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個股都是尾盤拉紅算怎麼回事呢,比如近期的安泰集團,都是尾盤最後3分鍾內突然拉紅
資料:某生產企業為一般納稅人,2010年5月發生下列業務: 1銷售乙產品給某大商場,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不含稅銷售額80萬,另外開具普通發票,取得銷售甲產品的送貨運輸費收入5.85萬元。 2銷售乙產品,開具普通發票,取得含稅銷售額29.25萬元。 3將試制的一批應稅新產品用於企業基建工程,成本價為20萬元,成本利潤率10%,該新產品無同類市場銷售價格。 4購進貨物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付貨款60萬元,進項稅額10.2萬元,另外支付購貨的運輸費用6萬元,取得運輸公司開具的普通發票。 要求 1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 2計算增值稅進項稅額 3計算增值稅額,城市維護建設稅額以及教育費附加。
『貳』 我持有 股票不知道怎樣索賠
一、程序
證監會(局)立案調查—— 行政處罰告知 —— 股民准備索賠材料 —— 行政處罰決定書下達——法院立案——審判
1、調查時間一般6個月,最短的37天(雅百特),最長二年以上。一旦被立案調查,說明已掌握違法的初步證據,被行政處罰是大概率事件。
2、處罰是法院立案的前置程序,一般在處罰告知書或決定書下達後法院才會正式立案。
3、管轄法院: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實踐中,審判期限一審6個月以上,二審6個月以上。
4、股民索賠准備工作一般從上市公司公告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書之日起就開始了,因為立案調查後的交易會對股票索賠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立案調查後應及時與韓友維律師團隊聯系咨詢。
二、需要您做的工作
1、聯系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韓友維律師團隊登記(幫您評估計算索賠金額)
2、完成交易記錄的調取、委託材料簽字、郵寄
3、收取賠償款!
對於符合索賠條件的投資者,我們律師團隊有一套完整的指導材料給您,並幫助您完成所有工作。
三、幾個爭議較大的問題
1、關於揭露日。一般來說,上市公司自我更正日、證監部門立案調查日、新聞媒體公開報道日、調查結果(處罰)告知日都可以作為揭露日。揭露日以前賣出的股票、揭露日以後買入的股票都無法獲賠。
2、系統性風險。法律對之沒有具體規定,法院會根據同期大盤指數下跌的幅度,在計算損失時相應的扣除一定比例的系統性風險。各地法院標准不一,大致在50%--80%。
四、退市風險警示及立案調查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立案調查後,根據《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上市公司必須發布暫停上市風險警示公告,主要內容是公司存在被認定為「重大違法」而被退市的可能,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我們認為只是按照規定「例行公事」,從近幾年信披違規案件處罰情況來看,被認定為重大違法而退市的可能性非常小,一般都是責令改正、罰款、警告、市場禁入等,投資者不必太過在意。
立案調查期間,根據《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規定不得定向增發。如被行政處罰,主板中小板公司一般不會影響定向增發,創業板公司36個月內不得定向增發。
五、我們的經典案例
1、ST智慧(601519)索賠全國股民首例勝訴案:在投資者連續敗訴、撤訴的情況下,我們第一個勝訴。
2、安碩信息索賠全國股民首例獲賠案:我們率先與被告達成和解獲得賠償。且和解中確定的索賠標准在該案判決中被法院採納。
3、創興資源索賠案:提出的揭露日被法院認可,團隊代理的該案訴訟標的超過2000萬元。
4、辦理過的部分虛假陳述案件:大連控股、京天利、金亞科技、ST墨龍、神馬股價、ST昆機、恆順眾升、雅百特、祥源文化、鞍重股價、寶利國際、保千里、方正證券、北大醫葯、安泰集團、ST欣泰、五糧液...........等公司。
曾被《證券日報》、江蘇衛視、《財經雜志》、《經濟觀察報》、《野馬財經》等媒體多次采訪報道。
『叄』 怎麼知道一家上市公司它有負債
2013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已經收官,據Wind數據統計,2013年眾上市公司的財務費用大有吞噬凈利潤之勢,數據顯示,去年2000餘家上市公司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的佔60%,其中390餘家公司財務費用超過1億元,400餘家公司財務費用遠超凈利潤。
