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三菱集團董事長

三菱集團董事長

發布時間:2021-05-12 23:15:05

① 日本三菱集團的創始人是誰

岩崎彌太郎是日本「第一財閥」三菱集團的創始人,他幼時生活在下層社會,由下級官員開始,逐步走上了經商的道路。由於經營官方的「土佐商會」成績卓著,後來他買下了商會,並改名為「三菱商會」,從事船運業。幾經周折,三菱不斷壯大,已擁有61艘汽船,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位的73%,成為海上霸王。岩崎彌太郎因病去世後。其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家業,使三菱又由「海上王國」變成了「陸上王國」。到1970年,三菱壟斷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已佔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1/10,被稱為日本「最強最大的企業軍團」。

1834年12月11日,岩崎彌太郎出生在四國安藝郡井口村的一個「地下浪人」的家庭。

1869年1月,因長崎土佐商會已被封閉,彌太郎由長崎調至土佐藩開成館大阪商會,7月被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1870年,土佐藩基於財務困難,決定縮小「大阪商會」。也正是這一年,明治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壓迫民間企業,決定大舉廢止藩營事業。彌太郎在這一年9月來到東京,與後藤等商談,決定9月底「大阪商會」脫藩自立,以「土佐開成商社」這一民間商社的名義繼續營運。但是新商會在正式開張時,商號卻不叫「土佐開成商社」,而稱「九十九商會」。這個商號取名於土佐九十九灣。

1872年1月,「九十九商會」改為「三川商會」。1873年3月,彌太郎又將「三川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正式向各界表明,三菱商會是他個人的企業。

三菱商會擁有原來隸屬於藩的商會財產以及汽船6艘、拖船2艘,庫船、帆船、腳船各1艘。彌太郎長久以來在官場服務,雖無大過,但也無所建樹。回想過去,彌太郎感慨萬千,他決心脫下官服,專心從事海運事業,准備大於一番,希望有所作為。

1869年,涉澤榮一被任命為大藏角租稅正(官員),即現在的國稅局長。當時,涉澤才30歲,他的上司是比他小一歲的伊藤博文。但是,涉澤在大藏省工作時,和他最默契的上司卻是井上馨。

1870年1月,涉澤等組織的郵政蒸汽公司成立後,毫不客氣地把許多民間的弱小船運公司擠到破產的邊緣,彌太郎的公司也受到很大的沖擊。

1873年日本發生政變,一直庇護三井、支援郵政蒸汽分社的井上馨等長州派政治家逐漸失勢。結果,井上辭去內閣職務,涉澤也跟著辭職。11月,大久保利通被任命為內務大臣。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大清帝國的台灣島。彌太郎積極向大久保利通請示承攬一切軍需輸送工作。大久保利通同意以771萬日元為政府購得13艘汽船,托與三菱。從這個時候開始,涉澤的郵政蒸汽公司與三菱商會的地位就顛倒過來了。侵台之役後,被郵政蒸汽公司視為命脈的補助金也被停掉。政府將郵政蒸汽公司的18艘船以225萬日元買下,連同政府所有的13艘幾乎不要代價地借給三菱商會。另外,政府又在1875年9月15日發布命令:每年給予三菱25萬日元補助金。

1877年,三菱共擁有61艘汽船,噸位高達35464噸,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數的一半以上,三菱公司一躍成為海上霸王。

從此,彌太郎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范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等。在三菱公司進行押匯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收在三菱倉庫之中。於是,三菱的匯兌、保險、運輸、倉儲等方面的利潤都成倍地增長,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與三菱公司相反,昔日對三菱不屑一顧的三井物產公司,在三菱的迅速擴張中受到猛烈的沖擊。

正當三菱獨霸海運,業務如日中天之際,涉澤榮一與三井物產公司的董事長益田孝商量,糾集敵視三菱的地方船隻、批發商、貨主,採取涉澤最擅長的合股方式,創立一家大型海運公司,企圖對「驕恣」的彌太郎進行反擊。

