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安迪蘇大股東控股90以上

安迪蘇大股東控股90以上

發布時間:2021-05-15 22:31:16

⑴ 安迪蘇股票的增持價是多少

安迪蘇600299,近期(2015年10月-至今)沒有公告公司股東增持公司股票。

⑵ 跨國並購的材料,案例

中國化工集團跨國並購之道

戰略為本,成在能力

——中國化工集團跨國並購之道

柯銀斌 北京大學企業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

康榮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劉穎悟 北京大學企業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6年,中國化工集團密集地進行了三次跨國並購,均獲巨大成功。與一些中國企業國際化遭遇暗礁相比,中國化工國際化成功的邏輯在於:早期國際化經營的歷練是「基因」,國內並購重組活動是「基礎」,與一流專業服務機構合作是「基本」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在「化工新材料」戰略定位的指導下,制訂了多層次的國際化經營戰略,並在2006年成功實施對三家外國企業的全資並購,目標公司均是技術和市場「雙領先」的著名大集團下屬的公司/業務,其技術資源和管理資源與中國化工的生產資源和市場資源形成了互補的協同效應。三起跨國並購有許多值得回味的地方——例如基於機遇、特性和現實的戰略設計,多層面、充分的戰略准備,對不同層次戰略時機的把握藝術,以及在交易前進行的文化融合等等。

戰略定位、互補和准備

成立之初,中國化工的總體戰略定位是「老化工,新材料」,即傳承幾代化工人的基業,在重組改造國有化工企業的過程中發展化工新材料,並適當向上下游延伸,在化學工業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體現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明晰的戰略定位

「老化工,新材料」的戰略定位將「化工新材料」作為主營業務范圍,並強調在關鍵技術領域和化工新材料行業體現控制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影響力(在若干細分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和帶動力(帶動下游產業及中國整個化學工業)。此外,這種戰略目標重視並購重組與改造的戰略功能,擁有「適當向上下游延伸」的戰略彈性。

BLOCK

中國化工2006年的三起跨國並購

中國化工成立於2004年5月,是經國務院批准,在藍星集團、昊華集團等原化工部所屬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國有大型企業,以化工新材料和特種化學品為主營業務,任建新擔任總經理。中國化工擁有生產經營企業l18家,24家科研院所,10多家上市公司。3年來中國化工銷售收入平均增長91%,利潤增長72%,2007年資產規模、銷售收入已超過1000億元。

2006年的一年內,中國化工完成了三起跨國並購,並且順利運營至今,這在中國企業實踐中是唯一的。這三起並購分別為:2006年1月、4月和10月先後完成法國安迪蘇公司(Adisseo)、澳大利亞凱諾斯公司(Qenos)和法國羅地亞公司(Rhodia)有機硅和硫化物業務100%股權的收購。

符合戰略定位、基於互補的協同

在並購理論中,協同效應被認為是關鍵因素。中國化工的跨國並購同樣非常重視協同效應。

首先,目標公司的主要業務符合並購方的戰略定位,被並購企業的業務都屬於中國化工「化工新材料」的業務范圍。

其次,目標公司的核心技術是中國企業尚未掌握的。比如安迪蘇公司擁有蛋氨酸授權專利技術398項(申請專利755項),羅地亞公司擁有有機硅授權專利技術201項(申請專利521項)。

再次,目標公司的主要產品在中國市場有發展前景。比如蛋氨酸是主要的動物營養飼料添加劑,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市場需求巨大,並擁有10%的年增長率。再如有機硅產品及下游深加工產品在中國市場有著良好的現實需求和發展前景。

目標公司:技術與市場都處於領先地位

與其它中國企業並購標的大多數處於虧損或衰退期不同,中國化工並購的三個目標公司都擁有較高的技術地位和市場地位。比如安迪蘇公司是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產企業,市場佔有率達到29%。維生素業務全球排名第三,市場佔有率約21%。生物酶業務全球排名第四,市場佔有率為9%。凱諾斯公司的管理能力堪稱業界一流,其實施的安全、環保、健康的管理系統(SHE)處於世界領先行列。目前,中國化工正將其SHE系統轉移到集團所屬國內企業進行推廣。