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財務費用中,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佔去了很大一部分。在以收付實現製作為記帳基礎的前提條件下,所謂支出應以實際支付為標准,即資金流出,標志著現金、銀行存款的減少。
目前,在兩市公司中,有2207家公司對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明細有表述,這2207家公司的利息支出共4103.15億元,需要注意的是,這2207家公司的凈利潤僅為9451.75億元,從這兩組數據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利息支出已經佔到這些公司凈利潤的近50%。
多家公司凈利潤虧損
仍有過億利息支出
記者通過Wind數據統計發現,在已公布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的2207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去年利息支出超過100億元,分別為中國石油230.81億元,大唐發電118.24億元,中國中鐵112.93億元,中國建築109.82億元,而利息支出超過10億元的公司更達61家。
據中國石油2013年年報顯示,2012年公司的利息支出為181.64億元,同比增加了49.17億元,如此計算的話,利息支出費用一項同比增加了27.07%。
據中國石油2013年年報表示,利息支出之所以增加主要原因是為保障生產經營及投資建設所需資金,集團有息債務增加,同時,年報顯示中國石油去年凈利潤為1295.77億元,利息支出占凈利潤的17.81%。
數據顯示,在發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的2207家公司中,有653家利息支出費用超過凈利潤。大唐發電名列前茅,其利息支出費用比凈利潤高出82.97億元,而中國鋁業、*ST天威、*ST鳳凰等均排名靠前。
據大唐發電2013年年報顯示,去年大唐發電的利息支出為118.24億元,與2012年的118.13億元相比基本持平,而公司去年的凈利潤僅為35.27億元,其利息支出高出凈利潤近3.35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有四家ST公司的凈利潤虧損,但其利息支出卻高的出奇。*ST天威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凈利潤為-52.33億元,而其利息支出卻為4.26億元,另外,*ST鳳凰去年凈利潤為-45.14億元,公司利息支出為2.19億元;*ST二重去年凈利潤為-32.07億元,利息支出為7.6億元;*ST銳電去年凈利潤為-34.46億元,利息支出為2.64億元。有分析師稱,上述公司的凈利潤或許就是被利息支出所積壓。
製造業1467億元利息支出
成「重災區」
據記者統計,在發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的公司中,來自於製造業的有近1500餘家,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一,電力行業以及房地產行業公司數量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對此,有分析師表示,去年經濟環境因素導致的企業貸款成本上漲,上市公司財務支出大幅上漲,電力、製造等產業受成本上漲,市場環境持續疲軟等因素影響,融資規模擴大,導致相應的財務費用也隨之上漲。另外,受企業快速擴張影響,部分公司支出猛增,財務費用也隨之上漲。
從上述統計可以看出,製造業這1500餘家公司去年共產生利息支出1467.47億元,佔2207家公司利息支出總額的35.76%,同樣高居榜首。
對於上述數據,有分析師指出,製造業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最高,原因在於製造業佔用資金大,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強烈,受融資成本上升的影響也最大,另外,因為製造業受宏觀經濟影響最大,出口下滑以及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直接導致了製造業企業的經營業績下滑,為了維持企業的生產經營,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數額開始增加,利息支出也隨之增加。
另外,該分析師還表示,財務費用和利息支出的增加,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會隨之下降,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股價也會受到影響。而利息支出的增加也導致了財務費用的增加。
