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晉商什麼時候衰落的
明清晉商於清末民初衰敗。那麼,他們是如何衰敗的呢?我們先從以下三個方面看其衰落過程。 第一、國勢衰微,對俄茶葉大戰晉商受挫 晉商為了挽回損失,呈清清政府與俄國當局交涉,要求追回俄商所欠銀兩。但是恐外媚外的清政府,對晉商的呈請根本不予受理。宣統元年俄國政府又突然違背兩國茶約規定,對在俄華商征以重稅,以排擠在俄經商的中國商人。晉商遭此種種打擊,在對俄的茶葉商戰中終於失敗。 第二、政府腐敗,晉商投資礦業又遭重挫 19世紀末,外國資本主義開始了掠奪山西煤炭資源的活動。晉商積極參與山西人民的爭回礦權運動,千方百計出資贖回礦權,投資開辦山西近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礦業公司,但由於當時山西當局的壓迫,在資金上釜底抽薪,卻終不能有所作為。 第三、墨守陳規,晉商四失機遇,終歸無法振作 清末,晉商經營的山西票號已呈衰落狀態。但在山西人中也不乏有識之士,他們認清了新的形勢。主張改革圖存。可惜由於一些財東及總號經理的頑固和墨守舊法,以致四次失去發展的機遇。票號總經理多墨守陳規,只知享現成福,毫無遠見,竟復函票號北京分庄經理,既不準入股,也不準派人參加組建,致坐失機緣。後來,戶部銀行改由江浙綢緞商籌辦,致江浙財團後來居上。不久,戶部銀行改組為大清銀行,再請山西票號參加協辦,無奈山西票號又不應召。 由上所述,我們已知明清晉商衰落之大體情況。如果我們把其衰落原因,按照客觀和自身、外在和內在因素作一探討。筆者以為其客觀和外在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其一,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影響。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利用其在中國攫取的經濟特權,擠壓中國工商業者,使中國的手工業、商業蒙受了重大損失。 其二,封建政府的腐敗與內亂外患的影響。明清政府由於其封建性,而具有保守、頑固、封閉、落後、腐朽的一面,特別是在兩次鴉片戰爭中清王朝的腐朽無能表現的淋漓盡致。 其三,封建政府肆意壓榨的影響。明清山西商人從清季開始走向衰落,而清政府對商人的肆意壓榨,則是山西商人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封建政府對商人壓榨的名目繁多,主要有:一、課稅繁重。一是稅目繁多,除商稅、關稅外,清季到處設卡收取厘稅,使商人倍受其苦。二、捐輸頻仍。所謂捐輸,表面上是商人自願捐輸,實際上是政府攤派。捐輸之頻,數額之大,已為山西商民之沉重負擔。下面是部分山西商民捐輸情況。三、其他勒索。封建官吏視商人為「可啖之物」,千方百計搜刮商人。 其四,近代交通發展後貿易路線改變的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輪船公司在中國先後開辟了若干航線,沙俄對華貿易也由陸路改為天津、大連、海參崴的海上運輸,這就改變了中國舊有的物資運輸路線。山西作為對俄、歐貿易要沖的商路逐步改變,山西商人所佔有的地理優勢也逐漸失去。中東鐵路、京綏鐵路等線路的開通,對山西商人舊有的經營商路又是一次打擊。近代交通業的發展,改變了貨物運輸路線,以致山西商人失去了舊有商路上的營業市場。 明清晉商衰落自身、內在的原因,主要有四: 首先,明清晉商是封建統治階級的附庸。如前所述,明初晉商藉明朝統治者為北方邊鎮籌集軍餉而崛起,入清後又充當皇商而獲得商業特權,清季又因為清政府代墊和匯兌軍協餉等而執金融界牛耳。一言以蔽之,明清山西商人始終靠結托封建政府,為封建政府服務而興盛。但當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時,山西商人也必然禍及自身。如志成信票號,庚子事變後,曾將資本運往南省放貸,但辛亥革命中運往南省資金大多散失。而清廷提銀刻不容緩,結果賬面上有應收銀 400萬兩,有應付銀 200萬兩,但實際上已無法周轉,被迫倒閉。民國初年,債權人大多在山西太谷、平遙、祁縣坐索欠款,財東因票號損失慘重,已無力償還,只能賣房賣地,甚至逃匿他鄉,有的還淪為乞丐。 其次,「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傳統觀念,束縛了晉商的發展。晉商資本流向土地,在明代已屢見不鮮。入清後,晉商購置土地者很是普遍。有民謠稱:「山西人大褥套,發財還家蓋房置地養老少」。此謂「大褥套」是指形同褥子的布套,也可搭在牲口背上供人騎坐。這句民謠反映了晉商外出經商致富後還家蓋房置地養老少的傳統觀念,在這一傳統觀念支配下,其商業資本是不利於向近代資本發展的。 再次,墨守陳規,思想保守。如前所述,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舊有的商業模式已被打破,加快改革,適應潮流,是求得自身發展的途徑。但是由於晉商中一些有勢力的財東和總經理思想頑固,墨守陳規,以致四次失去票號改革機會,晉商終於失去昔日光輝。 復次,近代企業的投資見效周期過長。20世紀初,晉商中一些有識之士以高度熱情投資民族資本近代工業,但由於當時保礦運動的影響,其資本主要投入了投資額大、見效周期長、管理要求高、並受運輸條件制約的煤礦業,而不是投資少、周轉快、利潤高的棉紡、麵粉、卷煙等輕紡工業,致使資金大量積壓,陷入困境。
