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2005年廣葯集團總經理李益民

2005年廣葯集團總經理李益民

發布時間:2021-05-05 13:15:42

⑴ 加多寶為什麼會被賄賂

1995年,加多寶集團母公司香港鴻道集團與廣葯集團簽署和談,獲得「紅罐王老吉」得生產經營權,使用權截止期限為2010年。2001年後,鴻道集團董事長陳鴻道看到涼茶市場蓬勃發展前景,尋求再次續簽和談,最終以每年收取商標使用費約500萬得標准續簽合同,廣葯集團允許鴻道集團將「紅罐王老吉」得生產經營權延續到2020年。
據有關媒體公開報道,香港鴻道集團董事長陳鴻道分別於2001年8月、2002年8月和2003年6月,三次向廣葯集團原副董事長李益民賄賂,共計300萬元港幣,使得雙方再簽補充和談。
2004年6月,李益民因涉嫌受賄被廣州市紀委"雙規"。2005年7月1日,廣州中院以受賄罪一審判處廣州醫葯集團原總經理李益民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陳鴻道則保釋外逃至今未歸案。
行賄事件導致廣葯集團不認可李益民簽署得商標租期協議。去年開端雙方進入了司法程序。2010年5月9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做出裁決,認定這兩份「補充協議」無效,要求加多寶集團結束使用「王老吉」商標。
2010年,北京資產評估公司給出王老吉得品牌價值達1080.15億元人民幣

⑵ 王老吉的被投毒事件

2015年5月28日下午3時50分,徐莉、徐超業兩姐弟(均為化州人)飲用了在莞城八達路某士多店購買的兩盒綠色紙盒包裝「王老吉」後出現頭暈、惡心、四肢抽搐、嘔吐白沫等症狀,下午5時50分,從莞城人民醫院轉到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

晚上8時,莫見齊、殷桂良(莞城人,夫妻關系)兩人同樣因飲用從創業路某美宜佳購買綠色紙盒包裝「王老吉」後出現頭暈、嘔心、四肢乏力、四肢麻痹等症狀於晚上10時從莞城醫院轉到普濟醫院就診。

經調查,公安局定義案件性質為投毒案件,並於29號凌晨3時在莞城逮捕嫌疑人關某(男,44歲,遼寧人),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經了解,嫌疑人疑因對社會不滿,在市內四家便利店內王老吉注射毒鼠強,已經對莞城街道所有便利店的軟包裝(紙盒包裝)飲料進行下架封存(重點關註明確下毒的四家)。

(2)2005年廣葯集團總經理李益民擴展閱讀

王老吉商標案事件

2000年,作為王老吉商標的持有者,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署合同,約定其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至2010年5月3日。此後,雙方簽署了兩份補充協議,將商標租賃時限延長。但由於加多寶賄賂廣葯集團原總經理李益民300餘萬港元,又續簽10年。2011年12月,雙方正式對簿公堂,在380多天後,仲裁結果才最終宣布。

2019年8月,最高院再次對三起有關加多寶虛假宣傳案件作出判決:三起案件均予以撤銷,但加多寶及其相關方須立即停止發布「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等廣告,立即停止使用並銷毀印有「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加多寶」廣告詞的產品包裝;並賠償廣葯集團、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經濟損失和合理費用共計100萬元。

⑶ 加多寶與廣葯是怎樣的關系,最近的一些商標官司又是怎麼回事,請詳細介紹此事件的來龍去脈!

