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糧集團和中美嘉倫是不是有合作戰略規劃
2015年1月31日,應中糧屯河邀請,中美嘉倫總裁潘朝金攜項目組參加中糧集團《中糧糖業貿易核心能力建設》研討會,中糧集團領導及糖業相關單位經理人與會。
根據研討會議程安排,潘朝金總裁從產業規律研判、業內企業對標、商業模式創新、工作推進路徑等維度就中糧集團如何在新時期發展食糖產業做了主題發言暨咨詢成果匯報。中美嘉倫的咨詢成果及業務發展理念、後續工作意見建議受到與會領導及經理人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為企業後續工作開展指明了方向。
雙方一致認為,本次咨詢工作的圓滿完成僅僅是雙方深化合作的第一步,應當按照戰略合作框架要求,攜手共進,盡快推進下一步工作開展。
B. 中糧集團與中儲糧是什麼關系
中儲糧是國家糧食戰略考慮下建立,中糧集團是純粹商業運行的國營企業。
中儲糧受國版務院委託,具體負責中央權儲備糧(含中央儲備油,下同)的經營管理,對中央儲備糧的總量、質量和儲存安全負總責,同時接受國家委託執行糧油購銷調存等調控任務。
中糧集團目前下設中糧糧油、中國糧油、中國食品、地產酒店、中國土畜、中糧屯河、中糧包裝、中糧發展、金融等9大業務板塊,擁有中國食品(HK 0506)、中糧控股(HK 0606)兩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糧屯河(600737)、中糧地產(000031)和豐原生化(000930)3家內地上市公司。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COFCO)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 ,也是中國領先的農產品、食品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致力於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建設全服務鏈的城市綜合體。
C. 中糧集團的「忠良」企業文化是什麼要具體點、詳細點的!跪求!
中糧集團的「忠良文化」體系,包括3個層面:精神層面:即集團統一的價值觀,包括使命、願景、戰略、企業精神、品牌信仰等。行為層面:即價值觀在經理人和員工思維方式、行為模式上的表現,包括「五步組合論」、「企業管理邏輯系統」、「行動學習法」、「團隊工作法」、「戰略思維」、「職業經理人」、「大中糧,無邊界」、「高境界」等。物質層面:即價值觀外化的各種具體形式,包括中糧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辦公環境與宣傳物品、群體性活動、儀式和內部流行語等。「忠良文化」要求中糧的經理人和員工做到又「忠」又「良」,即「高境界做人,專業化做事」。其主要內容分為兩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忠良文化」之「忠」,指的是職業道德和精神修養。主要內涵包括:(1)「放牛娃文化」,即作為國有企業的經理人和員工,我們如何正確地自我定位。不把「經理人」與「股東」、「管理者」與「所有者」、「放牛娃」與「老闆」的身份相混淆,擺正心態和位置,忠於職守,忠於股東對「經理人」的信任。(2)「陽光文化」,即我們如何為人處世。倡導簡單透明、坦率真誠、自然本色、處以公心、與人為善、快樂做人的生活方式。(3)「團隊文化」,即我們如何一起共事。倡導在共同的價值觀和大目標下,人人平等、相互協同、相互分享、相互欣賞和相互包容。與此密切相關的是重組、並購過程中的「大中糧,無邊界文化」,打破不同層級、資歷、分工、區域之間的無形「邊界」,「同一個中糧,同一個夢想」。(4)「兩高文化」,是對經理人的品德要求。即樹立「高境界」(把精神和理想看得更重,把組織的目標和大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碰「高壓線」(將廉潔自律的一系列要求提煉為易懂易記的「中糧經理人十四條」,是經理人不能觸碰的「高壓線」)。第二方面是「忠良文化」之「良」,指的是專業能力,如何把股東託付的財產管好、經營好,為股東創造更大的財富。主要內涵包括:(1)「業績文化」,即如何評判專業能力。專業與否,必須接受市場、客戶的檢驗和股東、社會、同行(競爭對手)和同事等多維度的評估,最終體現為客戶、股東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2)「學習文化」,即如何提升專業能力。除了培訓、進修等常規手段外,更強調「干中學」,養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習慣,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專業能力,爭做行業專家。