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上市公司渾水

上市公司渾水

發布時間:2021-05-20 07:41:32

A. 有沒有比上市公司市值高的非上市公司

所謂市值,就是市場價格,沒有上市的話,也就沒有在外流通的股票,也就不存在市值這個概念,也就是說,非上市公司的價值就不好用市場來衡量。當然,對比一些其他指標還是可以比較的,比如總資產、凈利潤等指標,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非上市企業的總規模(比如拿總資產或者凈利潤比較)比很多上市公司要大很多,但是選擇上市時企業內部的事情,有些企業覺得自己不缺錢,也不需要發行股票去融資,就沒有選擇去上市,典型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杭州娃哈哈集團、深圳華為集團等,特別是華為,他每年的凈利潤甚至都超過了很多上市公司的總資產,是典型的「我不缺錢,也不趟資本市場這鍋渾水」類型的,當然還有很多這樣的公司,閣下可以去網上搜索一下

B. 老乾媽稱堅決不上市,上市會帶來什麼影響

有些企業擠破頭都想上市,有些企業有能力上市卻不願意上市。股票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融資功能。企業上市最原始的出發點是,獲取更多的資金,來進行經營擴張,比如補充生產線,擴充產能。

然而,企業上市後,股票在二級市場流通,誘惑力極大的資本利得,促使股票持有者想方設法拉升股價,例如虛構利潤表,並購其他企業,更換實際控制人等等手段。

C. 做空上市公司所說的渾水是什麼意思

渾水是一家專業做空的公司,在全球交易市場尋找問題公司,放空該公司股票,賺取超額收益。

D. 如何客觀的評價渾水公司

客觀的評論渾水公司,你可以這么說,公司是賴子公司,沒有人性化管理,並且還有拉幫結伙的現象。

E. 關於做空機構(如渾水、香櫞)的報告

香櫞公司,老闆員工就一人,他能一擊致命,並不說明他強,而是對手太「弱」,中概股上市公司自身的問題太大。不過他的專業之處在於他專職於做空調查,並且遇上了中概股,這種十年難遇的做空對象。他們的手段更主要的是來自於公開數據,其次就是類似於私家偵探一樣的實地調查(這是美國監管當局做不到的),還有就是尋找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等一些程序上的、規則上的漏洞。

您所謂的「看做空機構的報告」的對象是誰?投資者么?個人覺得報告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報告」這個事件以及背後的利益群體的做空行為。普通投資者信息一定是滯後的,而且不一定有能力鑒別信息,另外,做空機構的狙擊行為可能就在一天之內的某個十多分鍾時間,這個時候任何新聞、數據本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情緒和瞬間的交易行為。

不知道您是金融專業、財務專業,還是什麼專業?個人覺得中概股退市問題,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意義都不大。一是中概股的上市熱潮和退市熱潮都過去了。二是歷史不會簡單重演,經過這一次的海外資本市場洗禮,中國創業者都吃一塹長一智了,以後這種簡單的財務造假現象不大可能再現(要麼被扼殺在搖籃之中,要麼變得更復雜),即使再現也是個案,不會打上中國概念的烙印了。就好比現在A股的新股IPO,ST股重組兼並等等,再也不會簡單的重復了。

純粹個人觀點。

F. 渾水發布匿名做空報告指瑞幸財務造假,渾水是什麼來頭

渾水是一家知名的做空公司,研究公司

渾水是一家名的一家做空公司,這份報告出來之後,可想而知瑞信的股價一定會大跌,但是如果這份報告不是有渾水公司發出的話,可能效果不會這么大。 因為渾水公司曾揭露四家公司,運用真實的研究報告,導致這四家中國經營的名氣因渾水公司的結論股價大跌,被交易所停牌或者摘牌。如果是無名小卒發出的,一定會遭受質疑,但是由知名公司研究後再發出市場的信服力就非常的高,可想而知的這次股價暴跌,一定會有很多人在其中獲利。

