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瞎說啊:長期我看好,短期我也看好!周五我就全倉進的!因為周三新聞說我過專已經有生屬產4G中轉站的產品問世,周四還有個啥新聞拉,忘啦.有些地方說的有出入,請原諒啊!我是買過後就忘啊!反正我覺得它好!嘿嘿
㈡ 中國聯通混改是怎麼回事
中國聯通混改不僅引入了包括結構調整基金、中國人壽、BAT、京東、蘇寧等國版有和非國權有的戰略投資者,還進行了員工持股試點,引入資金總額高達779.14億元。其中,向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不超過約617.25億元,向結構調整基金協議轉讓股權獲得價款約129.75億元,向核心員工授予限制性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約32.13億元,真正形成多元結構的混合所有制。
㈢ 怎樣寫中國聯通5_6月份的股票分析報告
2009-06-08】 公司擁有GSM網路,截至08年底,公司已與69個國家和地區的133個運營商開通了國際漫遊來訪業務,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46個運營商開通了GPRS國際漫遊出訪業務,GSM交換機容量比上年增長38.1%,GSM基站總數比上年增長35.3%,GSM網路系統接通率由年初的93.33%提高到12月的94.44%;08年實現移動業務收入66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移動用戶平均每月每用戶通話分鍾數(MOU)為246.4分鍾,移動語音業務平均每用戶每月收入(ARPU)為42.3元。09年1月股東大會批准以64.3億元的價格收購聯通集團和網通集團的相關電信業務和資產,分別為,網通集團目前在南方21省、市(區)經營的固網業務和聯通集團在四川省和重慶市經營的本地固話業務及其與業務運營相關的債權和債務;聯通集團在天津市擁有的本地固話資產以及經營的本地固話業務及其相關的資產和負債;網通集團通過其下屬子公司在北方10省、市(區)擁有的北方一級干線傳輸資產以及聯通集團持有的聯通興業科貿、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和聯通新國信通信三家電信服務子公司100%的股權;還將向聯通集團租賃南方21省的固網資產,租賃的初始期限為兩年,2009年度的租賃費為20億元,2010年度的租賃費為22億元。通過收購聯通集團和網通集團的相關電信業務和資產後,公司的綜合實力大大提高。 3G時代的直接受益者。聯通集團於2009年1月7日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的WCDMA第三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許可,經工信部批准 ,聯通集團授權公司持有的下屬公司-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在全國范圍內經營WCDMA第三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截至2007年底,全球WCDMA用戶以接近1.8億戶的數量,占據3G用戶總數的70%。09年,公司將牢牢把握3G發展機遇,集中資源,盡快建立公司在3G領域的競爭優勢,09年年底前,公司將在全國284個城市提供3G服務;計劃三年內聯通3G業務用戶占市場總額20%,並取得整體市場佔有率的三分一,預計到2011年2G+3G人口覆蓋率達96%。 二級市場上, 該股自去年11月份探明階段性底部後,股價維持反復箱體整理格局,在股指的持續反彈走勢較為滯後。近期該股在向上突破箱體後,順勢進入回抽確認期,調整較為充分。公司融大盤藍籌、大股東增持、基金重倉、3G等多種題材於一身,經過充分的蓄勢後有望醞釀補漲行情,建議關注。 【出處】九鼎德盛【作者】
㈣ 中國聯通"沃"STP戰略研究
請問你是在哪裡看到的業務,由於各地市政策不一樣,建議你可咨詢你看到辦理以上優惠活動的相關客服了解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㈤ 中國聯通股票分析論文
(1)獲WCDMA3G牌照:聯通集團於2009年1月7日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
和信息化部發放的WCDMA第三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許可,經工信部批准
,聯通集團授權公司持有的下屬公司—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在全國范圍
內經營WCDMA第三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09年,公司將牢牢把握3G發展機遇
,集中資源,盡快建立公司在3G領域的競爭優勢,09年年底前,公司將在全國
335個城市提供3G服務;計劃三年內聯通3G業務用戶占市場總額20%,並取得整
體市場佔有率的三分一,預計到2011年2G+3G人口覆蓋率達96%;截止09年10月
末,3G用戶累計到達數102.1萬戶。
(2)WCDMA規模優勢:WCDMA源於歐洲和日本幾種技術的融合,其優勢在於G
SM的廣泛採用,能為其升級帶來方便。WCDMA最大的優勢在於其產業鏈的成熟度
。西歐、日本、亞太等區域的領先運營商在網路部署、業務規劃、用戶發展上
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可以為中國運營商在網路部署和運營中所借鑒。截至20
07年底,全球WCDMA用戶以接近1.8億戶的數量,占據3G用戶總數的70%。截至0
8年3月,全球94個國家已部署了211張WCDMA商用網路,佔3G網路總數的72%。截
至08年5月29日,有超過1100款WCDMA終端和637款HSDPA終端。
(3)擁有GSM網路:截至08年底,公司已與69個國家和地區的133個運營商開
通了GPRS國際漫遊來訪業務,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46個運營商開通了GPRS國際
漫遊出訪業務,GSM交換機容量比上年增長38.1%,GSM基站總數比上年增長35.
