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五師八十九團綠豐塑業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農五師八十九團綠豐塑業有限責任公司是2011-05-05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新疆雙河市89團。
農五師八十九團綠豐塑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52701572528564L,企業法人李建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農五師八十九團綠豐塑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塑料製品、地膜、滴灌帶製造、銷售;塑料顆粒回收;貨物與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農五師八十九團綠豐塑業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㈡ 新疆建設兵團是否屬於一級行政區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中國現存唯一一個擔負屯墾戍邊使命,兼具黨、政、軍、企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的半軍事化經濟組織。它的分支機構遍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境(除柯孜勒蘇自治州),以「兩周一線」為主——就是兩大沙漠的兩個圈,加上一個邊境線。並管理著若干個縣級市。它擁有獨立、完備的政治、經濟、教育、科研、文化、衛生、司法體系,它當前的工作重點是保障新疆的穩定與民族團結、促進轄區內的經濟增長。 前期歷史 1950年代初期,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逐漸穩固、全面轉入和平時期經濟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批軍人復員轉業。與蘇聯接壤的新疆經濟落後,漢族在人口民族構成中佔少數,存在大片宜農荒地。中國領導人決定駐新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第二十二兵團僅保留一個現役國防步兵師,絕大多數軍人(17.5萬人)就地集體轉業、在新疆安家落戶從事工農業生產,組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首任司令員為陶峙岳。 兵團成立後的主要任務是開墾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戈壁荒漠,興修農田、水利、綠化等基礎設施,發展經濟。當時兵團也吸引和征調了大量中國其他省份的青壯年男女來補充兵團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性別比例。在1960年代中蘇交惡的時候,由於大量邊民逃往蘇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抽調大量人力到邊境地帶「代耕代牧」,以填補邊境地區的防衛空缺和農業生產缺額。到1966年末,兵團的總人口達148萬人。在隨後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兵團發展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經濟每況愈下。1975年,兵團經濟已到了崩潰邊緣,最終撤銷建制,所有機構移交地方政府農墾局管理。 兵團的重建 1979年,霍梅尼奪取伊朗政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開始向全世界擴散。次年即1980年,蘇聯攻佔阿富汗,對中國形成包圍之勢。1980年3月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會議決定西藏的工作「以藏族幹部和藏族人民為主」,把絕大多數漢族幹部、漢族技術人員與職工撤回內地。新疆也要按這個精神辦,一時在疆漢族人心浮動。1981年10月王震邀請鄧小平考察新疆,王震建議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建制。此後兵團成為穩定新疆局勢的支柱。 體系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受中國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的雙重管轄,享有省級的許可權,並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實行國家計劃單列。兵團的黨務和稅收事務由自治區分管,而行政、司法、經濟、財政等則由中央政府管理並依照國家法律自行管理內部的行政、司法事務。在統計方面,兵團的人口和面積一般都計入地方政府的統計中(兵團城市除外),但國民生產總值等則單獨列出,不計入自治區的數據。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管理體系主要有兵團、師、團三級。兵團和師均設第一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司令員或師長三個主要職位。兵團的司令部設在烏魯木齊市。 兵團第一政治委員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兼任。兵團政治委員和司令員則兼任自治區的黨政副職,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接任命,其行政職級為正省級,黨內級別為中央委員。兵團現任政治委員和司令員分別是聶衛國和華士飛。 兵團的師大都與自治區的地級市分別對應,由相應的地委書記兼任師第一政委。師另設專職的政治委員和師長,行政級別為地廳級。 兵團的團級單位除了團場外,還有農場、牧場等,一般統稱為「農牧團場」。團場編以數字番號。有些師實行師市合一體制。 在兵團總部、各師師部和團場密集的墾區,設有三級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機構。 80年代以來,軍團的武裝連隊改編為武警,整編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武警指揮部及其隸屬的各支隊、大隊、中隊。副軍級建制的兵團軍事部執行省軍區的職責許可權,即兵役動員、預備役編組、民兵工作等。兵團的各支民兵應急反應分隊是新疆維護穩定、處置突發事件的重要力量。 所屬各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人員大都是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第一兵團和第二十二兵團轉業而來的。目前兵團下設14個師(其中包含1個建築工程師)及185個農牧團場(其中包含11個建築工程團),插花地分布於自治區全境,位於1950年以前的荒地。2003年兵團總人口大約為248萬人,其中漢族人口約218萬。 農一師:1953年成立,分布在阿克蘇地區,師部與縣級阿拉爾市師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五師,最早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六軍團和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以「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聞名。 農二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師部駐庫爾勒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六師。 