他們成立的新公司取名「東京風帆船會社」,投入資金36.6萬日元,董事長預定由海軍上校遠武秀行擔任,頭取(相當於總經理)由涉澤榮一的堂弟涉澤喜作擔任。

面對來勢兇猛的威脅,岩崎彌太郎也未敢怠慢。他迅速召開會議尋求對策。

在真真假假的輿論攻勢面前,涉澤在米業及銀行上早已一天不如一天,如第一國立銀行、抄紙公司等都連連虧損,加上謠傳四起,更使涉澤等人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

另外,彌太郎還開始秘密收購涉澤與三井派合股創立的東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彌太郎絞盡腦汁收購股票的策略成功,涉澤榮一的堂弟涉澤喜作被迫辭去頭取之銜。

涉澤雖在與三菱的競爭中敗得一塌糊塗,卻未徹底垮台,隨著局勢的發展,意外地得到了卷土重來的契機。

1881年,大久一派的當權者大阪重信被反對派排擠,被迫下台,而彌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殺。明治政府內部已無人能幫助彌太郎的三菱。而與三井息息相關的井上、同縣及伊藤等長州人物開始掌權。下野的大阪組織改進黨與政府相抗衡,彌太郎鼎力支持大阪的反政府運動。於是,形成「長州藩閥政府加三井」的聯盟對抗「大阪的改進黨加三菱」的局面。

對彌太郎而言,真正的龍爭虎鬥才剛開始。

就在政壇斗爭激烈,陷入一片混戰之時,涉澤榮一再度活躍起來。他指使心腹田口卯吉在《東京經濟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論三菱公司的補助金》的攻擊性文章。由於涉澤的推波助瀾,三菱越來越處於不利的地位。明治當局看到,若是彌太郎的財力和大阪的行動結合在一起,圖謀顛覆政府,那將是一件最可怕的事。1882年,明治當局計劃成立一個打垮彌太郎三菱公司的大海運公司,由涉澤出面,井上贊助、農商大臣品川負責指揮。

彌太郎在政府這一計劃出台前得到消息,立即提出「意見書」阻止,然而政府卻以一篇《辨妄草案》的長文加以駁斥。

就這樣,規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按計劃成立了。

這個公司採取涉澤最擅長的合股形式,其中260萬日元由政府投資,其餘由三井集合民間游資形成,共計總創業資本為600萬日元。

兩家公司為了搶乘客,搶業務,幾乎是「不擇手段」——共同公司企圖通過附贈禮品來吸引乘客;三菱公司也不甘示弱,不惜把船費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

後來,兩家公司的競爭演變為降價競爭。最高興的還是乘客和貨主們,他們甚至威脅說:

「你們不多打折扣,我就去坐別家的船。」

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彌太郎以堅定的信念、過人的謀略與共同公司角逐。

他既重視對方的變化,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也非常注意內部整頓。他將公司重新改組,精簡人員,削減開支,採取戰斗到底的姿態。他的心腹近藤廉平(後來的日本郵船社長)利用公司便箋寫私信,彌太郎發現後立刻給予處分:從他月薪(70元)中扣除15元錢。

當時有人諷刺說:

「近藤使用一張紙花了15元,近來物價實在太貴。」

盡管有人覺得彌太郎對屬下太苛刻了,但他的辦法卻的確使三菱走出了危機。

1884年,三菱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為100元。

與共同公司的競爭,三菱雖獲得了勝利,卻使它元氣大傷,三菱不得不停止香港至琉球間的航線,連三菱匯兌所也被迫停業。而共同公司也筋疲力盡,其股票在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無紅利的窘境,股價落到面額的2/3以下,持股人爭相拋售。彌太郎抓住機會,秘密收購這些拋出的共同公司股票。到1884年末,彌太郎已控制了過半數的股權。