一、相識:王老吉的歷史-加多寶的過去
並不遙遠的歷史和一樣不長的過去——
王老吉涼茶由王澤邦始創於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歷史。在動盪的社會中幾經周折依然維持著經營。1949年之後,王老吉涼茶分成了兩支:一支被收歸國有,後更名為「羊城葯業」,隸屬於廣葯集團。另一支由王氏後人帶到了香港,經營王老吉香港及海外業務,即「香港王老吉國際」,1993年,王氏後人王健儀出任該公司執行董事。

她們從哪裡來-原來是這樣——
按理說,王老吉分家後隸屬不同主人,本應互不相干,怎又牽扯出這么大一樁品牌訴訟案件?這要從一名東莞籍商人陳鴻道說起。
陳鴻道是一名活躍於粵港兩地的貿易批發商,1995年,有意在內地經營涼茶產業的他與王氏後人王健儀進行了接觸,並獲得紅罐裝王老吉涼茶的配方。然而,王氏後人僅擁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標所有權,欲在內地經營王老吉涼茶飲料的陳鴻道,便轉而與廣州羊城葯業尋求合作。
1997年2月13日,廣州羊城葯業王老吉食品飲料分公司(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與陳鴻道的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合同規定鴻道集團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標生產銷售紅色紙包裝及紅色鐵罐裝涼茶飲料的獨家使用權,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為15年,後雙方又於2001年續簽合同,有效期共計20年。為了王老吉涼茶的發展,鴻道集團投資成立了香港加多寶(廣東)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團提供配方,經廣州王老吉葯業特許在中國內地獨家生產,專門負責「紅罐」王老吉涼茶的生產和銷售,加多寶集團在內地先後設立了四個加工廠,把廣葯集團授權的王老吉涼茶品牌運作的風生水起。

二、聯姻:加多寶的推動,王老吉的品牌之路
相擁的里程很精彩——
從1997年廣葯集團將紅罐王老吉商標授權給鴻道集團後,加多寶就開始了對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經營,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涼茶只是一個區域品牌,銷售業績連續數年維持在1億元左右,無法走出廣東和浙南一帶。為此,陳鴻道聘請成美公司對「王老吉」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了紅罐王老吉是在「飲料」行業中競爭,競爭對手應是其他飲料;品牌定位為「預防上火的飲料」,獨特的價值在於——喝紅罐王老吉能預防上火。加多寶對王老吉的重新的定位,為王老吉涼茶走向全國掃清了障礙。此後幾年間,加多寶集團投資十多億元,強化廣告宣傳,擴建生產基地,拓寬銷售渠道,甚至拍攝了一部講述王老吉涼茶創始人行醫的電視劇《嶺南葯俠》。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捐款1億元的高調慈善,更是讓王老吉聲名大振,最終奠定了紅罐王老吉在中國飲料品牌中的地位。公開數據顯示,加多寶集團2002年銷售額還不及2億元,2003年銷售額竄升至6億元,2007年飆升至50多億,2008年高達140億元,2011年已達到160億元。藉助王老吉品牌的巨大號召力,廣葯集團也順勢於2005年推出了綠色盒裝王老吉,由此,市面上出現了兩個「王老吉」。
借紅罐王老吉的東風之力,綠盒王老吉年銷售額也從2004年的8000萬,迅速升至2011年的近20億元。2006年二者同時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北京名牌資產評估公司評估,王老吉品牌價值已達1080.15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品牌。可以說,兩家公司的親密合作,讓一個有著近180年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字型大小重又風生水起。

行走的路程有故事——
甚至到這里,加多寶與廣葯大體上還是「共贏」的。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眼看著「寄養出去的兒子」名利雙收,王老吉涼茶已培育了一個成熟的市場,廣葯集團不免著急眼紅了。隨著王老吉品牌在市場上高歌猛進勢頭不減,從2008年起,加多寶和廣葯集團雙方在「王老吉」商標使用費和商標使用年限上,開始出現雜音。
這要先從2002和2003年雙方簽訂的兩份脆弱的補充協議說起。1997年,廣葯集團與香港鴻道集團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約定香港鴻道集團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至2010年。2002年至2003年期間,時任廣葯集團總經理的李益民又與加多寶簽訂了「王老吉」商標租賃期限延長合同,在兩份補充協議中同意加多寶對「王老吉」商標租借期限延長至2013年和202年。
在這兩份補充協議簽訂之後不久,一手促成此事的李益民即被調查出在收受加多寶300萬港幣賄賂,案發後以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廣葯集團據此認定,王老吉商標被李益民「嚴重賤租」了:公開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紅罐王老吉已從2億的銷售額增加到了160億元,而同期加多寶給廣葯的年商標使用費僅從450萬元增加到506萬元,即便到2020年也只有537萬元。而加多寶集團一手將王老吉撫育壯大,覺得功勞苦勞都是自己的,在這一點上,當然也不願意輕易給廣葯集團這個「生父」太多退讓。於是,這場爭奪歷時兩年而不休可以說,這成了二者「婚變」的直接導火線。