「忠良文化」的首要特徵是「職業化」,即建立在市場化基礎之上的「職業經理人」精神,摒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官本位」意識。近幾年,中糧集團一直致力於將國有企業的「領導幹部」轉化為更為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打造國企的「忠、良」兼備的「職業經理人」隊伍。為此,集團特意將「幹部」的習慣稱謂改變為「經理人」,並提出了「黨員經理人」的響亮口號。「忠良文化」的另一個鮮明特徵是「人性化」。在中糧的管理哲學里,「人」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強調戰略的起點是「客戶」而非「財物」,管理的起點是「員工」而非「制度」、「流程」,投資的起點是「股東」而非「項目」。與此相適應,「忠良文化」從內涵到傳播的具體手段,都體現出了強烈的人性關懷。
D. 中糧戰略概述
整合資源運作
在中糧,董事長寧高寧奉行著通用電氣公司前CEO韋爾奇成長法則 「要麼第一,要麼第二,要麼你就把它整好,要麼就賣掉,要麼就關門」。 對於中糧,「國有企業、外貿企業、多元化企業以及轉型企業,」每一個都存在危險,既要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又要強調專業化的優勢,因此,寧高寧確定了企業的發展戰略,轉型為以產業、實業為根本的企業,同時搞有限相關的多元化,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如對中糧三個長城葡萄酒進行了系統整合,在終端銷售上統一,突現品牌的組合力量;如利用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乙醇和生物能源;並購新疆屯河、收購深寶恆、對中谷的合並、進軍保險行業等等,一系列的並購和重組都突出了中糧在資源方面的整合運作,如有些是為了拓展產品線、有些是為了控制上游原材料、有些是為了進入成長性的行業,能夠與企業的發展形成協同。為了進一步推進對中糧的整合,最近中糧油大手筆分拆,將食品飲料與農產品各行其道,其中中糧油將主攻食品與飲料業務,公司名稱也將從「中國糧油國際有限公司」改為「中國食品」。 而分拆出來的以農產品加工業務為主的「中國糧油」將在香港主板獨立掛牌。分拆完成後,中國食品的核心業務將分拆包括四大部分:一是主要從事生產、裝瓶、分銷及銷售的可口可樂飲料酒類業務;二是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長城」 和「華夏」等品牌的紅酒及白酒以及紹興酒;三是以「金帝」為主的巧克力和其他糖果產品;四是「福臨門」、「Fortune」及「四海」品牌為主的小包裝食用油業務。中國糧油的核心業務則包括生物燃料和生化業務、油籽加工、大米貿易及加工、啤酒原料、小麥加工業務等。
編輯本段發展成長戰略
綜觀中糧的業務范圍,目前主要是三大主業:食品加工與製造;糧油、食品貿易,糧油糖期貨及物流;保險、酒店、房地產開發經營,整個中糧已形成了以糧油食品加工業為主體,兼顧相關行業的發展格局。對於這些行業,則分別由四大板塊承擔:一是中糧糧油進出口公司,從事糧油、食品的貿易,主要是進出口業務,也有部分轉口業務;二是中糧國際,從事糧油食品的生產加工與製造,包括福臨門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長城葡萄酒、中糧麵粉、中糧麥芽等系列產品;三是鵬利國際,從事以凱萊酒店為代表的房地產、酒店業務,迄今已在國內開發500多萬平米的物業;四是金融板塊,包括期貨經紀、財務公司、中英人壽、中怡保險,從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嫁接服務。對於中糧的發展成長之道,主要是:
協同多元化戰略
中糧從進出口貿易商轉型進入實業化發展階段以來,目前所從事的主要行業有:食品製造業、房地產業、酒店業、金融業、保險業、生物能源等,這些業務之間都是一種協同關系,如根據公司的戰略定位及各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對公司現有業務及集團相關業務進行評估和檢討,通過內部成長和外部擴張的方式獲取長期成長動力,對公司內部進行資源整合,包括品牌、渠道、研發、生產、物流、采購以及組織架構等。如在食用油方面,已形成市場的主導,從自主福臨門到控股魯花,到開發高端的滋采,形成了系列化品牌,有效形成了品牌區隔;如重組中谷,加強了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優勢;進軍生物能源,既利用了自身的優勢,又有國家對能源戰略的支持,其發展空間巨大;利用資本進入保險和地產,通過強大的資本實力來整合產業,多元化投資,專業化經營,產生了較好的協調效應。如在房產行業,中糧在收購深寶恆完成以後,把優質房地產開發業務注入深寶恆;並利用深寶恆現有土地資源,在寶安區以租賃廠房或其他合適形式,設立糧油食品、包裝等產品的生產加工基地,把深寶恆發展成為集物流、倉儲、貿易、采購、地產物業為一體的上市公司。