1885年2月7日,岩崎彌太郎因飲酒過量,再加上日夜勞心,胃癌難愈,終於帶著無限遺恨撒手西歸了。他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他未竟的事業。

1885年10月1日,兩家公司合並成立日本郵船公司。共同公司出資600萬,三菱公司出資500萬。由於共同公司股份分散,加上許多股票早已被三菱秘密收購,實際的權力便掌握在彌之助手中,後來,這家新公司終於成為日本最大的公司。

② 日本四大財團的三菱財團

三菱財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岩崎彌太郎在土佐藩經營的運輸業務。岩崎彌太郎在1870年(明治3年)擔任土佐藩在大阪。
三菱財團市西區堀江設立的土佐藩藏屋敷(負責儲藏並販賣來自各地方大名的貨物的組織)中99家商會的領袖。次年,日本實行廢藩置縣,99家商會成為個人企業。於是岩崎彌太郎從土佐藩購買了三艘船隻,在1873年設立三菱商會,開始經營海運(後發展為日本郵船)和商貿(後發展為三菱商事)等業務。
此後,三菱商會將總部遷至東京,改名為三菱汽船會社和郵便汽船三菱會社等。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海運業,當時將外國公司和中小型運輸企業逐漸掃除,取得了日本海運業的壟斷地位。然而,不滿於三菱的壟斷和專橫的涉澤榮一和井上馨等人為了對抗三菱,從政府獲得資金,與其他反三菱勢力合作,在1882年7月成立了共同運輸會社,從1883年開始經營海運業務。三菱希望通過降價來打敗共同運輸,但是由於後者獲得了政府的支援,同樣採取降價策略進行對抗。經過兩年間慘烈的價格戰,三菱公司的實力受到嚴重打擊,甚至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當時的政府認識到這種不正當競爭的危害性,於是介入兩者的競爭,通過斡旋,將三菱公司與共同運輸進行平等合並,在1885年成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運輸企業「日本郵船會社。三菱財閥雖然失去了其核心產業海運業,但是依然通過人事掌握了日本郵船的經營實權。1885年彌太郎去世後,其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財閥的經營大權。岩崎彌之助將公司改名為は三菱社,並將1881年收購的
三菱財團高島煤炭和1884年租借的國營長崎造船所(後發展為三菱重工業)作為財閥的核心產業,試圖東山再起。
此後,財閥不斷擴大煤炭和采礦業的范圍,並在1887年從政府收購了長崎造船所,不斷擴展造船業。還在1885年收購了第一百十九國立銀行,開始向金融業延伸。1887年設立了東京倉庫。
根據1893年頒布施行的日本商法,三菱社改組為三菱合資會社。同時,彌太郎的長子岩崎久彌就任三菱合資的第三代總裁。當時公司設立了總務、銀行、營業、煤炭、礦山、地所等各個部門,實行分權體制,另外也擴大了長崎造船所,還設立神戶、下關造船所、麒麟啤酒等企業,進一步擴大了財團的經營規模。
1916年(大正5年),彌之助的長子岩崎小彌太擔任第四任總裁。財團廢除了部長制,根據行業設立了擔當事務理事。
1917年,成立了三菱造船、三菱造紙,1918年成立了三菱商事、三菱礦業,1919年成立了三菱銀行,1920年三菱造船分化為三菱內燃機製造和三菱電機等子公司。此後,隨著日本不斷發動戰爭,國內的軍工產品需求激增,三菱的產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二戰結束後,根據聯合國的方針,日本財閥全部被迫解散。三菱重工業、三菱化學等都被分割成三個公司。當時正病危的小彌太宣稱「我們最大限度地盡了國民的義務,回顧過去,並沒有什麼慚愧的事情。」。然而,此後三菱財閥的各家公司依然藕斷絲連,1954年(昭和29年),三菱財閥的主要企業的總裁和董事長等人為了互相交流信息和聯絡感情,開始成立三菱星期五會等非正式組織。
與戰前以三菱總社為核心的三菱財閥不同,戰後三菱系列的各家公司之間成立了平等的三菱集團。然而該集團的凝聚力比其他財團要更為緊密。尤其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期,三菱集團內的核心企業為日本的重化學工業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三菱集團核心公司
下列29家公司都是「三菱金曜會」成員:
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Asahi Glass Co., Ltd.)
麒麟麥酒股份有限公司(Kirin Brewery Co., Ltd.)
新日本石油股份有限公司(Nippon Oil Corporation)
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Tokyo Marine & Nichido Fire Insurance Co., Ltd.)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Nikon Corporation)
日本郵船股份有限公司(Nippon Yusen Kabushiki Kaisha)
P.S.三菱建築股份有限公司(P.S. Mitsubishi Construction Co., Ltd.)
三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Aluminum Co., Ltd.)
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三菱化工機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Kakoki Kaisha, Ltd.)
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Gas Chemical, Inc.)
三菱地所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Estate Co., Ltd.)
三菱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Motors Corporation)
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Heavy Instries, Ltd.)
三菱樹脂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Plastics, Inc.)
三菱商事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Corporation)
三菱伸銅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Shindoh Co., Ltd.)
三菱制鋼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三菱制紙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三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Logistics Corporation)
三菱綜合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Research Institute, Inc)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三菱電線工業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Cables Instries, Ltd.)
三菱東京UFJ銀行有限公司(The Bank of Tokyo-Mitsubihi, Ltd.)
三菱扶桑卡客車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Fuso Truck and Bus Corporation)
三菱原料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三菱UFJ信託銀行有限公司(Mitsubishi UFJ Trust and Banking Corporation)
三菱人造纖維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明治安田生命保險相互會社(Meiji Yasuda Life Insurance Company)