農三師:1966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區境內,師部與圖木舒克市師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五軍步兵第十四師。 農四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伊犁地區境內,師部駐伊寧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五軍步兵第十五師。 農五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師部駐博樂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六軍步兵第十六師。 農六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師部與五家渠市師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團第六軍步兵第十七師,即西北野戰軍新四旅。 農七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奎屯附近,師部駐奎屯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五師。 農八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石河子附近,師部駐石河子市,師部與石河子市師市合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六師。 農九師:1962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北部邊境地區,師部駐塔城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七師。 農十師:1959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境內,師部駐北屯鎮,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騎兵第七師。 建築工程師:1953年成立,以工業、工程施工為主,師部駐烏魯木齊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騎兵第八師。 農十二師:即原烏魯木齊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烏魯木齊市境內,師部駐烏魯木齊市。 農十三師:即原哈密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區境內,師部駐哈密市。 農十四師:即原和田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區境內,師部駐和田市。 人口 兵團2003年總人口為254.2萬,佔新疆總人口的13%。兵團的民族構成為: 兵團民族構成(2002年數據) 民族 人口 百分比 漢族2 204 500 88.1 維吾爾族 165 000 6.6 回族64 700 2.6 哈薩克族 42 700 1.7 蒙古族 6 200 0.3 其他18 100 0.7 兵團各師當中,以農八師人口最多,共有57.93萬人(2002年數據)。 經濟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把發展經濟作為當前的第一要務,利用其國家計劃單列的特殊地位,積極參與全國市場的競爭。為了方便與外界的交流,它還經常使用一個企業化的名稱——「中國新建集團」。 兵團經濟目前依然以農業為支柱,核心是棉花、水果、蔬菜、糧食、油料、甜菜種植等產業,所生產的商品棉、哈密瓜、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葡萄酒、番茄、番茄醬、啤酒花、美利奴羊等產品在全疆乃至全中國都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其中商品棉和番茄醬更是在世界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兵團的農業生產已逐步過渡到現代化階段,既有集約化大生產,也有家庭作坊模式,在種植上普遍實現了節水灌溉和機械化耕種。 在兵團成立以前,新疆幾乎沒有工業。兵團成立後興辦了大量工礦企業,其中有很多後來都轉交給了新疆各級政府。目前工業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主要有食品、紡織、電力、采礦、造紙、醫葯、建材等門類。 除了工農業外,兵團在物流、貿易、旅遊、房地產、建築、公用事業等第三產業也都具有較強的實力,甚至還擁有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 兵團旗下目前有11家上市公司,大都是兵團內經濟效益最佳或者最具競爭優勢的企業。 新疆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百花村,SSE:600721):1996年上市,隸屬於兵團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主營計算機軟硬體開發。 新疆天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業,SSE:600075):1997年上市,隸屬於農八師,主營塑料製品生產。 新天國際經貿股份有限公司(新天國際,SSE:600084):1997年上市,隸屬於兵團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主營國際貿易和葡萄酒生產。 新疆塔里木農業綜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新農開發,SSE:600359):1999年上市,隸屬於農一師,主營棉花種植加工。 新疆伊力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伊力特,SSE:600197):1999年上市,隸屬於農四師,主營釀酒。 新疆中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基,000972.SZ):2000年上市,隸屬於兵團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主營番茄種植加工。 新疆天宏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宏,SSE:600419):2001年上市,隸屬於農八師,主營造紙。 新疆天富熱電股份有限公司(天富熱電,SSE:600509):2002年上市,隸屬於農八師,主營發電。 新疆冠農果茸股份有限公司(冠農股份,SSE:600251):2003年上市,隸屬於農二師,主營水果種植加工、馬鹿養殖加工。 新疆青松建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松建化,SSE:600425):2003年上市,隸屬於農一師,主營水泥生產。 新疆賽里木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賽股份,SSE:600540):2004年上市,隸屬於農五師,主營棉花種植加工。 城市 在兵團的發展歷程中,先後建成了六座具有一定規模的中等城市,並且現在管理著其中的五座。師部和市府兩塊牌子、同一套機構,由師政治委員兼任市委書記,師長兼任市長。這些城市雖然在名義上是自治區直轄的縣級市,但自治區的各級政府對城市發展一般不作干預。 奎屯市:位於北疆,原屬烏蘇市,1975年設立,原由農七師管理,是師部駐地。地處蘭新鐵路線上,經濟以石油工業為主。1975年兵團撤銷時把城市移交給地方政府,但1981年兵團恢復後該市未重新納入兵團體系。目前其境內北部設有天北新區,由農七師直接管理。 石河子市:位於北疆,原屬沙灣縣,1976年設立,由農八師管理,是師部駐地。地處蘭新鐵路線上,始建於1950年,是兵團最早發展的軍墾城市,也是後來一系列此類城市的樣板。設有石河子大學和國家級的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阿拉爾市:位於南疆,原屬阿克蘇市,2002年設立,由農一師管理。擁有全套的棉花種植、加工產業鏈,並設有塔里木大學。是南疆地區漢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 五家渠市:位於北疆,原屬昌吉市,2002年設立,由農六師管理,是師部駐地。它實際上是烏魯木齊市的衛星城,也是兵團較早建設的軍墾城市。 圖木舒克市:位於南疆,原屬巴楚縣,2002年設立,由農三師管理。地處古絲綢之路上,境內有托庫孜薩來遺址等多處重要的文物古文教 兵團自身擁有完整的教育體系,覆蓋了高等教育、中學、小學、幼兒園及成人教育等各個領域。現有兩所綜合性高等學府石河子大學和塔里木大學,分別位於北疆的石河子市和南疆的阿拉爾市,均以農科專業見長。此外,兵團還有近兩百個覆蓋不同學科的科研院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機關報是《兵團日報》。兵團和各師都有自己的電視台,各團則普遍建立了廣播電視轉播台,目前覆蓋率已達90%以上。