3%,GSM網路系統接通率由年初的93.33%提高到12月的94.44%;09年1-9月完成
通信服務收入人民幣531.2億元,移動業務平均每月每用戶通話分鍾數(MOU)為
251.3分鍾,平均每月每戶收入(ARPU)為41.6元。09年11月份統計期間內業務發
展數據:2G用戶累計達14,420.5萬戶,本月凈增60.5萬戶;3G用戶累計到達數
182.2萬戶,本月凈增80.1萬戶;固網業務本地電話用戶累計到達數10,493.2萬
戶,本月凈增-125.2萬戶;寬頻用戶累計到達數3,833.1萬戶,本月凈增32.5萬
戶。
(4)固網業務:09年上半年固網寬頻用戶累計凈增483.2萬戶,用戶總數達
到3491.3萬戶,ARPU為60.2元,同比下降13.5%;本地電話用戶累計流失111.8
萬戶,用戶總數達到10845.2萬戶,固網非語音業務收入占固網通信服務收入(
不含初裝費)的比例達到47.2%,本地電話業務期末用戶達到10845.2萬戶,AR
PU為32.0元;已與160多家境外運營商建立業務合作關系,提供國際語音、國際
專線、國際數據、國際互聯網等各類國際產品服務;1-9月固網業務按可比口徑
完成通信服務收入人民幣616.5億元,其中寬頻服務收入人民幣186.1億元,為
去年全年寬頻服務收入人民幣216.2億元的86.1%,寬頻用戶業務平均每月每戶
收入(ARPU)為59.5元。
(5)3G業務:公司於09年1月7日獲得3G(WCDMA)運營牌照後,全力推進3G
網路建設和業務運營准備,網路已形成規模覆蓋,5月17日,公司如期在56個
城市正式啟動3G試商用友好體驗,截至09年8月,公司試商用友好體驗城市已達
到268個,09年內公司3G網路覆蓋城市將由年初計劃的284個擴大到335個;於0
9年8月28日,集團與蘋果公司就未來三年內iPhone手機合作銷售達成協議,並
將於2009年第四季度正式在中國大陸市場推出iPhone手機。
(6)64.3億收購母公司四大資產:09年1月股東大會批准以64.3億元的價格
收購聯通集團和網通集團的相關電信業務和資產,分別為,網通集團目前在南
方21省、市(區)經營的固網業務和聯通集團在四川省和重慶市經營的本地固話
業務及其與業務運營相關的債權和債務;聯通集團在天津市擁有的本地固話資
產以及經營的本地固話業務及其相關的資產和負債;網通集團通過其下屬子公
司在北方10省、市(區)擁有的北方一級干線傳輸資產以及聯通集團持有的聯通
興業科貿、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和聯通新國信通信三家電信服務子公司100%的
股權;還將向聯通集團租賃南方21省的固網資產,租賃的初始期限為兩年,09
年度的租賃費為20億元,2010年度的租賃費為22億元。(先決條件已滿足,自0
9年1月1日至交割日,目標業務和資產所帶來的經營性損益,由聯通運營公司單
獨擁有和承擔;交割日後,目標業務和資產所帶來的損益由聯通運營公司單獨
享有和承擔)
(7)產業投資基金概念:公司實際控股的聯通紅籌公司是一家同時在香港、
紐約兩地上市的公司,聯通紅籌公司為公司提供了境外融資渠道。公司持有中
國聯通(BVI)有限公司82.09%股權,而BVI又持有中國聯通股份有限公司(0762.