三、婚變:「吉祥寶寶」紅綠之爭
王老吉-加多寶寶婚變起因——
2010年11月10日,廣葯集團在「中國知識產權高峰論壇暨廣葯集團王老吉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對外宣稱廣葯集團旗下王老吉品牌價值已達1080億元,成為目前中國評估價值最高的品牌。而作為將王老吉打造成國際品牌的最大功臣,紅罐王老吉的生產商加多寶集團,竟然被排斥於該新聞發布會之外,並對廣葯集團的「大健康產業」計劃一無所知,其憤怒自是可想而知。須知,王老吉之所以達到千億的品牌價值,最大的功勞應是香港加多寶集團,正是依賴他們多年的苦心經營與卓越眼光,王老吉才屢屢創造中國飲料產業的新高度。現在瓜熟蒂落,廣葯卻要做摘瓜人?可想而知,加多寶當然不會答應。

誰動了誰的乳酪——
然而,如果僅僅是因為廣葯眼紅王老吉的高歌之勢和品牌價值,或許還不足以使二者走向決裂。加多寶集團從長遠發展考慮,本可以在剩下的數年內適當提高商標的使用費,努力與廣葯集團實現諒解,爭取獲得更久的商標授權,在維護與提升王老吉品牌的基礎上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為何最終卻走向決裂呢?就在雙方為品牌使用權而互相博弈的時候,廣葯的一項舉措,促使了加多寶作出「去王老吉化」的決心。2011年11月起,廣葯集團宣布開始實施「大健康產業戰略」,具體舉措包括:在全球范圍內公開招募新合作夥伴,共享「王老吉」品牌資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葯酒、葯妝、保健品、食品、運動器械等多個領域擴張,計劃到2015年將王老吉品牌下屬產品的銷量提升到500億元。消息傳出,加多寶立刻指責廣葯集團「缺乏商業倫理」。加多寶的不滿可以理解,畢竟如今「王老吉」的價值,是加多寶一手經營的,而廣葯的「大健康計劃」不僅有坐收漁利之嫌,更無形中稀釋了加多寶紅罐裝王老吉的品牌價值——這是加多寶無論如何都不願接受的。
2012年5月12日,廣州葯業發布公告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簡稱「貿仲」)已裁決,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訂的商標使用補充協議無效,加多寶將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至此,這場曠日持久的中國第一商標案終於落幕,一手締造了王老吉神話的加多寶,不得不接受這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結局。

最終傷害了誰——
這場爭斗,看似以廣葯奪回「王老吉」品牌使用權大獲全勝為結局,然而,果真如此嗎?從過去的經營模式來看,加多寶負責紅罐王老吉的品牌運營與產品營銷,廣葯負責綠盒王老吉及其他涼茶的品牌延伸與市場銷售,兩家公司聯而不爭,相輔相成,不斷提升著王老吉的品牌力量。現在雙方走向決裂,且廣葯在紅罐王老吉的生產經營、品牌運作等方面經驗欠缺,不僅導致了王老吉的品牌的生硬解體,而且大大損害王老吉的品牌美譽度,王老吉的品牌可謂前途未卜。即使已有加多寶苦心經營多年的市場,離開加多寶,回到廣葯集團懷抱的王老吉還能火多久?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

