後,推進上汽乘用車營銷數字化轉型,率先推出行業內首個「新零售」體系,參與主導的多款互聯網車型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在這其中,最成功的車型就是榮威RX5,憑借首款「互聯網汽車」的名號一炮而紅,上半年累計售出6.9萬輛,排名中國品牌SUV第四位。
張亮業務能力突出有目共睹,但此次具體到名爵品牌各方面工作,壓力空前。名爵產品線匱乏,品牌溢價力差,以及SUV市場紅利殆盡,與榮威之間的沖突等,無處不在說明張亮的艱難。
上汽乘用車稱,為實現百年戰略,名爵將圍繞「全球化」「年輕化」、「數字化」三大方向發力。「年輕一代是汽車消費市場的主力,而個性化的,符合年輕人炸裂造型需求的產品,一定將引領市場,所以我覺得名爵的時代確實到來了。」張亮曾自信認為。然而,隨著90後成為汽車市場的消費主體,各大車企紛紛搶灘年輕市場,名爵想要靠被淘汰的多代同堂策略實現「年輕化」並不容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豐田章男炮轟電動汽車,上汽楊曉東:3輛出口車1輛是上汽
豐田章男炮轟電動汽車,推廣電動汽車對環境無益。上汽楊曉東:每3輛出口車,1輛是上汽造。
豐田汽車掌門人炮轟電動汽車
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楊曉東在分享上汽的全球化之路時,上汽集團預計2020年全年海外銷量38.5萬輛,上汽乘用車預計2020年海外銷量將超23萬輛,用了7年的時間,從海外銷量8000輛做到今年的23萬輛,復合增長率接近69%,"海外每賣出3輛中國車,就有1輛是上汽造。"
上汽集團汽車出口量占汽車出口量三分之一,上汽乘用車出口銷量占品牌銷量比,已超三分之一。相對國內市場激烈競爭,海外出口有風險也有機遇,走出去參與世界競爭,是中國汽車品牌成長必經之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楊曉東的個人簡歷
1988年6月,吉林大學物理系畢業
1988年9月~1998年5月長春科技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從事實驗工作
1998年6月~2000年6月長春科技大學文管學院教師
1998年9月~2001年3月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學習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3年9月~2007年12月吉林大學商學院學習 獲企業管理博士學位
2000年7月至今 吉林大學商學院教師
❹ 智己汽車完成工商注冊 王曉秋任法定代表人
財經網汽車訊?智己汽車全球首創「ESOP+CSOP」持股平台。
12月25日,財經網汽車從官方獲悉,智己汽車在浦東新區完成注冊。董事會同時成立,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擔任董事長,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傑,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楊曉東,張江高科董事長劉櫻,以及阿里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分別擔任董事。
智己汽車採用全新的股權結構,為全球首創「ESOP+CSOP」持股平台,從股權結構上構建起核心員工與用戶的「雙輪驅動」。
智己汽車注冊資本100億元。其中,上汽集團出資54億元,持有54%的股權;張江高科與阿里巴巴各出資18億元,分別持有18%股權。智己汽車另外10%股權將劃分為5.1%的ESOP(核心員工持股平台)和4.9%的CSOP(用戶權益平台)。
11月26日,上汽集團對外宣布,其高端電動品牌「L項目」正式落地,即「智己汽車」。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定位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落戶浦東新區張江智能園區。
據上汽集團介紹,智己汽車將全新打造電子電氣架構,從底層打通電子控制單元,應用數據驅動,重構用戶體驗,鼓勵用戶進行高度自定義。
12月14日,有媒體報道,智己汽車正在與寧德時代共同開發「摻硅補鋰電芯」技術。智己汽車籌備組副組長劉濤對媒體表示,這款電池在智己汽車的全新架構寬頻內,最高可實現約1000km的續航、20萬公里零衰減。
12月17日,據上海汽車報報道,智己汽車團隊首次亮相。智己汽車產品體驗主理人胡世聞介紹,「智己搭載的115kWh容量電池組擁有全球最高的能量密度,超過目前行業領先水平的30%-40%。智己汽車還將是全球首個量產裝備11kW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的汽車品牌。」
