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IBM被收購了之後,又換了個新的名字,叫什麼
聯想正式宣布:完成對IBM 全球PC業務收購
專題: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
2005年5月1日(中國北京和紐約阿蒙克訊)—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HKSE: 992,ADR: LNVGY)與IBM(NYSE:IBM)今天宣布,聯想完成了對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的收購,這標志著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企業從此誕生。
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元慶說:「這筆交易的完成對聯想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標志著全球個人電腦產業新紀元的開始。新聯想將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最高品質、最具創新性的個人電腦產品及服務,為員工提供最佳的工作環境,同時也為我們的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聯想集團首席執行官Stephen Ward說:「憑借公司在品牌、世界級規模和業內領先的高效率等各方面擁有的強大競爭實力,新聯想已經成為全球PC領袖。聯想擁有領先的產品研發與產品創新能力、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以及遍布全球的分銷網路。加上我們與IBM獨特的合作聯盟,賦予了新聯想在全球市場上的強大競爭力。數周內,我們即將以新聯想的名義推出全新的產品。」
新聯想的強大實力包括國際知名的「Think」筆記本電腦品牌及中國知名的聯想品牌,為消費者和企業客戶提供優質專業服務的能力,以及在中國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IT市場上已經建立的領導地位。新聯想在中國個人電腦市場佔有三分之一的份額,在全球企業個人電腦市場上佔領先地位。
交易簡介
根據收購交易條款,聯想已支付予IBM的交易代價為 12.5億美元,其中包括約6.5億美元現金,及按2004年12月交易宣布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股票收市價價值6億美元的聯想股份。交易完成後,IBM擁有聯想18.9%股權。此外,聯想將承擔來自IBM約5億美元的凈負債。
IBM將錄得大約10億美元的稅前收入。這筆收入將在IBM發布的 2005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中披露。
此次收購的最終協議於2004年12月8日公布,於2005年1月27日獲聯想股東批准通過。收購完成表示最終協議中的所有重要條款完成。
在2005年3月31日宣布的另一項交易中,聯想引入全球三大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General Atlantic及美國新橋投資集團,同意由這三大私人投資公司提供3.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根據協議,聯想將向這三家私人投資公司共發行價值3.5億美元的可換股優先股,以及可用作認購聯想股份的非上市認股權證。有關這項交易需要召開的股東大會將在2005年5月13日舉行。
在獲得香港聯合交易所審批及聯想股東投票通過後,IBM之最終交易代價預期將為約8億美元現金及價值4.5億美元的聯想股份,此安排將按照目前建議的方案由聯想向IBM回購股份達成。
聯想管理團隊與董事會組成
新聯想管理團隊由來自雙方的高級管理人員組成。楊元慶先生獲任命為聯想董事會主席,接替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先生,任命即時生效。柳傳志先生獲任命為董事會非執行董事。前 IBM 高級副總裁兼IBM個人系統事業部總經理Stephen Ward先生獲任命為聯想首席執行官及董事會董事,任命即時生效。
另外,IBM已提名Robert W. Moffat Jr. 先生及周偉焜先生(Henry Chow)進入聯想董事會作沒有投票權的觀察員,任命即時生效。
在私人股權交易完成後,將有三位來自相關私人股權投資公司的代表加入董事會。
聯想還宣布朱立南先生獲任命為非執行董事,代替辭任董事會職務的曾茂朝先生。
協同效益與成本節約
是次收購較原計劃提前成功完成,充份表明交易與整合過程進展順利。客戶服務與產品供應等將保持日常狀態不會中斷。
聯想個人電腦的合並年收入將達約130億美元,年銷售個人電腦約1400萬台。Stephen Ward先生說:「我們希望從今天開始,就充分利用聯想和IBM 個人電腦事業部在客戶群、產品以及地域等方面的互補優勢,發揮協同和整合效應。」