Ⅱ 曾經最為出名的晉商為什麼沒落了
1、明清晉商是封建統治階級的附庸。
明初晉商藉明朝統治者為北方邊鎮籌集軍餉而崛起,入清後又充當皇商而獲得商業特權,清季又因為清政府代墊和匯兌軍協餉等而執金融界牛耳。一言以蔽之,明清山西商人始終靠結托封建政府,為封建政府服務而興盛。但當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時,山西商人也必然禍及自身。如志成信票號,庚子事變後,曾將資本運往南省放貸,但辛亥革命中運往南省資金大多散失。而清廷提銀刻不容緩,結果賬面上有應收銀400萬兩,有應付銀200萬兩,但實際上已無法周轉,被迫倒閉。民國初年,債權人大多在山西太谷、平遙、祁縣坐索欠款,財東因票號損失慘重,已無力償還,只能賣房賣地,甚至逃匿他鄉,有的還淪為乞丐。
2、「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傳統觀念,束縛了晉商的發展。
晉商資本流向土地,在明代已屢見不鮮。入清後,晉商購置土地者很是普遍。有民謠稱:「山西人大褥套,發財還家蓋房置地養老少」。此謂「大褥套」是指形同褥子的布套,也可搭在牲口背上供人騎坐。這句民謠反映了晉商外出經商致富後還家蓋房置地養老少的傳統觀念,在這一傳統觀念支配下,其商業資本是不利於向近代資本發展的。
3、墨守成規,思想保守。
如前所述,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舊有的商業模式已被打破,加快改革,適應潮流,是求得自身發展的途徑。但是由於晉商中一些有勢力的財東和總經理思想頑固,墨守成規,以致四次失去票號改革機會。
4、近代企業的投資見效周期過長。
20世紀初,晉商中一些有識之士以高度熱情投資民族資本近代工業,但由於當時保礦運動的影響,其資本主要投入了投資額大、見效周期長、管理要求高、並受運輸條件制約的煤礦業,而不是投資少、周轉快、利潤高的棉紡、麵粉、卷煙等輕紡工業,致使資金大量積壓,陷入困境。
Ⅲ 為什麼明清晉商能夠陳雄五個多世紀
晉商是近代商海里的中流砥柱,經過電視劇《喬家大院》的演繹,更是大名遠揚。於是就不禁有人要問了,晉商輝煌前的原始積累是如何完成的?《雜文報》上刊登過周英傑先生的《「奴才」不是隨便叫的》一文,就對這個問題作了一個搞笑式的解答。且聽周先生的解答:1644年,滿清入主中原,戰敗的李自成從北京倉皇撤退,「由於李自成的軍隊滿載從北京劫掠的珍寶等物,通過山西等地向內陸奔逃,而背後清軍八旗的勁旅又追趕得實在太急,所以導致李自成的許多軍官被迫在山西境內的農田裡丟下大批的金銀財寶,直接便宜了山西的農民。這些世代務農的貧民一夜之間成了巨富,有力地推動了山西銀行業的發展,『山西票號』於是開始風靡全國,至今令人們津津樂道。」看了這段文字,讓我這個山西人忍俊不止,這種荒唐的解釋不知周先生是從那本聖賢經典里找出來的。依我的愚陋學識看來,事情的真相全不是這樣。
早年晉商的輝煌客觀上得益於明清王朝政策的變化。明朝初年,為了保衛北部邊防設了「九邊」(九個軍區),80多萬強軍和30多萬匹的戰馬給政府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洪武三年開始實行以糧換鹽引的開中制,山西處在中原地區與蒙古的交通要道上,自古就有經商傳統的山西人自然就適應這種需要到邊防重鎮去發展貿易。明代中期,在遼東和張家口分別開放東西馬市,對晉商以鹽業為主轉向多種經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說,晉商的活躍到明代已在全國享有盛譽,歷史文獻多有記載,明人王士性曾指出:「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廣志繹》卷三)——指的即是十六世紀末葉的情形。從這兒可以看出,周先生說的什麼撿了李自成敗軍丟下的幾個金銀財寶,才使「山西票號」發揚光大就顯得太可笑了,即使真丟了,難道正好是創立「山西票號」的晉商所撿?見錢如命之輩即便撿了也難成什麼大器。