㈢ 新疆艾比湖農工商聯合企業總公司怎麼樣
新疆艾比湖農工商聯合企業總公司是1994-01-01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注冊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冊地址位於新疆博州博樂市紅星路。
新疆艾比湖農工商聯合企業總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527007107937898,企業法人楊勝利,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新疆艾比湖農工商聯合企業總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農副產品種植、養殖
㈣ 新疆兵團的資料
1954年組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承擔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的職責,是在自己所轄的墾區內,依照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法律、法規,自行管理內部的行政、司法事務,是以現代化農業為基礎,工、交、商、建、服綜合經營,科、教、文、衛、體全面發展,在國家實行計劃單列的特殊社會組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也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
兵團現擁有總人口250餘萬,在崗員工68.41萬。總部設在烏魯木齊市,下轄13個農業師(墾區)、1個建築工程師、174個農牧團場、1513個工交商建企業,分布在新疆14個地、州、市。2003年兵團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6.6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
兵團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資源優勢和開發潛力,擁有土地面積690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06萬公頃。農業機械動力達到203萬千瓦。
兵團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體,能源和基礎工業相配套,已建成擁有紡織、食品、造紙、皮革、鋼鐵、電力、煤炭、建材、化工、機械電子等近百個門類的工業體系。兵團工業總產值達114億元,其中原煤371萬噸,發電量19億千瓦時。
兵團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2億美元。兵團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快,目前已有百花村、新天國際、新疆天業、新農開發、伊力特、新中基、新疆天宏和天富熱電8家公司先後上市。
兵團旅遊業發展迅速。現有旅行社38家,其中國際社3家,國內社35家。兵團所屬的西域國際旅行社在新疆同行業中各項經濟指標排名第一,已連續7年名列全國百強社。旅遊涉外飯店28家,其中星級飯店23家,客房總數2976間,床位總數6689張。旅遊景區6家,其中獲國債支持項目的5家。2002年旅遊總收入達到6.18億元,外匯收入3881萬美元。兵團所轄的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擁有飛機35架,主要用於農業生產和抗災搶險。
兵團擁有勘測、設計、施工一條龍的建築、安裝施工隊伍,在國內外承建鐵路、公路、水利水電等大型工程。
"十五"期間兵團將以"四大工程"為重點:一是26.67萬公頃噴滴灌節水工程、36.67萬公頃新疆和西北節水農業示範區。二是邊境形象工程,加快邊境農牧場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白紅綠"工程。"白"是40萬噸優質出口棉基地建設和30萬棉紡錠技改;"綠"是以50萬噸優質庫爾勒香梨為主,包括哈密瓜和鮮食、制干、釀酒葡萄的6.67萬公頃綠色食品基地建設;"紅"是以50萬噸番茄醬為主,包括枸杞、紅花、胡蘿卜、大棗、線椒等紅色系列食品基地建設。四是小城鎮建設工程,包括五家渠、阿拉爾、圖木舒克、北屯等4個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的建設和以現有墾區農場為依託,重點建設38個農場小城鎮,加快二、三產業的發展,增強城鎮的輻射力、吸引力和綜合服務能力,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位置、面積] 博爾塔拉蒙古語意為"青色的草原"。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簡稱博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天山西段北麓,准噶爾盆地西部邊緣。西、北兩面同哈薩克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380多公里。全州面積2.7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509.7米。博樂市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市總面積7956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3.1平方公里,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24公里。
[人口、民族] 自治州總人口43.96萬人,民族40個,其中蒙古族2.67萬人,漢族29.80萬人,維吾爾族5.49萬人,哈薩克族4.16萬人,回族1.48萬人。
[行政區劃] 自治州下轄博樂市、精河縣、溫泉縣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區,境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
㈤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哪些民族的人
1954年組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承擔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的職責,是在自己所轄的墾區內,依照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法律、法規,自行管理內部的行政、司法事務,是以現代化農業為基礎,工、交、商、建、服綜合經營,科、教、文、衛、體全面發展,在國家實行計劃單列的特殊社會組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也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
