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造車新勢力出現三級分化 第一梯隊5家企業占據90%以上銷量
7月5日,汽車預言家從相關渠道了解到的信息,2020年1-6月中國造車新勢力企業共完成銷售約4萬台。其中前5家企業銷售車輛佔比高達90%。
總體來看,盡管今年車市經歷了疫情的沖擊,以及新能源市場的低迷,但新勢力車企的表現整體呈增長表現,或許這也是因為頭部車企的銷量不斷提升所致。
具體銷量來看,以威馬、蔚來、小鵬和合眾為代表的第一梯隊依舊保持著穩健的發揮。而作為最後進行交付的新勢力車企理想汽車也成功擠入第一梯隊。而以愛馳、零跑等新勢力車企以較平緩的表現處在第二梯隊;而像奇點、敏安汽車等新勢力車企則依舊艱難。
進入所謂2020造車新勢力淘汰賽後,造車新勢力已經進入兩極分化的重要階段。對於目前造車新勢力而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汽車預言家嘗試通過資料梳理,深度分析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產業格局。
1
第一梯隊:5家頭部企業壟斷90%以上銷量
根據銷量來看,第一梯隊雲集的多數是目前造車新勢力當中的絕對強勢企業,包括蔚來、理想、威馬、小鵬。但也出其不意的將合眾這一不經常出現在造車新勢力各種榜單前部的企業囊括在其中。
但資質並不是敏安汽車能夠良性發展的護身符。2019年11月,敏安汽車下發放假通知:「受國家政策、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環境和國家、地方補貼政策變化的因素的影響,公司目前遇到階段性經營困難,正穩步實施調整變革,積極尋求突破。」
截至目前,敏安汽車裁員數已超過400人。上述放假通知也被媒體解讀為又一次變相裁員的開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為什麼一些新能源車企有資質卻不造車的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造車資質很少,但造車新勢力還是在不斷的進入這個市場,這也催生了新的造車方式:代工或合資。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能早日造車,早日量產。但更令人疑惑的另一種情況卻是:拿到造車資質的企業,直到現在還未能有所動作,甚至比代工造車的企業進度還緩慢。其實,國家早有規定,在下發造車資質後,如果因產能不達標等問題沒有達到申報標准,那麼生產資質將被收回。對於傳統車企來說,造車不是難事,產能的目標很容易達到,但是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這卻是最難的一部分。
「資金」>「資質」
敏安汽車成立於2015年,位於江蘇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資金為1.3億美元,主要股東分別來自台灣、大陸、香港,包括展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淮安開發控股有限公司和實益(中國)有限公司,三者分別持股20.25%、20.25%和59.51%。其中,淮安開發控股公司為國資背景,展圖是台灣敏實集團全資子公司,而實益則是敏實集團董事局主席秦榮華在香港注冊的全資子公司。因此,敏安汽車的實際控制人是秦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