精心設計的並購方案與過程

首先,三起跨國並購都是100%擁有公司股權和業務控制權,而沒有採取與原有股東或業務控制方合資經營的方式。這種全資方式為並購後的公司治理和經營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中國化工完全控制董事會,不僅保證其發展戰略在海外企業和全球市場的貫徹和執行,還為原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進入董事會提供了機會,這在並購之前是難以實現的;以全資擁有的海外企業為「根據地」,在全球市場上再度進行企業並購,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中國化工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把海外企業擁有的技術和管理資源轉移到中國市場下整合,提升中國化工的整體組織能力,為進入「世界500強」戰略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第二,並購方與目標公司互派高層管理人員,突破了跨國並購管理整合的傳統模式。在傳統的並購整合模式中,並購方一旦取得100%的公司股權和業務控制權,常常會派出較多的管理人員擔任高級管理職務,而原高層人員則紛紛離職。中國化工突破了這種模式,只委派少量管理人員進入目標公司,主要擔任副職,原高層人員位置基本不變(只有安迪蘇的CEO更換為原COO),有些人員的職位還得以提升(例如進入董事會)。德魯克曾提出一個檢驗並購成功的准則:被並購企業高管人員的職位在1年內被提升。這個准則被中國化工所佐證。

第三,跨國並購與國內新建相結合。中國化工正在探索在特定的業務層面,把跨國並購與國內新建兩種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的新模式,這在中國企業實踐中較為少見。比如中國化工利用安迪蘇公司全球領先的蛋氨酸生產專利技術,開始在天津新建一套年產15萬噸的蛋氨酸裝置。

基於遠見與能力的並購戰略

並購實踐表明:並購戰略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並購方的戰略遠見與服務機構專業能力的結合。中國化工的戰略遠見主要表現在:對行業特性與本質的認識、並購方的戰略准備與戰略時機把握和交易全過程(尤其是交易前)的文化融合上,這些正是中國企業其它跨國並購案例中,較為缺乏的戰略因素。

基於現實的戰略設計

根據錢德勒教授的研究,21世紀初期,化學工業不再成為真正的高技術產業,因為化學科學不再產生基本的新學識,以根本性地刺激新產品的商品化。

基於對化學工業版圖的清晰認識,任建新為中國化工制訂了以跨國並購為主要內容的國際化經營戰略:國外大型化工企業出於成本、市場和環境壓力等各方面的考慮,逐步將過剩的產能和落後的生產裝置向我國轉移,並且封鎖技術,使我國原本就布局分散、規模偏小、技術落後的傳統化學工業發展空間更加狹窄。這需要我們有關企業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在全球視野內控制優質企業資源,提升產業層次和水平。國際產業分工的調整和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為我們實施國際化經營提供了機遇和挑戰,中國企業如何進入國際市場、如何融入國際社會,最好最快的辦法就是收購兼並國際知名的企業和品牌,但需要長期的准備和磨合。國際並購不僅僅是商業行為,而且是人的溝通,文化的融合。

這種跨國並購戰略具有以下特徵:

(1)抓住了全球化學工業重組和調整的機遇。全球性的化學工業重組始於20世紀90年代,1999年全球化工行業並購重組達到高峰期。之後總體趨緩,但仍活躍至今。

(2)認清了化學工業的本質特性。世界主要化學品公司各有自己的「勢力范圍」,在這種情形下,後來者企業無法利用新技術帶來的「搶先」機會而後來居上,只能採取跨國並購的方式,從老牌跨國公司的手中承接其主動或被動放棄的業務和市場。

(3)以獲得技術資源為主要目的,主要是基於中國化工新材料行業普遍缺乏核心技術,在全球市場中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

(4)以長期、充分的戰略准備(尤其是人的溝通和文化融合)為基礎。

(5)為通過國際資本運營留下空間。中國化工並購的4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利潤都在並購後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收購只花了95億,收購時的估值倍數是當年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4倍左右,而據國際人股本投資基金的評估,目前這4家公司的市場價值達到160至180億元人民幣,即按照EBITDA的7倍以上可以通過資本市場退出。為此藍星實現並購後成功引入了美國最大的私人投資基金黑石集團以市值法評估認購20%的股份(包括海外資產),融通權益性資金6億美元,並為進一步整體上市打下基礎。