⑷ 陳鴻道的相關事件

根據2000年廣葯與鴻道所簽合同,鴻道集團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至2010年到期。2000-2010年間,加多寶每年交給廣葯的商標使用費從450萬元增加到506萬元。
2002至2003年間,雙方又簽署了兩份補充協議,將商標租賃時限分別延長至2013年和2020年。不過,加多寶每年給廣葯的商標使用費即便到2020年,也僅為537萬元。
隨後,廣葯提出,兩份補充協議簽定的背景是,時任廣葯集團總經理的李益民收受陳鴻道300萬港元賄賂,從而將王老吉商標「嚴重賤租」,因此,後兩份協議無效。
2004年,李益民行賄案發。2005年10月,廣東公安邊防部門將陳鴻道抓捕歸案,當月19日,陳鴻道取保候審卻棄保外逃,至今未歸案。 據一位曾與陳鴻道打過交道的業內人士介紹,陳鴻道生於廣東東莞長安鎮,現年四十五六歲,早年就到香港闖盪。盡管現已是富豪級的人物,但其日常交通工具只是兩輛在香港毫不起眼的豐田阿爾法商務車,「面相很端正,說話慢條斯理,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佛學有很深的研究」。不擅在公眾面前露面的陳鴻道倒是時有出席一些宣揚佛法、善事的場合,在香港陳鴻道有「佛商」之稱。
「『濟世為懷』是180多年前涼茶始祖王老吉確立的祖訓。」加多寶集團有關人士表示,「集團捐獻一個億善款,是本自佛家大慈大悲的情懷,盡一個企業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發自內心地希望能夠幫助受災的人。」
陳鴻道篤信佛教,在香港是知名的慈善人士,據說在加多寶集團的管理中,陳鴻道非常講求和諧,從不主動辭退管理人員,即便管理者能力不濟,最多也就是被調換到不重要的部門,不用擔心被炒魷魚。他甚至要求管理團隊每天早上一定要吃麵包、喝牛奶,周末沒事一定要去爬山。 2008年5月17日一大早,加多寶集團董事長陳鴻道在香港邀請屬下公司的幾位高管人員一塊喝早茶,如此輕松的氛圍里陳老闆拍板做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屬下企業王老吉涼茶向四川地震災區捐贈1億元人民幣!
5月18日晚,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募捐晚會」上,王老吉主管品牌的副總楊先生鄭重代表企業捐出1億元人民幣,用於四川地區抗震救災工作,此番善舉贏得掌聲雷動。楊先生表示,「此時此刻,加多寶集團、王老吉的每一位員工和我一樣,虔誠地為災區人民祈福,希望他們能早日離苦得樂」。
一時間王老吉成為網路上各大論壇里最火熱的名詞。然而這家靠賣王老吉罐裝涼茶飲料企業的老闆陳鴻道行事極為低調,幾乎沒有任何公開的資料。以至於網民們在這一次捐贈行動中把他與王永慶、李嘉誠、邵逸夫等商業巨擘放在一起相提並論時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在捐款的次日晚,國內一知名網路論壇出現了一個標題為「讓王老吉從中國的貨架上消失!封殺它!」的帖子。這個引人注目的標題引起了被加多寶義舉所感動的公眾的憤怒,但打開帖子再看,發帖者所指的「封殺」其實是要表達「買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買一罐!」的意思。正話反說產生的強烈反差刺激了無數公眾跟帖留言,「今年夏天不喝水 要喝就喝王老吉」、「加多寶捐了一億,我們要買光它的產品,讓它賺十億」,類似這樣的跟帖出現在大量網站的論壇上。數日後,網上甚至出現了王老吉在一些地方賣斷貨的傳言。網路上數量驚人的討論、轉載和點擊量,使這一事件引起大量傳統媒體的關注和跟進報道。