兵團現擁有總人口250餘萬,在崗員工68.41萬。總部設在烏魯木齊市,下轄13個農業師(墾區)、1個建築工程師、174個農牧團場、1513個工交商建企業,分布在新疆14個地、州、市。2003年兵團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6.6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
兵團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資源優勢和開發潛力,擁有土地面積690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06萬公頃。農業機械動力達到203萬千瓦。
兵團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體,能源和基礎工業相配套,已建成擁有紡織、食品、造紙、皮革、鋼鐵、電力、煤炭、建材、化工、機械電子等近百個門類的工業體系。兵團工業總產值達114億元,其中原煤371萬噸,發電量19億千瓦時。
兵團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2億美元。兵團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快,目前已有百花村、新天國際、新疆天業、新農開發、伊力特、新中基、新疆天宏和天富熱電8家公司先後上市。
兵團旅遊業發展迅速。現有旅行社38家,其中國際社3家,國內社35家。兵團所屬的西域國際旅行社在新疆同行業中各項經濟指標排名第一,已連續7年名列全國百強社。旅遊涉外飯店28家,其中星級飯店23家,客房總數2976間,床位總數6689張。旅遊景區6家,其中獲國債支持項目的5家。2002年旅遊總收入達到6.18億元,外匯收入3881萬美元。兵團所轄的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擁有飛機35架,主要用於農業生產和抗災搶險。
兵團擁有勘測、設計、施工一條龍的建築、安裝施工隊伍,在國內外承建鐵路、公路、水利水電等大型工程。
"十五"期間兵團將以"四大工程"為重點:一是26.67萬公頃噴滴灌節水工程、36.67萬公頃新疆和西北節水農業示範區。二是邊境形象工程,加快邊境農牧場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白紅綠"工程。"白"是40萬噸優質出口棉基地建設和30萬棉紡錠技改;"綠"是以50萬噸優質庫爾勒香梨為主,包括哈密瓜和鮮食、制干、釀酒葡萄的6.67萬公頃綠色食品基地建設;"紅"是以50萬噸番茄醬為主,包括枸杞、紅花、胡蘿卜、大棗、線椒等紅色系列食品基地建設。四是小城鎮建設工程,包括五家渠、阿拉爾、圖木舒克、北屯等4個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的建設和以現有墾區農場為依託,重點建設38個農場小城鎮,加快二、三產業的發展,增強城鎮的輻射力、吸引力和綜合服務能力,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位置、面積]
博爾塔拉蒙古語意為"青色的草原"。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簡稱博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天山西段北麓,准噶爾盆地西部邊緣。西、北兩面同哈薩克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380多公里。全州面積2.7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509.7米。博樂市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市總面積7956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3.1平方公里,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24公里。
[人口、民族]
自治州總人口43.96萬人,民族40個,其中蒙古族2.67萬人,漢族29.80萬人,維吾爾族5.49萬人,哈薩克族4.16萬人,回族1.48萬人。
[行政區劃]
自治州下轄博樂市、精河縣、溫泉縣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區,境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
㈥ 博樂農五師博賽建業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法定代表人:陳國強
成立日期:2002-03-23
注冊資本:2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652701710794810G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建築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人員規模:100-500人
企業地址:新疆博州博樂市塔斯爾海
經營范圍: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叄級,混凝土預制構件專業叄級;市政道路工程、園林古建築工程、土石方工程、防腐保溫工程、建築防水工程;建築材料、五金交電、日用百貨零售。
㈦ 新疆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歷史沿革
新疆屯墾戍邊事業源遠流長,遠從西漢屯田戍邊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代2000餘年,相襲至今。
1949年9月25、26日,國民黨新疆警備司令部和省政府分別通電和平起義,新疆和平解放。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進駐新疆各地區,新疆的屯墾事業揭開了嶄新的歷史篇章。
1952年2月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發布部隊整編命令。1953年5月新疆軍區根據中央軍委和西北軍區命令,將駐新疆部隊分別整編為國防軍和生產軍。二、六、五軍大部和二十二兵團全部編入生產部隊,分別整編為10個農業師、1個建築工程師、1個建築工程處、1個運輸處,共約10.55萬人,擔負屯墾戍邊任務。
1954年7月15日,中國共產黨新疆分局和新疆軍區發電報給西北軍區、西北局和軍委總參謀部,提出關於組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及其領導機構、名稱的請示報告。8月6日,軍委總參謀部復電:同意第二十二兵團部與軍區生產管理部合並,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10月7日,新疆軍區遵照軍委總參電令,發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10月25日,新疆軍區發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組織機構及管轄部隊番號》,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於11月1日正式開始辦公。
