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金能科技股東集體減持目的

金能科技股東集體減持目的

發布時間:2021-05-05 20:53:07

『壹』 農尚環境股東楊霖減持4000股,股東減股對公司有影響嗎

近5年中,2018年度成為A股凈增上市公司數量最少的一年,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度A股市場新增105家上市公司。截至4月19日晚間,105家上市公司中有90家公司已經披露了2018年年度報告或業績快報、業績預告,佔2018年新股的85%。上述90家公司中,有35家上市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佔比超過38%。

公司解釋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上游化工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同時產品價格調整具有時滯性,導致營業成本增加,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四季度汽車市場銷售下降,影響公司銷售收入;研發支出、人員薪酬、上市費等費用有所增加。

2018年8月31日,中鋁國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至此,中鋁國際H股回歸A股完成,成為A+H有色工程技術第一股。但是,中鋁國際回歸A股後首份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335.72億元,同比減少6.91%,凈利潤3.05億元,同比減少48.29%。

對於業績下滑,中鋁國際解釋稱,營業收入下滑一方面是由於本報告期部分大型工程項目已接近尾聲,可確認收入規模下降;另一方面本集團縮減了毛利水平較低的貿易業務規模所致。而利潤的下滑,主要為收入下降帶來的邊際利潤減少及本期確認的信用減值損失增加所致。

相比於上述兩家公司,天永智能則被客戶「殃及」,業績下滑。公司在2018年報中稱,2018年度,公司整體應收賬款回款情況不及預期。公司焊裝事業部的主要產品為汽車白車身焊裝自動化生產線,主要客戶為汽車整車生產廠商。

2018年,公司的客戶之一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銀翔」)及其相關方由於資金緊張,公司對其應收賬款金額較大且處於逾期未收回狀態。

據公告,針對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天永智能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共計2223.96萬元。因上述計提單項資產減值准備,導致2018年度利潤總額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較大。

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天永智能實現營業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19.37%,實現歸母凈利潤3611.80萬元,同比下滑41.76%,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158.49萬元,同比下滑44.92%。

金融次新股業績增速放緩

銀行保險次新股增速放緩,中國人保增收不增利

還有不少上市公司2018年首份年報業績亮眼,但增幅相比於往年已經下滑。

2018年,中國人保實現營業收入5037.99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歸母凈利潤134.50億元,相比於上一年的166.46億元同比下降19.2%。但在2017年,中國人保實現營業收入4764.5億元,同比增長8.3%,實現歸母凈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13%。

中國人保在年報中提及,當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正面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挑戰和機遇同生並存的大變局,面臨著宏觀經濟周期、技術變革周期與行業「新周期」疊加的復雜形勢。

成都銀行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15.18億元,同比增長19.31%,歸母凈利潤46.49億元,同比增長18.93%。但是在2017年,成都銀行的凈利潤為39.09億元,同比增長51.69%。

業績增速下滑的不僅是成都銀行。

3月24日,長沙銀行披露了2018年年報。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39.4億,同比增長14.95%;實現歸母凈利潤44.79億元,同比增長13.94%。但是在2017年,長沙銀行的營業收入為121.27億元,同比增長20.78%,實現歸母凈利潤39.30億元,同比增長23.21%。

「金融嚴監管、去杠桿和穩貨幣,主要經營指標的降速換擋,也讓我們感到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長沙銀行在年報中稱。

次新股減持受關注

大股東清倉減持鵬鷂環保砸停股價

作為家居裝飾及傢具商場運營商,美凱龍主要通過經營和管理自營商場和委管商場,為商戶、消費者和合作方提供服務。同時,公司還提供包括互聯網家裝、互聯網零售等泛家居消費服務及物流配送業務。

2018年報中,美凱龍實現營業收入142.39億元,同比增長29.93%,實現歸母凈利潤44.77億元,同比增長9.80%。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經營80家自營商場,其中自持物業53家,公司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為785.33億元,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70.84%,為公司最主要的長期經營性資產。