許多人相信,「封殺王老吉」的帖子及其產生的巨大影響,只不過是一名受加多寶捐款所感染的網友無心插柳的舉動。災難時期的人們,都盼望著「英雄」的誕生。而加多寶在賑災中的表現,自然為它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尊敬。
如果不是中央電視台上的億元捐款,或許大多數消費者都還不知道加多寶集團這家企業。市場上無處不在的紅色罐裝王老吉涼茶,正是該企業在幕後一手打造出來的。有資料顯示,2007年,該集團的王老吉涼茶總銷量突破了50億元。在2007年第一季度,由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王老吉已成為「2007年度全國罐裝飲料市場銷售額第一名」。
罐裝王老吉的巨大影響,甚至使其與在科技領域取得神話般成就的谷歌(google)公司聯繫到一起。「我們休息室里的飲料都是王老吉」,谷歌公司曾這樣來表現它在中國的本土化努力,不過這家公司的員工多半也沒有留意到王老吉背後的加多寶集團。
在似乎無所不知的互聯網上,也罕有關於陳鴻道——加多寶集團董事長的資料介紹。即使在億元捐款這樣重大的社會活動上,陳鴻道也並未現身。 然而,逐漸有人懷疑這一給王老吉及加多寶集團帶來廣泛美譽的「封殺」事件,並非是網民的無心之舉,實際上是「人為操作的」。一位網名為Sonia的網路營銷界人士說,她的一位朋友參與了該事件的運作,「加多寶找了公關公司和專業發帖團體策劃運作了此事,由這些公司和團隊將帖子擴散到各大論壇上,並通過大量跟帖掌握著網路的輿論導向和延續影響」。
另一位有過網路營銷經歷的業內人士也在網上稱,王老吉從2007年就開始重視網路營銷的傳播效果,並在該領域有所投入,「常規時期在論壇上每個月的投入數額都比較大」。他認為正是因為有此前的資源和經驗積累,加多寶才能在捐款後的關鍵時刻快速高效地開展網路營銷。「一個公眾矚目的企業行為、一條引人關注的帖子、一群高效有力的網路推手,以及最終引發的一個廣受關注的社會新聞,這些重要因素都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說是一個網路營銷的經典案例」。
Sonia說,由於相關公司均與加多寶簽署了保密協議,所以具體內情外人難以獲悉。不過她提到一些有跡可循的細節,很多在不同網站論壇上頻頻跟帖贊美加多寶和王老吉的IP地址「都是重復的」,而且很多論壇用戶也是「5月18日以後才注冊的」。
企業在自然災難中通過巨額捐款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其動機其實並無過失,但也似乎不便言說。但Sonia從網路營銷的角度表達了其對「『封殺』王老吉」一事的認可,她在博客上說,「這是一次完美運用了互聯網傳播力量的網路營銷事件」,認為這不僅強力幫助加多寶樹立了良好的形象,還提升了消費者對王老吉品牌的忠誠度。
但廣州一位接近加多寶管理層的公關公司老闆對此則持懷疑態度,他認為通過網路發帖進行品牌營銷的行為不符合加多寶集團的企業氣質,尤其「在為地震災區捐巨款這樣的大事上,他們不會採用這種『幼稚』的形式宣傳自己」。他猜測帖子的發布或之後的部分跟帖有可能是加多寶集團員工的個人行為,而由此引發的社會反響並非為這些員工先前所預料到。
無論怎樣,網路上的傳播使王老吉這個品牌和加多寶這家企業都贏得了公眾的更多認可。如果說王老吉涼茶之前還只是一個飲料品牌,那麼這一品牌已經獲得了無數企業夢寐以求的社會美譽。
網民菜包子已經是王老吉的忠實擁躉,除了在網上極力灌水支持「封殺王老吉」外,她與閨蜜們的聚餐飲料都轉向了王老吉。在廣州一家生意紅火的火鍋店,店員正在收走桌上的王老吉空罐,她說,這段時間點王老吉的客人比平時多出了一半,而她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曾為加多寶集團提供過品牌策劃和推廣服務的成美營銷顧問公司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該公司為加多寶集團策劃的廣告片中,因為出現了釣魚的片段,而被加多寶公司管理層要求進行更改,「他說釣魚是在殺生」。成美公司的總經理耿一誠認為,加多寶集團此次的巨額捐款,跟陳鴻道篤信佛教有很大關系。