③ 三菱汽車前董事長益子修因病去世

日前,三菱汽車發布聲明稱,該公司前董事長益子修因心臟衰竭於8月27日去世,享年71歲。

實際上,不到一個月前,三菱汽車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加藤隆雄將接替益子修擔任董事長一職,但益子修仍將繼續擔任公司特別顧問。

據了解,益子修從2005年開始擔任三菱汽車CEO,2014年,益子修卸任三菱汽車總裁並開始擔任董事長。2016年,三菱汽車因偽造燃油經濟性數據而捲入丑聞,益子修再次開始擔任公司負責人。與此同時,益子修還與時任日產董事長戈恩進行談判,日產購買了三菱的三分之一股份,加入日產-雷諾聯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三菱集團的集團介紹

戰爭奠定家業
要追溯三菱集團的歷史,不妨從眾所周知的三菱標志開始。
三菱的標志源於兩個部分:「mits」表示「三」,「bishi」表示「菱角」,是當時岩崎家族的族徽「三段菱」和土佐藩主山內家族的族徽「三柏菱」的結合。
與其他家族企業不同,曾經發展為日本「第一財閥」的三菱集團並不是岩崎家族白手起家打造的,而是岩崎彌太郎從政府手裡接管過來的。
故事要從岩崎彌太郎的經歷說起。1834年,彌太郎出生在一個「地下浪人」家庭。這樣社會下層的身份,刺激了彌太郎為改善社會地位而不斷奮發圖強。
日本地少人多,擁有可耕作的良田是各級政府夢寐以求的事情。或許,商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一日與弟弟垂釣,面對著寬廣河面的彌太郎突發靈感:如果能在河岸築堤,攔河造田,一方面能夠抵禦洪水,一方面還能增加良田。有了這個想法,岩崎兄弟倆立即將申請方案向本藩郡公報批,並很快獲得批准。1864年,攔河造田大功告成,當年即獲糧、棉豐收。自此,河邊幾百公畝的田產給彌太郎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甚至為他撈到了「政治資本」:因造田有功,彌太郎被任命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級官員。明治維新後,又被從長崎調至土佐藩的開成館商會,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社會推崇商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擠壓民間企業的生存空間,決定廢止藩營事業。在這樣的歷史契機下,1871年,彌太郎完全接管了政府經營的「大販商會」,以「九十九商會」作為自己的商號,將商會里的船買下,開始經營大阪-東京、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這些船上的標志,就是今天的三菱標志。1873年,彌太郎將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自此,他徹底脫下官服,本著「以在野之心」的誠信精神,專心從事海運事業。
成立之初的三菱商會規模不大,不及三井商會,但憑借著良好的信譽,彌太郎給自己的事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873年,庇護三井商會的政治勢力失勢,三菱商會等到了翻盤的機會。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灣島,彌太郎借機向內閣大臣請示承攬一切軍需輸送工作。為保障運輸,日本政府用771萬日元買下13艘汽船借給三菱商會,同時,將其競爭對手的18艘商船也無條件的借給三菱商會。此外,每年還給予三菱25萬元的補助金。
1877年日本國內西南戰爭爆發,國務卿大久保利通決定,以15年分期貸款償還的方式,借給彌太郎345萬日元資金,購買10艘船,讓三菱商社全面協助軍事運輸。戰爭結束後,這些船被政府悉數送給了三菱公司。在西南戰爭的8個月時間里,日本政府用在船運上的費用高達1300萬日元,相當於戰爭總費用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被三菱公司收入囊中。當時,三菱擁有的汽船達到61艘,噸位高達35464噸,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數的73%,三菱公司一躍成為海上霸王。