從財務費用來看,2013年2474家公司共發生財務費用5870.95億元,同比2012年的2834.95億元增加了近兩倍。
數據顯示,2013年財務費用最高的公司中中國石油、大唐發電、華能國際、中國石化等公司依然排名靠前,其中中國石油以218.97億元的財務費用排名第一。
虧損近億元利息支出逾6億元 黔源電力稱財務費用吞噬利潤
公司在年報中坦言,居高不下的財務費用吞噬了經營利潤,而高額的借款導致了公司負債率高企不下
■本報記者 桂小筍
對於在2013年出現虧損的許多上市公司而言,報告期內公司的利息支出顯然已成為了公司的業績「黑洞」。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2013年虧損超過10億元的18家公司中,有16家公司當期的利息支出超過1億元,其中,有3家公司當期的利息支出超過了10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一些公司的虧損額度及利息支出數額都不及上述16家公司,但是,從兩組數據的對比中,卻可以讀出另類的味道。例如,黔源電力2013年年報的虧損額度為9910萬元,但同期公司的利息支出卻高達約6.2億元。公司在年報中坦言,居高不下的財務費用,吞噬了公司的經營利潤,而財務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即是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拖累利潤
Wind數據統計顯示,共有203家凈利潤虧損的公司披露了利息支出數額,這些公司在2013年的虧損總額約為740億元,而當期這些公司的利息支出總額約為241億元。
雖然有一些公司的利息支出與虧損額度相比,顯得「九牛一毛」,但是,其中也不乏利息支出金額與凈利潤虧損額度相比反差明顯者,黔源電力就是其中的代表。
黔源電力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2.57%,而凈利潤同比下降172.39%,虧損約9910萬元;同期,公司的利息支出有約6.2億元。
公司在年報中稱,目前發展的主要困難,與公司的財務費用居高不下有著莫大的關系:電力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電站建設具有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設備維護和技術改造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由於公司建設項目資金需求所帶來的高額銀行借貸直接導致了資產負債率高企不下,經營利潤被巨額財務費用「吞噬」。
從公司年報的財務費用明細中可以看出,其主要由利息支出組成。
ST族利息支出亦很驚人
如果說,黔源電力的狀況為投資者展現了利息支出對經營利潤造成的巨大影響,那麼,對於一些已經ST的上市公司而言,平衡利息支出對利潤造成的影響,則顯得更加迫切。
數據顯示,在16家2013年業績虧損、當期利息支出卻超過1億元的上市公司里,有8家屬於ST一族。在這些公司里,利息支出對凈利潤的影響,也十分明顯。
例如,*ST新材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約11.39億元,同比增長9.56%,在上一個會計年度,公司凈利潤虧損約為10.39億元。
對於報告期內業績欠佳的原因,*ST新材從產品市場價格下滑、需求不振等方面進行了解釋,在公司的主營產品明細表中可以看出,占營收大份額的幾項產品中,毛利率以負值呈現。此外,從其財管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數據可以看出,在最近的會計年度中,公司的這些費用正在不斷攀升。以財務費用中的明細為計,*ST新材2013年度利息支出約為4.5億元,上年同期則為約4.48億元。
年報稱,控股股東在財務上給了上市公司力度較大的支持:「從控股股東藍星集團取得的借款為38.88億元,由藍星集團提供擔保的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分別為0.5億元及27.91億元,由最終控制方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提供擔保的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分別為9.21億元及18.85億元。」公司稱,確信在2013年12月31日後的十二個月能夠清償到期債務或進行再融資。
上市房企四成凈利「上供」銀行
利息支出成房企利潤第一大「殺手」
據記者統計,142家上市房企去年的利息支出為338億元,且增速遠超房企凈利潤的增長幅度
■本報記者 王 崢
「房企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給銀行打工的。」在被問及如何看待房企近半利潤被高負債導致的高利息吞噬時,一位開發商高層這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而從近期房企披露的年報數據上看,利息支出確實已經成為吞噬房企利潤的第一大「殺手」。
