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40家上市公司5年的數據可以做實證嗎
現在街頭用錘子錘丁子是
⑵ 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在哪裡能看到
一般「研發費用」包含在「管理費用」裡面,要看研發費用必須在管理費用回的附註中才能看到答。
一般上市公司的管理費用包括:員工薪水,研發費用,辦公費用等
另銷售費用中包含:廣告費用等
不過公司和公司不一樣,有的公司標的很明確,研發費用多少都在附註中列得很清楚,有些公司只列了管理費用,附註中簡單介紹一下研發費用的增減情況。樓主看不到研發費用要很淡定。。
⑶ 請問具體在財務報表哪裡查看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資金大小阿!請教下懂財務的或者會基本面分析的高手
一個是資產負債表的無形資產 一個是管理費用的 研發費用。
如果有附註披露詳細信息 也可以看。
⑷ 寶馬的底氣:連續5年研發投入超過50億歐元
日前,寶馬集團公布了2019年財務數據,數據顯示,全年研發費用達59.52億歐元,同比增加11.9%,自2015年以來,寶馬集團已經連續5年的年研發投入超過50億歐元。
中國方面,截止到目前,寶馬集團已完成北京、上海、沈陽三大研發中心的全新升級,在中國構建起德國之外最大研發網路,覆蓋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數字化服務及設計等前沿領域,繼續深化寶馬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戰略,研發出更符合本土市場的出行的技術和產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從哪裡能看見上市公司600276的研發費用
看財報,裡面應該有投入研發費用是多少?這個應該是累計的,例如去年投入1億,今年投入2億,研發費用累計投入3億。資產負債表中可能會累計很多年的,研發費用也算是資產吧。希望採納。
⑹ 請問上市公司是否披露研發費用在哪裡能找到
你要最近的數據嗎?這個只能在首發新股的招股書中有披露,幫你找到一個例子,是06年上回市的海翔葯業答
4. 研發費用
最近3 年,本公司合計投入約3,000 萬元用於新產品開發和生產工藝技術的
改進。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合計
研發費用(萬元) 838.26 945.12 1,218.51 3001.89
占銷售收入的比重(%) 2.24 1.87 1.76 -
http://share.jrj.com.cn/cominfo/ggdetail_2006-12-08_002099_424185.htm此為海翔06年招股說明書,上面內容從裡面摘錄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⑺ 那家上市公司5億元並購兩家相關醫療器械公司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每一次專業解
5億美元還是 人民幣 不清楚。
匯總了2013-2014,國內53起醫療器械並購案。
收購方
被投方
領域
備注
新華醫療
威士達醫療
臨床檢測
2013年12月全資子公司華佗國際發展擬3.843億元收購威士達醫療有限公司60%的股權。
新華醫療
遠躍制機
制葯設備
2013年6月,3.53億收購上海遠躍制葯機械90%股權
東富龍
建中醫療
滅菌包裝及其材料
2013年11月,4000萬元參與上海建中醫療器械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發並收購部分股權,持股比例不低於20%
東富龍
上海典範
生物醫用材料
2013年11月,出資不超過3500萬,收購上海典範醫療科技部分股份並增資,持股不低於51%的股權
凱利泰
易生科技
心血管支架
2013年7月,1.397億收購易生科技(北京)29.73%股權,並計劃在2014 年逐步收購剩餘股權, 直至持有100%股權
艾迪爾
骨科
2013年11月,通過增發和現金方式收購艾迪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80%股權,收購對價為5.28億元
蒙發利
OGAWA
按摩產品
2013年11月,2.7億收購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OGAWA
科新生物
中山瑞福
采血針
寶萊特
多泰醫用
透析機
寶萊特
恆信生物
血液透析濃縮液、 血液透析乾粉
2013年6月,以超募資金1456萬元收購遼寧恆信生物100%股權並增資1200萬元,合計2656 萬元.