不過,美凱龍也因為高管違規而收到了監管函。2018年8月3日,美凱龍公告稱,謝堅作為公司副總經理,存在多次在6個月內買入後又賣出,以及賣出後又買入公司股票的情形,並且未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當年轉讓的股份超過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25%,上海證監局決定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同樣在2018年上市的鵬鷂環保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78億元,同比減少3.59%,實現歸母凈利潤1.73億元,同比減少20.81%。

早在公司發布招股書時其就曾提醒公司存在業績波動風險。鵬鷂環保招股書顯示,由於行業景氣吸引潛在競爭者進入,競爭加劇也可能對上述業務毛利率產生影響。上述影響可能造成公司收入和利潤在不同會計年度出現波動。

不僅如此,鵬鷂環保的重要股東也在承諾期滿立即清倉式減持。

1月3日,鵬鷂環保開盤即一字跌停。而直接「砸」停其股價的系前一天披露的減持計劃。

1月2日盤後,鵬鷂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二大及第三大股東喜也納企業有限公司(CIENA ENTERPRISES LIMITED)與衛獅投資有限公司因資金需要,將於1月8日起的6個月內減持所持有的全部鵬鷂環保股份,合計1.46億股,占鵬鷂環保總股本30.45%。

這一天,距離鵬鷂環保上市還不到一年時間。而1月8日也是喜也納與衛獅投資承諾12個月內不減持期滿後的第二個交易日。

此外,鵬鷂環保在2018年9月還曾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由於鵬鷂環保的全資子公司大鵬水務存在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即投入生產、使用的行為,環保部門決定對大鵬水務罰款80萬元。

『貳』 國有股境內減持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要這么做

股權分置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暫不上市流通。股權分置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但股權被分置的狀況卻由來已久。

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打開方正科技(原延中實業)的基本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其總股本是97044.7萬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萬股。

然而,由於很多歷史原因,由國企股份制改造產生的國有股事實上處於暫不上市流通的狀態,其它公開發行前的社會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國有股也被作出暫不流通的安排,這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另外,通過配股送股等產生的股份,也根據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劃分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億股的總股本中,非流通股份達454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國有股份。

股權分置的產生是否有相關法律依據呢?1992年5月的《股份制企業試點辦法》規定,「根據投資主體的不同,股權設置有四種形式: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外資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對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設置國家股、集體股和個人股,而是按股東權益的不同,設置普通股、優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國證券市場設立之初的相關規定,既找不到對國有股流通問題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的制度性安排。

股權分置改革與國有股減持不同。減持不等於全流通;獲得流通權,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減持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開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後兩次進行過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於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來。此次改革試點啟動後,有很多投資者問,流通與減持有什幺不同?對此,法律專家的解釋是,減持不等於全流通,減持可以在交易所市場進行,也可以通過其它途徑,被減持的股份並不必然獲得流通權;而非流通股獲得了流通權,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減持。

什麼要改革

-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東有「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

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早已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塊「心病」。市場各方逐漸認識到,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隨著新股發行上市不斷積累,其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

首先是因股權分置形成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資產凈值的增減,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二級市場的股價。試舉一例,可以對「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價格增發2000萬股股票,由於是溢價發行,增發後每股凈資產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說,通過增發,該公司大股東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資產增值超過30%。其後該公司股價一直下跌,大股東卻毫發無損。可見,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有著「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

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觀上導致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

股權分置也扭曲了證券市場的定價機制。股權分置格局下,股票定價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還包括2/3股份暫不上市流通的預期。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導致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等。另外,股權分置使國有股權不能實現市場化的動態估值,形不成對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和增強資產增值能力的激勵機制,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產品創新也頗受制約。

『叄』 金風科技國有股減持是什麼意思,對股票有何影響

國有股減持 意思就是國家減持其手中持有的股份,影響就是:增加了股票的流動性

『肆』 問金發科技600143大股東減持,現在後市如何

炒股不要聽消息,
那不是散戶做的。
12。6有強支撐,
不破就放心持有。
下個目標價是14。2元;
。。15元。

『伍』 股價集體暴跌,這種情況一般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最近,有網友提問,股票突然出現斷崖式下跌是什麼原因?