記者統計Wind提供的數據後發現,滬深兩市142家上市房企,2013年的利息支出高達338.03億元,占當年上述房企凈利潤總和的38.97%。
其中,僅龍頭萬科一家2013年的利息支出便達到了65.75億元,而萬科2013年辛苦一年獲取的凈利潤不過151.19億元。同時,首開股份、金地集團、金融街、京投銀泰、保利地產在2013年的利息支出也超過了10億元。尤其是首開股份,在2013年實現凈利潤12.89億元的情況下,其年內利息支出卻高達31.69億元,超出凈利潤的2倍還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42家房企2013年的凈利潤總額為867.48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2.44%;而利息支出則從2012年的278.84億元,上漲至338.03億元,同比增幅達21.54%。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房企在利息支出上的增幅,已遠遠超過了它們賺錢的速度。而在目前市場成交萎縮的情況下,房企的資金成本無疑會繼續加大。
實際上,相比於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日子則更不好過。由於此前上市房企再融資被長時間叫停,且部分銀行在對房企放貸時嚴格執行「名單制」,因此很多中小房企不得的求助於高息的信託等融資方式,以至於一段時間內,信託融資的年息一度保持在20%以上,而這無疑給房企帶來的巨大的成本壓力。
而近期,有龍頭房企高層在建策沙龍上還表示,目前的信貸持續收緊,且今年銀行在房地產放貸這一塊沒有任務,因此只有好的項目才能從銀行貸出錢來。這也意味著,目前想從銀行借出大量的「便宜錢」,幾乎不太可能。
同時,上述高層還透露,一些負債率較高不好從銀行貸款的企業,「在拿地後還有一個做法,就是拿到貴的地以後,去找金主去借錢,這些錢借來,用股權抵押,有若干個項目已經到了實際拿地開發企業的真實股權降到了只佔百分之幾的地步,大量的股權實際在金主的手裡。但金主的錢好多都很貴、很高,因此這些項目能不能經得住銷售緩慢的考驗是未來一個很大的問題。」
而為了解決資金難題,不少房企借著民營銀行放開之際,也做起了自己的「銀行夢」。其中,龍頭萬科率先行動,在去年年末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認購30億港元新股,成為徽商銀行的單一大股東;A股上市房企新華聯則確認公司將在湖南地區參與發起民營銀行;恆大地產更是今年初斥資36.5億元購入華夏銀行5%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五大股東;此外,越秀集團也在2月份宣布以116.4億港元完成了對創興銀行75%已發行股本的收購。
安泰集團利息支出2.46億元成利潤黑洞
凈利虧損2.4億元大降887%
有專家表示,由於煤價不斷下跌,已經出現資金鏈破裂,債務重組的煤企,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融資環境也愈發惡化
■本報記者 李春蓮
隨著融資環境的日益險惡,利息支出逐漸成為上市公司的利潤黑洞。
根據2013年年報,安泰集團2013年凈利潤虧損2.43億元,同比減少887%,而公司的利息支出高達2.47億元。
安泰集團表示,產品微薄的毛利很難維持公司較大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財務費用的支出,最終未能實現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供過於求,產能過剩,煤炭市場將長期處於低迷狀態,煤價仍將不斷下跌,煤企盈利的空間越來越小。
有專家表示,由於煤價不斷下跌,已經出現資金鏈破裂,債務重組的煤企。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融資環境也愈發惡化,煤企在擴張的同時,應關注潛在的資金風險。
毛利率微薄
凈利虧損2.4億元
根據年報,安泰集團去年凈利潤虧損2.43億元,同比減少887%。
對此,安泰集團在年報中表示,2013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由於外需不振,內需不足,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及巨大的環保壓力,公司所處的焦化、鋼鐵主業整體形勢持續低迷,行業效益仍處於歷史最低位,產品毛利率微薄。
分產品來看,公司焦炭毛利率為11.94%,生鐵毛利率僅為0.78%。