HK)77.33%股權,因此公司實際持有中國聯通H股62.80%股權(韓國SK電訊於07年
8月20日擬全面轉換可換股債券,公司間接持有的聯通H股股權比例將由目前的
62.80%變化為58.64%)。
(8)外資合作概念:聯通紅籌公司和西班牙電信已於09年10月完成相互向對
方作出相當於10億美元的投資,實施方式為西班牙電信以每股11.17港元的價格
認購69391.2萬股新聯通股份,對價為西班牙電信通過其全資子公司Telefóni
ca Internacional S.A.U.以每股17.24歐元的價格向聯通紅籌公司轉讓4073.0
7萬股西班牙電信庫存股作為出資。交易完成後,聯通紅籌公司持有西班牙電信
已發行股本中約0.87%的股份,而西班牙電信間接持有聯通紅籌公司已發行股本
的比例將從約5.38%增至約8.06%;雙方同意建立戰略聯盟,以基於相互的網路
、業務模式和經驗進行合作,藉以加強彼此的業務。
(9)增持股份:截至09年9月23日,聯通集團本次增持計劃已實施完畢。在
2008年9月24日至2009年9月23日期間,聯通集團累計增持本公司股份6542.78萬
股,佔中國聯通總股本的0.31%(其中08年9月24日增持公司股份4999.99萬股,
截止08年末增持6542.78萬股)。本次增持後截至目前,聯通集團持有公司股份
1293974.62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61.05%。
㈥ 聯通混改 國家持股多少
聯通混改消息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分析人士預計,中國聯通或將引入BAT等互聯網巨頭參與混改,中國版「軟銀移動」雛形初現。但國資很難放棄在聯通的控制地位,外部資本的佔比並不會太高。 10月9日晚,中國聯通發布公告稱,聯通集團被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試點事項,大股東聯通集團正研究討論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目前尚未得到最終批准。 消息公布後,中國聯通A股及H股股價自10月10日開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幅。其A股股價11日也迎來年內首個漲停,截至昨日收盤累計漲幅達19%。 BAT或入局 聯通公告提及,9月28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主持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相關工作。東航集團、聯通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中國船舶等中央企業負責人就列入第一批試點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實施方案做了詳細介紹。 中泰證券分析師程嬌翼認為,此次混改是由發改委牽頭,有望突破國資委牽頭時混改僅在子公司層面的力度,民營資本有望進入主業,參與總公司層面的改革。 而受制於體制制度,中國聯通在業務創新和人才激勵機制等方面都不盡如人意,並沒有將擁有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收入,在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實力也落後於大型互聯網公司。 與之相反,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在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實力雄厚,對用戶的行為數據又非常渴望,但卻苦於缺少這些數據的有效入口。若大型互聯網公司能夠入股聯通,參與部分經營決策,聯通在業務創新和人才激勵機制上都將獲得非常大的靈活度和提升,推動其所擁有的資產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效益。 基於這些原因,程嬌翼預計BAT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很有可能參與此次聯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雙方通過合作可形成優勢互補,發揮協同作用,打破原有僵化的運營體制、激發創新人才活力,提高運營效率,最終推動聯通資產價值重估。 事實上,中國聯通高層2014年就曾表示,可能會在創新型業務領域,及增值業務領域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並且已有所行動。當時馬雲入股中國聯通的傳聞甚囂塵上,但最終無疾而終。 