對此,我們認為,股價若出現斷崖式下跌,如果從技術K圖上分析,就是一根大陰線吃掉多根小陽線,並且伴隨著成交量的快速放大,形成斷頭鍘刀的狀態。


這樣的斷崖式下跌,往往會在一二天的時間內把投資者一個月內贏利給抹去。


這種調整對股民的心理上造成巨大影響,還在財產上造成很大損失。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不要去買那些已經漲幅巨大的券商股、科技股、白馬股、金融股,因為這些股票一旦下跌,往往就是斷崖式的。


『陸』 股票改革問題大小非減持問題

股改的全稱是「國有股股權分置改革」
那麼什麼是股權分置改革了?
什麼是股權分置
-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暫不上市流通
翻看相關規定,既找不到對國有股流通問題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的制度性安排
一句話概括,股權分置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暫不上市流通。股權分置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但股權被分置的狀況卻由來已久。
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打開方正科技(原延中實業)的基本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其總股本是97044.7萬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萬股。
然而,由於很多歷史原因,由國企股份制改造產生的國有股事實上處於暫不上市流通的狀態,其它公開發行前的社會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國有股也被作出暫不流通的安排,這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另外,通過配股送股等產生的股份,也根據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劃分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億股的總股本中,非流通股份達454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國有股份。
股權分置的產生是否有相關法律依據呢?1992年5月的《股份制企業試點辦法》規定,「根據投資主體的不同,股權設置有四種形式: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外資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對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設置國家股、集體股和個人股,而是按股東權益的不同,設置普通股、優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國證券市場設立之初的相關規定,既找不到對國有股流通問題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的制度性安排。
股權分置改革與國有股減持不同。減持不等於全流通;獲得流通權,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減持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開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後兩次進行過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於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來。此次改革試點啟動後,有很多投資者問,流通與減持有什幺不同?對此,法律專家的解釋是,減持不等於全流通,減持可以在交易所市場進行,也可以通過其它途徑,被減持的股份並不必然獲得流通權;而非流通股獲得了流通權,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減持。
什麼要改革
-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東有「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
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早已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塊「心病」。市場各方逐漸認識到,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隨著新股發行上市不斷積累,其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
首先是因股權分置形成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資產凈值的增減,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二級市場的股價。試舉一例,可以對「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價格增發2000萬股股票,由於是溢價發行,增發後每股凈資產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說,通過增發,該公司大股東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資產增值超過30%。其後該公司股價一直下跌,大股東卻毫發無損。可見,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有著「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
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觀上導致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
股權分置也扭曲了證券市場的定價機制。股權分置格局下,股票定價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還包括2/3股份暫不上市流通的預期。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導致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等。另外,股權分置使國有股權不能實現市場化的動態估值,形不成對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和增強資產增值能力的激勵機制,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產品創新也頗受制約。
我們該做些什麼
-不要以為自己股份少,說話沒人聽,便採取觀望態度。事實上「眾人拾柴火焰高」
流通股股東應當通過與非流通股股東「討價還價」,來尋找利益的平衡點
有了以前的經驗和教訓,此次改革採取了更加尊重市場規律的做法,規則公平統一、方案協商選擇,即由上市公司股東自主決定解決方案。方案的核心是對價的支付,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一定的對價,以獲得其所持有股票的流通權(所謂對價,指一方得到權利、權益、益處或是另一方換取對方承諾,所做的或所承諾的損失、所擔負的責任或是犧牲。目前,我國法律中還沒有明確「對價」概念。這次改革實踐中,「對價」往往指非流通股股東為取得流通權,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相應的代價,對價可以採用股票、現金等共同認可的形式)。首批試點大都選擇了送股或加送現金的方案,得到了多數流通股東的肯定。目前,第二批試點公司的方案正在陸續推出,送股方案依然是主流,但也出現了創新的方案,如縮股、權證等。
首家改革試點公司三一重工舉行臨時股東大會時,投資者李先生在現場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只持有1000股三一重工股票,但從公司公布改革方案後,他就開始認真研究,並數次打電話給公司表達他的意見,也得到了公司工作人員認真的接待。三一重工的方案由10股送3股改為10股送3.5股,正是聽取流通股股東意見的結果。李先生認為,很多投資者覺得自己股份少,說話沒人聽,便採取觀望態度,事實上「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都參與進來,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護。
這次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通過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之間的「討價還價」,尋找利益的平衡點。這種情況下,雙方的充分溝通就非常重要。首批試點中,試點公司通過投資者懇談會、媒體說明會、網上路演、走訪機構投資者、發放徵求意見函等多種方式,組織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進行溝通和協商,同時對外公布熱線電話、傳真及電子信箱。應當說,投資者參與改革的途徑還是很多的。
改革賦予流通股股東很大的話語權。清華同方的方案沒能通過就證明了其「威力」
不僅如此,流通股股東的投票結果也是決定性的。根據規定,改革方案要在股東大會通過,必須滿足兩個「2/3」,即參加表決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參加表決的流通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這一規定賦予了流通股股東很大的話語權,它的「威力」在首批試點中已經體現——清華同方的方案雖然總體上得票率很高,但由於流通股股東表決贊成率為61.91%,最終還是沒能通過。