多層面、充分的戰略准備

中國化工的三起跨國並購都是在充分的戰略准備基礎上進行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1)整體規模和實力層面的戰略起點准備。在藍星集團時代,任建新就開始了跨國並購的戰略思考,但並沒有急於行動。其主要原因就在於當時藍星集團的整體規模和實力與跨國並購的主體資格要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任建新以收購重組國內化工企業為主要任務,先把企業規模做大,同時積極推動中國化工集團的組建。中國化工2004年組建時,總資產和銷售收入近300億元,多項產品居於中國市場第一位和亞洲市場前列。這就是任建新為2005/2006年啟動跨國並購戰略做好了規模和實力的准備。

(2)組織機構設置層面的戰略人才准備。任建新在擔任藍星集團總經理時就成立了國際部、海外辦事機構專門負責海外市場和企業的調查研究工作,匯集了一批從事國際化經營的優秀人才,後來大多數成為中國化工開展國際業務的骨幹力量。

(3)關於全球化學工業動態的戰略情報准備。中國化工是在原化工部直屬企業基礎上組建,企業的領導人員和有關專業人員對國內外化工行業總體情況有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時,還擁有專門的化工行業經濟技術研究咨詢機構。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是中國化工所屬專業公司之一,是中國化工行業規模最大、最有實力的戰略/競爭情報研究機構。中國化工擁有的24家科研院所,大多是在各自技術領域中掌握著最前沿的技術情報。因此,能夠為中國化工的跨國並購提供強大的情報服務和研究支持,尤其是在並購標的選擇的前期階段。

(4)關於目標公司及相關人員的戰略心理准備。安迪蘇和羅地亞公司都是與藍星集團和中國化工打過3年以上交道的外國企業。先是洽談技術轉讓,未果;接著商談組建合資經營企業,未果;羅地亞公司與中國化工於2004年建立戰略聯盟合作關系。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高層人員的頻繁接觸,不僅增進了了解和認同,而且可直接獲得對方的及時、准確的信息,無疑為日後的並購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尋找、把握、創造並購時機

中國化工組建時,各項戰略准備工作基本就緒,因此正式把跨國並購作為主要工作任務,全面啟動並實際操作。

從跨國並購交易的時間區間選擇來看,在2006年內相繼完成三起並購是極其少見的,這種高密度的跨國並購成功率較低,對並購方的資源和能力要求甚高。中國化工之所以能成功做到這一點,主要是因為前期各項戰略准備工作比較充分。中國化工對這些公司進行了長期跟蹤,有的達3年之久,不僅全面了解了它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產能、技術、市場、前景等情況,而且與這些公司的大股東和高管頻繁接觸並成為好朋友,也是對方加深了對中國化工的企業文化、經濟實力和發展前景的了解,增強了他們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在長達3年以上的戰略准備之後,多起並購案在同一年完成,對中國化工而言是「水到渠成」的。

單項並購交易的時機把握藝術,在安迪蘇和羅地亞公司並購中表現較為明顯。因「非典」影響,全球家禽存欄量和養殖量減少,安迪蘇公司的蛋氨酸產品產量、銷售和利潤受到較大的影響。中國化工認為這是降低收購成本的良機,於是主動出擊,在多年的溝通基礎上,促成雙方在2005年正式簽約,實現了低成本收購。羅地亞集團在2004年總體財務狀況發生困難,中國化工把握住這次難得的時機,促成了雙方在2006年10月正式簽約,既緩解了羅地亞集團的財務狀況,又使中國化工獲得了完整的有機硅業務。

在某項並購交易中,存在多個關鍵的時間點,例如草簽協議時間、正式簽約時間、正式交割時間等。在交割時間的安排上,中國化工主要考慮的是商業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年底財務報表的「美化」,盡量在年初實現交割。凱諾斯公司交割時間的控制更體現了中國化工對時機的把握藝術,由於採取的是無現金、無負債的並購方式,中國化工考慮到凱諾斯公司技術改造投入的連續性因素,在自身商業利益最大化和對手可承受的范圍內實現交割。

以上不同層次戰略時機的把握,既是任建新並購藝術和經驗的具體體現,又根植於中國化工的戰略准備之中,兩者缺一不可。

交易中的文化融合

在中國化工有關跨國並購的文件和資料中,只有「文化融合」,而沒有「文化整合」一詞。「融合」與「整合」只有一字之差,但反映了完全不同的理念原則:融合的前提是尊重對方,視並購雙方為平等關系,而整合則流露出「征服者」的氣勢。並購者往往被視為「成功者」,但並購者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一旦自認為是「成功者」,成功率將大為降低。