聯通混改動力 從整個電信行業來看,程嬌翼稱,中國移動的凈利潤佔比長期維持在高位,獨吞80%電信運營市場利潤。一家獨大的趨勢愈演愈烈,電信運營市場的失衡不斷加劇。 為加強對電信領域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的監管,推動資源共享,國家近幾年積極引進民營資本進入電信行業,以發揮民營資本在電信運營行業中的「鯰魚」效應,增添整個市場的競爭活力。 中泰報告稱,2013年12月至今,工信部向42家虛擬運營商頒發了牌照。但真正推出業務的卻不到一半,而批零倒掛等問題又導致虛擬運營商鮮有盈利。奄奄一息的「鯰魚」,根本無法成為真正的攪局者。 從中國聯通自身業務來看,受4G業務開展緩慢等因素的影響,中國聯通的營業收入從2014年開始呈持續下降的態勢。在凈利潤方面,從2013年開始歸母凈利潤的增幅持續下降,並於2015年開始出現負增長。 2016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人民幣4.4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80.62%。程嬌翼認為,公司依然處於從去年四季度的虧損狀態中逐步恢復的特殊時期,位於業績虧損的邊緣,亟需通過變革來改變公司經營不利的局面。 因此,發改委選擇將聯通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試點可謂現階段打破電信運營行業發展不平衡狀態的最優選擇。 2005年,軟銀集團從沃達豐集團手中收購了沃達豐在日本的運營公司VODafoneKK。起初,由於信號不好、服務體驗差,沃達豐日本的市場份額很小,整個公司都籠罩在瀕臨破產的陰霾之中。 為扭轉沃達豐日本的這一頹勢,軟銀集團冒險將公司改名為軟銀移動,並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加大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網路質量。同時,從終端定製、移動應用和營銷整合等多個方面入手,最終在日本移動市場獲得了極大成功。 程嬌翼認為,目前,中國聯通在發展中面對的主要問題和沃達豐日本類似: 4G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力度遠遠落後中國移動,自身資產負債率過高,投資能力弱。 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不力。 應用不夠豐富,用戶粘性不足。 中泰認為,若互聯網巨頭能夠入股中國聯通,可以有效解決上述三個問題,逐步提升資產效益,打造中國版的「軟銀移動」。 外部資本佔比不會太高 但是,電信服務影響國計民生,運營商的關鍵數據仍需國有控股保證,外部資本能在多大程度上介入聯通混改,仍不容樂觀。 澎湃新聞援引接近中國聯通的內部人士對稱,引入民企資本,可能也會學習互聯網企業的做法,更市場化,「但不認為外部資本會取得控股地位,運營商的一些關鍵數據還是需要國企控股來保證的。」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也表示,「基礎電信服務領域引入外資、民資,資本多元化,加強競爭,大方向是一定的,但國資很難放棄在聯通的控制地位,而且很可能還是超過50%股份的絕對控股。因此外資、民資能獲得的股份比例不會太高。」 相比之下,單獨拿出增值業務進行混改,則被視為一個阻力相對較小的方案。 付亮認為,聯通可以把雲服務、應用商店等旗下的增值業務拿出來混改,引入外部資本,最終實現融資,「但這種方案融資時間較長,融到的資金也較少,對聯通來說未必是最合適的。
㈦ 中國聯通公司的現狀、前景分析
我覺得前途很有限
1、我是一名原聯通合作代理商,合並前申請什麼促銷政策或者支持什麼的,能很快批復,合並後人浮於事,打個報告上去,半月沒有迴音,行還是不行總要給個說法啊,郁悶死了。
2、市場意思不強,本來聯通的市場意識就不好,合並了市場意識更不好的網通,現在就當自己是政府部門似的,和人家電信、移動的服務(無論是對代理商的還是客戶的態度)都沒得比了 。
3、3G方面,雖然聯通拿倒了 最成熟的3G技術WCDMA,目前國內3G有3個標准,TD-SCDMA(時分同步碼分多址)為中國移動自主研發的3G標准,目前已被國際電信聯盟接受,與WCDMA(寬頻碼多分址,聯通)和CDMA2000(電信),理論上說 建成後,聯通用戶可選擇的機型多(目前國外來的水貨3g大部分支持WCDMA),可是首先其資金有限,現在離建網遙遙無期。估計等其他兩大運營商建好了 ,大家都等的花都謝了 。
4、總體來說,就目前中國現狀,聯通肯定不會關停,但是作為聯通代理商也估計很難做(個人現在就是,郁悶的很那)。所以建議選電信的品牌,我覺得以電信一貫服務好,品牌意識強的優點,加上目前代理商很少的優勢,將來肯定很有前途。