不過,為了遏制三菱集團的過分膨脹,明治政府嚴禁三菱發展海運以外的事業。但這不妨礙彌太郎的野心擴張,他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范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等。在三菱公司進行押匯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收在三菱倉庫之中,藉此,三菱的匯兌、保險、運輸、倉儲等方面的利潤成倍增長。
家族地位之戰
19世紀80年代的日本政局動盪不已,這直接波及了三菱集團的命運。1881年,三菱集團的支持者,也是當權者大隈重信被反對派排擠,被迫下台,另一位彌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殺。這意味著,明治政府內部已經無人能關照彌太郎的三菱。
於是,三菱集團的形勢急轉直下,名譽掃地,在野的朝臣斥三菱集團是一夜暴富的國賊。同時,與三井集團息息相關的井上、同縣、伊藤等政治人物開始掌權。對彌太郎而言,捍衛家族地位的戰爭開始了。
為了遏制三菱集團聯合下台的官員糾集起來顛覆政權,1882年,明治當局計劃成立一家擊垮三菱公司的大海運公司。於是,由井上家族贊助,政府官員負責出面組織,一家規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就此誕生。在陸續吞並了幾家規模不大的帆船會社之後,共同運輸公司向英國訂購了最新式的船隻,所開設的航線與三菱公司完全一致。彼時的《東京日報》對此有這樣一段描述:「兩家公司一起由神戶出航之後,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船員與船長都綁上頭巾,不計成本,拚命將煤炭鏟入火爐中,雙方都不肯認輸,在海上進行馬拉松賽跑。到達紀州藩時,火爐內的火力強到煙囪燒得赤紅,船員卻不因煙囪可取代火爐的暖氣而高興,因為,當時船內已達灼熱難耐之溫,由陸地遙遙望去,好像看到兩只火龍在競速一般,情況十分可怕。」
為了客源,競爭可謂慘烈異常,兩家公司都不惜把船費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彌太郎將公司重組,裁撤冗員,削減開支以應對危機。這招著實有效。1884年,三菱公司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為100日元,而共同公司只有50元。雖說取得了表面上的勝利,但競爭讓三菱集團元氣大傷,不僅停運了香港至琉球的航線,所有的三菱兌換所也被迫停業。好在,共同公司也是損兵折將,其股票在1884年陷入毫無紅利的境地,持股人競相拋售。彌太郎抓住機會,秘密收購了這些股票,不久便控制了其過半的股權。當時的日本經濟十分頹廢,因此,為了提振經濟,由政府出面斡旋,1885年2月5日,兩家公司在運費、出發時刻、承包人、船員僱用等方面達成了臨時協定。
但是,因為飲酒過量,積勞成疾,岩崎彌太郎在簽訂協定的兩天後撒手人寰。他的弟弟岩崎彌之助登上了三菱集團的權力頂峰。
彌之助曾在美國留學,善於用全新的思維方式謀劃公司的前途與未來。首先,憑借三菱集團在共同公司所佔的股份,他大膽的將三菱商會的主體船運公司與共同公司合並,成立日本遊船公司,並巧妙地使這個新公司的控制權轉到三菱人手裡。
船運公司剝離出去之後,彌之助開始大膽向其他領域擴張。他在多地買礦,同時致力於金屬礦業的經營,為了運營礦產,他還大量鋪設坑道和鐵軌,大膽運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煤和銅礦業成為了彌之助時代三菱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
