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中國企業會上美國貿易戰打擊清單
特朗普(Trump)政府擬對每年最多達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模糊計劃,使中國企業紛紛猜測自家產品是否將出現在華盛頓的清單之上。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些關稅背後隱藏著白宮一個更廣泛的目標,即破壞中國一項被稱為「中國製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的高層戰略,該戰略旨在將一批中國企業打造為機器人、半導體、飛機製造、計算機應用等行業的世界領軍者。
中國商飛依靠與包括通用電氣(GE)、霍尼韋爾(Honeywell)、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在內的美國公司建立的合作和合資公司,為C919供應包括發動機、機輪和航電設備在內的關鍵部件。
清華紫光(Tsinghua Unigroup)
在中國政府支持的投資者中,少有像清華紫光集團如此激進地在全球四處追逐半導體資產的。這個由位於北京的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控股的集團的成立使命就是通過收購把國外的半導體技術帶到中國。美國貿易辦公室的報告指出,清華紫光已經從由中國工信部直接控制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National IC Fund)獲得了資金。
清華紫光曾多次嘗試直接收購優質美國資產。例如,2015年,該集團提出以38億美元收購美國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 15%的股份。但在美國監管機構發起調查後,清華紫光撤銷了這筆交易。
但清華紫光支持的集團還發起了一些規模較小、旨在進行類似收購交易的基金。另一家出現在美國貿易辦公室報告中的實體——華創投資(Hua Capital),利用來自清華紫光的資金收購了美國數字成像公司OmniVision。
華大基因(BGI)
作為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華大基因吸引了一輪又一輪願意出高價的私募股權機構的投資。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是華大基因的主要投資者之一。
2013年,華大基因收購了總部位於美國的基因組測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後者已經對逾2萬個人類基因組進行了測序。
華盛頓擔心中國政府和共產黨對華大基因的興趣。上述報告指出,華大基因已經從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獲得了大筆貸款,並表示,雖然股權結構為私人所有,但華大基因「與政府有明顯關聯」。
② 貿易戰中美和談,在貿易戰中有哪些知識點需要了解
貿易戰中,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知識點。需要知道的是雙方兩國的態度。如果是從哪些方面認知這場戰爭的話。我們可以從,稅收,世界市場,以及國際整個局勢來看看。此次戰爭完全是由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發起的。特朗普一上任就開始了各種花式表演,好像不搞點事情事情,就顯得他這位新官的三把火燒的不夠旺一樣。
要知道中國仍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國.中美貿易,這次也許只是美方的試探,並不會長久。雙方都承受不了那樣的損失。和談是必然局面。但是特朗普這樣四處樹敵來看,也許會對美國是挑戰。試圖恢復美國在國際的威望,已然是非常困難的。此舉更是無稽之談。
③ 中美貿易戰出口到美國,涉及到增加關稅的產品如何避稅
第三國轉口,了解一下。
④ 中美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加征了哪些關稅
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行業,包含大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建議對清單上中國產品徵收額外25%的關稅,稱此舉旨在彌補美國在科技領域所遭遇的損失。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清單顯示,大多數的商品並不直接面向日常消費者,包括化學製品、葯品、橡膠製品、金屬製品、不銹鋼產品、鋁合金產品、渦輪噴氣產品、發光二極體、摩托車和牙醫設備等。
但是,由於清單涉及范圍廣泛,勢必影響美國企業的生產供應鏈。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時間表,此份清單稍後還將經過多個聽證環節。
(4)貿易戰美的集團出口擴展閱讀
中國宣布對600億美元美國進口商品加征關
2018年7月11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關稅的措施。8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聲明稱擬將加征稅率由10%提高至25%。
美方背離了雙方多次磋商共識,單方面再次升級了貿易戰,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破壞全球產業鏈和自由貿易體制,實質性損害了我國國家和人民利益,也將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針對美方上述措施,中方被迫採取反制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