㈧ 中國聯通聯合創始人簡介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聯通」)於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國網通和原中國聯通的基礎上合並組建而成,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境外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是中國唯一一家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同時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中國聯通主要經營固定通信業務,移動通信業務,國內、國際通信設施服務業務,衛星國際專線業務、數據通信業務、網路接入業務和各類電信增值業務,與通信信息業務相關的系統集成業務等。中國聯通擁有覆蓋全國、通達世界的現代通信網路,積極推進固定網路和移動網路的寬頻化,積極推進「寬頻中國」戰略在企業層面的落地實施。2009年1月,中國聯通獲得了當今世界上技術最為成熟、應用最為廣泛、產業鏈最為完善的WCDMA制式的3G牌照。2013年12月4日,中國聯通獲得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的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TD-LTE)經營許可,2015年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聯通發放了LTE FDD經營許可。至此,中國聯通成為擁有TD-LTE和LTE FDD兩種4G牌照的「雙4G」運營商,開始進入4G發展新階段。2015年,緊緊圍繞支撐服務「互聯網+」行動計劃、提速降費等戰略部署,全力加快4G和全光網路建設,持續提升信息通信服務能力;全面推出「沃4G+」、「為客戶提質計劃」等一系列為民、惠民的服務新舉措,在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服務民生方面邁出新步伐。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聯通全面實施聚焦戰略的起步之年。 中國聯通將全面深入貫徹落實「聚焦 創新 合作」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資源共建共享力度,加快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面實施為客戶提質計劃,著力構建行業發展新生態,為廣大用戶加快改善以4G為重點的網路覆蓋、提高服務質量,為各類企業及全社會提供優質的信息通信服務,提升國有資產運營效率,譜寫「十三五」時期發展新篇章。
㈨ 中國聯通混改方案究竟是什麼
中國聯通混改方案是國家發改委主導的國企混改首批混改試點項目,該方案最大的引入互聯網企業,方案還包括員工持股,牽涉到企業的治理機制,這些復雜的問題都為後續混改企業躺了一條路,是一個突破口。
一、企業混改的釋義:
企業混改就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目的不是為了混合而混合,是為了讓國企在改革中能夠增加競爭力和活力, 混合的目的是為企業打造一個符合現代企業治理的有競爭力能夠培養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治理體系。
國企改革被公認為我國經濟改革中最難的環節之一,難就難在各界在一些根本問題上缺乏共識。在新一輪以「混合所有制」為重要標志的國資國企改革中,雖然方向已定,但細節至今未明。在此背景下,如何落實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體路線至關重要。
二、企業混改的應用:
1、內部優化重組、改善組織結構,外部合作合夥、聯合兼並,實現股份制改制,通過交叉持股相互參股,構建混合型企業。開發新項目、組建新公司,實行股份制,盡可能形成混合型企業。
2、基礎好的股份制企業,通過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選擇A股、H股等境內外類別,選擇主板、創業板、中小企業板等不同渠道實現IPO。
3、通過股權的流轉、增持減持、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私募等方式優化股權結構,促進各類資本的融合。
4、繼續堅持和改進國有企業重組改制的成功做法,深化存續部分改制,培育優質資產推向市場,有條件的母公司可改制為控股公司或投資公司,大企業可以整合子公司爭取整體上市,放大資本功能。
5、通過合資合作、並購、參股入股等方式,吸納外資成為境外公司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