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流通股股東的介紹
非流通股股東是中國股市的特有概念,指「非流通股」的持有人。在中國股市中,非流通股包括國有股和法人股。
2. 限售股 和 非流通股 有何區別
1、概念不同
限售股是指以前的上市公司,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唯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
非流通股指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場上自由買賣的股票,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買賣,它可以通過拍賣或協議轉讓的方式來進行流通,這樣做了,必須獲得證監會的批准,交易才能生效。
2、包含內容不同
非流通股票:分為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內資及外資法人股、發起自然人股。限售股是指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中國A股市場的限售股,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類是股改產生的限售股;另一類是新股首次發行上市(IPO)產生的限售股。
3、期限不同
流通股是指可以在證券市場買賣交易的部分,也就是可以自由流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3. 上市公司為什麼還有非流通股
是由於我國大部分股份制企業都是由原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而來,在股份公司上市前原國企改制時產生的國有股以及法人股被做出不參與市場流通的特色形式股票。
在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許多企業改製成為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時,為了不讓國有資源流失以及保護公眾投資者合法權益同時又為了要尊重市場規律,從而對公司的股票做出了股權分置的辦法,被區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該兩種股票除了流通權不同以外,其他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完全一樣的,非流通股的流動形式主要以排放或者協議轉讓的方式來流通,前提是需獲得證監會的批准,交易方可生效。
(3)非流通股股東的優缺點擴展閱讀:
2005年8月23日9月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這意味著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異進入全面鋪開階段。
股權分置改革的作用:
1、為了貫徹落實股權分置改革的政策要求,適應資本市場發展新形勢;
2、為有效利用資本市場工具促進公司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從公司自身角度來說,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有利於引進市場化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形成良好的自我約束機制和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對於流通股股東來說,通過股改得到非流通股股東支付的對價,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得到了保護;
3、消除了股權分置這一股票市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有利於股票市場的長遠發展;
4、解決A股市場相關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對於同時存在於H股或者B股的A股上市公司,由A股市場相關股東協商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4. 上市公司為什麼分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
抄股權分置改革的游戲規則就是流通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的討價還價。最後確定的價格既不取決於成本,也不取決於期望,而是完全由雙方的討價還價能力決定。當然,也可能雙方都不滿足參與約束,因而博弈並沒有均衡解。
流通股股東是中國股市中的一個特有概念,就是參與中國股市的持有流通股的投資人。流通股股東是與非流通股股東相對稱。
非流通股股東是中國股市的特有概念,指「非流通股」的持有人。在中國股市中,非流通股包括國有股和法人股。
其中「國有股」包括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法人股」包括中資發起人股、社會法人股、外資發起人股。
股權分置改革的核心工作是使非流通股股東對流通股東做出違約補償(對價補償),以換取其持有的本不流通的股份「流通」的權利。
一般先是對流通股股東送股,這就出現了股改方案實施當日股票折價的現象。股改中非流通與流通股協商採取非流通股中拿出部分對價股和對價資金送與流通股股東的辦法,在非流通股流通上市那天實施方案,依據證券法相關規定大非小非解禁期到了,這些有條件限售股終於變成了流通股上市,流通股股東也獲贈了對價股份。
5. 關於非流通股股東的一點小疑問
1、非流通股股東一般是指公司的大股東,它放棄認股權,一是因為它可能沒有資金認購,二是它對公司的未來不看好,三是公司有特殊的規定。
2、這樣公司的股權不是稀釋了嗎:是的。
3、還是他們有別的打算:第一點已經回答。
4、能得到別的好處:這個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6. 非流通股股東是什麼
非流通股股東是中國股市的特有概念,指「非流通股」的持有人。在中國股市中,非流通股包括國有股和法人股。
其中「國有股」包括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法人股」包括中資發起人股、社會法人股、外資發起人股。
股權分置改革的核心工作是使非流通股股東對流通股東做出違約補償(對價補償),以換取其持有的本不流通的股份「流通」的權利。
一般先是對流通股股東送股,這就出現了股改方案實施當日股票折價的現象。股改中非流通與流通股協商採取非流通股中拿出部分對價股和對價資金送與流通股股東的辦法,在非流通股流通上市那天實施方案,依據證券法相關規定大非小非解禁期到了,這些有條件限售股終於變成了流通股上市,流通股股東也獲贈了對價股份。
7. 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有哪些利益沖突
一般來說沒有利益沖突,中國a股實行的是同股同權。但由於持股成本不一樣,流通股最少成本都要幾元錢,大部今要幾十元,有的甚至是幾百元,而大部分非流通股成本都低於流通股,有的原始股成本更是低至幾角幾分,這部分股票解除了限售,就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沖擊二級市場,套現離場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它有門路再去尋找下一個原始股,再來一個套現的輪回。
利益沖突的根就在這里。
8. 五大傳媒各有什麼優缺點呢
近日,隨著第二批試點公司的初步改革方案漸趨成形,市場短線在股權分置改革上的博奕趨向於激烈。
博奕的焦點是兩個。
一是長江電力、寶鋼股份的改革方案。在第二批試點公司中,最重要的無疑是長江電力和寶鋼股份。從股本、業績、市場地位來看,這兩個公司均足以稱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中流砥柱。可以這樣說,第二批試點是否成功,關鍵在於這兩個公司的方案能否通過。從目前情況看,長江電力和寶鋼股份的方案,均不甚令人滿意。如果持有流通股較多的主流機構動作能夠一致的話,方案博奕的結果,有可能會向好的方案發展。
二是權證究竟會運用到什麼程度。市場人士對權證的看法是有分歧的,從底層的聲音看,不認同的暫時居於上風。這里需要明確兩點,一是權證是一種遠期的對價形式,權證的出現,必然使得方案的即期對價部分減少;二是由於遠期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多,因此權證的實際對價價值在即期是不明確的。所以,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相對權證而言,顯然是由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即期對價更容易接受。因此,博奕的結果,權證可能並不會受到歡迎,而初步方案中包含權證的公司,可能會受到流通股股東要求增加即期對價的壓力。
到目前為止,股權分置改革對價的形式基本有以下幾種,分別是現金、股份、縮股、權證、大股東的持股承諾等。其中,縮股、權證和大股東的持股承諾屬於遠期對價形式,如果不與即期對價形式相組合,很難受到投資者的認同。而現金和股份兩個即期對價形式,各有優缺點。採用現金形式,投資者拿到的是真金白銀,但其缺點是,股價缺乏想像空間。採用股份形式,最明顯的優點是非流通股股東手中股份增加,持股成本下降,這對於套得比較深的投資者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同時,市場自動除權後,大的除權缺口容易帶來上漲空間,一旦上揚,非流通股股東籍由手中更多的股份,又能獲得更大的收益。所以,股份形式更受中小流通股股東的歡迎。周一,首家中小板公司公布了改革方案,中捷股份非流通股股東將向流通股股東每10股支付4.5股。另外,從各個消息渠道傳來的信息看,還有多個中小板公司的改革方案可能是由非流通股股東以股份形式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所以,中小板連續出現強勢品種,周一更是全面大幅上揚,也就有了最好的注腳。
9. 股權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為什麼成本不同誰的成本高收益高什麼叫同股不同權
股改的要害就是非流通股東送股給流通股東,以求換取上市流通權。原因就是非流通股東的持股成本是一元錢或比一元還低的價格,如果上市流通相對於幾十元的成本的流通股東來說是相當不合理的,所以股改。
只是非流通股東也是牙膏,你不擠它是不會往外出的,所以就有了討價還價的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