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後,新疆屯墾事業由原軍墾農場開始逐漸轉變為正規化國營農場,正式納入國家經濟計劃;企業化生產代替原軍隊自給性生產。1958-1960年,全國「大躍進」的形勢如火如荼,兵團迅速掀起墾荒造田大興水利建設高潮,同時,兵團工業生產也蓬勃發展。1961-1962年,中央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兵團各項事業很快進入一個全面大發展時期,農牧團場基本實現機械化、水利化、園林化。「文化大革命」期間,兵團事業遭到嚴重破壞,生產不斷下降。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撤銷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及各師建制,所屬企事業單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
鑒於新疆農墾事業面臨的實際狀況和兵團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1983年以後,兵團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速進行農墾經濟體制改革。1990年兵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國家實行計劃單列,為兵團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如今,兵團以佔全疆1/7的人口,生產新疆1/5的糧食、2/5的棉花和1/3的棉紗、棉布、食糖,並交納1/5的稅金。
機構設置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The Xinjiang Pro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受中國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的雙重管轄,享有省級的許可權,並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實行國家計劃單列。兵團的黨務和稅收事務由自治區分管,而行政、司法、經濟、財政等則由中央政府管理並依照國家法律自行管理內部的行政、司法事務。在統計方面,兵團的人口和面積一般都計入地方政府的統計中(兵團城市除外),但國民生產總值等則單獨列出,不計入自治區的數據。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管理體系主要有兵團、師、團三級。兵團和師均設第一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司令員或師長三個主要職位。兵團的司令部設在烏魯木齊,曾遷至石河子,後又遷回烏魯木齊市。
兵團第一政治委員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兼任。兵團黨委書記、政治委員兼任自治區的黨委副書記,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接任命,黨內級別為中央委員。兵團現任政治委員和司令員分別是聶衛國和華士飛。
兵團的師大都與自治區的地區行政中心分別對應,由相應的地委書記兼任師第一政委。師另設專職的政治委員和師長。
兵團的團級單位除了團場外,還有農場、牧場等,一般統稱為「農牧團場」,行政級別為縣處級。團場編以數字番號。有些師實行師市合一體制,如石河子市(建立於1975年,為新疆最早的城市之一,現為新疆第二大城市),後效仿石河子模式建立五家渠市,圖木舒克市,阿拉爾市等。
在兵團總部、各師師部和團場密集的墾區,設有三級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機構,如:兵團公安局-農八師公安局-下野地墾區公安局,特例:兵團公安局-石河子市公安局(農八師公安局)-城區分局。
80年代以來,軍團的武裝連隊改編為武警,整編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武警指揮部及其隸屬的各支隊、大隊、中隊。副軍級建制的兵團軍事部執行省軍區的職責許可權,即兵役動員、預備役編組、民兵工作等。兵團的各支民兵應急反應分隊是新疆維護穩定、處置突發事件的重要力量。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人員大都是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第一兵團和第二十二兵團轉業而來的。目前兵團下設14個師(其中包含1個建築工程師)及185個農牧團場(其中包含11個建築工程團),插花地分布於自治區全境,位於1950年以前的荒地。2003年兵團總人口大約為248.05萬人,其中漢族人口約218萬。
農一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阿克蘇地區境內,師部駐阿克蘇市,擁有阿拉爾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五師,最早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六軍團和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以「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聞名。
農二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師部駐庫爾勒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六師。
農三師:1966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區境內,師部駐喀什市,擁有圖木舒克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五軍步兵第十四師。
農四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原伊犁地區境內,師部駐伊寧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五軍步兵第十五師。
農五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師部駐博樂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六軍步兵第十六師。
農六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師部與五家渠市師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團第六軍步兵第十七師,即西北野戰軍新四旅。
農七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奎屯附近,師部駐奎屯市,擁有奎屯市奎北新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五師。
農八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石河子附近,師部駐石河子市,師部與石河子市師市合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六師。
農九師:1962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北部邊境地區,師部駐額敏縣,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七師。
農十師:1959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境內,師部駐阿勒泰市北屯鎮,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騎兵第七師。
建築工程師:1953年成立,以工業、工程施工為主,師部駐烏魯木齊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騎兵第八師。