任建新曾在一篇內部講話中,如此闡述「和」的經營之道:「和而不同」,就是要把中國傳統的「和」的文化與我們的經營之道結合起來。「和」,對內而言是求同存異的融合,是取長補短的學習,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家和萬事興。對外而言是和氣生財取之有道,是關注健康與環境的天人合一,是構建和諧企業,為而不爭,利而不害,勇於擔負社會責任。「不同」,就是走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發展化工新材料的差異化道路。

中國化工的文化融合並不限於在並購之後,而是貫穿於並購交易的全過程。這種交易前的文化融合是戰略准備的主要內容之一,主要體現在雙方核心人物的交流、溝通和相互認同上。在三起並購案中,對外方人員的來訪,任建新總是親自接待,在獲取目標公司及主要人員動態信息的同時,不斷介紹和傳播中國化工的企業願景和戰略意圖;任建新還多次邀請對方到家裡做客,在建立良好工作關系的同時,又建立起雙方主要人員之間的朋友關系。正是交易前雙方人員接觸與交流的諸多細節,奠定了雙方互信的基礎。

任建新說,並購不能有佔領軍的心態,而要站在被並購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安排工作,讓他們感到是受尊重的,相互之間是平等的,從而贏得對方的理解和尊重。因此,並購後企業的運行能夠保持人員穩定、業務穩定。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每個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引以自豪的文化、歷史,學習、尊重各個國家、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資產關繫上我們是「老闆」,在國際化經營中他們是「老師」。

成功在於整體組織能力

中國化工為什麼能形成創新的戰略思路,並採取有效的戰略行動?其跨國並購戰略成功的內在邏輯又是什麼?我們必須深入到中國化工的整體組織能力中去尋找答案。

戰略型企業家的謙和之道

戰略型企業家是西方學界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其內涵是指「將企業家精神和戰略管理能力結合起來」。戰略家的本質是富有遠見卓識,企業家的核心是創新能力,戰略型企業家集戰略家與企業家於一身。中國的戰略型企業家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創業能力、行業重組能力和跨國經營能力。

任建新正是一位戰略型企業家。1984年,任建新利用一項專利技術,借款1萬元,帶領7個半人創辦「 藍星清洗(行情 股吧)」,開創了中國工業清洗行業和市場。1996年總部遷至北京之後,藍星集團開始了中國化工行業的重組,以多種方式並購重組了國內70多家化工企業。2004年5月,以藍星集團和昊華集團為基礎的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的成立,又在國內重組了30家企業,至此,任建新已經有了重組107家國內企業的經驗。2006年,任建新主導的三起跨國並購行動取得成功,既是多年戰略思考和戰略准備的結果,又將成為中國化工更大規模跨國並購的基礎。

在中國企業家群體中,同時擁有以上三種能力的戰略型企業家並不多見。除任建新之外,張瑞敏是其中之一。其它企業家或者由於行業特性所決定只需擁有某項能力,或者只同時擁有以上三種能力中的兩項,或者嚴重缺乏某項能力。

2007年11月28日,任建新在北京大學做題為「中國化工海外並購『三字經』」的演講,當聽眾問到跨國並購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什麼時,任建新的回答只有兩個字:「謙虛」。回顧任建新創業24年的業績,我們發現,「謙和」的確是他的成功之道。

組織學習的成功邏輯

早期國際化歷練形成的國際視野和基本能力。1991年8月,藍星清洗在蘭州成立中日合資的「藍星BC清洗技術有限公司」,同時在日本成立分公司;1992年4月,藍星清洗在烏克蘭的基輔成立「藍星—波羅米尼清洗技術有限公司」;1993年11月,藍星清洗與美國美西環境集團公司在洛杉磯合資成立「美國藍星公司」……這些早期的國際化歷練是許多中國企業所缺乏的,它所形成的國際視野及其基本能力成為中國化工跨國經營的「基因」。

基於國內並購重組經驗的並購及整合能力。自1996年兼並江西星火化工廠開始,到2007年底,藍星集團與中國化工在國內並購重組了100多家生產企業,接收了24家科研院所,如此大規模、高密度和高成功率的並購重組活動,使藍星及中國化工積累了豐富的直接經驗,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具有並購及整合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