公司預期協同效應既來自於采購和營銷成本優化,也包括在中長期,由新市場開拓及產品發布、生產製造優化和供應鏈整合所產生的協同效應。
IBM與聯想將結成獨特的營銷與服務聯盟,攜手合作,共同向前,聯想的個人電腦將通過IBM強大的遍布世界的分銷網路進行銷售。新聯想將成為IBM首選的個人電腦供應商,而IBM也將繼續為中小型企業客戶提供各種端到端的集成IT解決方案。IBM亦將成為新聯想的首選維修與質保服務以及融資服務供應商。
全球運營
聯想總部設在紐約的Purchase,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通過聯想自己的銷售機構、聯想業務合作夥伴以及與IBM的聯盟,新聯想的銷售網路遍及全世界。聯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員工。研發中心分布在中國的北京、深圳、廈門、成都和上海,日本的東京以及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
公司主要的個人電腦生產基地設於中國的深圳、惠陽、北京和上海。聯想的移動手持設備生產基地設於中國廈門。其他主要的製造與物流設施分別在美國、墨西哥、巴西、蘇格蘭、匈牙利、印度、馬來西亞、日本和澳大利亞等。聯想擁有龐大的分銷網路,在中國有約達4,400個零售網點為客戶提供服務。
Ⅱ IBM最大的股東是誰
藍海
Ⅲ IBM的創始人及其創業經歷
Thomas J. Watson,托馬斯。約翰。沃森,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創始人。1874年2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美國埃爾米拉商業學校。1896年進入美國「全國收款機公司」擔任推銷員,1914年進入計算製表記錄公司(CTR)任公司經理。1924年改計算製表記錄公司(CTR)為IBM公司,成為IBM的創始人。1956年去世。
老沃森是20世紀前半葉偉大的企業家之一。作為一名銷售天才,他說服商家們放棄分類帳簿,而使用穿孔卡這種原始的會計機器來計帳。他使 IBM 聞名遐邇。他給世界留下了一句箴言——「思考」。但是,把 IBM 推進計算機行業的,是他的長子小沃森。1956 年取代父親成為首席執行官後,他領導公司度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長期的、驚人的迅猛增長時期。他塑造的 IBM 是美國戰後繁榮時期最膾炙人口的成功故事——每當人們談到美國公司和「組織人」的話題的時候,他們的腦海里就會涌現出這家公司。到 1971 年小沃森離開 IBM 的時候,公司已經徹底擊敗了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和斯佩里-通用自動計算機公司(Sperry-Univac)這些計算機行業的競爭對手。無論是規模還是地位,它都超過了這些曾一度主宰美國商界的老牌大公司。在他任職期間,IBM 為股東創造的財富超過了商業史上任何一家公司——這一成就一直延續到 90 年代的牛市,《財富》雜志因此在 1987 年宣布沃森「或許是當代最偉大的資本家」。
Ⅳ 谷歌的創始人和IBM的創始人
兩位Google創始人,左為拉里-佩奇,右為謝爾蓋-布林。時光回到1998年,互聯網的狂熱達到了顛峰,網路正處於「信息爆炸」狀態,唯一的問題是怎樣去查找信息。此刻,兩名不為人所知的年輕的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在斯坦福大學的宿舍里經常一待就是一通宵,他們是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他們想出了在互聯網上尋找信息的方法,並決定放棄學業,將想法商業化。1998年9月,布林從一位斯坦福校友那裡順利地拿到了第一筆投資:10萬美元。依靠這10萬美元,在朋友的一個車庫里,布林和佩奇開始了谷歌的征程。
托馬斯•約翰•沃森
姓名(英文)Thomas•J•Watson
機構與職務:IBM創始人
出生年月:1874年2月17日-1956年6月19日
出生國家、地點:美國紐約
教育背景:畢業於美國埃爾米拉商業學校
職業背景:1956年去世
1924年,將(CTR公司)改名為IBM公司,成為IBM創始人兼CEO
1914年,進入計算製表記錄公司(CTR)任公司經理
1896年,進入美國「全國收款機公司」擔任推銷員
沃森1874年2月17日生於美國紐約州北部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父母是蘇格蘭移民。沃森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從父母的身上,他繼承了正直、踏實、認真、樂觀、崇尚個人奮斗等美國農民的優秀品質。沃森沒上過幾天學,17歲就開始了推銷員的生涯。後來掌舵IBM,使IBM的計算機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被人們譽為「計算機之父」。
名言(著作):「THINK」