農十二師:即原烏魯木齊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烏魯木齊市境內,師部駐烏魯木齊市。
農十三師:即原哈密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區境內,師部駐哈密市。
農十四師:即原和田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區境內,師部駐和田市。
[編輯本段]位置面積
新疆是我國國界線最長的省區,佔全國陸地國界線總長的1/4。兵團位於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分布在東起東經95°34',西到東經75°50',南起北緯35°30'、北至北緯48°34'的廣大地區,東西和南北相距各1500千米。新疆東部與甘肅、青海相鄰,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接壤,從東北至西南分別與蒙古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國毗連。國界線長5700千米,其中與蒙古國交界1416千米,與俄羅斯聯邦交界54千米,與哈薩克交界1753千米,與吉爾吉斯斯坦交界1096千米,與塔吉克交界457千米,與阿富汗交界92千米,與巴基斯坦交界599千米,與印度交界233千米。
兵團的土地面積7.43萬平方千米,佔新疆總面積的4.47%,約佔全國農墾總面積的1/5,是全國農墾最大的墾區之一。
兵團人口
2006年末兵團總人口257.94萬人,比上年增長0.4%。全年出生人口1.47萬人,出生率5.71‰;死亡人口1.19萬人,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1.10‰。 2006年末從業人員98.70萬人,比上年下降0.1%。年末在崗職工66.3萬人,下降0.5%。全年開發就業崗位6.74萬個,實現就業再就業6.52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52萬人,「4050」人員再就業0.5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95%。
2007年末總人口258.47萬人,比上年增長0.2%。全年出生人口1.33萬人,出生率5.16‰;死亡人口1.01萬人,死亡率3.93‰。人口自然增長率1.23‰。
2007年末從業人員99.51萬人,比上年增長0.8%。年末在崗職工66.06萬人,下降0.2%。全年開發就業崗位6.88萬個,實現就業再就業5.78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59萬人,新增勞動力就業3.19萬人,「4050」人員再就業555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57%。
氣候特徵
兵團地處新疆境內,氣候與整個新疆一樣,都屬於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按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3種類型。北疆西北部的農四、五、九、十師,屬於中溫帶半乾旱區氣候;北疆准噶爾盆地的農六、七、八師、農十二師和農十師的部分地區、屬於中溫帶乾旱區氣候;南疆(包括東疆)的農一、二、三師、十三師、十四師,屬於暖溫帶乾旱區氣候。 兵團墾區氣候的主要特點,一是乾燥少雨,二是冬寒夏熱,三是日溫差大,四是日照豐富。7月,全疆平均氣溫22~26℃,白天較熱,夜間涼爽,新疆是我國天然的避暑旅遊勝地。但吐魯番盆地格外酷熱,7月平均氣溫33℃,日高於40℃的酷熱日數年均38.2天,氣象站百葉箱內最高氣溫達49.6℃,地表最高氣溫達82.3℃,是名副其實的"火洲",是全國夏季最炎熱的地方。但吐魯番是乾熱,白天熱,夜間涼,不同於重慶、武漢、南京的濕熱,晝夜悶熱。因此,夏天身居火焰山下,比在內地"三大火爐"舒適好過。新疆夏季高溫,高山冰雪融水豐富,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北疆植物生長期平均180多天,南疆200天以上,西北疆160多天,全疆都可種植農作物。
工農業生產
農業是兵團的基礎產業,具有突出的資源優勢和巨大的開發潛力。兵團有耕地面積1072.76千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16.25千公頃。兵團農業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水利等基礎設施完善,己初步形成了規范化的現代的大農業體系。兵團生產的農牧產品品種多、單產高、質量好、商品率高,主要經濟作物單產水平均居全國前列。2001年兵團棉花總產63.89萬噸,約佔全國六分之一,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兵團工業己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體,能源和基礎工業相配套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擁有紡織、食品、造紙、皮革、鋼鐵、煤礦、建材、電力、化工、機械電子等近百個門類;兵團生產的1200多種工業產品中有300多種曾獲國優、部優、區優稱號。
兵團擁有勘測、設計、施工一條龍的建築、安裝施工隊伍,在國內外承建鐵路、公路、水利水電等大型建築工程。
兵團商貿流通業發達,批發、零售和飲服網點設施遍布全疆和內地各省市。兵團與世界上6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擁有各類出口商品基地170多個,經營34大類100多個商品的出口業務。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6年,全兵團土地總面積745.63萬公頃,農用土總面積419.86萬公頃,其中耕地104.31萬公頃,園地6.52萬公頃,林地44.39萬公頃,牧草地242.65萬公頃,建設用地21.05萬公頃,未利用地304.72萬公頃,其他農用地21.99萬公頃。
水利資源
為了保證農業生產灌溉、引蓄洪水和冬閑水,兵團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截至2006年底,兵團擁有水庫125座,總庫容32.45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11座,庫容18.34億立方米;中型水庫29座,庫容11.52億立方米;小型水庫85座,庫容2.59億立方米。有輸水乾渠8981.99千米。其中,已防滲5650.58千米。各類渠道建築物103867座;機電井11305眼,其中,已配套11131眼。供水能力每秒351.84立方米,是年提水量14.29億立方米。666.7公頃以上灌區83處,其中,3.33萬公頃以上灌區6處,2萬——3萬公頃灌區6處。堤防建設長度達到2189.56千米,保護人口149萬人,保護耕地39.19萬公頃。在河道上建引水閘109座,其中,大型水閘4座,中型水閘26座,小型水閘79座。兵團總灌溉面積126.70萬公頃,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25.55億立方米,其中,農業供水121.21億立方米,工業供水1.19億立方米,城鄉生活用水1.41億立方米,生態用水1.74億立方米(工業、城鄉生活和生態用水為不完全統計)。
生物資源
新疆地處歐亞交匯要沖,東西方動植物品種在此交匯,加上多樣與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生物資源十分豐富。
新疆溫帶作物齊全,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全疆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高梁、大麥、大豆、豌豆、綠豆、胡豆、粟、黍、紅薯等雜糧。伊犁河谷素有「新疆糧倉」之稱。農一師「天山雪」大米潔如璣珠,質細味香。經濟作物有棉花、甜菜、油菜、向日葵、啤酒花、薰衣草、胡麻、煙葉、葯材等。兵團的陸地棉、長絨棉和彩棉、甜菜、油料作物、啤酒花、番茄醬的產量、質量居全國農墾之首位。棉花單產和人均佔有量居全國第一。