上汽高層透露稱,明年4月智己汽車將攜三款產品同時亮相上海國際車展,還將公布首款車型的購買方式,並接受限量預訂。
財經網汽車從官方獲悉,智己汽車將於2021年1月13日上海首發兩款全新車型。同時,該公司與寧德時代共同研發的「摻硅補鋰電芯」電池技術有望搭載在兩款全新車型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智己橫空出世,上汽高端兄弟鬩牆
如何妥善處理智己和R汽車的關系,是上汽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更何況,因為品牌內耗而拖累車企的情況離上汽並不遙遠。上汽通用作為國內首個擁有三個品牌的合資車企,近年來的市場表現卻並不理想,雖然不能排除三缸戰略失敗對企業的影響,但這並不足以解釋此前多年的下滑。外界普遍認為上汽通用的三大品牌的內耗,特別是凱迪拉克終端價格的大幅下探極大的沖擊了別克和雪佛蘭的目標市場。所以,三個品牌的內耗才是影響其業績的關鍵因素。因此,上汽如何處理兩個新生的高端品牌的關系,成為其必須要妥善處理的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王曉秋將接班陳志鑫出任上汽集團總裁,這會對上汽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7月4日,「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刊登的一則「上海市市管幹部任職前公示」的消息顯示,現任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的王曉秋,擬任市管企業正職。這意味著,王曉秋將接替陳志鑫,成為上汽集團總裁。
當天,上汽集團總部二層食堂入口的公示牌張貼出了《王曉秋同志任職前公示》,詳細介紹了王曉秋的個人基本信息和過往簡歷。公示顯示:「公示時間為2019年7月4日至7月11日。如對公示對象有情況反映的,可在公示期間向市委組織部反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與王曉秋一起提名的,還有現任上汽集團代理CFO衛勇、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祖似傑、上汽集團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楊曉東。
7月3日,上汽集團總部公示了兩份《考察預告》,分別是由中共上海市組織部企業幹部處發出的對王曉秋的《考察預告》、由上海市國資委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處發布的衛勇、祖似傑、楊曉東等人的《考察預告》。據了解,公示期結束後,衛勇、祖似傑、楊曉東都將提升至副總裁級別,衛勇將擔任上汽集團CFO,祖似傑提拔為上汽集團總工程師,楊曉東將升任為上汽集團副總裁。
公開資料顯示,上汽集團現任總裁陳志鑫於1959年5月生人,今年剛滿60周歲,已經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一直以來,執掌自主品牌的王曉秋被業內看作是陳志鑫的接班人之一。
面對車市「寒冬」,王曉秋不止一次強調「活下去」:「這一年會淘汰很多企業,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先活下去。」在王曉秋看來,「市場越來越差也是在提醒我們的團隊,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必須時刻要有拚命的精神。」
面對下半年車市大考,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7月1日召開的年中幹部大會上強調:「上汽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主基調,把『穩』放在首要位置。」對於未來上汽該怎麼走,創新工作如何落地,陳虹指出,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幹部人才隊伍是推動企業可持續創新的重要支撐。
此次高層大變動,王曉秋、衛勇、祖似傑、楊曉東等人將成為陳虹的「左膀右臂」,助力上汽集團「新四化」加速落地。新團隊能否給上汽帶來新的發展活力,業內將拭目以待。
❼ 上汽高管團隊為什麼要進行內部調整
畢竟大象轉身,對於上汽集團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而言,任何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意味著可能付出很大的代價。這也是很多國際大型公司,為什麼寧願守舊也不願意革新的原因。
繼今年3月原上汽集團副總裁張海亮離職並加入樂視後,上汽集團高管團隊再次出現變動。