押寶礦產成功後,彌之助出人意料地將礦業收入反哺到造船業上,將長崎造船廠打造成為了「東方最大的造船廠」。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放鬆了對三菱的限制,允許它往銀行業發展。彌之助抓住機會,很快在金融業站穩了腳跟。所以,從20世紀初開始,礦業、造船業以及銀行業成為振興三菱的三大支柱。彌之助以此為基礎,帶領三菱不斷向房地產、綜合商社、鐵路、電機、重工業、制紙等多個方面進軍。
有評論稱,彌之助是明治中期經濟界人士中最現代化的經營者,他脫離了彌太郎時期的「官商」身份,舍棄過於專斷的做法,以組織人身份重新建設三菱,使原為「海上王國」的三菱轉為「陸上王國」,使新三菱成為龐大的企業聯盟。
家族制度終結
1893年12月,彌之助辭去三菱社長職務,將公司交給彌太郎的兒子岩崎久彌,令其擔任社長。同時,遵照彌太郎遺願,彌之助「清算」家產,不僅將岩崎家在三菱中所擁有的權益,全部劃歸久彌,還讓彌太郎一支成為家族的本家,自己一支僅為家族分支——分支所分得的公共財產只有本家的四分之一以下。
當時的全球商業世界是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資本家輩出的時代。順應趨勢,1893年,日本商法(舊商法)開始施行,三菱改組為合資公司。年僅28歲的家族第三代領導人岩崎久彌就任公司總裁。在其擔任三菱總裁的20多年,恰逢日本近代產業的興起與發展時期。
岩崎久彌實現了公司各事業多元化發展。他更積極地收購各地礦山,於1905年在神戶新辦了造船廠。通過參與商業區建設,久彌進一步進軍房地產業,涉足焦炭生產業務,並在朝鮮半島北部從事煉鋼業務。
1908年,為控製成本,岩崎久彌採取各項措施進行許可權轉讓,其中包括授予各部門一定程度的可自由利用資本的權力。這種制度的推行最終導致三菱合資公司被劃分為銀行部、造船部、總務部、礦山部、營業部、煤礦部等8個部門,這正是今天所謂業務部制度的前身。這一階段被譽為岩崎家四代經營中「起、承、轉、合」過程中「轉」的部分,是三菱走向「組織化」的歷史轉折點。
1916年,岩崎彌之助的長子——岩崎小彌太從堂兄久彌手中接過了三菱總裁的重擔,成為企業的第四代領導人。
小彌太是三菱組織化的真正實現者。他上任伊始,就讓三菱的各事業部獨立,通過公開募股,吸收岩崎家族以外的資本。為加強對各項事業的控制,1934年,小彌太將原三菱的造船、重機械、飛機等事業部合並,成立了「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之後,採用現代股份制,先後設立11家獨立的公司,每家公司公開出售一部分股票,而通過三菱總公司,小彌太對全盤事業保持了無可爭辯的控制權。二戰戰敗後,日本財閥被要求解散,三菱公司被分割成139個公司,且不許用「三菱」標志。但即使這樣,岩崎家族仍保有三菱各公司47.8%的股份。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放鬆了對日本的經濟管制,財閥集團借勢重新崛起。「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也於1954年獲得新生。但是,日本的《反壟斷法》規定,不允許某一股東持有公司50%以上的控股,家族股份比例不能超過5%,自此,家族控股、家族管理不復存在,三菱集團轉變為完全的股份制結構。
但這不妨礙三菱集團業務的飛速發展。重新集合的「三菱」旗幟下的品牌有日本郵船、三菱重工、三菱商事、三菱綜合材料、東京三菱銀行、三菱地所等28家公司。1969年,三菱旗下10個公司的銷售額差不多等於日本國家一年的預算。1970年,三菱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占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1/10。
目前,岩崎家族的後代已經不再擔任三菱集團的董事長,這一職位都是聘請職業經理人擔當。而且,岩崎家族坦承,經過研究發現,其家族中接近600個子孫里,沒有一個夠資格來領導三菱。