僅靠以上兩種因素還難以保證跨國並購的成功,因為今天的環境與上個世紀有所不同,國內並購與跨國並購也存在不同。對此,中國化工聘請世界一流的專業服務機構和專家來解決問題,他們帶來了跨國並購的專業經驗和能力,與中國化工並購團隊的緊密合作,在互補基礎上形成的整體能力成為跨國並購成功的關鍵。這是一種組織學習,早期國際化經營的歷練是「基因」,國內並購重組活動是「基礎」,與一流專業服務機構合作是「基本」。「三基合一」則是中國化工跨國並購的完整邏輯。

組織能力的持續之道

無論是從企業經營的財務數據,還是從價值創造來看,中國化工的三起跨國並購都取得了成功,三家海外企業與中國化工之間的某些協同效應正在發揮其作用。從提升中國化工整體性全球市場競爭力的角度來看,中國化工仍需繼續努力,其中的主要方面就是組織能力的構築。

2006年12月,中國化工與北京奧運會信息技術服務商源訊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全面啟動集團管理的信息化規劃與建設項目。中國化工組織了200多人的項目團隊(其中外籍人員50多人),一方面進行信息化管理的總體規劃設計,一方面進行多家試點企業的項目建設實施。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企業組織能力的構築不僅要在生產、營銷和管理領域不斷投資,而且要在信息化領域大量投資,以信息化為中心全面提升企業整體的組織能力。這必將是一項價值巨大的管理創新,能夠充分發揮跨國並購的協同作用,為中國化工在全球市場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奠定基礎。

⑶ 中國化工為什麼會分成藍星和昊華,是國家全資公司嗎

首先確認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化集團、中國石化沒有任何關系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國化工,英文縮寫CHEMCHINA)是經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國務院批准,在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簡稱藍星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簡稱昊華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屬企業重組基礎上新設的國有大型企業,於2004年5月9日正式掛牌運營,隸屬國務院國資委管理。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總部設在北京。 中國化工的發展定位是「老化工,新材料」,即傳承幾代化工人的基業,在重組改造國有化工企業的過程中發展化工新材料、基礎化工原料、農用化學品,並適當向上下游延伸。 中國化工根據國家授權進行投資、控股、管理、經營。業務范圍覆蓋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石油加工及化工原料、農用化學品、氯鹼化工、橡膠及橡塑機械、科研開發及設計六大板塊,已形成集科研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經營、內外貿易為一體的比較完整的化工產業格局,是國內綜合實力位居前列的化工企業集團。 中國化工旗下現有9家專業公司,即: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中國化工裝備總公司、中國化工新材料總公司、中國化工油氣總公司、中國化工國際控股公司、中藍建設工程局、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在全國有生產經營企業118家,科研、設計院所24個。控股「藍星清洗」、「星新材料」、「沈陽化工」、「沙隆達」、「河池化工」、「滄州大化」、「中泰化學」、「黑化股份」、「天科股份」、「風神股份」、「黃海股份」等10多家A股上市公司。擁有法國安迪蘇(Adisseo)公司、法國藍星有機硅公司、澳大利亞凱諾斯(Qenos)公司等4家海外企業。中國化工在14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生產、研發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營銷網路體系,進出口貿易、經濟技術合作業務遍及全世界。集團公司擁有外貿進出口經營權、特殊化學品專營權和外事審批權。 經過3年的發展,中國化工已成為資產總額、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最大500家企業(集團)中排名第35位。

⑷ l2元到20元的股票有哪些

愛施德 五礦發展 開開實業 寶光股份 廣信股份 恩華葯業 美利紙業

國元證券 中成股份 中牧股份 智度投資 華潤雙鶴 和佳股份

博實股份 國民技術 洽洽食品 華誼集團 傑瑞股份 時代萬恆 世紀華通 眾合科技 金龍機電 華數傳媒 九陽股份 柘中股份 鵬博士 三五互聯

世龍實業 萬林股份 浙江眾成 亞邦股份 顧地科技 華潤萬東 東方雨虹 中衡設計 雲投生態 巨星科技 貴州百靈 貴航股份 邦訊技術 英特集團 西藏旅遊 長江潤發 駱駝股份 中天能源 健盛集團 桂林三金 海源機械 德威新材 東方日升 樂普醫療 合肥城建 華宇軟體 凱盛科技

北京科銳 富瑞特裝 大連電瓷 東富龍 上海醫葯 匯川技術 聖陽股份 尤夫股份 華明裝備 亞太股份 銀江股份 漢商集團 森遠股份 凱撒旅遊 豐華股份 金城股份 沙河股份 三維絲