集團化戰略
從目前中糧對所屬五大業務群及下屬公司的管理模式上看,整個中糧都在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都是採取控股和收購等方式,利用資本杠桿來整合產業,進而形成具有協同效益的價值鏈和供應鏈整體。當然,在集團化戰略過程中,中糧的集團文化、集團核心競爭能力、集團的統一形象等還沒有效形成,雖然旗下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都獲得了較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集團品牌形象還有待完善。
編輯本段中糧集團遠景
「既不能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但也要強調專業化的優勢」,對於中糧的未來發展,需要打造中糧資本以外的核心競爭能力,因為中糧作為國內糧油行業龍頭企業,其行業競爭力並不強,業務發展也不夠穩定。競爭手段較少,競爭重點主要局限於產能、布局上,而缺乏對供應鏈各環節管理、人才、產品、品牌、技術、資源等要素的完整整合,贏利模式、供應鏈競爭、公司治理與管理系統、企業文化模式等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可能是中糧目前最大的隱痛。 隨著進一步的放開市場和來自國外的競爭,中糧集團應該進一步打「組合拳」,培育自己的「芯」,進而在日益國際化的市場格局中不斷健康成長。實施行業聚焦,產品聚焦,並不斷創新,走「行業一體化」和「市場多元化」的道路;跨地域經營,合理集中與分散資源,提升與建立管控能力和系統,引導內部人力資源發展,追求穩定投資回報;規范化經營,集約化整合,系統化流程,規范化制度,確保優勢競爭地位。 正如董桓所言,中糧的核心能力塑造既要內斂,即以企業戰略定位為基礎,以專業化發展為手段,從中糧現有的品牌、人才、市場網路等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切入,帶動企業知識庫、創新機制、管理、文化、資源、技術、服務等其他核心資源整合,建立獨立的研發系統、有效的管理平台、系統化的公司治理和管控體系、先進適用的企業文化,提高集團管理運作能力和創新吸收能力,發揮「沃爾瑪」式效應。又要外展,即以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通過市場手段來獲得企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術源或掌握核心技術源的人才;與具有互補優勢的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或並購具有某種比較優勢的企業和團體。中糧現在的並購整合和未來可能的國際化不過是外展的一種手段和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中糧要警惕外展時所帶來的種種危機和巨大風險,只有當有了足夠強大的整合能力、糾錯能力和平衡能力,才能確保外展成功。
E. 中糧集團品牌戰略
「板塊化解決方案」,就中糧集團下屬各職能部門、公司機構進行了板塊化歸位,內明確各自所在的容品牌關系板塊和管理方法;同時,對中糧集團下屬的眾多產品業務品牌進行「統一使用中糧品牌、中糧集團背書品牌、獨立品牌」的管理格局,比如「福臨門」、「金帝」、「長城」就使用了「中糧出品」的強勢品牌背書,以知名子品牌拉動企業品牌認知,企業品牌為子品牌提供信譽支持和品質保證。
這套方案是正邦做的
F. 中糧集團戰略部副經理方金榜目前在北京嗎
中糧集團戰略不少。經理,方巾綁目前在北京。上網查一查。
G. 中糧集團並購蒙牛的戰略意義如何啊
中糧要搞全產業鏈,作為中國國內最大的糧油食品加工集團,他要豐富他的產品結構,聽說還要收購白酒呢。
H. 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和中糧集團達成戰略了嗎
要多對比幾家公司,選公司一定要全面考察,從公司實力,制度,產品等等,最好是做沒有門檻的,產品是普通人能接受 消費的起的公司
I. 中糧集團的「產業鏈」營銷策劃策略在廣告里無時不在,請問這是哪位高手想出來的呢
應該是一個團隊
並不是某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