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學人雜志怎麼訂閱
淘寶網上代訂購的商家有挺多的,可以單季、半年或全年訂閱,一年的價格大約在 800 元左右。如果不介意時效的話,可以打包購買過期刊物,比訂閱更便宜。
《經濟學人》雜志國家允許引進,並沒有禁絕。但對內容控制比較嚴。需要同步訂閱紙質版找中圖就行,國家特許經營的。
有一些經濟學人亞太版的過刊。如果想走官方訂閱的辦法,最好事先寫封信問問。
(1)經濟學人集團擴展閱讀:
作為最知名的全球發行雜志之一,《經濟學人》傳閱了200多個國家,並擁有一批在全球范圍內有影響力的讀者:從基辛格到默克爾,再到比爾蓋茨和馬雲。據福克斯的采訪,比爾·蓋茨會把《經濟學人》一頁不落的讀完。
谷歌公司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曾盛贊《經濟學人》為思考全球問題的最佳指引。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也評價到:「這是一本非常高質量的雜志,是世界的窗口」。此外,包括奧巴馬、巴菲特等領袖人物都是《經濟學人》的忠實讀者。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地緣政治緊張,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在《經濟學人》發表文章《中美為何必須攜手抗疫》,呼籲全球合作,並表示世界正在步入一個各國和各國人民比以往更加相互需要的時代。
❷ 上海的公司有哪些
1、上海電氣集團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在香港H股上市,還擁有上海集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輸配電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被巴菲特雜志、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世界經濟學人周刊聯合評為2010年(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名第30位。
❸ 有名的財經類的雜志報紙有哪些
比較有名的財經類雜志報紙有:
1、《福布斯》(Forbes):是美國一本福布斯公司商業雜志。該雜志每兩周發行一次,以金融、工業、投資和營銷等主題的原創文章著稱。福布斯還報道技術、通信、科學和法律等領域的內容。福布斯雜志總部設於紐約市,它在美國商業類雜志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財富》和《彭博商業周刊》。該雜志因其提供的列表和排名而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國人列表(福布斯400)和世界頂級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福布斯雜志的座右銘是「資本家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
拓展資料
1、雜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雜志」的形成來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注重報紙的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一種新的媒體也就因這樣特殊的原因而產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出版的《學者雜志》。我國最早的中醫雜志——《吳醫匯講》,創刊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前後歷時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訂為一本,是類似年刊性質的中醫雜志。它的稿件是當時江南一帶的名醫所供給的,故名《吳醫匯講》。任何一種雜志以自己的「ISSN"(國際標准連續出版物號)進行出版。
2、雜志形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著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學者雜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
1703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雜志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雜志是佛蘭克林的《美洲雜志》和《將軍雜志》,都是模仿英國雜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資料來源:網路:雜志)
❹ 中國真正的經濟學家究竟有多少