』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20%、10%、5%不等的關稅。
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將其加征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即行實施上述加征關稅措施。
⑤ 中美貿易戰。美國直銷公司會受到影響嗎
會的 原因如下:
中國目前的經濟體系與西方接軌,因此中美之間經濟利益關系更為密切。據媒體報道,美國對華出口貿易總額,近十年來,幾乎每年的增長,都超過10%,因此美國企業在中國早已擁有了巨大的投資。以美方340億美元征稅清單為例,其中有60%的產品都和在中國的外資企業有關系,而其中美國的投資占據了很大的比例,貿易戰開始可能還好,一旦雙方加量延長,美國企業本身也會遭到重創,這也使得美國有所顧忌。
轉自【七點說】,轉自【七點說】,可以關住下,有些分析還可以,能了解不少知識。
⑥ 中美貿易戰的開始與到現在為止的情況,最好有往期新聞
美國歷史上曾5次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基本都是同樣的結果。但此次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特朗普採取了不同於往屆美國政府的策略。
更多資訊,請下載Wind金融終端APP
來源:Wind金融終端APP
2010年美國曾對中國發起「301調查」,而此輪調查則始於2017年,恰逢「七年之癢」。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來自中國的600億美元(約合3800億元人民幣)產品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3月23日,商務部表態稱擬對自美國進口的3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
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特朗普在白宮簽字前對媒體說,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
對此,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回應稱,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懼怕貿易戰,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如果美方執意要打,我們將奉陪到底,並採取所有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301調查決定發表談話表示,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害怕貿易戰;任何情況下,中方都不會坐視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已做好充分准備,堅決捍衛自身合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希望美方懸崖勒馬,慎重決策,不要把雙邊經貿關系拖入險境。
商務部條法司司長陳福利則表示,下一步將密切關注301調查有關進展,一旦美國有關措施實施,中國會堅決出手。
此外,中國商務部3月23日早間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其中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產水果、豬肉、葡萄酒、無縫鋼管和另外100多種商品徵收關稅。
該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按2017年統計,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計120個稅項,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征15%的關稅。第二部分共計8個稅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製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
一方面,美國本身也會遭到重大的經濟打擊,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即使發生短暫的貿易戰,美國私營領域也將失去130萬個工作崗位,占私營領域總工作人數的1%。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的最大許可權只能在150天的期限內,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不超過15%的關稅,國會對於15%以上的關稅提議具有否決權,而國會和商界的關系不可忽視。作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可以憑借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機電、航空器等行業的貿易反制,擁有與美國談判的地位,這些貿易反制可能使得關稅提議遭到來自美國商界的反對。
中美如果發生貿易戰,其實都不是以單純的貿易保護為目的,特朗普希望如果提高關稅逼迫人民幣升值或高端製造業迴流,中國貿易反制也是希望擁有談判的籌碼換取中國深化改革的時間。正是因為各自的意圖都不在貿易本身,發生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高,未來可能更常見的是中美之間局部、逐步發生的貿易摩擦。
對中國影響幾何?