有傳言稱,在加多寶集團的管理層中,陳鴻道從來不主動辭退管理人員,「即便管理者能力不濟,最多也就是被調換到不重要的部門,不用擔心被炒魷魚」。
耿一誠對陳鴻道最深的印象是,「他將佛法的精神延伸到了企業管理中,這讓加多寶在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上既有很強的企業定力,又能心懷遠見,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選擇」。 據說,除陳鴻道之外,包括原加多寶集團總經理陶應澤(現為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現任加多寶集團副總經理陽愛星,數位高層都是佛教信徒。
講究修行、追求寧靜的佛家精神似乎也滲入到了加多寶集團的企業文化。一位接近該公司高層的人士這樣評價加多寶集團,「這是一家『安靜』的公司,很有定力」。該人士稱,除了早年曾有一段時間銷售過自有品牌的綠茶產品外,這些年它「一直專注於王老吉涼茶的運作」。
據說,加多寶集團副總經理陽愛星對公司每一個廣告策劃都會嚴加審核,凡是與「怕上火,喝王老吉」這一定位有差異的一概不用。他甚至要求將每一個廣告片都交由與加多寶合作了多年的一位香港導演拍攝,這樣做只為一以貫之地體現出王老吉涼茶的品牌形象。耿一誠也說:「很多企業在廣告播放後,如果一段時間內見不到產品銷量提升,就會焦急地來問到底怎麼回事,但加多寶的人從來沒有給我們打過這樣的電話,他們很有主見」。
一個人只做一件事跟一個人做十件事相比,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運作企業往往也是如此。從走街串巷一家家推銷王老吉涼茶,加多寶幾乎將所有的努力都圍繞著這一產品展開。在產品市場擴大之後,運作單一產品的好處得到了直接的體現。
在品牌影響力巨大的作用下,已有數不清的商家在全國范圍內銷售罐裝王老吉涼茶。據了解,僅在廣州市就有超過1000家批發商每天在向數量龐大的各類型客戶供貨。 自1995年在東莞推出第一瓶紅色罐裝王老吉之後,加多寶集團用十三年的時間,將無數罐這樣的飲料銷到了全國各地並已延伸至東南亞、歐美等海外市場。該集團在廣東、福建、浙江、北京、湖北建立了五個大型生產基地,集團員工逾萬人。
加多寶集團為配合開拓全國市場策略,集團分別在東莞、北京、紹興、杭州、福建、廣州設立生產基地。集團分別在1999年在廣東省東莞長安鎮設立『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2003年底投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2004年中在浙江省紹興市成立『浙江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2005年中在福建省石獅市投資成立『福建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
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是香港加多寶集團在大陸地區設立的獨家投資公司。公司正式成立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公司總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毗鄰深圳。佔地約一百畝,一期廠房面積約一萬平方米,投資額達二億多元,二期投資額逾三億元,總投資額超過六億元。