1690年,康熙平定噶爾丹叛亂時,晉商范毓濱為輸送軍糧立了功,被授予二品官銜並取得了對蒙、俄貿易的特權,這就使得晉商進一步拓開了西北市場。這時候,晉商財富的大增自不待言。可以說,清代初期,晉商的貨幣經營資本逐步形成,不僅壟斷了中國北方貿易和資金調度,而且穿越了大陸,山西商人被稱為「西幫」。清代,山西商人開辟了一條以山西、河北為樞紐,北越長城,貫穿蒙古戈壁大沙漠,到庫倫,再至恰克圖,進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亞,又達歐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的國際商路,這是繼我國古代「絲綢之路」衰落之後興起的又一條陸上國際商路。(《兩岸關系》2006年4期)就這樣,晉商靠其誠信,靠其智慧,再加上堅韌不撥的毅力,很早就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為日後「山西票號」的輝煌打下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在票號產生之前,商人外出貿易全要現銀支付,在外地賺了錢也得靠鏢局把現銀運回家,不僅費用高而且不安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晉商雷履泰經營「西裕成顏料庄」,在北京、天津、四川等地都設有分庄,於是就有人在北京將銀錢交給西裕成分號,由經理寫信給總號,再在平遙總號取款,實現異地匯兌。開始這種異地撥兌只限在親朋好友之間進行,後來,雷履泰覺得這是一條生財之道,就創立「日升昌」,業務也由單純的匯兌發展為吸收存款和放貸,生意一派興旺。有了「日升昌」的經驗,山西商人紛紛投資票號,從而形成了覆蓋全國、融通天下的山西金融業。在一百多年前,晉商就創造了如此的輝煌業績,比起現在那些只知賣祖宗資源還要拚命顯擺的煤老闆們,不禁讓人頓生「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感喟。從1823年第一家票號日升昌誕生到辛亥革命後票號衰落的近百年間,票號經手匯兌的銀兩達十幾億兩。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其間卻沒有發生過一次內部人捲款逃跑、貪污或被詐騙的事件。在現代的中國,各大銀行都實行著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而蛀蟲叢生,時不時就發生員工轉款逃跑事件,我們的老祖宗怎麼就能在那個黑暗腐朽落後的封建社會創造出這么偉大的奇跡呢?除了山西人的誠實守信外,當然還有賴於內部嚴格的管理,但這種管理之所以有效,還在於晉商創造性地實施了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以身股制為形式的分享制。分享制是指全體員工分享企業紅利。
票號員工的待遇非常優厚。這種待遇分兩部分。一是實行供給制,所有員工吃住都在票號內,本地員工節假日可回家,駐外員工,按遠近不同有不同的假期。在票號期間,吃、穿、用、住,以及駐外員工的回家旅費都由票號負擔,而且供給標准在當時都相當高。二是收入,又分兩項。一是每年養家用的工資(票號中稱「辛金」),70%的員工在70兩左右,最高達100兩。此外就是身股制——分紅。身股只分盈不分虧,即只有權利沒有風險,分紅的銀兩非常可觀。各票號大掌櫃每四年可分1萬兩銀子,各地分號掌櫃及中層管理人員每4年也可分五六千兩銀子。當時一個七品縣官包括養廉銀在內的全部收入為每年1050兩銀子,4年才4200兩,而票號中層人員僅分紅一項就超過了縣官,還不包括每年的免費供給和辛金。這種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僅使嚴格的管理制度得以實施,而且使員工願意為票號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在太平天國、八國聯軍入侵,總號讓他們盡快撤回時,仍堅守崗位,減少了票號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票號吸引了當時山西最優秀的人才,造就了一種「萬般皆下品,唯有從商高」的社會氣氛。當時山西人擇業的順序是「一進票號,二進衙門為吏,三才讀書考科舉」,人們不以有什麼功名表示社會身份和地位,而以在票號有多少身股表示社會身份和地位。(《中外書摘》2006年第5期)
由此看來,一百多年前,晉商就似乎懂得了現代企業管理的精髓,「山西票號」能夠輝煌一時也就不足奇怪了。而周英傑先生在文中卻如此描述晉商的輝煌,不但有失公允,偏頗之至,而且也太污辱玷污我們的老祖宗了。如果他們九泉有知的話,一定也會大聲抗議的。
Ⅳ 武漢晉商科美世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武漢晉商科美世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7月0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對商業項目的投資,投資咨詢(不含金融、證券及期貨),商品房銷售,房屋租賃,物業服務,市場營銷策劃,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布等。
法定代表人:王侃侃