三泰控股 鴻達興業

長白山

外運發展

東山精密

張江高科

信威集團

希努爾

漢森制葯

曲江文旅

華昌達

傳化股份

經緯紡機

井神股份

大禹節水

天科股份

榮科科技

楚江新材

舒泰神

廣濟葯業

達 意 隆

人民網

雪 萊 特

銀信科技

利歐股份

輔仁葯業

東軟集團

中海科技

量子高科

*ST百花

伊利股份

凱發電氣

晨光文具

康得新

飛馬國際

紅日葯業

萬和電氣

中南傳媒

國投安信

國泰君安

海信電器

維爾利

長電科技

硅寶科技

太極集團

文投控股

中新葯業

捷成股份

萬福生科

瑞普生物

理工環科

海倫哲

天業通聯

安琪酵母

達剛路機

光大證券

中體產業

威帝股份

鴻路鋼構

松芝股份

北巴傳媒

萬邦達

榕基軟體

瑞豐光電

山東葯玻

達實智能

安信信託

積成電子

哈爾斯

海特高新

瑞泰科技

水井坊

金新農

雲南鍺業

萬華化學

清新環境

海普瑞

萬 科A

南方匯通

紐威股份

長榮股份

力合股份

華虹計通

北方導航

易聯眾

九州通

福晶科技

輝煌科技

*ST中發

新寧物流

伊力特

振東制葯

中威電子

宏達礦業

廈門信達

益佰制葯

樂凱膠片

上海臨港

探路者

中利科技

順絡電子

中泰橋梁

航天電子

宜安科技

招商證券

立訊精密

人福醫葯

藍英裝備

錦富新材

歐比特

以嶺葯業

中順潔柔

金鴻能源

東方證券

時代新材

捷順科技

永新股份

上海貝嶺

中珠醫療

克明面業

剛泰控股

中洲控股

康緣葯業

禾豐牧業

廣發證券

中房地產

永創智能

黃山旅遊

曲美家居

杉杉股份

方大集團

金洲慈航

新寶股份

三環集團

海 利 得

伊之密

海利生物

千金葯業

中海達

中鎢高新

誠志股份

迪威視訊

天山生物

喜臨門

廣電運通

招商銀行

金達威

威創股份

巨龍管業

麥達數字

跨境通

通鼎互聯

中航重機

GQY視訊

分眾傳媒

第一醫葯

東睦股份

深赤灣A

山東如意

金自天正

中信證券

龍頭股份

晨光生物

西藏發展

閏土股份

中航機電

電光科技

安 納 達

棟梁新材

橫店東磁

方盛制葯

康美葯業

雪迪龍

國信證券

新研股份

聯美控股

久聯發展

國投中魯

廣東明珠

億帆鑫富

電廣傳媒

科達潔能

中電鑫龍

瑞茂通

藍盾股份

龍大肉食

奮達科技

沈陽機床

東風科技

星星科技

鄂武商A

銀河生物

新潮能源

沃爾核材

京威股份

森源電氣

中科三環

沃華醫葯

東方創業

平高電氣

科新機電

盛和資源

雷科防務

南京熊貓

萊茵體育

麥迪電氣

眾業達

*ST金源

凱樂科技

龍津葯業

派思股份

碧水源

愛仕達

高新興

中國醫葯

萬豐奧威

登海種業

海通證券

海思科

精藝股份

開山股份

開能環保

山西證券

明泰鋁業

摩登大道

愛迪爾

濱海能源

奧特佳

許繼電氣

共達電聲

華斯股份

遼寧成大

安利股份

歌華有線

九牧王

高盟新材

開創國際

江西銅業

川儀股份

萬向德農

天奇股份

王府井

皇氏集團

重慶啤酒

萬順股份

園城黃金

天舟文化

西儀股份

江南紅箭

瑞豐高材

西泵股份

華策影視

三元達

魯陽節能

天華超凈

游久游戲

康力電梯

海峽股份

納川股份

仰帆控股

迪森股份

興業科技

金明精機

天威視訊

陽普醫療

亞通股份

新時達

萬向錢潮

尖峰集團

金風科技

精鍛科技

新光圓成

長江投資

巴安水務

萬訊自控

金安國紀

上海三毛

海螺水泥

聯環葯業

金亞科技

浙報傳媒

浦發銀行

湖南黃金

香雪制葯

海大集團

鋼構工程

偉星股份

上海鳳凰

寧波銀行

東華科技

湖北廣電

恆順眾升

富煌鋼構

蘭太實業

同方股份

江蘇國泰

華映科技

長園集團

南京高科

南 京 港

中金黃金

江特電機

新都化工

興業銀行

科倫葯業

中航高科

聯發股份

奧維通信

恆寶股份

南嶺民爆

紫鑫葯業

海聯訊

佰利聯

深桑達A

智飛生物

江海股份

九鼎新材

博聞科技

茂碩電源

啟明信息

遠光軟體

東方能源

運盛醫療

福耀玻璃

華域汽車

亞威股份

人民同泰

太陽鳥

招商蛇口

斯太爾

二六三

洲明科技

陽谷華泰

歐浦智網

寶鼎科技

中國武夷

蘭州黃河

神奇制葯

大亞科技

濟民制葯

中京電子

新界泵業

東信和平

佳創視訊

太陽能

經緯電材

深圳惠程

日發精機

保千里