考慮到此次爭端可能最終走向「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市場普遍謹慎樂觀。
海通證券表示,無需太過恐慌,市場中期趨勢取決於基本面。備忘錄的焦點在知識產權和高科技領域,近期累積了一定漲幅的科技類股壓力偏大,借機去偽存真,2月以來回調盤整的價值類股,估值盈利匹配度較好。
中金公司同樣認為,積極應對短期可能的沖擊,中長期不必過於悲觀。其報告分析稱,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從凈出口層面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尤其在近期對增長分歧較大的時點,對短期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可能帶來一定影響。中長期的具體影響程度還要視後續貿易戰的廣度和深度來判斷,但考慮當前中國內需的韌性以及較為充裕的政策緩沖餘地,我們認為對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及資本市場表現不必過於悲觀,短期市場如若出現連續且幅度較大的過度調整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進入時機。
此外,國際權威評級機構也認為這場貿易戰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有限。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發表最新觀點認為,美國對中國500-600億美元商品加關稅的行動,不太可能對中國或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國能夠解決與美國的關稅問題,但貿易風險將增加。
惠譽表示,6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對美商品出口總額的2.5%左右,或中國GDP的0.5%,但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小得多。由於缺乏替代品,這些貨物最終還是會去美國,而其他商品可能會轉移到不同的市場。美國對中國目前500-6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對中國GDP增速的拖累不會超過0.1%。
惠譽表示,零星的保護主義措施在近幾個月已經升級為「更具破壞性的貿易戰爭」。目前更大的風險在於美國最終對中國全面徵收關稅。美國佔中國出口總額的近五分之一,相當於中國GDP的3.6%,所以廣泛的關稅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也會因供應鏈的關系在亞洲其他地區造成連鎖反應。此外中美貿易戰也會破壞全球投資者信心。
穆迪則表示,中國企業的評級不會受貿易爭端影響。根據初步評估,美國政府迄今為止宣布的措施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但如果有大范圍的保護主義措施出台,對其評估就可能有變。
穆迪聲明稱,與10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下降;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也比10年前低很多--2015-2016年平均為0.1個百分點,2005-2007年平均為3.4個百分點。
目前已宣布的行業性關稅不會對中國出口造成實質性傷害,因為這些行業對美國市場出口有限,包括對光伏面板、洗衣機、鋼鐵和鋁徵收的關稅。如果美國大幅擴大關稅范圍並採取廣泛的保護主義措施,負面影響將會更大。
穆迪稱,提高對雙邊而非多邊貿易安排的重視,將對亞洲經濟體構成信用利空。
⑦ 美國跟我們打貿易戰,像迪尚集團這樣出口服裝的會受影響嗎這樣的企業還有前景嗎
美國最近發布的2000億美元的涉及的產品不包括成衣服裝,服裝出 口企業基本不受影響,中國製造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不是加個稅就能撼動的。現在網/上到處都是風聲鶴唳,其實完全不是這么回事。以後如果川普再擴大征稅范圍,把成衣服裝包含進去,對中國的服裝出口行業的影響也遠遠達不到災難的程度,頂多算是一道邁起來有點費事的坎。中國的服裝出 口行業從1994年開始大發展,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中間經歷的金融波動和各種名目的調查海了去了,邁過了多少道坎,現在不照樣是第一服裝出口大國。又有人說多少多少企業要死,其實就算沒有美國人出幺蛾子,環保上落後、營銷上單一、技術水平跟不上的中小企業還不是照樣每年都死一批?這是正常的市場競爭和淘汰過程。要保持穩定的發展,就得有實力、有遠見,對各種問題提前做准備。做服裝外貿的都知道,這幾年東南亞風頭不小,許多歐美的單子都流到那裡去了。又有人說特朗普遲早要對中國的服裝征稅,因為美國不買中國製造了可以買越南製造、緬甸製造。這種說法雖然也有道理,但也有片面的地方。沒錯,現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東南亞的勞動力更多更便宜,可是以東南亞現在基礎設施水平、教育水平和供應鏈配套能力,要取代中國的地位談何容易。而且,像迪尚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幾年前就已經在東南亞建工廠了。現在迪尚集團在孟家拉、緬甸、柬埔寨都有工廠,2018年又在緬甸規劃了1萬多人的大型工業園,到時候就算美國人都去買東南亞製造,賺錢的老闆也還是中國人。
⑧ 與中國打貿易戰符合美國的利益嗎
首先,貿易戰直接傷及美國跨國公司。美國在華有6.7萬家企業,這些企業僅利用中國廉價土地、勞動力資源及中國政府富裕的優惠產業政策,其生產的產品大部分還是返銷美國,因此美國對中國打貿易戰,豈不是「大水沖了龍王廟」?