新疆素有「瓜果之鄉」之稱。常見的瓜果有:甜瓜(哈密瓜)、西瓜、蘋果、香梨、葡萄、杏、桃、李子、紅棗、石榴、櫻桃、無花果、核桃、巴旦杏等。蔬菜作物亦頗豐富,白菜、菠菜、芫荽、甘藍、黃蘿卜、青蘿卜、白蘿卜、馬鈴薯、大蔥、菜豆、番茄、泮蔥、辣椒、茄子、芹菜、韭菜、黃瓜、葫蘆瓜、苦瓜、南瓜、絲瓜、冬瓜等。溫帶果蔬瓜類應有盡有。
新疆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其中綿羊最多,其次為馬、牛、山羊、驢、駱駝、騾、豬、鹿等。家禽有雞、鴨、鵝等。伊犁馬、伊吾馬、焉耆馬、巴里坤馬、石河子的軍墾細毛羊、阿勒泰大尾羊、新疆褐牛、庫車黑羔皮羊、伊犁乳肉兼用牛均享有盛名。兵團肉類產量居全國農墾首位。
新疆兵團農八師「花果山」下的家駱駝群 新疆共有90多種魚類,其中較名貴的有布倫托海和額爾齊斯河的鱘蝗魚、鮭魚、赤鱸、銀鯽、湖擬鯉、梭鱸、金鯽、高體雅羅魚、江鱈、東方歐鯿等。深受人們喜愛的有布倫托海和額爾齊斯河的五道黑、小白條魚,博斯騰湖的尖嘴魚、大頭魚、伊犁河的鯉魚、鱸魚等。
野生植物也相當豐富。有食用、葯用、工藝、固沙、觀賞等植物達132科856屬,近4000種,其中有經濟和葯用價值的有1000餘種、稀有植物有100餘種,如甘草、貝母、紅花、雪蓮、大芸、麥冬、當歸、黨參、阿魏、肉蓯蓉、泰艽、麻黃、枸杞、青竺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草面積和產量佔全國首位,兵團擁用甘草面積2.67萬公頃。此外,新疆還有胡楊、沙棗、野蘋果、野核桃、野杏、野巴旦杏、野山楂、蘆葦、芨芨草、梭梭草等野生植物。新疆的胡楊面積佔全國胡楊林面積的95%,兵團管轄的胡楊面積為4萬公頃。
新疆野生動物有580多種,其中鳥類340多種,哺乳動物130多種,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80多種。國家保護的一類動物有20種:野馬、野氂牛、野駱駝、藏野驢、蒙古野驢、新疆虎、雪豹、藏羚羊、賽加羚、河狸、貂熊、白鸛、黑鸛、白鶴、黑頸鶴、白肩雕、斑嘴鵜鶘、藏雪雞、游隼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67種,主要有棕熊、紫貂、猞猁、馬鹿、北山羊、天鵝、玉帶海雕等。此外,博斯騰湖和塔里木河邊的麝鼠,綠洲和荒漠上的野兔,天山和阿爾泰山牧場的旱獺、黃羊、狼、狐狸、霍城的四爪陸龜等,都是常見的野生動物。其中馬鹿、麝鼠、雪雞、水貂等動物,已在兵團墾區成功馴養和繁殖,成為出口創匯的重要物資。
礦產資源
新疆礦產資源極為豐富,三山藏寶,盆地聚油,古稱「金玉之邦」。
新疆有138種礦產資源,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種79種,已列入全國礦產儲量表中的新疆礦產儲量佔全國首位的有天然氣、鈉硝石、雲母、蛭石、陶瓷土、脈石英、磚瓦用頁岩、飾面用輝石岩9種;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鎳、鉻、鈀、自然硫、鉀鹽、鎂鹽、長石、化肥用蛇紋岩、膨潤土、水泥用大理岩、制灰用石灰岩、磚瓦用沙、磚瓦用粘土、建築用角閃岩15種;居第三位的有鉑、鑄石輝綠岩、建築鎂礦、芒硝、毒重石、石棉、玻璃用脈石英、水泥配料用泥岩、建築用花崗石、建築用大理石10種;居第五位的有銫、硒、方解石、陶粒用粘土4種;居第六位的有鉍、鈷、普通螢石3種;居第七位的有油頁岩、鈦、泥灰岩、水泥配料用黃土、建築沙5種;居第八位的有銅、硼、水泥配料用頁岩、飾面用花崗石4種;居第九位的有錳、鉭2種;居第十位的有鹽礦1種。
兵團開采主要是固態的礦產資源,其優勢礦種和潛力比較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石棉:農二師三十六團石棉礦開采,該礦山在全國同行業規模排名靠前。膨潤土:農十師一八四團開采。已探明儲量約為2億噸,推測量可達50億噸,品質較好,僅次於美國的懷俄明州的膨潤土礦。天然瀝青:農七師一三七團開采。此礦種全國獨一無二。氣、肥煤:農六師的大黃山煤礦(保有儲量7750萬噸);農四師的七十一團焦化廠(保有儲量7622萬噸);這兩家生產的低磷焦炭產品大部分用於出口,年創匯520萬美元,已成為兵團礦產品的出口大戶。農十三師的紅山農場煤礦(保有儲量3304萬噸。此礦種全國探明量不多,屬於保護性開采礦種)開采。銅、鎳:農十三師的隆興股份有限公司開采。
目前兵團開採的其它礦種主要還有:蛋白土、垤石、雲母、鐵礦石、石灰石、芒硝、花崗岩等。根據資源的蘊藏量及市場的情況相對較有發展的礦山企業還有:農八師的石河子南山煤礦、農二師的哈滿溝煤礦、農四師的鐵廠溝煤礦、南檯子煤礦、農十師的和什托洛蓋煤礦等。
旅遊業
新疆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兵團旅遊業發展迅速,先後成立了「西域」、「綠洲」等59家旅行社,「西域」國際旅行社自1996年起就已進入了全國國旅百強企業之一。
隨著兵團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改制上市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已有新天國際、新疆天業、新農開發、伊力特、新中基、百花村、天富熱電、天宏紙業等8家由兵團控股的企業先後上市,給兵團的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烏魯木齊的紅山公園、水磨溝的溫泉公園、紅雁池水庫、三屯碑水上樂園、柴窩堡湖游覽園、烏位泊古城、南山白楊溝旅遊區;吐魯番的火焰山、葡萄溝、坎兒井、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高昌古城、交河古城、蘇公塔;哈密的白石頭、回王墳、松樹塘,黃田農場的八大石、廟爾溝;巴里坤的天山廟、黑溝;奇台縣的將軍廟、硅化木、恐龍化石谷、魔鬼城、北塔山牧場岩畫;吉木薩爾縣的北庭古城、西大寺、五彩灣、火燒山;阜康縣的天池、土墩子農場清真寺;五家渠的青格達湖旅遊區;石河子的周恩來總理紀念館、紀念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艾青詩館、一四八團沙漠旅遊、一五0團沙漠公園、寧家河子瀑布、落腳灣溫泉、達子廟古柏;伊犁的果子溝、伊犁河、烏孫古墓、昭蘇石人、惠遠古城、阿里麻里古城、七十一團那拉提旅遊風景區、七十九團雪山旅遊區;克拉瑪依的烏爾禾魔鬼城、黑油山;阿勒泰的成吉思汗點將台、喀納斯湖、布倫托海游樂園;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鐵門關、博斯騰湖、大西海子水庫、羅布泊、樓蘭古城、米蘭古城、巴音布魯克天鵝湖、二十六團銀沙灘旅遊風景區、二十一團天河月牙湖旅遊區;阿克蘇的天山神木園、克孜爾千佛洞;喀什的艾提尕爾清真寺、阿帕克霍加墓(又名香妃墓)、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墓、達瓦坤沙漠旅遊風景區、帕米爾高原風景旅遊區;農三師的西海灣旅遊區;阿圖什的奧依塔克村風情園;和田的尼雅遺址、玉石等等。
位於兵團農八師的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管理面積20.67平方公里,一期開發面積5.3平方公里。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投資環境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優惠,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行政管理體制和靈活便捷的工作機制,為中外客商洽談、投資、建設、經營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務。