托馬斯•沃森一生的經歷向我們演繹了一個典型的「美國夢」。一個蘇格蘭移民的兒子,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步一步地從不起眼的推銷員成為企業家,並最終創建了著名的IBM公司。在他的領導下,IBM不僅從一個中型公司成長為世界最大的企業之一,而且他還將IBM從機械製表機引入了計算機領域,並且在這一領域稱霸一時。小托馬斯•沃森則在其父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努力使IBM成長為真正的IT巨人。多年來IBM始終以超前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和獨樹一幟的產品領導著全球信息工業的發展。
IBM的創始人托馬斯•約翰•沃森是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1874年2月17日,他生於美國紐約州北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父親是來自英國的移民,靠伐木和種地謀生。雖然家境貧苦,但他們始終對生活有種樂觀的態度,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 沃森就是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從父母的身上,他繼承了美國農民許多優秀品質:正直、踏實、認真、樂觀、崇尚個人奮斗。 因為家裡窮,當時教育還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沒有上過幾天學,並且為了減輕父母負擔,他17歲就開始進入社會。替一家五金店老闆走街串巷推銷縫紉機成為他第一份工作。而在當時,推銷並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銷的經歷鍛煉了他,後來沃森在談到自己早年的辛苦,也說:「一切始於銷售,若沒有銷售就沒有美國的商業。」 剛開始,他對老闆付給他每星期12美元的工資還挺滿意。後來,他從另一個推銷員那裡得知,他實際上被老闆耍了,因為其他推銷員通常拿的是傭金,而不是工資,如果按傭金計算,他每個星期應得65美元。於是他憤而辭職,從此,他找工作再也沒有同意過「死工資」的報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謀生的目光投向「全國現金出納機公司」,因為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觀。而老闆帕特森是當時有名的「推銷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質朴勤奮的青年成長為一流的推銷人才。 他去拜訪公司分所經理蘭奇先生,結果被拒絕了,但是無論被怎麼打擊,沃森總是以微笑來面對蘭奇。被他的韌力打動,蘭奇決定給沃森一個機會,試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銷的經歷卻是慘敗的,沃森遭到了蘭奇的百般責罵和斥責,被罵得不知所措、面紅耳赤,羞憤難忍。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現出驚人的忍耐,在絕對服從中去學習。因為這就是推銷的職業訓練。 蘭奇是帕特森的優秀學徒,而沃森則成了最好的再傳弟子。從蘭奇那裡,沃森學到了很多,以後在IBM,沃森還經常對下屬們介紹蘭奇怎樣用實例去推銷產品,推銷自我。事實上,比起老師來,沃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年之後,他成為東部最成功的推銷員,25歲時,他取代了蘭奇的位置。1899年,沃森被提升為分公司經理。到1910年,他已經成為公司中僅次於帕特森的第二號人物。但在那以後,厄運又一次向他襲來。 帕特森是個專橫粗暴的人,他用優厚待遇來換取雇員的忠誠和服從。然而他也是個多疑的人,當總經理查爾摩斯忍無可忍對他進行反抗時,他立即解僱了他,讓沃森取代之。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戰戰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緊張,如果老闆不在,他就能發揮自如。1909年,在查爾摩斯的協助下,州法院以壟斷罪起訴了國民收款機公司。最後,沃森獲得了保釋,而帕特森入獄一年。 就在這段灰暗的日子裡,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終生伴侶珍妮特,用自己的技巧贏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銷」。沒過多久,兒子出生了,正在沃森最高興的時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卻認為沃森暗自培植親信,拉幫結派,盡管沃森努力為自己申辯,但毫無結果,無奈於次年4月憤而辭職。他立誓報仇,走出公司辦公大廈時轉身對一個朋友說:「這里的全部大樓都是我協助籌建的。現在我要去另外創一個企業,一定要比帕特森的還要大!」 然而,重新創業又談何容易。雖然帕特森給他一筆5萬美元的分手費,但沃森失去了生活保障,丟了飯碗,年齡也快40歲了。他只好帶著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兒子,去紐約闖盪。