樂普醫療
新帥克
氯吡格雷等
2013年6月,3.9億人民幣收購河南新帥克60%股權
人福醫葯
北京醫療
診斷試劑
尚榮醫療
普爾德醫療
衛生材料
2013年8月合計9000萬。5000萬元用於對普爾德醫療增資,取得其30.56%的股權;4000萬元 用於收購普爾德控股持有的普爾德醫療24.44%的股權.
華潤萬東
上海華潤醫器
影像
史賽克
創生控股
骨科
2013年1月,史賽克收購59億港幣創生100%股權成為本年度最大的並購活動。
創生控股
創億醫
手術器
和佳股份
四川思訊
醫療信息化
2013年5月,子公司收購四川思訊的9項軟體著作權資產,涵蓋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臨床 管理信息系統(CIS)及區域醫療衛生服務系統(GMIS)
嘉事堂
廣州吉健
器械經銷
--
佰金醫療
醫療設備
戴維醫療
甬星醫療
輸液泵
2013年11月,擬440萬元人民幣收購寧波甬星醫療儀器100%股權,並500萬元增資。交易完成後,甬星醫療注冊資本為800萬元,公司持有甬星醫療100%的股權。
中元華電
廣州埃克森
診斷試劑
2014年1月,中元華電572萬元收購大千生物40%股權,成第一大股東
2014年8月6日,公司現金方式分三期、有條件地對埃克森增資人民幣2853萬元,成為控股股東,持有埃克森51%的股權。
西隴化工
新大陸
腫瘤診斷試劑
2014年1月,擬9225萬元收購的福建新大陸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75%股權。批文40 多個,其中腫瘤標志物的3個
永和陽光
診斷試劑
2014年9月,公司出資額佔比95.14%的嘉興清石西隴股權投資基金擬向永和陽光(湖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增資6046.5萬元,增資後將持有永和陽光53.18%的股權。
亞寶葯業
泰億格電子
助聽
2014年1月,全資子公司北京亞寶投資擬出資3500萬受讓自然人黃昭鳴持有的泰億格電子8.64%的股權,1500萬元增資3.16%的股權,完成後,共持有10.52%的股權。
三諾生物
華廣生技
診斷試劑
2014年2月,三諾生物2.64持有不超過20%的華廣生技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
復星平耀
CML
遠程醫療
2014年2月,復星醫葯全資子公司復星實業( 香港):參與美中互利私有化及受讓CML30%股權,拓展醫療服務與醫療器械業務。
千山葯機
宏灝基因
基因晶元
2014年3月13日,收購湖南宏灝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並對其增資。本次投資擬以3818萬元。
冠昊生物
優得清
人工角膜研發
2014年3月,擬分階段向優得清投資共人民幣4,000 萬元,投資完成後冠昊生物占注冊資本33.3%。
海南海葯
美國仿生眼公司
生物材料
2014年3月,控股子公司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以不超過300萬美元參股美國仿生眼公司並取得其16%股權。
魚躍科技
華潤萬東
影像設備、手術器械、衛生材料等
2014年4月,收購華潤萬東51%股權和上海醫療器械集團100%股權。
新華醫療
英德公司
生物制葯裝備
2014年4月,擬3.7億收購英德公司85%股權
寶萊特
博奧天盛
血液透析
2014年6月,以自有資金1,800萬元對天津市博奧天盛塑材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占標的公司70%的股權,
北大醫葯
一體醫療
腫瘤消融
2014年6月18日,,擬14.02億元購買深圳一體醫療100%股權,全部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
翰宇葯業
成紀生物
注射器
2014年8月20日,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甘肅成紀生物葯業有限公司100%股權,13億。
普華和順
天新福
硬腦膜
2014年8月普華和順集團(01358),8億人民幣收購北京天新福醫療公司全部股權。神經外科手術的再生醫用生物材料人工硬腦膜,行業的先驅和領導者
樂普醫療
雅聯百得
診斷試劑
2014年8月,擬使用自籌資金15,381.82萬元投資北京雅聯百得科貿有限公42.11%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1.25億投資北京海合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71.39%的股權。
3642萬投資北京金衛捷科技發展(家庭醫療健康綜合服務平台),51%股權。
1400萬與由擬成立公司的核心管理和技術團隊共同投資組建的寧波美聯通投資管理中心, 持股70%;