我這樣說是不是表示筆者贊成,中國真正的經濟學家就像前一、二十年造成的「經濟學家滿大街跑」那樣,多得來實在是數也數不清楚的,當然亦不是,因為那是一種「社會錯覺」! 所以我的真正觀點是,中國真正的經濟學家肯定不止5個,但是也不會多到哪裡去,「若與真正的」這三個字一對號,肯定是「少數」甚至是「極少數」。 「經濟官」並非是「真正的經濟學家」,其中還不乏那些當官指定的、自己在學術上並沒有多大前途削尖腦袋往官場上鑽的「經濟官」,這些人離「真正的經濟學家」就更遠的了……就是因為有官帽子的光環和「掩護」,人們就錯將他們當成是「真正的經濟學家」。 過去我們社會容易產生的第二個「社會錯覺」是,有的人將凡是在前幾年在主流媒體上到處喋喋不休作指點江山的報告、並且壟斷了媒體話語權的經濟學教授錯認為是「真正的經濟學家」。的確是這樣,看一看有些經濟學教授那種離開了他們中國的改革是無法進行的架勢,實在是有點嚇煞人,不過現在人們都已經明白了,這是前一、二十年中國社會患上的一種名叫浮躁病反映,而且這些「經濟學教授」真還有點缺乏自知之明,拿出一副包打天下的架勢來,不管是不是自己專業的,是不是自己研究范圍的,什麼問題都敢說,什麼問題都敢開「葯方」……久而久之,由於媒體的「造神」功能和名人的累積效應,人們就錯將他們當成是「真正的經濟學家」。 過去我們社會容易產生的第三個「社會錯覺」是,人們往往將那些留過洋、懷有一肚子洋墨水的錯將他們當成是「真正的經濟學家」。這源於國民的崇洋症,「文化大革命」前,崇的是前蘇聯計劃經濟一套,改革開放後這一套不管用了,就出現了一批留美、留英、留日的「海歸經濟學人」,這原本沒有什麼不好的,吸取外國先進經驗嘛!然而有那麼一部分「海歸經濟學人」卻主張全盤西化,硬要在中國實施西方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放出種種謬論,什麼「代價論」,什麼「爛蘋果論」,什麼「冰棍溶化論」,什麼「社會財富向精英傾斜論」,正因為這些人「滿腹經論」且佔有媒體的話語權,再加上他們特有的「經濟社會地位」,正還唬住了一大批地方領導,依靠權力硬性實施再加上他們的種種荒謬理論,結果是沒有多久就將大部分國有企業「轉制」了,如今社會為什麼矛盾那樣凸顯,就是與這部分「海歸經濟學人」的「努力」和「貢獻」分不分的。想一想,這部分「海歸經濟學人」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經濟學家」嗎? 過去我們社會容易產生的第四個「社會錯覺」是,人們往往將那些善於「注釋」官方文件的「經濟學人」錯認為是「真正的經濟學家」。我這樣說,決不是意味不要「注釋性經濟學人」,而是說光是注釋是出不了「真正的經濟學家」的。是啊!這也是我們的社會一個弊端啊!我們社會的「注釋性經濟學」實在是太「興旺發達」的了,從開國起,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不管是有沒有巨大的副作用,我們的一些經濟學人除了會叫好、會歌頌之外還會什麼?所以中國的經濟問題往往是突然暴發性的,在暴發之前還是一派大好形勢,還是鶯歌燕舞,突然問題降臨了,往往將人搞得手足無措的。什麼原因?「真正的經濟學家」實在太少了,願意坐冷板凳進行問題研究、前瞻研究的「經濟學人」實在太少了。過去,我們的一些「經濟學人」喜歡攀附權勢,如今權勢要攀附但是更要攀附的是富豪、大款,削尖腦袋去做他們利益集團的代言人。顧雛軍現在是臭名昭著的了,然而想當初有多少經濟學界的「名流」爭先恐後地去捧顧雛軍的臭腳啊!我絕對以為,要讓我贊同上次在北京參加捧顧雛軍臭腳大會的「經濟學人」視為「真正的經濟學家」是無論如何不可能的。 那麼什麼樣的「經濟學人」是「真正的經濟學家」呢?我的觀點是,一是將經濟學作為學問來研究的,而不是將它作為自己陞官發財的敲門磚的;第二,不僅僅是「注釋性」,更重要的研究性的、創造性的;第三,對解決社會轉型期間的社會經濟問題有特出貢獻的;第四,關心民眾切身經濟利益,善於社會調查,自己的屁股完全坐在窮人這一邊的,而不是在富豪一根蠅子上弔死的;第五,不畏權勢,敢於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 (責任編輯:崔宇)共找到個相關網頁.
❺ 即將上市的中國交建是什麼公司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由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回司與中國路橋(集團答)總公司以強強聯合、新設合並方式組建,注冊資本45億元人民幣,資產總額近700億元人民幣。截止目前,集團擁有35家全資子公司、13家控股公司、20餘家參股公司、2家上市公司;擁有各類現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代化工程船舶800餘艘、陸用工程機械5600餘台(套)以及各類先進的勘察設計科研儀器和設備;共有員工7萬餘人,擁有一支由3位工程院院士、13位國家級設計大師、近10000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0000餘名各類專業人員組成的科技、管理人才隊伍。預計2005年集團新簽合同額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營業額將達到850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將大幅攀升。2009年,成功入選中國建築施工企業聯合會、《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中國資信評估中心聯合舉辦2009年(第五屆)「中國建築500強」,排名第二位。很牛的!