⑤ 三菱空調集團董事長是誰

上海三菱電機·上菱空調機電器有限公司(簡稱SAEC)是三菱電機株式會社和上海電氣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中日合資企業,作為三菱電機在全球的四大空調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在中國唯一的空調生產基地。三菱電機以創新的技術和人性化的高品質產品領銜業內,致力於為人類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全面開發了從家用到商用的空調系列產品,三菱電機空調正在以出色的技術和卓越的性能,成為業界值得信賴的品牌。

是個日本人,叫石勉黑。

⑥ 日本三菱的董事長是誰

我只知道三菱精工煙機灶具不是日本三菱
是假貨
冒牌的
日本三菱在中國沒出過抽油煙機和灶具不要上當受騙哦!

⑦ 三菱集團是家族企業嗎

三菱集團是家族性企業,創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雖然說它是家族性企業,但是有非一般的家族性企業,與大部分中國的家族企業又有區別,中國注重血緣的繼承,但三菱董事長並不是三菱家族的人,而是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因為經過三菱家族的研究,發現其家族在接近600個子孫里,他們覺得沒有一個夠資格來領導三菱。股市里常說股權分制,是指持有股票的人不一定有權管理這個公司,有權人不一定有股票。家族成員擁有所有權,但從外面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和經理)擁有管理權,這兩者應該分離。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能存活100多年的原因。

⑧ 三菱的ceo

董事長
佐佐木 干夫

法人代表董事兼總裁 小島 順彥

法人代表董事 增田 幸央
石橋 武
上野 征夫
龜崎 英敏
井上 彪
宮本 雅雄
水野 一郎
吉村 尚憲
松本 治雄
金井 義邦
小冢 睦美

董事 西岡 喬(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董事長)
谷口 一郎(三菱電機株式會社董事長)
有馬 龍夫
堤 富男

常任監查役
新開 友三

監查役 三木 繁光(株式會社東京三菱銀行 董事長,株式會社三菱東京Financial Group董事)
樋口 公啟(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株式會社顧問)
中島 茂(律師)
藤村 潔

執行董事頭銜
姓名
職務名稱

總裁 小島 順彥 創新業務總管,監查官

副總裁
執行董事 增田 幸央 總裁助理,資源・能源總管
守法經營主管,CIO
石橋 武 化學品部門CEO,中國業務總管
上野 征夫 關西地區總管
(兼)關西分公司總經理
國內業務總管
龜崎 英敏 行政擔當執行董事
(總管,經營規劃,公關,辦公樓規劃,CRO)
信息安全總管(CISO)