梁滿初
京柏醫療
監護儀
2014年8月,天目葯業以729萬元的價格將所持深圳京柏醫療設備有限公司60%股權轉讓給該公司股東梁滿初。
北陸葯業
世和基因
基因測序
2014年8月,擬向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增資3,000 萬元,增資後參股20%的股權
楚天科技
新華通
制葯用水設備
2014年8月,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新華通100%股權
長春高新
愛德萬思
可降解金屬冠脈支架和骨科植入物
2014年8月,3,344.07萬分布增資愛德萬思44.5%
尚榮醫療
錦洲醫械
骨科 骨接合植入物
2014年9月,擬用現金10140萬元收購張家港市錦洲醫械製造有限公司66.21%股權
華平股份
北京康瑞德
醫療質量檢測及數字信息系統
2014年9月,2000萬增資北京康瑞德獲得40%股權
利德曼
德賽診斷
診斷試劑
2014年9月,利德曼1.8億與3家共同投資方購買德賽診斷系統(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持有的德賽產品部分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利德曼將持有德賽系統、德賽產品各25%、31%的股權。
維梧;凱雷基金
海爾特種電器
醫療設備
2014年9月,凱雷投資集團以4.05億元獲青島海爾特種電器有限公司30%股權,維梧資本將持有特種電器8%,海爾創投將持有40%的股權。
嘉事堂
馨順和
器械經銷
2014年9月,擬以2.5億元收購四川馨順和貿易有限公司等23家公司部分股權,收購完成後,佔51%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藍帆醫療
利明醫療
血液透析
2014年10月,全資子公司藍帆(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公司關聯方福州東澤醫療器械以864.5萬元和435.5萬元分別收購利明醫療66.5%和33.5%的的股權。
答都將打造您的權威形象
⑻ 券商的研發投入和信息技術投入有什麼區別
券商的研發投入和信息技術投入有什麼區別?券商的這個研發投入裡面啊,包含這個信息技術投入。
⑼ 誰有滬深軟體類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數據
對於軟體類上市公司而言,近期最為顯著的市場影響就是用友的上市。該股的高定價拉動了二級市場軟體類股票「見賢思齊」。近期托普軟體、新宇軟體等軟體股走勢紛紛價量齊增。除此之外,受整體年報出台的影響,各軟體類公司也開始了價格重新定位。 根據主營的變化與資產重組的情況,我們選擇了明確以軟體為主營的公司進行對比研究(表1)。從總體表現來看,主營軟體的上市公司明顯高於兩市的總體平均值,每股收益高出73.46%,每股凈資產平均高出42.16%,凈資產收益率高出27.97%。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主營軟體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只是同比略升,而每股凈值卻大大增加(估計與這類公司的資金募集有關),從而導致其每股資產收益率下降較為顯著。
軟體上市公司多數進行了多角化經營,為了能夠對軟體類上市公司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下面主要對其歷年來的經營情況進行對比,以其能夠對國內軟體類上市公司的整體情況有所認識。
1、 軟體類上市公司的主營利潤率變化。
近年來,軟體類上市公司的主營利潤率一直存在較大的增長,顯示出目前其主營之中軟體含量正在增加。從圖1來看,軟體類上市公司從1996年起已有一次較快增長,進入2000年後也有加速跡象,似乎表明軟體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環境已大大改善,集成部分的影響正在降低(集成的利潤率已經降至5%-10%之間)。特別是在用友、瑞星等公司上市後,這種主營利潤率急升的情況將會更加顯著。
圖1 軟體類上市公司的主營利潤率變化
其次影響軟體類上市公司主營利潤率的另一個因素是上市公司本身經營的連續性問題。國內財務軟體或殺毒軟體類公司的主營利潤率應在90%以上,但過去除東大阿派外,其他軟體類上市公司基本採用了借殼上市,原來業務主營利潤率顯然不如軟體業務的利潤率(除旅遊外),如新宇軟體就從1999年的3.65%上升到2000年的41.85%,托普科技也是從1997年的借殼前15.71%急升至1998年重組後的35.46%。因此,如果系統集成或其它業務不特別顯著,主營利潤率分布30%-50%之間當屬正常。
2、 軟體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率變化。