⑸ 陳鴻道有什麼罪

1997年,廣葯集團旗下的廣州羊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王老吉食品飲料分公司與香港鴻道集團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2000年,作為王老吉商標的持有者,廣葯集團與鴻道集團簽署了正式合同,約定香港鴻道集團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至2010年。
此後的2002年至2003年間,鴻道集團又與廣葯集團簽署了兩份補充協議,將商標租賃時限分別延長至2013年和2020年。在此期間,廣葯集團原總經理李益民曾收受鴻道集團董事長陳鴻道共300萬港幣賄賂。
廣葯集團認為,正是因為李益民受賄,王老吉商標才會被「嚴重賤租」。從2000年到2010年,紅罐王老吉已從2億元銷售額增加到了160億元,而同期加多寶給廣葯的年商標使用費僅從450萬元增加到506萬元,即便到2020年也只有537萬元。
廣葯方面給出的信息,李益民從陳鴻道方面獲得的300萬元港幣,是陳鴻道在2001年8月、2002年8月和2003年6月分三次送給李益民的。對送重金給李益民的原因,陳鴻道在其證詞中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加多寶公司就租用「王老吉」商標,到2003年的時候商標使用權就到期了,陳鴻道要求廣葯集團把商標使用權加簽10年,這個時候李益民以女兒出事為由向他索要300萬港幣,陳當時雖然覺得有些為難,但是因和李益民所在廣葯集團有業務往來,擔心不給錢會影響公司業務,只好分三次給他。對陳的證詞,李益民氣沖沖地表示,他從來沒有主動向陳要一分錢;李益民的律師也認為,陳出具這份證詞是為了推卸責任。
「2004年6月,檢察院對陳鴻道涉嫌行賄進行調查,陳鴻道供認其行賄是為了延長『王老吉』的使用權。2005年10月2日,廣東公安邊防部門將犯罪嫌疑人陳鴻道抓捕歸案,當月19日,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陳鴻道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但陳鴻道棄保潛逃,至今未能將其抓捕歸案。」廣葯集團高層如是稱。
2005年7月1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李益民做出一審判決,法院認定李益民收受賄款人民幣20.9萬、港幣329萬、美元2.5萬,對其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李益民對此表示不服,遂提出上訴。同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對李益民做出15年有期徒刑的終審判決。
律師稱陳鴻道最高可判無期
昨日,中國經濟網記者就陳鴻道棄保潛逃案采訪北京一陳姓律師,陳律師告訴記者,依據我國刑法第389條規定:行賄罪是指行為人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的行為;第390條規定:對犯行賄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陳律師表示,陳鴻道屬於多次行賄,且行賄數額特別巨大,根據行賄罪量刑標准,可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其棄保潛逃又屬從重處罰情況之一,情節特別嚴重,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
記者隨後以簡訊方式采訪加多寶企業傳訊首席代表田威,請他就陳鴻道行賄且棄保潛逃最高可判無期徒刑發表看法,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未收到田威的任何回復。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行賄受賄是一對孿生姐妹,兩者相互推波助瀾,是最嚴重、最惡劣的腐敗現象之一,短期內可致兩敗俱傷局面的出現。而廣葯、加多寶確確實實都為行賄受賄這個「大便宜」付出了沉重代價:不僅兩名行賄受賄的直接當事人一人被判重刑,一人棄保潛逃長達七年,「加多寶紅罐王老吉」王國也轟然坍塌,「廣葯王老吉」前路漫漫。

⑹ 王老吉紅綠之爭的紛爭始末

1995年作為王老吉商標的持有者,廣葯集團將紅罐王老吉的生產銷售權租給了加多寶,而廣葯集團自己則生產綠色利樂包裝的王老吉涼茶,也就是綠盒王老吉。
1997年,廣葯集團又與加多寶的母公司香港鴻道集團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2000年雙方第二次簽署合同,約定鴻道集團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至2010年5月2日到期。
2001年至2003年期間,時任廣葯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李益民先後收受鴻道集團董事長陳鴻道共計300萬元港幣。得到了兩份寶貴的「協議」:廣葯集團允許鴻道集團將「紅罐王老吉」的生產經營權延續到2020年,每年收取商標使用費約500萬元。
如今李益民早已因受賄罪被判刑,陳鴻道也早已保釋外逃,至今未能將其抓捕歸案。但王老吉商標卻由此被賤租給鴻道 集團,從2000年至2011年,廣葯集團的商標使用費僅增加56萬元。
2004年廣葯集團下屬企業王老吉葯業推出了綠盒裝王老吉,
2010年8月30日,廣葯集團就向鴻道集團發出律師函,申訴李益民簽署的兩個補充協議無效。2010年11月,廣葯啟動王老吉商標評估程序,彼時王老吉品牌價值也被評估為1080.15億元,躋身目前中國第一品牌。
2011年4月,廣葯向貿仲提出仲裁請求,並提供相應資料;5月王老吉商標案立案,確定當年9月底開庭;後因鴻道集團一 直未應訴,開庭時間推遲至2011年12月29日,但當日仲裁並未出結果。
2012年1月,雙方補充所有材料,確定2月10日仲裁;但貿仲考慮到王老吉商標價值,建議雙方調解,並將仲裁時間再延期 3個月至5月10日。而因鴻道集團提出的調解條件是以補充合同有效為前提,廣葯無法接受,調解失敗。
2012年5月11日,廣葯集團收到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日期為2012年5月9日的裁決書,貿仲裁決:廣葯集團與加多 寶母公司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王老吉」商標許可補充協議》和《關於「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 》無效;鴻道(集團)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