G. 在上市公司做過銷售,會比一般的公司做銷售,好找工作嗎

先說一個小問題哈,上市公司不一定就意味著大公司,有一些大公司也未必是上市公司內,這個在中容國還是值得商榷的,我個人感覺你提的這個問題,應該是認為在大公司干過,會更好找工作。

如果是這樣,那咱們就按照這個思路來討論問題。不可否認,大平台出來的銷售,確實更受歡迎一點,一個是接觸的層次不同,無論是橫向的還是縱向的,看問題的角度會更多元化,眼界也會更廣;再一個就是往往大公司的門檻會比較高,競爭也比較激烈,如果在這環境下你不僅生存下來,還能有所建樹,那也是實力的一種體現,自然別人看你的眼光也會不同。

不過話又說回來,凡事無絕對,老話說的好,打鐵還要自身硬,真的有能力有本事,甭管你從哪出來的,都好找工作,大公司出來的銷售我也接觸過不少,渾水摸魚濫竽充數的也不在少數。只能說到大的平台,通過鍛煉自己,提高能力,找工作會更好找,小公司自己做出成績了,一樣別的同行會搶著挖你,關鍵還是要看自己的,好好加油工作才是真的。 來自職Q用戶:樹欲靜
銷售還是看業績的,大公司做過的,在工作流程、規范上會好些,但最後還是業績說話。 來自職Q用戶:翡翠