根據國家關於新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結合兵團實際,兵團將實施結構優化、外向帶動、科教興兵團和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重點加強基礎設施、生態治理、特色和創匯農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的建設;「十五」期間將實施紅花、棉紗、棉布、番茄醬、香梨、哈密瓜、啤酒花、石棉、膨潤士、甘草、紅花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兵團58個邊境農場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相鄰,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新疆己開放的14個國家一級口岸大都在兵團轄區境內,地邊經貿發展潛力巨大。五家渠市、北屯、阿拉爾市、圖木舒克等四個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完成「四大工程」即:400萬畝節水工程、邊境形象工程、「白綠紅」工程(白:40萬噸出口棉基地建設和30萬錠棉紡錠技改;綠:以50萬噸優質香梨為主的綠色食品基地建設;紅:以50萬噸番茄醬為主的食品工業建設)和墾區城鎮化建設。力爭經過幾十年不懈的艱苦奮斗,把兵團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的現代化農業、節水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示範區,使兵團成為國家開發新疆和西部的重要力量。蒙古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3國接壤,管轄的國界線有2019千米,其中與蒙古國交界571千米,與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1448千米。兵團的邊境農場,絕大多數分布在北疆的中哈、中蒙邊境一線的中國領土上,擔負著屯墾戍邊和與鄰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重任。
[編輯本段]國家級開發區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石河子開發區)位於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中部的石河子市。2000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推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增強實力的現實需要,國務院批准石河子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石河子開發區設立以來,尤其是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以來,按照「三為主兩致力一促進」的原則和兵團黨委提出的「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的先導區、高新技術的密集區和利用外資的高增長區」的要求,緊緊抓住自治區黨委「優先發展天山北坡經濟帶」和兵團黨委「做大做強石河子墾區」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農副產品和礦產資源優勢,藉助國內外知名企業,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走出了一條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外向帶動、資源轉換、產業聚集的發展之路。有台灣頂新集團康師傅方便食品、旺旺集團乳製品和休閑食品,內蒙古伊利乳製品,江蘇華芳紡織、雨潤肉製品,浙江娃哈哈飲料、雄峰紡織、弘生家紡,北京燕京啤酒,貴航采棉機和河北華龍日清今麥郎食品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石河子開發區已成為自治區重要的棉紡織、綠色食品、現代農業裝備和化工產業基地,而且產業基礎雄厚,增長潛力巨大,在推進八師石河子市乃至兵團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顯現。
順便了解一下啊,你是哪個學校的啊?怎麼都有去新疆建設兵團的機會?我那時巴望著脖子都直了,也沒有……
失望死了!
㈧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電力公司怎麼樣
簡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電力公司地址位於博樂市民主路5號。經營范圍許可經營項目:(具體經營項目及期限以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或頒發的許可證、資質證書為准)電力供應、火力、水力發電、供熱(限分支機構經營)。一般經營項目:粉煤粗灰、細灰、爐渣的銷售;輸變電設備、電器機械及器材、五交化、建築工程機械、建材的零售。基本信息注冊號****名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電力公司類型全民所有製法定代表人李軍注冊資本6441萬成立日期1989年04月24日住所博樂市民主路5號經營期限自1989年04月24日經營期限至登記機關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工商行政管理局發照日期2013年06月27日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法定代表人:李軍
成立時間:1989-04-24
注冊資本:644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52700000000370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博樂市民主路5號
㈨ 新疆為什麼有兵團什麼叫兵團
新疆解放初期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二、六兩軍四個師、第二十二兵團和五軍(民族軍)一部,根據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的命令,集體轉業組建而成的生產建設兵團(簡稱新疆兵團、兵團)。
兵團是軍和師的統稱。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軍為戰役戰術兵團,師為基本戰術兵團。兵團還曾是軍隊的一級組織。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革命軍曾編有兵團,是介於戰區和集團軍之間的指揮層次;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曾編有二十多個兵團,下轄若干個軍(整編師),相當於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後期也曾編設兵團 ,一般相當於集團軍,成立了17個兵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陸續取消兵團一級組織,由軍區直轄軍。
1973年8月21日,「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納入黑龍江省政府領導,改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76年2月25日兵團撤銷,改編為黑龍江國營農場總局,但是考慮到與蘇聯關系並沒有太多緩和,所以還是保留了一定的准軍事力量,經常號召團場畢業生參加武裝訓練。
直到1979年末1980年初才全部停止武裝。現在是中央直屬企業,即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歸農業部與黑龍江雙重領導,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政策扶持,現已組建了北大荒集團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