⑺ 加多寶總裁王強被解職和中糧集團入股有關嗎

近日,加多寶集團再曝出人事地震,加多寶集團總裁王強和副總經理徐建新雙雙被解除職務。

去年8月入股加多寶的中糧集團目前仍在對加多寶公司的相關財務數據進行梳理。同時,加多寶集團多個職能部門的員工已經全部離職,市場、營銷等部門也正在經歷「換血」。

雖然加多寶董事長陳鴻道因被大陸警方追捕,一直「蝸居」香港,但其對加多寶公司的控制權仍在。

雖然加多寶董事長陳鴻道目前仍是加多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和決策者,公司相關人事任命由其掌控,但其個人目前仍處於被中國警方追捕階段。

陳鴻道外逃案可追溯到1995年,當時王老吉葯業的前身羊城葯業與加多寶集團前身鴻道集團正式簽約,將紅罐和紅瓶王老吉的生產經營權授予鴻道集團;雙方於2000年再次簽訂商標許可主合同,將商標的使用期限延長至2010年。

據廣州市檢察院披露,2002年至2003年,陳鴻道先後通過三次行賄,用300萬港元向原廣葯集團總經理李益民行賄,用較低的商標使用費再次簽訂了兩份補充協議,將王老吉商標許可期限延長至2020年。陳鴻道是否行賄,也一度成為此前王老吉商標權判決的關鍵所在。

2004年,李益民因受賄被捕,行賄案「東窗事發」。2005年10月,廣州公安邊防部門將陳鴻道抓捕歸案,當月19日,陳鴻道取保候審,隨後棄保外逃至香港,至此再也未在公眾面前露過面。

由於陳鴻道並未到案,關於「陳鴻道涉嫌行賄原廣州醫葯集團總經理李益民」一案目前處於「中止審理」狀態,若陳鴻道到案,上述案件將恢復審理。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只要在逃人員尚未追捕歸案,就不會中止偵查,也沒有訴訟時效的限制。這意味著,只要陳鴻道一天不歸案,上述案件就不存在中止偵查的可能。

閱讀全文

與2005年廣葯集團總經理李益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雙人面簽 瀏覽:691
期貨到期沒成交 瀏覽:799
AGF合約基金 瀏覽:479
長富理財地址 瀏覽:188
大唐電器股票 瀏覽:800
股票新華醫療 瀏覽:431
股票退市條件 瀏覽:2
華泰柏瑞量化明選基金本周啟航 瀏覽:327
原油價格對俄羅斯影響 瀏覽:267
tft交易體系 瀏覽:430
招商銀行外匯入帳時間 瀏覽:444
0擼理財 瀏覽:922
國際股票大佬 瀏覽:835
康奈股票 瀏覽:458
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 瀏覽:775
2019年4月18號鋁錠價格 瀏覽:783
股票配號和中簽 瀏覽:559
期貨滑點厲害 瀏覽:570
電廠投資估算 瀏覽:557
美年股東投資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