Ⅳ 聯想收購ibm的,如何行使股東權利
聯想的收購是直接的股權收購,所以原股東的權益自然轉給聯想。
Ⅵ IBM合夥人 是什麼意思
股東的意思,但是沒有股票,只是年底有分紅,做到合夥人,差不多年薪都200w以上。 每個外資咨詢公司,都有合夥人。
Ⅶ IBM有幾大股東
記不清那本案例書上寫了 IBM大股東數量是12 , 具體的就不清楚了
google一下吧 英文應該有資料
Ⅷ 請問誰知道聯想集團有哪些股東比列分別是多少
聯想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國有企業,
聯想的全稱是聯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大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政府部門持有相當比例的股份。
中科院有一家控股公司,
擁有聯想57%的股份。
但2004年聯想公司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後,
該控股公司的股份降至46%。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2001年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目前擁有員工11200餘人,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聯想電腦的市場份額達27.7%(數據來源:IDC),從1996年以來連續6年位居國內市場銷量第一,並連續9個季度獲得亞太市場(除日本外)第一(數據來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聯想台式電腦銷量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費電腦世界排名第三。
1994年香港聯想上市的時候,整個公司一共是7.6億股左右,每股上市時的股價是1.33元,整個公司的市值大概是10億元。1997年,北京聯想的業務與香港聯想整合後,總股票數是16多億股,市值是39億元。由於我們這兩年不斷發展,業務做得越來越好,我們就將原來佔70%多的股份賣出一些給基金及國外投資人,這時候聯想集團控股公司這家國有企業所佔的股份,約為57%,海外公眾股就佔到了43%。而我們上市公司的總股數是74億股,股價也大大升高了,整個市值高達500億元。由於我們的業務發展良好,業績也越來越好,股價也隨之增加,股數也增多了。1994年上市的時候,公司的市值是10億元,到2002年時大約是50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我們的市值增加了50倍。(就在記者成稿時,聯想集團宣布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股權置換收購了IBM PC的整個業務,從而使聯想的股權架構發生了新的變化:聯想集團控股公司所佔股份從57%降至45%,IBM所佔股份為18.5%。)
Ⅸ ibm公司有哪些股東
只知道確認的是最大股東現在是巴菲特,其他幾個風投銀行貌似也是,比如高盛,摩根等
Ⅹ IBM的創始人是誰
IBM創始人老沃森
Thomas J. Watson,托馬斯。約翰。沃森,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創始人。1874年2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美國埃爾米拉商業學校。1896年進入美國「全國收款機公司」擔任推銷員,1914年進入計算製表記錄公司(CTR)任公司經理。1924年改計算製表記錄公司(CTR)為IBM公司,成為IBM的創始人。1956年去世。
老沃森是20世紀前半葉偉大的企業家之一。作為一名銷售天才,他說服商家們放棄分類帳簿,而使用穿孔卡這種原始的會計機器來計帳。他使 IBM 聞名遐邇。他給世界留下了一句箴言──「思考」。但是,把 IBM 推進計算機行業的,是他的長子小沃森。1956 年取代父親成為首席執行官後,他領導公司度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長期的、驚人的迅猛增長時期。他塑造的 IBM 是美國戰後繁榮時期最膾炙人口的成功故事──每當人們談到美國公司和「組織人」的話題的時候,他們的腦海里就會涌現出這家公司。到 1971 年小沃森離開 IBM 的時候,公司已經徹底擊敗了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和斯佩里-通用自動計算機公司(Sperry-Univac)這些計算機行業的競爭對手。無論是規模還是地位,它都超過了這些曾一度主宰美國商界的老牌大公司。在他任職期間,IBM 為股東創造的財富超過了商業史上任何一家公司──這一成就一直延續到 90 年代的牛市,《財富》雜志因此在 1987 年宣布沃森「或許是當代最偉大的資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