不計特殊因素,軟體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率近年來基本維持在18%~20%之間,這種變化范圍相對其主營利潤率的情況比較穩定。但是與主營利潤率增長不同的是,公司凈利潤率未出現同時增長。這種對比至少能反映兩種情況:一是公司經營成本或三費增長也比較快;二是沒有表現出軟體公司的理論特性——邊際利潤遞增。這種矛盾也許表明了軟體類公司的經營成本並未因規模擴大而有所降低已經在國內是個事實。
圖2 軟體類上市公司凈利潤率變化(1996-2000)
從圖2所示的情況來看,軟體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率雖然集中在20%-18%的區間之內,但其除在1997年有一次低點外,實際上在2000年已經創出新低。這種結果顯示,目前上市的軟體類上市公司還不足以保持較高的競爭力,或者說明其管理水平有待大幅提高。事實上,這種情況在新上市的用友軟體也有體現。
3、 軟體類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率
調整後每股凈資產的計算公式:調整後的每股凈資產= (年度末股東權益-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凈額-待攤費用-待處理 流動、固定資產凈損失-開辦費-長期待攤費用-住房周轉金負數余額 )/年度末普通股股份總數。
為簡便起見,本文對軟體類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率是用調整前後每股凈資產來進行計算的。 總體來看,軟體上市公司年報所反映出的不良資產率普遍低於5%,顯示其資產質量較好,特別是近年內還有繼續降低的趨勢。因此,估計現階段的不良資產率保持在2%左右應屬正常。
⑽ 華為的成功是因為研發成本高嗎
研發投入資金大隻是華為成功的原因之一。華為的成功是以下綜合因素影響的。
第一,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是指引華為發展的動力基石
在華為內部的《華為基本法》中,闡釋了這種文化理念,華為認為:「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即便是很多非華為員工也可能都聽說過華為「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艱苦奮斗」的企業核心價值觀,這種深入華為員工骨髓的理念已經取得了高度的文化認同,也是華為拼搏奮斗、勇攀高峰的戰略武器。多年來,這把武器的力量可以說戰無不勝。
第二,員工持股激勵機制是華為永褒戰鬥力的生機源泉
受鄉村教師父母的影響,任正非創造性地建立了員工持股機制,其個人僅占華為1.01%的股份,其他都分給了華為優秀的員工。作為民營企業的華為,有此魄力實屬不易。如此這般,整個華為內部就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良性關系,與企業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增加了強有力的員工認同。這種歸屬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第三,華為先進的企業管理制度國內領先,是華為參與國際競爭的保障
任正非高度重視企業管理,多年前便聘請了國內外眾多知名管理人才幫助華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華為因此擁有一大批高級管理顧問。這些人幫助華為建立了非常完善的企業管理體系,再加上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這個首席財務官的有力幫助,華為財務體系健全完善,這些都是華為穩健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第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和研發中心為華為提供了厚積薄發的技術優勢
華為在全球擁有15個研究院/所、36個聯合創新中心,這些研究機構的存在是華為廣泛參與國際競爭的依靠。根據華為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華為從事研發的人員約80000名,約占公司總人數45%;研發費用支出為763.91億元,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3130億元,沉甸甸的數字是這些年華為潛心研發的成績外在表現,雖然成果轉化可能是漫長的時間,但已經逐步開始轉化。華為在5G、通信、智能手機方面的專利已經被很多企業羨慕,如果開打專利戰,華為很可能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