❻ 金融時報的易主日本
英國《金融時報》8.44億英鎊易主日本日經新聞
中新社倫敦7月23日電 (記者 周兆軍)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23日宣布,該集團旗下的英國《金融時報》以8.44億英鎊(約13.1億美元)的價格,被日本媒體公司日經新聞(Nikkei)收購。這也宣告培生集團對金融時報58年的所有權結束。
《金融時報》創辦於1888年,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財經媒體之一,由該報創立的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指數更是聞名全球。目前該報的發行量為72萬份,包括報紙和電子版,其中七成的讀者通過互聯網生成。2012年,《金融時報》電子版訂戶超過了紙媒訂戶。
在過去數周,培生集團一直在尋求出售《金融時報》集團,包括《金融時報》和數家關聯刊物,但此前盛傳與培生集團協商購買的是德國出版集團施普林格。
不過,最終成為《金融時報》新東家的是日經新聞。日經新聞集團創建於1876年,擁有以日本經濟新聞社為核心的數十家控股公司。培生集團首席執行官約翰·法倫23日表示,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為了延續《金融時報》在新聞和商業上的成功,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出售給一家全球性的數字媒體公司。
這筆交易的內容包括金融時報報紙業務、網路業務和數家關聯刊物,但並不包括金融時報集團位於倫敦的物業,也不包括其所持有的《經濟學人》集團50%的股權。
❼ 福布斯集團的福布斯集團
福布斯集團(Forbes Inc.)成立於1917年,距今已有87年的歷史。其旗艦刊物《Forbes(福布斯)》雜志,是美國最早的大型商業雜志,也是全球最為著名的財經出版物之一。
《福布斯》雜志的前瞻性報道為企業高層決策者引導投資方向,提供商業機會,被譽為「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福布斯》為雙周刊雜志,每期刊登60多篇對公司和公司經營者的評論性文章,語言簡練,內容均為原創。著重於描寫企業精英的思維方式,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倡導「企業家精神」;不停留在新聞事實的報道上,著力於洞悉新聞背景、把握動態信息和行業趨勢,深入探討和研究企業運作的經濟環境。福布斯雜志的口號為「永不停息」。
現任福布斯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斯蒂夫·福布斯先生(Steve Forbes),總是以敏銳的目光對美國經濟做出准確的判斷,他的文章因此被認為是美國經濟的診斷書。他同時也是《福布斯》雜志的總編輯。在每一期雜志上,都可以看到他為事實與評論專欄撰寫的評論。 「商業的目的是要創造幸福,而不僅僅是財富的堆積。」
——B.C.福布斯
20世紀初,蘇格蘭記者B.C.福布斯帶著夢想和追求來到紐約,試圖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城市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憑著過人的精明和智慧,不久他就成為全美首屈一指的財經記者。
然而,他的理想還不僅於此。1917年,37歲的福布斯獨立創辦了美國第一本純粹報道商業新聞的雜志,但他使用的報道方式卻和那個時代截然不同。他反對當時盛行的堆砌枯燥的商業數字的方法,堅持關注掌控企業的人們。
90年來,《福布斯》雜志一直以「關注實踐和實踐者」為口號,倡導企業家精神和創新意識。正是由於其明確的定位和獨特的深度報道,使《福布斯》成為今天美國主要商業雜志中唯一保持10年連續增長的刊物,其受眾群在商業雜志眾占據魁首,2003年達到500萬。
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福布斯》對中國的關注也不斷加強。《福布斯》帶著它的使命和定位來到中國。中文版秉承母刊倡導創業精神的一貫宗旨,為中國追求創業價值觀和自由企業精神的高層企業決策者打造創富工具。 福布斯與《財富》、《商業周刊》和《經濟學人》齊名,乃財經界四大雜志之一,影響范圍遍及全球,雜志內推選的排行榜更成為經濟潮流指標。
❽ Freedonia
Freedonia 弗里多尼亞
美國弗里多尼亞集團是專注於為商業決策提供與行業市場研究相關的數據和分析支持的調研企業。弗里多尼亞總部位於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並在中國北京設有分支機構。弗里多尼亞的研究報告經常被國際上重要媒體引用,包括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等等。
1960年,比爾·外斯共同創建了Predicasts公司。1985年,比爾·外斯帶領其他五名Predicasts公司的員工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創立了弗里多尼亞。2001年,弗里多尼亞專項調研公司成立,為客戶提供專項研究分析。2003年,建立了弗里多尼亞聚焦報告庫,以訂閱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更加精煉的行業見解。2005年,弗里多尼亞在中國北京成立了分支機構。弗里多尼亞的研究報告經常被國際上重要媒體引用,包括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等等。
❾ 培生教育集團的CEO
CEO資料
馬喬里·斯卡迪諾( S·斯卡迪諾(Marjorie Scardino)是培生集團首席執行官。
CEO成就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領導英國上市100強公司的女性。在美國《財富》(Fortune)雜志2002年評出的50位國際最有影響力女商人中蟬聯第一。被英國的《今日管理》雜志連續評為英國最強有力的女商人。2003年英國白金漢宮特授勛為爵士。
1997年就任培生集團(Pearson Group)首席執行官之前,斯卡迪諾是經濟學家集團(Economists)的首席執行官。
在她的領導下,培生集團由一個經營多種不同行業的多元化集團發展為全球最大的跨國教育與信息傳媒巨人。她對集團戰略化經營管理的傑出才能為她贏得了最佳女性管理者的聲譽,是歐美出版業最具影響力的管理者之一;
她於1985年出任經濟學人集團北美總裁,1993年任經濟學人集團首席執行官;在1985年前,她曾在Savannah, Georgia律師事務所任職,並與其先生一起創辦了曾贏得普利策獎的《喬治亞報》(The Georgia Gazette)。
瑪約麗·斯卡蒂諾女士同時是諾基亞公司的非執行董事,並在包括卡特中心、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等一些慈善或顧問性質的董事會任職。
馬喬里·斯卡迪諾(Marjorie Scardino)與記者阿爾伯特·斯卡迪諾結婚,育有3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