面對以上諸多不利因素,盡管公司在2013年爭取以穩產、增產的運行方式來實現規模效益,但仍難以沖銷價格下行帶來的不利因素,產品微薄的毛利很難維持公司較大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財務費用的支出,最終未能實現盈利。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根據年報,安泰集團的應收賬款欠款主要來源於山西新泰鋼鐵有限公司,應收賬款為8.2億元,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為66.61%。
年報稱,報告期內,受國內外鋼鐵市場需求持續低迷,鋼材價格大幅下滑,而公司主要產品焦炭與生鐵是鋼鐵行業的上游原料性產品,受此影響,焦炭與生鐵價格也是大幅下滑。
此外,公司主要產品焦炭與化工產品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28億元,主要是銷量增加所致;生鐵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3.7億元,主要是鋼鐵行業持續低迷,產品銷售價格下跌影響所致;燒結礦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2.8億元,主要是銷量減少所致。
有煤炭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煤炭和鋼鐵都是產能過剩的行業,鋼鐵公司需求不旺,虧損嚴重,焦炭公司的利潤也好不到哪去,可謂一根繩上的螞蚱,長期來看,焦炭供過於求仍是主要行情,安泰集團的業績仍舊不容樂觀。
融資環境惡化
利息支出2.47億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安泰集團凈利潤已經陷入虧損,但其利息支出高達2.47億元。
根據年報,安泰集團2013年長期借款為10.17億元,同比增加219%。對此,年報稱,主要是新增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到期歸還再續貸所致。
此外,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同比減少72%,主要是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到期歸還再辦理續貸手續後列入長期借款科目所致。
而不容忽視的是,盡管安泰集團的利息支出已經成為吞噬利潤的黑洞,但公司對資金的渴求仍舊十分強烈。
年報顯示,安泰集團2013年的總資產為76億元,總負債為47億元,負債率為62%。
安泰集團表示,全年融資環境是近幾年來最不好的一年,央行緊縮信貸規模,加之山西因債務危機問題,融資環境尤為惡化,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著資金緊張的壓力。
但是,為實現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後續各項工程項目拓展仍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為此,公司將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一方面利用好資本市場平台,充分發揮上市公司融資功能,為公司項目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強與國內外各大金融機構的溝通和聯系,建立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
不得不提的是,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煤價不斷下跌,煤企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有煤炭專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初聯盛就是由於高估了煤炭的發展前景,不斷大規模擴張,但最終由於煤價不斷下跌,遭遇資金鏈破裂,債務重組的厄運。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煤企在擴張的同時,應關注潛在的資金風險。
三大運營商共建國家鐵塔公司
中移動最受傷
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共建共享的提出也已經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因為4G而突然加速也很難說,也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報記者 馬 燕
自4月30日工信部證實,三家運營商正在研究共同組建一家通信設施公司,負責統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後,經過一個假期的發酵,這個讓業界一片沸騰的消息,已經有了多種消息和解讀。