其次,進口商品的可替代性不同。從中美相互出口的主要產品看,中國出口美國的是美國家庭常用的必需品,數量巨大,短期難以找到足夠的可替代產品和供應商。美國出口中國的產品則量少價值高,比如飛機,中國完全可以選址歐洲或其他國家的產品加以替代。
從應對來看,一旦貿易戰打起來,美國會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美國高懸著20多萬億美元的債務,中國作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也是美國飛機、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汽車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出口的62%的大豆、25%的波音飛機、17%的汽車銷售在中國。以美國對華出口產品數據為例,2016年美國對華出口大豆3366萬噸價值138億美元,飛機440架值125億美元,汽車25.5萬輛價值121億美元,美國出口中國的原材料占其出口的近20%,每個美國農民平均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約1.2萬美元。
美國要看清貿易戰數十億美元與數萬億美元的機會成本之間孰重孰輕。不僅是貨物貿易,單拿美國最倚重的金融業來看,目前中國正在加大開放力度,推進減免對外資投資金融業的限制,如果美國掀起貿易戰,中國完全可以在對其他國家開放市場的同時限制美國企業進入,這對於美國金融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必然造成不利影響,使其錯失良機。
⑨ 中美貿易戰對中美及全球經濟有哪些影響
中美貿易戰一旦出現,短期內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和勞動市場穩定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有分析認為,如若中美之間當真爆發貿易戰,短期內可能會給中國造成需求側的巨大沖擊。而經濟增速放緩、失業增加等或許會迫使政策更加被動,也將增加人民幣更大的貶值壓力。而更悲觀的一種情況是,穩增長壓力加大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進一步寬松措施,錯失結構性改革良機。
其一,2016年,中國對美商品出口佔中國商品總出口的18%以及GDP的4.4%。對美商品出口不僅集中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如玩具、傢具、紡織的對美出口均占該行業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並且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升級,資本密集型產業如電子機械等對美出口也大幅增加,出口量趕超勞動密集型產業。
其二,中國對美國在技術進口以及融資上也有一定依賴。例如,中國進口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關鍵技術只有美國持有,一旦美國停止此類核心技術的對華出口,可能會對中國的產業供應鏈產生沖擊。例如,因特爾和AMD在個人電腦CPU使用中非常普及,中國手機絕大多數亦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一旦爆發貿易戰,中國在尋找此類技術的替代時需要一定時間。
其三,直接投資方面,過去十年美國對華的直接投資佔中國全部FDI的3.3%,十年內美資在華企業雇傭人數累計超過100萬,中國主要出口商品中在其他幾大出口國所佔的比重已相當之高,進一步提高出口比例和市場佔有率的空間極其有限最後,估計難以找到美國市場的替代市場。
但也有觀點認為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影響相對有限。首先,貿易摩擦對經濟的長期影響要小於對金融市場的短期沖擊;其次,中美之間存在「大而不能倒」的相互依存性,此次貿易摩擦不會失控,兩國博弈將最終收斂於雙向妥協,新時代不會有「新冷戰」;第三,中國將堅持「以我為主」的應對策略,短期反制措施和長期實力補強均具有充裕的政策空間。第四,目前中國對美出口量佔中國向全球出口總量的19%,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約佔40%,中國是全球貿易中間產品出口商,這意味著即使美國單方面向中國加征關稅,中國可通過與其他國家增加貿易合作進行對沖。
⑩ 貿易戰對出口企業影響因素是SWOT中的威脅嗎
是的。
SWOT中的威脅,也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的競爭對手;替代產品增多;市場緊縮;行業政策變化;經濟衰退;客戶偏好改變;突發事件等。
而貿易戰屬於行業政策變化。
相關建議
(一)密切關注形勢發展。政府和部門要及時掌握美國加征關稅事態發展,及時發布有關信息,加強與企業聯系,持續評估企業所受影響,
(二)強化出口退稅力度及落實效率。進一步落實上級出台的提高出口退稅稅率、減稅降費相關政策舉措,加快企業出口退稅速度,使企業資金快速周轉,強化企業合法權益保護。
(三)引導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政府應給更多企業機會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分散國別規避風險,提升出口產業抱團發展的能力。
(10)貿易戰美的集團出口擴展閱讀
2018年據英國路透社報道,美中貿易戰引發海鮮供給鏈「大洗牌」,就在美國進口商在漲價前夕競相囤積來自中國的魷魚和羅非魚之際,加拿大開始對華出口更多龍蝦。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報復性關稅已導致全球貿易變動,在各種大宗商品銷售中催生出新的贏家和輸家。
據法新社報道,盡管數據顯示中國9月貿易仍然強勁,但分析人士預測,貿易戰對中美及各國的損害將在未來幾個月中開始顯現。