長安汽車

今世緣

寧波中百

安迪蘇

郴電國際

廣聯達

富臨運業

泰豪科技

*ST藍豐

合力泰

恆邦股份

德力股份

天喻信息

皖通科技

遠 望 谷

康欣新材

中原內配

省廣股份

中集集團

皖通高速

億利達

漢得信息

安泰科技

通潤裝備

三星醫療

凌雲股份

利德曼

先河環保

中國海誠

金陵葯業

東吳證券

中國神華

南方軸承

海航基礎

爾康制葯

中興通訊

偉星新材

泰和新材

鴻利光電

長青股份

浙江富潤

華星創業

中昌海運

帝龍新材

北方稀土

莫高股份

中原環保

廣東甘化

湖南發展

弘業股份

北京城鄉

聯化科技

金禾實業

金龍汽車

鳳竹紡織

長信科技

*ST工新

中興商業

上柴股份

會稽山

神開股份

美年健康

億陽信通

中信海直

江山股份

西部牧業

拓邦股份

安居寶

弘訊科技

空港股份

動力源

紅星發展

曉程科技

貝因美

雅戈爾

浙江震元

新疆浩源

中國寶安

昆葯集團

百利電氣

互動娛樂

新澳股份

吉艾科技

億通科技

光洋股份

昌紅科技

綿石投資

世紀鼎利

湯臣倍健

金通靈

拓維信息

大華股份

武漢中商

中毅達

同力水泥

建研集團

光明乳業

武漢凡谷

氯鹼化工

廣日股份

華鐵科技

濰柴重機

通葡股份

怡 亞 通

海欣股份

浙大網新

回天新材

飛利信

龍星化工

國光電器

大東海A

西隴科學

東方電纜

福日電子

羅萊生活

沙鋼股份

美錦能源

宏達新材

貴糖股份

國金證券

新黃浦

國電南瑞

惠泉啤酒

永清環保

江南嘉捷

天業股份

天華院

錫業股份

嘉寶集團

威華股份

裕興股份

慈星股份

銀龍股份

浙江醫葯

電科院

金洲管道

常山股份

*ST五稀

*ST山水

文化長城

華誼兄弟

博威合金

萬業企業

東凌國際

福成股份

廣電網路

博深工具

鐵漢生態

菲達環保

漢鍾精機

史丹利

創力集團

天音控股

新北洋

隆基股份

金瑞礦業

禾嘉股份

中炬高新

國星光電

雅百特

國發股份

澳洋順昌

雪人股份

南紡股份

精功科技

華資實業

亨通光電

洪城水業

航民股份

隆基機械

紅 太 陽

*ST錢江

步 步 高

豐元股份

深物業A

雙箭股份

麗江旅遊

東北證券

中國高科

一汽富維

新洋豐

高新發展

新華錦

金陵飯店

南京化纖

申通地鐵

曙光股份

通富微電

美克家居

徐家匯

北大醫葯

綠城水務

兄弟科技

瀚藍環境

錢江水利

宏圖高科

復旦復華

中鋼國際

明星電力

廣州友誼

揚子新材

永安林業

冠福股份

科斯伍德

飛樂音響

貴繩股份

有研新材

大恆科技

創興資源

兗州煤業

海立股份

金杯電工

三聯商社

通產麗星

煙台冰輪

英 力 特

秋林集團

*ST黑化

珠江鋼琴

河池化工

長江電力

湘電股份

科迪乳業

贊宇科技

金鷹股份

新華龍

益盛葯業

海越股份

華伍股份

萬里揚

康尼機電

四川金頂

遠達環保

豫園商城

秀強股份

高鴻股份

長城電腦

深紡織A

龍泉股份

眾生葯業

正虹科技

深深寶A

*ST金瑞

物產中拓

皇庭國際

啤酒花

白雲機場

中元股份

同德化工

廣百股份

民豐特紙

新日恆力

恆立液壓

惠而浦

天龍光電

四川九洲

海達股份

華天科技

亞星客車

江粉磁材

藍科高新

北京城建

雅本化學

華神集團

峨眉山A

江西長運

海正葯業

中海油服

龍凈環保

農 產 品

蒙發利

蘭石重裝

綜藝股份

晶盛機電

華仁葯業

*ST南化

城市傳媒

江淮汽車

大冶特鋼

海南椰島

大立科技

永大集團

漫步者

當代東方

美盈森

上海九百

承德露露

百聯股份

東華能源

二三四五

天虹商場

榮盛石化

穗恆運A

天瑞儀器

友阿股份

杭電股份

彩虹股份

英唐智控

金河生物

廣聚能源

新世界

太空板業

百大集團

紅陽能源

海瀾之家

新亞製程

章源鎢業

嘉應制葯

澳洋科技

萊寶高科

珠江啤酒

上海梅林

潯興股份

京新葯業

航天機電

華東數控

新疆天業

國脈科技

海默科技

山東章鼓

景峰醫葯

喬治白

烽火電子

寶安地產

福能股份

國機汽車

通達股份

涪陵榨菜

三江購物

海能達

福星股份

仙琚制葯

大通燃氣

國新能源

金花股份

光線傳媒

*ST皇台

皖新傳媒

張家界

海南礦業

科力遠

恆順醋業

大連友誼

新天科技

仁智油服

摩恩電氣

華測檢測