常務執行董事 櫻井 本篤 北美地區總管
(兼)美國三菱商事會社總經理
井上 彪 生活產業部門CEO
宮本 雅雄 機械部門CEO
武田 勝年 中國總代表
(兼)三菱商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兼)北京事務所所長
(兼)三菱商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
水野 一郎 行政部門董事(CFO)
吉村 尚憲 能源事業部門CEO
松本 治雄 新機能事業部門CEO
金井 義邦 中部地區總管
(兼)中部分公司總經理
勝村 元 機械部門COO
西澤 正俊 能源事業部門COO
木島 綱雄 生活產業部門COO
(兼)食品本部長
小冢 睦美 金屬部門CEO

執行董事 佐藤 達夫 航天航空本部長
三野 博 新機能事業部CEO辦公室室長
藤川 純太 關西分公司副總經理
片山 善朗 重電機本部長
武內 英史 財務主管
加藤 晴二 天然氣事業本部長
上田 良一 會計主管
小林 健 成套設備本部長
小松 孝一 創新業務中心主管
吉村 和美 美國三菱商事會社EVP
矢野 雅英 纖維本部長
寺村 元伸 駐雅加達辦事處所長
鍋島 英幸 經營企劃部長
伊與部 恆雄 行政部門董事
(秘書,人事總務,法務)
柳井 准 石油事業本部長
中原 秀 歐洲地區總管
(兼)歐洲三菱商事會社總經理
(兼)英國三菱商事會社總經理
(兼)荷蘭三菱商事會社總經理

安田 正介 機能化學品本部長
小宮 修 機械部門CEO辦公室室長
(兼)機械部CIO
永野 哲行 資材本部長
小島 信明 創新業務中心事業開發部長
藤井 明 糧食本部長
小野 誠英 有色金屬本部長
宮內 孝久 化學品部門CEO辦公室室長
衣川 潤 鋼鐵原料本部長
桑原 徹郎 吉隆坡分公司總經理

⑨ 國內的三菱電梯集團,有姓高地董事長嗎

沒有,三菱電梯是有限公司,不是集團。

⑩ 日本三菱總裁是誰

日本三菱重工總裁佃和夫
簡介:
佃和夫1943年出生於日本山口縣,曾在東京大學進行研修。1968年,他進入三菱重工,因工作勤奮、業績突出而逐步升遷至董事、常務董事。2003年,他實現了早年定下的人生目標——成為三菱重工株式會社社長。

佃和夫在成為社長的同時,也成了日本自衛隊不得不倚重的人物。因為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亦軍亦民的防務產品承包商。它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船舶、火箭製造商和石油、天然氣、火電、核電工廠開發商以及重型機械生產商。同時,它還是日本最大的軍火商,承包生產了日本防衛產品的30%。2000年,在世界軍工企業100強中,三菱重工排名第13位。

隨著日本走向軍事大國的步伐不斷加快,佃和夫與日本自衛隊高層的交往日益增多。2003年,佃和夫剛一上任,就為三菱重工迎來了一個開門紅——從防衛廳拿到了總額2800億日元的軍火訂單,居日本各軍工企業之首。

閱讀全文

與三菱集團董事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防城港市貸款 瀏覽:475
期貨交易的指令 瀏覽:679
公積金貸款可以貸幾成 瀏覽:606
外匯cctv 瀏覽:819
期貨大宗商品為什麼會停盤 瀏覽:302
易方達並購重級基金161123 瀏覽:254
期貨籌碼計算公式 瀏覽:142
白銀外匯投資 瀏覽:598
股票投資堂 瀏覽:636
期貨分時量峰如何判斷頂底 瀏覽:740
比較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瀏覽:591
如何查詢個人持有的基金凈值 瀏覽:777
貴州省鐵路投資公司 瀏覽:883
中國貴金屬交易所發展史 瀏覽:598
進口高純貴金屬材料 瀏覽:54
會理財的意思 瀏覽:124
紅棗期貨上市受益股票 瀏覽:745
陝西金葉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747
交易師多屏全推122 瀏覽:708
信託打包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