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此事項除了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發出的公告信息之外,並無更多進展信息,很多消息運營商也都是從媒體上看到。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這件事情沒有外界傳得那麼誇張。
鐵塔公司或有國家意志
針對有媒體報道要成立「國家基站公司」的消息,4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在工信部官網公開回應稱,「目前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正在研究共同組建一家通信設施公司,負責統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進一步提高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水平」,並稱「這種模式的探索應按照市場化原則和三中全會提出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精神進行組建設計和運營」。
綜合各方面信息來看,目前的「國家鐵塔公司」與傳說中的網業分離相去甚遠。三家運營商共同出資成立這個新「鐵塔公司」,由新公司進行4G新建基站的機房、鐵塔、站址和管道建設並維護,根據租用使用情況,向三家運營商收取租金。據知情人士透露,擬成立的「鐵塔公司」,不涉及到通信主設備。
華創證券TMT首席分析師馬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通信基礎設施服務公司的成立應該是包括國務院在內的高層充分考慮了中國電信業發展的問題所在而進行的一項改革,國資委、工信部、運營商等成為實際執行與實施主體,成立目的應該在某種程度上更多承載公共設施建設職能。
事實上,4G建設過程中,新基站的站址難找、難談、難建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4G的發展進程。有分析指出,此次要成立的國家鐵塔公司,只是由國家牽頭、三大運營商出資成立的一個促進鐵塔共建共享的舉措,目的在於加快我國4G發展進程。
對於此觀點,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共建共享的提出也已經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因為4G而突然加速也很難說,也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鐵塔公司或定位為微利企業
據馬軍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全球包括鐵塔在內的共建共享有多種模式:獨立第三方投資建設管理進行出租的情況;運營商資產剝離後的獨立建設管理;運營商參與合資的建設管理;運營商之間的共建共享。
據其判斷,中國通信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在國家定位下為微利性企業,後續會有系列政策支持。目前該公司承載一個對增量市場的建設維護主體,不排除條件成熟後對存量資產逐步按照難易程度也納入其中。
馬軍分析,鑒於中國通信基礎設施服務公司目前沒有明確的實施主體,其運作方向可能會有幾個可能,首先其會和原有運營商建設主體對介面的各種主體進行業務來往,相當與承擔了原有運營商網路建設的職能。其次後續最優的方案是把中國通信服務公司納入其中,成為設計和施工的具體載體,這樣在執行實施層面就具體了,當然積極邀請民營企業參股並進行業務合作是必然,但是鑒於參股比例以及實際權利行使問題,預計不太樂觀。
中移動個別員工或有情緒
對於此次鐵塔的共建共享,三大運營商也都表態正在協商。有觀點認為,加入建立鐵塔及基站合資公司,僅僅考慮基站的數量,就可以看出中國移動在政策中吃了大虧,通過這些設施的共享和共建,中國移動與聯通和電信在4G基站和鐵塔上的差別將會大幅度減少,中國移動的優勢地位將受到極大的挑戰。
對此,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不排除內部個別員工會有些情緒,畢竟一輩子辛辛苦苦在建基站,最後變成別人的了」,但該人士強調,不能只是看一時一事,長遠來看共建共享肯定是好事。
此前,《證券日報》記者在與中國移動相關人士交流時就聽其訴苦稱,現在4G基站的選址相當困難,特別是中心城區的談判難度很大。
上述人士認為,如果成立一家公司去談判,比運營商各自為戰要好得多。
『肆』 個股都是尾盤拉紅算怎麼回事呢,比如近期的安泰集團,都是尾盤最後3分鍾內突然拉紅
拉尾盤有兩種情況的判斷,一種是在一個價位或點位獲得支撐,經過反復確認後尾盤拉起,第二版天大陽權沖起向上運行,確認點附近成交量很小,是確認的標識,成交低是機構和股民都不認可在此處賣出的原因.
第二種情況是,反復在一個價位或指數附近拉尾盤,這種情況看成交量是很容易就看得出來的,成交不但不萎縮,在橫盤成交區聚集了很大的集合成交量,長時間的賣出尾盤拉起便於第二天再次出貨,貨出得差不多時就要向下突破,有時會先向上來個假突破,再向下突破.
目前是什麼情況自己看.