1972年出生的谷峰,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管理學博士,教授級高級會計師。作為科班出身的金融男,如果看重收入,早就沒必要呆在上汽集團,作為傳統製造業,上汽集團高管的年薪,最高不過200萬元人民幣,這個級別與金融業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
本可以順理成章進入最炙手可熱金融業的谷峰,卻將畢業後至今近20年的職業生涯交給了上汽集團。1997年進入上汽集團的谷峰,全程參與了上海通用財務體系設立。2001年,調任上汽集團後,領導和參與了上汽集團2004年整體改制三地上市工作,2016年,領導了上汽集團整車業務整體注入上市公司,2007年領導收購上柴股份),2008年參與巴士股份重組,後更名華域汽車。同時利用資本市場平台積極開拓上汽集團融資渠道,在任期間,通過分離交易和轉債,定向增發,中期票據等金融品種融資近400億,最後又負責牽頭組建上汽集團歷史上第一個200億備用銀團貸款,銀團貸款的使用范圍又開拓了備用銀團貸款的新方向。
❽ 楊曉東拆分榮威,上汽第三品牌或落空
隨著榮威新能源汽車專屬車標浮出水面,可能意味著上汽集團不會再推出新能源汽車品牌。
榮威雙標5月亮相
在近日的上汽設計國際挑戰賽上,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俞經民終於確認榮威品牌將推出雙標。他表示,全新的「R標」將是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的專屬商標。傳統的「獅標」在設計上似乎也有所變動,在RX5PLUS的最新官方圖片上,「獅標」的雙獅改為灰白色,底色則改為黑色,整體樣式和比例都有所變化。
「雙商標並不是雙品牌,而是一品牌兩個商標。」上汽榮威對中車網表示:「具體信息我們會在5月10日的中囯品牌日發布。」
榮威品牌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雙標運營,是楊曉東上任後對外一個重要動作,這可能意味著榮威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相比以前更加獨立的同時,上汽是否推出第三個乘用車品牌一事有了定論,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也曾在去年特別強調:「上汽沒有必要再造一個高端品牌。」
近年來,中國車企通過另設高端品牌以期實現品牌向上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截至目前都不成功,一些新創新能源汽車品牌更是深陷危機。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對中車網表示:「很多國內車企都希望通過打造新的自主品牌實現向上突圍,但目前看來並不成功,有的甚至讓原有品牌淪為廉價品牌。所以,與其把精力放在品牌向上,不如讓產品向上。而上汽和大眾、通用有著廣泛的技術合作,這會將會幫助上汽自主品牌打造更好的產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你知道嗎中國汽車早已賣到歐洲,最受歡迎的竟是它
所以,當你聽說,上汽為自己提出了「2025年出海規模100萬輛」的「小目標」時,不要驚訝,因為他們還有一個「大目標」。俞經民透露:上汽對於自身發展,一直有清晰的戰略脈絡,企業已經完成了從第一步「出口」,到第二步「海外經營」的跨越,現在的關鍵是能不能走到第三步「全球經營」。
「上汽集團要成為全球企業,這對於我們是嚴峻的考驗。」他說。
完全同意。但與此同時,這也將是中國汽車一次激動人心,意義非凡的進擊。我們滿懷期待,希望這一天盡早到來。
文/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❿ 楊曉東:上汽乘用車離「雙優生」還有多遠 | 汽車產經
構建通路,除了繼續擴大線下體驗店的覆蓋范圍、鋪設更廣的充電網路之外,線上的流程更需要細細打磨。
R品牌將以用戶里程為基本線,解剖每一個觸點,圍繞痛點不僅要走通,還要讓客戶體驗更好。姜輝表示,去年已經走通了很多痛點,但用戶體驗做得還不夠好,今年要追求更極致體驗。
對於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R汽車也有自己的「想像力」。楊曉東認為,在20萬-50萬的區間里,中國燃油車市場每年大概有500萬的銷量,「傳統車有多少,未來就有多少新能源車。」
3
寫在最後
上汽乘用車想要成為「雙優生」,榮威、R品牌以及名爵就要多點開花。
現在看來,榮威的「穩和准」R品牌的「高和精」用兩套邏輯各自為戰,同時又在品牌方面互相支持。
距離上汽榮威品牌換新剛剛過去一年,全新的榮威和R品牌才剛剛出發。它們的起跑姿勢是優雅的,但在這條汽車產業變革的馬拉松上,直面競爭、時刻矯正自己的軌道,是上汽乘用車接下來要為「雙優生」的企圖心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