『柒』 我國國有股減持開始時間、原因、現狀如何

國有股減持是一個艱巨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還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

國有股減持問題關繫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最主要的是國有股股東(即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與流通股股東(即股民群體)的博弈關系,博弈雙方都有兩種行為選擇:國有股股東的行為是「減持」或「不減持」,流通股股東的行為是「支持」或「反對」,博弈各方的支付函數由他們對其收益或損失的預期決定。如果全部都是按每股凈資產減持國有股,流通股股東的行為肯定是支持,國有股股東的行為可能是不減持或者是少減持,這樣達不到國有股減持的目的;如果是按市場價減持國有股,國有股股東的行為肯定是減持,流通股股東的行為肯定是反對,股票市場就會下跌,國有股減持就會夭折,同樣達不到國有股減持的目的。但是,本方案引進了國有股減持價格增加比率k,也就是改變博弈雙方的支付函數,也就使靜態博弈變為動態博弈,使靜態的納什均衡變為動態的納什均衡。

國有股減持開始時,減持價格是每股凈資產,流通股東的行為肯定是支持,雖然,國有股股東減持熱情不高,但是,受到社會保障資金缺口的壓力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減持動力的影響,國有股還是有一定數量的減持,隨著減持價格逐年提高,減持數量逐年增大,到達一定減持價位後,減持數量達到最大,然後又逐年減少,這是因為社會保障資金缺口壓力已經下降,同時國有股股東預期還有更高的減持價格,並且有些股票國家還需要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可以減持的股票數量也大為減少,實際上到真正意義的全流通時,市場壓力已經不大了。
有了國有股減持價格增加比率k,對股票市場的穩定有很大好處。雖然國有股減持開始的時候是以每股凈資產減持的,流通股股東熱情歡迎。但是,隨著國有股減持逐年展開,減持價格也逐年提高,流通股股東的熱情也會逐年下降,這就使得流通股股東也有一個理性預期,對二級市場的股票炒作就是一個限制,象億安科技那樣的炒作現象就會大大減少,國有股減持就像一個穩定器,使得中國股市平穩發展。
國有股減持價格增加比率k的大小對國有股全流通進程的長短以及股票市場的穩定有很大的影響,k太大了,國有股全流通的時間可能會縮短,但是,市場穩定難以保障。我們認為k為10%比較合適,如果k為10%,十五年後減持價格是每股凈資產的4.17倍,二十年後減持價格是每股凈資產的6.73倍,也就是說十五年到二十年後國有股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流通。
4.能使上市公司國有股從減持到全流通平穩過渡,避免股市的劇烈波動。
本方案應用了期貨投資理論中利用基差套利的原理。在期貨投資中,如果期貨價格大於或小於現貨價格,它們之間的差額就是基差,期貨投資者就可以期貨做空買入現貨或者期貨做多賣出現貨進行套利,因為隨著期貨交割期的臨近,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將趨向統一。本方案國有股開始減持當年,i=0,即減持價格就是每股凈資產,以後每年增加,這種變化是比較緩慢的,有利於流通股股東的適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會利用自身的調節能力,使得上市公司國有股從開始減持平穩過渡到全流通,避免股市的劇烈波。動。