『伍』 美國安泰保險金融集團的安泰發展歷史
1819年,安泰公司在康涅尼格洲的Hartford成立,以西西里島的一座火山Etna的名字命名,公司內的業務是火災保險。容
1820年,公司試圖開展人壽保險的業務,但是沒有實施。
1835年,為紐約的大火災賠償了全額保險金。
1839年,公司的業務覆蓋到了內陸以及海濱的廣大地區。
1850年,開設了Annuity部門,開始了人壽保險業務。
1853年,Annuity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了安泰人壽保險公司。
1871年,為芝加哥火災賠償了全額保險金。
1906年,為聖弗朗西斯科大地震賠償了全額保險金。
1907年,公司開設海外保險業務。
1962年,與康涅尼格人壽保險公司合並。
1968年,在紐約交易所上市
1982年,康涅尼格人壽保險公司與INA公司合並成立了CIGNA公司。
1989年,CIGNA公司將公司名稱「安泰」更改為「安泰生命與意外災害保險公司」。
1993年,在中國開第一家分公司
2008年,被財富(FORTUNE)雜志選為最為稱贊的公司
『陸』 如果有天不小心發生意外,入了合眾喜洋洋年金保險的,可以得到賠償嗎
2008年亞洲保險公司排名
第一名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在國內壽險公司的排名中,中國人壽在市場分額和利潤兩方面排名第一,賠款准備金充足率上排名第一,流動性和穩定性上分別排名第4和第7。鑒於此,雖然該公司的資本能力方面比其他保險公司略低一籌,但是從綜合能力來看仍位居首位。
第二名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人壽總體競爭力排名為第二位,主要因為其在市場規模上排名第2位,盈利能力排在第3位,資產流動性也很靠前,排在第5位。其他指標上,其資本能力比較靠近行業平均水平,排名第10位,賠款准備金充足率和經營穩定性則相對靠後,都在第15位。由於其凈資產增長率太低,以至於公司穩定性相對較低。
第三名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
太平洋人壽的市場總體競爭力排名第三。這主要得益於其較強的資產流動性(第1名)、市場規模(第3名)和較高的盈利能力(第5名)。但是該公司在其他指標上的表現則略遜一籌。其中,資本能力排在第12名,賠款准備金充足率排在第13名,特別是經營穩定性,在我們所統計的25家壽險公司中排到第24名。同時,由於凈資產增長率太低,導致其總體穩定性相對較低。
第四名 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太平人壽的綜合競爭力在國內排在第四位。其在資本能力和盈利能力中,均排在第二位,資產流動性高(第2名),市場規模相對靠前(第6名),但經營穩定性和賠款准備金充足率表現欠佳,僅排在第19名。
第五名 泰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泰康人壽的綜合競爭力排在行業第五位。這主要得益於其排名第一的盈利能力。另外,該公司在市場規模和資本能力上,均排在第4位。但其他指標,如賠款准備金充足率(第18名)、資產流動性(第19名)、經營穩定性(第18名)則相對靠後。
第六名 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生命人壽在國內的綜合競爭力排名第6,得益於其良好的穩定性和資產流動性,這兩項測試中,其在行業內均排名第3位。此外,該公司的市場規模排名第8位。其它指標排名居中,略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其中,資本能力排名為10位,賠款准備金排名第12位,盈利能力排名為第12位。
第七名 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中宏人壽是國內首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其綜合競爭力排名在第7位。其中,經營穩定性排在第2位,資產流動性排在第6位,盈利能力排在第7位,賠款准備金排名第8。另外兩個指標——市場規模和資本能力——排名比較靠後,分別為第17位和第15位。
第八名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新華人壽作為一家全國性大型保險公司,其綜合競爭力排名在第8位。新華人壽的優勢在於其市場規模(第5名)、經營穩定性(第8名)和盈利能力(第9名),但其資本能力(第20名)、流動性(第17名)、賠款准備金(第24名)則相對靠後。
第九名 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公司
太平洋安泰人壽是由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與美國安泰保險集團合資成立的保險公司,其綜合競爭力排名第9。比較突出的表現在於其穩定性(第6名)、賠款准備金充足率(第6名);表現尚好且超過平均水平的是盈利能力(第11名)和資產流動性(第12名);但在資本能力(第19名)、市場規模(第20名)等方面則表現較弱。
第十名 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
作為唯一一家獲准在中國經營保險業務的外資獨資壽險公司,友邦的競爭力主要來源於其資本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場規模,比較突出的表現在資本能力(第1名)、盈利能力(第5名)、市場規模(第7名)。穩定性(第10名)和資產流動性(第13名)也都表現良好。其不足主要表現在賠款充足率排名較低(第25名)。
不知道能排到多少名了。小公司啊!!!!!!!!!!
『柒』 工廠拖欠工資如何投訴
拖欠工資可以選擇通過提起勞動仲裁維權。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規定: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後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