H. 許多上市公司通過「其他應收款」虛構利潤,如何虛構法,

每一家現代工業企業(評:應為工業和商業企業)都(評:通常情況下)會有大量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這是做假賬最方便快捷的途徑。為了抬高當年利潤,上市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進行賒賬交易(所謂關聯企業是指與上市公司有股權關系的企業,如母公司、子公司等;關系企業是指雖然沒有股權關系,但關系非常親密的企業)。(評:1.典型分錄:借:應收(其他應收)帳款—A關聯企業 貸:主業(其他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註:稅金不是必然的,通過此類交易即虛增了收入2.與關聯、關系企業交易還不是最惡劣的,惡劣的是無中生有,虛構交易,有人說了,不是有審計查帳么?上市企業年報確有CPA法定審計,但是審計是①抽樣審計,這種技術從本質上決定了必然會有漏網之魚②審計成本決定了,比如,對應收類往來審計一般會發「詢證函」進行測試,但實務中往往是企業代發或審計人員有意規避疑點企業,再者,不是除了「詢證函」還有替代程序嗎?對,也有,但是這種替代的效果也是往往不佳的3.再惡劣一點的,本企業記錄與對方企業的半真半假的業務,不是全部真實記載,不同品種,不同規格有漏有溢,渾水摸魚)顧名思義,既然是賒賬交易,就絕不會產生現金流,它只會影響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決不會體現在現金流量表上。因此,當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出現大量「應收賬款」,損益表上出現巨額利潤增加,但現金流量表卻沒有出現大量現金凈流入時,就應該開始警覺: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賒賬交易操縱利潤?(評:你有疑問有如何,你能夠找到幾只白烏鴉?你會說,找相對白一些的吧,這就主觀成份相當大的,你要不要聽聽股評家、證券分析師的專業意見?)
賒賬交易的生命周期不會很長,一般工業企業回收貨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時間太長的賬款會被列入壞賬行列,(評:壞帳核銷也是紙面游戲的一個方面)影響公司利潤,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會在下一個年度把賒賬交易解決掉。解決的方法很簡單——讓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把貨物退回來(評:真實進行貨物流轉算是比較老實的,基本上這么做的人不多,實際上,有很多企業純粹是紙上往來,從原始憑證到會計報表都是,這當然牽涉到不是一個部門,不是一個人員,但是內控制度且不說是否健全,就是健全也得看是為了控制誰的),填寫一個退貨單據,這筆交易就相當於沒有發生,上一年度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這對於投資者來說已經太晚了。打個比方說,某家汽車公司聲稱自己在2004年賣出了1萬台汽車,賺取了1000萬美圓利潤(當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會註明是賒賬銷售),這使得它的股價一路攀升;到了2005年年底,這家汽車公司突然又聲稱2004年銷售的1萬輛汽車都被退貨了,此前宣布的1000萬美圓利潤都要取消,股價肯定會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資者必然損失慘重。在西方,投資者的經驗都比較豐富,這種小把戲騙不過市場;但是在中國,不但普通投資者缺乏經驗,機構投資者、分析機構和證券媒體都缺乏相應的水平,類似的假賬陷阱還真的騙過了不少人。
更嚴重的違規操作則是虛構應收賬款,偽造根本不存在的銷售記錄,這已經超出了普通的「操縱利潤」范疇,是徹頭徹尾的造假。當年的「銀廣夏」和「鄭百文」就曾經因為虛構應收賬款被處以重罰。在「達爾曼」重大假賬事件中,「虛構應收賬款」同樣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評:如前所述)
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可以是委託理財,可以是某種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種無形資產的款項等等。讓我們站在做假賬的企業的角度來看問題,「其他應收款」的操縱難度顯然比「應收賬款」要低,因為「應收賬款」畢竟是貨款,需要實物,實物銷售單據被發現造假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其他應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較容易,而且估價的隨意性比較大,不容易露出馬腳。有了銀廣夏和鄭百文虛構銷售記錄被發現的前車之鑒,後來的造假者傾向於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應收款」則來無影去無蹤,除非派出專業人士進行詳細調查,很難抓到確實證據(評:而「其他應收款」中的「其他」明細子目則極為惡劣,又亂又煩。即使派出專業人士進行詳細調查,難度也是很大)。對於服務業企業來講,由於銷售的不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應收賬款」,如果要做假賬,只能在「其他應收款」上做手腳。在中國股市,「其他應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賬的卻少之又少。(評:為此,又規定了「其他應收款」也列入計提「壞帳准備」的范圍,實際上包括「壞帳准備」在內8項准備實是企業調節利潤的蓄水池)
換一個角度思考,許多公司的高額「其他應收款」不完全是虛構利潤的結果,而是大股東佔用公司資金的結果。(評:由此想到了一個典型的「虛假注資、抽逃資金」的做法,第一步:借:銀行存款(固定資產)等 貸:股本—股東 第二步:借:其他應收款—股東 貸:銀行存款等,當然:1.這兩步之間視不同企業有幾天或幾個月的時間差 2.在目前的企業中很少能夠看到這么NUDE的做法,但也只是多加進了幾個往來,曲折隱晦些而已)早在2001年,中國上市公司就進行了大規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東挪用資金的結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應收款」的名義進入會計賬目。雖然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早已被視為中國股市的頑症,並被監管部門三令五申進行清查,但至今仍沒有根治的跡象。在目前中國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東想企業資金簡直是易如反掌;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做假賬,但肯定是一種違規行為。

I. 渾水公司的如何獲利

「不透明也可以產生賺錢的機會。」美國第三方研究機構渾水研究的網站上如是說。當中國赴美上市企業造假在國內被炒得轟轟烈烈的時候,包括揭發者渾水公司在內的關注度也大幅提高。渾水公司的創始人卡森·布洛克,35歲。2005年,布洛克在法學專業畢業之後,便來到了中國。渾水公司的網站介紹稱,布洛克是一個熟悉法律的企業家,而渾水的研究團隊則是那些熟悉中國商業規則的人。

2010年7月的時候,布洛克創建了一項在線服務Muddy Waters Research(渾水研究)。2010年就是因為渾水公司對綠諾科技的揭露,促使了綠諾科技在美退市。