過去解決內部職工股的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本方案並不規定減持年限,而是規定一旦上市公司國有股減持價格大於或等於股票的市場價格,公式立即不適用,即就在這只股票上,在那時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流通,這本身就是對不同的股票進行不同處理。例如,有些戴ST或PT的虧損股票,國有股減持就可能在該股票上提前實現全流通,這不僅在股票市場上倡導理性投資,而且也為虧損股的資產重組提供了市場運作平台。有些學者提出對不同公司採取不同方案,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理論上可能行得通,但實際上沒有可操作性,因為那樣,就會引發各種「尋租」,反而不能實現股票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
總之,國有股減持還必須考慮到市場的承受能力,在操作的實施當中,必須要求進行「軟著陸」,並且以減持價格為核心,國有股以每股凈資產開始減持,以後每年增加減持價格,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調節國有股減持數量,使其逐漸從小到大,達到一定減持價位時,減持數量達到一個峰值,然後使其逐漸從大到小,最終平穩實現國有股全流通。

『捌』 華天科技一季報控股股東怎麼減持了1389萬股

黃鑒科技一居住股股東減持可能由於由於股東有流動資金的需要才進行了減持

『玖』 大股東集體減持首次公開發行的股份是不看好公司發展嗎

新股上市後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一般限制時間一年和三年,在這時間之前股東不可以賣出股票,但是我們發現很多新股解禁期到來後很多大股東都會出現減持公司股份的現象,那麼是不是代表大股東並不看好公司後期發展呢,下面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純屬圈錢的上市公司每天上市公司審核的公司很多,發審委對於上市公司是否為了圈錢還是真的融資來發展自己公司,這個在審核中也無法判斷,所以上市公司中存在很多為了純圈錢的上市公司,不然也不會存在很多上市公司一上市幾個月後業績就開始大變臉了,或者上市後幾年時間就又賣殼的意願,具體是哪些公司這里就不方便具體列舉了,所以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句話仍舊適用於A股市場,所以這類上市公司股東一到解禁期後就開始大量賣出股票套現也屬於正常的事情。總結:一般上面幾大理由是大股東集體減持首次公開發行的股份,可能還存在其他次要的原因,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閱讀全文

與金能科技股東集體減持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泰柏瑞量化明選基金本周啟航 瀏覽:327
原油價格對俄羅斯影響 瀏覽:267
tft交易體系 瀏覽:430
招商銀行外匯入帳時間 瀏覽:444
0擼理財 瀏覽:922
國際股票大佬 瀏覽:835
康奈股票 瀏覽:458
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 瀏覽:775
2019年4月18號鋁錠價格 瀏覽:783
股票配號和中簽 瀏覽:559
期貨滑點厲害 瀏覽:570
電廠投資估算 瀏覽:557
美年股東投資 瀏覽:890
麥田英語融資 瀏覽:192
理財產品電銷 瀏覽:479
私募基金2019持股 瀏覽:414
基金星期天更新收益嗎 瀏覽:517
000851是什麼類型股票 瀏覽:833
誠邁科技主力資金流向 瀏覽:165
股市有多少支股票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