成立時間:2013-07-01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1100028282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武漢市洪山區魯巷工業園節能綜合樓6棟402號
Ⅳ 北京世紀晉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北京市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張永健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在營登記機關:東城分局注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南小街3號樓2單元1008室
法定代表人:張紀一
成立時間:2009-06-22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301203080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南小街3號樓2單元1008室
Ⅵ 享譽一時的晉商,是如何稱雄5個世紀最後是怎麼衰落的呢
山西特殊的地理條件為晉商的崛起提供了地理條件。山西位於華北平原,地處華北西部。山西作為中部地帶,所能輻射的范圍廣。距離當時的大城市如北京以及西安都比較方便,因此還能到達更遠的地方。這是其優勢之處。
同時,山西特殊的地貌也為其發展提供了條件,山西的地貌比較復雜,尤其是山地和丘陵佔多出,土地比較貧瘠。為了生活,當地的老百姓只能外出經商來尋找出路。
晉商雖然最後雖然淡出了歷史舞台,但是在明清之際在歷史上活躍了多達五個世紀的,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現在借鑒的地方。
晉商在經營的過程中堅守著誠實守信,以及同業相助的觀念,並且注重服務,創新管理方式,形成了獨特的晉商精神與文化,這才是其中的不二法門,放到現在的商業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Ⅶ 晉商世紀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晉商世紀集團有限公司是2013-07-1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太原市迎澤區解放南路2號9層901室。
晉商世紀集團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00000730706670,企業法人趙志生,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晉商世紀集團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以自有資金對工業、農業、商業、房地產、能源、高科技、礦業、旅遊業項目進行投資。(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晉商世紀集團有限公司對外投資3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晉商世紀集團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Ⅷ 歷史上八大晉商為何集體覆滅
所謂晉商,實際上就是指山西的商人。因為山西簡稱晉,所以這一區域性的商人也被稱作晉商。
歷史上的晉商曾十分成功,其資本之雄厚,經營項目之多,活動區域之廣,活躍時間之長,在中外商業史上都十分罕見。
從明初到清末,晉商們縱橫捭闔近5個世紀,經營的項目包羅萬象。「上自綢緞,下至蔥蒜」,只要是能賺錢的行當,他們幾乎都有涉足。同時,晉商們的足跡遍及中國周邊的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甚至漂洋過海,遠涉歐洲。因此,中國晉商和威尼斯商人、猶太商人一起,都創造了驚人的商界神話。
晉商中的很多人,都出身貧苦,大多白手起家。例如著名的喬家,就是靠著祖輩闖關東時挖到了第一桶金,最終發家致富。但在富甲一方後,晉商們普遍滋生了「奢為貴」的享樂思想,大肆買房置地,修建深宅大院,生活奢華靡費。
到了後期,晉商們穿著華麗,出入講究,甚至出現了賭博、販賣鴉片和吸食鴉片的現象。在《宣宗實錄》中,就有晉商吸煙販煙的記載:「唯太谷、平遙、介休各縣民人多在廣東及東南省等處貿易,日久沾染,頗有吸食之人。」
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就在這種內外交困中,退出了歷史的舞台,成為過眼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