渾水對於綠諾科技的關注是從2010年9月份開始的。因為當時渾水公司看到了《巴倫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及綠諾「已經換了三個審計師,四個首席財務官,並兩次調整以往的財務報表數字」。

2010年11月10日,渾水發布了一份長達30頁的研究報告,質疑綠諾科技偽造客戶關系、誇大收入以及管理層挪用上市融到的資金等。綠諾科技的股價很快大幅下跌,隨後一家美國律師事務所對綠諾科技發起了集體訴訟。

該律師事務所稱綠諾科技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2009年年報與公司向中國審計機構遞交營收存在嚴重不符。最後,在綠諾科技承認兩份客戶合同造假的前提下,納斯達克向其發出了退市通知。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美國,像渾水這樣的第三方研究機構有很多。「他們中的一些可能靠研究報告盈利。而有很多會和律師事務所、投資人達成合作,這種合作不一定簽協議。」一位熟悉美國資本市場的人士表示。

「但會結成一個同盟。各種基金和投資者事先賣空該股,然後第三方出具不好的報告,之後是律師們的集體訴訟。」該人士介紹說。

「這些律師們訴訟開始是沒有律師費的,如果投資者獲得賠償之後,他們便得到了相應的費用。」財富指數資本集團總裁黃山說。

布洛克則向《巴倫周刊》表示,在公布報告之前,他會做空這些公司的股票。

無論怎麼說,這是一個三方共贏的游戲。

(9)上市公司渾水擴展閱讀

據財新《新世紀》周刊報道,查閱資料和實地調研結合是了解一個公司真實面貌必做的功課。在選定攻擊對象後,渾水必對上市公司的各種公開資料做詳細研讀。這些資料包括招股說明書、年報、臨時公告、官方網站、媒體報道等,時間跨度常常很大。

比如在調查分眾傳媒時,渾水查閱了2005-2011年這六年時間的並購重組事件,從中摘錄了重要信息,包括並購時間、對象、金額等,並根據這些信息做了順藤摸瓜式的延伸,進一步查閱了並購對象的官網、業務結構等。

理論上講,「信息元」都不會孤立存在,必然和別的節點有關聯。對於造假的企業來說,要編制一個天衣無縫的謊言,需要將與之有關聯的所有「信息元」全部疏通,對好「口供」,但這么做的成本非常高,所以造假的企業只會掩蓋最明顯的漏洞,心懷僥幸心理,無暇顧及其他漏洞。

而延伸信息的搜索范圍,就可以找到邏輯上可能存在矛盾的地方,為下一階段的調研打下基礎。比如渾水根據公開信息,層層挖掘出了分眾傳媒收購案中涉及的眾多高層的關系圖,為揭開分眾傳媒收購案例內幕提供了重要線索。

J. 渾水做空上市公司多次得手,給A股帶來什麼暗示

要多方位學會對沖機制,不能僅投資於a股,空頭行情順勢而為。如果不會做空,可以暫時退出,選擇其他投資理財方式。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渾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狀理財 瀏覽:414
如何用股價指數進行投資 瀏覽:984
投資哪個網貸平台返利高 瀏覽:231
青島外匯交易培訓 瀏覽:699
黃金價格4月3日 瀏覽:735
什麼貸款軟體可以當天放款 瀏覽:748
匯添富科創解凍資金好久到賬 瀏覽:546
股票知識知乎 瀏覽:813
北京專業珠寶翡翠小企業貸款2016 瀏覽:935
富國中證指數分級基金凈值 瀏覽:196
通過c輪融資 瀏覽:700
哪些基金收益高穩健 瀏覽:286
融資平台融資模式 瀏覽:321
中國黃金集團投資公司 瀏覽:937
如何把握股票時間和價格關系 瀏覽:459
燃油價格和PTA有關聯嗎 瀏覽:958
銀融國際融資公司 瀏覽:966
2019年5月22日紙黃金價格 瀏覽:478
後門融資假說 瀏覽:367
中國銀行理財很低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