長高集團

搜於特

中金嶺南

萊茵生物

中鐵二局

森馬服飾

三峽新材

⑸ 全資控股是不是100%控股

是的。所謂「全來資控股」,自就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所有股份。

例如:2018年12月20日網上有報道:今日頭條的母公司已全資控股北京華夏保險經紀公司。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北京華夏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已由福建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眾所周知,位元組跳動正是今日頭條的母公司。(參見網頁鏈接)這里,把持股100%稱為「全資控股」。

⑹ 藍星安迪蘇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藍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作為主要發起人,以發起方式設立的股份公司。 本公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上網定價和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的方式,於2000年3月31日和4月1日發行人民幣普通A股8,000萬股,並於2000年4月20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 2015年12月18日公司名稱由「藍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藍星安迪蘇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由「Blue Star New Chemical Materials Co.,Ltd.」變更為」Bluestar Adisseo Company」。
法定代表人:Jean Marc Dublanc(讓.馬克.杜布朗)
成立時間:1999-05-31
注冊資本:268190.127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000009801784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東路30號北京海淀花園飯店6518室

⑺ 中國化工集團的股票代碼是什麼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不是上市公司,沒有代碼。

上市的是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屬,是集團公司的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386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體化、石油石化主業突出、擁有比較完備銷售網路、境內外上市的股份制企業。中國石化是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獨家發起方式於2000年2月25日設立的股份制企業。

閱讀全文

與安迪蘇大股東控股90以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節能建材股票 瀏覽:403
股票下跌英文 瀏覽:3
4月末外匯儲備 瀏覽:448
盧映融資料 瀏覽:644
股票上壓下托 瀏覽:290
米庄理財官網 瀏覽:164
哪種貴金屬在最低谷 瀏覽:995
外匯保證金計算題目 瀏覽:815
博時主題行業基金凈值上證指數 瀏覽:325
蘇寧易購投資方向 瀏覽:41
百洋股份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27
養老目標基金什麼時候發布的 瀏覽:459
博通集成直的投資嗎 瀏覽:700
融資平台網 瀏覽:442
草甘膦原粉價格 瀏覽:460
期貨指數裡面沒有多開嗎 瀏覽:895
5千港幣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637
證券投資二十四堂課在線閱讀 瀏覽:235
螞蟻集團公募基金融資額 瀏覽:633
新基建融資建議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